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案(1)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篇一: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一、概述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3)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天数。

(4)能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是永昌镇南沟小学三年级学生,本班共有学生20名,男生9名,女生11名,均来自农村,其中留守儿童占全班总人数的25.5%。

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都比较强。

但少数学生听讲不专心,写作业不认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教学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认识年月日。

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

第二层次为判断平年和闰年。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初步认识年月日。

(1)猜谜语:(2)同学们,您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生:4月28日。

《年月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年月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在教学工作中,教案设计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份好的教案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理清教学思路。

本文将以一个关于“年月日”教学的教案设计为例,分析设计思路及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掌握年份、月份、日期的表达方式及读法。

-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日期。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2.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年份、月份的表达。

- 教学难点:日期的读法以及描述日期的运用。

3.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教科书、黑板、课件。

- 材料准备:与“年月日”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4. 教学步骤安排(1) Step 1: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Step 2:讲解年份、月份表达- 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写出一些年份和月份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Step 3:练习年份、月份表达- 学生进行口头练习,根据提示表达出不同年份和月份。

(4) Step 4:讲解日期读法- 教师呈现不同日期的表达方式,并解释其读法。

(5) Step 5:练习日期读法及描述日期- 学生听音选择正确的日期,并口头描述日期,增强运用能力。

(6) Step 6:合作活动——设计日期问答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问答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7) Step 7:拓展活动——制作日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个性化日历,激发学习的创造力。

(8) Step 8: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如下:首先,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部分环节无法充分展开。

下次可以适当减少教学内容或延长课时,以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16篇)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16篇)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16篇)小学数学《年月日》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教学设计过程:导入环节(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同学们,刚刚过去的__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

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生述)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生述)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自学感悟环节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

(生观察并独立完成)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预设:生:一年有12个月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生:__年的。

师:谁观察的不是__年的?(生举手)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生:一样。

(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生:2月有28天生:2月有29天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师介绍平年和闰年)生:一年有365天。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生:不是。

还有366天。

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

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案

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年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日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天。它们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今年为例,讨论平年与闰年的区别,以及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年月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年月日的概念和关系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平年闰年的判断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情境导入的重要性: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月、小月的区分:记忆大月(1、3、5、7、8、10、12月)和小月(4、6、9、11月),二月特殊月。
4.日历的认识:学会查看日历,了解日历的排列规律。
5.实践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日期、星期等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加强时间管理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规划时间。
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年、月、日的认识及其关系;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大月、小月的记忆及运用;日历的认识及简单运用。以下是具体内容:

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6篇年月日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独立探索中发现年月日的知识。

3、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直到了解大小月份,并能说出每个月有几天,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了解年月日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制作月历卡。

教学用具:20xx年的年历卡、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令你难忘的日子,这些日子对你来说一定非常有纪念意义,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有许多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下面就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观察以上四幅图,说一说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

(自由发言,此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到现在为止。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年、月、日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时间的单位呢?(时、分、秒)和时、分、秒比起来,你觉得年、月、日表示的时间怎么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1)关于年、月、日的规定。

(2)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每个月的天数。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过的信息:关于年、月、日的规定。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转哟周是一日。

(师出示课件说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一年有12个月,有365或366天。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年⽉⽇》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年⽉⽇》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认识时间单位年、⽉、⽇,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

过程与⽅法:通过对年份的认识,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年份的认识,使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珍惜时间。

重点:探究发现年、⽉、⽇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的判断⽅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交流,导⼊新课。

1、交流猜⽣⽇ 2、导⼊利⽤学⽣的⽣⽇导⼊新课,板书课题 ⼆、观察、探索新知 1、课件出⽰图⽚师:⼤家⼀起看看这些有意义的⽇⼦发⽣在什么时候?(出⽰主题图,播放课件第2张到第5张。

) A、1949年10⽉1⽇,⽑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民共和国成⽴了,这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

B、谁也⽆法忘记2001年7⽉13⽇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刻。

“中国赢了!”“北京赢了!”⼀刹那间,就如⼀个喜炮炸响了,撼⼈⼼魄的欢呼声淹没了天安门⼴场所有的⼀切。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呀? 师:记住这些有意义的⽇⼦时我们⽤到了什么时间单位? ⽣:年、⽉、⽇。

3、认识年历卡 师:那么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有⼀张2003的年历卡,请同学们观察上⾯的年历卡,然后在⼩组内完成下⾯的⼏个问题。

(课件逐⼀出⽰问题) ⼀年有⼏个⽉? 哪⼏个⽉是31天?哪⼏个⽉是30天? ⼆⽉有多少天?⼀年有多少天? 4、学⽣汇报,交流师:哪个⼩组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师根据学⽣的回答灵活的操作和板书)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8天)365天 ⼩结:同学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也⾮常完整。

《年 月 日》(教案)

《年 月 日》(教案)

《年月日》(教案)教案:《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日历计算具体日期。

3、了解闰年与非闰年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年通过指出现实生活中不同年份,让学生了解一年的概念。

2、月向学生介绍一年中的月份、每个月份的天数等相关知识。

3、日讲解日的概念、日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闰年和非闰年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计算日期。

2、教学难点:让学生彻底理解闰年和非闰年的概念与区别。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年的日历,让学生贴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在日历中他们发现了什么。

2、讲解年的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年,为什么要数年,同时可以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年与时间的关系。

3、讲解月的概念教师讲解月的概念、每个月份的天数、四季的变化以及代表每个节日的月份等知识。

4、讲解日的概念老师通过简单实用的例子,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计算日期。

5、闰年与非闰年讲解闰年与非闰年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可以借助数年的特殊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6、练习与实践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在日历上进行练习,过程中应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归纳总结、记录答案。

7、总结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从中总结出规律和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1、年2、月3、日4、闰年与非闰年六、教具准备日历、黑板、彩笔或粉笔等。

七、课堂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年月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如何用日历计算日期的方法。

此外,通过实用的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闰年和非闰年的概念,更为方便地计算日期。

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了较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巩固技能、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

八、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

1、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年月日的概念、闰年非闰年的特点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示范老师通过实用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用日历计算日期,在实际应用中更容易理解相关概念与技能。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共6篇)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共6篇)

篇一: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江县继光实验小学:谭慧华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第六册第46至49页年月日。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

2、记住每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准备:课件、年历卡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操作法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让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想玩吗?好,仔细听,请根据画面上的信息猜出这是我国今年将发生的那一件大事。

(课件:奥运会一些场景)师:北京奥运会是在哪年哪月哪日召开?生回答同时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请观察这里面有时间单位吗?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2、师:那你们都已经知道了那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课件出示:第50页的3题)3、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这节课你就知道答案了二、讲授新知。

1、认识年月日师:(课件出示: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31天?3、那几个月是30天?4、二月有多少天?)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年历卡,同桌合作并思考这四个问题。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大月(31天):1,3,5,7,8,10,12 7个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小月(30天):4,6,9,11 4个平年 28天二月 1个闰年 29天2、怎样记每月的天数。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年,知道一年有12个月,那么怎样才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1)出示拳头。

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数学书48页的上面部分。

(2)引导看课件:拳头图。

(从哪里起)(3)介绍歌诀记忆法。

《年月日》参考教案

《年月日》参考教案

年、月、日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二)能力训练点1.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熟悉运用年、月、日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年历卡片(师生每人一份).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谜语导入新课.“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稍稍不注意,时间就会从你身边悄悄地遛走.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主人.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学生回答:时、分、秒.)再问:“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的时间单位吗?”“你最盼望的是哪一天?”(学生自由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澳门在什么时间回归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记载以上这些日期用了哪儿个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是较短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由谜语巧妙引入课题,又不露痕迹地完成了珍惜时间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二、探究新知1.观察年历.(组织学生观察书81页的年历)教师:看一看,数一数,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1993年中,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的天数相同,每月都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的天数相同,每月都是30天,只有二月是28天.(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1988-1998年的年历.教师:你又发现了什么?(1998年、1992年、1996年的二月份是29天.板书:29天)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都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这四个月都是30天,只有二月份的天数不一定,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2.认识平年和闰年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年历,二月份的天数就不一样.二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板书)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31天的有7个月,30天的有4个月,一个特殊的2月.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记住这些月呢?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办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的一段话.)进而投影左拳图,再指着相应的部位质疑: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的地方呢?哪个月除外?然后,教师边指看投影的拳头,边带领同学一齐数:“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教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助你们记忆,你们愿意不愿意?投影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讲解儿歌:“腊,就是腊月,这里指十二月.”指着七、八月说:“这是一年中相邻的两个月,都是31天.”教师领着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3.计算全年天数.教师:1997年的几月几日,香港回归祖国?看手中的卡片,1997年是乎年还是闰年?再请学生计算1997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算得既迅速又准确?指名说出计算方法:31×7+30×4+28=365(天)或30×12+7-2=365(天)再启发学生闰年有多少天?365+1=366(天)(板书: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4.判断平年、闰年.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了,但是老师不用看年历卡片,只要你问哪一年,我就能告诉你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你们就试一试.当学生纷纷举手还要继续考老师时,教师说:“你们都想考老师呀,告诉你们吧,不管怎样考,我也对答如流,这里有一个窃门?你们想知道吗?投影1988-1998年历,请同学们看:“在这里,每几年有一个闰年?”(板书:4年一闰)教师:那么闰年的年份数与4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分组来计算一下.投影:(一组 1988÷4=, 1992÷4=,1996÷4 =,)(二组 1989÷4=,1990÷4=,1995÷4=,)计算结束后,前后桌同学讨论.教师讲授:平年的年份数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数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是不是4的倍数.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反之,则是平年.反馈练习:公历1932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指导学生阅读书82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教师提示:“这段话中用了‘通常’和‘一般’两个词,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投影.用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结果没有余数,但它不是闰年.因此,书上用了‘通常’和‘一般’这两个词.但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听录音:录音: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早在两千年前,我们古代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点.后来经过精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的来历.又因为四年中大约少算的是24小时,实际上并不足24小时,如果长期下去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配合歌诀、游戏及电教手段的运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三、巩固发展投影:1.填空:(1)四月最后一天是()月()日.(2)今年一月、二月、三月共()天.(3)十二月份有()个星期零()天.2.判断:(1)每年都有365天()(2)双数的月份都是30天()(3)1934年是平年()3.口答:(1)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那天出生的?(2)明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明年有多少天?有多少个星期零多少天?[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全课小结:(略)四、板书设计。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_1

【配套K12】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_1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的第1题的第题,练习二十三的第8、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要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时间的观念,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出示教材第109页“总复习”第1题的第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教师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二、回顾整理师: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了24时计时法,那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你又掌握了哪些本领呢?.组织学生翻阅教材,熟悉教材上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内容,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教师指名说说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回顾、熟悉这方面的知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议一议关于时间的知识要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归纳。

.教师展示学生整理归纳的成果,然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并板书:①年②月③日④时⑤分⑥秒⑦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⑧计算经过的时间,起止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可以直接用减法计算。

如果经过的时间有日间隔,可以采用分段计算的方法。

三、习题讲解.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

第题要求计算出小华全天在校的时间。

可以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共同推算一下,并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教师强调:计算经过的时间时,要统一时间计时法,弄清起止时间,再进行计算。

还要注意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三第9题。

【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发展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方法与手段①应用媒体整合,突破教学难点。

三年级数学教案 年月日【市一等奖】 (1)

三年级数学教案 年月日【市一等奖】 (1)

沪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P26-27页》。

本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有多长时间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教材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的基本含义以及互相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

学情分析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

有关于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课便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看年历,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22-2022年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儿童节吗儿童节是每一年的几月几日呢在一年中,你还知道哪些重大节日,它们又是几月几日呢2、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要记住这些时间时,都要用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年月日同我们学过的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二、探究新知1、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

师: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都知道哪些呢谁来说一说。

(指几名学生回答)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那么多,那你们还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今天我们研究年月日就要用到年历。

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案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12年全年有366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2年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2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2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2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吴正宪《年月日》

吴正宪《年月日》

吴正宪《年、月、日》教案(一)导入新课吴老师轻松地走上讲台,富有激情地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大家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吗?”“1949年10月1日”,吴老师又接着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呢?”一个学生回答:“1921年7月1日。

”这时,吴老师面向大家:“你们出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学生们立刻争先巩后的举手回答,向老师报告自己的生日。

吴老师微笑着和同学握手,并祝同学们生日快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吴老师说:“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1921年7月1日是我们党的诞生日,刚才又说到了小朋友的生日,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课题:年、月、日)课题的引入轻松自然。

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学生们的生日入手,很自然的引出课题。

同时,也使学生们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吴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热闹开了:什么“我听爷爷说有平年、闰年。

”什么“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

”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

”……吴老师微笑地点着头“你们已经了解到了有关年、月、日这么多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孩子们可不客气:“我想知道年、月、日是谁给规定的。

”“我想知道什么是平年、闰年。

”“我想……”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吴老师借助“三球仪”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太阳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

”吴老师请同学们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今年春节到明年再过春节是一年。

年月日教案 (1)

年月日教案 (1)

第1课时年、月、日(1)年、月、日课题:年、月、日(1)设计说明: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学时要突出以下两点:1.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知的有意义的日子、纪念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和交流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和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天数及判断方法、记忆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日历)你猜对了么?2.教师出示2011年、2012年年历,揭示课题。

(1)我们学习、生活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一日。

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1月31日这一天,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答,教师板书“月”字。

《年月日》数学教案设计

《年月日》数学教案设计

《年月日》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年月日》數學教案設計
一、课程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年、月、日的定义和关系
2.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3. 闰年的计算规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年、月、日的理解,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二)讲解新课:
1. 年、月、日的定义和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者实物模型,直观地展示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知识。

同时,解释闰年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

2.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通过比较公历和农历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两种历法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区分它们。

3. 闰年的计算规则:以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规则为基准,讲解闰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行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

(三)课堂活动:
设计一些关于年月日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今年是不是闰年?为什么?”、“哪个月份有30天?”等等。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以及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此评估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年月日》數學教案設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年月日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4、45页上的内容。

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教学的进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换的学习进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进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视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播放刘翔110米跨栏夺金的杰出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创设了最佳情境。

2、统计视察,发觉特点。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再发觉、再创造的进程。

在认识大月、小月时,我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全班学生进行了适当分组。

每5人为一组,发给每组不同的连续4年的年历和1张统计表,让学生统计连续4年每个月的天数,并提出了小组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放手让学生去视察、探索、交换,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拨,满足了学生“期望自己是一个发觉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换,他们像发觉了新大陆一样很兴奋的将找到的特点汇报给大家听,这时教师赐与肯定并及时总结: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7个月都是31天,通常我们把它们叫大月,让学生给二、四、六、九、十一月取名叫小月,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月二月。

这样学习,使数学被视为一种进程,而非一个既定的结果。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判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1997到2004连续8年各月天数的图表,并将关键字用红色突出显示,我在制作课件时,设置了闪烁显示和移动成效,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把不易知道的难点展现出来。

顾志能年月日(1)

顾志能年月日(1)

三、教案全稿根据前两次备课,结合老师们的意见,现呈现“年、月、日”教学预案。

要说明的是,该预案是提供大框架,具体的细节,如“每月天数和大小月”环节等,究竟如何细化实施,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实践。

“年、月、日”教学预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76-79。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其来历和原理。

2.在探究年、月、日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比较、推理等数学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暴露已知,展现疑惑1.请学生介绍关于年月日的已知信息,板书形成知识的初步框架。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板书相关问题。

(二)深入探究,自主建构1.探究一年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1)介绍“年”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一年大约是365天6时。

(2)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和推理,理解一年为什么有365和366两种天数。

(3)教学平年和闰年相关知识。

2.探究一个月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

(1)介绍“月”的含义和一年12个月的由来。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60天和365天不相符,怎么办?(3)学生探究解决的办法,教师(或微课)介绍相关历史。

(4)师生整理每月的天数情况,教学大小月知识。

(5)介绍“拳头记忆法”,学生记忆、练习。

(三)知识运用,练习巩固1.运用年月日相关知识“猜生日”。

2.在年历卡上填出今天的日期,推理其他日期。

(机动)(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四、备课心得备课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心理,要大胆让学生展现已有认知,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要精心分析学生的问题,将问题预设转化为富含思维元素的探究材料,并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本课设计中最大的“创新点”,就是让学生以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规定性知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量和计量”教学的特征体现未作考虑。

五、特别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年、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例1、第67~68页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标:1.在预先收集有关年、月、日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年、月、日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交流、收集与统计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年、月、
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一年中的月份,以及大月、
小月的天数。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大月、小月记忆法,并能正确判
断大月、小月。

教学重、难点:1.在交流、合作中认识年、月、日。

2.掌握年、月、日的关系。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年、月、日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交流中引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年、月、日的相关资料。


说自己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对学生收集资料情况进行简单归纳、小结,并做出评价。

课件播放动态画面,引出课题:认识年、月、日。

(板书)
合作探究新知识。

1. 猜谜语。

(课件出示)谜底:日历
2. 介绍日历的观察法。

3. 课件出示例1——2014 年年历
独立观察。

(提出观察顺序)自主发现。

(发现什么规律?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教科书第66 页(1)、(2)题。

课件出示题)
请各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梳理。

教师指导填表)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月中天
数最多的有31 天,最少的有28 天;有31 天的月份比30 天的月份多,而天数为28 天或29 天的月份只有1 个月,月份最
少。


4.教学“大月、小月” 。

教师:结合你们课前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谁来说说有31 天的月份被称为什么月?有30天的呢?(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 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大月、小月)教师:观察你们刚才填的表,1 年中大月是哪些月份?小月是哪些月份?小结:1 年中大月是1,3,5,7,8,10,12月;小月是4,6,9,11月。

板书)
5. 教学“平月”。

教师:有没有哪个月被漏掉了?(2 月)这个月既不是31 天
也不是30天,那谁在课前调查中了解到,2月也被称为什么?
平月)
教师:2 月有多少天?(28 天或29 天)关于2月为什么有28天或29天的区别,下节课再来研究。

6. 巧记大、小月。

教师:大月和小月的天数都比较多,我们怎样能正确并不遗漏地记下来呢?课前有收集相关资料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1)介绍“拳头记忆法”,教师用拳头边演示边讲解记忆方法,
让学生跟着学,并能独立演示。

(课件演示)
2)儿歌记忆法:
(a)—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b)7个大月心中装,
七前单数七后双。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大、小月。

拓展练习。

1. 教科书第67 页练习十六第 1 题。

你能说出那些重大的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
2. 教科书第68 页练习十六第 2 题。

教师课件出示题,学生做后评讲。

3. 教科书第68 页练习十六第4 题。

教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有着年、月、日的记录,而且是
不可复制的。

比如:今天(2014年10月X日),我和同学
们一起渡过了一堂愉快的数学课,今天你们精彩的表现让
我很难忘。

在你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小组内说一说,记得说清楚大约是哪年、哪月、哪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快乐吗?高兴吗?
2014 年10 月8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