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报告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变量:问题的数量与质量 , 以及问题发现过程中被 试的眼动情况 ,包括整体和在 4 个兴趣区中的注视时间、 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瞳孔直径、眼动轨迹等。
6
5.兴趣区和眼动指标
兴趣区:研究者关注和感兴趣的被试对刺激信息的注 视区域 , 是分析眼动结果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情境材料都分为 4 个段落 , 并且在每一个段落 中都有相对独立的含义 , 因此对兴趣区的划分就是基 于这 4 个段落进行的。
眼动指标:(1) 总注视时间。
(2) 平均注视时间。
(3) 注视次数。
(4) 回视次数。
(5) 瞳孔直径大小。(变化)
(6) 眼动轨迹。
7
6.实验程序
8
实验结果
1.发现问题的数量与质量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从总体来看 , 在问题数
量与质量上 , 高能力组被试优于低能力组 。
9
实验结果
2.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情况
许多学者都尝试对问题发现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 , 探索其特征与规律。但问题发现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隐蔽性、潜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 , 给研究的深入带 来了很大困难。内部认知加工过程,揭示问题发现认 知机制与规律的研究较少。
3
研究目的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问题情境中 , 以眼动仪为工具 , 探讨高低能力大 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整体以及各兴 趣区中的眼动规律与特点 , 并借此 更细致地分析问题发现的内部认知 加工过程。
15
谢谢观看!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3.仪器
EyeLink Ⅱ 型眼动仪、录音笔(用来记录被试
5
发现的问题)
4.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 2( 问题情境:矛盾式情境、潜藏式情境 ) × 2( 组别:高能力组、低能力组 ) × 4( 兴趣区:第一 到第四兴趣区 ) 混合设计。
自变量:问题情境、兴趣区以及组别。 问题情境和兴趣区为组内因素 , 组别为组间因素。
文献阅读报告
14级卓越 徐亚珍
文献: 陈丽君,郑 雪.(2014).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研究. 心理学报 , 46(3):367 − 384
2
背景
问题发现是指在解决一个已清晰呈现问题之前经历的 所有活动、过程与事件 , 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第 一步。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 , 它与注意以及内部信息加工机 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1)总体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各兴趣区内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 系
关于眼动轨迹的分析
(1)注视点与问题一致性的考察
(2)注视轨迹的顺序分析
14
(3)注视区域特点分析
结论
(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 发现差异 , 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 (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 , 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 , 反 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 (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 , 显示出 “ 眼随心动 ” 现象。
总注视时间 平均注视时间
情境因素
不显著
被试在潜藏情境的总体和第二、 三区的平均注视时间长于矛盾
情境
百度文库注视次数
不显著
兴趣区因素 存在显著差异 存在显著差异
存在显著差异
回视次数 瞳孔直径
不显著
矛盾情境的总体和第二、三、 四区的瞳孔直径均大于潜藏情
境
矛盾情境:四>三>二>一 潜藏情境: 四>二>一 三>二>一
组别因素
不显著
矛盾情境中: 高能力组在第 二区的回视次数多于低能力 组 潜藏情境:高能力组在总体、 第二、三区的回视次数多于 低能力组。
10
结果
3.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11
实验结果
4.眼动轨迹
12
13
讨论
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特点
(1)眼动指标的组别差异
(2)眼动指标的情境差异
(3)眼动指标的兴趣区差异
4
主要方法
1.被试 40名大学生,20名为高能力组,20名为低能力组。
(高低能力是在预备研究中通过团体实验选出)
2.材料 从网络中收集数十篇候选材料 , 根据专家建议结
合本研究的特点筛选并整理出矛盾式与潜藏式情境备 选材料各 5 段。
矛盾式情景材料:存在许多错误和漏洞。 潜藏式情景材料:材料本身没有任何现成错误和 矛盾。
6
5.兴趣区和眼动指标
兴趣区:研究者关注和感兴趣的被试对刺激信息的注 视区域 , 是分析眼动结果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情境材料都分为 4 个段落 , 并且在每一个段落 中都有相对独立的含义 , 因此对兴趣区的划分就是基 于这 4 个段落进行的。
眼动指标:(1) 总注视时间。
(2) 平均注视时间。
(3) 注视次数。
(4) 回视次数。
(5) 瞳孔直径大小。(变化)
(6) 眼动轨迹。
7
6.实验程序
8
实验结果
1.发现问题的数量与质量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从总体来看 , 在问题数
量与质量上 , 高能力组被试优于低能力组 。
9
实验结果
2.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情况
许多学者都尝试对问题发现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 , 探索其特征与规律。但问题发现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隐蔽性、潜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 , 给研究的深入带 来了很大困难。内部认知加工过程,揭示问题发现认 知机制与规律的研究较少。
3
研究目的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问题情境中 , 以眼动仪为工具 , 探讨高低能力大 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整体以及各兴 趣区中的眼动规律与特点 , 并借此 更细致地分析问题发现的内部认知 加工过程。
15
谢谢观看!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3.仪器
EyeLink Ⅱ 型眼动仪、录音笔(用来记录被试
5
发现的问题)
4.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 2( 问题情境:矛盾式情境、潜藏式情境 ) × 2( 组别:高能力组、低能力组 ) × 4( 兴趣区:第一 到第四兴趣区 ) 混合设计。
自变量:问题情境、兴趣区以及组别。 问题情境和兴趣区为组内因素 , 组别为组间因素。
文献阅读报告
14级卓越 徐亚珍
文献: 陈丽君,郑 雪.(2014).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研究. 心理学报 , 46(3):367 − 384
2
背景
问题发现是指在解决一个已清晰呈现问题之前经历的 所有活动、过程与事件 , 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第 一步。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 , 它与注意以及内部信息加工机 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1)总体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各兴趣区内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 系
关于眼动轨迹的分析
(1)注视点与问题一致性的考察
(2)注视轨迹的顺序分析
14
(3)注视区域特点分析
结论
(1)不同能力大学生在不同情境及其兴趣区中的问题 发现差异 , 能够体现在眼动指标上。 (2)潜藏式问题发现中 , 个体平均注视时间更长 , 反 映其认知加工难度更大。 (3)眼睛注视区域与发现问题区域间存在对应关系 , 显示出 “ 眼随心动 ” 现象。
总注视时间 平均注视时间
情境因素
不显著
被试在潜藏情境的总体和第二、 三区的平均注视时间长于矛盾
情境
百度文库注视次数
不显著
兴趣区因素 存在显著差异 存在显著差异
存在显著差异
回视次数 瞳孔直径
不显著
矛盾情境的总体和第二、三、 四区的瞳孔直径均大于潜藏情
境
矛盾情境:四>三>二>一 潜藏情境: 四>二>一 三>二>一
组别因素
不显著
矛盾情境中: 高能力组在第 二区的回视次数多于低能力 组 潜藏情境:高能力组在总体、 第二、三区的回视次数多于 低能力组。
10
结果
3.眼动指标与问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11
实验结果
4.眼动轨迹
12
13
讨论
问题发现过程的眼动特点
(1)眼动指标的组别差异
(2)眼动指标的情境差异
(3)眼动指标的兴趣区差异
4
主要方法
1.被试 40名大学生,20名为高能力组,20名为低能力组。
(高低能力是在预备研究中通过团体实验选出)
2.材料 从网络中收集数十篇候选材料 , 根据专家建议结
合本研究的特点筛选并整理出矛盾式与潜藏式情境备 选材料各 5 段。
矛盾式情景材料:存在许多错误和漏洞。 潜藏式情景材料:材料本身没有任何现成错误和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