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

【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自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青藏地域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并说出四大地理单元之间主要的地理差别。

【自学要点、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导入新课】1、议论我国东、南、西、北不一样地域的景观图,说出差别。

2、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贮备,说出中国不一样地方之间的差别。

3、播放京剧《花木兰》与黄梅戏《天仙配》,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地理差别显着(1)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经过图,分别议论我国不一样方向的气温变化及景观差别。

自然环境差别表此刻:自南往北,纬度渐渐,气温渐渐。

南部的长冬无夏,北部的长冬短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距海,降水。

东南沿海的环境比较,西北内地则比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散布,逐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类活动差别表此刻:我国农业拥有、的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散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

(二)活动研究:我参加,我快乐。

说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域和秦岭—淮河以南地域的景观河人类活动的差别。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主要地形1月均匀气温年降水量河流流量河流结冰期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典型植被种类2、四大理地理地区读图找到四大地理地区的地点,并说有名称。

四大里地理地区是指、、和。

联合图和图,达成教材第 6 页活动题,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2)秦岭淮河一线是半润湿区与润湿区的分界限(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3)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限(0°C 等温线);(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季风天气与亚热带季风天气的分界限。

(三)反应练习1.北方地域和南方地域的分界限,大概与以下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接近()(A、 200 mmB、400mC、800mmD、1600mm2.我国北方地域和西北地域分界限确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天气差别B、地形差别C、河流差别D、植被差别3.北方地域不包含哪一个省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浙江省4.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域B、南方地域C、西北地域D、青藏地域5.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地区是()A、青藏地域B、南方地域C、北方地域D、西北地域6.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A、北方地域B、南方地域C、西北地域D、青藏地域(四)我的收获:整理教案,总结反省。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1〕
修订审核
学习目标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学习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的成因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
一、导入设计: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 黄土高原因外表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

位于我国地区,
它东起,西至,北连,南抵。


越、、、等省区。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3. 黄土高原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传统民居,地方
民歌。

、、、。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土的来源地是、
和我国内陆地区。

6.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那么是作用。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
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1.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导学案
【知识链接】
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地理差异显著
(1)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通过图5.1,分别讨论我国不同方向的气温变化及景观差异。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在: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气温逐渐。南部的长冬无夏,北部的长冬短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降水。东南沿海的环境比较,西北内陆则比较。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分布,逐级。
(2)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_______山和_______山。
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B─南方地区B.②─A─南方地区
C.④─C─青藏地区D.③─D─西北地区
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这也充分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地理
执笔
审核
地理组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小组
课题
第二节白山黑水
课型
新授课
笔记栏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预测及解决方案】
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16.有关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以旱地为主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17.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精品)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精品)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精品)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1 地理差异显著课堂导学知识点 1自然环境差异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项目表现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点 2 人类活动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项目表现农业生产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知识点 3秦舍一淮河一线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 月平均气温 0摄氏度以下 0摄氏度以上河流结冰期有无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丘陵、平原为主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民居特征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常用的交通交通运输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工具典型示例1.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下列城市中 1 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C ) A.广州B.海口C.哈尔滨D.合肥解析:我国冬季气温越向北越低,哈尔滨是四个城市中位置最靠北的,因此冬季气温最低。

2.我国东西部降水差异很大,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是 ( B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3.从地势上说,我国东西部差异的特点表现为 ( A ) A.西部高,东部低 B.西部低,东部高C.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D.我国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据此回答 4 -5 题。

4.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 D )?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 ?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年降水量在 800 mm以下 ?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A.??B.??C.??D.??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树木多冬季落叶,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河流数量较少,含沙量较大。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课前提问:“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分别是什么意思?自主学习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4.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

课堂检测: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 B.玉米C.青稞 D.小麦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是()A.洛阳市B.拉萨市C.昆明市D.海口市5.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A.终年寒冷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很少C.降水丰富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6.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A.蒙古马B.骆驼C.驴D.牦牛7.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较远B.温度较高C.纬度较高D.海拔较高8.我国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A.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9.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 )A.便于雨水下泻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读图并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3.通过读图,进一步熟悉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4.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专业整理.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学法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

指 导不同的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2、主要的区域类型有 ________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活动题(自主学习 教师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3、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界线?探究一;活动题(自主学习 教师点评)年级 地理 课题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1课时授课人 _________上课时间 年 月曰 年级 ____ 班 姓名 _________学 习 目 标自学备注自 学 探 究2、区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学 习 过 程.专业整理.自主练习:(基础训练)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同或不同的区域。

2、根据各地的还可以划分出不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____________(山脉)、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 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 .A . C. 2. A .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____ (河流)一致。

大致与 mm 等降 B . D. 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 •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 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 .福建、广东、湖南、河北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温带、亚热带、热带 C .省(自治区、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 )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乡(镇)自 学 检 测 A .黑龙江 B .黄河C 4、 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 、长春市B 、东北地区方地区5、 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 是: A 、北方地区 藏地区6、 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 是: A 、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线7、 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 于:A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A 、内蒙古自治区B 、西藏自治区C 、南方地区地区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A 、第一、二位B 、第三、四位C 、第五、六位 七、八位B 、西北地区 长江 .珠江B 、南方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南方地区D 、青(、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 C 、西北地区 F 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2020093009301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20200930093018)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授课人年级地理课题第一节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 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 •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 .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C. 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 .福建、广东、湖南、河北2 .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 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B. 温带、亚热带、热带 C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 .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A .黑龙江B .黄河C .长江 D.珠江4 、 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 的是:()A、长春市B 、 东北地区C 、 内家古自治区D 、北 方地区5 、 我国四 大区域中, 平均海 拔 最高 的是:( )A 、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D 、青 藏地区6 、不属 于秦 岭-淮 河 的意 义 的是:()A 、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 、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7 、早 穿棉袄午穿 纱描 述 的地区位于:()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A 、内家古自治区B 、西藏自治区C 、南方地区D 、 东北地区自学检测自主练习:(基础训练)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 ______ 或不同 ______ 的区域。

2、根据各地的_ 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 (河流)一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知识点一、地理差异明显1、读图·析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河流冬季结冰河流流量河流汛期人文差异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传统交通方式民居特点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阴山一线C、巫山—雪峰山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A、暖温带、湿润地区B、亚热带、湿润地区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人类活动B、降水C、海陆分布D、地形8、如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B、此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体一致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地理(下)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地理(下)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2.结合教材第5页活动题,回顾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河流是否结冰主要地形种植业类型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点拨)五、评价提升学习。

(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1.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广州B.海口C.哈尔滨D.合肥2.我国东西降水差异很大,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是()A. 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D. 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3.从地势上说,我国东西差异特点表现是()A.西部高,东部低B.西部低,东部高C.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D.我国东西地势差异不大4.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上是( )A.亚热带和热带的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C.400mm等降水量线 D.一月份0℃等温线5.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①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④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6.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房顶坡度比以北大,其主要目的是便于( )A.接受更多的阳光 B.空气流通 C.更快散热 D.雨水排放我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和教师在教中的检测与反馈、放手教师的讲台权威,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2) 修订审核八年地理备课组学习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学习重点知道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位置、界线学习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自主空间一、导入设计: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1.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比如区域、区域和区域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第一章中国气候类型与分布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中国气候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1 中国气候的类型与分布1.2 气候对生态的影响1.3 气候对经济的影响1.4 气候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了解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2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3 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第三章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了解中国草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保护草原的措施。

3.1 中国北方的草原分布与类型3.2 草原对生态的影响3.3 草原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响3.4 草原保护第四章中国南方的水资源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南方的水资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1 中国南方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4.2 南水北调工程4.3 保护水资源第五章人口与城市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中国的“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

5.1 人口的城市化变化5.2 城市化的优势与劣势5.3 “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第六章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现代化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化的数据库与过程,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协调。

6.1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6.2 现代化的定义与过程6.3 现代工业与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7.1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7.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7.3 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第八章中国的区域合作和地缘政治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与邻国的区域合作,了解中国的区域地缘政治与国家统一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自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并说出四大地理单元之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自学重点、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导入新课】1、讨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说出差异。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说出中国不同地方之间的差异。

3、播放京剧《花木兰》与黄梅戏《天仙配》,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地理差异显著(1)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通过图,分别讨论我国不同方向的气温变化及景观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在:自南往北,纬度逐渐,气温逐渐。

南部的长冬无夏,北部的长冬短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降水。

东南沿海的环境比较,西北内陆则比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分布,逐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类活动差异表现在:我国农业具有、的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

(二)活动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说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景观河人类活动的差异。

2、四大理地理区域读图找到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说出名称。

四大里地理区域是指、、和。

结合图和图,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题,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0°C等温线);(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三)反馈练习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接近()A、200mmB、400mC、800mmD、1600mm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3 .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一个省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浙江省4 .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 .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6 .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四)我的收获:整理学案,总结反思。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自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北方地区的范围,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自学重点、难点】能够分析北方地区不同城市的气候差异和原因。

【导入新课】1、播放《沁园春雪》诵读视频,让学生了解北国风光。

【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黑土地黄土地(1)观察图和图,分析北方不同地区的差异。

(2)读图,说明北方地区地理位置:主要位于以东,以南,以北,东临和。

地形主要以和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高原。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气候类型主要是气候。

气候特点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属于区。

降水季节分配并主要集中在。

(3)被称为“黑土地”的是,被称为“黄土地”的是和(二)活动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讨论完成完成第10页活动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地的共同气候特征是:(2)石家庄与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是(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是3、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主要粮食作物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等。

(2)南水北调:为了缓解平原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和两个城市。

(3)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和影响:气温,降水。

对农作物影响是如何应对春旱:(三)反馈练习1 .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大兴安岭C、巫山D、武夷山3 .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4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山东丘陵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四)我的收获:整理学案,总结反思。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自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范围,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自学重点、难点】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导入新课】“东北二人传”视频导入。

【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概况:东北三省主要是指、和三个省,位于我国的部。

这里有、、之称。

、和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有我国最大的平原。

“白山”指的是,“黑水”指的是。

东北三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2)地形和河流:东北三省地形以和为主。

在图上找到中朝两国的界河是和,中俄两国的界河是。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由于较高,加上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因此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夏季短促。

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较多。

因此属于气候。

(二)活动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1)认真读图,分析东北三省从南到北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分布: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水从南向北逐渐。

(2)完成16页活动题:合作讨论完成。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变成“北大仓”的地区主要是指地区。

东北平原主要盛产的农作物有、、、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的粮食盛产基地。

东北平原包括、和三个平原。

其中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的粮食生产基地。

(2)完成18页活动题:图说明了东北三省的产量远高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粮食。

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基地,是“的摇篮”。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具有、的特点,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等。

形成了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完成21页活动题: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工业中心都选在发达的地区,都是重要的枢纽地区。

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都位于哈大铁路线上,铁路网稠密,陆路交通便利。

大连是北方重要的海港,海上交通便利。

(3)读图,分析大庆、伊春和鞍山三个地区的工业结构特点与资源丰富的关系。

三个地区总体特征是以工业为主。

(三)课堂小结a.总结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1)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海陆交通便利;(3)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b.总结东北平原称为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1)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3)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5)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6)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7)河流较多,灌溉便利。

(四)反馈练习1 .过去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指的是()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2、北方地区的中学生寒假长,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健康C、学生喜欢放长假D、当地政府规定的,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3 .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4 .北方地区居民的主食是()A、大米B、小米C、面食D、玉米(五)我的收获:整理学案,总结反思。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自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范围,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3、让同学们了解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体会自然环境与民风、民俗的关系。

【法律知识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十一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自学重点、难点】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采取的拯救措施。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白羊肚头巾”、“信天游”和“窑洞”,和哪个地区有关系吗【自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文明的摇篮(1)用四个字形容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这是因为当地严重。

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南抵。

(2)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相传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的先河;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和。

(二)活动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完成25页活动题:合作讨论完成。

2、风吹来的黄土:讨论分析“黄土“的由来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堆积区,科学家们对于黄土的假说有很多种,其中“”最被大家认同。

根据阅读材料,完成27页活动题:“风成说”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黄土不是本地的,而是来自远在、和我国地区。

(2)黄土的流动方向是自到,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是从上空来的,而不是水来的。

黄土的地貌主要有四种,按照形成顺序排列为:黄土、黄土、黄土和黄土。

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黄土上。

(观察28页图)3、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是:(2)人为原因是:讨论29页活动题:说明植被与沙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4 水土保持主要措施分为(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

(三)反馈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形成广泛支持的说法是())3. A.水成说 B.风水雨相说C.风成说D.冰川作用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4.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谷子5、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A.注入的之流众多 B 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C 水流速度快D流经黄土高原区。

6、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避暑山庄C 布达拉宫D 黄山7、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 西北地区B 北方地区C 南方地区D 青藏地区(四)课外拓展:黄土高原所跨省份:青、甘、宁、陕、豫、晋(五)我的收获:整理学案,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