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1、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
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
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小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重要管理手段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9、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规划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设计政策方案。
决策者对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决策的内容一般涉及原则和操作两个层面,原则层面是指政策目标的确立,操作层面是指政策方案的设计。
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
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公共政策要点整理
{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作用: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2.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第二章}3.政策分析含义:政策分析是针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关节,就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结果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的活动4.政策分析类型:4.1研究型分析:研究周期、投入成本高,占有资料多,效果显示慢,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力相对较弱。
4.2快速分析: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简便、快捷的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的及时提供,受到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5.方法论:批判性复合主义方法论以多维定位为原则,借助多视角、方法、指标、数据资源和交流媒介观察和认识事物。
具体表现:多元操作主义、多重方法研究、多重分析综合、多变量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分析、多角度分析、多媒介交流6.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证据、分析原因、评估政策、开发方案、结果预测、择优选择。
6.1层次分析:1)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2)合理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和现实条件下不能解决的原因;3)可行的原因:现实条件下可以解决的原因。
7.政策交流过程:政策分析、材料引申、互动交流、知识利用8.政策相关文件的利用:综合、整理、解释、简化、直观说明、总结{第三章}9.公共政策理念的内容:生命至尊、公平至上、民主为用、法治优先、诚信为基、宽容为怀、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和谐为贵10.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11.政策环境的构成: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第五章}12.社会问题的含义: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或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13.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14.社会问题的类型:过失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15.政策问题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16.问题察觉: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17.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18.问题描述:运用可操作语言(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19.政策议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类型:外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政治动员型议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政策意向);内在创始型议程(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部门)20.政策议程建立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21.政策议程触发机制:引发政策议程产生的事件。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
公共政策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政策议程(1)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2)政策议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系统议程②政府议程(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2、公共政策客体公共的政策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群体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因此,可以从“事”(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公共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两个角度认识公共政策客体。
3、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
4、问题界定(1)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①客观事实或问题情境②问题察觉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④团体与组织活动⑤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①关联性与公共性②主观性与人为性③历史性与动态性5、政策选择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政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6、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五篇模版)
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五篇模版)第一篇: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重点一、重点概念:1、思想库2、复杂动态性3、志愿失灵4、公共政策终止5、执政党6、知识化7、集团决策模型8、政府的正常利益9、公共政策主体10、目标群体11、精英决策模型12、公共政策终止13、利益集团14、公共政策客体15、政策环境16、头脑风暴法17、利益选择18、公民19、立法机关 20、社会问题21、国内政策环境22、政治制度二、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的内涵。
2、如何理解全球化。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5、政策工具的特征。
6、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7、利益的内涵。
8、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9、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0、政策执行的特征。
11、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12、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1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4、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5、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6、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17、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18、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9、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20、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
21、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22、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这是中央电大来的。
单选、多选以练习册的题为主。
资料上的题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就我看,问题的第8题可以排除。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核教材使用陈庆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策问题: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策规划: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
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高度的逆境中(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的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测等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和修正。
1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答: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人的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矛盾;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2公共政策的特点?答:①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②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③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④过程性和阶段性⑤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⑥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⑦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⑧公共政策的时效性、整体性、多样性、明确性。
3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答:①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破解需要;③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概论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避免对“价值”一词过于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一、导论: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一、政策1.政策的概念政策是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陈振明2.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
——陈庆云3.政策的特征(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动态性(选择、整合、分配、落实)(4)增进社会利益4.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功能二、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2.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的研究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b.沃尔夫的分析模式收集分析数据资料——建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建立分析模型——提供多种供选择的项目和政策——评价项目与政策——执行中的跟踪决策c.邓恩的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的方法:经验、价值与规范政策分析的内容:①构建问题②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③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④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价值⑤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政策分析的三种形式: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综合分析模式d. 综合分析模式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与终结(1和4活动下形成政策持续、政策修正、政策终止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1951 年斯坦福学术会议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3、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理论上的发展:政策制定理论日益完善政策价值观的研究日益深化比较公共政策的发展实践上的发展: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一、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2.社会问题的价值标准社会福利、效率、公平3.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社区(非正式部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正式部门)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1.四种途径的优势与缺陷(看下图<( ̄3 ̄)> )2.市场失灵实际市场运行情况违反理想模型假设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需要通过政府的配置职能来解决: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收入和福利分配不公平或不公正3.政府失灵(政府失败)(1)公共选择中的投票循环问题投票 (孔多塞)悖论——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公共政策重点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1、定义:公共权力机关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配合和落实的过程中,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的和指定的行为准则(内涵:有明确活动方向的过程(目标明确、动态的过程、连贯性程序、放大效应);是政府带有选择性的管理行为(反复选择、“行为”和“不行为”、社会管理);是政府按照统治意愿对社会生活所做的行为准则(权威地位、普遍效力、政府主体、政治价值))2、基本特征:政治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公共性与自利性的统一;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特定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3、本质:(1)社会本质是政府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的分配(利益选择、综合、分配、落实)(2)认识论本质:政策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性(政策与理论——理论是政策的理论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政策与实践——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整个过程)。
4、分类:(1)按形式分类:<1>公共政策的横向形成构成:立法决策——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人大决定《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行政政策——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以国务院文件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形式发布)、部门规章(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司法决策;执政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纵向形式构成:①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但一直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②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直辖市—区(地级);直辖市—区(县)—乡(镇)、省(自治区)—县(市)—乡(镇);省(自治区)—市(地级或副省级)、自治州(地级)——县(市、区、自治县)—乡(镇)。
地方政策可划分为省政策、市政策、县政策、乡政策。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复习资料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的规划、方案和措施的总称。
它涉及到政府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干预和管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公共政策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公共政策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它包括政府对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干预和管理,旨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利益和需求,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二、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框架。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包括政策过程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和制度理论等。
1. 政策过程理论政策过程理论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理论框架。
它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环节。
政策过程理论强调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需要考虑到各种利益关系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2. 利益集团理论利益集团理论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和影响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会通过游说、抗议等方式来争取自身的利益。
政府需要平衡各种利益,制定出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
3.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制度可以规范政府行为和约束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公共政策的实践经验公共政策的实践经验包括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政策案例和经验教训。
在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实践经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能力。
1.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公共政策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1、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争: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亚当·斯密:人们追逐自身利益的行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经常导致公共福利的增长,其效果往往比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行为好得多!2、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有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公共政策的实质:权力与控制—突出“强制性”“合法性”讨价还价—交易属性博弈—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4、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
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
5、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中国共产党:直接形式、间接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3.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4.国家审判机关6、公共政策类型一般分类方法:(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7、政策主体一、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政决策机关、政执行机关、法院二、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2.政党: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
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利益集团更广,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当然也比一般利益集团更大。
8、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社会问题: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存在差距。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政党制定并付诸于实施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一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
2.公共政策的主体: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3.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及政策对象。
4.公共政策环境: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6.公共政策目标:有关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7.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8.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10.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程度的活动。
11.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的过程。
12.公共政策的终结: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无效的行为。
13.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二.简述:1.公共政策的特点:1)公共政策具有政治性2)公共政策具有价值选择性3)公共政策的权威性4)公共政策内容的多样性2.公共政策的分类:1)范围属性:元政策、基本正常、具体政策2)政策涉及的领域:例如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卫生政策、环境政策3)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城市区域规划、科学技术等3.公共政策的作用: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4.公共政策的过程: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2)公共政策的制定3)公共政策的执行4)公共政策的评估5)公共政策的调整6)公共政策的终结5.公共政策主体的特征:1)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策制定2)能够影响和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3)组织和个人都能成为公共政策主体6.公共政策的类型:1)政策组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2)公共政策的个人:政策人员、公民7.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的影响2)经济环境的影响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4) 社会变迁的影响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8.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与公共性2)主观性与人文性3) 历史性与动态性9.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答:1)政府部门 2)政治领袖 3)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4)大众传媒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10.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有哪些?答:1)边界分析法①饱和抽样②诱导性提问③边界估计2)多角度分析①从个人角度②从组织的角度③技术角度3)类别分析法①逻辑区分②逻辑归类11.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答:1)实事求是原则 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 4)目标明确具体 5)伦理的考量12.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答: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不少于2个,越多越好)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切实可行13.公共政策抉择的主体?答:1)国家元首 2)行政首长 3)民意代表 4)法官 5)党的最高领导人 6)军事首脑14.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作用和原则?答: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影响的深远性5)手段的强制性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原则:1)忠实原则 2)民主原则 3)坚持法治原则 4)创新原则 4)效益原则1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答:执行资源之执行主体要落实某项政策所需要具备主客观资源。
公共政策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第一章(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及本质含义:就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借助目标和价值要素,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分为直接导向和间接导向)2.调控功能(要注意‘必要性’和‘可行性’)3.分配功能(要兼顾效率和社会公平)(三)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及标准1.根据层次的划分:A.元政策(关于政策的政策,提供价值评判标准,如宪法) B.基本政策(战略的、大的、长远的基本国策,为具体政策提供总目标,如‘对外开放政策’《义务教育法》C.具体政策(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或具体规定,如《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2.根据政策的具体功能划分:A.分配型(政府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特定部分的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的政策,如交通政策) B.再分配型(政府将某一标的人口的利益或成本转移给另一标的人口享受或承担的政策,如福利政策) C.规制型(政府机关设立某些特殊原则或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或标的人口从事某项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政策,如刑事政策、环境保护政策)3.依据所调整的社会内容划分: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文化政策 D.科技政策E.社会政策F.民族政策4.依据内容的性质划分:A.实质性政策(指的是处理实质问题的政府行动,如修桥铺路、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 B.程序性政策(指的是有关事情该如何做,或由谁来做的政策)(四)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及特征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内容与过程模式):○1研究问题:政策内容、政策过程○2政策分析形式:主要是通过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2.沃尔夫分析模式(系统性模式):政策分析的程序:收集信息和资料——分析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关系——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根据实际选择相对最优方案3.邓恩的分析模式(信息转换模式):○1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规范○2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3政策分析的内容:构建问题、描述问题、预测结果、评价价值○4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政策问题的提出;政策的制定;政策的执行;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第一章一、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一词”的含义:1以体现公共意志为总体标准,2一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民主政治程序,4由国家政府或权利机关、公共职能部门具体制定和推行二、公共政策概念的多种阐释:管理职能型,行为准则型,活动过程型三、公共政策的概念: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利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
四、政策与法律的关系:1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2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定的基础,a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政策会转化为法律,b 在法律出现空白的时候相应的政策可以填补空白,3在执行过程中,政策比法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五、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权威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六、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关系:1合法性事权威性的基础,2权威性事合法性的保障七、发配功能:八、公共政策的分类中主导性与辅助性政策的概念,物质性(实质性)和符号性(象征性)政策的概念及关系:主导性政策:解决现实公共问题的政策,包括政府采取行动的主导目标、方向、具体步骤与措施辅助性政策:组织、落实主导性政策的政策,是主导性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型政策,包括政策制定的程序和政策执行的策略物质性政策:具有到位的物质资源投入,有明确的执行授权,对政策调适对象或是有明确的切实利益提供,或是有明确的具体的行为,同时有严密的组织程序辅助执行的政策符号性政策:在内容上没有物质资源与实权、实利的提供,对调适对象来说,其只是一种号召或舆论,不一定实质地执行两者关系:第二章一、中国古代的政策思想:1形成了以民为本,事异备变的思想,2建立了恩威并施,以柔克刚的施政谋略,a韬光养晦、以曲为值、以退为进,b力倡仁信、厚施绥靖、倍加安抚,3重政策辩论,政策分析的传统,4形成了完整的国策谋略体系(《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政策著作)二、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形成:三、智囊团的成熟条件:四、脑库的分类:五、脑库对政策科学的意义:1脑库的发展使专业性的政策分析研究有了高层次的实现人事基础,2在脑库的政策分析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并完善了各种政策分析的方法,3脑库研究的各种具体问题也成为政策科学研究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六、相关科学的发展:政治学的发展孕育了政策科学,社会学与政策学殊途同归,他为政策科学提供逻辑起点和技术方法七、斯坦福会议: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纽约卡耐基财团的资助下,众多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了“关于国际关系理论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八、拉斯韦尔主编的会议论文集《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被公认为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性著作。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要点2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要点2第一章:导论注:斜黑体为最重要的,斜体为次之重要的,其他的为了解型的。
一、.1.政策的定义:广义: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计划性;现实性;确定性(实际要做的或是正在做的,不是打算做的)。
狭义: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2.制度和政策的关系: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一般包括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约束两个部分。
时间的延展度目的:防止问题;解决问题制度是政策产生的场所,政策是制度的产物二者有交叉3.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物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4.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一,它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其它分配。
第二,它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而不是盲目的分配。
第三,它是通过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式的分配。
第四,它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口头或纸上的利益分配。
二、1.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分配功能政策分配和调整利益关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一是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的政策,如社会分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2)二是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户籍制度、计划生育等政策)调控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矛盾的调节和控制(例如计划生育)象征功能: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例如推广普通话)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政策内容和政策过程的分析,形式主要有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综合分析框架:公共问题的构建、公共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四、拉斯韦尔对政策科学基本特征的描述(1)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建立在理性实证主义之上(3)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4)跨学科(5)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评价:发现了政策科学的科学性、实证性,但有绝对化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重点
一、重点概念:
1、思想库
2、复杂动态性
3、志愿失灵
4、公共政策终止
5、执政党
6、知识化
7、集团决策模型
8、政府的正常利益
9、公共政策主体
10、目标群体
11、精英决策模型
12、公共政策终止
13、利益集团
14、公共政策客体
15、政策环境
16、头脑风暴法
17、利益选择
18、公民
19、立法机关
20、社会问题
21、国内政策环境
22、政治制度
二、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2、如何理解全球化。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5、政策工具的特征。
6、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7、利益的内涵。
8、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9、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0、政策执行的特征。
11、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12、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1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4、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5、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6、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17、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18、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9、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20、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
21、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22、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这是中央电大来的。
单选、多选以练习册的题为主。
资料上的题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就我看,问题的第8题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