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流动的空气1
小学三年级科学《空气怎样流动》教学设计教案
活动6:(六)探究冷热空气的对流——风的形成
1、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风的形成)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看教材第8页上的插图、分组讨论汇报。
4、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板书: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解释: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是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活动4:(四)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阅读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3、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表格。
12、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板书:向上流动)
活动3:(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交流。
3、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教师演示纸杯平衡实验,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谈话: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时又会怎样流动呢?请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
2、我们一起去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图。我们来研究热空气是怎么流动。(板书:热空气)
3、你觉得小女孩的手在蜡烛不同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的猜测)
4、到底谁的猜测距离,避免烫伤。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空气怎样流动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流动的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教材分为:(1)认识风;(2)谁闻到了香味;(3)烟带来的消息;(4)制造风学生分析:1、科学知识:(1)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风十分熟悉,对识别周围是否有风有许多的方法;同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对空气在某种情况下会流动也有认识;(2)但是学生对“空气流动就是风”这种认识尚未建立。
2、过程与方法:(1)在混合单元,学生已经对事物变化的观察有一定的基础;(2)同时对基本的探究学习过程即“针对问题做假设或推测,再设计实验来验证,最后得到结论”有了初步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淡薄;(2)对于活动时的目的性容易忽视,而且容易被一些无关事物所影响。
学习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快慢,大小;(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2)初步体验“问题-推测-设计-验证-结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设计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2)通过实验的验证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探究教室里的空气流动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教具准备花露水一瓶;每组锦香,蜡烛,小纸条,火柴等。
教学流程一、谁闻到了香味1、教师出示一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一比谁的鼻子灵敏。
教师打开瓶子,闻到气味的小朋友马上举手。
(打开密封的不透明的装有花露水的瓶子)2、闻到的小朋友说一说是什么气味。
3、花露水的香味是怎样在教室里传播的呢?4、(空气的流动把香味带了过来。
)出示课题“流动的空气”5、说说平时生活中感受过的空气的流动。
(让学生用比赛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空气是流动的)二、烟带来的消息1、老师身边的空气在流动吗?说说如何让大家感受到。
三年科学_空气的流动教案[教科版].doc
三年科学:《空气的流动》教案「教科版]桐乡市中山路小学朱徐杰背景分析“流动的空气” 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前儿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对空气在某种情况下会流动也有一定的认识,再者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风十分熟悉,对识别周围是否有风有许多的方法。
然而他们对“流动的空气就是风”这种认识尚未建立。
本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用香味和烟火为媒介把看不见的空气流动变成可以闻到的、看到的路线,从而直观认识风是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流动才产生的。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求知道风的成因,还要学习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莫定基础。
[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1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1能说出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风,并认识它们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1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规%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
%1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的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汕精、酒精灯、气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支香、一-合火柴。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种可以制造风的用品。
五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吹气球:请两位演示吹气球。
教师不小心把气球放掉了,飞了出去。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气球里而的空气向气球外流动,使气球、了出去)板书课题:流动的空气二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师:我们知道空气能够流动,那么现在我们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吗?学生猗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流动的空气1》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流动的空气”
年级
三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去体验、去体会。引导学生借助探究活动认识流动的空气形成风,最终达成教学的目标。
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拓
展
延
伸
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课外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过程。
1分钟
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其中以学生亲自探究和研究为主的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类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自行的探究和研究为主,教师引导贯穿始终。“流动的空气”就属于这种活动课,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主动地探究与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流动的空气与风),把学习知识过程和探究知识过程统一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引领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如何推理论证,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并在学生亲身探究过程中,发展归纳概况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自行探究:学生根据所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并亲自观察实验。
分析研究:每个小组搜集并整理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并把自己小组的信息在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空气在教室里流动,并有一定的流向。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案-6 流动的空气- 首师大版 (1)
流动的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流动性,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空气流动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空气流动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空气的流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塑料袋兜一些空气。
怎样让袋子里的空气流动起来?2.探究新知(活动二)照图中的方法,在一个实验箱内放一支蜡烛,在箱的左侧面开一个圆孔。
①不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观察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②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观察香冒出来的烟朝向什么方向?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自然界的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当两地冷热不同时,热的地方的热空气就会上升,这样,冷的地方的冷空气会向热的地方流动,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于是就形成了风。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流动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还学到了哪些知识?流动的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流动性,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空气流动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空气流动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学习过程】一、思考导入空气的流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塑料袋兜一些空气。
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2.探究新知(活动二)怎样用充满气的气球使小风车转动起来?三、展示研讨自然界的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窑湾小学叶明友一、教材简析《流动的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一课。
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流动的空气可以形成风,空气流动的方向是受环境影响的,风的冷热与空气的冷热有关。
二、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对科学课的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很乐意动手和参加学习。
风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对风的存在具有非常丰富的感性生活经验,包括风的名称,风的各种状态。
这就为本课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白,风是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产生流动的,空气有冷也有热,从而为学生以后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就是说明室内各处空气流动的方向是不同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的流动是受环境影响的,空气流动的方向不同,风的风的方向就不同。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课通过教师的提问及师生共同做实验,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的形成。
采用了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设计的问题教学模式和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主动参与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
六、教学媒体设计录像、投影、录音机、CAI课件演示。
七、教学流程设计与分析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我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课件显示谜语:脚踏千江水,手捧路边沙。
惊动林中鸟,吹落满院花。
学生:风。
[谜语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
[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今天我们这里刮什么风啊?你是如何知道的?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知道那些关于风的事情?学生回答:风有大有小,有不同类型的风等。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事情?[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一定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主体地位充分得到体现。
三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流动了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流动了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流动了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且可以流动的- 理解空气的流动可以传递热量,并影响物体的运动- 观察和实践空气流动的现象教学准备- 板书:空气的流动特征- 实验材料:风筝、吹风机、引流工具、气球等- 讲解图片和视频素材: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视频教学过程导入及热身(10分钟)- 展示一张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讲述自己对空气流动的理解。
- 利用温度计等实物让学生感受到空气对温度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可以流动吗?流动的空气有什么特点?理论讲解(15分钟)1. 给学生简洁明了地讲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可以自由地流动。
2.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吹气球时,气球会膨胀吗?为什么?3. 通过视频或实物演示,讲解空气流动的原理和特征。
将插图或实物举高,让学生观察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
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配备风筝、吹风机、引流工具和气球等实验材料。
2. 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在风中能够飞起来?为什么吹风机可以吹动物体?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讨论空气流动对物体运动和热传递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到了空气流动的示例?请举例说明。
巩固练(15分钟)1. 分发练册,让学生完成与空气流动相关的练题。
2. 教师巡视辅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可以自由流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空气的流动对物体运动和热传递的影响,并能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以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理念来自“做中学”。
做中学强调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要动手动脑,要和小伙伴一起合作。
学会语言的学习、也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
《流动的空气》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实验的学习中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并且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使三年级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内容分析《流动的空气》是小学科学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课的。
例如:学生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还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这一性质。
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风这种现象,对学生来说很常见,但是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将这一环节利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处理,有助于分散难点。
四、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转变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
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无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体把它表现出来,例如: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才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理解与表达。
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分为了两个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由浅入深。
第一个层次是体验,通过自身的感受认识空气流动能形成风;第二个层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
利用观察实验方法,借助香产生的流动的路线,了解形成风时空气的流动,将看不到的空气的流动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解释自然界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形成风(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压力大小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不提压力这个词)。
流动的空气教案
流动的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掌握空气的流动规律。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流动规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空气的流动规律。
3.空气的流动实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空气的流动规律。
2.空气的流动实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 讲授环节1.讲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包括空气的成分、密度、压强等。
2.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包括气流、涡流、湍流等。
3. 实验环节1.实验一:用吸管吹气球,观察气流的流动规律。
2.实验二:用吹风机吹出气流,观察气流的流动规律。
3.实验三:用烟雾机制造烟雾,观察烟雾在空气中的流动规律。
4. 总结环节1.总结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3.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六、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空气的特性和组成、空气的流动规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吸管、气球、吹风机、烟雾机等。
2.实验材料:烟雾液、气球等。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流动规律。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和探究。
3.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比较简单,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科学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
小学科学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标题】探究空气的流动:小学科学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授空气的流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
本教案将围绕小学科学3《物质的更改》中关于空气流动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如何流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知识;-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空气流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反思实验现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习空气流动的基本知识;-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空气流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空气流动的规律;-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空气流动的现象,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呢?- 引导学生回答,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授(10分钟)-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空气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形态(如气流、气旋等)。
-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的重要性,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空气流动的影响和作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 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简单的实验方式来观察空气流动。
- 比如:- 实验一:用小纸片观察空气流向。
- 实验二:用气球和吹风机观察气流形成。
- 实验三:用蜡烛观察气流对烛火的影响。
-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流动的空气萧山区坎山镇中心小学:张永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
(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
(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的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FLASH动画、风扇、香水、网络视频。
学生:扇子、一份香、一盒火柴。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一只杯子。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主题1、谜语: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
学生口答:风2.教师追问:为什么是风,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风,关于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口答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今天首先来解决什么是风,也就是风是怎么产生的?(板书:风?)二、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1、师: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鼻子灵敏?提出要求: 先闭上眼睛,静静等待、实事求是。
取出香水瓶,然后沿着讲台一排喷洒香水。
学生闻到香味就起立。
2.师:我宣布第一排的学生比赛获胜。
后排学生不服气。
3.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服气?香水是液体,香味是怎么跑到你的鼻子里的呢?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香味是通过流动的空气跑到我们的鼻子里的,说明教室内的空气在流动。
4.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感受到了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教室外的空气在流动吗?空气究竟是怎么流动的?你能想个办法看到空气在流动吗?三、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1.教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怎样才能够看到空气的流动情况。
流动的空气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执教老师:王慧茹执教时间:2015.4.29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多种方法让空气流动起来,感受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2.通过观察教室内不同地点烟飘动的方向不同,推测同一个地区空气温度不同时才会流动,并猜想自然界中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的。
3.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来补充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能够初步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推想。
2.经历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究过程;3.初步体验“问题-推测-设计-验证-结论”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的验证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观察并记录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自然界中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知道空气能流动起来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过来。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探究空气是会流动的预设:香味随着流动的空气,飘到了我们的鼻子里。
(板书:流动的空气)教师打开一瓶香水,在自己的周围喷一下。
问学生:你闻到香味了吗?香味是怎样被你闻到的?目的:引出空气是流动的。
(二)初步感受,形成概念2.生成流动的空气就是风的概念(1)提问:我们怎样能够让空气流动起来?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等小结:生活中你可能有很多使空气流动起来的方法,很可能不止这些。
在使这些空气流动的同时,我们同时感觉到平常人们所说的风的存在。
在学生想出这些办法的同时,初步体会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2)动手试试让空气流动起来a. 你能使塑料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吗?预设一:实验时,袋口抓得很紧,感觉袋子在变形,推测出里面的空气在流动。
策略一:看这样,空气可以借助我们的力量流动起来。
预设二:两个同学实验时,其中一个学生没有抓紧袋口,空气扑到同学的身体上,从而感受到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小学科学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
小学科学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空气怎样流动》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概念,认识到空气是无形的物质,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探究空气的流动规律。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概念和特性;(2)认识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3)能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流动现象;(4)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探究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PPT材料(2)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具(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4)讨论反馈板2.学生准备:(1)学习用具:课本、笔记本等(2)案例分析资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问题:“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请举个例子。
”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总结。
Step 2.呈现信息(15分钟)1.利用PPT呈现空气的特性和概念。
2.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
2.给每个小组提供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具。
3.进行以下实验:(1)实验一:用小纸片探究风的方向。
(2)实验二:用气球探究气流的存在。
(3)实验三:用吹风机探究风的存在。
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然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Step 4.合作学习(30分钟)1.随机分配学生,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6.流动的空气》 教案.doc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空气的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流动的空气1》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
空气可以流动,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推动空气流动的力量不同,风的大小就不同,推动空气的力量大,产生的风就大,推动空气的力量小,产生的风就小;风的冷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系,空气的温度不同,风的温度就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香味和烟等媒介认识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并认识风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产生流动的;会运用画图的方法记录空气在教室流动的轨迹,并能表述清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能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等探究活动认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教学难点
借助香味在教室的传播和烟在教室的飘散轨迹,画出空气在教室中流动情况,认识空气在教室的流动,感知风在教室里的运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花露水、实验记录单。
2.学生(4人小组)准备
蚊香、火柴、扇子等。
教学流程示意图
激趣引入——>探究活动——>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激
趣
引
入
1.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讨论、猜谜。
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入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自行探究:学生根据所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并亲自观察实验。
分析研究:每个小组搜集并整理在实验中获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并把自己小组的信息在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空气在教室里流动,并有一定的流向。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再动手实践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流动教案1
提示:怎么将看不 见的空气显示出来 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知道冷热空气 的对流形成风
用实物投影展示
了解冷热空气 对流图
(4) 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
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把观 察结 果写在 P72
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
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演示 P6 实验二 知道热空气的 流动方向是上
小组 先实 验再讨 升 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⑤
通过这 2 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 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
是怎样流动的呢?
进行猜测
先进行假设
3、 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 小试验吧。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 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分组试验,小组讨 论体验
知道空气是会 流动的
(2) 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3) 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 而且
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
解决了啊。
你们想想还可以用
什么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 板书 热空气
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知道风的形成 是空气的流动 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 出切实可行的 方法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流动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明确空气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能源,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空气流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特性与重要性。
2.空气的流动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问题探究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空气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有没有想过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夏天为什么会感觉凉爽?”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简短地讲解和呈现PPT,介绍空气的特性与重要性。
包括空气是由无数微粒组成的,气体的形态等。
3.实验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水杯、烛台、盖子等实验器材。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3.1实验一:火焰与空气a.学生将烛台上的蜡烛点燃,观察火焰的形态。
b.学生将塑料杯盖住烛台,观察火焰的变化。
c.学生用手指轻轻抬起塑料杯上方的一角,观察火焰的变化。
3.2实验二:汽球和气体a.学生将气球充气,观察气球的变化。
b.学生将气球放在温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c.学生将气球放在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4.讨论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明确空气是一种物质并了解空气的流动现象。
5.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空气流动的现象,如风的形成、气流的运动等。
并介绍与空气流动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风力发电等。
6.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向学生出示反思问题: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实验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对流动空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以及空气对物体的影响,进而体会到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流动的空气教案
流动的空气教案教案标题:流动的空气教案目标:1. 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有质量和体积。
2. 理解空气的特性,包括它的压力和流动性。
3. 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一个气球充气并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气球里面有什么?为什么气球会膨胀?探究活动:2.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例如一根吸管、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些水。
让学生团队合作进行以下实验:a. 将吸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上端,再将吸管拔出水面。
观察吸管里面的现象。
b. 将吸管插入塑料瓶的盖子上,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上端,再将吸管拔出瓶子。
观察瓶子里面的现象。
讨论和总结: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以下结论:a. 吸管插入水中,水会上升到吸管内部,但不会溢出。
b. 吸管插入瓶子后,瓶子内部的空气会被吸管带出,瓶子内会形成真空。
拓展活动:4.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有质量。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带有盖子的秤。
a. 学生首先称量空瓶子的质量。
b. 然后,他们打开瓶子的盖子,将其置于秤上,观察秤的指示。
c. 最后,他们将瓶子的盖子盖好,再次称量瓶子的质量。
评估活动:5. 提供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空气的理解程度。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空气的特性、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等方面。
延伸活动:6.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与空气相关的现象,例如风的形成、气球的漂浮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资源:- 气球- 吸管- 塑料瓶- 水- 秤- 小测验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他们将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通过讨论和总结来加深对空气的理解。
延伸活动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的空气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流动的空气”年级三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去体验、去体会。
引导学生借助探究活动认识流动的空气形成风,最终达成教学的目标。
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流动的空气”是通过香味和烟作为媒介,把看不见的空气流动的轨迹变成可以感知的,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知道空气的流动就是风,同时还学习了一种实验的研究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风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自然规律,对风的存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包括风的名称、风的各种状态(大风、小风、龙卷风等),但他们对风产生的原因不清楚,本课的教学通过实验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认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可以流动,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推动空气流动的力量不同,风的大小就不同,推动空气的力量大,产生的风就大,推动空气的力量小,产生的风就小;风的冷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系,空气的温度不同,风的温度就不同。
2.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香味和烟等媒介认识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并认识风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产生流动的;会运用画图的方法记录空气在教室流动的轨迹,并能表述清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能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且
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等探究活动认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教学难点
借助香味在教室的传播和烟在教室的飘散轨迹,画出空气在教室中流动情况,认识空气在教室的流动,感知风在教室里的运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花露水、实验记录单。
2.学生(4人小组)准备
蚊香、火柴、扇子等。
教学流程示意图
激趣引入——> 探究活动——>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安排
激趣引入1.出示谜语:云儿见
它让路,小树见它招
手,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讨论、猜谜。
用学生感兴趣的猜
谜语入手,激发学
生科学探究的兴
趣。
4分钟2.提问:你知道哪些
关于风的知识?你
还想知道关于风的
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然后
回答。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
问题,激发主体主
动研究问题的动
机。
引出研究风的
话题。
探究活动1.了解风
提问:怎样看到风?
大自然中有哪些类
型的风,我们是怎样
判断的?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
行思考、回答,不要限制学
生的思路。
通过学生自己的积
累了解风的知识,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35
分钟2.游戏
(1)教师在教室门
口的上风口,把花露
水倒在手上搓,让花
露水发出香味。
(2)提问:谁把香
味带到了你的鼻子
里?
学生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
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
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
的线路图并做出解释。
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游戏的方
式通过嗅觉亲身感
受风的存在。
3.实验
(1)烟的实验
A.指导探究:各组桌
上有实验材料,请各
小组利用这些材料
研究空气在教室流
动的情况,并画出教
室里空气流动的线
路图。
B.组织讨论:你是怎
样做的实验?看到
了什么样的实验现
象?你设计的实验
说明了什么?
C.引导归纳:以上实
验说明了什么?
自行探究:学生根据所给材
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
验计划,并亲自观察实验。
分析研究:每个小组搜集并
整理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并把自己小组的信息在全班
交流。
得出结论:空气在教室里流
动,并有一定的流向。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
的方法,再动手实践自己的
注重让学生设计实
验过程,磨练其自
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不对学生过多
的限制,尊重了主
体意愿,体现了学
习的主动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
相交流,更集中了
集体的力量,有利
于学生在有限的时
空获得更多的信
息。
自行解决问题,把
学习的主动权真正
(2)制造风
风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很多时候人们还要人工制造一些风。
你能不能制造风呢?用什么方法制造风?怎样制造不同风向、不同大小的风?能制造出不同冷热的风吗?想法。
还给学生。
继续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有利于
形成教学的高潮。
4.寻找风的踪迹
风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现象,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大自然中留下了许多风的踪迹,让我们在课外到大自然中寻找风的踪迹吧!学生课外活动。
把课内活动与
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起来。
拓展延伸
收集关于空气
和我们的生活,以及
和动物、植物生活的
关系的资料,思考如
果地球上没有了空
气会怎样?
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课外学习科学
知识的一个过程。
1分钟
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其中以学生亲自探究和研究为主的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类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自行的探究和研究为主,教师引导贯穿始终。
“流动的空气”就属于这种活动课,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主动地探究与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流动的空气与风),把学习知识过程和探究知识过程统一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引领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如何推理论证,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
并在学生亲身探究过程中,发展归纳概况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