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的科举制度.ppt

中国的科举制度.ppt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庭院, 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唯是 庭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 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 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中比(两股):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
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 波转,而不见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 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 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 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过接:噫嘻!
始自武德辛巳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四月 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 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 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 唐贡士之始也。 ――《唐摭言》
二、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经:经义策,帖经。 进士:时务策,帖经,杂
文。 杂文:箴、铭、论、表和
四、宋代科举的变革
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 弱,日决自上前,出无敢 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 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 授于人而不自决致也。为 国家天下,止文与武二柄 取士耳,无为其下鬻恩也。 ――《宋史》卷一五五 《选举志》
糊名、弥封
誊录
清代鄉會試例將士子墨卷交謄錄生用硃筆謄寫,以免字跡洩露考生身 份,發生弊端。謄錄生僅謄正文,不謄添註塗改文字。硃卷為考官親 閱,故上有圈點及批語。本件為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會試第一 名沈珩硃卷。
后结: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 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 转也,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

中国古代教育——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中 士、庶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 • ①经济条件:随着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 势力也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 到应有地位。 • ②政治条件:士族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他们由于在政治 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隋唐统治者加强 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 主割据势力而采取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 ③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 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 社会条件。隋唐统治者让庶族参与政权,扩大封建统治的 阶级基础,也是科举制兴起的一个因素。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 •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对科举做了进一步 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 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 改革。 •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 但影响不 大 •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 的鼎盛时期。 •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 的是民族歧视政策。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 趋没落。
• 弊:首先在加强思想的集中和统一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
展。
• 其次,落后刻板划一的考试内容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 透和发展。
• 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 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 的混乱。 • 由此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曾 产生了十分不利的负面效应,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史与科技 史的严重滞后。
科 举 制 度 的 影 响

• •

科举制度在中国、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想隋唐以后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 至东亚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 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一、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 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 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 制度。 二、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 三、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 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 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 续。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课件PPT

三、科举制度的利弊
• 危害
•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 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 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 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 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 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 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进士出身;但到了 明清两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 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
三、科举制度的利弊
• 2、有利于培养读书学习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份时间都不下五十 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 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份子,这样对 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 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 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主要内容
1、科举制度简介 2、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3、科举制度的利弊
一、科举制度简介
• 科举制度是指封建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而采取分科考试 选拔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它起源于隋朝,形成于唐朝, 完善于宋朝,元明清三代,虽在内容上屡有深化与扩展, 但基本仿行宋制。到光绪十三至光绪三十年(18871905),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在地主阶级改良 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唾骂声中宣告废除。科举制度作 为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它对隋 唐以后13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有过重大的影响。
二、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 发展
• 唐朝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 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 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清的科举考 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 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 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 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 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

隋唐科举制度PPT课件

隋唐科举制度PPT课件
-------《隋唐贡举制度》
14
对官员选拔的影响:唐代科举已成为读书 人出身入仕的首要途径,进士则成为中高 层官员的主要来源。进而有利于中央集权。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5
对文学诗歌的影响,这种做法叫做“行 卷”,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要求应 试者写出优秀的诗文,以得到达官贵人的 赏识,客观上促进了唐代诗歌、小说等文 学形式的的兴盛。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
2
3
4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 邬益斌 5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建立定期察举制度,要求 诸侯,郡守都要挑选自己领地中的贤能之士,向朝廷进贡, 元光元年(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深感察举制弊端,于 是采用礼部尚书陈群建议,实施“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就是在中央在各州各郡设立“中正”官,负责查访、评定本 地的士人,然后按照他们的声望和才志划分为九品,即:上 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
------《教育与科举》
材料二:白居易在考试前曾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求见著名诗人、著 作郎顾况。顾况拿起白居易的行卷,卷首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 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 十分欣赏,不禁脱口称赞顾况便为白居易广为宣传,白居易很快 就名满京城。为白居易后来考中进士,名列前茅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的中央辅政制。一方面,清
仿明制,改内三院(秘书院、弘文院、国史院)为内阁;另 一方面,皇帝选亲信组成亲自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在此基础上设立军机处, 掌管相要。
精品课件
2、中央各行政机构
❖ 秦汉时期中央各行政机构的长官叫九卿:①奉常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各种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官 廷侍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兵;④太仆掌管皇帝 车马;⑤廷尉掌司法,是最高法官;⑥典客管理诸 侯及少数民族来朝事宜;⑦宗正管理皇族事务;⑧ 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⑨少府掌管官廷总务。
舜帝画像与传位于儿子夏启,形成了夏商时期的王位的世袭 制度。
❖ 周代,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紧密 结合,形成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 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 土背朝天”,与政治几乎无缘。
❖ 秦代废除了世袭制,采取官俸制度。选官不问出身, 量才录用,实行俸禄制度,在官有俸禄免官则无。 官吏有任期,子孙无特权。
书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唐高宗后以“同平章事” 为宰相。
❖ 宋代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
相。另设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大权。
❖ 元代以中书省为宰相府,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实际的宰
相职务是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 明代,沿袭旧“三公”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都督府、
御史台三大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后撤消中书 省,增设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精品课件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精品课件
❖ 科举即分科举士,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
❖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 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 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PPT课件

中国古代科举PPT课件

2019/8/9
8
SUCCESS
THANK YOU
2019/8/9
宋神宗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2019/8/9
10
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对科举更加,制度更为完善,更注重形式,规条更 繁琐,科举地位更高,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创行,导致教育 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附庸。
以上五种考试方法从不同的层面考察了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的死 记硬背;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 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2019/8/9
6
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后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 产生过重要影响。如西方国家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是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东亚,日本早 在公元7至8世纪就实行了科举制度;韩国是中国 域外实行科举时间最长的国家(958—1894,共 936年);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 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1075—1919)。可见 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国 文化水平的提升。
• 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
• “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
• “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
• “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
• “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 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
2019/8/9
4
考试方法
(1)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 诵能力。
2019/8/9
7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科举制度课件63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科举制度课件63张PPT

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二)对考官的规定
• 乡、会、殿试的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派选。 • 乡试考官:一正一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 会试考官:由1位总裁,3-5位副总裁,
18位同考官,称“十八房”。 • 殿试考官: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评卷官员称为读卷官。 • 回避制度:别头试(考官子弟另试)、乡试考官避有籍。 • 闭锁考院:会试考官上任,不许回家,直接赶到贡院住宿,
名落孙山时失意之诗
唐 罗邺《落第东归》: 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唐 温宪(庭筠子)《题崇庆寺壁》: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郑延昌见此诗,荐于当事,宪乃得第。庭筠才思敏捷,时称“温八
叉”、每科考喜代为他人作,动辄“救数人”。)
正式名称: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
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一)对考生的规定:
填履历表:姓名、年龄、籍贯、婚否、三代(曾祖父、 祖父、父亲)、身材(如胖瘦等)、面貌(如白晳、 黑红、有无胡须等)
结保:考生五人结保,如有舞弊发生,则五人同罪。 点名与搜检:考生入场前点名与搜查携带的用品。
韩国恢复科举考试图
2006年10月1日,韩国老人参加Gwageo考试
韩 国 首 尔 恢 复 科 举 考 试 图
贡院旧照片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南京贡院旧照
贡院与号舍图 顺天贡院模型
两位考生在号舍中
• 左图:模拟考试情景 • 右图:考箱和考篮
陈独秀《实庵自传》(南京考场)
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考场了。我背了考篮、书籍、文具、食粮 、烧饭的锅和油布,已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 会在人丛中挤死。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二魂半,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 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 ,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 “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 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 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 睡。一条号内,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别名词叫 做“屎号”。……如果不幸坐位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 家议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共28张PPT)PPT课件 图文
如:《明史·章懋传》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 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 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 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 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 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 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 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 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 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 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 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 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 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 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
※金榜题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 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二、中国文化常识之 科举制度
桂榜
杏榜
金榜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探花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 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 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 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 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科举制及科举文化PPT课件

科举制及科举文化PPT课件
八股文分为: 破题:揭示题旨 承题:承上文而加以阐发 起讲:承题后开始议论 入题: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
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 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 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 必经过科举途径。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武则天
武则天首创殿试
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 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 了殿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唐玄宗
科举促进唐诗的发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面试 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由于, 皇帝的提倡,唐朝的诗歌得以迅速发展,并 成为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
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再下第》
孟郊
一夕九起嗟, 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杏园举行的探花宴。图为西安大唐芙蓉园杏园
聚会庆贺曲江会。图为曲江亭
雁塔题名
慈恩塔下提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 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学校分国家与地区两类。国家的学校称为国子 监,地方的学校有府、州、县学。在聘师授课或自 学的人,只有参加入学考试,才能获得资格。
(二)三级考试制
朝廷有时为了招揽人才,常在皇帝即 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增加一次考试,这叫 “恩科”。
(四)南北分卷制度
缘于洪武三十年会试 明仁宗后南北分卷 南卷 ( 55%):浙江、江西、福建、湖广、 广东,应天府、南直隶部分府州。 北卷 (35%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 顺天府、北直隶大部分地区、辽东。 中卷 ( 10%):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南直隶部分府州。

中国科举制度概论(PPT33页)

中国科举制度概论(PPT33页)

(一)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隋文帝
“分科举人”
隋炀帝
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 式创立
(二)隋朝 --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 诏令了“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二科举人”的分科 科举制度。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 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 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 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 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 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 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 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 场。
中国科举制度概论(PPT33页)培训课件培训讲义培训 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 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 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 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 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 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 了很大的效力。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帖经
墨义
பைடு நூலகம்三)唐朝 -- 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例 举行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诏临 时举行的考试则称制科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为 乡贡。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 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 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在唐代 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 年,公元70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5年)举行 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的 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
❖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进步。
❖ 三代以前是世袭(子承父业与兄终弟及)和禅让(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制度。
舜帝画像与湖南九嶷山舜帝陵
❖ 禹传位于儿子夏启,形成了夏商时期的王位的世袭 制度。
❖ 周代,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紧密 结合,形成了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世卿世禄制。 其结果是“龙生龙,凤生凤”,平民百姓“面朝黄 土背朝天”,与政治几乎无缘。
❖ 秦代废除了世袭制,采取官俸制度。选官不问出身, 量才录用,实行俸禄制度,在官有俸禄免官则无。 官吏有任期,子孙无特权。
❖ 秦代是郡县两级制,郡的长官叫郡守。汉魏六朝是州、郡、 县三级制。州的长官称刺史,郡的长官称太守。隋代是州 (刺史)郡(太守)、县两级制。唐代是道(巡察使、按 察使、观察使)、州、县三级制。宋代是路(四权分治)、 州(知州)、府(知府)、军(知军)、县。辽代是道 (都总管府)、州(节度使)、府、县三级制。元代是省
❖ 魏文帝时,为牵制尚书台,另设中书省(首长为中书令和
中书监),处理文书事务,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 以侍中为首长的门下省。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尚书、中书、门 下三省分职的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三者彼此配合,彼此制约,共议国政。
❖ 隋唐时,以中书令为中书省首长,仆射为尚书省首长,尚
❖ 汉代以“察举”和“征辟”取代了世袭制。 ❖ 所谓“察举”,即由侯国和州郡地方长官在辖区随时考察,
(二)地方官制
❖ 地方官制和行政区划密切相关。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
奠定了我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以后各代不管是两级制、三级 制还是四级制,其中县制比较固定。秦代大县官称令,小县 长官称长。汉代县级长官与秦同。魏晋至隋唐的县级长官统 称令。宋代派中央官员出掌县政,称作知某某县,简称知县。 元代称县尹。明清仍称知县。
中国古代的职官 与科举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职官 制度
(一)中央官制
1.中央的中枢机构
❖ 秦代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的中枢机构,
号称“三公”。丞相官职最高,佐理国政;太尉是最高军事 长官;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
❖ 汉代改太尉为大司马,改丞相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
司空,仍合称三公,都是宰相。汉武帝时,为了抑制丞相势 力,实际政务中心由外朝转到内廷,“虽置三公,事归台 阁。”(后汉书•仲长统传)所谓台阁,是指尚书机构尚书 台来说的。尚书本只是皇帝身边收发文书的小官吏,汉武帝 时成为掌握国家实权的机构。尚书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 书仆射,分曹办事,每曹置尚书一人。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谱系为:黄帝 颛顼(孙) 帝喾(黄帝曾孙、颛顼族子) 尧 舜 禹
❖ 尧禅位于舜的故事: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 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 侧。……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 外。……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 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 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 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 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 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 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丞相等)、路(总管府)、府(州——达鲁花赤、府尹、
州尹)、县四级制。明代是省(布政使)、府(知府)、 县三级制。清代是省(巡抚或总督)、道(道员)、府、
县四级制。
(三)品、阶、勋、爵
❖ 1、品 ❖ 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它起源于魏晋时的九
品中正制(分士人为三等九品)。北魏时,又将每品分为正 与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为上下二阶,共有三十阶,唐 宋因之。隋代正从品无上下阶,共有十八等,元明清因之。
❖ 2、阶 ❖ 这是由品派生的另一套等级,始于唐代。是对散官的等级区
分。
❖ 3、勋 ❖ 勋是为奖励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其制始于南朝齐梁,至唐
而成为定制,共十二转(花木兰),转多为贵。
❖ 4、爵 ❖ 爵即爵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
二、中国古代的通过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
❖ 六部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历代中央的行政机构,六部 的职责分工大致是:①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升 降、考察等;②户部,掌户口、土地、赋税、钱粮、 财政收支等;③礼部,掌礼仪、科举等;④兵部, 掌全国军政;⑤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⑥工 部,掌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交通等。各部以尚 书、侍郎为正、副长官。部下设司,郎中、员外郎 为各司的正副长官。
❖ 清代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的中央辅政制。一方面,清
仿明制,改内三院(秘书院、弘文院、国史院)为内阁;另 一方面,皇帝选亲信组成亲自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协助皇 帝处理政事。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在此基础上设立军机处, 掌管相要。
2、中央各行政机构
❖ 秦汉时期中央各行政机构的长官叫九卿:①奉常 (太常)掌宗庙祭祀和各种礼仪;②郎中令掌管官 廷侍卫;③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兵;④太仆掌管皇帝 车马;⑤廷尉掌司法,是最高法官;⑥典客管理诸 侯及少数民族来朝事宜;⑦宗正管理皇族事务;⑧ 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⑨少府掌管官廷总务。
书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唐高宗后以“同平章事” 为宰相。
❖ 宋代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
相。另设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文武大权。
❖ 元代以中书省为宰相府,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实际的宰
相职务是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 明代,沿袭旧“三公”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都督府、
御史台三大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后撤消中书 省,增设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