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章-面对挫折---挑战自我ppt课件
☆挫折类型
损失挫折
失去了原来所 拥有的东西而 引起的心理挫 折。
如,失恋、亲 人死亡、荣誉 的丧失等。
案例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家 庭经济情况一般。有一弟弟读初中。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 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 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她从小是个 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 处较好。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 ,她主动向父母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 大。两个月前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 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 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她感到生 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 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 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 续上大学不确定。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 ,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 独走回宿舍。
消极意义
1 、减弱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 2 、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
☆挫折类型
1
2
3
缺乏挫折 损失挫折 阻碍挫折
☆挫折类型
缺失挫折
当我们无法拥 有自己认为非 常重要的东西 时,所体验到 的一种挫折感 受。
如,物质、能 力、生理条件 的缺乏、经验 的缺乏和感情 缺乏等。
案例
她,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她在一年级时非常用 功,成绩很好,可到了大一下半学期就变了, 原因是她长得又黑又胖,其貌不扬,所以受到 男生冷落,为此她深感苦恼,深受重挫,后来 就出现反常行为。比如上课时对男老师嘻嘻地 笑,说男老师喜欢他,可她瞧不上人家。在校 园中遇到男同学,她常把头一扭,向地上吐唾 沫,说男同学对她不怀好意,从而以致于整日 精神恍惚。
护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psychology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2)人格: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4.护理心理学的任务:(1)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2)研究患者心理特征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3)探索护患关系及其改善(4)探索优秀护理人才的心理特点,探索培养途径nursing care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或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活动。
第二章基础理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1)自我实现论(2)顶峰体验罗杰斯人有实现的趋向,人性基本可以信赖2.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巴普洛夫及其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和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及其社会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3.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需要模仿的行为规范是基础(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被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4.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要点:(1)知觉疾病易感性:是个体对危险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或疾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2)知觉疾病威胁:是个体对危险行为后果和疾病危险性的预期(3)知觉健康行为益处:是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能带来好处的预期(4)知觉行动阻碍:是对采取行动所付出代价和遇到的困难预期(5)行动线索:实现行为改变的策略(6)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采纳建议,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的可能性高。
YQ-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努力 (我刻苦了/我没复习) 运气 (我火好/我很背)
外部的
归因风格和健康 • 相关的健康问题
– 情绪:焦虑、恐惧、孤独 – 影响:成就动机、人际关系
• 不可控归因风格
– 激发动机× – 习得性无助√;自暴自弃√;绝望√
• 内控型
– 相信事情可以由自己控制√ – 更健康的心理
45
归因风格和健康
我考得不好都是因为天气不好内外归因理论控制点稳定性程度稳定不稳定内部的能力我聪明我笨努力我刻苦了我没复习外部的任务难度题很难题简单运气更健康的心理45归因风格和健康不抑郁的可能性自身的持久的和整体的抑郁的可能性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46成就目标论掌握目标表现目标成功的含义改善进步高分高水平表现看重的方面努力学习高于他人的能力满足的原因努力学习挑战性比别人做得好教师的取向学生如何学习学生如何展示成绩对错误的看法学习的一部分产生焦虑关注的焦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努力的原因学习新东西高分优于他人评价标准自身的进步与常模比较任务选择有挑战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学习策略理解有意义学习机械应付式学习认为老师的作用控制感帮助学习的资源和向导知觉到的挑战与威胁mendes2010个体心理行为与健康行为主义行为塑造sheldon条件反射逻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健康行为的地位
• 丹麦双生子研究
– 1,826 twins in Denmark aged 70 or older – Kaare Christensen,2001
• Gene:10% • Life style: 90%
– 老相的因素:smoking, exposure to sunshine, depression and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 年轻的因素:being married, high social status, lack of depression and a low body mass index (BMI)
行为医学(主编韦波)章节重难点第6章-行为与疾病
第六章行为与疾病一、学习纲要掌握:1.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得概念。
2.不良饮食习惯与疾病得关系。
3.不良饮食习惯得干预。
熟悉:1.良好习惯养成得常用方法。
2.不健康得生活方式。
3.睡眠得作用。
4.常见得不良睡眠习惯。
了解:1.习惯养成得三个阶段。
2.习惯得分类3.运动缺乏得危害及干预。
4.吸烟得危害及控制方法。
二、教材精要【内容简介】本章阐述了行为习惯与疾病得关系,首先介绍了习惯、不良行为习惯等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围绕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缺乏、吸烟、不良睡眠等不良行为习惯与疾病得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
【教材知识点】(一)不良行为习惯1.习惯得概述习惯就是指长时期养成得不易改变得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习惯形成就是学习得结果,就是条件反射得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得结果。
(1)习惯得特征:1)简单性。
2)自然性:自然就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得行为。
3)后天性:习惯就是在后天得环境中习得得,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4)可变性:习惯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并不就是绝对得。
即使就是已经形成得很牢固得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得强化训练与影响,也能发生改变。
5)情境性:习惯就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得相同反应。
(2)习惯得分类:通常把习惯分成好习惯与坏习惯两大类。
从不同得角度对习惯进行更细致得分类如下:1)按习惯得价值,分为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
2)按习惯得层面,分为社会性习惯与个体性习惯。
3)按习惯得水平,分为动作性习惯与智慧性习惯。
4)按习惯与能力得关系,分为一般性习惯与特殊性习惯。
5)按不同得活动领域,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
6)按出现得时间先后,分为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习惯。
(3)习惯得意义:①习惯会在不知不觉间控制着人得思想,指挥着人得行为,影响着人在生活中得每个细节。
②习惯减少了思考得时间,简化了行动得步骤,使我们以一种完全自动化得方式从容应对各种情景。
③人就是被习惯塑造出来得,一个人得个性,实际上就就是自身习惯得总与。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健康教育学(多选题)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多选题)1.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B.特异性差C.协同作用强D.变异性大E.广泛存在答案:A,B,C,D,E2.健康教育结局评价指标包括A.生活质量的变化B.项目实施前后的健康风险变化C.卫生知识知晓率D.对象的生理健康指标E.对象的心理健康指标答案:A,B,D,E3.健康教育诊断(需求评估)的内容包括A.社会诊断B.流行病学诊断C.行为与环境诊断D.教育与组织诊断E.管理与政策诊断答案:A,B,C,D,E4.健康教育过程评价的指标包括A.项目活动执行率B.干预活动覆盖率C.目标人群参与率D.有效指数(目标人群参与率/预期参与率)E.目标人群的满意度答案:A,B,C,D,E5.人际传播的形式包括A.二人间传播B.书信与书籍传播C.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D.网络与电视传播E.小群体间传播答案:A,C,E6.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内容包括A.制订实施的工作时间表B.实施的质量控制C.组织机构建设D.培训实施人员E.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准备答案:A,B,C,D,E7.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A.教育的内容、目的和目标B.教育的时间、地点C.教育的培训方案、教材D.教育的形式E.教育的评价方式答案:A,B,C,D,E8.下列属于格林(PRECEDE-PROCEED)模式的基本内容的是A.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诊断B.自动化诊断与评价C.行为与环境诊断D.教育和组织诊断E.管理与政策诊断答案:A,C,D,E9.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 )A.感知疾病的威胁B.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C.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E.社会人口学因素答案:A,B,C,E10.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是( )A.支持性环境B.发展个人技能C.强化卫生服务系统行动D.调整卫生服务方向E.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答案:A,B,D,E11.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有关的理论模式是( )A.拉斯韦尔传播模式B.健康信念模式C.知信行理论模式D.行为阶段改变理论模式E.生物医学模式答案:B,C,D12.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包括A.知信行模式B.健康信念模式C.自我效能理论D.行为改变理论E.健康管理理论答案:A,B,C,D13.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A.信息扩散远B.传播范围广C.传播对象众多D.传播速度快E.传播速度慢答案:A,B,C,D14.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A.社会诊断B.自动化诊断C.行为与环境诊断D.执行系统诊断E.管理与政策诊断答案:A,C,E15.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主要有()等形式A.人际传播的应用B.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C.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D.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E.新型媒介的应用答案:A,B,C,D,E16.属于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是()A.过程评价B.结局评价C.认知评价D.效应评价E.健康评价答案:A,B,D17.促进健康的行为特点有( )A.有序性B.规律性C.适宜性D.差异性E.和谐性答案:A,B,C,E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 )A.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满足群体健康干预与健康管理工作的需求C.满足个体化健康干预与健康管理工作的需求D.有助于实现社区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目E.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方法与策答案:B,D,E19.健康教育计划中需求评估的社会诊断的内容包括( )A.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B.了解社区资源C.区别社会行为与个人行为D.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E.分析是否讨好行为答案:A,B,D20.现阶段,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医院的教育形式应该有哪几类( )A.患者健康教育B.社区健康教育C.社会性宣传教育D.医护人员健康教育E.预防和康复的教育答案:A,B,C21.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包括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E.健康用品答案:A,B,C,D22.针对群体传播的材料包括A.宣传栏B.招贴画C.海报D.标语和横幅E.影像材料如DVD答案:A,B,C,D,E23.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原则有A.与日常生活相结合B.循序渐进,逐步改善C.点滴做起,持之以恒D.及时提醒,指导督促E.定期随访,分析问题答案:A,B,C,D,E24.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A.没有打算阶段B.打算阶段C.准备阶段D.行动阶段E.维持阶段答案:A,B,C,D,E25.正式同伴教育的组织实施方法包括A.征募同伴教育者B.培训同伴教育者C.征集同伴教育受教者D.实施同伴教育E.同伴教育评价答案:A,B,D,E26.以下预防艾滋病的因素中,属于倾向因素的是A.国家颁布的《输血法》B.知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C.在大学生和青少年中推广同伴教育D.人们正确使用安全套并知道获得途径E.人们接受“艾滋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说法答案:B,C,E27.健康管理互动平台管理服务系统架构通常包括()和依从性提醒及互动功能等A.使用者操作页面B.健康档案管理模块C.健康风险评估模块D.智能化膳食、运动管理数据库E.个人健康教育资料库答案:A,B,C,D,E28.现在比较常用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有A.知-信-行模式B.健康信念模式C.社会规范理论D.自我效能理论E.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答案:A,B,D,E29.与肿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关的生活方式包括A.精神紧张B.长期疲劳C.吸烟D.酗酒E.运动缺乏答案:A,B,C,D,E30.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传播有()的优越性A.阅读方便B.即时性C.个性化D.成本低E.能完整表达干预信息答案:A,B,D31.健康教育要帮助个体或群体A.掌握卫生保健知识B.提高认知水平和技能C.建立起追求健康的理念D.改善自己的行为与就医方式E.改善自己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答案:A,B,C,E32.进行个体健康干预之前需要收集的资料有A.疾病家族史B.个人一般情况C.目前健康状况D.健康风险评估E.社会环境状况答案:A,B,C,D33.讲课作为人际传播的应用过程,讲课准备和PPT设计与制作很重要。
行为心理与健康
脑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3.免疫系统中介机制
社会心理因素
下丘脑 内分泌激素 胸腺退化 T细胞功能 巨噬细胞功能
感染、恶性肿瘤
(三)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器)
社会心理因素 大脑皮层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健康效应
三、 心理测验
❖ 概念
定量测量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 概念: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 表现
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 心理过程的强度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气质四种典型类型
气质类型
气质特征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急躁;刚 强,粗暴
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情绪体验 不深
稳重,缺乏灵活;沉着,缺乏生气
抑郁质 易感,内向;稳重,持久,懦弱;沉默孤 独
❖ 儿童少年运动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 中老年运动不足易致肥胖和多种慢性病,易 发生软组织损伤和骨折。
运动计划
❖ 运动计划原则
“结合兴趣、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 维持生命的运动量:轻到中度的活动每次十 分钟,一天多次。
❖ 维持健康的运动量:中等量活动每天累计至 少30分钟。
❖ 疾病发生或发作的诱发因素 ❖ 直接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
中医“七情” 《内经》“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
四、生活事件
❖ 生活事件(life event):生活中足以引起心理 平衡失调的事件。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生活事件变化单位 (life change unit , LCU)
行为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行为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行为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人们意识到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行为心理学的影响行为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习惯和决策,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个体行为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会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行为心理学还关注个体的运动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身体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参与是一个人是否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定期的运动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焦虑和抑郁,并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二、健康心理因素的影响健康心理因素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此外,研究还发现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慢性疼痛的感知,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促进身心健康的实践建议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2. 学会应对压力: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例如,定期参加放松训练和冥想课程,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3. 建立社交支持系统:人际关系对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孤独感。
4. 积极寻求专业支持:如果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心理学第六章-饮食行为
饮食行为认知模型的缺点
• ①在认识观点下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参照已有的模型设计问卷,导致 很多重要认知过程的丢失。 • ②这种模型所包含的认知是有限的。并且忽视了食物与形体之间关联 丰富的含义。 • ③把行为假定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忽视了情感的作用。 • ④在构建“主观规范”上吸收了其他模型的一些观点,但没有充分考 虑其他因素在饮食这样的社会化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 • ⑤认知模型同义反复,自变量未能很好的的在概念上与要预测的因变 量区分开。 • ⑥模型预测真实行为的能力低,大量的变异需要由其他不确定因素来 解释。
饮食怎么影响健康?
• 两种方式:一 饮食不良导致疾病 • 二 患病后,饮食可作为治疗和控制的一 部分 •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 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 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 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 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饮食过量的原因: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饮食过量的原因分析 饮食过量的边界模型 认知转变 情绪改变 自我克制的作用 逃避理论 饮食过量的反复 控制的作用
三、节食与减重
• 饮食与阶段性的饮食过量有关。研究显示, 有时这会表现为体重的波动。虽然节食者 旨在通过限制食物摄入量来减轻体重,但 这个目标很少会成功。真正的体重减轻受 到补偿性过量饮食的限制
第物组群来定义: • 水果和蔬菜:摄入各种水果和蔬菜,最好每天5种以上 • 面包、面食、其他谷类食品和马铃薯:摄入丰富的复合碳 水化合物,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 肉类、鱼类和其他代替品:摄入适量的低脂种类的肉类、 鱼类和其他代替品 • 牛奶和乳制品:摄入适量的的牛奶和乳制品,尽可能低脂 • 脂肪类和糖类食品:少吃 • 其他的还有:适量饮酒,多喝白开水,盐的摄入量每天少 于6克……
第六章 行为与健康
疾病控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传染病传播; 第二阶段:个人卫生阶段; 第三阶段: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 习惯、养成健康习惯。
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现代疾病的 关键所在。
•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1.健康的信念 • 信念是人对自己生活中所应遵循原则的信 仰。人的知识、道德、信仰、价值观的总 和。通常与情感一起支配着人的行为。 • 2.经济社会的发展 • 经济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决定力量。
死亡原因分类
死亡原因 心脏病 占总死亡 (%) 34.0 医疗服务 12 行为方式 52 环境因素 9 生物因素 27
肿瘤
脑血管病 车祸 血液病 凶杀
14.0
13.4 4.2 2.6 2.2
10
7 12 18 0
37
50 69 49 65
24
22 18 8 30
29
21 1 25 5
糖尿病
先天畸形
• • • • • •
二、酗酒行为 1.酒中的有害成分 2.酗酒对躯体健康的危害 3.酗酒对学习的危害 4.酗酒对社会的危害 5.控制过度饮酒的对策
• • • • • • • • • •
三、吸毒行为 1.毒品的种类 鸦片类 大麻及合成致幻剂 可卡因 2.毒品的危害: 成瘾 致幻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第三节 不良行为
• • • • • • • • • • 一、吸烟行为 1.吸烟现状 2.烟草的有害成份 3.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A)致癌 B)损害组织、器官功能 C)诱发冠心病 D)引起脑血管意外 E)加速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 F)易致不孕、致畸
• 4.吸烟对学习的影响 • 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智力活动能力 降低 • 5.吸烟对社会的危害 • 6.控烟对策
4.调完《社会医学》教学大纲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5+3)、影像、口腔、麻醉、法医专业前言课程简介:(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学科主要任务、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课程的特色)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研究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针对不同的社会卫生状况,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发展起来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医学科学阐明了社会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重要作用。
因此,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医学生知道生物与生物属性、人与人性、社会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基本要素的概念;说明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卫生服务,社会结构、社会角色及人的社会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区、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它们与的健康关系;阐明现代人体观、疾病观、健康观的概念以及社会发展与人群疾病谱、死因谱转变的关系;掌握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会病和健康教育的关系,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策略有关概念和内容。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教师的姓名+职称+电话+电子邮件+办公室地点)考评方式:(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理论笔试:100分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课程使用的主线教材及主要中、英文参考书,教材需提供完整信息(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总的目标,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明确列出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课程内容)社会医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医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如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卫生服务,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区、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它们与的健康关系,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益的方法,掌握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策略,社会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有关概念和内容。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案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教案第一章:健康行为的意义1.1 介绍健康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1.2 讨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3 分析健康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4 总结如何培养和维持健康行为第二章:生活方式与健康2.1 解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2.2 分析不良生活方式的后果2.3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要求2.4 制定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计划第三章:饮食与健康3.1 介绍均衡饮食的重要性3.2 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3.3 学习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3.4 实践健康饮食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运动与健康4.1 解释运动对健康的好处4.2 分析缺乏运动的原因和后果4.3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4.4 实践运动锻炼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心理压力与健康5.1 介绍心理压力对健康的影响5.2 分析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应对方式5.3 学习如何管理心理压力5.4 实践心理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第六章:睡眠与健康6.1 介绍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6.2 分析睡眠不足的影响6.3 学习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第七章:吸烟与健康7.1 介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7.2 分析吸烟的行为模式7.3 学习戒烟的策略和方法7.4 实践无烟生活方式第八章:饮酒与健康8.1 介绍适量饮酒对健康的影响8.2 分析过量饮酒的危害8.3 学习如何控制饮酒量8.4 实践健康的饮酒习惯第九章:药物使用与健康9.1 介绍药物使用的正确方式9.2 分析药物滥用的问题9.3 学习如何避免药物滥用9.4 实践安全用药的常识第十章:社交与健康10.1 介绍社交活动对健康的影响10.2 分析社交孤立的影响10.4 实践积极的社交互动第十一章:环境与健康11.1 介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1.2 分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问题11.3 学习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健康11.4 实践环保生活中的具体行动第十二章:安全意识与健康12.1 介绍安全意识对健康的重要性12.2 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12.3 学习如何提高个人安全意识12.4 实践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三章:生殖健康与生活方式13.1 介绍生殖健康的基本概念13.2 分析生殖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3.3 学习维护生殖健康的良好习惯13.4 实践促进生殖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十四章: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14.1 介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的健康需求14.2 分析特殊人群面临的健康挑战14.3 学习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14.4 实践特殊人群的健康促进策略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5.1 介绍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15.2 分析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15.3 学习如何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15.4 实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整合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健康行为的意义、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行为。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课件
粘液質 抑鬱質
穩重但不靈活;忍耐力強,沉著,但 緩慢平穩善於抑
缺乏生氣。
制
易感,但內向;穩重,持久,但懦弱;
沉默而孤獨。
情感深而持久
動作遲緩無力 1
性格(character):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對 人對己對客觀現實所持的穩定的態度及與之相適 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
性格特徵: 性格的態度特徵,包括對社會、集體、他人、 自己以及學習、工作、勞動的態度。 性格的意志特徵,包括對行為自我調節、控 制等。
1
第三節 行為和心理問題的干預
一、個體干預 針對知識、態度、信念、動機、技巧和經歷等方面進 行的行為和心理干預。 消除強化和刺激理論。 二、社會工程干預 通過某些社會性的措施來改變現狀。 社會設施、政策、組織。 三、場所干預 家庭 學校 工作場所 社區
1
社會因素作為應激源被人體感知納入後,形 成心理感受,以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為仲介, 對機體產生作用。
1
心理、行為、健康三者的關係為一些學科的重 要內容。
醫學心理學:心理特徵、活動過程--健康 行為醫學:探討促進及危害健康的行為 社會醫學:將心理行為與社會環境聯繫起來
心理測量(psychological testing)利用模具
1
吸煙行為
1.煙草的有害成分 捲煙煙絲及其燃燒產物種的主要有害成分有:焦油、
CO、 NO、HCN、丙稀醛;氣體占煙霧的90%,其餘 為微粒,包括焦油及煙鹼。 2.吸煙危害的流行病學研究
吸煙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20世紀的瘟疫”。 吸煙可致癌、與呼吸道疾患、心血管系統疾患有關, 對婦女及子代造成危害、增加職業性危害、也可使胃 潰瘍病患者病情加重 、對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牙 槽骨質疏鬆 、被動吸煙的危害……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PPT课件
胸闷、多汗、手抖、失眠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
.
16
三个基本环节:
感受刺激(应激源)—应激反应(心理活动)—应付方式(行为改变)
应激原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变化 焦虑 挫折 冲突 压力 厌烦 创伤
可预见性 可控制性 认知解释 社会支持 应对技巧
.
26
紧张的来源
(1)困难的、带威胁的或迅速变化的情况会引起紧 张,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紧张是身体的一种病理 变化;
(2)现代文明生活节奏加快,使机体长期处于一种 紧张状态;
(3)紧张的期待也可引起机体的紧张状态,如重要 的考试前一个人的焦急行为等。
.
27
应激性疾病
• 不良的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如适应机 制失调,机体器官的组织及功能就会发 生改变,从而产生应激性疾病,即心身 疾病。
(四)泌尿生殖系统: 月经紊乱、痛经、 神经性多尿症等。
.
33
(五)内分泌代谢系统: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肥胖症等。
(六)皮肤: 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 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 斜颈、紧张性头痛等。
(八)神经系统: 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 等。
Socio-economic factors are just one class of health determinants. Health status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al, lifestyl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例如,吸烟——危害健康的行为定式。
戒烟——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的知识但,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影响其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改变的失败。
“知而不信”: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信而不行”: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故不产生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图6-2 健康信念模式影响因素:1.感知疾病的威胁(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
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造成疼痛、伤残和死亡等。
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
一般而言,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第六章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二、心身疾病的种类
按系统分
➢ 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便秘、神经性厌食、胃肠痉挛等 ➢ 呼吸系统:哮喘、呼吸困难、失声、慢性心理性咳嗽等 ➢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等 ➢ 泌尿生殖系统: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症等 ➢ 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偏头痛、口吃、抽动症、腰背疼痛等 ➢ 皮肤:神经性皮炎、全身瘙痒、局部瘙痒(如肛门、外阴)、慢性荨麻疹等 ➢ 心理生理疾病:过度进食和肥胖症、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原发性
卫生学(第9版)
四、 运动与健康
适度动物的健康益处
运动不足或过度的健康危害
➢ 增强肌肉关节功能
➢ 运动不足:肥胖及相关疾病
➢ 增强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功能 ➢ 运动过度:过度疲劳等
➢ 控制体重,预防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愉悦心情
卫生学(第9版)
五、 不洁性行为、吸毒与健康
不洁性行为的健康危害 ➢ 性传播疾病(STD) ➢ 婚姻、家庭问题引起的心身疾病
➢ 长期吸烟增加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病风险。 吸烟还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心血管病等的 发生、死亡有关。
➢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 动吸烟,危害不吸烟人群健康。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卫生学(第9版)
了解 1.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机制。 2. 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
健康心理学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健康心理学: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心理因素在人们的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而压力、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提升健康水平。
本文将着重探讨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并阐述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
一、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1.心理幸福感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核心之一就是心理幸福感,即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快乐感。
研究表明,心理幸福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人们在拥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时,身体更加抵抗疾病,免疫功能更强。
因此,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可以间接促进身体的健康。
2.压力与健康压力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但压力过大或长期的承受压力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身体激素失衡,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因此,有效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平衡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3.情绪与健康情绪是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积极的情绪如愉悦、喜悦等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沮丧等则会加重身体的压力反应,导致健康问题。
因此,调控情绪、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健康至关重要。
二、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1.心理因素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而心理因素在其发病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慢性疾病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状态,而这些心理因素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进展和康复。
因此,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管理焦虑情绪,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心理因素与疼痛管理心理因素对于疼痛的感受和管理至关重要。
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而个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类别;
2.了解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类别;
3.理解行为和心里问题的干预
【本章重点】
1. 心理因素与健康的联系
2. 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
【本章难点】
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基本概念】
人格;认知因素;个体干预;社会工程
第一节心理因素与健康
概述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是躯体疾病和精神病患的致病因素;相反,良好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
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主要分析个体心理特征(个性) 、心理活动过程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人格与健康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与个体的心理特质,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认知因素与健康
认知是指人们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思维和相像等。
1 知识和观点
2 健康意识和健康信念
3 个人控制信念
三、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
个体心理特征或称个性,一旦形成,则很难或很少改变。
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据说性格内向的人都这样:1、自己走路会很快;2、习惯晚睡;3、隐藏心事;4、喜欢有口袋的衣服;5、习惯抱臂;6、习惯冷战;7、喜欢窗户,喜欢角落、习惯蜷缩;8、喜欢写字和阅读;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
10、总爱琢磨别人的话;11、有点迷迷瞪瞪;12、感情细腻敏感。
大部分符合,看来是了。
(-)气质(temperament)
气质,通常所说的脾气,个人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这四种气质类型属极端形式,实际生活中人大多接近或类似某种气质。
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的气质特征:
(二)性格(character)
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有关性格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较多的有A型性格和C型性格。
性格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的自我调节、控制等。
B型性格表现为:
1,从来不曾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
2,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
3,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表现自己的最佳水平4,充分放松而不感到愧疚
第二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和健康行为
行为概念
行为分类
情绪、生活事件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三个特征:
1.情绪不是固有的,是由客观现实的刺激引起的。
2.情绪是主观体验,虽然这种体验可能出现行为表象,但也常不露于形。
3.情绪的个人基础是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态度的变化。
情绪致病主要有2个方面:
1.作为疾病发作或复发的诱发因素:如情绪变化被认为是心急梗塞、脑溢血、精神病发作等的重要诱发因素。
2.直接作为致病因素或疾病的促发因素:流行病学和实验医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与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长期忧郁者多种疾病的危险性升高;紧张情绪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而引起溃疡病。
(二)生活事件在情绪致病中的作用
1.概念
生活事件(life event)是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生活事件多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都出现过度刺激。
即从正反两方面造成人的心理平衡严重失调。
生活事件主要表现在:学习问题、恋爱婚姻问题、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工作和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问题、法律与政治问题等。
2.生活事件的测量与评价
1967年Holmes和Rahe开创了生活事件定量研究方法。
他们把生活过程中对人们情绪产生影响的事件称为生活事件,并按影响人们情绪轻重程度划分等级,用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LCU)进行定量评定,制定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
1973年Holmes对5000多人进行调查后编制了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以生活事件变化单位(LCU)评分,研究发现:1年内LCU超过200单位,则发生心身疾病的概率增高,如果LCU超过300单位,第二年生病的可能性达70%。
1985年对Holmes生活事件心理应激量表进行修订后编制了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量表,并在10个省市进行了1000多人的调查。
3.生活事件对健康影响的作用特点:
(1)很强的时效性
(2)通过情绪影响健康
(3)受个体心理特征影响
四、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人的行为是具有认识、思维能力的人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
广义的行为分为内在行为和外显行为。
一般所谈的行为主要是指外显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指人类个体和群体的与健康
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按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的影响,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我国前十位死因及主要危险因素%
第三节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一)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
概念:又称健康促进行为,指个体或群体(不论其健康状况如何)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相对明显、确实的一组行为群。
表现形式:
1.对健康有利行为的形成、巩固和持续:如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预警行为和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2.危害健康行为的放弃或减少、减弱:如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偏食、喜冷或热饮食等)与不良生活习惯(睡眠不规律等)。
(二)危害健康的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
概念:又称健康危害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指在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组行为。
表现特点:危害性、稳定性、习得性。
分类: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以分成四类:日常危害健康行为(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简称DPP)、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等。
与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如肥胖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早衰、癌症等发生有关。
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存在广泛等特点。
2.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简称DPP)
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A型行为和C型行为。
3.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不良疾病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患病或病患已被确诊后。
不良疾病行为常见表现形式有:
4.违规行为
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吸毒等。
违规行为既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
【思考题】
(1)谈论如何更好的绝对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2)关于专家提出的ABC 三型人格,同学就自己的性格做简要分析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