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国古代园林
一、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世界园林体系:
1)自然式——中国古代园林
2)几何规则式——西方
2.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2)布局自然,所造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表现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功能由娱神发展成娱人
最典型的是“上林苑”(建于西汉)
士人园林的勃兴,士人园林的特点(了解)
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趋于成熟,唐代宫
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纪念碑,规模建制宏大,是明清园
林无法比拟的
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
蓬瀛”
典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明代出现园林专著——《园冶》(计成)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筑山
理池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动物
建筑
匾额、楹联、刻石
铺地
(一)筑山
1.发展:
2.《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
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
3)例:
a)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b)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
(二)理池
1.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2.理池的方法:“掩”、“隔”、“破”(要会区分)
(三)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
1)讲究姿色美
2)讲究颜色美
3)讲究香味
4)讲究象征意义
A.松柏象征坚强、长寿
B.莲花象征洁净无瑕
C.兰花象征幽居清高
D.牡丹象征荣华富贵
E.石榴象征多子多孙
F.紫薇象征高官厚禄
G.岁寒三友:松、竹、梅
H.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动物
➢功能:
1)观赏娱乐
2)隐喻长寿
3)借以扩大和净化自然境界
(五)建筑
1.功能:
1)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2)点景、隔景作用
3)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渐入佳境
2.建筑形式:
1)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通常坐北朝南。
2)楼阁:较高层建筑,注意体量处理
3)书房馆斋: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
4)榭:常建于水畔或花丛边,借以成景;三面临水,供认游憩、眺望
5)轩:区别于榭
6)舫:仿造舟船的小型建筑,在江南和岭南园林中常见到
7)亭:开敞的小型建筑物
8)路与廊:
A.是古代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B.不仅有交通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作用;
C.有单廊和复廊之分,复廊有扩大园林空间,移步换形增添景色(拓展:典型的复廊及复
廊上常用到的构景手段,结合现岛知识)
9)桥
10)园墙:(龙墙隔景)
上海豫园五条龙墙:伏卧龙、穿云龙、双龙戏珠、睡眠龙
(六)匾额、楹联、石刻:(掌握书上的例子)
(七)铺地
1.圆形:象征主人的八面玲珑
2.多角形:寄托主人处事有节气讲原则
3.蝙蝠形图案铺地:希望时时事事处处是福
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常用的构景手段:
(一)对景: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游人观赏到对方景色。这是平面构景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应用较多的造园手法,几乎每园中都能看到。因为中国山水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局在全园的中部,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很好的对视空间。水面倒影与岸上景色虚实结合所构成的美景,只有在对岸才是最佳观景位置,于是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观构成规律,环水布景,形成丰富而不显拥挤的景致环境。
(二)借景:借景多是立面景观的构景方法。就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然而不管多大规模的园林也只是地表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都是处于外界环境的包围之中。这种自我的封闭如果不在构景中给以掩饰和突破,就会使人产生狭小的感觉,而降低景观的美感强度;外围的景观若与园内景观在立面上不协调,也会因其结构的混乱而造成美感强度的降低。因此如何将园内外的景观组合好,影响着全园景致的整体效果,“巧于因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借得恰到好处就是对生境、画境、意境的最好统一。
(三)添景:添景是又一种立面景凤的构景手法。在空间比较空旷、景观比较单调而无景深层次感的地方,由于某种景观的添置而改变上述状况。这种构景手法称添景。
(四)框景: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多采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观赏者角度的变换造成景致的变换,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五)抑景;“揄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某景物对游人视线暂时的阻挡作用,产生其绕过此物眼前景致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这种构景手法称抑景。在中国古殿园林中,多选用假山做抑景的景物。
(六)漏景:漏景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窗或花棱窗,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有有限空间景观内容的构景手法。
(七)障景:障景即在园林中起到屏障作用的景观。为了满足园林主人各方面的行为需求,园中难免有不雅的场所或器物,为不使之影响全园的景致,往往在其前方造一景观将其遮挡住。这一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称为障景手法。
(八)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
(九)透镜:透过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空隙从A远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