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6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题库选修三第4讲生态工程含解析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题库选修三第4讲生态工程含解析

第4讲生态工程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种生态工程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和平衡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主要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其原理在于“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答案C2.“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城市环境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解析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等.答案C3.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解析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施入农田等,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

答案B4.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解析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选项错误.答案A5.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B.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之一为CO2―→C3―→(CH2O)―→丙酮酸―→CO2D.碳循环的破坏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解析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说法错误。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试题部分种群、群落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5.(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8.(2018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张)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张)

()() (1)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1)如图所示: (2)捕食 消费者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物质循环
考点36 生态系统的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3 能量流动的图解、计算与应用 考法4 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考法5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特点
应试基础必备
【解析】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 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 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
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 作物再利用
物再利用,C正确;
D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 ()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主要 组成 地位 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是 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 和能量的来源,为消费者提 供栖息场所 动物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但非 必要成分 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 进行,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 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承 受的范围内;有助于生产者传 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 消费者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 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 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 产者重新利用,保障物 质循环的通畅进行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单元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单元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含答案

第4讲__生态环境的保护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3)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

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线)【答案】①—c ②—a ③—e ④—b ⑤—d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答案】①—c ②—a ③—b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基础自测1.判断(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2)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5)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6)眼睛退化的“盲鱼”可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018高考生物真题汇编

2018高考生物真题汇编

2018高考生物真题汇编2018年的高考生物真题中涵盖了各个知识点和考查形式,下面就针对一些真题进行汇编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1. 染色体亲缘分析可用于以下()。

A. 识别动植物亲缘关系B. 确定物种间的进化关系C. 判断动植物的亲缘关系D. 确定动植物的基因结构解析:染色体亲缘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来进行的,因此是一种用于识别动植物的亲缘关系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C。

2. 生态位指的是()。

A. 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B.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C. 一个物种的功能D. 某一地区的生物群落解析: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包括资源的利用、角色和生态位宽度等,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填空题1. 胰岛素是由()分泌的。

解析: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正常胰腺可分泌多种激素,包括胰岛素和胰葡萄高血糖素等。

2. 经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解析: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光合色素捕获太阳能,使水分子分解产生氢离子和氧气,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水的分解反应。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DNA复制的过程。

解析:DNA复制是细胞分裂前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解旋、复制和连接三个阶段。

在解旋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形成两条模板链;在复制过程中,以DNA聚合酶为核心酶,在两条模板链上合成新的互补链;在连接过程中,DNA聚合酶继续合成,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 请简要概括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

解析: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一系列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活动的过程。

主要包括转录调控、RNA加工调控和翻译调控三个方面,通过调控起始子、激活子、DNA甲基化、miRNA、siRNA等一系列分子机制来实现。

通过对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的汇编与解析,希望考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

(完整版)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18个专题分类汇编(精编+解析版,全word版)

(完整版)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18个专题分类汇编(精编+解析版,全word版)

2018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答案】B【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

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答案】D【解析】由图解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

最新-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 生态系统、

最新-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9 生态系统、

2018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19 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考纲要求内容: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7.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8.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二、试题详解1.(2018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2. (2018海南卷)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B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不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涉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等知识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 (2018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4.(2018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5.(2018福建)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解析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解析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 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2.(2018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3.(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2018年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2018年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含解析)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1.(2018·全国卷Ⅲ·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T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2018年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练习-答案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答案1~5.CBDCD 6~10.DDBCB11.Ⅰ.(1)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2)群落的物种组成(3)分解者物质循环(4)自我调节生物多样性Ⅱ.24.612.(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间接(2)竞争N和P多样性不适合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3)竞争捕食藻类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解析1.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解析: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而终点一定是处在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猫头鹰并非处在最高营养级,A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两者在图中并未体现,B项正确。

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只有青蛙,所以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应下降,C项错误。

该食物网中的一些食物链中,如草→老鼠→蛇→苍鹰和草→老鼠→苍鹰这两条食物链中,蛇(次级消费者)与苍鹰(三级消费者)之间,除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D项错误。

3.解析:据图甲判定,B和F是生产者,在食物链B→C→G→H中,H为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F→G→H中,H为第三营养级,A项正确。

依据图乙判定,物种2实际数量大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B项正确。

依据题意判定,至少需要B为10×60%÷20%+10×40%÷20%÷20%=130 kg,C项正确。

图甲中含有的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项错误。

4.解析: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A项正确、C项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单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单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第十单元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第1讲__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

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错误!基础自测1.判断(1)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2.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的确定(连线)【答案】①-b—Ⅱ;②—a—v;③—d—Ⅲ;④—e—Ⅳ;⑤—c—Ⅰ3.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_______条食物链.(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__营养级。

(4)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大题集训-生物与环境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大题集训-生物与环境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 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能 因为有的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垂直结构
(4)见下图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分解者 营养
6.(22分)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都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与单一种植园相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结 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在图甲中,鸟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__”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018最新题库大全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汇编13

2018最新题库大全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汇编13

2018最新题库大全2018-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汇编 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1.(2018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答案:A解析:生产者既能固定大气中的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进入大气,故乙与丙是双向箭头;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碳元素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A正确。

内环境成分中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双向箭头;组织液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丙)分泌的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进行反馈调节。

2.(2018广东卷)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B:解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激素调节、血糖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

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成分可以相互交换,组织液可以渗透到淋巴液中,淋巴液不能反渗到组织液中的,淋巴循环最终到血液中,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肾上腺激素,进而促肾上腺激素可以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反过来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正确;淀粉是植物中的多糖,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3.(2018山东卷)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A选项中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所以A符合;B选项中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内形成突触小泡,所以B不符合;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由信使RNA、核糖体RNA和转运RNA组成,所以C正确;D选项中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D符合。

2018年高考生物模拟及真题汇编专题十六生态系统

2018年高考生物模拟及真题汇编专题十六生态系统

专题十六生态系统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48.(2018年6月·单选Ⅰ)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C.该食物链共有2条食物链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49.(2018年6月·单选Ⅰ)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 )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生物圈50.(2018年6月·单选Ⅰ)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主要是( )A.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浮游植物C.细菌和浮游动物 D.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51.(2018年1月·多选)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 )A.生产者为①B.次级消费者为③C.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52.(2018年6月·多选)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下图,据图可知(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B.该食物网共有7 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共有3 个营养级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考点2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53.(2018年6月·单选Ⅰ)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种生A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54.(2018年6月·多选)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X代表大气中的O2库C.Y代表分解者D.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55.(2018年6月·单选Ⅰ)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属于碳循环过程的是( )A.根瘤菌的固氮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水蒸发至大气中D.镉通过食物链被富集56.(2018年A.B.饲料作物中的能量全部用于呼吸作用C.饲料作物中的能量8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D.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可增加该农场的能量输入57.(2018年6月·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水化合物C.碳酸 D.碳酸盐58.(2018年6月·单选Ⅱ)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6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1.(2018·全国卷Ⅲ·T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T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3.(2018·全国卷Ⅱ·T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越多,在传递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

(2)根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分析,甲的数量优势地位的丧失可能是这种“捕食和驱赶作用”对甲的影响大于对乙的影响,使更多的甲逃离该生态系统。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森林中重新出现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有:使当地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减少,植物数量增多,野猪可获得充足的食物而不去破坏农作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野猪远离农田;捕食一部分野猪,使野猪数量减少。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4.(2018·全国卷Ⅲ·T3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

【解析】(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3-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5.(2018·天津高考·T8)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碳量生产者死有土壤净初级生异养呼吸西黄松生态系统活生物量(g/m2)机质(g/m2)有机碳(g/m2)产力※(g/m2·年)※※(g/m2·年) 老龄12 730 2 560 5 330 470 440幼龄 1 460 3 240 4 310 360 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解析】本题以某生态系统碳循环为材料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的场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知识。

(1)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被固定,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即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即净初级生产力,对应表格中的数据为360 (g/m2·年);生态系统中各级消费者摄食后,通过呼吸作用供给生长、发育、繁殖等过程,动物死亡后其遗体变成土壤有机碳,再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 730≈0.04,而幼龄群落中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1 460≈0.25,幼龄群落数值偏大;幼龄群落中净初级生产力为360(g/m2·年),小于异养呼吸消耗的390(g/m2·年),故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 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6.(2018·北京高考·T31)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

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

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

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