茶多酚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郑婧、李昌洋、张海洋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茶多酚的原料、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Zheng Jing,Li Chang yang,Zhang Hai y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o tea polyphenols are from tea polyphenol raw materia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a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words: tea polypheno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茶多酚(Tea-Poiyphenols,简称TP),又名茶单宁,儿茶酸,属多酚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混合物,占茶叶干重的13%-30%, 鲜叶的2%-5% 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占总酚含量的60%-80%; 主要由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 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组成。

自从世纪年代初发现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激素后,茶多酚的提取、分离、检测应用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

经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高效、天然安全的抗氧化剂。

目前它在油脂、食品、医药、日化、轻化、化妆品、保健等诸多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被专家誉为21世纪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合物。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茶多酚的在治疗抗衰老,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等方面的保健功能的研究,文章就是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保健功能;应用前景;茶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南部,是最常用的饮料,世界上2/3以上的人喝茶。

茶不仅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而且也具有有效的药物活性,茶叶中的多酞具有强的清除和减少自由基活性的作用。

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可以中和致癌物促进剂的自由基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辐射和光的作用产生的自由基。

茶多酚也通过减少消化器官中亚硫酸氢盐的活性。

抑制具有很强的致癌活性的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

由于茶多酚可以灭活酶和病毒的活性,因而也可以有效的抵抗某些病毒的致癌作用。

儿茶素具有抗氧化、捕集体内游离基、抗衰老、抗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的功效,在油脂、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和日本对探索新的儿茶素提取分离工艺日益关注。

1 茶叶的化学成分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 -30%。

TP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有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及其苷元。

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它由六种左右的单体组成,即D、L-儿茶素(D、L-G)L-表儿茶素(L-EC),L-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D、L-没食子儿茶素(D、L-GC),L-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其中大部分。

(如图1)2茶多酚粗品的提取分离工艺2.1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其工艺路线如下: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去杂质→相萃取→干燥→茶多酚粗品。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茶多酚的精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精制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茶多酚产品。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手段,并比较其效果,以期为茶多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元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花青素等。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茶多酚的提取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

纯化方法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再通过吸附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溶剂:水、乙醇- 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其他: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 超声波清洗器- 烘箱- 超速离心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漏斗、滤纸等四、实验方法1. 茶多酚的提取:(1)水提法:将茶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煮沸,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醇提法:将茶叶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收集滤液。

2. 茶多酚的纯化:(1)吸附法:将提取的茶多酚溶液通过吸附柱,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2)洗脱:用适当的溶剂洗脱吸附剂上的茶多酚,收集洗脱液。

(3)浓缩:将洗脱液进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茶多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茶多酚的提取:通过水提法和醇提法,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

水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高,但纯度较低;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但纯度较高。

2. 茶多酚的纯化:通过吸附法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吸附剂的选择对茶多酚的纯化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活性炭和氧化铝均能较好地吸附茶多酚。

六、实验结论1. 水提法和醇提法均可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但醇提法提取的茶多酚纯度更高。

2. 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茶多酚纯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茶多酚的纯度。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 茶叶的选择
茶多酚中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的含量因地理 位 置 & 气 候 & 所 属种类和采摘期不同而不同 $ 地理位置北移 # 纬 度 升 高 # 含 量 下降 # 南方温暖地区 # 累积时间长 # 含量就多 $ 在所 属 种 类 中 # 大 叶 种 中 789&78 的 含 量 比 小 叶 中 的 含 量 要 高 # 而 798&
分离纯化 & 检测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 # 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茶多酚! !"#$ %&’()*"+&’,-简称 !%" # 又名茶单宁 # 儿茶酸 # 属多酚类物质 # 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 # 是 从 茶 叶 中 提 取 的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 混 合 物 # 占 茶 叶 干 重 的 ./01/20# 鲜 叶的 30140$ 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 #占总酚含量的 5201620% 主 要 由 表 儿 茶 素! 78" & 没 食 子 儿 茶 素! 98" & 表 没 食 子 儿 茶 素! 798" & 表 儿 茶 素 没 食 子 酸 酯! 7989" & 表 儿 茶 素 没 食 子 酸酯! 789" 组成 $ 自从 32 世纪 52 年代初发现茶多酚具有抗 氧化活性激素后 # 茶多酚的提取 & 分离 & 检测 & 应用 就 引 起 了 国 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 $ 经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高效 & 天然安全的 抗氧化剂 $ 目前它在油脂 & 食品 & 医药 & 日化 & 轻化 & 化 妆 品 & 保 健等诸多方面已有广泛应用 # 并被专家誉为 3. 世 纪 将 对 人 类 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化合物 $ .::. 年被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食品抗氧化剂和保 鲜 剂 $ 我 国 是 茶 叶 生 产 大 国 #从 茶 叶 中 有 效 提 取 茶 多 酚 &并 研 发 成 保 健 食 品 & 药品 # 不仅能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 而且能创造出 良 好 的 社 会 效 益 $ 此外 # 它还具有清除自由基 & 防癌治癌 & 抗疲劳 & 抗 辐 射 等 功能 $

茶多酚提取技术及其功能化研究进展

茶多酚提取技术及其功能化研究进展

茶多酚提取技术及其功能化研究进展一、概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引起了广泛的研究。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成为药物和保健品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茶多酚提取技术及其在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茶多酚的来源和分布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展望茶多酚在功能性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对茶多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茶多酚的来源与重要性茶多酚(Pythagorean Tea Polyphenols,简称TTP)是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儿茶素(Catechins)、表儿茶素(Epicatechins)、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等多酚类成分。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多酚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茶叶中自然存在的,通过摘取茶叶叶片经过加工处理而得到;另一种是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通过转基因技术等手段生产。

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因品种、产地、生长环境等因素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通常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红茶和乌龙茶中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白茶中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

抗氧化作用: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并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抗炎抗病毒作用:茶多酚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轻组织肿胀、红肿等症状,并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降压降脂作用:茶多酚具有降压、降血脂的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抗菌作用:茶多酚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用于制备抗生素替代品。

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龙 娇,王铭海,李 丹,孙 育,汪建超(西乡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陕西西乡 723500)摘 要: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抗氧化剂,在食品、医药、日化、环保和畜牧业等行业应用广泛,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绿色产品的追求。

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传统提取工艺方法与新型提取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客观对比分析,旨在为今后茶多酚提取技术创新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应用;提取工艺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ea Polyphenols LONG Jiao, WANG Minghai, LI Dan, SUN Yu, WANG Jianchao(Food &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xiang County, Xixiang 723500, China) Abstract: Tea polyphenols,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 in tea, is a natural non-toxic and non-side-effect antioxidant,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food, medicine, daily chem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imal husbandry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meet the consumer’s pursuit of natural green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new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ea polyphenols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innov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extraction technology.Keywords: tea polyphenol; application; extraction process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15%~30%[1],因其氧化聚合而呈现淡黄至茶褐色,味微涩略带茶香,易溶于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和热水,不溶于苯及氯仿等有机溶剂,在pH值为2~7条件下稳定,强酸、强碱、高温、光照等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研究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基本概念、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为后续的研究进展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重点阐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新型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现代提取技术。

在提取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文章将综述茶多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展望茶多酚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茶多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信息,为茶多酚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茶多酚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关键步骤,其提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茶多酚的产量、纯度和活性。

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酶法提取等。

溶剂提取法:这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利用茶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提取时间较长,且易受到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增强溶剂对茶多酚的渗透能力和溶解能力,从而加速提取过程。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能够穿透物料内部,使物料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产生热能,从而加速茶多酚的溶解和扩散。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的控制,以避免破坏茶多酚的结构。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一、实验目的:研究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大致含量,并分析比较现有的醇提和水提工艺,结合不同的纯化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其优缺点,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二、实验原理:1.,(粗提部分)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含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等溶液中,而不溶于氯仿,苯等试剂,利用茶多酚在上述溶剂中具有具有不同分配系数等特性,经过多次萃取进进行提取分离纯化。

2.,(纯化部分)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产物易溶于乙酸乙酯3,(纯化部分)茶多酚能与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如Ca2+、Mg2+ 、Zn2+ 等)配位生成沉淀而对茶多酚进行分离4,在一定PH值条件下,酒石酸能与多酚类物质反应形成蓝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光度。

在适当范围内,茶多酚的含量与络合物的吸光度成正比,符合朗柏-比尔定律,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对茶多酚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干茶,真空干燥箱,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纱布,烧杯,玻棒,漏斗,电子天平,水浴锅,95%乙醇,氯化钙(无水),氯化镁,硫酸,氨水均为分析纯。

索氏抽提器;PHS一3C数字酸度计;800型离心沉淀器;GSP一805型圆盘搅拌器;79—1磁力加热搅拌器;UV-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炉;LD4—800大容量低速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一):茶多酚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纯化实验(3次平行实验)1、乙醇提取:称茶叶磨碎样3g于烧杯中,加入5倍量(15ml)85%乙醇,将烧杯置于30-40℃水浴锅中,浸提20min,浸提过程不断搅拌,然后滤出滤液,剩下的茶渣再加2-3倍量(约6~9 ml)85%乙醇,再浸提20min,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

(取3ml留样分析)2、减压浓缩:将滤液装入旋转蒸发仪中,在40-50度水浴温度下减压浓缩至基本除去乙醇为止。

3、氯仿除去杂质:将浓缩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将同等体积的氯仿加入,摇匀后混合液分为两层。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是关于茶叶中多酚的提取和分离过程的研究。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对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提取溶剂的选择: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等。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比较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和茶多酚的质量来选择最适合的提取溶剂。

2. 提取条件的优化:提取条件包括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浓度等。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茶多酚的质量。

3. 提取方法的改良:常用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包括水煮法、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研究人员可以结合不同的提取方法,改良提取工艺,以提高提取效率和茶多酚的质量。

4. 提取工艺的创新: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还包括对新的提取方法和新的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例如,近年来,一些新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离子液体提取技术等在茶多酚提取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优化提取条件,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和质量,为茶叶的加工利用和茶多酚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还可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生产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导读: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20倍,而且无毒,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此外,还有低温纯化酶提取法,和盐吸法等。

沉淀法的优点是:①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性好;②工艺比较简单: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低;③选择性强,因而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95%以上,有的高达99.5%;④产品色泽好,水溶性好.缺点是:①无机盐沉淀剂沉淀转溶时pH值波动大,而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影响产品品质;②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③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入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此外,有些金属盐残留对产品安全性也构成隐患;④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大。

关键词:茶多酚,溶剂提取,沉淀法,超临界流体微波萃取0.引言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 ~20 倍,而且无毒, 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学名Camelliasinensis)。

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引言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一种由茶树、松树、桉树、苹果、柿子等各种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健康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茶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因此,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一直是茶叶加工技术和生产制备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机械法、化学法和现代的生物法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传统机械法提取茶多酚传统机械法提取茶多酚是将茶叶经过打碎、筛分、浸泡等过程后,通过离心等方式将茶多酚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和加工,但提取率较低,且茶多酚的成分不够纯净。

化学法提取茶多酚化学法提取茶多酚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将茶叶中的茶多酚分离出来。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酸碱法、溶剂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其中,酸碱法提取茶多酚是最为常用和经典的方法。

在酸碱法中,茶叶经过浸泡后,酸性物质使茶多酚立体结构发生变化,规避了茶多酚在水中的不稳定性。

而碱性物质能够使茶叶中的碱性成分得到转化,提高茶多酚的溶解度和提取率。

但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繁琐、耗时长,而且反应条件不易控制,易产生污染物,影响提取物的质量。

现代生物法提取茶多酚现代生物法提取茶多酚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和生物酶促反应等方法。

在微生物发酵中,茶叶中的物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与酶共同作用,使茶叶中的茶多酚得到提取。

而在酶促反应中,通过新型酶的开发和应用,能够高效地提取茶多酚,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与传统机械法和化学法相比,现代生物法提取茶多酚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质量好、环保安全等优点。

但同时,该方法的生产成本较高,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仍面临挑战。

总结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健康功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传统的机械法、化学法和现代的生物法等方法都可用于提取茶多酚,其中化学法是最为常用和经典的方法,但操作过程繁琐、易产生污染物。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 进展
01 引言
03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2 正文 04 参考内容
引言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 抗肿瘤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多酚的度不断提高,其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也 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 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
引言
茶多酚是茶叶中最为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 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对于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围绕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 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茶多酚、提取方法、抗氧化、抗 炎、抗肿瘤
提取方法
感谢观看
3、茶多酚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 景
茶多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在食品领 域,茶多酚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抗氧化能力,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医药领域,茶多酚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在保 健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功能性成分,提高保健品的功效。在化妆品领域,茶 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研发和生产。随着人们对健康 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茶多酚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浸提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优化提取条件,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 提取等手段提高提取效率。另外,一些新的浸提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也得到了 研究与应用。
氧化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寻找更为环保和高效的氧化剂,如过硫酸盐、过氧 化氢等,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
还原法的研究进展主要是寻找更为环保和高效的还原剂,如葡萄糖酸钙、抗 坏血酸等,以保持茶多酚的天然活性。另外,还原法还被应用于茶多酚的分离纯 化过程中。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1引言1.1研究目的和意义由于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应用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力。

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

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

因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每年约有70万吨茶叶,其中有约15万吨茶片、茶末,可供提取2.3吨食品级茶多酚。

因此开发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将有充足的资源保证。

自从新世纪对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水平。

国内生产的茶多酚含量大于89%,咖啡碱小于2%。

当前茶多酚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与医药行业。

由于茶多酚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性,不断地对茶多酚进行研究,不断地出现新的研究成果。

王玉春在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就茶多酚提取的各种方法的基本流程及各自得优缺点和茶多酚的用途做一综述。

曹群在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中对现如今对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并比较各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

李俊华在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中经过对茶多酚的性质及现有提取方法利弊的分析,确定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可行的,并探讨了其较佳的提取工艺参数。

王艳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一文对其性质、结构和组成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

茶多酚提取新工艺研究

茶多酚提取新工艺研究

茶多酚提取新工艺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茶多酚(Tea-polyphenols, TP)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及其提取理论, 研究了茶多酚新的提取工艺: (1)确定了非水溶剂浸提TP的工艺条件, 并对其在水溶液中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HPLC及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 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采用40%(v/v)乙醇, 在40℃浸提三次, 每次10min, 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wt%(以干茶叶计), 其中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2.2wt%, 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较采用GB8313-87浸提方法分别提高29.4wt%和16.1wt%。

(2)研究了利用聚酰胺提纯茶多酚的工艺条件: 常温下, 聚酰胺对茶多酚的饱和吸附量为73.4mg/g(树脂), 吸附-脱附实验确定分离TP的最佳吸附量为50mg/g(干树脂)。

实验采用120×30mm聚酰胺色谱柱, 先用120ml、5vol%的乙醇溶液在流速为1.0ml/min。

的条件下洗脱咖啡因, 再用285ml、70vol%的乙醇复合洗脱液在流速为1.5ml/min的条件下分离色素与茶多酚, TP的回收率平均为59.4wt%, 咖啡因的脱除率为96.3wt%。

整个提取过程的茶多酚总得率平均为19.2wt%(以1g干茶叶计), 液相分析各成分的组成为EGCG: 33.3%;EGC: 18.8%;ECG: 8.8%;EC: 2.6%;C: 0.5%;GA: 1.0wt%;儿茶素总含量为65.1wt%, 咖啡因含量仅为1.04wt%。

(3)探讨了流动相组成、酸的种类、流速、pH及进样量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茶多酚的影响。

确定分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t=30℃, 检测波长λ=280nm,C<sub>18</sub>反相柱(250×4.6mm,5μ), 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25:74.5:0.5(v/v), 进样量v=6μl, 流速μ=1.0ml/min等度洗脱。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研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一、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一直是茶叶加工技术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常用的茶多酚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酶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溶剂提取法是最常见的茶多酚提取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将茶叶中的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有可能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

酶法是利用酶的作用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

通过将茶叶与酶液反应,利用酶的水解作用将茶多酚释放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营养价值高、提取效果好等特点。

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较新的茶多酚提取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使茶叶细胞破碎,茶多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但设备较为昂贵。

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茶多酚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抗氧化活性主要通过测定抗氧化指标来评估,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还原力等。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是常用的评估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之一。

DPPH是一种自由基,通过测定茶多酚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以评估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是评估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另一种指标。

超氧阴离子是一种高活性的自由基,能与DNA、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伤。

茶多酚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还原力是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茶多酚还原双铁氰化钾的能力,可以评估茶多酚的还原力,进而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受其提取工艺、浓度及茶叶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茶多酚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

茶多酚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

茶多酚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Chapter 1 引言茶多酚是一类天然的化合物,具有普遍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等生物效应。

因此,研究茶多酚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对于发现新的天然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Chapter 2 茶多酚的制备方法茶多酚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生物和物理等方面。

其中,化学法是传统的制备方法,如常见的酸法、碱法、酯化法,而生物法制备茶多酚已成为近年发展的研究方向。

目前,生物法制备茶多酚主要有微生物法和植物法两种。

2.1 化学法酸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茶多酚制备方法,通过酸催化水解可以得到茶多酚。

碱法是通过碱催化使得茶多酚底物水解,也可以得到茶多酚。

酯化法指酯化反应,将茶多酚与脂肪酸酯化得到低聚物。

2.2 生物法微生物法是一种新颖的茶多酚生产方法,可通过发酵制备茶多酚。

植物法,即有机绿色法的茶多酚制备方法,存在与生物制备方法使用原料简单、绿色环保、从废物中提取茶多酚的优势。

Chapter 3 茶多酚的生物效应3.1 抗氧化效应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体现为其能够与自由基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抑制氧化反应和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一般被用来评价其质量。

3.2 抗炎效应茶多酚还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或降低激素的水平来发挥抗炎作用。

因此,茶多酚在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3 抗肿瘤效应茶多酚具有抗肿瘤作用,主要是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播散,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如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3.4 降血脂和降血糖效应茶多酚还具有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细胞生成、促进糖的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3.5 抗衰老效应茶多酚对人体具有抗衰老作用,其主要机制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细胞代谢等方面起到作用。

有机溶剂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有机溶剂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有机溶剂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茶多酚是一种特有的天然抗氧化物,是从茶树上提取的一种黄酮
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它与一些植物提取物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保护植被及动物和环境。

有机溶剂法是一种常用的茶多酚提取
制备工艺。

首先,将油茶叶研磨为细粉,用适量的乙醇挥发,分离出茶多酚。

然后,慢慢加入石蜡质较充足的烯烃溶剂,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彻底的
搅拌,使茶多酚及其相关成分能完全混溶于有机溶剂中,冷却然后滤过,获得茶多酚溶液。

最后,茶多酚溶液经过低温真空干燥,结晶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茶多酚粉末。

使用有机溶剂法提取茶多酚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提取率高,二是
过程方便快捷;三是可以提取茶多酚的多种相关成分;四是它能提取
的茶多酚纯度也较高,质量可靠。

因此,有机溶剂法是一种制备茶多酚的高效可靠工艺。

此外,采
用此方法制备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还具有抗炎症和抗肿瘤
等作用,可以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生产和保健用品的制造中。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够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破碎茶叶细胞,从而使得茶多酚 更容易从细胞内部释放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同时还可 以减少溶剂的使用量。
3、微波辅助提取法
3、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利用微波的电磁场使茶叶中的分子产生振动和旋转,从而破 坏茶叶细胞,使得茶多酚更容易被提取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 率高,但是设备的成本较高。
3、色谱分离法
3、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以将茶多酚溶液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 离。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硅胶柱、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分离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 产品品质高,但是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
3、色谱分离法
结论: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是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各种新型的提取纯 化工艺不断涌现,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在纯化工艺方面,沉淀法、膜分离法和色谱分 离法等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未来需 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剂,从茶叶中萃取茶多酚。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渗透能力和良好的传质性能,能够 有效地将茶多酚从茶叶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优点在于选择性强、提 取效率高,且对环境友好。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是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茶多酚 的溶解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茶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 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对于有机溶剂,其极性越接近茶多酚,越有利于提取。 研究表明,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与茶多酚的极性相似,能够有效地溶解茶 多酚。此外,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也可用于茶多酚沉淀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酚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水溶性物质,是茶叶主要功能成分之一,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

其多分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消除体内超氧阴离子的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等优异功能。

研究表明:茶多酚卓越的抗氧化性,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和分解。

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4——6倍,是Ve 的6——7倍,Vc的5——10倍,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

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已开始专项研究,现在此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确定了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之一。

现今茶多酚的功能引起了各国的广泛重视,成为各工业化国家的技术竞争目标和研究开发热点。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提取、功能
正文:1.茶多酚的研究
茶多酚可分为黄烷醇类、4-羟基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分中,以黄烷醇类为主,而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茶多酚是酚类衍生物, 呈弱酸性(pH≈6),能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清除人体自由基、降低血糖血脂等一系列重要药理功能(1)。

近年来, 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药保健、日用化工、农业生产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因此,有效地提取茶多酚,实现茶多酚的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茶多酚外观为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味苦涩,在pH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

最高耐热温度在一个半小时内,可达250。

C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2.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2.1 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方法, 该法利用茶多酚易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等溶剂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 将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

溶剂萃取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水提取法〔2〕,简称水法
以水为溶剂, 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 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 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近干, 将其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

工艺流程为:水提-减压浓缩-溶剂萃取精制-浓缩转相-喷雾干燥。

特点是设备投资小,但是排污量巨大,单位产值能耗大。

2.12 提膜浓缩萃取法,简称膜法
它是在水法基础上升级工艺,降低了环保成本。

工艺流程为:水提-膜过滤-膜浓缩-溶剂萃取精制--喷雾干燥。

特点是设备投资和膜运行成本大,能耗和排污较水法大幅降低。

2.13 有机溶剂萃取法〔3〕
工艺流程:茶叶--有机溶剂浸提--减压蒸馏浓缩--水+氯仿萃取--水层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浓缩、干燥---茶多酚粗品。

该法的优点是茶多酚提取率相应提高,色素、咖啡因分别脱除,便于对茶叶进行综合利用。

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 生产成本高;所用有机溶剂多,且溶剂回收、溶液浓缩能耗大,茶多酚氧化变质,产品纯度通常只能达到50%~70%〔4〕。

2.2 相转移提取法,简称酯法
工艺流程为:酯水相转移提取-浓缩-精制转相-BVD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

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污;收率高;整条工艺线路完全符合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政策。

2.3 树脂吸附法
树脂法是利用树脂具有吸附-解吸作用的特性来分离提纯茶叶中的茶多酚。

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吸附柱分离法、离子交换柱分离法和凝胶柱分离法三种。

工艺流程为:水提-树脂吸附-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浓缩转相-喷雾干燥。

特点是设备投资较大,需要乙醇精馏装置,溶剂消耗成本较高,排污量大〔5〕
2.4 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的基本原理是: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对所提取对象具有选择性的并有较大的溶解性和夹带作用。

有人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萃取,选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分别为80℃和321 MPa,后经简单分离提取得到纯度为95.45%的茶多酚〔6〕。

该技术有其优点,萃取温度较低,有效活性物质不易受到破坏,萃取物纯度高,时间相对较短等,但装置复杂,造价昂贵;设备的容量有限。

2.5 滤膜法
该法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组分存在推动力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共有四种: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岳鹏翔也成功的利用纳滤膜浓缩了茶多酚提取液〔7〕。

2.6 溶液浸提法
溶剂浸提法是传统的茶多酚提取法,过程比较简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波技术和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多酚的提取中,产生了超声波浸提法和微波浸提法。

2.7 低温纯化酶提取方法
低温纯化酶提取法是利用低温或酶抑制剂抑制茶叶鲜叶内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在提取的过程中保护茶多酚不被氧化的一种提取方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鲜茶叶低温冷冻干燥(或在常温下用酶抑制剂)一非水溶剂提取一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加水溶解成水溶液一加絮凝剂沉降脱除色素、多糖、果胶、水解单宁等高分子物质一氯仿脱除咖啡因一乙酸乙酯提取茶多酚一减压蒸馏回收溶剂一真空干燥一粉晶态茶多酚。

该法的优点是茶多酚损失少,得率高;缺点是需要在茶场设厂生产。

茶叶资源丰富, 在供大于求情况下,开发茶叶的新用途,尤其利用低档茶叶或茶叶加工的下脚料来生产茶多酚等精细化学品, 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分析文献报道的提取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

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经济、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无毒或毒性小的提取方法一直都是最理想的。

在提取茶多酚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联合和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才能达到以上目标。

不难发现,在改进传统技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运用。

3.茶多酚的功能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诱导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的增高,促进致癌物的解毒;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硝化反应,防止癌变和基因突变。

抑制致癌物与细胞DNA的共价结合,防止DNA单链断裂;提高肌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茶多酚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使之也能向构成肌体防御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内源成分(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那样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进行。

茶多酚可以抑制皮肤线立体中脂氧合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起抗衰老效应。

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性明显优于维生素E,且与维生素C、E有增效效应。

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茶多酚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

茶多酚能够阻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的自由基,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同时对脂质氧化产生抑制,减轻色素沉着。

4.结语
深入开展茶多酚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有利于茶叶资源的科学利用,而且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书均,王志远,何其傥等。

绿茶提取物抑制茶多酚A促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报告,
1989.11.(4):259
(2)黄德丰, 黄灿梁, 王梅雪等编著. 化工小商品生产法.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5~106
(3) 李新生, 喻龙. 从莲花绿茶中提取茶多酚. 化学世界,1997(5):255~258
(4) 袁珂. 从绿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7,17(1):56~60
(5) 王梅, 张笠, 李慕玲等.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的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 14(5):428~433
(6) 杨炎, 苾晓黎. 茶叶中儿茶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综述[J]. 茶叶通报, 1997, 19(4): 34-36.
(7)岳鹏翔, 王继先. 纳滤膜浓缩绿茶提取液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17(4): 107-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