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中西绘画差异
现代发展趋势
现代发展趋势
西方绘画的跨文化融合
西方绘画也在不断吸收东方文化的影响,探索与东方绘画的结合点。一些西方画家开始关 注东方哲学、美学和艺术观念,尝试在绘画中融入更多的东方元素。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不 仅丰富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9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绘画的界限 逐渐模糊。未来的绘画发展可能会呈现出更多 跨文化、跨媒介的创新。画家们将更加注重个 人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会继 续探索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科技的结合,为 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
境和风格
而西方绘画在笔触运用上 则更加严谨规范,注重笔 触的表现力和塑造力。西 方画家通常采用不同的笔 触和技法来表现物象的形 态和质感,通过笔触的变 化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
表现力
总之,中西绘画在构图、 色彩、光影和笔触等方面 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 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 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的影 响。通过比较和研究这些 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中西绘画的特点和 价值,以及它们各自的魅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其发展都离不 开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只有在尊重和传承各 自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技 法,才能让中西绘画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共同 发展,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更多璀璨的瑰宝
-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6
绘画材料与技术
绘画材料与技术
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的传统材料主要是宣纸 、毛笔、墨和颜料。这些材料使 得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笔墨效果, 如水墨的浓淡干湿,以及毛笔的 灵活运用。中国画在技法上注重 笔法、墨法和色法的结合,通过 不同的运笔方式和层次渲染,表 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在风格、技术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传统和审美观念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揭示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和内涵。
西方绘画源自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受到基督教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在西方绘画中,人文主义思想对于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追求形式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索。
而中方绘画则源自中国古代的书画传统,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墨韵和意境,注重表现内在精神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追求意蕴的表达和墨韵的升华。
二、绘画技法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各具特色。
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素描等为主要技法,强调色彩的运用和透视构图,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光影效果的渲染。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国画和工笔画为主要技法,讲究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变化,偏重于意境的抒发和气韵的营造,强调形神兼备和神韵飘逸。
中西方绘画的技法手段的不同源于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中西方绘画在历史、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既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绘画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新的绘画风格和形式也必将催生出来。
希望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对当代绘画创作和传承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观念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绘画之差异进行浅析的详细内容。
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1.视觉表现手法:中西绘画在视觉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注重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表现来塑造形象,强调物象与人心的内在联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等,追求更贴近物象真实表现的效果。
2.表现主体的差异:中西绘画对于主体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选择寓意深远、抽象而有诗意的表现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以人物为主题,注重描绘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状态。
3.意象与象征的差异:中西绘画在意象与象征的运用上也有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常使用诸如松树、竹子、莲花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递信息和观点,例如使用具有特定寓意的花卉、动物等。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1.审美价值观的不同: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强调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为主要追求;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观念”,追求以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为中心,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2.审美取向的不同: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有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偏向于写意和韵味,注重通过简洁的笔墨和造型来表达情感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偏向于写实和细致,注重通过细腻的技术手法和准确的细节塑造来展现世界的真实与多样性。
三、题材选择的差异1.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注重点: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来体现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2.社会与个体的关注焦点:中西绘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关注焦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往往关注社会整体和集体,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责任;而西方绘画则更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两个亮丽明珠,它们在表现形式、意义传达、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浅析,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渊源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古代艺术家们对形态的探索和对人物肖像的表现。
中方绘画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对山水、花鸟、人物等的表现。
两者在历史渊源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意义传达中西绘画在意义传达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强调作品的个性表达和思想内涵,艺术家们常常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肖像画,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美的理解和追求。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享受,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等元素的表现,来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
如唐代的山水画家王维,《鸟栖图》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表现形式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表现,画家们常常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来打造出真实、栩栩如生的形象。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艺术的笔墨和意境,画家们常常通过墨迹的渗透和用笔的运用来展现作品的气韵和情趣。
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也体现了两者在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
四、审美取向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写实性和视觉冲击力,画家们追求表现形式的真实和生动。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画家们追求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虚幻、超脱的境界。
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意义传达、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体现了中西方艺术家们在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上的不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绘画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将会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也将会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享受。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与差异一、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1.透视与非透视:中西方绘画在透视的处理上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追求空间的逼真和立体感,使画面产生一种线性的深度。
而中式绘画则多采用非透视的手法,通过山水、花鸟的形象和构图,表现出静寂、静谧的美感。
2.色彩运用:中西方绘画中色彩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色彩的鲜明和对比,注重色彩的暖与冷、亮与暗的变化,以营造不同的气氛。
而中国绘画则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淡泊、克制的审美情趣,通过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物象。
二、创作风格的差异1.对现实主义的追求:西方绘画多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追求真实感和精细描绘,致力于对现实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深入研究。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更加注重表达个人内心的感受,体现思想性和寓意性。
2.对绘画技法的使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技法更为细腻和精细,画面贴近视觉感知的真实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用笔的质感和节奏感,追求笔法的灵动、意态的神韵。
在用笔技法上,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点染,追求韵味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更注重线的把握和线条的构造。
三、主题内容的差异1.文化传承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主题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境界为主题,强调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感的表达。
而西方绘画更多地从宗教、历史、神话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注重表现人类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追求与探索。
2.艺术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创作,倾向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立性。
而中国绘画则更强调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强调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方式、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非透视的构图和水墨的意境表达,强调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透视的运用和色彩的对比,着重于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表现。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和地理背景、哲学思想、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绘画作为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受到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受众对象、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受众对象的差异从艺术家所关注的受众对象来看,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其实,受众对象的差异又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审美观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追求注重“凝神静气”,追求心灵的宁静、飘逸和清雅,因此绘画作品重视意境,讲究笔墨雅致。
而在西方文化中,审美追求强调情感直觉和视觉冲击力。
因此,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通常比较直观和浅显易懂。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色彩、形式和风格等方面。
1.色彩差异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的中国绘画追求的是淡雅清逸、浓淡相宜的颜色,对比色和鲜艳的颜色极少使用。
这一传统在唐代最为盛行,并逐渐演变为中国画的基本色彩风格。
而西方绘画则偏重于对色彩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处理。
特别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家,强调色彩的光泽和发光效果,创造出绚丽而诗意的艺术形象。
2.形式差异中西绘画在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构图和线性表现上。
中国绘画讲究构图的和谐,以“气势恢宏、虚实相生”为莫高诺尔(山)体,慕唐风、析景阳、马远等大家所倡导的“一泼一拓,骨法步步”的搭建法,从而呈现出层次分明而又优美自然的画面。
而西方绘画的构图则更注重复杂的线性变化和透视效果的表现。
3.风格差异中西方绘画的风格差异,也是由于文化背景及审美观念形成的。
在西方绘画中经常出现瞬间的冻结、强调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以及颜色的明暗对比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特点。
但在中国绘画中,艺术家们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坚持传统的中国式笔墨和水墨画的形式,把节制、退让、拙朴、大气、空灵、空灵、于一体,展示出了优美的传统风格。
三、创作主题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创作主题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跟两个文化的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有关。
以下是一些绘画艺术上的差异:
1. 色彩运用:中式绘画讲究色彩的淡雅和含蓄,通常采用柔和温润的色调,强调气韵和意境。
西方绘画则追求色彩的丰富和强烈,通常运用鲜艳的红、黄、蓝等颜色,以创造视觉上的震撼效果。
2. 人物表现:中式绘画注重表现情感和内在的思想境界,人物通常以唯美、柔和的笔法表现。
西方绘画强调人物的外在形象特征和肢体动态,追求写实的效果,并往往将人物放在生动的情境中,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 绘画构图:中式绘画通常采用非常朴素的构图,比如单一的画面或对称的构图。
西方绘画则偏好复杂的构图方式,比如使用透视、分层等技巧,以创造出更加立体感和动感的效果。
4. 绘画题材:中式绘画通常涉及到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题材。
西方绘画则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题材外,还可以涉及抽象艺术、装置艺术等。
5. 绘画风格:中式绘画通常倾向于简约、朴素、含蓄的风格,强调画境的气韵。
西方绘画则通常更加奔放自由,在表现手法、风格上不断创新,强调作为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源于文化和审美观念上的不同,二者在多个方面都各有千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大文明的绘画,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情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在绘画领域中,中西方在创作思想、技法表现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绘画体系。
而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壁画。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绘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的不同,为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和题材提供了不同的基础。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神秘、诗意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的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对形式的创新。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表现形式,它追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绘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在西方,绘画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它注重对色彩、形态、光影等视觉现象的再现。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追求的是对现实的精确再现和对观念的传达。
三、题材:中西方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画家一般需要通过对题材的再现和对画面的构图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情感。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选择相对更加广泛,除了表现自然的题材外,西方绘画还会表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的再现通常需要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处理。
中西绘画的差异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
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
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
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
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
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
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其差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从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技术手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中西绘画的不同之处。
一、表现形式
中西绘画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绘画的构图和空间表现方式。
西方绘画在构图方面多采用线性透视,图像立体感强烈,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平面感,以线条表现为主,人物形象相对扁平。
此外,中国绘画在画面布置方面通常采用散点式、平面对称式等构图方式,而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对称式、律动式等。
二、表现内容
中西绘画在表现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多以动植物、山水之美、历史传奇等为主题,强调自然、神秘、传统文化等元素,具备浓郁的文化底蕴。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人物肖像、历史事件、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宗教题材等,表现内容更加多元化。
三、技术手法
中国绘画采用笔触简洁自然、色彩含蓄和细腻的工笔画技法,注重线描,色彩差异明显。
西方绘画则主要采用油画技法,表现方式更加写实,颜色鲜明,结构严谨。
四、价值观念
中西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内容也代表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
中国绘画较为注重自然、传统文化、人文思想等,表现内容带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个性、个体想象和视角、人类自由与普遍价值等。
总之,中西绘画存在巨大差异,无论是构图、表现内容还是技术手法、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但这不影响它们各自在不同文化圈内的独特表现和创造力。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是指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包括题材、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
下文将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来浅析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题材差异中西绘画的题材差异主要体现在两者对人物、风景和静物的表现上。
中西绘画的人物题材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绘画以人物表现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写实和外在形象的表现,西方经典绘画中常见的人物题材有宗教题材和历史题材。
在风景题材上,中国绘画注重自然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常以山水画的形式展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无边无际。
而西方绘画的风景题材更注重的是对于光线和色彩的表现,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在静物题材上,中国绘画注重对于物体形态的把握和意象的表达,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而西方绘画的静物题材更注重对于物体的细腻描绘和真实感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差异中西绘画的表现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构图、线条、笔触等方面。
在构图上,中国绘画注重构图的平衡感和整体性,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中国绘画会运用一些特殊的构图手法,如重心偏高、黄金分割等,来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构图的层次感和透视感,通过透视法和重点突出等来塑造画面的深度。
在线条上,中国绘画追求的是线条的自由和流动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强度和力度来表现不同的形态和情感。
中国绘画中常用的线条有的发散而扭曲、有的遒劲而有力。
而西方绘画的线条则更注重对于物体形态的描绘和细腻的表现。
在笔触上,中国绘画大多以细腻的笔触为主,通过墨色的点、线、面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细节和形态。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则更加注重肌理的表现和笔触的丰富性,通过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材质和质感。
三、色彩运用差异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常采用水墨画的形式,以黑白为主,通过运用水墨墨色的深浅和不同的线条表现来表达形态和情感。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绘画的风格、主题、技法、审美观念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绘画作品的分析来探讨这些差异。
中西绘画在风格上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逼真和真实性,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西方绘画追求透视和光影效果,强调艺术家对物体形象的准确呈现。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蒙娜丽莎》就是透过细腻的表情和光影效果展现了逼真的形象。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表现。
中国山水画以挥洒自如的笔法和意境深远的山水为特点,通过景物的叠加和皴擦的技法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意境。
中西绘画的主题也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的主题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
从宗教题材到历史人物、风景和人像等,西方绘画的主题涵盖了各个领域。
而中方绘画的主题则更偏重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
中国人物画注重形象的表现和人物的品行塑造,常常以历史题材为主,强调品德和人物的寓意象征。
中国花鸟画则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命力的表现,通过对花鸟的写实描绘来传达美学情趣和审美背景。
中西绘画的技法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绘画注重实际的细腻描绘和色彩的丰富运用,善于运用光影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笔墨的表现和线条的运用。
中国绘画强调写意和意境的表达,常常使用水墨画作为媒介,通过运用干笔法、湿竹法等技法来表达形象和意境,注重气韵和墨韵的表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理性和逻辑的审美,重视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审美。
中国绘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泰然,倡导“道法自然”的审美理念,注重审美对象的内涵和意义。
中西绘画在风格、主题、技法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逼真和真实性,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主题,注重实际的细腻描绘和色彩的运用,强调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表现,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的主题,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达,倡导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绘画之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西绘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不同。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受到古希腊雕塑和罗马建筑的影响较大,而中西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书法艺术。
中西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有所区别。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中西绘画的主题和题材也有所不同,西方绘画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再现和表达,追求写实和细腻的描绘技巧;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追求以形传神、寓意深远的艺术效果。
中西绘画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方式有所区别。
中西绘画的传统技法和表现方式受到了各自的艺术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细腻的绘画技巧,追求真实感和逼真的效果,常常使用油画、立体和解剖学等技法;而中方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力的发挥,常常使用水墨、写意和装饰绘画等技法。
中西绘画的表现主体和艺术观念不同。
西方绘画注重个体的表现和独自的创作,追求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中方绘画注重集体的表现和传统的继承,追求艺术创作的规范和传统的延续。
中西绘画在表现主体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西方绘画较多地表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中方绘画则较多地表现山水、花鸟和人物等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
中西绘画在起源、审美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差异,并在中西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在艺术观念、技法、主题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艺术观念
中西方艺术观念不同,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艺术哲学和作品表现等方面。
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渊源不同,西方是希腊古典美学的传承者,强调本体美和自然美、人文美等,而中国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礼仪、道德、诚信等品质,以及风景。
中西美学的差异也体现在艺术哲学上,西方重视形式和内容的表达,强调人物形象的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而中国的艺术哲学则重视与自然相融合、表现神秘奇特的东西。
二、技法
中西方绘画技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运用、构图规律、线条表现等方面。
西方绘画注重光影变化,以颜色为主要表现手法,形态比例也较为规整;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把握形与神的关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形态比例存在灵活性和变化性。
三、主题
中西方绘画的主题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会涉及到国家政治、宗教、历史等多个方面。
而中国绘画则注重表现自然山水、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广泛。
四、文化背景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也与文化背景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人们鼓励自我表达和探索,在艺术家中强调个性和创新,这影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而中国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注重道德修行和自然之道,在绘画中则强调传统美学和文化符号的表达。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表现在艺术观念、技法、主题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对于艺术发展和文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中西绘画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中西两种文化、艺术传统、审美观念等方面
的差异所导致的。
下面将从主题、表现方式、审美观点等方面来浅析中西绘画之间的差
异。
中西绘画在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倾向于表达自然界的
景色、山水,注重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壮美、恢弘和神秘。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着重于人物的
描绘,讲究人物的形态、神态、动作等,通过人物来表达情感、思想、人生观等,强调对
人类生活的关注。
中西绘画在主题上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心在自然与人文上的区别。
中西绘画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一般使用工笔写意的手法,偏向于用线
条勾勒和点画表现事物,追求意境的提炼和气韵的雅致。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明暗对比、光影效果、色彩的对比和运用来表现形象和情感。
这种表现方式的差
异也反映了中西两种审美观念的不同,中式绘画注重形而上的意蕴,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形
态和感官上的表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点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崇尚的是“气韵生动”的审美,主张
以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气质和才情,追求画中有意境、有韵致、有品位。
而西方绘画则
更加注重客观的真实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再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
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理解的不同。
中西绘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主题、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上,更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背景、艺术传统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这种差异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创造,也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风格、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以下将对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方面有很大差异。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强调意境的表达。
主要以国画为代表,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写意的手法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主要以油画为代表,具有线条清晰、形象具体的特点,注重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
在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中式绘画强调神韵,追求画面的气韵生动,侧重于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写实性,注重细节的描绘,更加强调物象的真实性。
西方绘画追求透视关系、明暗对比和真实的色彩还原,更加强调事物的具体形态。
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写意性的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线条、墨色的描绘来表现事物的形象。
中式绘画偏重于象征性的表达,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抒发。
而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关系、细节的描绘和配色的运用,追求真实性的再现。
西方绘画偏重于事物的具体形态,更加注重物象的描写和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
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
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
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
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着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
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
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
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着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
但这弄错并无大碍。
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
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
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
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
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
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
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
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
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
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
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
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
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
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
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
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
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
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
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
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
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
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
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
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
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
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
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
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对,更多。
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中国画不光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所以在中国从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这就是中国人天然地有电影的思维、运动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当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交融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不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度量标准。
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无意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而善散点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变化;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勒;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
它挣脱物理形象而获得提炼,变成一种具有主观意象的精神轨迹,发挥着远远超出客体形体本身的精神效应。
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
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
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
追求笔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意无边。
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画意象特性的丰富内涵。
几千年来,中国画瑰丽多彩、绵延相继,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显夺目光彩,这是与中国画意象特性的审美观分不开的。
西方绘画艺术概括地讲有两大派,一是写实派或称具象派,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
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表现X光、红外光谱、光速、激光照明效果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内容和画派,意在进一步从画面上体现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二是抽象派。
西方艺术贯走极端,艺术家们在对具象写实感到厌倦以后,从印象派开始,仅在数十年内,有些人就从具象这个极端急剧转到抽象——另一个极端。
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
随着夸张变形的创作方法越来越走向极端,有些人甚至干脆丢掉画笔搞起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
某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前卫,实际是远离现实,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越来越趋向病态的自我表现,给正常的艺术发展造成重大干扰和破坏,也必然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无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绘画展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同把人带向一片宽阔的用鲜花与绿色织绣出来的原野。
在一幅幅画中,各色线条像天籁的旋律,像隐身人的乐舞,更像无形春风,将生命的色彩翻飞,使之高蹈清扬,如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
在绘画的创造上,中国传统一向推崇的是那些不以绘画为专门职业,但擅于绘画的文化人,被称为文人画家的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在文化上有修养的人,同时又具有绘画技能,所以,绘画艺术的最高价值正是隐藏在艺术家无功利的动机之中。
绘画本来就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
于是,便产生了一种被中国先哲概括为“天人合一”的绘画——纯粹的绘画。
一个人开始动笔作画总有某种原因,对周围的事物表明态度、状物或者抒情,在特定的空间里写出自己目光之所见,在画面上留下物象的身影,甚至也可能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摹仿,在笔墨的挥洒和折转间,反照和叠变着通向人生的玄思,通向自然万物的情怀。
状态出神、联想自由,入神处都在意识的边缘进行,线与面的旋律动向不易料测,时有惊喜的跳跃,皆合心律,最终获得如有神助,不期而遇的回响,成为一个个色彩篇章生命的凝定,冲击着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
中国画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但是从这幅画面上你能读到的东西,那可是太多了。
所以就像刚才于教授说的,在中国绘画当中,我们指的是真正的中国绘画,有中国文化神韵的中国绘画,你真的可以读出所有东方文化艺术的精要。
国画强调内在的艺术韵味,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西方绘画则强调外在的形象与技巧,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性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并非没有可能。
然而所谓的结合必须遵从一个原则。
那就是必须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研究西方文化内涵及绘画发展特性,才能解决好与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的问题。
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摹仿或照搬,否则就会失去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若脱离了自身的文化基础,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的。
西方的文化思想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的文化思想,更何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蕴涵着足以使西方人瞠目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