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劳动在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会不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 课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以及蔬菜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 夏朝和商朝 第5课 西周的灭亡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
诸侯的权利: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
青铜是一种合金,(铜、锡、铅)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商代司母戊鼎——巨大、四羊方尊——造型奇特)二、青铜器繁多的种类(教材102页)三、青铜器精美的造型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立人、青铜神树第6课 春秋争霸 第7课 战国争雄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梳理
1.1 时代背景
- 新石器时代
- 商代
- 西周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1.2 重要历史事件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建立
- 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统一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重点知识详解
2.1 春秋战国时期
2.1.1 各国的兴衰
- 齐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官僚制度逐渐崛起,经济繁荣。
- 晋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官僚制度日益崛起,分封制逐渐消失。
- 楚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经济上颇为繁荣。
2.1.2 远征战争
-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打败曹操,在文化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秦彝之战:晋国崛起,离开封建制管理,实行官僚主义。
南北分裂加速。
2.2 秦汉时期
2.2.1 秦朝的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郡县制,破除分封制度。
2.2.2 汉朝的建立
- 依托盘庚、太公钓鱼等传说,选汉高祖为天命之人,建立汉朝。
- 实行官僚制度,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封建王朝。
三、复重点
1. 时代背景的梳理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兴衰、重要远征战争、孙刘曹三英等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的了解,以及光武中兴、董卓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复习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复习资料。
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篇一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较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篇二我国境内已知的较早人类是_元谋人_人(其生活距今约_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发现的。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制石器_,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制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
制彩陶。
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夏。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部落的`首领汤,领兵打败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
后来,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A.炎帝、盘古B.炎帝、黄帝C.黄帝、女娲D.盘古、女娲4.人们称今河北省为燕赵大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映西简称为秦。
“燕赵”“齐鲁”“三晋之地”“秦”这些名字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5.如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契丹文D.西夏文6.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B.C.D.7.假如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应聘栏目最恰当的是()A.《教育观察》---孔子B.《法制园地》---孟子C.《军事天地》---老子D.《自然与环境》---墨子8.商鞅变法触动了各方的利益,其改革措施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9.泰山岱庙大殿前有一座秦泰山刻石,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
该石刻所用的文字应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楷书10.“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他们”是指A.反对周厉王的“国人”B.张角领导的黄巾军C.刘邦、项羽D.陈胜、吴广11.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单元一:大家族的历史1. 介绍大家族的概念和特点。
- 大家族是指由几个亲属家族组成的社会组织,其特点是人数众多、血缘关系紧密。
- 大家族通常由祖先或共同的血缘关系作为联系的基础。
2. 大家族的三种联系方式。
- 堂会:同一辈分的人在一起进行沟通和交流。
- 族会:同一家族的人在一起开展相关事务。
- 宗庙:整个大家族一起举行祭祀活动。
3. 介绍大家族的结构和功能。
- 大家族通常由族长、长老和堂号组成。
- 大家族可以提供亲情关怀、资源共享以及相互帮助和支持。
单元二:古代的奴隶制度1. 什么是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是指奴隶作为财产被买卖和剥削的一种社会制度。
2. 介绍奴隶的来源和地位。
- 奴隶的来源主要有战胜的敌人、欠债无法偿还、违法犯罪等。
- 奴隶在社会中属于最低贱的阶层,没有自由权和人身权。
3. 奴隶制度的特点。
- 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完全依靠主人供给生活必需品。
- 奴隶没有任何权益和自由,完全受到主人的控制和剥削。
单元三:古代的封建制度1. 什么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封建主与封建农民之间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2.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主子两级的阶级关系和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
3. 封建制度的三大要素。
- 地主阶级:统治者,掌握土地和权力。
- 农民阶级:被统治者,供奉地主进行劳动和纳税。
- 农民土地:作为农民生产的基本资源。
单元四: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1. 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 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惯、戏剧艺术等多个方面。
2. 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作用。
- 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的西汉时期。
-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 古埃及:长江文明。
- 美索不达米亚:黄河文明。
- 印度:印度河文明。
- 黎巴嫩:幼发拉底河文明。
以上是《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的内容概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全今天⼩编为同学们带来的是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全,很快就要到期末了,希望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就让我们⼀起来学习⼀下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全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第⼀单元中华⽂明的起源⼀、远古居⺠:(打制⽯器——旧⽯器时代)⼈类是由类⼈猿进化⽽来的,会不会制造⼯具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类:元谋⼈距今约⼀百七⼗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顶洞⼈⽐北京⼈的进步图:代表⽂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具制造⽤⽕观念社会组织北京⼈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器使⽤天然⽕原始⼈群⼭顶洞⼈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取⽕懂得爱美死后埋葬按⾎缘结合起来的⽒族⼆、原始农耕⽣活:(磨制⽯器——新⽯器时代)我国原始农耕⽣活的两个代表:原始⼈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产活动⽣产⼯具住房⽤具穿着河姆渡原始居⺠距今约七千年⻓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种植⽔稻饲养家畜磨制⽯器⽾耜耕地干栏式房屋(⽔井) 制造陶器⽟器乐器半坡原始居⺠距今约五六千年⻩河流域陕⻄⻄安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普遍使⽤磨制⽯器半地⽳式房屋彩陶(上有最早⽂字雏形) 学会纺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汶⼝⽂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产⼒的发展)三、远古的传说: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期发展⽽成。
它是汉族的前⾝,中华⺠族的主干部分。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帝为祖先。
海外华⼈常⾃豪地称⾃⼰为“炎⻩⼦孙”。
2、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帝——“⼈⽂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裳,教⼈挖井,发明⾈⻋——为后世的⾐⻝住⾏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建造宫室,制作⾐裳,挖掘⽔井,制造⾈⻋,发明⽂字,编出乐谱)。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一)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年前。
2、我国境内的远占居民主要包括(他们分别距今约()年、(的流域分别是()流域、(地点分别在((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学会了使用()火。
)年、()年。
生活 )流域,()流域.发现的 )、( )。
)人。
他们是最早使用()工具的,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是丰富的遗址是()人遗址。
此远古居民还保留了()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不同用途的()工具。
过着5、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孑[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要埋葬的是()人。
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
他们己会()火,和现代人的模样().6、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有()原始居民、()原始居民、()原始居民。
他们生活距今分别约()年、()年、()年。
生活的流域分别在()流域、()流域、()流域。
省市分别在()、(),过着定居生活。
其中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原始居民,他们居住在()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艳的( )o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陶器有了()陶和()陶。
大汶口晚期由于()的发展,出现了()和()。
第3课:华夏之祖1、炎帝和黄帝是()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生活距今约()年,他们曾与东方的部落首领()在()展开大战,大败该部落,从此,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后来的()族,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的称自己为(”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相传他建造(),制作(),教人们挖(),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发明了(),属下()发明了(),()编出了()。
3、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他们都有哪些高尚的品质?4、“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的是()时候的情况,其中“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指的是()、()、()的“禅让他们是如何“禅让”的?)人、( )人和()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时代,原始社会)活。
年、 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号轩辕氏。
约4000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炎、黄二帝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
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尧年老后传位舜、舜传位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奴隶社会)4.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10466.春秋(公元前770——476年)争霸:齐桓公(第一称霸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注重经济发展,改革内政。
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晋文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时期主要发生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
7.西周时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生产。
春秋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水平提高,推动社会大变革。
战国一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的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屈原楚国人代表作《离骚》。
战国编钟。
9.春秋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其言行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第一个创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
思想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着作《道德经》。
墨。
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古代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起源
-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 人类的点火、制陶、种植、养殖
- 史前文化遗产的分布
夏商周时期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 夏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商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周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西周到战国时期
- 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东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诸子百家的兴起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
秦汉时期
- 秦朝统一六国
- 刘邦的汉朝建立
-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的局势
- 两晋南北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隋唐五代时期
- 隋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唐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五代十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宋辽金元时期
- 北宋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南宋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辽朝、金朝和元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明清时期
- 明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清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变迁
总结
本文档对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汇总,包括古代人类的进化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西周到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金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
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做好期末考试的准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背诵资料精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背诵资料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距今多少年?答: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使用打制石器的有哪些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用火?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使用什么缝制衣服,同时说明山顶洞人掌握哪两项技术?答:骨针;磨光和钻孔技术。
4、距今7000多年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位于哪条河流域?使用什么石器?农具叫什么?种植什么?房屋叫什么?答:河姆渡人;长江流域;磨制石器;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
5、半坡人位于哪条河流域?使用什么石器?种植什么?房屋叫什么?会制作什么陶器?答:黄河流域;磨制石器;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6、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在什么地方打败谁?后来联合长期发展成为什么?答:涿鹿;蚩尤;华夏族。
7、人文初祖是谁?海外华侨称自己是什么?尧、舜、禹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答:黄帝;炎黄子孙;禅让制。
8、第一个王朝是叫什么?建立时间?建立者?人类从什么社会进入什么社会?答: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9、禹死后,谁继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答: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桀。
10、公元前1600年,谁战胜桀,夏朝灭亡,什么王朝建立,他任用哪个贤臣?商王谁迁都到什么地方,商朝又称为什么朝?与炮烙之刑、酒池肉林、鹿台有关的商朝亡国之君是谁?答:汤;商朝;伊尹;盘庚;殷;殷朝;纣。
11、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哪一战,商朝灭亡,谁建立什么王朝,定都在哪里,历史上称为什么王朝?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什么暴动?西周灭亡的时间?答:牧野之战;周武王;周朝;镐;西周;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
1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和奴隶分给谁,封他们为诸侯?这一制度的意义?答:分封制;亲属、功臣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学习主题填空题:1.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他们生活在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生活在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地点)。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突出,牙齿粗大,嘴巴前伸。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类)的特征。
3.山顶洞人生活在约约18000 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地点)。
4.最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原始人类是北京人。
5.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北京人。
6.最早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7.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8.最早有爱美意识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9.河姆渡居民已会种植水稻,他们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
半坡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相传远古时活动于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
在东方,蚩尤领导的部落力量也大。
11.炎帝和黄帝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发生战争,最终黄帝取得胜利,结成了黄炎联盟。
后来,该联盟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战败被杀。
12.黄炎联盟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前身。
中华民族尊奉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始祖。
13.禅让制是用民主推选的办法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如舜接替尧的位置;禹接替舜的位置。
14.相传,禹采用疏导的方的努力,制服了洪水。
第二学习主题一. 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他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的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杀死了伯益,打败了有扈氏。
2.鸣条大战以后,夏桀战败,夏朝灭亡。
之后,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
3.约公元前1300 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4.商朝经济发展,种植粟·黍·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发达,商业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货币。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及转变•出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文字的背景及意义
•奴隶制度的出现、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比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分封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学成就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世界上的伟大发现与探险
•哥伦布的发现和意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经过和影响
•马可·波罗的东游历程和结果
第六章近代世界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及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以上为本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提纲。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事实的认识,同时要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深层次的意义。
查看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总复习资料(一)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线索:(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最多的国家,是世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知识提要:(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我国发现的早期人类中,(山顶洞人)已进化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
元谋人、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狩猎)生活。
河姆渡人、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时代人们的社会组织,从不稳定的(群体)逐渐过渡到(氏族)、(部落),进而形成地域性的(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大约300 万年以前。
2、起源: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3、演变: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的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省余市),距今6000多年。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烧制黑色器,学会纺织,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建造干栏式房屋(水井,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过着定居的生活。
2、半坡人的社会状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5000多年。
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饲养猪狗;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渔猎;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烧制彩(上有最早文字雏形,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4、氏族: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特点:土地、房屋等归氏族公有,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七年级上册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最新A4纸

中国古代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工具。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省的,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祖国境内北京人生活地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远古居民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石器,过群居生活,使用火。
生活时间: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地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取火。
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生活时间和地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流域。
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农耕生活生活时间和地区: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流域。
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式的房子,彩陶上出现早期文字雏形。
联合炎帝部落在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以铜作兵器),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族。
黄帝被尊为“”。
(主要是因为:他对中华文明做出突出贡献)华夏之祖尧舜禹实行“”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前2070年,建立朝。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一、夏、商、西周王朝:1、政治(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的结束,社会的开始和我国早期的产生。
夏继承父位,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建立者:,他任用的贤臣是。
商迁都到后,商朝都城稳定下来。
商朝最后一个王,是个有名的暴君,周国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等,国力逐步强大。
建立者:,都城:(今)。
战役:。
西分封制:目的:为了。
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周灭亡:西周后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
2、经济(灿烂的青铜文明:指夏、商、西周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繁荣,即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时期的经济):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和手工业青铜制造业造型奇特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知识汇总(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重点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一、重点背记的知识点
1、夏商西周兴亡的原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影响
2、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变法的内容、变法意义。
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政治教育主张;诸子百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影响;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地位
5、汉初统治者休养生息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6、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结果及影响;丝绸之路的路线
7、简述匈奴与秦、西汉、东汉的关系;列举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先进科技成就,并分析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8、列举以少胜多的战役,分析取胜的共同原因,从中有何启示?对现代战争有借鉴意义吗?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二、重点把握分析
1、本册书中几次改革事件的情况:管仲改革、晋文公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
文帝改革
2、了解历史人物的功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李冰、商鞅、陈胜吴广、秦
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整理总结

1、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
(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秦国国情,顺应民意;②秦孝公支持;③商鞅变法措施执行的非常坚决。
2、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什么启示?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曲折而艰辛;②要坚定改革的目标不动摇。
3、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但是新法没有被废止,这说明了什么?①说明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②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实现了改革目的,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中商鞅被处死,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说明变法失败,因为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七、秦末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1、爆发的原因:①遇雨误期(直接原因)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2/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果失败。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1、项羽和刘邦起义:(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特点:人类出现、生产方式简单、使用石器工具、离群游散的生活方式。
2.家园的变迁-树屋、岩洞和石屋:人类早期的住所。
-火的利用和控制: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可以驱赶野兽、取暖和照明。
3.农业的出现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人类逐渐学会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实现定居生活。
4.文字的发明与运用-文字的起源:图画象形文字逐渐演化成为拼音文字。
-文字的运用:记录信息、传播文化、促进交流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5.社会的发展与分工-夏、商、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军事制度:由于战争的需要,出现了各种职业和分工,形成了军事制度。
6.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阶级和奴隶制度的存在,社会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奴隶主拥有奴隶,奴隶被奴役。
7.贵族社会的巅峰-封建社会的特点:分封制、衣食不愁、乐于享受。
-封建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领主占有土地,农民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
8.印度古国-兴起古国的条件:地理环境的优势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汉朝与印度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9.希腊城邦-希腊城邦的特点:城邦自治、市民制、奴隶制度。
-民主政治的出现:在希腊,民主政治首次出现。
10.古罗马的兴起-共和政体的特点:国家事务由公民共同参与决策,分工明确。
-奴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造成生产力的浪费,社会不稳定。
11.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统一六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封建国家。
12.汉朝的巅峰与灭亡-汉武帝的治理:开拓疆域,农业和税收制度,使汉朝达到了巅峰。
-农民起义与分裂:地主阶级的压迫导致农民起义,汉朝最终分裂。
13.东汉王朝与三国演义-东汉王朝的兴起:东汉王朝在农村地主阶级和权贵势力的推动下兴起。
-三国演义的故事:刘备、曹操和孙权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14.丝绸之路与汉唐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意义: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铜山县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
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每小题1分计30分。
)
1.暑假期间,小明随同学一起参加了以“寻找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他们应该到: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4.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B.“兼爱”“非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6.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7.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试判断,他姓:A.秦B.夏C.宋D.唐
8.秦朝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
A.羌族的进攻B.氐族的进攻C.匈奴的进攻D.鲜卑族的进攻
9.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10.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1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B.玄奘C.马可•波罗D.戚继光
13.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B.战国时期C.秦朝初年D.西汉盛时
14.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是:
A.长安B.洛阳C.咸阳D.广州
1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
景D.西汉的杜诗
16.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以下列举不属于“明智”的是:
A.以史为鉴B.站在现在,以自己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C.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问题D.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7.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18.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
A.指南针B.计时仪C.地动仪D.火药
1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
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长城B.都江堰C.灵渠D.赵州桥
20.代表秦汉雕塑艺术水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艺术是:
A.秦长城B.洛阳白马寺C.秦始皇兵马俑D.汉兵马俑
2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故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22.杜甫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周瑜
23.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A.台湾B.南沙C.朝鲜D.日本2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土地肥沃B.种植水稻C.北人南迁D.气候温暖湿润25.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D.文景之治
2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论语》D.《春秋》27.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30.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氐族
二、判断题。
(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计5分)
3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32.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3.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4.“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
图》。
()
35.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
三、材料分析题。
(共3小题,计2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
请回答:(计8分)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
(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3)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谈谈商鞅变法对你有何启发?(2)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狐贺赖独狐
汉姓元长孙陆贺刘请回答:(10分)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2分)
(2)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外,请再另举2例。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影响?(2分)
38.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计7分)(1)图中哪个字母是表示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场?(1分)
(2)结合右图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1—5:ABBBC 6—10:DBCCC 11—15:AADAB
16—20:BBCBC 21—25:BCACB 26—30:AACCB
31—35:BAABA
36.(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分)
(2)法家。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