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发展历程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b780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8.png)
关于宋词的资料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燕乐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当时的一些诗人开始按照燕乐的曲调来填词,这些词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宋词的一些基本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时期,词在花间派词人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逐渐多样化,题材也有所扩展。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1. 北宋初期•在北宋初期,词坛上主要有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他们的词多写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词风婉约。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旧景旧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风清新淡雅,委婉含蓄。
2. 北宋中期•柳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篇幅和容量。
他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词风通俗,善于用白描的手法。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则是北宋中期词坛的革新者。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可以表达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他的词风格豪放旷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宋代词发展史
![宋代词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f89d0ee524de518964b7d5a.png)
一、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这一代词人以柳永、张先、范仲淹、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动摇了五代以来由红粉佳人一统词坛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了男子汉、大丈夫,男性形象进入作品当中,也为后来的豪放词打下了基础。
四、第四代词人群(1163—1207)这是宋词的第二辉煌期,代表人物有辛弃疾、陆游、张孝祥与姜夔。此时已经是南宋时期,词上依旧传承豪放婉约,其中以辛弃疾为首的一派秉承苏轼的豪放一脉,而婉约代表姜夔则师从周邦彦,但二者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周词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语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五、第五代词人群(1208—1265)这一阶段的词人是以戴复古、刘克庄、吴文英为代表的“江湖词人群”,此时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态,即灰心与绝望。这种情绪来源于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无能为力,他们把这种情绪付诸于笔触,尽情宣泄,但从此宋词已经渐露衰微的苗头。
二、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这一阶段是宋词的第一辉煌期,显示出百花齐放的情境,铸、周邦彦,还有王安石、王观、李之仪与晁补之等。这一时期的风格一是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二是注重词律与音律的精严。
三、第三代词人群(1110—1162)这一时期较为特殊,因为它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也就是北宋灭亡时期,尤其是靖康之变后,当时的词人分成了三个创作流派,一为愤世与救世的志士词人群,二为遁世与玩世的隐士词人群,三是颂世与喻世的宫廷词人群。代表人物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周紫芝等,其中以李清照成就最高。
六、第六代词人群(1252—1310)第六代的词人群是以周密、刘辰翁、蒋捷为代表的“遗民词人群”。此时已是南宋灭亡时期,词的创作上没有太大的开拓与创新,只有融合与深化。这一时期,既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也是词史高峰的结束期,也就是说,自南宋灭亡、宋朝结束后,词的辉煌就已完全过去,但它也为后来出现的新文学体裁——元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财富。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9414e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0.png)
宋词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宋词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南宋960-1127年,北宋960-1279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和五代、宋的阶段。
在初唐时期(618-690年),诗歌创作的主题多以社会现实和政治抒怀为主。
初唐的词作继承了唐代五言绝句的精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性的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盛唐时期(710-765年),诗人的创作更加注重音律和词牌。
盛唐的词作多借用乐府诗和民谣的旋律,表现了浓厚的音乐性。
代表性的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
晚唐时期(764-907年),诗词的创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晚唐以词牌曲的形式为基础,发展出了新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煜、温庭筠等。
五代(907-960年)和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代时期由于战乱戎马之乱,文士流亡他乡,在这些流亡者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咏物派",他们以豪放、真挚的情感和描写自然景物为特点。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赵师秀等。
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政治局势的影响,词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南宋时期的词作风格动人,以细腻、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为主,代表作家有陆游、杨万里等。
总体来说,宋词在行文结构、音律、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它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也表达了文人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宋词的发展历程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5657b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6.png)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及评析:(1)北宋词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2)南宋词的发展历程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词坛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都经历了靖康之变,他们迅速适应环境,调节自我心态,代表人物有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等。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②高峰期第二个时期是高峰期,以辛弃疾为代表,他与陈亮、刘过等词人联手,“以文为词”的词学形式突破扩大了豪放词的影响。
③词史的深化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他们的成就则在于对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增加了婉约词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ade5e5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b.png)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细腻的情思、婉约的词藻和雅致的音律而闻名于世。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经历了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两个阶段。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文学创作陷入了低谷。
然而,在这个时期,诗歌形式日益演进,出现了许多新的诗体和诗风。
其中,曹松的《青玉案·元夕》,被认为是宋词
的开篇之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爱情的别离,情感真挚、表达简练,成为了后来宋词的开山之作。
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宋词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生活的细致描绘。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豪放大气,情感热烈。
他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变迁和社会的压力,宋词的创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此时,柳永等一批优秀词人的出现,使得宋词的表现手法更加细腻和柔美。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以其优美的音乐性和流畅的词藻,成为了南宋时期词坛的代表之作。
总的来说,宋词在诗体形态和创作手法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从五代十国到北宋和南宋时期,宋词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一个逐步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5852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a.png)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唐五代阶段、北宋阶段和南宋阶段。
前唐五代阶段(唐晚期至五代):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五代时期的文人学士开始对唐诗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乐府”和“新曲文”的形式,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北宋阶段(北宋初至中期):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
北宋初期,词的创作仍受到唐诗的影响,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的转换。
到了北宋中期,词开始独立于诗的形式发展,实现了从继承到创新的跨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时词”、“闺怨词”等风格。
南宋阶段(南宋中期至晚期):这一阶段是宋词的发展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力和社会动荡,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情感的内敛和表达的深入,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系。
同时,词的音乐性、韵律和曲调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从唐诗的继承到创新的转换,从形式上的变革到内容上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力。
宋词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人个体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7e6a0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c.png)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诗的先导、盛唐诗歌的基础、唐宋继承的转型和宋词全盛的时期。
一、初唐诗的先导
初唐时期的诗歌运动和文化氛围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作品启发了宋词诗人的创作灵感。
这一时期的唐诗风格具有豪放、奔放、直率、深沉等特点,成为宋词后继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盛唐诗歌的基础
盛唐时期的诗歌取得了高峰,唐诗的风格注重诗歌的音韵、节奏、意境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一时期的诗歌成为宋词发展的重要基础,宋词在表现情感、描绘景物、讽刺社会等方面的表现都受到了盛唐诗歌的影响。
三、唐宋继承的转型
唐宋之际,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更新,宋词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宋词摒弃了盛唐诗歌的冗长和雄浑,注重语言的简练、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深远。
唐诗的体裁和思想渐渐被宋词所替代,宋词成为了当时文学流派的主流。
四、宋词全盛的时期
宋词全盛的时期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的宋词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
田园、爱情婉约、忧国忧民等多个方面。
宋词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非常丰富,如抒情、描摹、议论、叙事等。
宋词开创了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综上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初唐诗的先导、盛唐诗歌的基础、唐宋继承的转型和宋词全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3c7d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3.png)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高峰。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丰富,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以下是对宋词发展历程的详细论述。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在唐代,随着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音乐文化逐渐世俗化,出现了很多以歌曲为主题的词作。
这些词作大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清新、婉约的特点,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北宋时期的宋词北宋时期,宋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等。
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融入了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
晏殊的词作以清新脱俗、淡雅幽婉著称,欧阳修的词则以豪放奔放、豁达洒脱见长。
柳永则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贴近人民、通俗易懂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南宋时期的宋词南宋时期,宋词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风格独特的词派,如豪放派、婉约派、田园派等。
豪放派以辛弃疾为代表,他的词作以气势磅礴、豪放奔放著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婉约派则以李清照为代表,她的词作以细腻入微、清新淡雅见长,表达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
田园派则以范成大为代表,他的词作以描绘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四、宋词的衰落随着元朝的建立和明朝的兴起,宋词逐渐走向了衰落。
这一时期,诗歌逐渐成为了主流文学形式,而宋词则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如此,宋词在文学史上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五、总结宋词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丰富。
从其起源到北宋时期的发展壮大,再到南宋时期的成熟与繁荣,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当珍视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86e6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2.png)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末期,先贤们开始将诗歌写成与音乐结合的歌谣形式,并以歌曲的方式演唱。
这种歌谣一般有句(四字句)和偶(八字偶)的形式,由诗人自行谱曲演唱。
这种流行的歌谣形式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宋代的到来,由于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迁,音乐与文学开始分离,歌谣的演唱形式逐渐衰落,而歌曲的诗歌形式则逐渐兴起。
这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北宋时期,词的创作首次被正式收入文学范畴,并且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扶持。
这一时期的词句及格律已经相对固定,表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完整与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南宋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主要有豪放派、婉约派和细腻派。
豪放派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淳朴开阔的风格为主,婉约派则以细腻婉约、柔情似水的风格著称,细腻派则更加注重描写细节、追求表现力的极限。
宋词的发展还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得宋代的词作逐渐追求技巧性和庄重的艺术风格。
到了宋代末期,因为国家政权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宋词的创作逐渐趋于衰败。
元代时期,虽然继承了宋词的传统,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疲态,不再有宋词的辉煌。
然而,宋词的影响却并不止步于此。
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宋词名家的作品被后人视为精华,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古文运动兴起,词在文学创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宋词经历了从歌谣到歌曲再到固定词牌、词种和词风的发展过程。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
![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8779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
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形成阶段(10-11世纪):这个阶段的词主要是汇编自
南北朝时期的民间乐府诗,但受到了唐诗的影响。
这些词多以民谣和曲子为背景,内容多与生活和爱情相关。
2.黄庭坚、苏轼创作阶段(11-12世纪):黄庭坚是宋初著名
的词人,他的词作品主题丰富多样,词风独特;苏轼则以豪放、灵巧的字句和思维著称。
黄、苏两人的词对后来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李清照等女词人创作阶段(12-13世纪):宋代女词人的作
品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的词以自然、抒情为主题,深受后人喜爱。
4.辛弃疾等赋词人创作阶段(12-13世纪):辛弃疾是宋代著
名的赋词人,他的词作品大都带有激昂豪迈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抗争精神和对时局的关注。
综上所述,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从古乐府诗和唐诗的影响开始,逐渐形成了以民间乐府传统为基础,并融合了豪放、抒情和女词人的特点的词体。
此外,在宋代后期,越来越多的赋词人也纳入了词的创作,使得词的题材更加广泛,风格更加多样。
宋词大概发展历程
![宋词大概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540e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1.png)
宋词大概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宋代前期,以北宋为主。
此时的宋词受到唐代文人的影响,以律诗为主流,比较受到宫廷和士大夫的重视。
这一时期的宋词题材广泛,既有描写自然山水的山水田园词,也有表达爱情思乡之情的爱情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王安石的《登快阁》等。
此时的宋词还注重音韵、韵味和押韵,形式多变,艺术性较强。
宋代中期,以南宋为主。
这一时期的宋词在前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词人们以自然山水、家国情怀、爱情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代表作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等。
这一时期的宋词注重语言的简练和意境的营造,艺术性更加突出。
宋代后期,也是南宋晚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词坛逐渐衰落。
这一时期的宋词在前两个时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感情的真挚和痛苦的抒发。
代表作有周邦彦的《夜泊牛渚怀古》、姜夔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尽管这一时期的词
坛并不如前两个时期辉煌,但其中仍有一些杰出的作品,展现词人们对动荡时局和遭遇困境的思考和抱负。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唐宋交替时期的初期发
展,音韵多变的北宋前期,充满创新的南宋中期和政治动荡的南宋晚期。
每个时期的宋词都有其特点和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74da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75.png)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咏物词的特点咏物词是宋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代词史上,咏物词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堪称是宋词的精华。
近代词论家陈匪石先生云:论咏物之词,实赋体之极轨,与其他类型的咏物文学相比,咏物词更富于艺术性,实为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最高代表。
与宋代咏物词的高度成就相比,学术界对于咏物词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树和宏观的史的建构,缺少深入系统的文化分析与阐释。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1a71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b.png)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首次出现于北宋时期,经过南北宋两个时期的发展,逐渐成为该时期文学的瑰宝。
宋词的发展源于唐代的绝句和律诗,但与之相比,宋词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腻描写。
最早的宋词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的陆游和苏东坡,他们对古体诗有着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陆游的词注重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苏东坡的词则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且与南宋的江西江湖词派相呼应。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二曲派”的作家,他们的词更加清新明快,旋律动听,代表人物有晏殊和曾巩。
到了南宋时期,词的发展更加迅速。
南宋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大批文人,他们的创作活动极其活跃。
南宋的政治动荡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并且越来越赋予词以政治意义。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沉稳而深情。
其他的著名南宋词人还包括辛弃疾、李清照等。
辛弃疾的词承继了苏轼的风格,张扬豪情和振奋民族精神;李清照的词则以细腻、婉约著名,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家国沉浮的思考。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北宋初年的陆游和苏东坡代表着古体诗的创新和突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北宋中期的晏殊和曾巩构成了“二曲派”,他们的词更加风格独特,乐自己,爱自己;南宋时期是词的高峰时期,吴文英、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作品更加在情感表达上做了深入的探索,注重正确表达个人感情和时事议题。
宋词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为今用”的传统。
宋词既保留了古体诗的传统形式和格律,又在情感和内涵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宋词对于后世的文学影响非常深远,例如明代的杨慎和、清代的纳兰性德等都受到了宋词的启发。
同时,宋词也被西方翻译成英文和其他语言,使得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可以说,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发展历程至今仍然发人深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钻研。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93a0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1.png)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
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晚唐诗歌又一变。
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
元曲的发展历程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1d5840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2.png)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前期发展阶段(北宋初期)北宋初期,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以乐府民歌为基础,受到《乐府诗集》的影响较大。
词作内容以田园、山水、爱情等为主题,形式上多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代表性的词人有苏洵、苏轼等。
二、中期发展阶段(北宋中期)北宋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外,还浮现了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词作内容也更加广泛,不仅有田园、山水、爱情等主题,还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代表性的词人有辛弃疾、陆游等。
三、后期发展阶段(南宋时期)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继续丰富多样,除了前期的形式外,还浮现了新词、词牌等。
词作内容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内涵的深度。
代表性的词人有杨万里、杨维桢等。
四、总结发展特点总体来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1. 形式多样化: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到律诗、长短句等,宋词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 内容广泛化:宋词的内容涉及田园、山水、爱情等传统主题,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3. 意境营造: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4. 词牌创新:宋词的发展中浮现了许多新的词牌,丰富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5. 个性化表达:不同的词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他们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发展脉络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成果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追求。
宋代诗文发展历程
![宋代诗文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c05f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5.png)
宋代诗文发展历程
1. 初期发展:从五代到北宋初期,以辽、河东诗派为主,注重格调和韵律的规范,追求意境的超脱和表达技巧的精湛。
代表作品有李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2. 平淡真实派兴起:北宋中期,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平淡真实派兴起。
他们追求真实、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将平民生活与自然景色融入诗文中。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赤壁赋》、黄庭坚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3. 士大夫诗文的繁盛:北宋晚期到南宋,士大夫文化达到鼎盛,宋词、宋赋等繁盛发展。
宋词以李清照、辛弃疾等为代表,具有豪放、豁达、抒情的特点;宋赋注重观察精细,笔墨纤毫入微。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
的《破幽梦·春情》等。
4. 文人墨客的崛起:南宋末年,以陆游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崛起,他们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政治思想为重点,将哲理和感性相融合。
代表作品有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5. 具体描写、科学思维的兴起:南宋后期至元代,具体描写和科学思维开始兴起。
诗文作品中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借鉴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6. 元代的改革与创新:元代诗文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
新,对文学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尝试和实践。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宋词详细的发展历程
![宋词详细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bf15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7.png)
宋词详细的发展历程
宋词起初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唐诗以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
但到了北宋时期,宫廷乐府歌谣影响了诗词发展。
北宋初期的词曲主要以乐府诗为基础,着重表达个人情感。
而这一时期的词曲同样依旧延续了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传统形式。
进入南宋时期,宋词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表达了人们生活的现实和情感。
继续发展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传统形式之外,还出现了新的形式,如太和体和宝鼎体。
太和体是北宋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常用于描写宫廷生活和宴会场景。
宝鼎体则是南宋词新的形式,用于表达丰盛的情感。
随着南宋时期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宋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南宋的词人们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的真实性。
他们通过描写身世悲欢,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时期的宋词以其精炼、细腻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流传。
然而,到了南宋末年,宋辽金的战争导致了社会动荡,这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词人们开始表达对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悲伤,词中的意境逐渐向悲凉和忧愤转化。
这一时期的宋词逐渐走向繁芜复杂,情感也更为复杂深沉。
总的来说,宋词从其起始于唐诗的传统形式,经过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南宋时期的宋词以情感真实、笔墨细腻、意境深邃而闻名,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宋词的发展历程范文
![宋词的发展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cbea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b.png)
宋词的发展历程范文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诗骈文的继续和发展。
它
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元祐新体:宋代初期,由于前期唐诗的成就,使得词的发展进入一
个阶段性的瓶颈。
到了宋代,文人开始尝试创作一种新的词体,以求突破。
元祐新体即是其中的代表,它主张以古琴的声韵为模仿对象,强调韵律和
音乐性,注重语言的音感和节奏,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律体制。
2.赋事体词:北宋时期,政治上的安定和社会的繁荣为词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时期,有些文人开始改变以往词的写作主题,
将注意力转向了生活中的琐事和寻常之事。
这些寻常而有趣的事物成为了
他们创作词的素材,形成了一种新的词体,被称为“赋事体词”。
3.婉约派词:随着北宋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词坛的竞争,文人开始将注
意力转向对感情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这种以抒情为主的词被称为“婉约派词”。
它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通常以柔美的笔触写出女
性细腻的心情和哀怨的情感。
4.清婉派词: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许也反映在南宋词派的发展上。
此时的南宋词,倾向于写自然风景和田
园生活,清新淡雅,温润婉约,被称为“清婉派词”。
总体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就是从元祐新体开始,经过赋事体词、婉
约派词,到清婉派词的演进。
这些发展和变化显示了宋代文人对词的不断
创新和追求,使得宋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瑰宝。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c112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b.png)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经历了从初兴到盛行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诗歌形式以律诗为主,而诗人在创作中开始使用新的韵脚和词牌。
然而,真正的宋词的发展开始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的文人逐渐开始关注词的音韵和词牌,开创了词的新篇章。
正式的宋词开始在北宋时期的文坛上崭露头角,北宋时期的文学流派多种多样,各种不同的风格和题材的词都出现了。
到了南宋时期,宋词达到了高峰,成为当时文人的主要创作形式。
南宋时期的宋词主要分为宫廷词和江南词两大流派。
宫廷词是以宫廷音乐为背景,表达了宫廷生活的诗词,注重细腻的表达和优美的音韵,带有浓郁的女性情感色彩。
江南词则以江南地区的风景、生活和民俗为题材,注重描述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情。
南宋时期的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他们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宋词的发展还面临了一些挑战,比如以往的诗歌形式的影响,以及后来的元曲等新兴文学形式的竞争。
到了元代,词逐渐被曲所取代,宋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然而,宋词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重新的关注和发展,成为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词人。
总的来说,宋词经历了从南北朝时期的初兴,到唐末五代时期的发展,再到北宋时期的全面兴盛,最后到元代和明清时期的
复兴。
宋词以其优美的音韵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从开始到顶峰阶段,大致分为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
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国画: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
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
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
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
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
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
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咏物词的特点咏物词是宋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代词史上,咏物词名家辈出,名作如林,堪称是宋词的精华。
近代词论家陈匪石先生云:论咏物之词,实赋体之极轨,与其他类型的咏物文学相比,咏物词更富于艺术性,实为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最高代表。
与宋代咏物词的高度成就相比,学术界对于咏物词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树和宏观的史的建构,缺少深入系统的文化分析与阐释。
李清照写愁一李清照是写愁高手,是愁的化身。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昨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首首咏愁的绝唱以浅俗之语而发清新之思,化愁为美,深切哀婉,成为压倒须眉、彪炳史册的经典之作。
人生之不如意事常八九,忧愁悲苦之情人人皆有。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词中的满怀愁绪自然也是她现实生活的写照,是她内心苦闷、挣扎与追求的反映。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的时代。
大宋王朝经过168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富丽堂皇的迷梦被金兵呼啸而来的马蹄踏得粉碎。
徽、钦二帝被掠,皇亲贵族仓皇南逃,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
李清照辗转于三千里流亡的道路,时间长达八个月之久,饱受国破家亡之苦。
然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苟延偷安,“直把杭州当汴州”。
她徒叹世无英雄,只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将流浪苦、伶仃泪和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化作诗词,创造了让后人低回不尽的悲剧之美。
纵观数千年文学史,能够留下传世之作的女子廖若晨星。
李清照被誉为“词坛宗主”,艺术成就首屈一指,无人比肩。
她眉头一蹙,就是一个辉煌大宋的愁绪;轻轻一叹,就是一个末代王朝的哀怨。
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以纤纤素手举重若轻地挥毫泼墨,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佳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就象冷艳,孤高的一轮皓月,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她写愁的词句太多了,太美了,以至于一提起她的名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凄冷、高绝的美,是一个独立于秋风黄花之中寻寻觅觅的寂寞形象。
其实,李清照有过足以令人羡慕和向往的幸福生活。
如果把她比作一枝菊花的话,凄风苦雨、凄惨凋零只是在她深秋寒冬般的晚年。
当秋阳如春、黄花初绽之际,那美也是别样温馨的。
二900多年前,一个6岁女孩跟随父亲走进了富丽甲天下的京都汴梁。
他们来自山东章丘,定居在京城“经衢之西”一座被称为“有竹堂”的幽雅之地。
父亲名叫李格非,女孩便是李清照。
对于李清照来说,来京定居也可以算作“回归故里”。
她的外祖父王拱辰家居开封咸平,也就是现在的通许,19岁便以第一名得中进士,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曾在翰林院15年。
来到京城,李清照拥有了文风腾蔚的成长环境。
当时北宋正处于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普天下的精英荟萃京城。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长期在太学和馆阁任职,官至礼部员外郎。
他是苏轼的学生,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与文坛名家交往甚密。
李清照的母亲为名门闺秀,温文贤慧,工词翰、善文章。
官宦门第及社会交往的耳濡目染,使李清照视野开阔,见识过人。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她天资聪慧,才力华瞻,文化的汁液不仅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而且将她浇灌得内秀如竹。
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诗词书画无所不能。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她还有着相当宽松的生活空间。
京城的富丽繁华自不必说,京城四周百里之内也到处都是绿池荷塘、园林美景。
她可以在花园里荡秋千、做游戏,可以到街头赏花灯、观街景,还可以出城郊游,尽兴泛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怨王孙》写的是她到湖上游玩时的情景,热情洋溢,朝气蓬勃,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写的是她日暮归舟时的情景,生气盎然,妙趣横生,快乐弥漫于字里行间。
三我们已无从知道李清照的容貌,但从她诗词中所流露的风采神韵来看,少女时代的她应是貌美如花、活泼可爱的俏佳人。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你看,她梳着漂亮时髦的“宝鸭”发型,在朗月高照的夜晚,正痴痴地写着情书,秀发香腮,面如花玉,眼波流转,无限娇媚。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你看,她幽闺独处,眼望沉香袅袅。
窗外小伙伴们在玩“斗草”游戏,秋千在疏疏细雨中空挂着,她春心萌动,正呆呆地出神。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你看,荡过秋千,她香汗津津,怜惜地搓弄着纤纤玉手。
见有人走过来,她顿时羞红了粉面,连鞋子都没顾上穿,慌忙溜走。
可是走到门口却又好奇地回过头来,假装闻了闻青梅……这几首词,就象从不同角度拍下的一组写真照片,把一个情窦初开、天真无邪的纯情少女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拥有美貌和才气双重光环,在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京城,即使不想引人注目都是很难的。
况且,她不仅写幽闺怨情之类婉约之作如玩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且品评史实胸有块垒,慨叹世事慷慨激越,抒情言志浪漫豪放,处处表现出大家风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句竟然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之手,不能不让京城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雅士们为之感叹、为之汗颜。
“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李清照的才名不胫而走,她成了不少青年才俊仰慕和追求的目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诗一样美好的爱情正向她走来。
四18岁那年,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
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妩媚娇憨的姿态是婚后的幸福,透出李清照内心的甜蜜。
结婚时,赵明诚21岁,在太学读书,尚无俸禄。
夫妇二人节衣缩食,经常典当质衣,到大相国寺搜罗金石书画。
当时,大相国寺是京城最为繁华和热闹的所在,寺内可容万人贸易,有专门出售书籍、字画和古玩的地方。
一旦发现难得的古籍文物却囊中羞涩,赵明诚会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作抵押。
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灯前对坐,说说笑笑,摩挲展观,无限浪漫与温馨。
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