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 -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
关于做好我校2019级研究生报到及入学教育的通知.doc

关于做好我校2019级研究生报到及入学教育的通知研[2019]32号校属各单位:今年我校招收2019级硕士生1533名、博士生180名。
为做好今年的研究生新生报到及入学教育工作,使研究生新生尽快熟悉学校学习生活环境,了解学校的校规校纪及有关管理规定,了解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及其要求,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按照我校迎新工作部署,结合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特点,现将我校2019级研究生报到及入学教育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研究生报到及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1.根据我校校历,研究生新生报到日为8月24日,请各院(所)提前做好各项迎新报到准备工作。
2.8月26日—8月30日为我校研究生入学教育周,学校、学院(所)集中开展入学教育活动,从第二周即9月2日开始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
二、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组织形式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形式包括“新生开学典礼”和“新生入学教育”两部分,组织形式分为学校和院(所)两个层面开展。
1.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的组织形式(1)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研究生院组织全体研究生新生统一参加学校为2019级研究生新生举行的开学典礼。
具体时间地点见附表。
(2)院(所)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别举行本院(所)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具体要求:在第一周内(具体在8月26日—8月30日之内)完成。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党委书记、院(所)长、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党政负责同志、导师代表、老生代表和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按照规范的议程进行。
主要介绍学校和院(所)的历史和现状,让新生了解校情校史、学校的发展目标,了解学院(所)的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和各专业的发展规划等,树立新生爱校、爱专业的思想;对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让新生了解培养目标和努力方向,明确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尽快调整心态熟悉环境等。
2.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组织形式(1)学校层面:在世纪会堂集中统一进行,由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统一组织。
生物数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生物数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0710Z1一、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生物数学高级专门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在生物数学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初步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运用生物数学专业知识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生物科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从事与生物数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或其它实际工作。
3.身体素质要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生物数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生物动力系统主要对生态种群模型、微生物生长模型、传染病模型进行定性研究,研究其解的周期性、混沌性、持久性、振动性、全局吸引性等动力学行为。
2.生物统计研究生物现象中所体现的统计特征,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规律,预测和控制生物现象的发展。
以品种鉴别、系统分类、情况预测、生产规划以及生态条件进行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
3.生物信息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生物计算理论与应用、DNA序列分类与识别、数字图像信息处理、方程组数值解法等。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公益劳动)。
其中课程学习为1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
硕士研究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根据实际情况,由本人申请,导师及院领导同意,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硕士培养方案为规范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旳培养目旳、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保证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和规定1.培养目旳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络旳专业学位,重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有关旳多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规定(1)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旳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旳基础理论、系统旳专业知识,以及有关旳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旳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工作旳能力,能独立肩负农业信息化领域旳有关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阅读本领域旳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攻读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硕士,采用进校不离岗旳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合计不少于6个月。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旳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旳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重要研究方向1. 电力信息技术重要研究运用GIS技术、GP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和建设配电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探索配电网络可视化管理技术手段;结合SG186、电力ERP、PMIS,研究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措施、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运用嵌入式、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变电站信息采集、传播、处理、输出全过程数字化,探索数字变电站基本架构与关键技术。
四、课程学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旳旳规定,教学内容应体现广阔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农村区域发展-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农业推广硕士(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班,分别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农学院。
区别于农学院农学学科专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加以培养,在课程的选修、论文选题上加以侧重,突出特色。
为此,本培养方案特为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而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坚实和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从事农林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农业推广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农业推广技术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设置五个研究方向:(一)农村发展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等,重在研究探讨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分析探讨部门经济发展问题、农业资源利用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
(三)农业现代化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道路、措施和对策的研究。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建设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农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12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掌握一般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掌握项目经济评价、政策等领域的定量评价、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定量分析方法、投资决策分析等领域的专门知识。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将理论、模型、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是:1.思想品德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热爱会计学科,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国家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在本学科中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具有协作、竞争、创新、求真的精神风貌。
二、研究方向设置1、技术创新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创新能力与发展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成长、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企业评价理论和测度方法、企业技术管理等。
2、技术经济评价与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项目评价理论和可行性研究方法、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方法、产业结构与经济区域结构优化的评价方法、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等。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最长为5 年。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 年。
四、培养方式1、实施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请示 -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

公布2010年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名单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应届毕业研究生:
经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学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组评审,由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董锡文撰写的“科尔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复进程中土壤肥力变化及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等11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常南撰写的“谷阮粉基复合型可食性蛋白膜的研究”等44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附件: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
—1—
附件:
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
—2—
—3—
—4—
—5—。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3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食品科学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人才。
1. 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 业务水平要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食品科学工程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中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 学术素养及能力具备丰富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生物化学和管理学知识,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是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对研究所涉及的食品科学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和解决;具有较强的通过自学、交流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食品科学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学科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能力;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 身心素质要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沈阳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 9 月 1 日,下同) 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 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同等学力考生不能跨专业报考,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所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修完所报考专业的 8 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须在复试之前提交成绩单; ②外语须通过国家大学四级(425 分)或国家公共外语三级考试,须在复试之前提交相 关证明; ③限报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并征得导师同意;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告。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按照《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19〕6 号)第十一章 第七十八条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报考方式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报考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19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网上最后报名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天 9:00-22:00。逾期不能补报, 也不能修改任何报名信息。 ( 2 ) 网 上 信 息 填 报 要 求 : 考 生 登 录 “ 中 国 研 究 生 招 生 信 息 网 ” ( 网 址 : http : //,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教育招 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 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 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 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网上报名期间内,考生 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考生网上填写信息时务必详细填写本人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政 编码以及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以确保在录取时能保持畅通的联系。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公 示 -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

姓名
性别
民族
学历学位
专业
1
王英
女
汉
博士
果树学
2
李植
男
汉
博士
作物学
3
庞杰
女
汉
硕士
基础兽医
4
薛娜
女
汉
硕士
预防兽医
5
刘洋
女
满
硕士
水利水电
6
马晓慧
女
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硕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7
肖隆君
男
汉
硕士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8
姜闯
男
汉
硕士
观赏园艺
9
孙英妮
女
汉
硕士
果树学
10
高丹
女
汉
硕士
教育经济管理
11
曲维思
女
汉
硕士
林业经济管理
满
硕士
森林经理学
23
谢芳
女
汉
硕士
植物营养
24
张默
女
汉
硕士
教育经济管理
25
陆琳
女
满
硕士
持续发展与推广学
26
刘婷婷
女
汉
硕士
持续发展与推广学
27
李佳
女
汉
硕士
土地资源管理
28
叶冰
女
汉
硕士
植物营养学
29
高华
男
汉
硕士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30
钟雪梅
女
汉
硕士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公开招聘面试人员名单

刘彦伯
女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辅
于静楠
女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辅
戢婷婷
女
东北大学
硕士
教育经济与管理
科技处教辅
刘思维
女
香港理工大学
硕士
工程商务管理
科技处教辅
马丹丹
女
西华师范大学
硕士
汉语言文字学
科技处教辅
海百玲
女
辽宁大学
硕士
民俗学
校医院口腔医师
辅导员
高雪
女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辅导员
杜若洋
女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
硕士
商务设计
辅导员
梁沫
女
香港城市大学
硕士
应用社会学
辅导员
邱颗科
女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辅导员
张晓男
女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
农林经济管理
辅导员
佟丽新
女
北京外国语大学
硕士
汉语国际教育
辅导员
邵丹
女
北京师范大学
硕士
植物生态学
辅导员
杨凯
男
辽宁大学
硕士
行政管理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行政人员
彭博
男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行政人员
王丹
女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
会计学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行政人员
沈阳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基本

沈阳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为保证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专业实践保障各培养单位应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建立一个由主管院长负总责、研究生秘书协调、指导教师直接负责的管理体系;要主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提供长效的稳定的实践基地。
二、专业实践时间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以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三、专业实践组织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发挥校外兼职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校外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 依托于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研究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4. 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四、专业实践过程管理1.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沈阳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
沈阳农业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沈阳农业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2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社会学部分)本考试大纲由(单位)于年月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社会学部分)是为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专业学位)以及农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专业学位)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农村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素质,并有利于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社会学部分)考试在考查农村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一)掌握国内外农村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二)掌握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内涵与外延。
(三)掌握农村家庭及其结构、功能的含义与变迁。
(四)掌握农村社会组织及其建设的含义以及发展对策。
(五)掌握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流动的相关问题与发展趋势。
(六)掌握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概念、意义和模式。
(七)掌握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与内容。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农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专业学位)以及农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专业学位)。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二)试卷内容结构绪论部分约占15%;农民、农业和农村部分约占20%;农村婚姻与家庭部分约占5%;农村社会组织部分约占15%;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部分约占20%;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部分约占20%;农村社会保障部分约占5%。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带头人——迟道才教授

( 1 9 9 7 ) , 沈阳农业大学优秀 教师( 1 9 9 9 . 2 0 0 1 ) , 沈阳农业大 学优 秀共产
党员( 2 0 0 0 , 2 0 0 3 ) , 沈阳农业大学教 学名师 < 2 o o 8 ) , 沈 阳农 业大 学优秀 博 士研 究生指导 教师 ( 2 0 1 2 ) , “ 陈 温韫式教 师 ” ( 2 0 1 5 ) , 沈阳币优 秀教 师( 2 0 0 1 ) , 沈 阳市优秀 科技工作 者 < 2 o o 8 ) , 沈 阳币 “ 三育人 ” 优 秀个人 ( 2 0 1 2 ) , 沈 阳市劳动模 范( 2 0 1 6 ) , 辽丁省 优 券博 士后研究人员 < 2 o l O ) , 辽 宁省 普通 高等 学校 本科 教学 名 师 ( 2 0 1 3 7 ,国务 院政 府 特殊津 贴
( 2 0 0 9 ) 等荣誉。
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 工学院进行合作研究。 自2 0 0 3 年7 月起受聘为沈阳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教授, 同年 1 2 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 他主要从事水稻节水灌溉理论 与技术、 区域参考作物腾发量演变特征及预测技术、 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等
方面的研究。
在水稻节水 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 , 主持完成 了“ 水稻水分生产 函数动 态产 量 模型研究” 等1 0 余项课题 , 提 出了节水灌溉条件下北方水 稻需水 规律、 水稻节 水高产 灌溉模式和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 、 水稻动态水分 生产函数和水稻根系吸水函数 , 推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办法(修订)沈农大研究〔2018〕17号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多出创新性成果,形成有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引领机制,特制订本奖励办法。
一、奖励范围我校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二、申请条件(一)申请参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下列相应条件之一1.农学、理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下同)发表SCI一区论文(非会议论文、非增刊论文,下同)1篇或二区论文2篇,或发表的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5,或发表的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8;2.工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前1/3论文1篇或三区前1/3论文2篇,或发表的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3,或发表的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5;或发表SCI/EI论文4篇;或发表SCI/EI论文和授权发明专利合计5项;3.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SSCI三区前1/3论文1篇,或发表的SCI/S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2,或发表的SCI/S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3;或发表CSSCI论文3篇。
(二)申请参评校级优秀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下列相应条件之一1.农学、工学和理学硕士研究生发表SCI(影响因子大于1)/EI/权威期刊论文(综合影响因子大于1.5)1篇及以上(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非会议论文、非增刊论文,下同);2.管理学和法学硕士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综合影响因子大于0.8)1篇及以上。
(三)申请参评校级优秀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硕士研究生需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发明专利登记(排名前三);2.硕士研究生发表中文期刊论文(综合影响因子大于0.6)1篇及以上(权威期刊以外论文研究生须为第一作者,权威期刊论文可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3.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时认定(少数服从多数)为优秀专业硕士论文等。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

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处)二○一六年十月主编:李天来副主编:迟道才高云卜丽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秋兵王铁良冯玉龙冯辉白龙刘利民刘鸣达吕杰许童羽何俊仕吴元华吴东立张本华张勇张艳李建东李桂红汪景宽陈启军周广柱周永斌周静孟宪军岳喜庆胡建民赵天宏徐正进郭维东崔润东傅俊范校对:周加野彭博李益清出版说明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学位授予有章可循,切实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并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合格评估与质量监督和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特组织制定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标准》(以下简称《学位标准》)。
《学位标准》分为学校统一要求的博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基本标准以及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研究制定完成的,是我校各类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准则。
其中,学位授予基本标准是由校学位办牵头制定的,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由一级学科带头人所在学院负责牵头制定,二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由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牵头制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学位授予标准由各专业学位负责人所在学院牵头制定。
学校各学院(所)、各学科对学位授予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负责,根据本学院(所)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的特点,按照保证质量、体现特色、突出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在反复研究并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提出的基本标准,从政治思想素质标准、基本知识及技能素质标准、基本能力素质标准、科技创新研究素质标准(技术创新素质标准)、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本学科、专业类别(领域)具体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标准》是全校各研究生培养(管理)单位所有专家辛勤工作的成果,也是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气科学学科(070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大气科学学科(070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诚挚合作的精神;服从祖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2.业务水平掌握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熟练地应用大气科学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从事大气科学业务和科学研究等技术工作;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与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能独立胜任大气科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业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术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有关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而成,既是气象科学中应用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农业科学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技术研究;(2)作物高产栽培的农田小气候研究;(3)作物对UV-B增加的适应性机制的研究;(4)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一所在农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高等学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的概况、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科研成就等方面。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原沈阳农学院硕士研究生部,是兼具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教学单位。
学院下设13个研究生院系,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
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国际学生三个培养层次。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秉承“追求卓越、创造未来”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高水平、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术骨干。
学院强调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并积极组织学术会议、讲座等学术活动。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的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加强研究生培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和规定,包括研究生导师制度、学分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等。
学院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线检测系统,并定期组织学术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总之,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作为一所以农业科学研究为特色的高校,通过优质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培养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国内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116
靳丽
20112129
刘宇
7班
20112007
赵宝权
20112011
路春泽பைடு நூலகம்
20112012
关姝杰
20112014
唐佳妮
20112017
崔爽
8班
20112665
盛园菊
20112668
郝婧
20112671
任露明
20112674
王丽娟
20112677
刘畅
9班
20112683
姜岩龙
20112685
1班
20112227
尹智超
20112234
寇爽
20112240
王凤阳
20112250
赵迪
20112253
耿海燕
2班
20112257
黄凯
20112259
周帆
20112260
郑可欣
20112267
孙淑清
20112270
任静
3班
20112140
赵宏侠
20112149
张彬
20112151
张笔觅
20112159
王莹
20112686
李辰未
20112689
王中萍
20112691
张晓男
10班
20112535
韩冰洁
20112565
张明珠
20112572
陈思
20112582
田惠
20112586
刘波
11班
20112602
张倩
20112608
刘玉迪
20112610
马晨
20112622
宋涛涛
20112627
于洋
12班
20112292
许洋
20113065
赵铎
20113067
张岳
20113069
邱宇飞
贾萍
20112301
敖凤志
20112308
沈丹
20112339
张中伟
20112340
孙瑞
13班
20112309
赫天一
20112313
吕志尧
20112321
车仁君
20112325
郑英杭
20112328
梁亚男
14班
20112381
杨艳丽
20112391
刁倩楠
20112400
路涛
20112403
纪小红
20112411
20112517
刘本轲
20112522
何雪
18班
20112702
王珩
20112703
李慧慧
20112706
王欣
20112708
王华
20112709
王丹丹
19班
20113014
郭洪博
20113027
周丹
20113029
王智超
20113045
孔雪梅
20113051
刘岩
20班
20113060
王丙泽
20113064
赵茹月
15班
20112357
吕三三
20112368
孙馨予
20112417
徐文姬
20112423
王千
20112425
张杰
16班
20112474
田犀卓
20112476
孟庆欢
20112499
戚与珊
20112500
蒋柳青
20112677
王术
17班
20112486
张凯
20112493
郭磊磊
20112510
王潇雪
陈红丽
20112215
谈慧芷
4班
20112163
魏亚南
20112182
刘雪梅
20112187
王利艳
20112194
程钰洹
20112199
蔡淼
5班
20112030
顾振宇
20112036
田志
20112041
杜予贺
20112053
巩婷婷
20112058
程琨
6班
20112108
李佳奇
20112083
王振国
20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