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高三物理二模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27f807fd5360cbb1adbc0.png)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物体受到恒定合外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为圆B .在相等时间内合外力做的功一定相等C .该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D .该物体速度大小由v 增加到2v 和由2v 增加到3v 的两个过程中,合外力所做的功相等15.如图所示,一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斜劈上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匀速下滑,斜劈始终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劈不受地面的摩擦力B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 .若F 反向,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反向D .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等于斜劈和物块的重力之和 16.如图甲所示,有一质量为m=2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物块在,恒力作用下沿x 轴开始运动,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B .物块所受的合力为2NC .物块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 =0D .物块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 =-2m 17.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和电刷与电阻R 连接,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
图乙是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则 A .0.005s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B .0.01s 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C .R 两端的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102cos100u t V π=D .R 两端的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是()102sin100u t V π=18.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
汕头市2016-2017高三二模考试(物理)word版
![汕头市2016-2017高三二模考试(物理)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915df54afe04a1b071def2.png)
汕头市2016-2017高三二模考试(物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 。
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 )A.初速度B.末速度C.平均速度D.加速度15、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0:1,副线圈上电压的瞬时值t u π100sin 22202=(V ),副线圈皆有一功率固定的电热器和一功率可调的电热水器,两者相当于一个固定电阻R 1和一个可变电阻R 2,R 2的阻值只能在11Ω~110Ω范围内变化。
开关S 1闭合而S 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原线圈的交流电频率为100Hz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是11kVC. 开关S 1闭合时,电热器消耗的功率为kW 21.1D. 开关S 2闭合时,电热水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kW 4.416、重力都为G 的两个小球A 和B 用三段轻绳如图连接后悬挂在O 点上,O 、B 间的绳子长度是A 、B 间的绳子长度的2倍,将一个拉力F 作用到小球B 上,使三段轻绳都伸直且O 、A 间和A 、B 间的两端绳子分别处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则拉力F 的最小值为( ) A. G 21 B. G 33 C. G D. G 33217、如图甲,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绕固定点O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此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 ,拉力T 与速度v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象中的数据a 和b 包括重力加速度g都为已知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a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B.数据b 与圆周轨道半径有关C.比值ab 只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与圆周轨道半径无关D.利用数据a 、b 和g 能够求出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轨道半径18、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匀强电场,电场沿垂直方向。
西城区2016-2017高三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16-2017高三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edc1a16fc700abb68fc18.png)
13.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电子流B .β射线是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C .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D .α、β、γ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14.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气体的内能不变B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C .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D .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15.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 、Q 为该电场中的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点场强大于Q 点场强B .P 点电势低于Q 点电势C .将电子从P 点移动到Q 点,电场力做正功D .将电子从P 点移动到Q 点,其电势能增大 16.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该交流电的周期为4s B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C .该交流发电机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π(rad/s )D .电动势的瞬时值与时间的关系为e =100sin50πt 17.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是解释一些小游戏中的物理原理,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甲、乙两同学做了如下的一个小游戏,如图所示,用一象棋子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近边缘处。
第一次甲同学慢拉纸条将纸条抽出,棋子掉落在地上的P 点。
第二次将棋子、纸条放回原来的位置,乙同学快拉纸条将纸条抽出,棋子掉落在地上的A .第二次棋子的惯性更大 B .第二次棋子受到纸带的摩擦力更小C .第二次棋子受到纸带的冲量更小D .第二次棋子离开桌面时的动量更大Pe / Vt /10-2s100 -100 246 -纸条18.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就是一对双星。
所谓双星就是两颗相距较近的星球,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等的星球a 、b 构成一个双星系统,它们分别环绕着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a 、b 两颗星的运动和受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向心力大小相等B .线速度大小相等C .周期大小不相等D .角速度大小不相等19.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蓝光、较强的黄光和较弱的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中的金属极板K ,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的光电流I 与AK 之间的电压U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9410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4.png)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像(x-t图像),P(ti,xJ为图像上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A.t,时刻,质点的速率为皆X—XB.t|时刻,质点的速率为'2tlX—X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2一.2(X] -x?)D.。
-q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如图为一降压式自耦变压器的示意图,其副线圈可调.现将原线圈接入一正弦交变电压,副线圈接入一可调电阻,电路中的面、⑦分别为理想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将滑片P顺时针旋转,电压表①的示数变大B,只将滑片P逆时针旋转,电流表的示数变大C.只将滑片Q向上移动,电压表①的示数变小D,只将滑片Q向下移动,电流表⑥的示数变小3.“嫦娥五号”作为我国登月计划中第三期工程的“主打星”,将于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登月后又从月球起飞,并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跳跃式返回技术”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电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已知地球半径为R,d点距地心距离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B.C.D.心大S /“嫦娥五号”在b 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嫦娥五号”在d 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告“嫦娥五号”在a 点和c 点的速率相等“嫦娥五号”在c 点和e 点的速率相等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由三段细直杆连接而成,AB 杆竖直,AC 杆粗糙且绝缘,其倾角为30。
, 长为2L, D 为AC 上一点,且BD 垂直AC,在BC 杆中点O 处放置一正点电荷Q. 一套在细杆上的带负电 小球,以初速度V 。
2017届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7届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8d6bf1a58da0116c1749cb.png)
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 物体温度升高,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均增大D. 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的撞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因为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运动的直接反映,而是液体分子对花粉颗粒的无规则碰撞所反映出来的现象,故选项A错误;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如果它再对外做功,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而不是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均增大,选项C错误;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的撞击,选项D正确。
考点:分子动理论,内能,温度及压强的微观含义。
2.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的周期为2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列波的振幅为4cmB. 这列波的波速为6m/sC. x = 4m处的质点振动周期为4sD. 此时x = 8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波的振幅为2cm,选项A错误;因为它的波长为8m,其周期为2s,故传播速度为4m/s,选项B错误;波中任意质点的振动周期与波的周期相等,故它们都是2s,选项C错误;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x = 8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D正确。
考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3.如图所示为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P、Q是电场中的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B. P点电势比Q点电势低C. 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小D. 电子从P沿直线到Q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恒定不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P点周围的磁感线比Q点稀疏,故P点的场强比Q点小,选项A错误;由电场线的方向可知,电场由P到Q,而电势沿电场线方向是降低的,故P点电势高于Q点电势,选项B错误;那么电子是负电荷,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选项C正确;由于P到Q间的电场强度是变化的,故电子从P沿直线到Q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物理试题答案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物理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be8b447cd184254b3535f1.png)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7.513.A 14.B 15.A 16.C 17.D 18.D 19.B 20.B21.(18分)⑴ 短 大⑵① B ② b ③ 左 ④ 增大 随着电压升高,灯丝电阻的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 ⑤ 0.6~0.8均可 ⑥ AE22.(16分)解:⑴设两球碰撞前瞬时小球a 的速度大小为v N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N mv mgh =① 解得 gh v N 2=⑵设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 mv N 2= ②解得 gh v v N 22121== ⑶两球碰撞后一起做圆周运动。
设轻绳拉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hv m mg T 22=2- ③ 解得T =3mg >2.5mg 轻绳会断裂说明:其他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3.(18分)解得电子比荷2211)2+(2=dB L L L Uh m e(3)带电粒子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变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它们经过任意相同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那么它们从A 运动到B 的运动情况也完全相同,它们从A 运动到B 所用时间就相同。
带电粒子的加速度m Eq a =。
若要两个带电粒子从A 运动到B 所用时间相同,则需要它们的比荷(mq )相同。
说明:其他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4.(20分)⑴a .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B e 与B O 的关系如图所示。
有 αtan =e B B O ①b .由题可知 rNI k B x O = ② 可得 kN r B I e x αtan =⑵电流强度为I 、半径为d 的环形电流,可以看作是由Z 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以相同的速率v 沿半径为d 的圆周做同方向定向运动而形成。
在Δt 时间内通过环上某截面的电荷量 t v dZq Q ∆∆×2=π ③ 电流强度 dvZq t Q I π2==∆∆④ 环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以写成:22==d kvZq d I k B π ⑤ 而这个磁场可以看作是由Z 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共同产生的,且由对称性可知每个点电荷在环心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同(均为B A ),所以有 A ZB B = ⑥点电荷在A 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2=d kvq B A π 说明:其他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2016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6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物理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1095584868762caaed5f0.png)
2016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物理试卷及答案DR0和滑动变阻器R,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交流电,则A.保持Q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B.保持Q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不变C.保持P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D.保持P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3.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由若干静止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其中静止轨道卫星均定位在距离地面约为3.6×104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中地球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2.16×104km,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3km.则中地球轨道卫星运动的A.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线速度小于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C.加速度约是静止轨道卫星的2.3倍D.加速度约是静止轨道卫星的2.8倍4.如图,匀强电场中的点A、B、C、D、E、F、G、H为立方体的8个顶点.已知G、F、B、D点的电势分别为5V、1V、2V、4V,则A点的电势为A.0VB.1VC.2VD.3V5.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将一质量为m 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A.沿着杆减速下滑B.沿着杆减速上滑C.沿着杆加速下滑D.沿着杆加速上滑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l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6.如图所示,A、B两点分别是斜面的顶端、底端,C、D是斜面上的两个点,L AC:L CD:L DB=1:3:3,E点在B点正上方并与A点等高.从E点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球a落在C点,球b落在D点,球a和球b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A.两球运动时间之比为l:2B.两球抛出时初速度之比为4:1C.两球动能增加量之比为1:2D.两球重力做功之比为l:37.如图所示的火警报警装置,R1为热敏电阻,若温度升高,则R1的阻值会急剧减小,从而引起电铃电压的增加,当电铃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铃会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B.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动势C.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升高,可以把R1的滑片P适当向下移D.要使报警的临界温度降低,可以把R2的滑片P 适当向下移8.如图,a是用电流传感器S1、S2(其电阻忽略不计)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中两个电阻的阻值均为R,L是一个自感系数足够大的自感线圈,其直流电阻值也为R,不计电源内阻.图b是某同学画出的在t0时刻开关S切换前后,通过传感器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关于这些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通过传感器S1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乙是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通过传感器S1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丙是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通过传感器S2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丁是开关S由闭合变为断开,通过传感器S2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9.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小球从距地面高H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的作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小球没有能量和电量的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小球与地面碰撞第,2次后弹起的高度为fqE mg H f qE mg n ++-+)( B .小球与地面碰撞第n 次后弹起的高度为H f qE mg f qE mg n)(++-+ C .小球释放后通过的总路程为H f qE mg f qE mg s n)(-+++= D .小球释放后通过的总路程为H fqE mg 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10.(8分)为验证“拉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到实验室找到下列器材: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电磁打点计时器、质量为200g 的小车、质量分别为10g 、30g 和50g 的钩码、细线、学生电源(有“直流”和“交流”档).该同学进行下列操作A .组装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B.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C.选用50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D.释放小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E.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b所示F.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进行实验时,学生电源应选择用▲ 一档(选填“直流”或“交流”).(2)该同学将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标为“0”,且认为打“0”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其后依次标出计数点1、2、3、4、5、6(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如图b所示.该同学测量出计数点0到计数点3、4、5的距离,并标在图b上.则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在数值上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 J.(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2)中数据发现,该同学并没有能够得到“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的结论,且对其他的点(如2、3、5点)进行计算的结果与“4”计数点相似.你认为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写出两条即可)①▲ ;②▲11.(10分)一只小灯泡,额定功率为0.75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A小组的同学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3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PRU V.B小组同学认为A小组测量方法有误,=5.1他们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并根据测量数据来绘制灯泡的U—I图线,进而找到灯泡的额定电压.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B.电流表A,(量程l500 mA,内阻约0.02 Ω) C.电流表A2(量程500 mA,内阻约0.6 Ω) D.滑动变阻器R l(0~10 Ω)E.滑动变阻器R2(0~100Ω)F.电源E(电动势4.0 V,内阻不计)G.开关S和导线若干H.待测灯泡L(额定功率0.75W,额定电压未知) (1)在实验过程中,B小组的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在下面图a所给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上述器材中,电流表选▲ (选填“A1”或“A2");滑动变阻器选▲ (选填“R1”或“R2”).(2)当电压达到1.23V 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V 时,灯泡功率已超过额定功率,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图b 中作出灯泡的U —I 图线.(3)由图像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 ▲ V ;显然这一结果大管于1.5 V ,究其原因是 ▲ .12.【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 、B 两题评分.A .【选修3—3】(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 .一滴橄榄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呈球形,是其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D.干湿泡温度计的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2)已知常温常压下CO2气体的密度为 ,CO2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在该状态下容器内体积为V 的CO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 .在3km的深海中,CO2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此时若将CO2分子看做直径为d的球,则该容器内CO2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气缸竖直放置,其横截面积S=1×10-3m2,气缸内有质量m=2kg的活塞,活塞与气缸壁之间密封良好,不计摩擦.开始时活塞被销钉K固定于图示位置,离缸底L1=12cm,此时气缸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p1=1.5×105Pa,温度T1=300K.大气压p0=1.0×105Pa,取重力加速度g=10m/s2.①现对密闭气体加热,当温度升到T2=400K时,其压强p2多大?②此后拔去销钉K,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当它最后静止在某一位置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降为T3=360K,则这时活塞离缸底的距离L3为多少?B.【选修3—4】(12分)(1)两束不同频率的平行单色光a、b分别由水射入空气发生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a、b入射角度的逐渐增加,a先发生全反射B.水对a的折射率比水对b的折射率小C.a、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v bD.a、b入射角为0°时,没有光线射入空气中(2)如图a所示,竖直墙上挂着一面时钟,地面上静止的观察者A观测到钟的面积为S,另一观察者B以0.8c(c为光速)平行y轴正方向运动,观察到钟的面积为S′,则S ▲ S′(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时钟与观察者有不同相对速度的情况下,时钟的频率也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A观察者观察到时钟的周期是2.0s,则B观察者观察到时钟的周期约为▲ s.(3)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已知x轴上x1=0m和x2=lm两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波长λ>lm,则该波的波长为多少?C.【选修3—5】(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B.铀核(U23892)衰变为铅核(Pb20682)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铀核(U23892)衰变成新核和α粒子,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2)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时,产生的光电流随阳极与阴极间所加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U c为遏止电压.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该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3)如图所示,木块A和半径为r=0.5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轨道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m A=m B=2.0kg.现让A以v0=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之后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为t=0.2s,碰后速度大小变为v1=4m/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①A与墙壁碰撞过程中,墙壁对木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②A滑上圆轨道B后到达最大高度时的共同速度大小.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和答案(新课标ⅱ卷)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和答案(新课标ⅱ卷)](https://img.taocdn.com/s3/m/cdb37374af1ffc4ffe47acaf.png)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个探索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C.卢瑟福通过利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最终发现了中子D.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N+He→O+H.2.(6分)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B.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C.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D.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3.(6分)工厂生产的某一批次小灯泡说明书上附有如图甲所示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象,乙图是该批次三个小灯泡连接而成的电路,三个灯泡均发光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 V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 AC.若灯泡L1短路,则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0.90 W4.(6分)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1米,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m/s2)()A.5:2 B.2:5 C.1:10 D.10:15.(6分)如图所示,底角为θ=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L=1m 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不计一切阻力,则细线拉力F可能等于()A.B.C.15 D.206.(6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灯泡比睡觉前要亮,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用电时,用电器较多,利用下图模拟输电线路,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模拟用户的变化,原线圈输入50Hz的220V交流电,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定值电阻相当于输电线电阻B.开关闭合,灯泡L1两端电压升高C.开关闭合,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D.开关断开,副线圈电压增大7.(6分)竖直平面内存在有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与竖直方向成θ斜向左上方沿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运动路径恰好在匀强电场的平面内,那么在小球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E=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可能等于E=C.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强度E=D.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小球的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8.(6分)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带电荷量q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带正电B.场强E=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磁感应强度B=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8分)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就省去了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的不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虽然少了计算的麻烦,却必须要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cm,遮光条宽度为cm.(2)某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得到AB之间的距离l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和力传感器的示数F,若要完成探究目的,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若要以F为横坐标,做出一条倾斜的直线来判断加速度和力成正比,那么纵坐标的物理量应该是(t2或).10.(6分)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下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3V 内阻约为1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A,一个电流表内阻r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已知(A1或者A2)(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压敏电阻的阻值R x=.(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式是.11.(15分)如图,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上方5m处有一个边长1m的正方形导线框从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线框质量为1kg,电阻为R=10Ω,磁感应强度为B=1T,当线框的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多少欧姆.12.(18分)质量分别为2m和m的滑块1和滑块2通过一根细线拴接在压缩的弹簧两端,某一刻细线剪断后滑块1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滑块2向右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忽略滑块2沿斜面向上运动前的速度大小变化,当斜面倾角θ=时,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4,当倾斜角度变化时,滑块沿斜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也会随之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水平部分和斜面部分动摩擦因数相同.(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多大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多少?(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不一定变小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斥力E.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14.(10分)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吸收热量Q后温度由T1升高到T2,由于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密闭气体.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大气压用p0表示,①活塞上升的高度;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物理--选修3-4](15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C.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E.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16.A和B是一列简谐横波上平衡位置相距x=3m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A 到达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而质点B刚刚从平衡位置开始起振,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①画出B刚开始起振时A、B两质点间的波形,并在图中标出B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②求该波的可能波速大小.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Ⅱ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个探索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C.卢瑟福通过利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最终发现了中子D.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N+He→O+H.【解答】解: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故B正确;C、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实现了人工转变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故C错误;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氧17和一个质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该反应方程为N+He→O+H.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2.(6分)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B.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C.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D.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面粉的加速度大小a=μg,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0,则面粉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t=,位移x1=,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2=v0t=,则相对位移,即径迹的长度△x=x2﹣x1=,与面粉的质量无关,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越越长.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6分)工厂生产的某一批次小灯泡说明书上附有如图甲所示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象,乙图是该批次三个小灯泡连接而成的电路,三个灯泡均发光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 V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 AC.若灯泡L1短路,则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0.90 W【解答】解:AB、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由U﹣I图象得到其电流为0.3A,故、两个灯泡的电流均为0.3A,干路电流为0.6A,再根据U﹣I图象得到电压为4V,故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A,故A错误,B正确;C、若短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小于5V,故C错误;D、路端电压为4V+1V=5V,干路电流为0.6A,故输出功率为P=UI=5×0.6=3.0W,故D错误;故选:B4.(6分)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1米,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m/s2)()A.5:2 B.2:5 C.1:10 D.10:1【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得==得:在类地行星表面,,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6分)如图所示,底角为θ=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L=1m 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不计一切阻力,则细线拉力F可能等于()A.B.C.15 D.20【解答】解: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向心力为:,所以有:.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则有:即所以,,即:.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6.(6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灯泡比睡觉前要亮,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用电时,用电器较多,利用下图模拟输电线路,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模拟用户的变化,原线圈输入50Hz的220V交流电,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定值电阻相当于输电线电阻B.开关闭合,灯泡L1两端电压升高C.开关闭合,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D.开关断开,副线圈电压增大【解答】解:A、家庭电路用电器之间为并联关系,用户较多时,并联支路增多,相当于开关闭合,而与之串联的定值电阻,实际是等效输电线的电阻,故A正确;B、开关闭合副线圈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定值电阻分电压增多,并联电压变小,即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故B错误;C、副线圈电压不变电流增大,副线圈电功率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原线圈电功率也增大,故C正确;D、原、副线圈匝数和电压成正比,由于匝数比值不变,原线圈输入电压也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AC7.(6分)竖直平面内存在有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与竖直方向成θ斜向左上方沿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运动路径恰好在匀强电场的平面内,那么在小球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E=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可能等于E=C.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强度E=D.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小球的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解答】解: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有Eq=mg,则,故A正确;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与初速度同向,必有Eq>mg,则,故B错误;CD、若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力不做功,则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垂直,重力分解为垂直于速度和沿速度的分量,重力垂直初速度方向的分力与电场力相等,则有mgsinθ=Eq,所以,小球合力等于重力沿速度方向的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反,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I=﹣mgcosθ•t=△p<0,动量的变化量方向为负方向,则小球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故CD正确;故选:ACD8.(6分)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带电荷量q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带正电B.场强E=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磁感应强度B=【解答】解:A、若粒子带正电,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方向相同,向右下方;洛伦兹力垂直于v0向左,同时重力的方向向下,则电场力、洛伦兹力和重力不可能平衡.若粒子带负电,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方向相反,指向左上方,洛伦兹力垂直于v0向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电场力、洛伦兹力和重力可能平衡.可知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B、由A的分析可知,电场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有:qE•sin45°=mg所以:E=.故B错误;C、粒子如果做匀变速运动,重力和电场力不变,而洛伦兹力变化,粒子不能沿直线运动,与题意不符,可知小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粒子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洛伦兹力与电场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由平衡条件得:qvB=qEcosθ,联立解得:B=,故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8分)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就省去了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的不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虽然少了计算的麻烦,却必须要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 0.005 cm ,遮光条宽度为 0.225 cm .(2)某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得到AB 之间的距离l 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和力传感器的示数F ,若要完成探究目的,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 .若要以F 为横坐标,做出一条倾斜的直线来判断加速度和力成正比,那么纵坐标的物理量应该是 (t 2或).【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mm ,因此游标卡尺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0.05mm=0.005cm ,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mm ,游标读数为0.05×5mm=0.25mm ,所以最终读数为:2mm +0.25mm=2.25mm=0.225cm .(2)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得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 不变,因此有:v 2=2al ,v=,a=, 可得:=2••l ,解得:F=.故答案为:(1)0.005,0.225;(2)A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10.(6分)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下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3V 内阻约为1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A,一个电流表内阻r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已知A1(A1或者A2)(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压敏电阻的阻值R x=.(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式是R=﹣2F+16.【解答】解:(1)测压敏电阻阻值时应测出电阻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与电流表A1并联,则需要知道电流表A1的内阻.(2)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待测电阻阻值:R X==.(3)由图示图象可知,R与F成线性关系,不妨设:R=kF+b,由图示图象可知:F=0N时R=16Ω,F=4.5N时R=7Ω,由此得:b=16,7=4.5k+b,解得:k=﹣2,则R 与F的关系式为:R=﹣2F+16.故答案为:(1)A1;(2);(3)R=﹣2F+16.11.(15分)如图,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上方5m处有一个边长1m的正方形导线框从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线框质量为1kg,电阻为R=10Ω,磁感应强度为B=1T,当线框的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多少欧姆.【解答】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感应电动势E=BLv=1×1×10=10V(2)设线框电阻为R,则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3)线框中电流线框cd边所受安培力加速度为0,所以合力为0,则得答:(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10V;(2)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7.5V;(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1欧姆12.(18分)质量分别为2m和m的滑块1和滑块2通过一根细线拴接在压缩的弹簧两端,某一刻细线剪断后滑块1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滑块2向右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忽略滑块2沿斜面向上运动前的速度大小变化,当斜面倾角θ=时,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4,当倾斜角度变化时,滑块沿斜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也会随之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水平部分和斜面部分动摩擦因数相同.(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多大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解答】解:(1)设细线剪断后滑块1和滑块2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1﹣mv2=0解得v1:v2=1:2对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过程,分别由动能定理得:﹣μ•2mgs1=0﹣×2mv12.﹣(mgsinθ+μmgcosθ)s2=0﹣mv22.据题有s1:s2=:4.联立解得μ=(2)对滑块2在斜面上上滑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sinθ+μmgcosθ)s=0﹣mv02.得s==其中tanα=μ,则得α=30°由数学知识可知:当θ+α=90°,即θ=60°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s min==答:(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60°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不一定变小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斥力E.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解答】解:A、对于不同的压强和温度,饱和蒸汽压不同,故绝对湿度大时相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气体的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若气体的温度同时升高,则压强不一定减小;故B正确;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增大,所以,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故C正确;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引力,故D错误;E、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故E正确;故选:BCE14.(10分)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吸收热量Q后温度由T1升高到T2,由于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密闭气体.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大气压用p0表示,①活塞上升的高度;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解答】解:①设温度为t2时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h2.因为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得:=解得:活塞上升了:△h=h′﹣h=②气体对外做功为:W=pS•△h=(p0+)•S•=(p0S+mg)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Q﹣W=Q﹣(p0S+mg).答:①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②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变化了Q﹣(p0S+mg)[物理--选修3-4](15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C.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E.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解答】解: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发生衍射,则更容易绕过障碍物.故A正确;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减小玻璃的反射光的强度.故B错误;C、根据△x=λ,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虽然红光的波长比紫光长,但由于实验条件不一定相同,所以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故C正确;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故D正确;E、色散现象可以由光的折射现象引起.故E错误.故选:ACD16.A和B是一列简谐横波上平衡位置相距x=3m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A 到达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而质点B刚刚从平衡位置开始起振,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①画出B刚开始起振时A、B两质点间的波形,并在图中标出B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②求该波的可能波速大小.【解答】解:①B刚开始起振时,A由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故波由A传向B,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那么,若AB间无波峰,则波形如图所示:,质点B向下振动;若AB间有波峰,则波形如图所示:,质点B向上振动;②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故若AB间无波峰,则波长λ=2x=6m,周期,故波速;若AB间有波峰,则波长λ=x=3m,周期,故波速;答:②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为7.5m/s或1.25m/s.。
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带解析)
![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3316b8af1ffc4ffe47acdb.png)
2016-2017学年北京市三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带解析)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2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均增大D.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的撞击【答案】D【解析】布朗运动是花粉微粒受液体撞击后的运动,A 错误;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中单一因素无法决定内能的变化情况,B错误;温度是表征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的物理量,但无法确定一个分子的动能,C错误;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撞击容器壁产生的,D正确。
2.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的周期为2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振幅为4cmB.这列波的波速为6m/sC.x = 4m处的质点振动周期为4sD.此时x = 8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波的振幅为2cm,A错误;,B错误;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的周期等于2s,C错误;根据同侧法可知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应位于波的同一侧,所以此时x = 8m处的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P、Q是电场中的两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B.P点电势比Q点电势低C.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小D.电子从P沿直线到Q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恒定不变【答案】C【解析】电场强度可以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判断,电场线越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Q点场强大于P点场强,A错误;电势沿电场线方向降低,P点电势高于Q点电势,B错误;P 点电势高,但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C正确;电子从P沿直线到Q过程中电场强度是变化的,电场力也就是变化的,D错误。
4.如图所示,有一个电热器R,接在电压为u = 311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
昌平区2016-2017高三理综二模试题及答案
![昌平区2016-2017高三理综二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d9f11581b6bd97f19ead5.png)
昌平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7.5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6页,第二部分7至18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S :3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细胞代谢会产生活性氧(·O 2–),产生途径之一如下图所示,其积累可引起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是清除活性氧的关键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活性氧产生可减少氧气释放量B .活性氧可影响物质进出细胞C .清除活性氧利用了GR 的高效性D .GR 有助于生物体稳态的维持2.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使其处于缺氧环境中,并且肿瘤细胞需要大量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GLUT1在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中发挥作用 B .葡萄糖进入肿瘤细胞后将被彻底氧化分解 C .干扰GLUT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 .GLUT1含量可作为检测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3.小胶质细胞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被激活增殖,吞噬受损神经元,并分泌细胞因子(小分子蛋白质)促进神经修复。
下列关于受刺激后的小胶质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CO 2培养箱培养B .具有细胞周期C .发挥效应T 细胞作用D .高尔基体丰富4.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称为资源补贴,如淡水生态系统的资源补贴包括落入水体的树叶凋落物、陆地昆虫、生殖洄游的海洋鱼类、污染物等。
下列有关资源补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增加群落物种丰富度 B .可改变消费者营养级 C .可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D .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5.下列实验处理可达到目的的是A .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无子果实B .用钙离子处理获得感受态大肠杆菌C .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细胞增殖D .用胃蛋白酶处理防止细胞贴壁生长 6.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硅太阳能电池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焊接铁轨: 2Fe + Al 2O 3 2Al + Fe 2O 3B .工业固氮:N 2 + 3H 2 2NH 3C .用纯碱除油污:CO 32-+H 2O HCO 3-+ OH -D .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Cl 2:Cl 2 + 2I -2Cl -+I 28.关于a :0.1mol/L NH 4Cl 溶液和b :0.1mol/L NH 3·H 2O 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溶液中存在的微粒种类:a>bB .c (NH 4+):a>bC .c (OH -):a<bD .水电离出的c (H +):a<b9.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 2O 、ClO ﹣、NH 4+、OH ﹣、N 2、Cl ﹣等微粒,其中N 2、ClO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Cl ﹣为氧化产物B .消耗1 mol 还原剂,转移6 mol 电子C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高温、高压高温催化剂·O 2¯O 2类囊体膜H +NADP +NADPHD.NH4+被ClO﹣氧化成N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制镜利用了葡萄糖的氧化性B.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苯酚>乙酸乙酯C.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活泼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12.常温时,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25.00mL 0.1000mol/L某一元酸HX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016-2017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2016-2017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aca19a71fe910ef12df8d9.png)
-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201611月第 1 页(共 8 页)-北京二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物理命题人:廖敦利 审核人:赵 杰 得分: .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 、b 两点。
其中a 、b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的是:A.甲图:与点电荷等距的a 、b 两点B.乙图: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 、b 两点C.丙图:点电荷与带电平板形成的电场中平板上表面的a 、b 两点D.丁图:匀强电场中的a 、b 两点2.赤道上某处有一竖直放置的避雷针,当带有正电的乌云经过避雷针上方时,避雷针开始放电,则地磁场对避雷针的作用力方向为 A 正南 B 正东 C 正西 D 正北3.如图所示,金属矩形线框abcd 用细线悬挂在U 形磁铁中央,磁铁可 绕OO ˊ轴转动(从上向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则当磁铁转动时,从上往下看,线框abcd 的运动情况是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向外平动D.向里平动4.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两端接在电容器a 、b 两极板上,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穿过线圈,此时电容器a 、b 两极板不带电。
当磁场随时间均匀增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容器a 极板带正电,且带电量逐渐增大B .电容器a 极板带负电,且带电量逐渐增大C .电容器a 极板带正电,且带电量不变D .电容器a 极板带负电,且带电量不变班级 学号姓名密 封 线 -----------------------------------------------------------------------------------------------------------------------·a · b ·a·b·b ·a ·a·b甲乙 丙 丁-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201611月第 2 页(共 8 页)-5.粒子甲的质量与电荷量分别是粒子乙的4倍与2倍,两粒子均带正电,让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同一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开始运动。
2016高三二模物理复习卷
![2016高三二模物理复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64fee853b307e87101f696f0.png)
高三物理二模考试复习卷2016.0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公式中不属于物理量定义式的是( )A .I =t q B .a =Fm C .R =IUD .E =Fq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电阻r 不为零,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U 1、ΔU 2和ΔU 3表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I 变小,U 3变小 B . I U1变大C .32U U ∆=∆D .r IU >∆∆23.如图所示, 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D 是理想二极管,L 是带铁芯的线圈,其电阻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 闭合瞬间,A 先亮 B .S 闭合瞬间,A 、B 同时亮 C .S 断开瞬间,B 逐渐熄灭D .S 断开瞬间,A 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4.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随后进入虚线下方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磁场的上边界线水平,线框的下边ab 边始终水平,斜面以及下方的磁场往下方延伸到足够远.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A .线框进入磁场过程b 点的电势比a 点高 B .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一定是减速运动C .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等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D .线框从不同高度下滑时,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不同5.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用水平的恒定拉力F 作用于滑块m ,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 ,滑块速度为v 1,木板速度为v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F /MB .F 做功为22121122mv Mv +C .滑块与木板产生的热量为f (L +s )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 越大,滑块到达右端所用时间越短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精品】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精品】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b186e01f69e31433294a9.png)
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6分)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则()A.b星的周期为TB.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D.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2.(6分)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B分别处于光滑绝缘的竖直墙面和斜面上,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球、两球在图示位置静止,现将B球沿斜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A球随之向上移动少许,两球在虚线位置重新平衡.重新平衡后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力F变大B.斜面对B的弹力不变C.墙面对A的弹力变小D.两球之间的距离变大3.(6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一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B.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0的值C.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2的值D.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1的值4.(6分)如图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A1B1C1D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在∠BAD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1C l D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B.落在C l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若小球的轨迹与AC1两点连线在不同点相交,则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都相同D.落在B1D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 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3小时,则4个该元素的原子核经过6小时之后变成1个B.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不一定等于入射光的频率D.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U→Ba+Kr+2n6.(6分)如图甲所示,一带电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底端,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顺时针传动,该装置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物块由底端E 运动至传送带顶端F的过程中,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物块全程运动的时间为4.5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块带负电B.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m/sC.若已知传送带的长度,可求出该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发生的相对位移D.在2~4.5s内,物块与传送带间仍可能有相对运动7.(6分)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的A、B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Q A、Q B,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图乙是AB连线之间的电势φ与位置x之间的关系图象,图中x=L点为图线的最低点,若在x=2L的C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x=L处的速度最大B.小球一定可以到达x=﹣2L点处C.小球将以x=L点为中心作往复运动D.固定在AB处的电荷的电量之比为Q A:Q B=4:18.(6分)如图所示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为n、电阻为r,外接电阻为R,交流电流表A.线圈从图示位置(线圈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开始转过时的感应电流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电流表的读数为2IB.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C.从图示位置开始转过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D.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二、非选择题9.(6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 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h的测量(B)H的测量(C)L的测量(D)x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9分)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某热敏电阻R1的伏安特性.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6Ω)B.电压表V(量程3.0V,内阻约2kΩ)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E.电源E(电动势4V,内阻较小)F.电键、导线若干(1)要求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①请补充完成图甲中实物间的连线,②其中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写器材前面的代号)(2)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 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Ⅰ,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 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Ⅱ.用上述电流表和热敏电阻R1、R2测量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的电路如图丙,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1”,通过R1的电流如图丁,测得R1的电流为A,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2”时测得R2的电流为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11.(14分)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R=0.4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在最低点B与足够长光滑水平轨道BC相切.质量m2=0.2kg的小球b左端连接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m1=0.2kg的小球a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小球a重力的2倍.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球a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f;(2)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3)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I 的大小.12.(18分)如图甲所示,y轴右侧空间有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同时还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图中电场未画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B0已知,其余量均为未知).t=0时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射入电场和磁场区,t0时刻粒子到达坐标为(x0,y0)的点A (x0>y0),速度大小为v,方向沿+x方向,此时撤去电场.t=t0+t1+t2时刻,粒子经过x轴上x=x0点,速度沿+x方向.不计粒子重力,求:(1)0﹣t0时间内OA两点间电势差U OA;(2)粒子在t=0时刻的加速度大小a0;(3)B1的最小值及对应t2的表达式.【物理-选修3-3】13.(5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两种相互的因素决定了分子的三种不同的聚集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中的分子是静止的,液体、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B.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C.液体的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D.汽化现象是液体分子间因相互排斥而发生的E.有的物态变化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升高14.(10分)如图,体积为V、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气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气缸内密封有温度为2.4T0、压强为1.2P0的理想气体.P0和T0分别为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已知:气体内能U与温度T的关系为U=aT,a为正的常量;容器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1)气缸内气体与大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V1;(2)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Q.【物理-选修3-4】15.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的周期是0.10s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m/sC.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D.t=0.10s时,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E.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16.如图所示,平静湖面岸边的垂钓者,眼睛恰好位于岸边P点正上方0.9m的高度处,浮标Q离P点1.2m远,鱼饵灯M在浮标正前方1.8m处的水下,垂钓者发现鱼饵灯刚好被浮标挡住,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Ⅰ)鱼饵灯离水面的深度;(Ⅱ)若鱼饵灯缓慢竖直上浮,当它离水面多深时,鱼饵灯发出的光恰好无法从水面PQ间射出.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则()A.b星的周期为TB.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D.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解答】解:A、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则周期相等,所以b星的周期为T,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r a+r b=l,r a﹣r b=△r,解得:,,则a星的线速度大小,,故B正确,C错误;D、双星系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解得:,故D错误.故选:B2.(6分)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B分别处于光滑绝缘的竖直墙面和斜面上,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球、两球在图示位置静止,现将B球沿斜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A球随之向上移动少许,两球在虚线位置重新平衡.重新平衡后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力F变大B.斜面对B的弹力不变C.墙面对A的弹力变小D.两球之间的距离变大【解答】解:CD、先对小球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静电力,如图所示:=…①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库F N=mgtanα…②由于α减小,根据①式,库仑力减小,故两球间距增加;故D正确;由于α减小,根据②式,墙面对A的弹力变小;故C正确;AB、再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支持力N、墙壁支持力F N、推力F,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sinβ+F N=FNcosβ=(m+M)g解得:F=(m+M)gtanβ+mgtanα…③N=…④由于α减小,β不变,根据③式,推力F减小;故A错误;由于α减小,β不变,根据④式,斜面对B的弹力不变;故B正确;故选:BCD.3.(6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一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光滑轻质定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B.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m0的值C.若θ已知,可求出乙图中a2的值D.若θ未知,可求出乙图中a1的值【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B得:mg﹣F=ma…①对A得:F﹣m A gsinθ=m A a…②联立得a=…③若θ已知,由③知,不能求出A的质量m A.故A错误.B、当a=0时,由③式得,m=m0=m A sinθ,m A未知,m0不能求出.故B错误.C、由③式得,m=0时,a=a2=﹣gsinθ,故C正确.D、由③式变形得a=.当m→∞时,a=a1=g,故D正确.故选:CD4.(6分)如图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A1B1C1D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在∠BAD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1C l D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B.落在C l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若小球的轨迹与AC1两点连线在不同点相交,则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都相同D.落在B1D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解答】解:AB、小球做平抛运动,由h=gt2得t=,下落高度相同,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小球落在B1D1线段的中点时水平位移最小,落在C1时水平位移最大,由几何关系知水平位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由x=v0t,t相等,得知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故A、B错误.C、设AC1的倾角为α,轨迹与AC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tanα===,tanθ=,则tanθ=2tanα,可知θ一定,则轨迹与AC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相同,故C正确.D、落在B1D1线段中点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落在B1D1线段上D1或B1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大.设落在B1D1线段中点的小球初速度为v1,水平位移为x1.落在B1D1线段上D1或B1的小球初速度为v2.水平位移为x2.由几何关系有x1:x2=1:,由x=v0t,得:v1:v2=1:,落地时机械能等于抛出时的机械能,分别为:E1=mgh+,E2=mgh+,可知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等于1:2.故D错误.故选:C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3小时,则4个该元素的原子核经过6小时之后变成1个B.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不一定等于入射光的频率D.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为:U→Ba+Kr+2n【解答】解:A、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对个别的原子没有意义.故A错误;B、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B正确;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若从基态跃迁到大于等于3的能级,则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不一定直接回到基态,所以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不一定等于入射光的频率.故C正确;D、铀裂变的过程需要吸收一个慢中子,所以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可以为:U+n→Ba+Kr+3n.故D错误.故选:BC6.(6分)如图甲所示,一带电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底端,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顺时针传动,该装置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物块由底端E 运动至传送带顶端F的过程中,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物块全程运动的时间为4.5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块带负电B.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m/sC.若已知传送带的长度,可求出该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发生的相对位移D.在2~4.5s内,物块与传送带间仍可能有相对运动【解答】解:由图乙可知,物块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物块的最大速度是1m/s.A、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开始时物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设动摩擦因数为μ,沿斜面的方向:物块运动后,又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加速度逐渐减小,由①式可知,物块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一定是逐渐减小,而开始时:,后来:,即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向上的.物块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物块带正电.故A错误;B、D、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②由②可知,只要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等于1m/s,则物块达到最大速度的条件与传送带的速度无关,所以传送带的速度可能是1m/s,有可能是大于1m/s,物块可能相对于传送带静止,有可能相对于传送带运动.故B正确,D正确;C、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不能判断,所以若已知皮带的长度,也不能求出该过程中物块与皮带发生的相对位移.故C错误.故选:BD7.(6分)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的A、B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Q A、Q B,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图乙是AB连线之间的电势φ与位置x之间的关系图象,图中x=L点为图线的最低点,若在x=2L的C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x=L处的速度最大B.小球一定可以到达x=﹣2L点处C.小球将以x=L点为中心作往复运动D.固定在AB处的电荷的电量之比为Q A:Q B=4:1【解答】解:A、据φ﹣x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场强E,则知x=L处场强为零,所以小球在C处受到的场强向左,向左加速运动,到x=L处加速度为0,从x=l向左运动时,电场力向右,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在x=L处的速度最大,故A正确.B、C、根据动能定理得:qU=0,得U=0,所以小球能运动到电势与出发点相同的位置,由图知向左最远能到达x=﹣L点处,然后小球向右运动,小球将以x=0.5L 点为中心作往复运动,故BC错误.D、x=L处场强为零,根据点电荷场强则有:k=k,解得Q A:Q B=4:1,故D正确.故选:AD8.(6分)如图所示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为n、电阻为r,外接电阻为R,交流电流表A.线圈从图示位置(线圈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开始转过时的感应电流为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电流表的读数为2IB.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C.从图示位置开始转过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D.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解答】解:A、由题有:I=I m cos,则得感应电流的最大值I m=2I,有效值I有==I,则电流表的读数为I,故A错误.B、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 m=I m(R+r)=2I(R+r),又E m=nBSω,磁通量的最大值Φm=BS,联立解得:Φm=BS=,故B正确.C、从图示位置开始转过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n=n=n••=,故C正确.D、线圈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Q==(I)2R=,故D正确.故选:BCD.二、非选择题9.(6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 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间的水平距离x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CD(A)h的测量(B)H的测量(C)L的测量(D)x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15cm、H=25cm、x1=30cm、L=10cm、x2=20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解答】解:(1)滑块在滑槽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①由竖直方向有:由①②式求得:v1=x1﹣﹣﹣﹣﹣﹣﹣﹣③(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④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⑤由③④⑤式可得:由表达式可知会引起误差的是BCD.故选:BCD(3)由=故答案为:(1);(2)BCD (3)0.510.(9分)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某热敏电阻R1的伏安特性.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6Ω)B.电压表V(量程3.0V,内阻约2kΩ)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E.电源E(电动势4V,内阻较小)F.电键、导线若干(1)要求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①请补充完成图甲中实物间的连线,②其中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C.(填写器材前面的代号)(2)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 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Ⅰ,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 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Ⅱ.用上述电流表和热敏电阻R1、R2测量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的电路如图丙,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1”,通过R1的电流如图丁,测得R1的电流为0.40A,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2”时测得R2的电流为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3.0V,内阻为 2.9Ω.(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解答】解:(1)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C;根据实验原理图可得出对应的实物图如图所示;(2)电流表量程为0.6A,则最小分度为0.02A,故读数为0.40A;由图I可知,电压为1.6V;当开关接2时,电流为0.6A,由图II可知,电压为0.9V;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1.6=E﹣0.4(r+R A);0.9=E﹣0.6(r+R A)联立解得:E=3.0V;r=2.9Ω;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0.40;3.0,2.911.(14分)如图所示,内壁粗糙、半径R=0.4m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在最低点B与足够长光滑水平轨道BC相切.质量m2=0.2kg的小球b左端连接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m1=0.2kg的小球a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小球a重力的2倍.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球a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f;(2)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3)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I 的大小.【解答】解:(1)小球由释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①小球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②由①②联立可得:W f=﹣0.4J…③(2)小球a与小球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达到共同速度v2过程中,由动量关系:m1v1=(m1+m2)v2…④由能量转化和守恒:…⑤由④⑤联立可得:E P=0.2J…⑥(3)小球a与小球b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后来速度为v3,b后来速度为v4,由动量关系:m1v1=m1v3+m2v4…⑦由能量转化和守恒:…⑧根据动量定理有:I=m2v4…⑨由⑦⑧⑨联立可得:I=0.4N•S.答:(1)小球a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0.4J;(2)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0.2J;(3)小球a通过弹簧与小球b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的冲量I 的大小0.4N•S.12.(18分)如图甲所示,y轴右侧空间有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同时还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图中电场未画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B0已知,其余量均为未知).t=0时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射入电场和磁场区,t0时刻粒子到达坐标为(x0,y0)的点A (x0>y0),速度大小为v,方向沿+x方向,此时撤去电场.t=t0+t1+t2时刻,粒子经过x轴上x=x0点,速度沿+x方向.不计粒子重力,求:(1)0﹣t0时间内OA两点间电势差U OA;(2)粒子在t=0时刻的加速度大小a0;(3)B1的最小值及对应t2的表达式.【解答】解:(1)带电粒子由O到A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qU OA=mv2﹣mv02,解得:U OA=;(2)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则有:U AO=Ey0,t=0时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0﹣qE=ma0,解得:a0=﹣;(3)t0~t0+t1时间内,粒子在小的虚线圆上运动,t0+t1时刻粒子从C点切入大圆,大圆最大半径为x0,相应小圆最大半径为R,。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参考答案(新课标ⅲ卷)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参考答案(新课标ⅲ卷)](https://img.taocdn.com/s3/m/75941e0710a6f524ccbf8598.png)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Ⅲ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预计2017年7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进行首次发射,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能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减小C.当氢原子从n=5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要吸收光子D.从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连续的2.(6分)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沿竖直向上的z轴的正方向,匀强磁场B沿y轴的正方向.现有一重力不可忽略的带正电质点处于此复合场中,则()A.质点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可能沿z轴负方向做匀速运动C.质点可能在Ox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D.质点可能在Oy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3.(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的一侧是一个1/4弧形凹槽OAB,凹槽半径为R,A点切线水平.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从A点冲上凹槽,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时,小球能到达B点B.如果小球的速度足够大,球将从滑块的左侧离开滑块后落到水平面上C.当时,小球在弧形凹槽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的动能一直增大D.如果滑块固定,小球返回A点时对滑块的压力为4.(6分)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2000,副线圈匝数为n2=500,将原线圈接在u=220sin120πt(V)的交流电压上,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35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B.副线圈的电压的有效值为30V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D.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55W5.(6分)2017年3月16日消息,高景一号卫星发回清晰影像图,可区分单个树冠.天文爱好者观测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发现该卫星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A.高景一号卫星的质量为B.高景一号卫星角速度为C.高景一号卫星线速度大小为2πD.地球的质量为6.(6分)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和两个相同的带负电的点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情况,M点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M、N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点的电场强度比F点的大B.E点的电势比F点的高C.同一正电荷在M点受的电场力比N点的大D.将正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增大7.(6分)很多同学都做过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如图所示,甲同学手握直尺,某时刻甲同学放开直尺,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就叫“反应时间”.直尺长20cm,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的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甲、乙两位同学做了两次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第一次乙同学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1.25cm,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5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为1.25sB.乙同学第二次的“反应时间”为0.1sC.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1.5m/s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测量量程为0.2s8.(6分)2017年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池世锦赛决赛在西班牙内华达山收官,女子决赛中,中国选手蔡雪桐以90.75分高居第一成功卫冕.如图所示,单板滑雪U型场地可简化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场地,雪面不同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滑雪运动员从半圆形场地的坡顶下滑到坡的最低点过程中速率不变,则()A.运动员下滑的过程中加速度时刻变化B.运动员下滑的过程所受合外力恒定不变C.运动员下滑过程中与雪面的动摩擦因数变小D.运动员滑到最低点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分)9.(6分)某同学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用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G,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至水平,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由实验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2所示),得到的结果符合事实的是.(填“甲”或“乙”)(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决办法可行的是.A.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B.减小重物M的质量C.将A更换成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方向.10.(9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金属丝电阻率:(1)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读数如图1所示,则直径d=mm;(2)为了精确的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需用欧姆表对额定电流约0.5A的金属丝的电阻R x粗测,如图是分别用欧姆挡的“×1挡”(图2)和“×10挡”(图3)测量时表针所指的位置,则测该段金属丝应选择挡(填“×1”或“×10”),该段金属丝的阻值约为Ω.(3)除待测金属丝R x、螺旋测微器外,实验室还提供如下器材,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填“A1”或“A2”)、电源应选(填“E1”或“E2”).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10Ω)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2Ω)电源E1(电动势9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4.5V,内阻不计)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4)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方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图中务必标出选用的电流表和电源的符号).11.(12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置有长木板B和物块C,在长木板的右侧置有物块A,一开始A、B处于静止状态.物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长木板B足够长.物块A的质量为2kg,长木板B的质量为1kg,物块C的质量为3kg.物块C以4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长木板B碰撞后,与长木板B黏在一起.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1)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最终A、B、C的速度大小和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12.(20分)如图所示,单匝圆形线圈与匀强磁场垂直,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圆形线圈的电阻不计.导体棒a绕圆心O匀速转动,以角速度ω旋转切割磁感线,导体棒的长度为l,电阻为r.定值电阻R1、R2和线圈构成闭合回路,P、Q是两个平行金属板,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金属板的长度为L.在金属板的上边缘,有一质量为m且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粒子,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射入极板间,并从金属板Q的下边缘离开.带电粒子进入电场的位置到P板的距离为,离开电场的位置到Q板的距离为.R1、R2、r均为未知量.(1)求导体棒a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2)若R1=R2=2r,试求P、Q间的电场强度大小;(3)若R1=3r,R2=2r,试求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分子间距离为r0时没有作用力,大于r0时只有引力,小于r0时只有斥力C.液晶的微观结构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其光学性质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D.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E.当人们感觉空气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14.(10分)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气缸内被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温度为17℃,活塞与气缸底的距离L1=12cm,离气缸口的距离L2=3cm,将气缸缓慢地转到开口向上的竖直位置,待稳定后对缸内气体逐渐加热,使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气缸口相平为止如图2所示.已知g=10m/s2,大气压强为1.0×105 Pa,活塞的横截面积S=100cm2,质量m=20kg,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滑动但不漏气,求:(i)活塞上表面刚好与气缸口相平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ii)在对气缸内气体逐渐加热的过程中,气体吸收340J的热量,则气体增加的内能多大?[物理-选修3-4](15分)15.有关电磁波与振动和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B.单摆在做受迫振动时,它的周期等于单摆的固有周期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它的频率保持不变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16.如图所示,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光在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4×108m/s,一束光线在纸面内垂直AB面射入棱镜,发现光线刚好不能从AC面射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0×108 m/s,sin53°=0.8,cos53°=0.6,求:(i)透明物质的折射率和直角三棱镜∠A的大小;(ii)光线从BC面首次射出时的折射角α.(结果可用α的三角函数表示)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预计2017年7月,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进行首次发射,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能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减小C.当氢原子从n=5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要吸收光子D.从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连续的【解答】解:A、根据=3知,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A正确.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属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将吸收能量,原子的能量增大,故B错误;C、当氢原子从n=5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属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将释放能量.要释放光子.故C错误.D、从氢原子的能级图可知原子发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D错误.故选:A2.(6分)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沿竖直向上的z轴的正方向,匀强磁场B沿y轴的正方向.现有一重力不可忽略的带正电质点处于此复合场中,则()A.质点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可能沿z轴负方向做匀速运动C.质点可能在Ox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D.质点可能在Oy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解答】解:A、若质点静止,则不受洛伦兹力,此时质点受重力、竖直向上的电场力,这两个力可以平衡,故A错误;B.若质点沿z轴负方向做匀速运动,此时质点受重力、竖直向上的电场力和沿y轴负方向的洛伦兹力,这三个力不能平衡,故B错误;C.质点受重力、竖直向上的电场力,这两个力可以平衡,则质点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可以在Ox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故C正确;D.当质点沿y方向与﹣y方向运动时,质点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而粒子在Oyz 平面内的其余方向运动时,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可知,若粒子在Oyz平面内运动,则质点的洛伦兹力的大小会由于运动的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质点不可能在Oyz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错误.故选:C3.(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的一侧是一个1/4弧形凹槽OAB,凹槽半径为R,A点切线水平.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从A点冲上凹槽,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时,小球能到达B点B.如果小球的速度足够大,球将从滑块的左侧离开滑块后落到水平面上C.当时,小球在弧形凹槽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块的动能一直增大D.如果滑块固定,小球返回A点时对滑块的压力为【解答】解:A、当小球刚好到达B点时,小球与滑块水平方向速度相同,设为v1,以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①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02=(m+M)v12+mgR …②,代入数据解得:v0=>,所以当v0=时,小球不能到达B点,故A错误;B、小球离开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时,在水平方向上与滑块M的速度相同,则球将从滑块的左侧离开滑块后返回时仍然回到滑块M上,不可能从滑块的左侧离开滑块,故B错误;C、小球在圆弧上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对滑块M的压力一直对滑块做正功,所以滑块动能一直增加,故C正确;D、若滑块固定,由机械能守恒知小球返回A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0,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解得:F=mg+m,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返回B点时对滑块的压力为mg+m,故D错误.故选:C4.(6分)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n1=2000,副线圈匝数为n2=500,将原线圈接在u=220sin120πt(V)的交流电压上,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35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B.副线圈的电压的有效值为30V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D.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55W【解答】解:A、原副线圈的交流电压频率,副线圈输出电压为60Hz,故A错误;B、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根据,可得副线圈的电压的有效值为55V,故B错误;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副线圈回路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故C错误;D、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变压器输出功率,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55W,故D正确;故选:D5.(6分)2017年3月16日消息,高景一号卫星发回清晰影像图,可区分单个树冠.天文爱好者观测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发现该卫星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A.高景一号卫星的质量为B.高景一号卫星角速度为C.高景一号卫星线速度大小为2πD.地球的质量为【解答】解: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只能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求解环绕天体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高景一号卫星的质量,故A错误;B、高景一号卫星线速度为:v=…①角速度为:ω=…②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公式,有:v=ωr…③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ωv…④联立解得:M=,故BD正确,C错误.故选:BD6.(6分)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和两个相同的带负电的点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情况,M点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M、N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点的电场强度比F点的大B.E点的电势比F点的高C.同一正电荷在M点受的电场力比N点的大D.将正电荷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增大【解答】解:A、由图看出,E点处电场线比F点处电场线密,则E点的场强大于F点的场强,故A正确.B、电场线从正电荷到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所以F点的电势比E点的高,故B错误;C、M点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依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可知,两负点电荷在M点的电场强度为零,而两负点电荷在N点的电场强度向左,又因M、N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那么正点电荷在M与N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依据叠加原理,因此同一正电荷在M点受的电场力比N点的一样大,故C正确,D、正电荷到M点的平均场强大于正电荷到Nd点的平均场强,根据U=Ed可知,正电荷到M点电势降低的多,所以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则将正电荷从M 点移到N点,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ACD.7.(6分)很多同学都做过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如图所示,甲同学手握直尺,某时刻甲同学放开直尺,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就叫“反应时间”.直尺长20cm,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的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甲、乙两位同学做了两次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第一次乙同学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1.25cm,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5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为1.25sB.乙同学第二次的“反应时间”为0.1sC.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1.5m/sD.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测量量程为0.2s【解答】解:A、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得,t==,故A错误B、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得,t==,故B正确;C、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v=gt=1.5m/s,故C正确;D、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得,t==,故D正确;故选:BCD8.(6分)2017年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池世锦赛决赛在西班牙内华达山收官,女子决赛中,中国选手蔡雪桐以90.75分高居第一成功卫冕.如图所示,单板滑雪U型场地可简化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场地,雪面不同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滑雪运动员从半圆形场地的坡顶下滑到坡的最低点过程中速率不变,则()A.运动员下滑的过程中加速度时刻变化B.运动员下滑的过程所受合外力恒定不变C.运动员下滑过程中与雪面的动摩擦因数变小D.运动员滑到最低点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达到最大【解答】解:A、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速率不变,故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可知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故方向时刻在变,故加速度时刻在变,故A正确;B、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可知,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故B错误;C、设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合=F N﹣mgcosθ,mgsinθ=f,由于合力大小不变,故在下滑过程中,由于角度变小,故cosθ变大,故F N变大,根据f=μF N 可知,摩擦因数减小,故C正确;D、运动员滑到最低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重力竖直方向,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最小为零故D错误;故选:AC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分)9.(6分)某同学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用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G,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至水平,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 5.80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由实验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2所示),得到的结果符合事实的是甲.(填“甲”或“乙”)(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决办法可行的是ABD.A.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B.减小重物M的质量C.将A更换成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方向.【解答】解:(1)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5.80N,由实验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由于误差,与重力方向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符合事实的是甲.(2)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故答案为:(1)5.80,甲,(2)B,(3)ABD.10.(9分)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金属丝电阻率:(1)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读数如图1所示,则直径d=0.999 mm;(2)为了精确的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需用欧姆表对额定电流约0.5A的金属丝的电阻R x粗测,如图是分别用欧姆挡的“×1挡”(图2)和“×10挡”(图3)测量时表针所指的位置,则测该段金属丝应选择×1挡(填“×1”或“×10”),该段金属丝的阻值约为7Ω.(3)除待测金属丝R x、螺旋测微器外,实验室还提供如下器材,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A2(填“A1”或“A2”)、电源应选E2(填“E1”或“E2”).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10Ω)电流表A1(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0.2Ω)电源E1(电动势9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4.5V,内阻不计)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4)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在方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图中务必标出选用的电流表和电源的符号).【解答】解:(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示数为0.5mm,可动刻度示数为49.9×0.01mm=0.499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5mm+0.499mm=0.999mm(0.996﹣1.000mm均正确);(2)为减小测量误差,应用欧姆表测电阻时应选择合适的挡位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附近,由图示表盘可知,测该金属丝电阻应选择×1挡位,待测金属丝电阻阻值为:7×1=7Ω;(3)电阻丝的额定电流约为0.5A,电流表应选A2;电阻丝的额定电压约为U=IR=0.5×7=3.5V,电源应选E2;(4)待测金属丝电阻约为7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内阻约为0.2Ω,相对来说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由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0.999;(2)×1;7;(3)A2;E2;(4)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11.(12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置有长木板B和物块C,在长木板的右侧置有物块A,一开始A、B处于静止状态.物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长木板B足够长.物块A的质量为2kg,长木板B的质量为1kg,物块C 的质量为3kg.物块C以4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长木板B碰撞后,与长木板B黏在一起.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1)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最终A、B、C的速度大小和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解答】解:(1)对于C与B碰撞的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C v0=(m C+m B)v1.可得v1===3m/s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m C v02﹣(m C+m B)v12;解得△E=6J(2)由于木板B足够长,所以最终三者速度相同,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C v0=(m A+m C+m B)v2.代入数据解得v2=2m/s对系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先增大后减小D.F先减小后增大
⒍如图所示,A=40g,B=20g,A和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起,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恒力F2=40N,同时对A施加向右的水平变力F1,F1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0时,A、B物体加速度分别为aA=/s,aB=2/s
(1)为了减小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如果待测电阻和电表内阻未知,可观察电表的变化;当开关由a点变到接触b点时,电流表变化显著,则开关应接在点,测量误差较小。
(2)如果已知待测电阻和电表内阻的大约值,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进行的操作:当时,开关应接在点。
(3)如果已知电压表内阻的准确值,则开关应接在点测量没有系统误差。
A.为零
B.方向由左变为向右
.方向保持不变
D.方向由右变为向左
⒏如图,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导轨d、eg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e之间连接一电阻,其他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沿导轨滑动,滑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用F安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110V
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0A
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220
⒓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v1> 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度变化
B.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等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
.A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速率变化
D.A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大于B球从面1到面2的动能变化
⒊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长为L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质量为的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A、B分别是圆弧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若小球在A、B点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分别为vA、vB,重力加速度为g,则()
A.0~t2内,物块对传送带一直做负功
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7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中的横线上)
⒔(3分)高中电学实验的核心是测电阻,当然所测的对象是不同的,有灯泡的电阻、电阻丝的电阻、电表的电阻、电的电阻等;所用的方法也不同,有伏安法、半偏法、等效代替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伏安法,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B.A物体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物体作匀加速运动
.t=12s时刻A、B将分离,分离时加速度均为a=2/s2
D.A、B分离前后,A物体加速度变化规律相同
⒎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桌子上,一根通电直导线由S极的上端平移到N极的上端的过程中,导线保持与磁铁垂直,导线的通电方向如图,则在这个过程中磁铁受到的摩擦力(保持静止)()
.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开普勒用近20年的时间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2秒末到第4秒初的时间间隔是1秒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⒒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压,副线圈接一个的负载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⒕(6分)如图所示为用光电门测定钢球下落时受到的阻力的实验装置.直径为d、质量为的钢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tA、tB.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钢球受到的空气平均阻力Ff=________.
⒈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速度时间图像,已知在t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t1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
.t1~t2汽车a、b的位移相同
D.a、b车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小球A、B完全相同.用小锤轻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实验中两球同时落地.图中虚线1、2代表离地高度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杆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金属杆ab运动过程回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
.金属杆ab所受到的F安先不断增大,后保持不变
D.金属杆ab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⒐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可能做直线运动B.一定做曲线运动
A.B.
.D.
⒋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质量是()
A.l2Gθ3t B.θ3Gl2t.l3Gθt2 D.t2Gθl3
⒌如图所示,置于地面的矩形框架中用两细绳拴住质量为的小球,绳B水平。设绳A、B对球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现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90°,在此过程中()
2016-2017年高三物理二模试题(有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高三年级物理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胡连富校对人:杨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