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4课《秋天》导学案及答案(1)(1)

第14课《秋天》导学案及答案(1)(1)

第23课时课题14 秋天课型:新授主备:周世华审核:王志平姓名:班级:时间:一、明确目标: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习读诗。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二、初读感知:1、搜集作者相关材料,准备交流。

2、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 qī息乌jiù梦mèi 清liè枯hélián 刀xī shuài liáo kuò3、释义。

丁丁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冽梦寐幽谷4、说“秋”。

说说自己眼中的秋:5、读“秋”。

①指导朗读: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并且要有感情。

②学生读诗歌。

③你对刚才大家的朗读满意吗?尤其是哪些地方?你再来示范一下。

三、自主探究6.品“秋”。

(提示:怎么“品”?就是从诗中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读一读,赏一赏;或者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诗句找出来与同学探讨探讨。

)(1)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

(2)交流探讨阅读中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自己最喜爱的一节诗命名。

(4)朗读,加深理解。

(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闭目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四、合作交流7、绘“秋”。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比如可以用画笔画,可以用文字描述(如写诗写散文等),还可以背诵自己喜爱的有关秋的古诗词,甚至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

①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②交流展示、欣赏评价五、拓展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4.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秋天》是著名现代诗人何其芳的作品。

它以“秋”为线,描绘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创设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本诗,要先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品味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品味诗的细腻、精美的语言,仔细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另外,借助联想、想像,体验诗歌清丽的意象所营造的情境,从而领悟诗人由此传达出的情感。

[典题例析]例题:思考诗歌第一节“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如果换成“割过”一词好吗?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细腻、精美语言的理解,也考查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的比较辨析,不可只谈其中一个,这样的答案不完整、不全面。

参考答案:不好。

因为“饱食”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了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而“割过”却显得平常化,没有上述这些表达效果。

[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2、栖息()3、寥阔()4、枯涸()5、清洌()6、梦寐()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三、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人教七年级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

人教七年级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

14、秋天何其芳第一课时(预习+展示)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流程:一、诗歌导入,引秋二、朗读感知,诵秋1、示范读(注意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字音、节奏)一遍、二遍(划节奏)2、指名一生读3、生评4、组内自由读5、检测朗读(小组PK读)6、全班齐读(饱含感情)7、课中检测反馈(1)填空:诗人何其芳,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本诗选自《》。

2、注音:丁丁.()肥硕.()栖.息()鳊.鱼()乌桕.()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三、再读课文,品秋(一)读内容(小组合作探究)1、全诗三小节,呈现三幅诗情画意的图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并找出依据(文中的词语)2、三幅画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二)展示合作成果(分组、分内容、分画面展示)四、归纳拓展,赞秋1、归纳小结2、拓展赞秋:仿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诗歌《秋天》改写《秋天在哪里》。

附:《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第二课时(展示课)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感情。

3、培养诗歌的改写,仿写的能力。

流程:一、检查改写,唱秋1、各小组合作,再板书(温馨提示:紧扣课文内容)《秋天在哪里》例句(第一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欢天笑语的农家里,飘满了稻香呀,堆满了瓜果,还有那伐木的丁丁丁……(第二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第三节的改写):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2、各小组互相修改,再唱秋二、探究精读——悟秋1、你觉得诗中哪儿写的最美?(提示:可从感官角度展示秋天的立体美;可从修辞角度体现秋天的意境美:可扣住语句中的重点词韵律美等)2、先小组合作,再展示(可分组、分段完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Lesson 14 "autumn" teaching plan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秋天范本(通用版)2、篇章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3、篇章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章4:秋天范文(通用版)篇章1:秋天范本(通用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1.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七年级上14.秋天 导学案

七年级上14.秋天  导学案

《秋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会解释文中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学会赏析诗中优美的句子;3、学会发现、欣赏身边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了解作者;2、朗读课文,完成课堂检测1。

二、能力提升3、说秋说说你对秋的理解(从色彩、感受等方面来谈);4、诵秋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有能力的可以背诵);5、品秋(1)诗中描绘了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请你为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简单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词准确、生动传神,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

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词用的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6、绘秋(选做一题)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上课流程1、导入新课;2、学生结合课堂检测1、2,展示基础知识部分;3、学生自由展示能力提升3;4、每组选一个代表朗读或背诵《秋天》,各组选一个评委进行评比;5、学生交流后展示能力提升5。

6、全班自由展示拓展延伸6。

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丁丁.肥硕.栖.息廖.阔枯涸.清洌.梦寐.2、《秋天》选自,作者,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

现代、。

3、为什么说本诗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4、仿写句子秋天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天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高粱说:,。

棉花说:,。

墨菊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

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秋天的诗句。

快乐回收站:......。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4《秋天》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14《秋天》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简介: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
出示有关作者资料;补充说明。(板书课题)
测验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初读课文,感知全诗内容。
1、美诗美读,感知意境。(诗歌阅读,朗读先行。)
2、说说诗人一共描写了几副画面,请分别为它们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再试着说一说每个画面分别展示了秋天什么特点?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感知全文;梳理脉络。)
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语速适当,节奏准确。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
概括要准确且不遗漏内容。
学生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师要灵活处理。


精读研讨,理解诗歌内涵。
说一说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ຫໍສະໝຸດ 启发学生有创意地朗读。语言训练
评价时要鼓励学生
注意语言训练
时习
熟读诗歌,练习朗读并掌握生字词
板书设计
秋天
农家丰收图 渔家打鱼(归泊)图 牧羊女思恋图
(丰) (乐) (恋)
教学反思
第14课《秋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美诗美读,朗读中指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2.品味想象,教育学生了解诗歌用凝练语言传达出丰富内蕴的特点。
重 点
品味想象,教育学生了解诗歌用凝练语言传达出丰富内蕴的特点。
难 点
赏析精彩语句段落。
课 型
现代文阅读略读课
课 时
1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4秋天课前预习一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背篓()栖()息2.释义:栖息:枯涸:清冽:梦寐:二1.诗人咏秋: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

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

本文就让我们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三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枯涸()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栖()息2.试着标出每个小节的中心句。

1.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为每幅图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吗?课中探究一1.本诗语言真诚质朴,你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吗?2.你能恰当把握本诗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吗?二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2.本诗题目是《秋天》,为什么最后一节写夏天?“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3.全诗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农家丰收图秋天()()四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二、品味下列画线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省以致善】一、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二、阅读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三、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秋天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秋天导学案

第十四课《秋天》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学习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2、了解背景《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

当时作者是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

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3、文体知识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 (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涸.( )yōu lián lǒu lí péng shuài ( )谷 ( )刀背()竹()芦()蟋()2、解释下列词语。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秋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十四课《秋季》导教案学习目标1.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感情。

2.领会诗歌优美的境界。

3.推测、品尝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感情。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何其芳 (1912 — 1977) ,现代、、。

原名,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保守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欢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 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批新诗。

1931— 1935 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时期在《现代》等杂志上发布诗歌和散文。

1936 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第一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 1937 年第一版,并获取《大公报》文艺金奖。

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农村师范学校任教。

2.写作背景《秋季》选自何其芳从前创作的诗集《预知》 (1931 — 1933) 。

当时作者是 20 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线投向乡野,投向一般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别人之事,表现一派明亮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纳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仿佛简单、直白,缺乏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

诗中显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风采,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预习自测1.给以下划横线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 ( )栖息()青鳊鱼()乌桕()枯涸()..yōu lián lǒu lípéng shuài( )谷( )刀背()竹()芦()蟋()2.解说以下词语。

肥硕:寥阔:清洌:梦寐:枯涸:3.填空。

《秋季》选自,作者是。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讲堂解决。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强化训练一、基础知识考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归泊.()清冽.()寥.廓()枯涸.()梦寐.()船桨.()2.《秋天》作者,是现代,家;著有诗集和,散文集。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停留、休息)B、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高远空旷)C、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清凉,寒冷)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睡梦)二、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三、思考简答:1.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3.每一幅图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4. 对“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该如何理解?。

四、名言积累: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句。

(不少于3句)。

类文欣赏秋景〔美国〕狄金森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红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一枚胸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秋颂英国济慈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谁不经常看见你伴着谷仓?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弥有时随意坐在打麦场上,让发丝随着簸谷的风轻飘;有时候,为罂粟花香所沉迷,你倒卧在收割一半的田垄,让镰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或者像拾穗人越过小溪,你昂首背着谷袋,投下倒影,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几点钟,你耐心地瞧着徐徐滴下的酒浆。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秋天》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4秋天》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重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 ) 栖息( 清冽( ) 廖阔( 梦寐( ) 船桨( )2、《秋天》的作者 , 诗人,家。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⑴ 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⑶4、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秋天 ) 归泊() ) 枯涸()⑵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合作探究】5、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6、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7、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8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在哪儿?【精读精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各题: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9、这一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稻香从—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_________ 修辞方法。

11、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12、这一节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它有哪两个场景组成?【主题阅读】(-)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秋景[美国]狄金森晨曦比往日更柔婉,毛栗变得褐色可爱;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3、将上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4课秋天导学案

14课秋天导学案

14 《秋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伐木声丁丁..(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 ) yōu lián lǒu lí péng ( )谷 ( )刀背()竹()芦()4:、解释下列词语肥硕:寥阔:清洌:梦寐:四、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明确: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a.找出文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b.找出文中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五、自主探究,分节赏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本句描绘了秋天早晨露珠遍地的景象,“满”写出露珠的多,“披着”写出露珠轻盈的状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描绘秋天的景象。

(2)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丁丁的伐木声悠远飘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飘”字面上的意思是随风飞扬,显出一种节奏美。

(3)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田间的丰收景象。

“稻香”一词以虚写实,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化有形的视觉的稻谷为无形的嗅觉的香气,展示丰收的图画。

(4)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是果实又大又饱满,表现出农家的丰收图景,表达农人喜悦的心情。

(5)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农家丰收后的闲适心情。

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把秋天写活,具体可感。

(人教新课件初一上第14课(秋天)导学案导学案.doc

(人教新课件初一上第14课(秋天)导学案导学案.doc

(人教新课件初一上第14课(秋天)导学案导学案课型:新授时间:【一】明确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二】前置自学:1、文学常识积累:何其芳,现代诗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著作主要有散文集_________诗集___________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出版了诗歌合集____________。

2、给以下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栖息〔〕枯涸〔〕青鳊鱼〔〕背lǒu()肥shuò()乌jiù()芦péng()liáo阔()清liè()梦mèi()【三】展示交流1、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好批注,然后组内交流。

2、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例: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这幅画,从中我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四】合作探究1、诗人通过这首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三节诗又是三幅画,请你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发挥想象,用富有文采的笔调描绘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为你的画你一个漂亮的标题。

【五】达标拓展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这首诗每一小节的中心句摘出来组合成下面这首小诗,请你仔细品读,揣摩,试试自己能不能再续写一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后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14课《秋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14课《秋天》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语文导学案学校:班级: 姓名:课题:《秋天》一、学习目标1、大声朗读《秋天》一文,做到通顺、流畅,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本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优美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1 -- 1 - 【当堂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背篓.________ 蟋蟀..________ 寥.阔________ 芦篷.________ 枯涸.________ 梦寐.________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青鳊鱼” ( ) ②“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 ③《秋天》一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

( ) ④诗歌通过三幅画面营造了一种清丽、柔和而又略带忧郁、哀婉的氛围。

( )三、语段点将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________角度,写出了幽谷________的特点。

“稻香”从________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它由哪两个场景组成?答:【自主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与出生子并正确注音。

【自主预习案】
一、自主先学,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 —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

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2、写作背景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 —1933)。

当时作者是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
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

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 —1977),现代 ________ 、_____ 、______ ,原名_______ 。

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
2、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栖息() 青鳊鱼()乌桕(枯涸()
y OJ li 印eng shu
3、解释下列词语肥硕:
清冽: 背() 竹(
寥廓:
梦寐:
蟋(
枯涸:
4、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

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
6、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a.找出文中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b.找出文中具有乡村特色的词句
【合作探究案】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r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伐木声飘出幽谷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7)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3、把握主旨
这首诗诗画和谐统一,营造了一个清远、清净、清甜、清柔的意境,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秋,给人以深刻印象。

请说说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课堂训练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廓()枯涸()清冽(
寐()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5•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6 •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