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ppt医学课件
⑵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系循环中红细胞生 成素增加引起。
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 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 卟啉代谢紊乱有关关。
体征
肝肿大 最常见,85%以上,质地坚硬,呈结节
发热 10%的病人有发热,多为低热,可能
与肿瘤坏死有关。
特殊表现
急性腹痛 肝癌生长迅速,突出于肝表面, 无明显诱因即可出现自发破裂,大量出血流入腹腔
出现腹痛。腹膜炎及出血性休克等。临床上并不罕 见,发生率约1%。
消化道出血
并发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 裂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侵入胆道或胃肠道出血。
病理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 癌块直径>5CM,>10CM者称巨块易发生肝坏死 引起肝破裂 .结节型 癌块直径 <5CM,常伴有肝硬化 .弥漫型 米粒黄豆大小结节散布全肝。常因肝衰死亡。 .小癌型 癌块直径<3CM,不超过二个癌结节。
细胞分型
.肝细胞型 占75-90%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活动性肝病
AFP和ALT(谷丙)动态曲线平衡 多支持 活动肝病
AFP和ALT曲线分离
多支持肝癌
肝脓肿
.明显炎症的表现(寒战高热wbc高) .必要时反复超声波探查或诊断穿刺
肝血管瘤: AFP阴性 影像学检查鉴别
治疗
我国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三个阶段 50~60年代 大肝癌切除 70~80年代 小肝癌切除 80~90年代 大肝癌变小,肝癌再切除
致癌
病因和发病机制
黄曲霉毒素、
黄需1曲0霉ug毒/素日,B1可十余能天是,重大要量致仅癌一因次素。,致大白鼠癌仅
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性 早期和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 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 卟啉代谢紊乱有关关。
体征
肝肿大 最常见,85%以上,质地坚硬,呈结节
发热 10%的病人有发热,多为低热,可能
与肿瘤坏死有关。
特殊表现
急性腹痛 肝癌生长迅速,突出于肝表面, 无明显诱因即可出现自发破裂,大量出血流入腹腔
出现腹痛。腹膜炎及出血性休克等。临床上并不罕 见,发生率约1%。
消化道出血
并发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 裂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侵入胆道或胃肠道出血。
病理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 癌块直径>5CM,>10CM者称巨块易发生肝坏死 引起肝破裂 .结节型 癌块直径 <5CM,常伴有肝硬化 .弥漫型 米粒黄豆大小结节散布全肝。常因肝衰死亡。 .小癌型 癌块直径<3CM,不超过二个癌结节。
细胞分型
.肝细胞型 占75-90%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活动性肝病
AFP和ALT(谷丙)动态曲线平衡 多支持 活动肝病
AFP和ALT曲线分离
多支持肝癌
肝脓肿
.明显炎症的表现(寒战高热wbc高) .必要时反复超声波探查或诊断穿刺
肝血管瘤: AFP阴性 影像学检查鉴别
治疗
我国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三个阶段 50~60年代 大肝癌切除 70~80年代 小肝癌切除 80~90年代 大肝癌变小,肝癌再切除
致癌
病因和发病机制
黄曲霉毒素、
黄需1曲0霉ug毒/素日,B1可十余能天是,重大要量致仅癌一因次素。,致大白鼠癌仅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课件
全身症状
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 瘦、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 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 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以 及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失调
症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胎蛋 白(AFP)以及其他相关 生化指标,有助于肝癌的 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 性病变,并了解肿瘤的大 小、位置、数目等情况。
新型化疗方案
针对肝癌细胞的化疗方案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以提高化疗效 果和减少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靶向药物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靶向药物 如索拉非尼、瑞格非尼等,可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 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
放疗是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放疗包括内放疗和外 放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肝癌 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肝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或增强免疫细胞 的活性,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新型化疗药物
研发出针对肝癌细胞特异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联合治疗
01
将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和预后
预防措施
接种肝炎疫苗
预防乙肝和丙肝感染,是预防原发性 肝癌的重要措施。
原发性肝癌 PPT精品课件
Pathogeny and Pathogenesis
Cirrhosis:主要为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合并肝癌可达10%-25%。特别 是大结节型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能在肝细胞 再生过程中发生。
肝癌 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阶段
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 慢性轻度肝炎阶段
乙肝携带者
Pathogeny and Pathogenesis
Definition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 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Epidemiology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 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中仅次于胃、食道而 居第三位。肝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发病年龄为中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5:1。(50岁以下可达7-10:1 RAT IL-6 90% )
肝癌死因的10% Infection: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Auxiliary examin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xamination 早期肝癌的隐匿性以及非特异性症状 即使典型症状大部分呈非特异性
Auxiliary examination 1 血生化 2 影像学
ALT明显增高,极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
Complication
Hepatic Encephalopathy:终末期表现,占死因1/3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占死因15%.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黏膜糜烂 Rupture and bleeding :发生率9%~14%,约占
AFP
目前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可在症状出现前 6—12个月作出诊断
AFP亚临床临床症状晚期死亡 10月 8月 4月 2月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来自于胆管细胞。 3.混合型:二者同时存在。
病
(三)转移途径
理
1.肝内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也最常。
2.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肝外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常见。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
种植转移:种植于腹膜、膈、盆腔。
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有症状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钝痛。 癌结节破裂: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
治
二、局部治疗
疗
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适用于肿 瘤<3cm者,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2.射频消融术(RF):也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为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靶向性好、创伤小、可重复、患者容易接受。
治
疗
TAE
治
三、肝移植。
疗
四、抗病毒治疗:HBV感染者在手术、局部治疗 或肝移植后均需坚持口服抗病毒治疗。
③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2.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
① AFP>400ug/L持续4周;
② AFP在200ug/L以上持续8周;
③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3.其它阳性:生殖腺胚胎瘤、妊娠、肝炎、肝硬 化、少数转移性肿瘤。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primary carsinoma of the liver
原发性肝癌
遵医附院消化科
目标要求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 及鉴别诊断。
病
(三)转移途径
理
1.肝内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也最常。
2.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肝外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常见。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
种植转移:种植于腹膜、膈、盆腔。
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有症状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钝痛。 癌结节破裂: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
治
二、局部治疗
疗
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适用于肿 瘤<3cm者,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2.射频消融术(RF):也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为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靶向性好、创伤小、可重复、患者容易接受。
治
疗
TAE
治
三、肝移植。
疗
四、抗病毒治疗:HBV感染者在手术、局部治疗 或肝移植后均需坚持口服抗病毒治疗。
③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2.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
① AFP>400ug/L持续4周;
② AFP在200ug/L以上持续8周;
③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3.其它阳性:生殖腺胚胎瘤、妊娠、肝炎、肝硬 化、少数转移性肿瘤。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primary carsinoma of the liver
原发性肝癌
遵医附院消化科
目标要求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 及鉴别诊断。
第十五章原发性肝癌精品PPT课件
组织学类型: 肝细胞癌(HCC) 90% 胆管细胞癌(CCC) 混合型:罕见
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肝内转移最早、最常见 门静脉、肝静脉、胆管癌栓
肝外转移:占50% 血行转移:肺、肾上腺、骨、肾、脑 淋巴转移:肝门、主动脉旁、胰、脾、 锁骨上淋巴结
种植转移:少见,腹膜、隔、卵巢、胸腔
临床表现
黄疸:肝细胞受损或癌压迫胆道 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
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伴癌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
钙、高血脂、类癌综合征 转移灶症状
临床分期(1977年全国肝癌研究协作会议)
I期:无症状和体征(亚临床期) II期:介于I期与III期之间 III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病质之一者
中国: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和西南。广西 扶绥、江苏启东等为高发区,肝癌年死亡率可达 40/100000以上
男女比:高发区3~4:1,低发区:1~2:1。 年龄:高发区:40~49岁最高,低发区:多见于老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确定,可能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 肝硬化:肝炎后、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恶变可能在肝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概述
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死亡率极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
癌和食管癌。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者约11万人,占全世界的45%。
流行病学
世界:东南亚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为高发区,欧美、 大洋洲为低发区。
细胞再生过程中发生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 饮用水污染:池塘中兰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有关
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中心坏死
中心坏死
CT增强扫描:巨原发性块肝癌型肝癌,中心坏死
27
原发性肝癌
28
三、选择性肝动脉补充手段。 3、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对直径1- 2cm的小肝癌,准确率>90%。
原发性肝癌
29
原发性肝癌
30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有创性检查。目前在US和CT的引导 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 肝癌的最可靠方法。
危险性:出血、肝癌破裂、针道转移
原发性肝癌
31
原发性肝癌
32
诊断
诊断标准: 1、具两种典型影像学表现(US、增强CT、 MRI、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2、一项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2cm, AFP>400μg/l
3、肝脏活检阳性。
原发性肝癌
33
诊断
肝癌诊断的精髓在于早期诊断,即争 取对肝癌的早诊早治,以提高人群健康 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10
结节型
较多见。大小、数目不等。
直径<5cm,与周围分界欠清,常伴肝硬化
小肝癌:单个癌结节<3cm,或相邻两个癌结
节直径之和<3cm
原发性肝癌
11
弥漫型
少见;
癌结节小,弥漫分布,不易与肝硬化区别;
患者常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原发性肝癌
12
二、据组织学病类型理分类
1、肝细胞肝癌:最多见,约90%。 癌
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
诊断标准:① >400μg/l,排除妊娠、生
殖腺胚胎瘤等。
②由低浓度逐渐升高,并持
续不降,或>200μg/l,持续8周以
上,结合影像及肝功能变化综合分
析,或动态观察。
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易导致肝破裂
图2 原发性肝癌(结节型)
结节型
较多 5cm± 右叶多见
肝硬化
图3 原发性肝癌(小癌型)
小肝癌
单结节<3cm
预后好
病
理
病理组织分型
肝细胞型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最多见在我国占原发性肝癌91.5%
【转移途径】
◆肝内转移:最早、最常见,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
成瘤栓。
◆肝外转移:血行转移,以肺最多见,次之骨、脑
≥200μg/L持续8周,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
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
肝功能及血清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显像:2CM↑;确诊率76-82% 2.CT: 2CM↑;确诊率90%↑ 3.MRI:< 2CM;显示肿瘤内部结构 4.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1CM 5.放射性核素扫描:3-5CM
并 发 症
•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裂破出血。 –若肝细胞癌侵犯胆管可导致胆道出血。 • 肝昏迷(肝性脑病):占死亡的1/3,终未期表现。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最紧急。 • 继发感染:放化疗后WBC降低。
辅
1、实验室检查
助
检
查
AFP(甲胎蛋白):诊断肝细胞癌具有相对专
一性。可用于普查。≥ 500μg/L持续 4 周,或
有压痛。肝表面接近下缘的癌结节最易触及,有
时患者自己发现而就诊。 2、血管杂音:半数病人可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3、门脉高压征象:肝癌多伴有肝硬化,常有脾肿大。
4、黄疸:晚期出现,由于胆道梗阻所致。
其他:
1、伴癌综合症: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 物质所引起,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 血钙、高血脂、血小板增多、异常纤维蛋白原 等。 2、转移症状:如肺、骨、脑、胸腔转移。
原发性肝癌 ppt课件
的表现
ppt课件
14
分期
Ⅰ期:(亚临床期)无明显症状和 体征。
Ⅱ期: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无Ⅲ 期表现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 恶液质之一者。
ppt课件
15
分型
单纯型:无肝硬化表现,肝功能基本正 常
硬化型:有肝硬化临床和\或化验表现。 炎症型:持续性癌性高热或转氨酶课件
巨块、边缘不整、有压痛。
血管杂音:肝癌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粗动脉
突然变细;巨大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肝肋下不大-非典型体征
早期;癌肿位于膈面
ppt课件
11
临床表现
黄疸—晚期征象 ①肝细胞性黄疸;②梗阻性黄疸 机制:肝细胞大面积损害 癌肿压迫或侵犯肝门胆道 癌组织堵塞胆道
肝硬化征象:脾大、腹水、食道胃底静 脉曲张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 g/l持续1月或>200μ g/l持 续8周
ppt课件
22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2.肝硬化 3.活动性肝病
AFP与ALT同时升高—肝病 AFP升高,ALT下降—肝癌 AFP>500mg/l—肝癌 AFP200-400μ g/l-追踪观察
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引起已曲
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肝
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引起门静脉
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
也会使门静脉压升高。 ppt课件
28
肝昏迷的表现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 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 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昏迷常见诱 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自饮 食。安眠镇静药物、麻醉药、感染、便秘、手术、尿毒 症及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其发病机制复杂。
ppt课件
14
分期
Ⅰ期:(亚临床期)无明显症状和 体征。
Ⅱ期: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无Ⅲ 期表现
Ⅲ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 恶液质之一者。
ppt课件
15
分型
单纯型:无肝硬化表现,肝功能基本正 常
硬化型:有肝硬化临床和\或化验表现。 炎症型:持续性癌性高热或转氨酶课件
巨块、边缘不整、有压痛。
血管杂音:肝癌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粗动脉
突然变细;巨大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肝肋下不大-非典型体征
早期;癌肿位于膈面
ppt课件
11
临床表现
黄疸—晚期征象 ①肝细胞性黄疸;②梗阻性黄疸 机制:肝细胞大面积损害 癌肿压迫或侵犯肝门胆道 癌组织堵塞胆道
肝硬化征象:脾大、腹水、食道胃底静 脉曲张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 g/l持续1月或>200μ g/l持 续8周
ppt课件
22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 2.肝硬化 3.活动性肝病
AFP与ALT同时升高—肝病 AFP升高,ALT下降—肝癌 AFP>500mg/l—肝癌 AFP200-400μ g/l-追踪观察
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引起已曲
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肝
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引起门静脉
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
也会使门静脉压升高。 ppt课件
28
肝昏迷的表现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 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其主要 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昏迷常见诱 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自饮 食。安眠镇静药物、麻醉药、感染、便秘、手术、尿毒 症及呕吐、腹泻、电解质紊乱等。其发病机制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期: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已至中期。此时病 情发展迅速,不久可出现黄疸、腹水、肺转移已 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表现,中、晚期共6个 月时间,肝癌发展至晚期,瘤体可达10cm左右, 治愈困难。
四、肝癌的转移途径
• 肝内播散:通过门静脉肝内播散。 • 血行转移:通过肝静脉,多转移至肺部。
• 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转移至胰
,分布广泛,有半数以上病例波及全肝。
• 巨块型:多为单个癌 结节或多个癌结节融
合而成,较少肝硬化 ,切除机会多。
• 弥漫型:
少见,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癌灶,肉眼下难 与结节性肝硬化区分。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2. 根据病理细胞学:
肝细胞型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3. 根据恶性程度:I~IV级
3. 化学致癌剂
在肝癌高发地区,黄曲霉素B1(AFB1)的污 染程度较重,检出率高,AFB1能导致肝细胞损害 ,肝细胞修复、增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其他 化学致癌物还包括: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机氯杀 虫剂。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1. 根据大体标本观察:
结节型:
最常见,多伴肝硬化,常为多个结节,大小不一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 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 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 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 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 性检查方法。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② CT :分辨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厘米 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 助与血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 符合率高达90%。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③ 血管造影:对血管丰富的癌肿,有时可 显示直径为0.5~1厘米的占位病变,其 诊断正确率高达90%。可确定病变的部 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 位诊断是目前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④ 核磁共振成象:诊断价值与CT相仿, 可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象 ,对良、恶性肝占位病变,特别是与 肝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且无需增强 即可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
至右肩背部。癌结节坏死、破裂、 出血引起右上腹剧痛、压痛。
•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早期不引人注意,主要 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部 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 状,晚期出现贫血 、黄疸、腹水、下肢浮 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
• 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约占95 %,肝进行性肿大,导致右侧膈肌抬高、 肝浊音界上升。在部分病人,肝区包块及 肝肿大为首发症状。
① AFP: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 之一,阳性率60~90%。对无肝癌其它证据, 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持续 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 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② 其它: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 脱氢酶,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型的转移病灶为牛眼征改变。
• 肝脓肿:感染表现,AFP阴性,血象升高,抗感染治疗有效。 • 肝包虫病:牧区生活史或牛羊狗接触史,Cassoni实验阳性,CT
可见子囊,边界清楚。
• 肝脏邻近器官肿瘤:AFP,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八、肝癌的治疗原则
1.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根据不 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 效的关键。
、脾、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等。
• 直接侵犯和腹腔播种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 早期肝癌的非特异性症状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表现无特征性
。由于多合并有肝硬化,更容易被忽 视,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胀痛、 刺痛、食欲下降、乏力。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 肝癌的典型症状 1. 肝区疼痛 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可反射
六、肝癌的诊断
• 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 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 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 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 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应考虑肝 癌的可能。
• 特征性:慢性肝病史、肝占位性病变,甲 胎蛋白
六、肝癌的诊断
1. 血清学检测:
六、肝癌的诊断
3. 肝活检
穿刺活检: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 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引导 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有 导致出血,肿瘤破裂和针道转移等危险。
七、肝癌的鉴别诊断
• 肝血管瘤:无肝炎病史、CT可见典型的早到迟退现象,AFP阴性。 • 肝硬变:鉴别困难,依靠AFP,活检及定期观察。 • 继发性肝癌:病情进展较缓慢,有原发病的改变,AFP阴性,典
1. 病毒性肝炎:
亚州肝癌患者70~90%为HBV携带者,国内肝癌患 者HBV携带者超过85%。
2. 肝硬化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70~85%的肝癌发生于肝硬化时肝细胞代偿增生的 基础上。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主讲: 孙凯
一、肝癌的流行病学
1. 肝癌的发病率:
① 南非60~100/100,000 ② 亚洲3~5/100,000,最高达40/100,000
2. 其它流行病学特点:
① 男女发病:3~8:1 ② 中青年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3.7岁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I 级:癌细胞的形态接近正常,常与II级并存。 II 级:癌细胞核比正常者大,着色深,胞浆呈嗜酸性
和明显的颗粒状,常见腺泡并含胆汁。 III级:胞核更大,更富有染色质而着色更深,胞浆少,
仍有颗粒,呈嗜碱性,胆汁很少发现,癌巨细 胞多见。 IV级: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很少,胞浆中颗粒或有或 无,条索结构不易见到。
• 亚临床前期: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肝 癌诊断之前,患者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 以发现,平均10个月。
• 亚临床前期
• 临床前期:从亚临床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之前 ,患者仍无症状与体征,瘤体约3~5cm,诊断仍较 困难,多属AFP普查发现,此期平均为8个月左右。
4. 分期
• 亚临床前期
• 临床前期
四、肝癌的转移途径
• 肝内播散:通过门静脉肝内播散。 • 血行转移:通过肝静脉,多转移至肺部。
• 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转移至胰
,分布广泛,有半数以上病例波及全肝。
• 巨块型:多为单个癌 结节或多个癌结节融
合而成,较少肝硬化 ,切除机会多。
• 弥漫型:
少见,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癌灶,肉眼下难 与结节性肝硬化区分。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2. 根据病理细胞学:
肝细胞型 胆管细胞型 混合型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3. 根据恶性程度:I~IV级
3. 化学致癌剂
在肝癌高发地区,黄曲霉素B1(AFB1)的污 染程度较重,检出率高,AFB1能导致肝细胞损害 ,肝细胞修复、增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其他 化学致癌物还包括:亚硝胺类化合物、有机氯杀 虫剂。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1. 根据大体标本观察:
结节型:
最常见,多伴肝硬化,常为多个结节,大小不一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 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 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 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 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 性检查方法。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② CT :分辨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厘米 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 助与血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 符合率高达90%。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③ 血管造影:对血管丰富的癌肿,有时可 显示直径为0.5~1厘米的占位病变,其 诊断正确率高达90%。可确定病变的部 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 位诊断是目前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六、肝癌的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④ 核磁共振成象:诊断价值与CT相仿, 可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象 ,对良、恶性肝占位病变,特别是与 肝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且无需增强 即可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
至右肩背部。癌结节坏死、破裂、 出血引起右上腹剧痛、压痛。
•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早期不引人注意,主要 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部 分病人可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 状,晚期出现贫血 、黄疸、腹水、下肢浮 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
• 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约占95 %,肝进行性肿大,导致右侧膈肌抬高、 肝浊音界上升。在部分病人,肝区包块及 肝肿大为首发症状。
① AFP: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 之一,阳性率60~90%。对无肝癌其它证据, 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持续 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 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② 其它: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 脱氢酶,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型的转移病灶为牛眼征改变。
• 肝脓肿:感染表现,AFP阴性,血象升高,抗感染治疗有效。 • 肝包虫病:牧区生活史或牛羊狗接触史,Cassoni实验阳性,CT
可见子囊,边界清楚。
• 肝脏邻近器官肿瘤:AFP,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八、肝癌的治疗原则
1.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根据不 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 效的关键。
、脾、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等。
• 直接侵犯和腹腔播种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 早期肝癌的非特异性症状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表现无特征性
。由于多合并有肝硬化,更容易被忽 视,早期症状有上腹部不适、胀痛、 刺痛、食欲下降、乏力。
五、肝癌的临床表现
• 肝癌的典型症状 1. 肝区疼痛 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可反射
六、肝癌的诊断
• 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 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 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 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 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应考虑肝 癌的可能。
• 特征性:慢性肝病史、肝占位性病变,甲 胎蛋白
六、肝癌的诊断
1. 血清学检测:
六、肝癌的诊断
3. 肝活检
穿刺活检: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 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引导 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有 导致出血,肿瘤破裂和针道转移等危险。
七、肝癌的鉴别诊断
• 肝血管瘤:无肝炎病史、CT可见典型的早到迟退现象,AFP阴性。 • 肝硬变:鉴别困难,依靠AFP,活检及定期观察。 • 继发性肝癌:病情进展较缓慢,有原发病的改变,AFP阴性,典
1. 病毒性肝炎:
亚州肝癌患者70~90%为HBV携带者,国内肝癌患 者HBV携带者超过85%。
2. 肝硬化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70~85%的肝癌发生于肝硬化时肝细胞代偿增生的 基础上。 3. 化学致癌剂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1. 病毒性肝炎 2.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主讲: 孙凯
一、肝癌的流行病学
1. 肝癌的发病率:
① 南非60~100/100,000 ② 亚洲3~5/100,000,最高达40/100,000
2. 其它流行病学特点:
① 男女发病:3~8:1 ② 中青年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3.7岁
二、肝癌的发病机理
I 级:癌细胞的形态接近正常,常与II级并存。 II 级:癌细胞核比正常者大,着色深,胞浆呈嗜酸性
和明显的颗粒状,常见腺泡并含胆汁。 III级:胞核更大,更富有染色质而着色更深,胞浆少,
仍有颗粒,呈嗜碱性,胆汁很少发现,癌巨细 胞多见。 IV级: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很少,胞浆中颗粒或有或 无,条索结构不易见到。
• 亚临床前期:从病变开始至作出亚临床肝 癌诊断之前,患者无症状与体征,临床难 以发现,平均10个月。
• 亚临床前期
• 临床前期:从亚临床肝癌诊断建立至出现症状之前 ,患者仍无症状与体征,瘤体约3~5cm,诊断仍较 困难,多属AFP普查发现,此期平均为8个月左右。
4. 分期
• 亚临床前期
• 临床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