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7.D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shāo jiéjué喜上眉乡土情取(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怯(A.qiè B.què)②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2.古诗文名句填空。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有的坚守道义,“②,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④”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4.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二、阅读理解(55分)6.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编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完整word版)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一(积累),推荐文档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积累(2019杭州中考)积累(20分)◆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④_______”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1.结合语境辨音形。
【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着.迷( ) (2)着.落( ) A.zhāo B.zháo C.zhe D.zhuó【任务二】找出右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______改为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答案】 (1). 【任务一】(1)B (2). (2)D (3). 【人物二】(1)示 (4). 事 (5).(2)检 (6). 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词。
任务一考查字音,着为多音字,需要辨别清楚。
着落--- zhuó,着迷----- zháo ;任务二考查字词,需要改正材料中的错别字。
“启示”的“启”义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义。
“启事”即为公开声明某事而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所以启示应改为启事,检:意思是查看;约束;姓氏;陈说缺点、错误及其原因;研讨等。
捡:本义:两手合拢作拱手或持物。
拾到皮夹一只应该用“捡”。
所以检到应改为捡到。
2.专题整理填诗文。
(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
“晓雾将歇,①___________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____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_____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句。
(填序号)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含答案)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含答案)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20分)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④_______”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6.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2分)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二、阅读(55分)(一)名著阅读(7分)8.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非文学类作品阅读(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
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
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
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
好的展览,要用古诗打动观众。
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材料三】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
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被一抢而空……(《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14.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8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数,与上年相比都有增加。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小说散文阅读及详细解析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小说散文阅读(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鸡蛋小面包[西班牙]胡丽塔·尼古拉斯在餐桌上我们从来不说话,因此我很吃惊妈妈给我讲在鱼店听到的事。
有人告诉她一位女士非常需要一个女孩为她读书。
“我想到了你。
你已经12岁了,书读得很好。
特别是——鱼店老板亲口告诉我,那一家人花钱如流水,那位女士有很多珠宝首饰。
这是你的任务,明白了吗,丫头?”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
可能妈妈说的有道理,我们家实在太穷了,但我还是因此痛恨她。
因为这个,也因为她藏在食品柜后面的那瓶葡萄酒.............。
我刚离开学校,手里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
我拖着脚慢慢走,这样就能晚到一些。
我的腿又细又长,所有袜子都会往下掉。
今天,我的袜子就像两个厌倦了总是演奏同一首曲子的手风琴一样,懒洋洋地滑下来,堆在一起。
我不打算把它们提上去。
在卡维萨大街的那个街角,有一个男人正在弹吉他,旁边有一只流浪狗安静地听着,他给那只狗戴了一顶红帽子和一副小小的太阳镜。
我一路看着门牌号,在一个大门前停了下来。
一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女人把我带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
一位夫人坐在一把大扶手椅上,面带微笑看着我。
她应该上了年纪,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双几乎透明的眼睛。
“你好,小姑娘。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我叫……嘉芙列拉,12岁了。
我很会读书。
”“多好听的名字呀!嘉芙列拉。
我叫恩里克塔,83岁了,我也很会读书。
”我似乎听到她嗓子里发出一点很细微的声音,那是她在笑。
“你想吃午后点心吗?”她旁边桌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装有两块包着金纸的圆形鸡蛋小面包。
我激动得差点晕倒。
我开始剥去小面包上的皱褶装纸,好狠狠地咬上一口。
“对我来说,读书时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我眼睛看不见了。
”我看向她的眼睛。
那双透明的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却看不到我。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继续嚼着小面包。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实用性文本阅读附解析新人教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9 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适用性文本阅读(附分析新人教版)专题训练 ( 十一 )适用性文本阅读一、[ 全品原创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后边的题目。
(12分)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新闻一则 2018 年 1 月 26 日,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 正式介绍“良渚古城原址”作为 2019 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距离“良渚”两字初次出此刻考古领域 , 已经过去了 80 多年。
良渚原址拥有水利系统、分等级墓葬、祭坛、以玉器为代表的礼器 , 遗存种类丰富 , 原址格局完好 , 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当前主流的国际学术界已经因良渚的发现 , 接受了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看法。
( 选自“中国新闻网” 2018 年 1 月 27 日) 文假名片名称良渚文化地域代表原址为良渚原址 , 分布的中心地域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 而原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域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存在时间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发现时间1936 年 12 月― 1937 年 3 月, 考古发掘共进行了三次 , 获取了大批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质料。
此后又有不停发现古城状况东西长约 1 500 米~1 700 米, 南北长约 1 800 米~1 900 米, 略呈圆角长方形, 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 4 米多 , 做法考究 : 底部先垫石块 , 宽度达 40 米~60 米, 上边堆筑纯净的黄土 , 夯实出土文物原址最大特点是所出土的玉器。
发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
数目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良 , 均达到史前玉器的巅峰。
其余 , 良渚陶器也相当认真。
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许多刻画符号 , 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凑近商周期间的文字 , 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记价值意义良渚文化一直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先期踏入文明的社会 ,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今后改写 : 由此刻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 改成良渚。
浙江省12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杭州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回家徐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积累部分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积累部分(2019杭州中考)积累(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有的坚守道义,“②_______,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_______?④_______”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_______,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最新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学类文本阅读明子出师曹文轩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
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
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
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
各人有各人的前程。
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
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
”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
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
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
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
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2019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9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温州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14分)跋①吕侍讲②《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⑤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4分)(1)【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2)【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14.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分)1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2分)16.“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5分)答案:13.(1)A.本来 B.顽固(2)A.容易 B.交换14.因为故都沦陷至今已七十年,前朝遗老差不多都不在了,原来人人皆知的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现在已逐渐无人知晓,这本书就变得尤为珍贵了。
15.指思念故国又无可奈何的一类人。
16.示例1:累欷。
作者阅读《岁时杂记》时,庆幸有吕公所著此书,让后人重温往昔,但想到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只能在书中看到,不禁悲从中来。
眼下士大夫们偏安已久,连伤怀故国、痛惜山河的人都难以找到,不禁屡次叹息抽泣。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10议论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 议论性文本阅读一、[2018·威海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0分)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五(文言文、古诗阅读)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 杭州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 题。
(甲)① 少述足下:某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有删改)(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 “应须一曲千回首, 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③ 。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 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相劳苦 “退即解舟 ⑦ ,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 ⑧ 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 ,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远离家乡B. 谋官不顺C. 财物受损D. 身体不适 18. 请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古代汉语词典》 “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
②危急。
③通“极”,至。
20.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以及逐题解析答案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20分)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___(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___(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___(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喜上眉(shāo)②乡土情(jié)③取(jué)(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怯(A.qièB.què)②翘(A.qiào B.qiáo)(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2.(5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有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①”;有的坚守道义,②,于我如浮云”;更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如文天祥,他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③?④“的铮铮誓言。
他们都称得上是“富贵不能淫,⑤,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3.(3分)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顾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达州天宫一号:控制中的“坠毁”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
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
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
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
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
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级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
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
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
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
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
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
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
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它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
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毁大约4艘重达7吨的进步号。
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
⑪在世界范围内,废弃航天器(不同于有巨大翼面的航天飞机或者受到保护且带有降落伞等装置的返回舱)精确落点的预测都是个顶级难题。
更何况天宫这种形状不规则且毫无防护的废弃航天器,只能大概划分一个巨大的潜在残骸落区。
目前人类最常用的落区是巨大的南太平洋,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生存。
当然,即便是划定残骸落区,也只能尽力提前控制(发动机剩余燃料最后工作)让航天器落到这里,甚至也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残骸会坠落下来。
⑫由于天宫一号的返回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几乎没有办法预测它解体后是否一定能烧完,以及万一存在残骸的话到底会落在哪里,这换作是任何国家也都无法做到。
人类航天已经开展了60年,还从未出现过一例在轨航天器返回地球时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
天宫一号造成损失的概率应该远低于你连续随机买号而连中彩票头奖的概率。
(《文摘报》2018年2月13日)5.下列有关“太空垃圾”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太空垃圾主要有三种: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寿终正寝的航天器、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
B.太空垃圾大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上,它们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
C.由于回收太空垃圾成本实在太高,包括美国在内的各航天大国都选择了让废弃的载人航天器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D.对废弃航天器的精确落点的预测是顶级难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准确预测航天器残骸到底会落在哪里,而只能大概划分一个巨大的潜在残骸落区。
【解析】B.原文是“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
并不是说太空垃圾大都在这个高度。
”6.下列有关“天宫一号”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天宫一号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B.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超期服役两年多时间,2016年3月开始将逐渐坠回地球。
C.天宫一号这种形状不规则且毫无防护的废弃航天器,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将会解体并烧完。
D.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安全造成威胁。
其实天宫一号是在控制中坠毁,其造成损失的概率几乎为零。
【解析】C.原文是“几乎没有办法预测它解体后是否一定能烧完,”7.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六自然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太空垃圾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第八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联和美国在航天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B.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留下了少量残片。
C.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不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会在空中焚毁。
D.各航天大国的残骸落区都是在巨大的南太平洋,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生存。
【解析】A.第八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联和美国类似的航天器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焚毁,对地球没有大的危害。
B.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错误。
C.完全错误,返回舱是在保护中返回的。
广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8—10题。
农业3.0时代 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
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
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 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
总之,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 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
(节选自2017《半月谈》13期) 8.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9.选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打比方、作比较 B.列数据、打比方 C.举例子、列数据 D.分类别、作比较 10.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介绍了农业3.0时代的含义及其样态 B.农业1.0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2.0时代是简单粗放、整齐划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3.0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
C.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需求。
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
D.删掉“农业2.0时代亻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
”这句话中的“较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1.0到2.0时代的惊人变化。
8.B 9.D 10.D南充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l,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
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El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嘤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寂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
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
例如,树木的生长。
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
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技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
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8. 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 )A. 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B. 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C. 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D. 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9. 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④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B.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C. “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
D.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