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
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解。
例如:在初中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李爱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原则主体教学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和把握的一系列准则和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下面是主体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科的规律和发展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整理,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问题,提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以启发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的重要性:主体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积极参与者,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要注重创设各种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和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认识和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6.情感体验的培养:主体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到教学过程中的快乐、成功和满足感。
7.导向学生独立学习的实施:主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兴趣和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只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小组项目,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促进,还能够在合作中形成新的思路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更深入的探究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和节奏。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参观实地、参与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
浅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浅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推广,“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
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做到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论文中,我将谈谈自己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理解,并提几点浅显的建议,让自己努力做到如文中所说。
关键词:主体;学生;教师;素质教育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也越来越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中我们一直注意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活动时间,现实中老师总以为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尽量少布置作业,而这样是不可取的。
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只是减轻学生负担那么简单,作为老师应该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单独的老师授课制转到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把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自觉的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作用。
本论文不仅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含义,也说明了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且从多个方面来描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文主要写了从教学目标、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面来说明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当然这是笔者针对一些现象提的一些建议,一定有不全面的地方,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笔者在教学互动中也会做出更多的探索。
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简单地在时间和活动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次”。
我们都知道,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自身运动引起的,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原则。
作为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必须从生命层次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重新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体系。
【关键词】激发兴趣演讲、精心设计生活实际课堂结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呢?一、从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语文教学是认识活动与情感结合的联合体,更应该依赖于兴趣。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注重和善于激发学生汲取知识的冲动与激情。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力求仪态洒脱,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给予学生亲切、和蔼的目光,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
(二)培养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分组竞赛法就是一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好方法。
分组以志同道合为原则,而竞赛则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
比如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皇帝的新装》,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8组,个人自选角色,认真揣摩,小组内互相协作,各组分别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和老师一起评判,评出最能表现皇帝爱慕虚荣,大臣们阿谀奉承,骗子的狡诈的小组。
有趣的内容、强烈的好胜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并积极做好准备,以求获胜。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认识与实践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认识与实践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要宗旨。
而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只强调学习的结果,不研究学习过程和方法;只强调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不仅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更主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那么,师与生,教与学,究竟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他更是振聋发聩地提出这样一个论断:“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
否则的话,世界上所有的“房子”就只能是一个式样。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考虑设计教学,以激发和完善学生的内因为宗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探究。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侧重于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二、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教学参与意识。
要搞好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抓学生预习十分重要。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预习,既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上课时能引起较大的注意,学得更有针对性、更主动积极。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品文档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
大部分教师能够用感情丰富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采取最佳教法,创设最佳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法、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教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1.巧妙导入、自然引趣、言语激情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笔者引用一名优秀教师的一段话导入:“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
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大地。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街道的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地告别。
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一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尽管我们没有亲眼见到那动人的感人情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
”教师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注入教学语言中,感伤的心情,低沉的语调,感染学生。
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导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一味的平铺直叙的讲解更有效率。
2.捕捉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800字(7篇)关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范文):1我们在新课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交流、师生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在新课程整改的背景下,教师应确定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的自由发展空间。
为此,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采用启发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简单的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逐步体验成功,形成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转化成自觉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内化。
新课程整改要求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发展的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
努力实现教学由“教”转化为“导”,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转化。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实践高效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新天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理念、新方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才算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学习,简要地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教育的民主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它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离开了教育教学的民主性,也就无法来谈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
因此,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在教育中,我们要摈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进而创建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
教师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获得淋漓尽致的最大可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学生的观点、思想与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尊重学生的人权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越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该强行地把学生的思维轨道重新纳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教科书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去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
3、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课堂中主地位有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过程,这种参与应该是在学生主动状态下地参与。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重组的过程,是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在练习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切不要重结果轻过程,急功近利,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主体性最能充分体现的地方。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等。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进行一对多的讲授,而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彼此的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同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挑战。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例如设立学习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学生自主选题等。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设疑的 目的在于激 发疑问 , 启发思维 。但设疑提 问多
了, 学生被动应付 , 难以主动学 习。如果 时间长了 , 养成 了 习惯就更糟了 。 学生离开提 问就无法 自学 , 丧失学习能力。
如, 笔者在教学《 詹天佑》 一课时 , 在整体感 知的基础 上 , 从
认知 目标人手 , 先让学生 找出文章的 中心句 “ 天佑是我 詹 国杰出的爱 国工程师” 。找 出中心句后 ,紧接着抛 出第二 问 :文章 哪儿 表现出詹天佑 的杰 出 、 “ 爱国? 此时 , ” 学生 的 兴趣极为浓厚 , 质疑 , 讨论 课堂气 氛十分活跃 , 连平 时很难 说话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讨 论中去了。 在教学第五 自然段 时, 笔者问 :詹天佑 是用什么方法开通隧道的? 同学们纷 “ ”
同学们表示应 摈弃前嫌 , 言归于好 。于是 同学之间纷纷握
手言欢 , 笔者也沉浸在这热烈的场景之 中。现具体生动 的
情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 巨大的威力 ,而且对 组织 教学 、 活跃教学气氛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 简 设 疑 。 当 点拨 精 精
、
构 建 明确 的 目标 训 练 序 列
思 画 图 , 画 好 后 , 班 同学 爆 以 热烈 的掌 声 。 图 全
很大很大 的拖鞋— —那么大 , 向是她妈妈穿的。 (卖火 一 ”《
柴 的小 女孩》 学生读后 自问( 提问)卖火柴 的小女孩穿 ) 或 : 她妈妈 的拖鞋 , 和我们一样 , 一种好奇 心吗? 是 如果不 是 , 那是 为什么? 此处没 有直接写小 女孩儿 家里穷 , 根本买不
主体 ” ? 呢
一
后, 让学生体会文章主 旨, 学会宽容 , 增强友谊 。针对学生 平时因小 事而争执 ,甚至 闹矛盾 的实 际,引导他们讨论 : “ 蔺相如为什么见 了廉颇就躲 避? 经过讨论 , ” 学生 们一致 认为 , 蔺相如是顾全大局 , 有宽广 的胸襟。 发同学们检点 启
课堂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是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主观的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会的思想应该改一改了呢?确实,思想的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您的思想真正转变了,才会指导您的实际行动——课堂上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那如何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呢?下面将我最近思考的一些东西与老师们交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在老师。
1、教师思想上相信学生,行动上才会放手学生。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想上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行并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然后行动上才能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我们的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学生的能力提高要靠课堂上的训练和培养。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在这儿与老师们共享:“会飞的0”商中间,未尾有0的除法,学生往往容易把商里的“0”漏掉,造成计算错误。
新授课时,我也曾用估算、改错、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
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通用8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通用 8 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灌输,更重要的是注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在教学的同时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是否能跟上进度以及注意力是否集中,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我们不允许“反复咀嚼”已经熟知的东西,以免引起少年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的态度。
须知少年们希翼感到自己是思量家,而不是再现知识的机械仪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适当的揭示学生们已知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鼓励他们去自由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应错开时间,不定期的进行复习。
学习上我们不允许死记硬背,而是要匡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
我们在对任何知识点的学习前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推动他们主动思量,避免机械识记,其次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合理的目的,只要求记住重要知识,不给学生增加记忆负担。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反思 2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学过程不在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赋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者未发生教学。
“互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中,互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之分。
笔者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
那末,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一、改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预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怎样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怎样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就能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情、知、意、行诸方面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多朗读义务教学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语文课就是以情节分析为主。
常常一上课,授课教师从开始讲到结尾,从段意讲到中心思想,而每课都是这样不乱套的讲下去,这种印版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处于听天书的状态。
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于否,能否迁徙运用,其情感和智力是否得到发展,教师顾及甚少,因而造成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而学生得到的却是低效收获。
这种传统的教法忽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规律。
语文教学,教师要抓关键,突出重点,尽量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去閱读教材。
我经常要求学生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读懂的东西比老师讲懂的东西记得牢固。
以《海上日出》一课我为例,笔者让学生自己细读每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日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壮观景象,效果很好。
引导学生读书,主要是朗读法让激昂处激昂,优美处优美,深沉处深沉。
耳的朗读,浓情的感染,能使语文教学作到文道统一。
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阅读为主线,运用各种阅读形式和方法,将读的训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抓住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异点设计提问。
问题的提出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飞夺泸定桥》课题中的“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第二,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样飞夺的?这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做到了问题少而精。
遇到学生不发言时,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嘴,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2014-08-07 11:42:29 来源:热线电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苏程专家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二、再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凌桂泉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
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
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其具体做法几下个方面:⑴知识要点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各节知识,以此作为文化素质的基石。
⑵以方法、思路作为主线,以问题和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和支撑。
⑶围绕教学目标,椐认知规律,选择精当的训练题,突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这是文化素质的面。
⑷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点、线、面构建的立体,涵盖全部知识的教学学法设计,抓住重点、难点的讲练编排,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着鲜活和翔实的内容。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否则,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也谈不上教育的改革,课堂教学的优化。
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性,使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可控的,目标的达成也是可测的。
唯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
二、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
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主动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将"讲堂"变成"学堂",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
现在提倡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拔和指导上,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
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
例如在教学中,一些学校变换学生的座位形式,由"秧田型"变化为"圆桌型"、"马蹄型"等,由全班划一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读读、圈圈、做做,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甚至走出课堂--这些都正好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
物理课堂教学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我认为应突出一个"练"字,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先讲后练,也可以先练后讲,也就是"讲练法"。
为了做到以练为主,以讲助练,最佳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练--讲--练",这是因为采用"讲练法",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由于缺少了一个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即"练"的过程,因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是"停留在记忆或初步的理解"的水平。
有了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改变,促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真
正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从另一层面看,更利于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更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因学施教",以"教"导"学",实现四个转变: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参与式;②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以深刻理解为主的意义学习;③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成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的多方面的学习;④侧重基础学为形式的学习转变成基础学力、发展型学力、创造型学力相结合的学习。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行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
判断一个教师的优劣应以是否启发学生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为标准,而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那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样的教师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优课的标准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①有利于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②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③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特长、爱好的发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回答问题全面吗?为什么?"等问题,把学生推上评判席,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听,认真想,大胆说……。
通过学生进行争议,相互评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思辩能力。
总之,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中的变数越来越多,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他们就能从容应试。
我想,这是实施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倡素质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