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a4b4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3.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是一本由青少年社会实践者发行的小说,讲述了十八世纪俄国英雄士兵以
及在为俄国人民服务中展现勇敢、忠贞品格的故事。
本书为全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
学内容,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
有关《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引入课程,在开篇中首先介绍
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特点,重点讲解了它讲述的故事:一个英勇的士兵保护俄国人民的勇敢、忠贞的行为,从而明确课程的主题。
之后,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小说,以深入理解小说的针对性。
其次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考核和检测,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小说讲述的关
于俄国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张力;还布置了团队学习和参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故事读物来认清自身的道德责任,为人民服务。
在《为人民服务》的教学实录及评析中,这部小说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考核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应鼓励学生借鉴士兵为人民服务的勇敢和忠贞,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作出深远的贡献。
初中语文《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教学观摩与点评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
![初中语文《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教学观摩与点评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课堂实录听课评课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38a087011ca300a6c390ff.png)
教学观摩与点评(一)(表十五)
执教者:学校:年级班级:六二班观摩时间:
科目:语文课题:《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一、观摩记录:
1.导入
师:阅兵时的场面怎样?心情如何?
生:激动
排演阅兵对话“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引出本课文。
(师指导喊的要有气势)
2.毛泽东简介(PPT呈现)
学生朗读,老师要求记笔记。
3.张思德简介
学生朗读
4.字词,PPT呈现
字音字义。
学习词语含义解释
5.学生分段朗读
6.本文风格探讨
生:演讲词。
师:议论文。
摆事实、讲道理。
概括每段要点核心,找中心句。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二、点评标准
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智能、情感发展规律。
2.教材处理是否符合科学性和合理化的要求?重点难点是否合理,有无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点评
六年级在上海是初中的预备,从上海的课程要求来看,六年级不再是小学时的字、词、句拆开理解了,而是更注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受,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和品味。
该教师在基础字词方面着墨过多,其实是有些多余的,偏离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介绍作者与张思德时,也未与文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而是知识化地要求学生识记。
对于文本文体的介绍和讲解得过多,超出六年级现阶段的课程要求,也不符合现阶段学生学情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30abbe8e9951e79a89270e.png)
部编版《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请看本单元的导读。
关注单元导读你会发现本单元语文要素共有三个。
请自己阅读,预测与本课学习关系最密切的目标。
(课件出示)(生默读)(生答:第二个学习目标是和我们这次学习关系密切的)P单元导读师:是的,第一个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落实了,本课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本课中,哪些地方需要加深理解?请各位同学自由读一读,看看能读懂什么。
如果还不懂,一会我们交流(生默读,师巡视)师:接下来,请各自说说“我的理解”。
(生答,师随评)师:大家的理解很多,也比较细碎。
我们需要归纳大家的理解。
看看大致有几方面(课件出示)P1理解我们是谁。
P2理解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P3理解我们不怕批评。
P4理解我们不怕牺牲。
师:请看课后题: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本课写了五个方面:①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②我们怎么看待生死。
③我们不怕批评。
④我们不怕牺牲。
⑤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
师:不过,文中也有一些地方,通过反复读,却还是不大懂,怎么办?(可以借助资料去理解)师:没错,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我们换种读法,从自由读到借助资料读。
单靠自己读不能理解时,我们就借助资料读,加深理解。
师:我请大家先看看第2自然段,这是课后要求我们背诵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查阅资料来理解。
(课件展示)(生答,师随评,师引导: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P人总是要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理解这些地方,我们至少要查阅哪些资料?(要查一查谁是司马迁,谁是张思德;当时出了什么事,时代背景是什)师:很好。
课堂上无法查阅,我为大家下载了,请看相关资料,继续理解。
(课件出示)P《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他在信中提出了“生死观”,表达自己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3271af84868762caaed576.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案例与反思《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课文。
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论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分作五层进行了论述。
这种无故事情节、无华丽词句的说理性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可我在教学时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无穷乐趣。
下面是学生理解课文“开追悼会的目的”的片断记录。
文章内容: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这要求成为一个制度。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文章,想想从中你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学生:我体会开追悼的目的是“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学生:通过自学这一段,我读懂了:毛主席能公平地待人。
他认为人没有高低之分,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们都要给他开追悼会。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我们就要为他开追悼会。
学生:我也认为开追悼会是为了歌颂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
学生:我体会到了开追悼会既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属,又号召大家都来学习他的精神。
学生:我从文中读出“毛主席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的革命势力并不强大,毛主席就用为死者开追悼会的方式让人民都团结起来,这样一来,革命力量就会慢慢增强,一举歼灭敌人,解放解放全中国。
……【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
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
《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58268c52ea551810a687cd.png)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一、从解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扫清词语障碍解决:服务完全彻底1、师: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什么叫服务?生:服务就是帮助他人,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
师:那你为别人服务过吗?生:我扫过雪。
我为客人倒过茶。
师:出示一个句式: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为了---------而存在的,让学生把刚才自己所说的事填到句子里。
学生一读傻眼了: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倒茶,我是彻底地为了倒茶而存在的。
师:(学生说后)你还像刚才那样愿意吗?生:不愿意。
师:这句中哪两个词让你变得不那么愿意了?生:完全、彻底。
师:为什么?生:……立足生本1:这个孩子没能回答出来,老师立刻转向了另一个积极举手的孩子,立足生本,教师应给他足够的指引与思考时间。
师:你觉得完全、彻底太怎么样生:太绝对了同学们说的都是心里话。
现在请大家看这句话。
(投影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巧用三个问题,梳理全文,彰显文本特点(一)借助身份转换,体会演讲特点3、谁这么有勇气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是在没人时候说的吧?(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人很少的时候说的吧?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这样说,说明他(坚决、肯定)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学生以毛主席的口气演讲这句话,我有疑问可以问你吧?突出文体意识:演讲的特点,语气、用词、声音,让对方信服,为下文体会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要为中心服务做铺垫,老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引导着学生去体会演讲的特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真水无香,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正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师分别追问:如的果你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自己犯错误了怎么办?立足生本2: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师立刻叫起了另一个学生.此时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老师也知道,正是因为答不上来,才要好好地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eebe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完全、彻底)(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3、讲读第二层:(1)指名读课文(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f26c0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7.png)
《为人民服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学习张思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这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文章直接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指出张思德同志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第三层讲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首先指出衡量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接着用我党采纳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这是我党采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具体事例,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指出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解放全人类。
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情况告诫全党“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同时进一步指出:不怕牺牲,应当是在人民的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但不能莽撞、蛮干,要尽量地减少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要求全党做到:“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开追悼会的意义,不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团结人民。
2.学习《为人民服务》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论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文章围绕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
(完整版)《为人民服务》教案、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为人民服务》教案、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0f8c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9.png)
(完整版)《为人民服务》教案、习题及答案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感受革命传统,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重点、难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领悟课文朴实无华的文字,学习用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解读分析:《为人民服务》1. 课文背景资料:张思德《为人民服务》发表的背后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法西斯拉丁语译音。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曾创建法西斯党,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民族压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的统治者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推行侵略政策,被人们称为“法西斯”。
李鼎铭陕北的开明绅士,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2. 词语理解:泰山鸿毛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泰山:山名,在山东省。
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3. 文路整理。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4. 重点句品析: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 (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 (2)](https://img.taocdn.com/s3/m/12fd69b6dd88d0d233d46a3d.png)
《为人民服务》说课设计一、教材《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一篇演讲稿,属论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几方面的意义:一让小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使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本课的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二、目标1、知识点:⑴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⑵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⑶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们这个队伍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人固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能力训练点:⑴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抓住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德育渗透点:通过本课,使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美育渗透点:通过讲解,让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三、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⑵了解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解决办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课文赏析
![为人民服务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0cf3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f.png)
为人民服务课文赏析《〈为人民服务〉课文赏析》《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这篇文章那简洁又有力的文字啊,就像一把锤子,一下下敲在人们的心坎上。
你看它讲的为人民服务,可不是什么空泛的大道理。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大家都得为这个家做点事儿,这个家才能好起来呀。
人民就是那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为人民服务就像是为自己的家打扫卫生、添砖加瓦。
文章里透着一股真诚劲儿。
它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多像在生活里啊,有些人干的事儿啊,大家都记着,觉得这人了不起,他这一辈子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山,稳稳地立在人们心里。
可有些人呢,一辈子就知道自己顾自己,啥好事没干,死了就像一片轻飘飘的羽毛,风一吹就没影了。
这让咱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活着得有点价值,得为别人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啊。
再说说文章里的那种包容的态度。
它说只要是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那就是好同志。
这就像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都有犯错的时候,可只要你出发点是为了这个团队好,能把错误改了,继续做对团队有益的事儿,那大家还是会认可你。
这多像咱们中国人的那种大度啊,不会揪着一个人的错不放,只要有心改过,那就还是一家人。
而且这篇文章充满了力量。
它就像一个号角,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这让我想起过去的那些英雄们,他们不就是听着这样的号角声,前赴后继地冲向战场,冲向那些需要他们的地方吗?他们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自己的信仰,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力量就像一股洪流,奔腾不息,能冲破一切困难和阻碍。
这文章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思想呢。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地位高低,只要是为人民服务,那就是光荣的。
这就好比在一个村子里,不管你是村长还是普通村民,只要你为村子的发展出了力,大家都会敬重你。
没有谁比谁高一等,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你再细细品味这文章的用词,简单直白却又直达人心。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ba7df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6.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点评与反思一、播放阅兵仪式,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走到一满头大汗的学生面前)哟,你头上都有汗珠了,从一楼爬到三楼是不是很热很累啊?生:不累,不累!师:今天天气很热,又没有风,感谢你们和老师上这节课,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生:(齐答)不辛苦!师: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抽出时间听我上这节课,我倍感荣幸。
领导们、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师:哎!同学们!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仪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响亮的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从上个世纪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已经成为一句经典。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生:(齐读)为人民服务!师: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呢?就是为人民做好事,不管这事是大是小,不管是什么时候做的,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人,只要你做了对人民有益的事,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属于议论文。
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这在当年来说,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那就是历史。
他们对此了解不深,甚至处于模糊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聊天似的对话,并播放天安门前壮观的阅兵仪式,引出全文的中心——为人民服务。
再细语道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让学生学得自然,记得深刻。
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二.介绍文体,学习概括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过的文章不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中心很难把握。
师:不错!生2:这篇课文内容很散,只讲道理。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218d220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b.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cai、收集有关资料、自制空白小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读议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党的根本宗旨。
教学过程:(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课件导入。
导语:(略)出示配音课件:(1)周总理一夜工作图。
(2)清洁工夜扫大街图。
(3)吴天祥热心助贫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略)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他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主要意思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2.教师巡回辅导。
三、分层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生自读自悟,说、读、议结合。
1、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批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理解它。
2、学生自读自悟。
3、汇报自学所得,说、读、议结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1、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巡回辅导)2、交流学习所得,说、读、议结合。
(三)班级合作学习,说、读、议结合。
过渡:(略)1、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2、全班合作探究、交流所得,说、读、议结合。
作答重难点: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句体会的?b出示课件,指名判断: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c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指名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a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是通过哪些重点词理解的?b出示课件,帮其理解。
……四、回归整体,明确内涵。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7187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1.png)
《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为人民服务》课堂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二册第四课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设计思路: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能力训练点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美育渗透点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学法引导:●教师教法:点拨、引导法。
●学生学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渗透背景1、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在刑场上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演讲)介绍演讲的相关知识:演讲,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
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这一篇是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在表达上,论点鲜明,偏重于议论,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
2、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就能看到在巨大影壁上的一行金色大字(板书课题)你知道这五个字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你是怎样知道这些资料的?通过课前预习提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b1a892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a.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点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这个重要的思想,并对如何为人民服务有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
我们一起探讨了毛泽东的思想,他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党员,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民利益。
接下来,我请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列举一些实例。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关于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倾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人民的需求,积极帮助人民解决问题,以及关注人民的生活。
点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方法。
特别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并且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通过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
- 1 -。
赵昭 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
![赵昭 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fa72096c175f0e7cd13795.png)
《为人民服务》一、巧解“服务”,揭示文章论点1、读懂课文了吗?提问:那什么叫“服务”?2、举例:你为他人服务过吗?你愿意……吗?3、 ppt 练习: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地为而存在的。
(生读完,你还那么情愿吗?哪两个词让你有改变?为什么?)4、比较:“完全”“彻底”——话说得太绝对了!二、再现情景,理清文章脉络1、生读——ppt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毛泽东)2、说这么绝对,我想应该是这个人偷偷说的吧?(生答)听演讲的人很少吧?公开场合,说明这句说的很坚决、肯定。
(模拟,3生演讲ppt——师问)互动1:教师问——学生答。
·如果我现在就是听演讲的老百姓,你是演讲者,你会怎样用这句话来说服我、打动我?·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板书:死错困难一样)3、师生互换,(师演讲,生问。
)互动2:学生问——教师答·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请读第2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请看第3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你懂的)三、巧心设疑,凸显文体特征1、研读:在这篇课文中,面对这些普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革命人的看法和做法又有哪些不一样?板书:不一样(圈画批注)2、出示(第2段):1生读完,师问:面对一样的死亡,在共产党人的眼中,死的什么不一样?(板书:轻重)毛主席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话呢?(引用名言)3、揭示:引用。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更有说服力)四、客观解读,理性面对生死1、思辨:毛主席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你认同吗?文章写于1944年,距今70多年了,现在不用取暖烧炭吗?张为烧炭而死,现在的死还算是重于泰山吗?只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板书为人民的利益)张思德想死吗?怕死吗?对,我们不怕牺牲!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轻易死。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b832d74b35eefdc9d3335e.png)
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为人民服务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
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
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台下老师齐声回答:为人民服务!全场笑,掌声。
)师:哎!同学们!奇怪吧,老师们回答的是“为人民服务”,回答得那么整齐、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好吧,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前阅兵式的录像。
(播放阅兵式片段: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遍的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XX、惊天动地。
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生:(齐读)为人民服务![点评:开宗明义,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最高准则。
六十多年过去了,剔除其口号的鼓动性、形式性和从众性,积淀下来的当是其精神的纯粹性、高尚性和民族性,哪怕这种积淀的厚度和广度并不瓷实甚至只是一点点。
因为,那是民族新文化的种子和希望所在。
这种子和希望,在听课老师的自然回答中,在阅兵仪式的铿锵回应中,更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
历史语境、价值皈依,导课的大气与由此可见一斑,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诗句)。
]二、聚焦文体,提纲挈领师:翻开书,第12课。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生2: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
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的工作》《凡卡》是写人的,《草船借箭》《钓鱼的启示》是记事的。
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他说的议。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356597336c1eb91b375d1e.png)
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标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谁为人民服务?2.简介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
用课件出示张思德生平资料,并播放电影《张思德》片段。
要求看完电影片段后,说说哪个镜头深深打动了你。
3.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交流。
4.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张思德同志是为了救战友而牺牲的,毛主席在演讲中有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他是如何评价张思德同志的?他还讲了哪些内容?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字词障碍。
(1)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牺牲/泰山/彻底/批评/目标/送葬(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一起读。
(3)指导书写易错字。
提出要求:观察本课的生字字形,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预设:“牺”容易多写一横,“泰”容易把下半部分写成“水”。
(4)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书写“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昭《为人民服务》实录与评析一、从解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扫清词语障碍解决:服务完全彻底1、师: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什么叫服务?生:服务就是帮助他人,给予他人一定的帮助。
师:那你为别人服务过吗?生:我扫过雪。
我为客人倒过茶。
师:出示一个句式: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为了---------而存在的,让学生把刚才自己所说的事填到句子里。
学生一读傻眼了: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倒茶,我是彻底地为了倒茶而存在的。
师:(学生说后)你还像刚才那样愿意吗?生:不愿意。
师:这句中哪两个词让你变得不那么愿意了?生:完全、彻底。
师:为什么?生:……立足生本1:这个孩子没能回答出来,老师立刻转向了另一个积极举手的孩子,立足生本,教师应给他足够的指引与思考时间。
师:你觉得完全、彻底太怎么样生:太绝对了同学们说的都是心里话。
现在请大家看这句话。
(投影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二、巧用三个问题,梳理全文,彰显文本特点(一)借助身份转换,体会演讲特点3、谁这么有勇气说出这么绝对的话?是在没人时候说的吧?(引导学生了解背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人很少的时候说的吧?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这样说,说明他(坚决、肯定)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学生以毛主席的口气演讲这句话,我有疑问可以问你吧?突出文体意识:演讲的特点,语气、用词、声音,让对方信服,为下文体会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要为中心服务做铺垫,老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引导着学生去体会演讲的特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真水无香,这种不露痕迹的教学,正是好课的最高境界。
师分别追问:如的果你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自己犯错误了怎么办?立足生本2: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师立刻叫起了另一个学生.此时答不上来是正常的,老师也知道,正是因为答不上来,才要好好地回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但此时,如果老师能再给这位同学多一点关怀,让他不必为自己没回答出来而感到尴尬,就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如:孩子,我第一遍读书的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学完这课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而另一位回答出问题的同学是读了5遍书的同学,刚好可以印证老师的话。
你自己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学生仍然回答不上来,事不过三,教师的卖关子恰到好处,可以说铺陈得恰到好处,接下来就到了可以提示谜底的时候了!5、师:小结并板书:{一样死,错,困难。
}有疑问是正常的,因为我都是普通人。
6、师:以主席的身份演讲,生追问。
师以课文的段落回答:犯错怎么办?——第3自然段牺牲怎么办?——第二自然段;困难——第四自然段(二)自读批注,初步感知7、师:面对同样的生死、犯错、困难,革命党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做法和想法呢?板书:{不一样}。
请你用适合自己思考的方法读书,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
(3分钟)8、、生:自由读,批注,师提示书写姿势。
1面对死亡学习引用(文体意识,议论文中的常用方法)以读促悟,训练朗读,体会情感今昔对比,深化主题9、生:读第二段,10、师引导板书: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像泰山一样{重}。
有的像鸿毛一样{轻}毛主席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话,而不用自己的话。
引导总结出: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总阐述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引用名人名言就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写上引用,让学生批注在书上。
11、齐读司马迁的这段话。
在体会了引用的作用后,再读这段话,于诵读,于理解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次读,训练演讲中的朗读)12、师:认同这种观点吗?这篇文章写于1944年,今年2014年,现在已经不要烧炭了,张思德的死还有意义吗?13、生:师:再次出示关键语句。
板书{“为人民的利益”}(第一次紧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师:张思德想死吗?生:不想。
师:但他怕死吗?生:不怕!师:对,我们不怕牺牲,但我们同样珍惜生命!同学们永远不能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或是剥夺别人的生命。
(第一次与时代紧密相联,在学习文本阐述的生死观时,老师也融入了“珍惜生命”的时代观念)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二读深化)14、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的这段话,激励和鼓舞了无数的人,那些失去战友,失去亲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爱人的人,文字不只有温度,文字更有着无穷的力量!《潜伏》中的余则诚要掩藏自己的悲痛,只能用这段话来安慰自己,激励自己。
15、播放《潜伏》中余则成读《为人民服务》片段(三读借助影象体会)16、我们一起来读这段文字生在音乐生中去读。
(四读在音乐中升华情感)2面对错误(1)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体会表达上的不同,更能表现出坚定、有力17、为人民服务是一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路,但是前进中,谁都难免有疏忽和犯错,面对错误,革命党人又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呢地?指名对比读(指读2人)(去掉关联词和加上关联词读)谁的更有说服力?采访去掉关联词语的那个同学:为什么你的没有说服力,只是去掉了关联词语,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
18、师:小结关联词的作用:更加坚定和有力。
(2)体会段落中的句群关系,在反得的朗读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符合第三学段的要求: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19、再次指名对比读。
(一读)(调整顺序读)只改变了顺序,意思没变。
能换吗?20、生:这是递进的关系。
不能换。
21、生:再次配乐读原文(二读)22、再次感受原文的魅力,再配乐读只给关联词的段落填空,尝试引导背诵。
(三读)(3)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体意识:通过恰当地使用举例子的方法,体会论据充分才能让人信服23、师:单单这样就能说服别人了吗?第2自然段运用的引用的方法,这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出举例子的议论方法,批注在书上。
(4)语言的习得,由言到意,由意到言24、师:理解“精兵简政”,说词义(字面理解)举例理解:班级值日是,用5人能完成,用10人就是兵不精,需要精兵简政(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精兵简政好在哪里?(结合具体情况)生:1 、2减少老弱病残,避免无谓牺牲3减少贪污、腐败还有吗?(这个问题不明确,实际教师要问的是李先生提出的方式)(5)学习向别人提出建议时要注意方式、方法25、师:出示两幅图片,温和的和严厉的,李先生用得哪种?阐释好在哪里?——批评别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用温和的语气,别人更容易接受!希望别人更容易接受26、师:如果李鼎铭先生用严厉的方式提意见,革命党人能接受吗?答案就在书中,齐读!27、生:读相关语句。
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8、师:引导板书“为人民的利益”29、师:这段话中每句话,都在回答这个问题,都在分析、讲解,师总结“分析法”,生批注。
文体意识:分析法,辅佐论点这段文字,教师通过对比关联词语读了3次,通过变换顺序读了3次,这次再读是第7次,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第二次回扣主题:为人民的利益!3 面对困难30、我们的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困难已经和今天不一样了?在第四自然段能找到答案吗?读相关语句,与现在对比。
31、师:同学们,这一切在7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一样了。
看看这一段,哪些内容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生:人口不一样了,不再是九千一百万,是十三亿了。
生:已经不是“大多数人的痛苦”了。
生:奋斗的代价也不全是牺牲了。
师: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那么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吗?“为人民服务”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今昔对比,再次突出论点,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说明“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教给学生辩证地看问题)32、生:可能还有新的困难,可能用精神激励我们……33、再次引导并板书:为人民的利益33、生:齐读“我们的同志……”34、师:小结,在70年后的今天,李鼎铭先生的“精兵简政“已经深入人心,毛主席的这段话已经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2011版里,还有这样的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课程标准有这样明确的规定,我们为什么还要忽视这一切呢?究其以上种种,罗才军老师提出的主张:语文教学必须张显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的彰显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坚守语文的核心价值,是教字词、教语言、教段落、教篇章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形式的表现。
语文不是概念的给予,它首先应该是真切的感受。
我们重要的是通过直观感性的手段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文体的特点,而不是直接在逻辑层面告诉他这是哪一种文体。
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大气,不拘泥于零敲碎打,而是能教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文体意识的老师教语文就能准确,在发现语文内容之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内容的确定就比较准确;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教得轻松,提领一顿之后发现文章是这样编织起来的,于是往往能抓住核心,直指人心;有文体意识的语文老师教语文就能教得深刻,肯定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文本写法形式上最大的亮点和特点。
字词教学和文体感知,是我们小学语文任何学段的规定动作,没有这些都不能谈文体的张显,更不能说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这一切,就不能谈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课,我整整学习了两天,由黑龙江看到吉林,又从吉林到黑龙江,除了必要的休息,陪伴,都在钻研思考这一课,又把自己逼到了无路可退,榨干了最后一个脑细胞,呈现了我力所能及的最大精彩!作为一个热爱语文的痴心女子,谨以此次评课,向赵昭老师致敬!向我师傅致敬!向每一个热爱语文,执着前行的老师致敬!向我们曾经无悔付出的青春致敬!赏析赵昭的《为人民服务》一、巧解“服务”,揭示文章论点1、提问:什么叫“服务”?2、举例:你为他人服务过吗?3、练习:我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我是彻底地为而存在的。
4、比较:“完全”“彻底”——话说得太绝对了![点评:抓住关键词“完全”“彻底”来说话,其实背后是一种极好的比较。
语言总是有特定的语境的,完全和彻底常用在特定的对象上。
这就是所谓的泛指与特指。
两者之间的意义差别,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提取这个口子,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之上。
一般人是看不到这孔亮光的。
]二、再现情景,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毛泽东)2、互动1:教师问——学生答·如果我现在就是听演讲的老百姓,你是演讲者,你会怎样用这句话来说服我、打动我?·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3、互动2:学生问——教师答·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牺牲了怎么办?(请读第2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犯错误了怎么办?(请看第3自然段)·如果你们革命战士遇到困难了怎么办?(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你懂的)[点评:这样的设计可谓——标新立异,在一种非常自然的口语交际互动过程中暗示了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