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定量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原理: ☼ 原理:根据物质在某些介质中电离后所产生的电 导变化来测定电离物质含量。 导变化来测定电离物质含量。广泛应用于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
☼ 优点:对流动相流速和压力的改变不敏感,可用 优点:对流动相流速和压力的改变不敏感,
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 缺点:对温度变化敏感,每升高1℃, ℃,电导率增加 ☼ 缺点:对温度变化敏感,每升高 ℃,电导率增加 2%-2.5%。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 溶剂等级
☼鬼峰的出现
洗脱曲线
☺水/MeOH梯度 ODS ODS柱 1ml/min在 0~10Mins内 MeOH 0~100% 线性变化后 保持15Min
鬼峰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 溶剂等级
在微量分析和梯度洗脱时建议使用HPLC级溶剂和纯化水 级溶剂和纯化水 在微量分析和梯度洗脱时建议使用
0.001~9.999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VP
柱塞和密封圈的关系
水 出口单 向阀 密封圈 吸液移动 柱塞杆 送液移动 入口单 向阀 泵头清洗流路 流动相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VP
手动进样阀7725i原理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岛津VP系列液相色谱仪 VP
☺无在线脱气机应注意:
1 每天脱气 2 如使用氦脱气,对混合好的溶剂脱气时间不能过长。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梯度形式的选择
洗脱模式:高压梯度
低压梯度 用两台输液泵将两种流动相混合并进入系统 常压下用比例阀将流动相混合,单泵进入系统
☺线性梯度:洗脱时,流动相的浓度变化和时间成线性变化(增或减) ☺指数梯度:洗脱时,流动相的浓度变化和时间成指数关系(增或减) ☺折线梯度:洗脱时,流动相的浓度变化和时间无规则变化
岛津液相色谱培训-定量基础知识
10
面积 A1 AIS
面积比: 目标/ 内标
Calibration curve
A4 /AIS A3 /AIS A2 /AIS A1/AIS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内标法特点
多用在国际标准和规定比较严格的方法中
特点: • 1)进样量不严格要求 • 2)只对所测组分作校正 • 3)必须在样品中加一内标组分 • 4)操作较为繁琐 • 5)选择内标物比较困难
11 11
11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选择内标物应注意
• 理化性质与待测物相近 • 色谱响应与待测物相近 • 与待测物有良好的分离,但不能相距太远 • 与待测物的峰面积比为0.7-1.3最好,因此要 根据待测物的浓度确定内标物的添加量
Nam e
150
150
mAU
100
100
50
50
0
0
0
2
4
6 M in u t e s
8
10
12
mAU
16 16
16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峰面积处理参数
17 17
17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岛津液相色谱培训 ---定量基础知识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分析中心
1
1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气相及液相色谱法基础知识
气相色谱法基础知识一、气相色谱的简要介绍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
例如活性炭、硅胶等。
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
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
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
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大部分的原料和产品都可采用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在电力部门中可用来检查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可用来监测城市大气和水的质量;在农业上可用来监测农作物中残留的农药;在商业部门可和来检验及鉴定食品质量的好坏;在医学上可用来研究人体新陈代谢、生理机能;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药物中毒或疾病类型;在宇宙舴中可用来自动监测飞船密封仓内的气体等等。
气相色谱专业知识1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
2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的流动相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
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
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
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础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础知识我国药典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方法项目数量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HPLC法鉴别9 34 150 检查12 40 160 含量测定7 60 117 387鉴于HPLC应用在药品分析中越来越多,因此每一个药品分析人员应该掌握并应用HPLC。
I.概论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
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HPLC有以下特点: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
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视差折光检测器
检测器组成:光源——透镜——两 束平行光——样品池和参比池—— 光电二极管——比较两者信号差 值——输出信号 。
液相色谱—凝胶色谱
பைடு நூலகம்
凝胶渗透色谱仪(GPC仪)、体积 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 。 分离原理:利用多孔物质做固定相, 按照待测组分分子尺寸大小进行分 离。测定相对分子量大小、分子量 分布。
环己烷
正丁醇 乙醇 水 异丙醇
乙酸正丙酯
丙酸甲酯 四氯化碳 N,N-二甲基 甲酰胺 苯
260
260 265 270 280
碘甲烷
二硫化碳 硝基甲烷 硝基乙烷 2-硝基丙烷
350
380 380 380 380
甲醇
甲苯
285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样品中物质分子能在 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跃迁到高能级 状态,在返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会 发出波长较长的光,称做荧光。 荧光强度F=I0Φabc I0——激发光强度 Φ——荧光量子产率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A valve is opened and pure solvent passes into one half of a cell. The eluate flows through the other half of the cell. The two halves are separated by a glass plate mounted at an angle such that bending of the incident beam occurs if the two solutions differ in refractive index.
液相色谱仪的检定和校准
使用中检验 – + + – – – + + + – – – – +
最小检测浓度 * 波长示值误差 波长重复性 线性范围 换挡误差 整机 定性定量重复性*
19
2.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5)计量器具控制
c) 检定方法 d) 检定结果的处理 一个检测器 一个以上检测器 e) 检定周期 一般不超过2年。 修理、更换重要部件或对仪器性能 有怀疑时,应随时检定。
式中:
ND为检测器基线噪声, K 为衰减倍数, B 为测得的基线峰-峰高对应的记录仪标度(AU)。
基线漂移用一小时内基线偏离原点的值(AU/h)表示。 30
3. 液相色谱仪检定方法
色谱基线噪声图
31
3. 液相色谱仪检定方法
色谱基线漂移图
32
3. 液相色谱仪检定方法
3.4.3 最小检测浓度的检定
27
3. 液相色谱仪检定方法
3.4 紫外-可见光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定
3.4.1 波长示值误差和重复性的检定 将检测器和记录仪连接好,仪器预热后,将紫外波 长标准溶液(标准波长为235nm,257nm, 313nm 和 350nm)注入样品池中冲洗,并将池充满。将检测器波 长调到低于标准波长5nm处(如检定257nm时,检测器波 长先调到252nm),记录纸速调到(2~4)cm/min,记 录笔调到记录纸的中间,启动记录仪,记录笔画出一条 直线。调检测器波长,每(5~10)s改变1nm,记录仪 上将画出如下图所示的折线,折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对应的波长与标准溶液波长之差为波长示值误差。每个 波长重复测量3次,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波长重 复性误差。 28
13
梯度误差Gc:不超过±3%
高效液相色谱提纲
高效液相色谱提纲色谱的基础知识第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述一、色谱分析法发展简介二、色谱法分类1、按两相状态分类2、按操作形式分类3、按分离原理分类三、HPLC与其他方法的比较1. 色谱法与精馏、萃取分离比较2. 色谱法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3. 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色谱的比较4. 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比较四、色谱法特点五、现代色谱法应用领域六、有关色谱主要期刊与书籍第二章色谱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一、色谱流出曲线二、色谱图中的基本术语三、分配平衡四、色谱法的基本理论五、色谱法基本分离方程第三章色谱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的知识第四章高效液相色谱仪第五章色谱分离系统一、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及分类(一)分离原理(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1.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以承受高压能力来分类2.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按孔隙深度分类3.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以化学组成来分类三、流动相1.对流动相溶剂的要求:2. 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3. 流动相的组成四、色谱柱1. 色谱柱的构型2. 色谱柱寿命第六章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一、液一固吸附色谱法(LSAC)1.分离原理 2.固定相 3.流动相二、液一液分配色谱法(LLPC)1.分离原理 2.固定相 3.流动相第七章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一、化学键合固定相二、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三、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四、离子性键合相色谱法第八章离子交换和离子色谱法一、离子交换色谱法1.离子交换色谱原理2.固定相3.流动相二、离子色谱法1.离子色谱法原理2.离子色谱具有以下优点3.离子色谱装置类型4.离子色谱的应用第九章体积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维生素C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药品中的苯甲酸与水杨酸样品处理、条件优化及应用第十章色谱分析样品处理一、样品的采集二、常用样品制备技术(一)溶剂萃取***1.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新技术——液相微萃取2. 液-固萃取3. 液-气萃取(溶液吸收)4. 萃取溶剂的选择(二)蒸馏1. 简单蒸馏2. 分馏3. 减压蒸馏4. 水蒸气蒸馏(三)固相萃取***1. 固相萃取的模式及原理2. 固相萃取的常用吸附剂3. 固相萃取的装置及操作程序4. 固相萃取技术的应用(四)膜分离(五)衍生化技术*(六)其它样品制备技术*1. 超临界流体萃取2. 微波萃取技术第十一章衍生化技术及浓缩柱一、衍生化技术(一)按衍生化反应分类1.衍生化反应满足条件2. 按衍生化反应类别分类(二)按衍生化的方式分类1. 柱前衍生2. 柱后衍生二、浓缩柱第十二章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及建立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一、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一)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参数的相关性1. 色谱参数的分类2. 色谱参数的相关性(二)色谱分离条件优化标准的选择1. 难分离物质对的峰对分离优化标准2. 整体色谱图的优化标准二、建立HPLC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一)样品的性质及柱分离模式的选择1. 样品的溶解度2. 样品的分子量范围3. 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分析特性(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1. 容量因子和死时间的测量2. 色谱柱操作参数的选择3. 样品组分保留值和容量因子的选择4. 相邻组分的选择性系数和分离度的选择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和分析应用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1. 溶剂的纯化技术2. 色谱柱的装填技术3. 色谱柱的平衡、保护与清洗、再生技术二、HPLC法的分析应用第十四章液相制备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总结
(LC-MS),有效的弥补了色谱法定性分析特征性差的弱 点,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 LC-MS在选择性、 灵敏度、分子量测定和提供结构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势,能够同时获得可靠的定性定量结果,因而被广泛应 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杂质、副产物、降解产物等的鉴 定和测定)、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研究 (包括代谢物的结构确定及定量)和临床医学研究(如 蛋白异常的研究)。 LC-MS已成为新药研究必不可少的 手段。20世纪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法崛起克服了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总结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色谱图和峰参数 1、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 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 2、基线(base line)--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 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 于时间轴。基线反映仪器及操作条件的恒定程度,主要 由流动相中的杂质等因素决定。
键合相色谱法是将类似于气相色谱中的固定液的液 体,通过化学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从而形成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总结
采用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法称为键合相色谱。若采用 极性键合相、非极性流动相,则称为正相色谱;采用非 极性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色谱。这种分离 的保留值大小,主要决定于组分分子与键合固定液分子 间作用力的大小。
高效液相色谱基础知识总结
气相色谱法不能直接用于分析难挥发、热不稳定及高分 子化合物等的弱点,大大扩大了色谱法的应用范围,把 色谱法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 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HPLC具有的同 时分离和分析的功能对于体内药物分析和体内内源性物 质的分析及成分复杂的中药分析尤其重要。 HPLC的分离 功能还广泛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制备,如用制备色谱分离
(干货)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大全
一、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以高压下的液体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的适用性广,不受分析对象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因而弥补了气相色谱法的不足。
在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可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80%则需用高效液相色谱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基本理论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别在于作为流动相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的差别。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流程:由泵将储液瓶中的溶剂吸入色谱系统,然后输出,经流量与压力测量之后,导入进样器。
被测物由进样器注入,并随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在柱上进行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信号由数据处理设备采集与处理,并记录色谱图。
废液流入废液瓶。
遇到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极性范围比较宽)还可用梯度控制器作梯度洗脱。
这和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类似,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改变温度,而HPLC改变的是流动相极性,使样品各组分在最佳条件下得以分离。
(2)、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过程:同其他色谱过程一样,HPLC也是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过程。
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而引起的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
开始样品加在柱头上,假设样品中含有3个组分,A、B和C,随流动相一起进入色谱柱,开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系数小的组分A不易被固定相阻留,较早地流出色谱柱。
分配系数大的组分C在固定相上滞留时间长,较晚流出色谱柱。
组分B的分配系数介于A,C之间,第二个流出色谱柱。
若一个含有多个组分的混合物进入系统,则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其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达到分离之目的。
不同组分在色谱过程中的分离情况,首先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亲和力等是否有差异,这是热力学平衡问题,也是分离的首要条件。
其次,当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时,谱带随柱长展宽,分离情况与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固定相粒度的大小、柱的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有关。
液相色谱教程-液相色谱基础知识2
YOU
拖尾峰(Tailing Peak):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对称峰 前伸峰(Leading Peak):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对称峰
鬼峰(Ghost Peak):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亦称假峰
色谱图名词术语
基线(Baseline):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由流动相所产生的响应信号 – 基线飘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 基线噪声(N)(Baseline Noise):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 – 谱带扩展(Band Broadening):由于纵向扩散,传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谱带宽 度增加的现象
-25%
液相色谱的应用
目的:得到数据-定性及定量分析
– 灵敏度的要求 – 样品的复杂性 – 样品量的要求 – 精度及准确度的要求 – 容易使用
LOGO | COMPANY
液相色谱的应用
制备型液相色谱 目的:得到纯品-分离及纯化 • – 化合物的稳定性 • – 样品的复杂性 • – 制备量的要求 • – 纯度的要求,及纯度的鉴定 • – 方法的安全性
半(高)峰宽(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通 过峰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峰底的直线,其与峰两 侧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色谱图名词术语
– 峰面积(Peak Area):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又称响应值
标准偏差(σ)(Standard Error):0.607倍峰高对应峰宽的一 半
LOGO | COMPANY
色谱图名词术语
死时间(t0)(Dead time):不被固定相滞留 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 间 – 保留时间(tR)(Retention time):组分从 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液相色谱质谱基础介绍
21
质谱的调谐和校正
调谐:通过把一系列已知质荷比的标准物引入 三级四极杆并产生离子,利用这些已知离子,调整 离子光学组件上的仪器参数(电压值),以期在全质量范围获得最大传输效率,获得理想信号强度。 调谐包括控制skimmer,八极杆,透镜,四极杆和检测器等的参数。
APCI
分析物的极性
极性 25
LC-MS分析条件的选择
2. 正负离子模式的选择
正离子模式(ESI+): *适合碱性样品分析,可用乙酸(pH=3~4)或甲酸(pH=2~3)对样品加以酸化,降低pH *流动相酸性环境: 容易加合质子
负离子模式(ESI-): * 适应于酸性样品,含氯、含溴和多个羟基时可尝试使用 * 流动相碱性环境:易失去质子 * 可用氨水或三乙胺(因产生顽固性背景102峰 [M+H],慎用!)对样品进行碱化,增加pH
缺点: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2
培训目的
认识和了解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1290II-6460) 掌握MussHunter Data Acquisition参数设定,学会数据采集 掌握利用Qualitative Analysis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
3
• 不过滤离子,所有的带电离子全都通过
B → 扫描(SCAN)
• 指在给定的质荷比范围内,依次采集每个质量数的信号
C → 选择离子监测(SIM)
• 只是采集指定的某个或某几个质荷比的离子信号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岛津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流动相的选择
采用 ¡ HPLC¡ 级溶剂 避免使用会引起柱效损失或保留特性变化的溶剂 对试样有适宜的溶解度 溶剂粘度要小 与检测器相匹配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溶 剂 等 级
水的等级
纯化水 蒸馏水 去离子水
碳酸钙颗粒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二、定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利用组分在两相 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流动相:携带样品流过整个系统的流体 固定相:静止不动的一相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进样器
自动进样器 手动进样器
原理:(六通阀) 注入方式:
1)全量注入 2)部分注入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16
Created with novaPDF Printer (). Please register to remove this message.
甲醇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乙睛
正己烷
溶 剂 等 级
鬼峰的出现
e rv u C nt e i ad Gr
水 / 甲醇梯度
ODS 柱 总流速1 ml/min, 在10分钟 之内甲醇比例由0升到 100%,维持10分钟
HPLC Business Dept Shimadzu Corporation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分辨率是色谱分离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开发色谱方法时,有很多因素是很重要
的。除分辨率之外,以下几个因素都要考
虑。
灵敏度
成本
载样量
容易使用
分析速度
色谱柱寿命
溶剂损耗
效率
Good Column
Inject
4.4% height
W1.44
Bad Column
提高柱效的方法
色谱柱本身
减小填料的颗粒度 找到最佳的流速(根据不同内径) 合适的温度 降低溶剂的粘度 增加柱长
其他影响柱效的因素
柱外效应
连接管路 进样器、检测器
进样体积 进样量
容量因子 k'
与峰高的关系
与R的关系
示差折光 电导
响应
通用 选择性
灵敏度 毫克 纳克
线性范围 104
106
流速敏感 是
是
温度敏感 是
是
梯度淋洗 不可 有限制
紫外 荧光 电化学
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
纳克 Picogram Picogram
105 10~103
106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可以 可以 脉冲的可以
色谱条件的优化
分离度
速度
容量
开发液相色谱方法
进样器
液相色谱的应用(一)
“分析型液相色谱” 定性及定量分析
灵敏度的要求 样品的复杂性 样品量的要求 精度及准确度的要求 容易使用
液相色谱的应用(二)
“制备型液相色谱” 分离及纯化
化合物的稳定性 样品的复杂性 制备量的要求 纯度的要求,及纯度的鉴定 方法的安全性
开发液相色谱方法
问题∶什么样的分离结果是好的?分辨率?
HPLC(液相色谱)常识及疑难详解(附实际操作图解)
1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1.1 液相色谱名词术语Mobile phase:流动相,在色谱柱中存在着相对运动的两相,一相为固定相,一相为流动相。
流动相是指在色谱过程中载带样品(组分)向前移动的那一相。
Stationary phase:固定相,柱色谱或平板色谱中既起分离作用又不移动的那一相。
Gradient elution: 梯度洗脱,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序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Detection wavelength:检测波长,retention time:保留时间,被分离样品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组分浓度极大值时的时间Peak:峰Peak Base:峰基线,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Peak Height:峰高,色谱峰顶点至峰底的距离。
Peak Width:峰宽,色谱峰两侧拐点处所作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间的距离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半峰高宽Peak Area:峰面积Tailing Peak: 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对称峰Leading Peak: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对称峰Ghost Peak: 假峰,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Baseline Drift:基线漂移Baseline Noise:基线噪音Band Broadening:组分在色谱柱内移动过程中谱带宽度增加的现象. 1.2 流动相1.2.1 流动相类型正相液相色谱流动相: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
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
反相液相色谱流动相: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梯度洗脱形式: 梯度洗脱形式:
线性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的变化和时间成线性比例 指数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关系 折线梯度:在梯度洗脱时,流动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跳跃关系
梯度洗脱形式的选择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
优点:可提高分离度、缩短分离时间、降低最小检测量和 提高分离精度,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液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液相色谱:
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 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 分析 流动相具有运载样品分子和选择性分离的双重作用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
适用于沸点较低、热稳定性好的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 适用于沸点较低、 流动相只起运载样品分子的能力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溶剂的纯度要高,否则梯度洗脱的重现性差 梯度混合的溶剂互溶性要好 梯度洗脱应使用对流动相组成变化不敏感的选择性检测器 (如紫外吸收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而不能使用对流动 相组成变化敏感的通用型检测器(如示差折光检测器)
样 品
1.
处
理
使用适宜的流动相溶解样品 在溶剂选择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原则: -- 减少溶剂峰,尤其是不可使用组分峰靠近溶剂峰 的流动相 -- 保证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避免样品在系统 中尤其在色谱柱中产生沉淀
溶 剂 等 级
分析纯级(实线)和 HPLC 级溶剂(虚线)的吸光度比较
甲醇
乙睛
正己烷
General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溶 剂 等 级
缓冲液的使用
使用前必须过滤 以免造成腐蚀、 使用后一定要对柱子进行清洗 ,以免造成腐蚀、磨损及 阻塞:首先用纯水冲洗 首先用纯水冲洗30-60min(0.1-0.5ml/min),再用 ),再用 阻塞 首先用纯水冲洗 ( ), 甲醇冲洗30min(0.1-0.5ml/min) 甲醇冲洗 易受到细菌和霉菌的影响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waters)
H 3 C H 3 C
C H 2
C H 2
C H 2 C H 2
H 2 C
H 2 C
H 2 C H 2 C
C H 2
C H 2
C H 2 C H 2
H 2 C
H 2 C
H 2 C H 2 C
C H 2 H 2 C
H 2 C C H 2 H 2 C C H 2 H 2 C C H 2
H H 3 C S C i H 2 C H 3 H H 3 C S C i H 3 C H 3 H H 3 C S C i H 2 C H 3 H H 3 C S C i H 2 C H 3 H H 3 C S C i H 2 C H 3 H H 3 C S C i H 3 C H 3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O iO O S i O O O S O iO H O S O iO
离子交换柱(钙基/Ca)
用于单糖、双糖及糖醇等低分子量的糖、及乙醇等的分析。 主要用于药厂维生素C的原料分析(sorbitol/mannitol-山梨 醇/甘露醇),酒厂(葡萄酒、啤酒等)的糖及乙醇含量的分析。
柱温~90℃,要求有柱温箱。对流动相(水)的要求较高,要求 用户另置超纯水系统。
T = 1.58 峰面积回收率
97.8 % 95.3 % 92.3 %
Waters 21,379
超越极限:全新Xterra色谱柱
集硅胶与聚合物基质填料的优点为一体,突破常规 高效色谱柱的极限 高效、高速分离
不仅能够使用极小粒径的填料以进行高分辨及快 速分析,而且允许在高温下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紫外可见检测器
紫外可见检测器
原理:基于被分析组分对特定波长紫外光的选择性吸收 定量基础:Lambert-Beer定律,A=KCL 优点:1)对温度和流速变化不敏感
2)可用于梯度分析 缺点:仅适用于测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质
紫外可见检测器
光栅
l
样品池
Ein
Eout
光电管
D2 / W 灯
Ein
Ein
参比池
返回
流动相注意点
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具有缓冲盐流动相的使用 分析结束及开
始 流动相平衡 加快平衡时间 异丙醇的使用
LC检测器
紫外可见检测器(UV/VIS)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 示差检测器(RID) 电导检测器(CDD) 荧光检测器(RF) 电化学检测器(L-ECD) 质谱检测器(MS)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返回
流路中形成气泡引起的问题
改变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流动相中形成气泡对液流的不良影响 泵中形成气泡使液流波动
峰变形
柱中气泡形成和累积使流动相绕流
尖峰或锯齿状噪声
检测池中气泡形成和累积产生基线噪声
输液泵
输液泵类型: 注射泵 柱塞往复泵 隔膜泵
输液泵控制方式:
恒流控制 恒压控制
柱塞往复泵
马达和凸轮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
一、色谱起源
石油醚
色素
碳酸钙颗粒
色谱
组分
HPLC的分离类型
正相色谱 (NP-HPLC) 反相色谱 (RP-HPLC) 反相离子对色谱 (RPIC) 离子交换色谱 (IEC) 空间排阻色谱 (SEC) 手性化合物分离模式(Chiral separation
mo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4 AIS
C1/CIS C2 /CIS C3 /CIS C4 /CIS
浓度比: 目标 / 内标
11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内标法
试样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Wi,加入一定量内
标物WS 计算式:
wi fi Ai
ws f s As
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 需要有纯物质作标准 ❖ 被定量组分峰要与其它峰达到基线分离 ❖ 符合定性参数要求 ❖ 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
4
4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定量分析基本公式
在某些条件限定下,被测组分的浓度与检测器的 响应值成正比的关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浓度 与峰面积不成线性,分别取对数后成线性 )
wi fi Ai wi wi fi ' Ai '
fi fi '
wi wi Ai '
wi
Ai
wi
wi Ai ' 1
Ai
115
15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标准加入法特点
1. 不需另外选择内标物 2. 进样量不必十分准确,操作简单 3. 两次色谱条件完全相同以保证校
第三部分 定量基础知识
1
1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定性方法
❖色谱峰的定性鉴别 通过保留值(通常是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需要指定保留时间误差范围(时间窗、时间带)
❖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 保留时间相同并不肯定是同样的组份 保留时间不同肯定不是同样的组份
测物的浓度确定内标物的添加量
114
14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标准加入法
当难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或无空白样品时, 以欲测组分的纯物质为内标物加入到待测样品中 ,然后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加入欲测组分 前后的峰面积,从而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Ci= fi Ai Ci= fi Hi
Ci: 组分浓度, fi : 响应因子,与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检测器的性质有关 Ai: 组分响应面积 Hi: 组分响应高度
实际修饰公式: Y=aX+b
5
5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常用定量方法
2
2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定性确证
仅仅通过保留时间并不能完全确证该物质
❖通过加入标准物确认 ❖通过改变色谱条件确认 ❖光谱和质谱信息也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手段 ❖其他仪器方法确证
3
3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正因子完全相等
116
16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定量计算常用术语
❖ Integration parameters :积分参数,规定计算出峰面积的方法。
113
13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选择内标物应注意
1. 理化性质与待测物相近 2. 在样品中不存在且不与样品中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3. 内标物与待测物响应相近 4. 与待测物有良好的分离,但又不能相距太远 5. 与待测物的峰面积比为0.7-1.3最好,因此要根据待
wi
fi Ai f s As
ws
fi '
Ai As
ws
fi’为待测组分 (i) 对内标物 (s) 的质量相对校正因子
112
12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内标法特点
多用在国际标准和规定比较严格的方法中
特点: 1.进样量不严格要求 2.只对所测组分作校正 3.必须在样品中加一内标组分 4.操作较为繁琐 5.选择内标物比较困难
3. 要求所有组分都流出并且被检测到
4. 要求所有组分的响应因子相当
7
7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浓度 C1 C2 C3 C4
8
外标法
面积 A1
A2
峰面积
A4 A3
标准曲线
A2 A3
A1
A4
C1
C2
C3
C4
浓度
8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外标法
Ci fi Ai
fi——i组分工作曲线的斜率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定量结果准确
特点: 1. 不需所有峰都流出或被检测到,只对目标组分作校正 2. 需要标准样品 3. 进样量必须准确 4. 仪器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
9
9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 面积归一化 ❖ 外标法 ❖ 内标法 ❖ 标准加入法
6
6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面积归一化法
不能作为准确定量的方法,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公式:
特点:
Ci%
Ai
Ai
100%
1. 无需做校正,简便,快速
2. 进样量不严格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Shimadzu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imited
浓度 目标 内标
C1 CIS C2 CIS
C3 CIS
C4 CIS
11
内标法
面积 A1 AIS
A2 AIS
面积比: 目标/ 内标
A4 /AIS A3 /AIS
标准曲线
A3 AIS
A2 /AIS A1/AIS
单点校正法
当被测试样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不 必绘制多点的标准曲线,而用单点校正法(比较法)。 配制一个和被测组分含量接近的标准溶液,定量进样, 根据被测组分和外标组分峰面积比或峰高比计算被测 组分的含量。
wi Ai ws As
当方法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单点校正法的误差较大.
1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