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总5页)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授权制。(详见标准条款、)
材料目录:
1.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
卫医发[2007]227号。
2.疼痛科工作制度
3.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4.疼痛科诊治范围
5.疼痛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材料目录:
1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实施方案。
2.宣教活动纪录
3.疼痛患者知情同意制度附件: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疼痛诊疗知情同意书)。
【B】符合“C”,并
根据患者疼痛评估,提供可选择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由具备资质的医师以患者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沟通,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记录在病历中。
3..有疼痛疗效评估的规范与程序。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随访
材料目录:
1.疼痛评估制度 附件1.疼痛评估工具集方法附件2:疼痛强度评估记录表
2.疼痛再评估制度 附件:疼痛再评估工具与方法
3.疼痛疗效评估的规范与程序.附件:疼痛疗效评估记录表
4.疼痛及疗效评估的注意事项附件:疼痛量化评估方法
5.疼痛科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
2.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属于肿瘤科)
3.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达到“A”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审批稿
【C】
1.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
2.癌症疼痛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属于肿瘤科)
材料目录:
疼痛科患者疼痛治疗前病情评估制度
【B】符合“C”,并
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或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或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属于肿瘤科)
【A】符合“B”,并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达到“C”
【C】
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
材料目录:
1.疼痛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2.疼痛科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
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4.疼痛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达到“A”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材料目录:
1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实施方案。
2.宣教活动纪录
3.疼痛患者知情同意制度附件: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疼痛诊疗知情同意书)。
5.疼痛科质控制度
6.关于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法
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2.有疼痛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诊疗范围、诊疗规范。
3.执业医师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范围相符。
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授权制。(详见标准条款、)
材料目录:
疼痛管理制度及措施
疼痛管理制度及措施一、疼痛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疼痛是人类身体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能使我们意识到身体受到了伤害或其他不适,进而寻求治疗。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疼痛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疼痛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病痛。
二、疼痛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 疼痛评估: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疼痛评估机制是实施疼痛管理的基础。
医务人员应当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程度、性质、位置、持续时间等情况,以及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而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措施。
2. 疼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应当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疗法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管理:药物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疼痛时,医务人员应当谨慎选择药品种类和剂量,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
同时,医务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专业培训:建立一个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并为团队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疼痛管理水平和治疗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疼痛管理服务。
5. 宣传教育:在医疗机构内开展疼痛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疼痛管理的知识,提高疼痛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6.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疼痛管理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疼痛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三、疼痛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1. 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康复、心理学等,因此应当建立多学科协作的疼痛管理团队,由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
2. 综合治疗:在疼痛管理中,应当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全面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科工作总结综合应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疼痛科工作总结综合应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提高疼痛缓解效果疼痛科工作总结在疼痛科的工作中,正确应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疼痛缓解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合应用多种疼痛管理方法,总结疼痛科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一、疼痛评估与诊断疼痛管理的第一步是准确评估与诊断疼痛情况。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评分法(FPS)等,结合临床体征与病史,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同时,我们还应借助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疼痛的诊断和鉴别。
例如,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结构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之间的区别,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药物治疗1. 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是疼痛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组织损伤,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此外,对于轻度疼痛,普通的止痛药物(如扑热息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2. 处方药物处方药物是疼痛管理中更为专业、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例如,鸦片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然而,由于其成瘾性和副作用较大,我们在应用时需慎重权衡风险与利益。
此外,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也可以作为辅助药物应用于疼痛管理中。
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与诊断结果,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差异的药物治疗方案。
三、物理疗法除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在疼痛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例如,热疗和冷疗是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应用热敷或冷敷,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
另外,物理治疗还包括按摩疗法、理疗等,通过改善肌肉松弛度和血液供应,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我们在应用物理疗法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以神经传导阻滞为目标的疼痛管理方法。
通过注射神经阻滞药物到特定神经或神经丛附近,可以实现对该区域的麻木或疼痛缓解作用。
例如,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等都是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然而,神经阻滞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五篇)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疼痛科治疗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和监控,以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疼痛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水平。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建立疼痛科治疗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治疗操作规范、治疗评估标准、治疗流程和操作规程等,确保治疗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安全管理:建立疼痛科治疗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措施、患者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医疗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等,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疼痛科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定期对治疗结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
4.患者权益保障:重视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患者的决策权,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团队协作与沟通:强调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工作机制,减少医疗事故和疏漏。
总之,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旨在提高疼痛科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二)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针对我科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1.门诊医师制度(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镇痛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积极完成门诊治疗,反馈治疗信息,使医疗工作流程通达。
(9)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建议请上级医师确诊或收住院。
疼痛示范病房开展中的相关问题及持续质量改进 ppt课件
部署启动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总结评估阶段
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现场评估 内容与细则
❖ 示范病房现场评估内容与细则部分解读
科室创建活动
❖ 时间:2011年11月起筹备 2012年1月启动 3月建立各种制度 4月正式实施
❖ 成效:2012年11月省卫生厅组织专家来我院评审,检查 医疗、护理、药剂、麻醉等各个科室。 于2013年1月获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 病房。
(1)第一批省级“示范病房”审核工作(2011年9月—10月) (2)第二批省级“示范病房”审核工作(2012年9月—10月) (3)第三批省级“示范病房”审核工作(2013年5月—6月)
❖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
“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时间
2011.05-06
2011.07 —2013.08
沈翠玲
2013.1~12 月
改进人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3.癌痛健康教育表格 4.癌痛病人满意度调查 5.癌痛宣教质量考核
检查
1、每月检查汇总分析并考核
谢谢聆听!
执行相关制度、流程
原因分析
人员 护士专科知识不足
主动宣教意识差
制度 治疗性工作繁重
缺乏癌痛宣教量化考核制度
现有癌痛宣教 流程使用问题 较多
流程
环境
某些医生的不规范行为影 响护士及病人对癌痛治疗 的有效性
计划目标
目标
1.护士癌痛知识掌握率90% 2.癌痛宣教率100% 3. 癌痛病人满意度90%
项目计划表
项目意义
❖ 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 善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 科普宣教癌痛知识 ❖ 人才培训:专科医生,专科护士 ❖ 推动肿瘤姑息与支持治疗 ❖ 创建学科品牌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2.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4.12.3.1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达到“A”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2.疼痛科工作制度
3.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4.疼痛科诊治范围
5.疼痛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6.执业医师相关资质证明资料
7.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
8.介入诊疗人员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
9疼痛医师有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10.科室授权名册
【B】符合“C”,并
1.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且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年以上。
材料目录:
疼痛科医师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记录
【A】符合“B”,并
定期对常见并发症的追踪分析,改进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4.12.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4.12.5.1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达到“C”
【C】
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
材料目录:
1.疼痛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2.疼痛科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
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书
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计划书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经过讨论,对部分护理质量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了专科质量标准,调整各条线质控人员,完善质量管理方案。
具体如下:一、成立质量管理组织(一)成立全院性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二)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三)职责主任:全面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组长: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不断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全程控制。
副组长:协助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并协助修订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不定期参加分管病区的护理质控会议,指导各护理单元完成本单元的护理质量控制。
组员:按分工定期做好所属条线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负责本条线的合理质量控制。
二、日常护理质量控制:采用各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考核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的方法控制,具体如下:1.各条线组长为进行考核的牵头人,根据护理部计划对所负责的内容召集组员进行质量考核活动。
考核结束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向护理部汇报考核情况。
2.考核办法:条线考核每月进行,组长可自行选择考核时间,并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情况派人员参加。
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重点考核的内容有护理部定,并与考核当天通知考核组组长。
考核组成员必须按要求内容进行考核。
标准为20XX年新修订的内容。
(护理文件:在院病历5份,出院病历5份,以重危、死亡病历为主;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程序每月内外科各抽2个病区中的一名护士,健康教育抽5名病人;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每月每病区考核3人;抢救药品、器械,常备药品各病区抽查5种抢救药品、5种常备药品,2种高危药品,1种毒麻药品,2样抢救器械;病区管理病区查5个房间;病区安全管理、高危科室每月必查)。
3. 各质管小组在考核过程中,对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本科室护士长或当班人员反馈。
4.各质管小组在考核结束后,对所检查的项目进行书面评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13第四章 十三、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
北京优联医院整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4.13.1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
4.13.1.1实施 疼痛治疗医院与 医师需具备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 诊疗科目及医师 资质,疼痛治疗 服务范围有明确 界定。
【现场核查】 抽查有创镇痛治疗的病历档案5份,核查知情同意资料 是否完整,病程记录中有无疼痛知识教育的内容。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4.13.4.1有 疼痛治疗常见 并发症的预防 规范与风险防 范程序,有相 关培训教育。
【C】 1.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包括:常 见并发症的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高风 险操作相关风险防范以及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 。 2.有对相关员工进行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 【B】符合“C”,并1.相关人员熟悉各种并 发症及风险防范的措施。2.相关人员熟悉各类 风险的处置流程和岗位职责。
【C】 1.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疼痛科诊疗科目登记。 2.有疼痛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诊疗范围、诊疗 规范。 3.执业医师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执 业范围与执业资格范围相符。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 授权制。
【B】符合“C”,并 1.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且从事临床疼痛工 作5年以上。 2.开展诊疗技术有循证依据,新技术经过审核批准 。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分析、总结、反馈和 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相关学科有协调协作机制。
录表;
3.查看疼痛患者门诊/病房随访记录簿等日常工作记录
,综合评价诊疗质量监控管理与持续改进情况。
【A】符合“B”,并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精编文档).doc
1.门(急)病历书写管理制度
2.医患沟通制度
3.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A】符合“B”,并
知情同意资料完整,疼痛知识教育好。
材料目录:
疼痛科资料保管制度
4.12.4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4.12.4.1
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A】符合“B”,并
有完整的疼痛治疗病历档案与定期总结评价,提高诊疗质量。
4.12.2.2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达到“C”
【C】
1.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
2.癌症疼痛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属于肿瘤科)
材料目录:
疼痛科患者疼痛治疗前病情评估制度
3.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2.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4.12.3.1
依据服务的范围Biblioteka 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达到“A”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8.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A】符合“B”,并
相关学科有协调协作机制。
材料目录:
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制度
4.12.2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程序与追踪疼痛,用临路径指导疼痛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4.12.2.1
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评估、疗效评估与追踪随访等相关制度,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疼痛科医疗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疼痛科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疼痛科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医疗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疼痛科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对疼痛诊疗的需求。
2. 加强疼痛科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3. 规范疼痛科医疗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4.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疼痛科诊疗效果。
三、具体措施1. 优化疼痛科诊疗流程(1)设立专门的疼痛门诊,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诊疗服务。
(2)加强疼痛科与相关科室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诊疗。
(3)优化预约挂号系统,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2. 提升医护人员业务素质(1)加强疼痛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疼痛诊疗水平。
(2)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疼痛诊疗领域的最新动态。
(3)开展疼痛科医护人员技能竞赛,激发其学习热情。
3. 规范医疗安全(1)严格执行疼痛科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完善疼痛科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1)定期召开疼痛科与相关科室的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
(2)建立疼痛科与相关科室的联合诊疗机制,提高诊疗效果。
(3)加强疼痛科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疼痛诊疗水平。
5. 推进信息化建设(1)完善疼痛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疼痛科与相关科室的信息共享。
(3)推广疼痛科远程诊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疼痛科诊疗流程优化、医护人员培训等工作。
2. 第二阶段(4-6个月):加强医疗安全监管,完善应急预案。
3. 第三阶段(7-9个月):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推进信息化建设。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工作成果,完善疼痛科医疗管理工作。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医疗管理工作计划,我们将不断提高疼痛科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疼痛科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疼痛科的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解释权归疼痛科质量管理委员会。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应当遵守本制度规定。
第五条疼痛科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七条疼痛科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第八条疼痛科质量管理委员会是负责疼痛科质量管理的机构,由疼痛科主任、科室负责人、医师代表、护理人员代表等组成。
第九条疼痛科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制定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规范化。
2. 建立质量管理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3. 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4.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改进服务质量。
第十条疼痛科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医疗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疼痛科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防范措施。
3.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4. 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调解工作,保护患者的权益。
5. 疼痛科的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工作,严禁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疼痛科应加强与其他科室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疼痛科应定期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工作的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工作。
第十四条疼痛科质量管理委员会应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和安全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第十五条疼痛科的医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职业行为和医疗纪律。
疼痛科评价监管改进记录本
疼痛科评价监管改进记录本摘要:一、引言二、疼痛科评价监管的现状1.评价体系不完善2.监管力度不足3.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三、改进措施1.完善评价体系a.增设量化指标b.重视患者反馈2.加强监管力度a.定期检查b.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3.提高医护人员素质a.加强培训b.设立考核机制4.提升患者就诊体验a.优化就诊流程b.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四、实施效果及持续改进1.患者满意度提高2.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3.医疗事故减少4.持续优化评价监管体系正文:疼痛科作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评价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实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就医体验。
然而,当前我国疼痛科评价监管存在一定问题,如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提高疼痛科医疗质量,本文将从改进评价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提升患者就诊体验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首先,完善疼痛科评价体系。
现阶段疼痛科评价指标较为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医疗质量。
为此,我们需要增设量化指标,如诊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以便更准确地衡量疼痛科的整体水平。
同时,重视患者反馈,将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度纳入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次,加强疼痛科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疼痛科进行检查,确保医疗安全、合规操作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提高监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再者,提高疼痛科医护人员素质。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同时,设立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具备高素质的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最后,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在疼痛科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期待疼痛科在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然而,改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关注疼痛科的评价监管状况,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体系。
疼痛科工作计划与总结
疼痛科工作计划与总结尊敬的领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我在疼痛科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制定了以下疼痛科工作计划,以及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
一、疼痛科工作计划1. 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1.1 组织定期的学术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分享最新的疼痛科研讨成果和临床经验。
1.2 设立学习小组,定期研读国内外相关疼痛科文献,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1.3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
2. 完善疼痛科临床路径和规范化管理2.1 建立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机制,优化疼痛科的病人转诊和相关医疗服务流程。
2.2 更新和修订疼痛科的临床路径和规范化护理操作指南,确保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质量。
2.3 加强对疼痛科病人的随访和复诊管理,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和疼痛管理建议。
3. 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3.1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疼痛科相关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3.2 组织疼痛科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和演讲,促进学科交流和合作。
3.3 密切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疾病管理中心的合作,共同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4. 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4.1 提倡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2 进行定期的工作总结和经验分享,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和借鉴。
4.3 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养和管理,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为科室的稳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过去一年工作总结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疼痛科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首先,我们成功建立了和其他科室的良好合作机制,加强了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连续性。
对于疼痛科病人的转诊和治疗,我们形成了较为规范化和高效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病人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其次,在临床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方面,我们加强了对临床路径和护理指南的修订和更新。
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和护理操作,我们显著减少了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了疗效和满意度。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C
1. 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 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
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材料目录:
1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实施方案。
2.宣教活动纪录
3.疼痛患者知情同意制度附件: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痛诊疗知情同意书)。
1.疼痛科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置预案
达到“ B”
2.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风险防范程序
3. 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疼
4.1231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B】符合“ C”,并
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根据患者疼痛评估,提供可选择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由具备资质的医师以患者易懂知情同意手续。
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沟通,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记录在病历中。
达到“ A
材料目录:
1.门(急)病历书写管理制度
2.医患沟通制度
3.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A】符合“ B”,并
知情同意资料完整,疼痛知识教育好。
材料目录:
疼痛科资料保管制度
4.12.4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C】
4.12.4.1 1.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
包括: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预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
防、高风险操作相关风险防范以及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
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
2.有对相关员工进行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
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材料目录: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疼痛科管理与持续改进(总5页)
达到“A”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材料目录:
1对患者进行疾病件: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疼痛诊疗知情同意书)。
1.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2.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属于肿瘤科)
3.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2.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14.硬膜外腔阻滞术流程图
【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熟悉各种并发症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2.相关人员熟悉各类风险的处臵流程和岗位职责。
材料目录:
疼痛科医师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记录
【A】符合“B”,并
定期对常见并发症的追踪分析,改进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4.12.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材料目录:
1.疼痛科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置预案
2.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风险防范程序
3.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
4.高血压急救流程
5.缺血性心脏病急救流程
6.晕厥的处理流程
7.窒息急救流程
8.循环呼吸停止急救流程
9.非住院患者麻醉流程图
10.小针刀松解术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2.1开展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
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疼痛治疗服务范围有明确界定。
达到“A”
【C】
1.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疼痛科诊疗科目登记。
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疼痛知识教育,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达到“A”
【C】
1.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
2.有疼痛诊疗知情同意规范。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材料目录:
1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实施方案。
2.宣教活动纪录
3.疼痛患者知情同意制度附件:实施有创镇痛诊疗操作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疼痛诊疗知情同意书)。
2.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及“药物止痛五条原则”,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属肿瘤科范围)
3..有疼痛疗效评估的规范与程序。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随访
材料目录:
1.疼痛评估制度 附件1.疼痛评估工具集方法附件2:疼痛强度评估记录表
2.疼痛再评估制度 附件:疼痛再评估工具与方法
3.疼痛疗效评估的规范与程序.附件:疼痛疗效评估记录表
4.12.4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与风险防范程序,有相关培训教育。
达到“B”
【C】
1.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包括: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高风险操作相关风险防范以及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
2.有对相关员工进行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
14.硬膜外腔阻滞术流程图
【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熟悉各种并发症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2.相关人员熟悉各类风险的处臵流程和岗位职责。
材料目录:
疼痛科医师疼痛治疗的培训教育记录
【A】符合“B”,并
定期对常见并发症的追踪分析,改进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4.12.5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材料目录:
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制度
4.12.2依据服务的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程序与追踪疼痛,用临路径指导疼痛的诊疗活动,规范地评估疗效,规范书写医疗文件。
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评估、疗效评估与追踪随访等相关制度,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达到“C”
【C】
1.依据服务范围,建立疼痛的评估、再评估制度与程序,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评估。
4.疼痛科诊治范围
5.疼痛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6.执业医师相关资质证明资料
7.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
8.介入诊疗人员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
9疼痛医师有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10.科室授权名册
【B】符合“C”,并
1.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且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年以上。
2.开展诊疗技术有循证依据,新技术经过审核批准。
2.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B】符合“C”,并
根据患者疼痛评估,提供可选择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由具备资质的医师以患者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进行沟通,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记录在病历中。
材料目录:
1.门(急)病历书写管理制度
2.医患沟通制度
3.
3.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A】符合“B”,并
知情同意资料完整,疼痛知识教育好。
材料目录:疼痛科资料保管制度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分析、总结、反馈和整改措施。
材料目录:
1.科主任资格证明文件及从业简历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3.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4.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5.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6.医务处监管职责.
7.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预案
8.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A】符合“B”,并
相关学科有协调协作机制。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达到“C”
【C】
1.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或专人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
材料目录:
1.疼痛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2.疼痛科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
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4.疼痛科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2.有疼痛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诊疗范围、诊疗规范。
3.执业医师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范围相符。
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授权制。(详见标准条款、)
材料目录:
1.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
卫医发[2007]227号。
2.疼痛科工作制度
3.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达到“C”
【C】
1.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
2.癌症疼痛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属于肿瘤科)
材料目录:
疼痛科患者疼痛治疗前病情评估制度
【B】符合“C”,并
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或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或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属于肿瘤科)
【A】符合“B”,并
5.疼痛科质控制度
6.关于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法
9.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10.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11.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12.医疗证明管理制度
13.临床危急值管理与报告制度
【B】符合“C”,并
1.开展全程疼痛诊疗质量监控。
材料目录:
1.疼痛科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置预案
2.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风险防范程序
3.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
4.高血压急救流程
5.缺血性心脏病急救流程
6.晕厥的处理流程
7.窒息急救流程
8.循环呼吸停止急救流程
9.非住院患者麻醉流程图
10.小针刀松解术流程图
11.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流程图
12.腰交感神经阻滞术流程图
1.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2.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属于肿瘤科)
3.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十二、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2.3依据服务的范围,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疼痛知识的教育。
4.疼痛及疗效评估的注意事项附件:疼痛量化评估方法
5.疼痛科随访及复诊预约制度
【B】符合“C”,并
1.承担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疼痛治疗规范的相关培训与指导。
2.科室对诊疗规范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和评价。
【A】符合“B”,并
有完整的疼痛治疗病历档案与定期总结评价,提高诊疗质量。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