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

合集下载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汉代,中国由上古时期至汉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宪法制度,
以内政法则为基础。

内政法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众权利等领域,其内
容主要体现在《后汉书》《汉书》等古籍中,是古代中国法律的重要载体。

汉朝时期,随着政治体制的完善,中国古法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出现了许多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施政方面的法律,如
《律历志》、《律令》、《政出》、《户部章程》、《文献》等,这些法
律正式定义了汉朝法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执行方式,并由宫廷对其进行
审核和执行。

此外,汉朝还将法律的职能向社会各阶层扩展,在社会各种争议中发
挥作用。

比如《裁判文书》记载,汉代以来,开始建立司法实体,通过实
施司法程序,来审理各类纠纷,对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保障。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左传》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国法律的根本思想。

传统的中
国法律是以礼义为基础,以尊卑礼仪为框架,以礼仪、律法为手段,以安
定民众为目的,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

2、法律具有稳定性。

中国法制史知识重点

中国法制史知识重点
(6)程:章程、规章,是对有关部门和具体事项的细则规定。
(7)课:关于检验、考核、督课的专门法规。
(8)廷行事:司法审判的案例。
23.秦代的定罪量刑原则(理解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以身高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与过失。
(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犯罪加重处罚。
(4)诬告反坐。(若出于过失则不算诬告,但若诬告他人杀人,即使出于过失,也要以诬告论处。)
其次,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德”。“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王权不仅来源于上天,也来源于人自身之“德”。
再次,“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因为民心直接反映了天意,“敬天保民”成为周人执政的理念。在敬畏天命的同时,要恪守祖训,体察民心向背。
9.上古时代,“刑”的含义(了解)
(3)式:有细则、准则、标准、范例之意,是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管理审理案件的准则以及审讯笔录、现场勘查笔录、查封笔录等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化。
(4)法律答问: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做的权威性解释,是对秦代律令条文的重要补充。是法律解释的开端,律学起源的标志。
(5)法律文告: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
(3)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4)法:事断于法,刑无等级;重刑轻罪,以刑去刑;法、术、势
21.魏国李悝《法经》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内容:《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汉代加入《户法》、《兴法》、《厩法》,谓之《九章律》)
(2)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3.中国习惯法产生的特点(简单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礼法结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王田田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最基本的特点是“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古礼产生于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仪式,西周时周公制礼使礼系统化、规范化。

而古代的法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经历春秋战国至秦朝时,礼和法各自发展、演变。

汉初是引礼入法的一个起点,为礼和法的融合开辟多种渠道。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礼法的结合不断深化和完善。

至唐朝,礼法结合已臻于成熟和定型。

自此,“引礼入法、礼法合一”的传统彻底贯穿于整个传统法律文化,并成为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礼的产生法的产生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之一,以国家的形成作为文明起步的标志的话,中国古代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王朝。

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传统法律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传统法律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儒家学说与实际政治的相互作用,一系列富于浓郁东方农耕社会特色的道德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其中,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塑造出一种富有特色的“伦理法”。

“伦理法”的最本质核心是“引礼入法,礼法结合”,这是中国传统法律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法律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

所谓“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是指在中华传统法律中,中国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1这在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体现。

那么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中,礼和法是怎么产生的?礼和法又是怎么结合的?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一、礼的产生礼是古老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西周前的礼称为古礼。

礼不仅起源早,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所谓“礼也,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2“礼”字的初文,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即作“豊”;战国以后加上加上了“示”旁,作“禮”;后来简化称为“礼”。

“礼”字的初文从双玉、从鼓之形。

3古代中国人最初“行礼以玉”,祭祀时往往以鼓作乐;古籍中又说“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4这表明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祀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玉和鼓则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活动的代表物。

中国古代法的起源的历史途径

中国古代法的起源的历史途径

中国古代法的起源的历史途径中国古代法的起源的历史途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法的起源的历史途径指导法的起源是古代⽂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类社会发展到⼀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们⽇常交往的渐趋频繁,尤其是社会关系的⽇益复杂化⽽出现的。

尽管某些简单的调整民事经济关系的伦理习惯或⾏为规范可能起源较早,但相对系统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国家法的产⽣,则只能出现在相对复杂的政治组织或国家产⽣之后。

在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族社会,聚落组织与社会关系⽐较简单,并不需要借助法律制度等国家机器调整规范,社会长期处于“刑政不⽤⽽治,甲兵不起⽽王”[①],“⽆制令⽽民从”[②]的状态。

当时,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主要依靠⽒族内部的原始民主精神和初民们长期形成的⽣产⽣活习惯与伦理道德规范,并以群体组织规则、⽒族⾸领威信及社会舆论监督等为保障。

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切都是有条有理的。

⼀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的全体即⽒族或部落来解决,或者由各个⽒族相互解决”。

“虽然当时的公共事务⽐今⽇更多”,“可是,丝毫没有今⽇这样臃肿复杂的管理机关。

⼀切问题,都由当事⼈⾃⼰解决。

在⼤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切调整好了”[③]。

在⼀些极端场合,有时也以决⽃、复仇或战争等⽅式解决⽭盾、纠纷与争端。

但这完全是在民主、平等的名义下进⾏的,丝毫不具有征服、奴役或压迫性质。

随着⽣产⼒⽔平的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前5000年左右起,⼈们的劳动⽣产率已能创造出维持简单再⽣产之类的最低消费需要之外的剩余产品,并且迅速转化为社会财富,逐渐被某些⽒族⾸领据为⼰有。

最晚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社会劳动分⼯⽇渐扩⼤,脱离⽣产领域的商⼈阶层和从事精神⽣产的宗教神职⼈员以及从事脑⼒劳动的管理⼈员相继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及社会分层⽇趋显著。

少数垄断社会资源的上层⼈物,为了维护⾃⾝的特权利益,调整和解决⽭盾冲突,开始建⽴国家机器,法的起源也就应运⽽⽣。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起源与演进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起源与演进

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起源与演进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商朝诸侯国初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统治体系也应运而生。

据《史记》记载,初期法律的构建主要是基于祭祀仪式和神圣的“德”来凝聚人心。

例如商朝晋侯之一的桓侯时期,他借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同时也借助这些仪式向天地神明表达了他尊皇、爱民的形象。

在这种神权思想下,商朝的国家统治者和统治文化与道德伦理联系在一起。

到了周代,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贸易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也随之提速。

周朝采用的是宗法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周代的政治稳定和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文化积淀和具有现代意义的法律文化——诸如九卿兑命、诏举、太监处置制度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最为繁荣、富有创新精神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知识积累不仅仅在学问上深入,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晋国的申屠蟠提出了“以德治人、以刑制暴”的观点,他的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儒家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法家思想崛起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法家提倡的法制建设观念是依法治国,严肃处理犯罪行为,立刻采取行动等等。

在此基础上,晋商法律典章目录逐渐形成。

秦朝推行法家政治视角下的法制建设,儒家和法家之争也达到了高峰。

在《焚书坑儒》之后,历史文化里,书法之流和大量法律文献都被焚毁,而此时的西方,欧洲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早就非常规范。

秦朝实行的法制列狱、三律、严刑峻法等制度,其实是侵犯了人权和自由,这些制度在汉朝得到了更好的平衡。

汉武帝时期正式颁布了《律历》,严格规定了死刑的适用范围,开创了一系列古代法律文化的先河。

唐宋时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科举制的实行,中国古代法律文化进入到巅峰时期。

唐代的法律文化包括了“四本”(唐律疏议、唐令注释、大明典故、钦定通论)以及司马光撰写的《新唐书》,宋代的法律文化则有《大宋律》、《太平御览》等等。

中华法系的起源

中华法系的起源

中华法系的起源中华法系,是指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成长的,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以成文刑法典为核心内容,以《唐律疏议》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其法而制定的东亚诸国法律制度的统称。

中华法系空间范围主要是以中国法为母法为核心,还包括东亚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中南半岛部分地区。

最初的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大变革,成文法在各国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

此后,经过西汉和东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了。

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

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

一.中华法系的起源中华法系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上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中华法系与中国法同时出现、同步发展。

中国法律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代。

中国最早的法律诞生于夏。

禹建立了夏,夏是中华史上第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国家的奴隶制王朝。

既然诞生了国家,那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来维持整个国家的秩序。

夏朝第一部“法律” 叫《禹刑》,也是中华史上的第一部“法律” ,这部“法律” 的内容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据《周礼》等古籍的记载,夏朝有墨、劓、膑、宫、大辟等刑罚。

因此可知,夏朝已经有了五刑。

夏朝的“法律” 代表了统治阶级意志,以刑律为主,基本不涉及民法。

夏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但是夏朝的“法律” 已经具备了法律的雏形,从夏朝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中华法系起源的一特点是法起源于礼。

礼源于战争和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常常伴以歌舞和誓师、献俘仪式,还有颁布军令、行赏施罚之类。

于是礼就逐渐演化成一种神圣威严的仪式和行为规范,在古代礼成为一种内容丰富的行为规范。

古老的夷礼、夏礼在西周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其成果就是周礼。

夏、商、西周是国家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私有制发展不充分,氏族内部的贫富差别还没有完全冲破氏族血缘纽带。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南京师范大学张亦凡大家都知道世界五大法系: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

中华法系则是五大法系中延续时间最长,特点最鲜明的法系。

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

但是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并不是伴随着中华法系的开始而出现的。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形成产生的依据,中国自夏朝开始进入国家时代,也就是说最初的国家与法产生于夏朝,经商朝到西周逐渐完备。

经过春秋战国法律制度的巨大变革,成文法自子产于郑国开始各国开始颁布成文法之后,到秦朝才出现了中华法系的雏形。

中国传统法律在最开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神权法思想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从文献记载来看,夏代的立法思想是“恭行天罚”。

夏代的统治者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将掌握的国家权力说成是神授,而法律自然就成了神的一致的体现,法律的实施就是替天行罚“恭行天罚”。

到了商朝,“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举凡国家大事,都要通过占卜向上天请示,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定罪量刑都要诉诸鬼神。

通过“天罚审判”来使人民“畏法令”。

在商朝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在西周被继承发展,并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吸取了夏、商灭亡的教训,提出了君权神授说——“以德配天”。

商纣失德,周武王为有德者,是至德者上天选择的至圣者来统治人民。

可以理解是在为西周取代商代制造舆论。

同时在治国方略的法制方面提出了——“明德慎罚”,强调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弱化了神权的维护统治力量,兼顾人事,重视民心。

这是神权的第一次动摇,强调了“民本”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重民、重德、仁政”的传统。

神权法思想很显然是统治者最初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通知方法,利用人们的敬畏之心来规范人民的行为准则。

“引礼入法,礼法结合”,这是中国传统法律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法律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

所谓“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是指在中华传统法律中,中国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

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中华法系博大精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法律继承发展,代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成体系,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谓独树一帜,而这一过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中的基本法律思想与传统法律逐渐渗透融合,肇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形成于隋唐。

因而,法律儒家化成为中国传统法律形成发展中的最重要的特点。

一·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的“周礼”。

西周初年,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他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武王死后,就由周公辅政。

相传周公在辅政期间,曾就夏、商两代礼制加以折中损益,加上周族自己的礼制,制定了通行全国的较为全面的周礼,这就是传说中的“周公制礼”。

周公制礼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到个人的日常行为都有详细规定。

无论是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制度礼仪,还是个人的婚姻、丧事、成人礼仪、祭祀活动等都有涉及。

通过周公制礼,统治阶级力图使西周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和人们生活以及思想,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做事以礼为准则。

周礼实际上已作为一种积极规范调整着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周礼也是西周时期法律规范的重要形式之一。

此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虽然朝代不断更替,但西周时周公制礼所确定下来的各种礼制都被继承了下来,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周礼的影响。

礼最早是氏族社会时期人们祭祀鬼神的仪式。

在这种侍奉鬼神的仪式中已包含了当时人们对于神、对于自然以及对于自己的同类的一些看法,而能否参加祭祀、由谁来主持祭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西周时期,经周公制礼之后,周代礼制的内容和规模都有了空前发展,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许多内容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影响着整个东方世界。

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系统的典章制度,二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婚、丧、冠、祭等各种礼仪。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中国法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法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为世界法律文化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法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独特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家学派应运而生,强调以法治国、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家思想逐渐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基础。

汉唐时期,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逐渐成为主流。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中国法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制度的走向。

在司法实践中,尊重家庭、注重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在处理涉及家庭关系的案件时,法律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在中国法文化中,行政权力在法律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权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例如,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裁决往往具有最终效力,这反映了行政权力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法文化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在立法过程中,这一价值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法律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既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

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未来,中国法文化将更加注重保障人权、促进公正司法,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文化将逐渐适应国际法律体系的要求。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法律制度将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全球法律文化的发展。

中华法制文明史

中华法制文明史

内容摘要
秦汉时期是中国法制文明的重要发展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秦 律》、《焚书令》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则在继承秦制的基 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形成了《汉律》和《唐律》等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法制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阶段。各个朝代的法律制度既有创新也有传承,形 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唐律作为中国法律的代表,具有“一准乎礼”的特点,强调礼与法的结合, 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趋势。宋、元、明、清各朝在继承唐宋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 朝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在近代以前,中华法制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也从国际视 野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法制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法律制度上对中 国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内容摘要
总体来说,《中华法制文明史》这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法制文明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起源、演进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更 好地认识中国法制文明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对于法律史学者、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以 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阅读感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华法制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它不 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 中华法制文明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为现代法律的 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华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法制文明史》这本书,它详细介绍了中国法制文明的演 进历程,让我对中华法制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
22
四.关于“礼”。
1.“礼”字的词源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引
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
” ———《说文解字》
23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 诚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 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 习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刑
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最 早的法律。
第一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_图文.ppt
本章知识点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四.关于“刑”。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惯法
18
劓刑
19
“宫”,即“丈夫割其势 ,女子闭于宫”,就是 阉割男子生殖器、破 坏女子生殖机能的一 种肉刑。宫刑又称腐 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法家文化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法家文化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法家文化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法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一支思想流派。

它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家思想的起源、核心理念以及对法家文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家思想的起源法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两晋之际的韩非子和商鞅。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法家思想应运而生,旨在解决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问题。

韩非子和商鞅对于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定有着很高的追求,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奠定了法家思想的基础。

二、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法治国,主张制定和遵守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

法家强调统一的法律体系,通过严苛的刑罚和奖赏机制来管理社会,使人民遵纪守法,实现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

法家认为统一的法律体系能够带来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

三、法家思想对法家文化的贡献1. 法律体系建设法家思想的提出促使了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建设,推动了古代法治文化的发展。

法家强调法律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为后来的各个王朝建立了法律框架,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2. 行政管理改革法家思想通过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和行政的规范化,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法家提倡依法行政,注重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后世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 社会秩序维护法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刑罚体系,对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法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社会纪律严明,秩序井然。

4. 社会进步与发展法家思想鼓励勤政廉政,提倡实干并重视人才选拔,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法家的思想观点带动了古代社会的改革与变革,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法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doc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doc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doc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起源于古代周朝时期,包括在《周礼》中规定的礼法制度,以及随后的封建制度中的各种法律规定。

这些制度通过千年的历史演进和不断的改革,成为了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概述:一、礼法制度中国古代礼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文化,形成于周朝的《周礼》中。

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习俗,而法则是指明确的规章制度。

两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礼法制度。

古代礼法制度包括禁止行为的法令和规范行为的礼仪,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尊重规制和秩序的价值观念,也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睦。

二、封建制度下的法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法律主要是律、令、诏和敕,律是针对官员和士人的规定和惩罚,令是指对一般民众的行为规定和处罚,诏是对国家制度和政策的规定,敕则是专门针对皇帝或宫廷的制度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涉及国家统治、税收、奖惩、节令、教化等多个方面。

此外,封建社会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如婚姻法、兵役法、官职法等,它们都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维持统治的作用。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稳定和秩序,认为个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规范可以协同作用。

这种价值观念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等观念,都与法律的实践密不可分。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不仅是简单的规则,更是具有德性教育和科学体系的文化现象,儒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价值观和理论基础。

四、现代中国法律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现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中国现代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多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为了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国一直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法律交流和合作,努力让中国的法律体系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作者:高艺方发表时间:2014年11月 )论文关键词:法律文化特点和谐社会礼法合一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梳理,从其渊源说起,总结其特点,并与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道出当今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为和谐。

并系统的总结出一整套法律体系,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推陈出新,做到为我所用。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文明的开始往往伴随着法制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法律有其独立发展体系,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中华法系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五大法系之一,而且是五大法系中延续时间最长,特点最鲜明的一个。

一般认为,自夏商周开始,中国法律已经逐渐制度化,到了西周,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人性化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一立法思想的提出,体现了统治者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到唐朝已经相当成熟,《唐律》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典,为后世王朝长期沿用。

唐以后的各个朝代都遵循了唐朝法律所体现的精神,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法律本身的实用性,更加突出了法律对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明朝在前朝的成就上继续总结,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并被清朝继承,一直沿用至近代。

中国的法律文化也影响了周边的地区,如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使得这些国家成为中华法系的子法发源地。

二、和谐成为主流的渊源现在的中国崇尚的是德治与法治并行,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一种循环发展,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解决社会矛盾。

法律在其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根纽带一样,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法律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

和谐对于传统法律文化意味着什么?“和谐既是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也是历代统治者的最高职责所在,又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出发点。

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

这一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基于封建礼制和礼法体系,以“礼治”为核心价值观,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借鉴。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和鲁哀公等圣人提出了“仁政”、“德政”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

随着秦代统一中国,推行了法家思想中的法统一和法制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律令》。

而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入了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时期。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君臣父子之间的和谐,提倡以“仁”、“忠”、“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1.伦理与法律的一体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一致性,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等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伦理道德的规范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维护。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个人的道德操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行。

3.以和为贵的思想:传统中国法律文化强调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尊重智慧与公正的和平解决争端,注重协商与调解,而非以权力和暴力解决矛盾。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律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法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重视法律的制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现代法律制度建设中为法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温床。

2.依法治国的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思想及“仁政”理念,奠定了中国依法治国的基础,为现代法治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法律精神的支撑。

中国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的起源
特点与影响
制定法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约束力。制定法的实施 需要相应的法律机构和人员来保障。
与习惯法和神判法的关系
在早期社会中,习惯法和神判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制定法则相对较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 加强,制定法逐渐取代习惯法和神判法成为主导的法律形式。
03
与制定法的关系
在早期,习惯法与制定法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随着国家的发
展,制定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法的地位逐渐降低。
神判法
起源与演变
神判法是一种通过神灵裁判来解决纠纷的法律形式。在中国,神判法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 期,当时人们相信神灵具有裁决纠纷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神判法逐渐衰落,但在某 些特定时期和地区仍有所保留。
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
05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中国法律的全球化趋势
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法律文化将与世界各国法律文 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借鉴和 吸收国际先进法律理念和制度。
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中国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法律事务, 推动国际法的制定和完善,维护国家 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法律的起源
目录
•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 中国法律的早期形式 •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 中国法律的现代转型 • 中国法律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法律的起源概述
法律起源的定义
法律起源是指法律制度的起始和形成过程,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组织和 法律设施等方面的萌芽和初创阶段。
法律起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没有法律到有法律的演变过程。
03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起源于古代的礼法制度。

古代中国的法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法,即礼法;二是刑法。

礼法是基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们相互间的待遇而形成的,它着重提倡道德品质、调节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则侧重于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和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重要概念与原则被奉为法律准则。

例如,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法律思想之一是“五刑”制度,也就是以鞭、杖、徒、罪和死刑为五种基本刑罚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法律准则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七伦之道,这体现了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在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还有一套完善的法律程序,例如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

这些程序都强调公正、公平和合法,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性。

在古代社会中,这些法律程序是通过仪式方式来执行,以确保其正当性和尊严。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是尊重和保护人权。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中,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尊严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重视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和言论自由的保障。

同时,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例如对妇女和儿童的法律保护。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注重道德、秩序和公正的法律文化。

它强调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公共秩序的维护,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法律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
发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行为方式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论文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论文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精品文档,知识共享!摘要: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形成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在自身的存续和发展过程中,都曾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民族精神、把最鲜明的价值观念熔铸到法律制度之中,由此形成了人类社会色彩斑斓的法律文化体系。

中国法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法系之一,曾经焕发着活跃的生命力,为世界所赞美。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气象博大、学派众多,其中,曾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其中,儒、道、墨、法、兵、释、阴阳、纵横等众多文化均参与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互动。

多种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和渗入,使得我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华法系”。

要理解中华法系的博大精深,必须了解她的起源和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特征正文: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起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伴随着国家文明的昌盛而开始了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辉煌历程。

经过此后几千年的积累与回旋,中国古代的法律体制,也就是我们通精品文档,知识共享!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从相对粗略和幼稚的简单法条,发展成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风格特异、义理精神的庞大的法律体系。

那么,中国古代法律是怎么起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马克思关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认为,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马克思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这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法律产生的共同规律之一。

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指出了法律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法律的产生就必然有一个渊源。

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

这其中包括中国法律起源的方式、时间。

对此问题,古今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但在学术界比较受推崇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由原始习俗演变而来的习惯法。

法同国家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必要条件。

1补充阅读--法学的发展

1补充阅读--法学的发展

【补充阅读】法学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法学在中国,法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各学派相继兴起,百家争鸣。

法就是各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尤其是儒法两家)争论的问题之一。

这一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对中国后来的思想家有深远影响。

诸子百家的法学思想总的来说,儒家的法律思想是:强调主要依靠道德、礼仪教化手段并由圣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法律(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主张“德治”、“礼治”或“人治”,反对“法治”,实行“德主刑辅”。

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反对儒家学说,他们从“兼相爱,交相利”,即从人们互爱互利的社会信念出发,主张以“天的意志”作为法的根源,以天为法,顺法而行。

并认为饥寒是犯罪的原因,应重视生产和节约;要求选拔贤才,执法严明公正。

墨家所讲的法是很广泛的,包括法律、道德等所有规范。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国家应实行“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他们既反对儒家的“人治”,也反对法家的“法治”,提倡以道为核心的自然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主要是由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的法家提出的。

与儒家相反,他们强调法律及其强制作用,而轻视圣贤或道德感化作用,即主张“法治”。

法家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法律思想,如法作为一种权衡、规矩、尺度,提供一个判断是非的客观准则;法应随时代而变;法由国家制定;法应公开,应平等适用;应严格守法,法与赏罚不可分,等等。

那时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以加强君主专制和严刑峻罚为基础的,不同于西方17~18世纪反封建专制、反酷刑的法治。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法律已从习惯法向成文法、从秘密法向公开法发展。

到战国时期,魏国执政李悝在各诸侯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法经》。

这部《法经》虽早已失传,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载有其篇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采纳了法家另一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代替法律,而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家思想来立法。

中国法律史

中国法律史

中国法律史1.我国法律发展史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起点,中国法制历史传承四千余年,其总体的发展脉络、相互间渊源继承关系是异常清晰的。

不过,四千多年间,朝代不断更替,政权屡经变更。

所以从宏观上观察,各个时期法制的内容、特色也各有不同。

按照发展阶段、风格和特点,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法制、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和现代法制。

一、中国早期法律制度(奴隶制法律制度时代)中国早期法律制度一般指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也称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

在时间上包括自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这一历史阶段。

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的。

在中国早期法制中,夏、商是奠基时期。

自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代开始,夏王朝前后存在约五百年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早期的刑罚制度和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商取代夏后,也延续了近500年。

在继承夏代法制经验的基础上,商代在罪名、刑罚以及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20世纪初出土的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制度已经比较完备。

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是在西周。

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西周政权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传统的执政方式、执政策略和一些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作为传统文化基石的哲学、伦理道德等思想文化因素也在此时开始。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西周法制的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早期法制的顶峰。

在西周时期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和过失等法律原则,以及“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都是具有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对中国后世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西周法律制度是中国法制史学习的重点之一。

春秋时期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的前期,此时社会变革的重心在于“破”,即西周所建立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受到否定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四.关于“礼”。
▪ 1.“礼”字的词源 ▪ “礼”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种器具。后
引申为一种礼节仪式; ▪ 来源于求神祈福的祭祀活动;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
豐。” ———《说文解字》
23
▪ 在祭礼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礼节仪式。 这些礼节仪式不断积累,并扩大到人们社 会生活中,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原始习俗。 起初,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诚 自觉遵守的。但后来国家产生以后,统治 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统治,将这些原始习 俗加以改造,并赋予其神秘性与强制力, “礼”便成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等级统治的 习惯法。
18
劓刑
19
▪ “宫”,即“丈夫割其 势,女子闭于宫”, 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 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 一种肉刑。宫刑又称 腐刑、阴刑和椓刑。
20
墨刑(黥刑)
21
九侯被醢、比干被剖案
▪ 纣王无道,民怨沸腾,诸侯反叛。商纣因 此发明了一种炮烙酷刑。西伯姬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将其女献给纣王,但此女 不喜欢商纣淫乱,纣王杀了九侯的女儿,并 对九侯施以醢刑。西伯姬昌叹息这件事被人 告发,纣王把他囚禁在羑里,后来被解救。 西伯势力渐大,纣王大臣劝谏,纣王说“我 生不有命在天乎!”,完全听不进去。后来 比干强劝,却被施以剖心之刑。
27
▪ 4.礼与刑的关系辨析 ▪ 礼和刑都是奴隶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相同之处: ①本质是相同的:对人们行为的态度相同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 ②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8
▪ 不同之处 ①作用不同: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 已然之后。”
——(西汉)贾谊
29
②适用原则不同: “礼不下庶人”:礼主要调整贵族的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左右,夏禹将王位传给其子 夏启,标志着中华民族最初的国家形态— —夏朝的建立,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 家。
▪ 学界通说认为,中国最早的法律伴随着国 家的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确立 始于夏朝。中华法制文明也随之以较为确 定的形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5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 具体而言,一是古代部落的祭祀;二是战
益加强,法律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主要通过 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 始终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以各级宗主及大小贵族所代表的上层统治者, 一方面制定大量系统详备的宗法礼仪制度,运 用德礼教化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礼法”职 能;另一方面,又以对法律进行专擅垄断的秘 密操作手段,通过施用严刑峻法行使其镇压职 能,辅助“礼法”顺利贯彻实施。这就影响了 法律制度所应具备的客观公正性质与价值公平 原则,使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具有“礼治”、 “德治”、“人治”特色。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起源
1
本章知识点
▪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 二.法律的内容来自于哪里? ▪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 四.关于“刑”。 ▪ 五.关于“礼”。
2
一.中国最早的法律何时产生?
▪ 1、法律起源和发展的共同规律 ▪ 人类法律的形成都经由“习惯”到“习
惯法”再到“法律”的“三步曲”。 ▪ 法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也大抵经历这一
不同阶层的人适用不同的礼。 “刑不上大夫”:刑主要对付平民百姓的;
不同等级的人同罪异罚。
30
16
▪ 另一方面,无论战时或战后,都需要对敌 人、俘虏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故军事首长便成为最初的法官或狱官,某 些军法也就是成为惩治违法行为的刑罚与 刑法。此即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当然,战争与刑罚的产生,归根结底渊源 于社会经济因素。所谓刑“始于兵”,不 过是说明军事活动是刑与法起源的一种直 接途径。
11
西周:毛公鼎
12
西周:散氏盘
13
三.关于“刑”。
1. “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 在刑的起源上,长期流传着刑“始于 兵”、“师出以律”、“兵狱同制”等说 法。它表明中国古代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 中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 中产生的军法。
14
2.“刑”的含义及其演变
▪ “刑”的本义:征伐、杀戮;
17
▪ 4.中国古代早期刑罚极其残酷
▪ 中国古代的早期刑罚是极其残酷的,它以 摧残人的肢体或功能为主要内容。据《国 语·鲁语》所载,自黄帝时代以来,即开始 形成了“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 用刀锯,其次用钻凿,薄刑用鞭扑”的五 刑制度。《尚书·吕刑》也叙述了蚩尤时代 苗民创制五刑的过程:“苗民弗用灵,制 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 始淫为劓、刵、椓、黥”。
规律。 ▪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
▪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 ▪ 中国法律的起源,具有与其他国家共同
的特征,但由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具体环境有其特点,历史传统和生活方 式也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因而其法律形 成的途径也有自身的特点。
4
▪ 夏商周是中华民族由原始野蛮社会进入文 明以后所经历的著名的“三代”。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古代的中国 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农业,实行“以农为 本”,“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造成以 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稳步 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落后。
10
4.部落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 日益加强,法律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中国的早期诸部族是在不断大规模战争 后才逐步走向融合的,在这种大规模战争 中,由于军事行动的特殊需要,权力得以 集中在部落首领之手。国家权力由于军事 征伐而得以巩固。这种经过军事途径而形 成的国家权力,必然是一种君主专制的权 力,在这种君权专制的权力中,法律只能 是维护专制权力的工具。
——《礼记·大传》
26
▪ 3.礼的作用 ▪ ⑴保护统治阶级利益,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
系与法律关系,维护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
▪ ⑵预防犯罪。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
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礼记·经解》
▪ “刑”的引申义:残害肢体的肉刑,泛指
刑罚。
15
3.“刑始于兵”的原因
▪ 最早的法兼有军法与刑罚双重涵义,最 初的法官、狱官也兼掌军事和司法两种职 能。当时之所之如此,首先是由于军事活 动是一种需要高度组织纪律,严格行为规 范和统一行动规则的集体行为;当战争规 模日益扩大时,就需要制定军法协调兵员 行动。此即“师出以律”,此类军法亦即 最早的法律。
24
2.“礼”的内容 ▪ 旨在维护“宗法等级名分”的一系列精神
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 ▪ 精神原则:“亲亲”、“尊尊”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 皆有称也。
——《礼记》
25
▪ 亲亲 ▪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 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 民安。
争,即所谓的“刑起于兵”。 ▪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于两条途径,即“祀”
与“戎”,也就是祭祀的规则“礼”和战 争中的军法“刑”。
6
三.中国古代法律文明起源的特点
1.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主要通过刑 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 始终贯穿着礼刑并用原则。
2. 家国一体,法律具有家族主义特色。 3. 刑事法律发达,民事法律相对滞后。 4. 部落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
8
2.家国一体,法律具有家族主义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安土重迁 的客观需要使宗族成为政治结构的主要单 位。夏朝是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但是,由于刚刚跨入奴隶社会,以血 缘为纽带的氏族没有完全解体,在国家形 成之后,进一步加强这种血缘纽带。
9
3.刑事法律发达,民事法律相对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