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设计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4ccdf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9.png)
旅游心理学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旅游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休闲与旅游一、体闲活动与旅游“休闲〞或“闲暇〞的英语是Lelsure,源于拉丁语的I.’lcere,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与恬动两个层面。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J0ffre D…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对休闲的看法;“所谓体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一般地讲,我们可以把休闲解释为当一个人干完了他的工作,并满足了他的根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问,有了休闲的“资本〞。
人们可以根据其周期性和时间的长短,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业余时间,可以用于看电视、看书读报、听音乐、看戏或参加其他文体恬动。
2.周末时间,可赴下述地点短途旅游(1)别墅、饭店、疗养胜地。
(2)野营营地。
(3)凡可以让人“躲避一下〞的地方。
3.两三周短期休假到七周以上的长期休假,可以作一次异地旅行或度假。
旅赫和休闲是密不可分的,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旅游和体闲活动的区别在于.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与旅游业旅游是一项很古老的恬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关于古代旅行家的记载。
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
这些旅游活动是由于贸易的开展而产生的。
公元前1490年.古埃及霍茨海风赛女王的奔达诸国(即现在的索马里)之行,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寻求安宁和观光为目的的旅游。
在埃及的狄爱儿拜哈里神庙的墙上.记载着这次重大巡游事件的经过。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行程最远的旅行家应数西汉的张骞。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却是近代的事。
国际上一般认为—Ⅲ代旅游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
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组织的旅游效劳。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28cde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7.png)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旅游消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1. 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旅游中做到消费合理。
2. 如何识别和防范旅游消费风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旅游吗?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消费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消费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分析旅游消费的类型和特点。
3. 讲解如何合理规划旅游消费。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那如何合理规划旅游消费呢?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如何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旅游目的地。
2. 讲解如何制定旅游预算和消费计划。
3. 讲解如何在旅游中识别和防范消费风险。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针对一个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预算和消费计划。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在旅游中做到消费合理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旅游消费,提高学生在旅游中的消费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消费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35a4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9.png)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消费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旅游消费中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决策过程。
3. 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旅游市场的运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消费行为,提高消费决策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合理规划旅游消费预算,提高消费效益。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和信息分析旅游市场的变化,提升对市场的洞察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旅游消费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学生能够关注旅游消费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消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消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概述- 旅游消费的定义与分类- 旅游消费的特点与作用2. 旅游消费心理与决策- 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旅游消费决策过程- 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因素3. 旅游消费预算与规划- 旅游消费预算的制定- 旅游消费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提高旅游消费效益的途径4. 旅游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旅游消费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消费的市场运作5. 旅游消费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旅游消费中的道德规范- 旅游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 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6. 绿色旅游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旅游消费的理念与实践- 旅游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旅游消费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旅游消费的相关知识。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f33f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8.png)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3、引导学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感知、认知和情绪情感。
4、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
2、难点如何理解和分析旅游者复杂的心理现象。
如何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旅游服务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对旅游心理的理解。
4、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模拟旅游服务场景,加深对旅游心理学的应用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旅游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出旅游心理学的课题。
(二)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介绍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阐述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动机、感知、认知、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及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等。
2、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探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如休闲娱乐动机、文化体验动机、探险刺激动机、逃避现实动机等。
3、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讲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特点,如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等。
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形象认知、信息获取、先前经验等。
4、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阐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类型,如兴奋、愉悦、疲劳、失望等。
探讨情绪情感对旅游体验和决策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1、展示几个典型的旅游案例,如游客投诉、旅游高峰景区拥堵导致游客不满等。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65ba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1.png)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体验等方面。
3.了解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包括市场营销、服务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
4.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实际旅游案例。
5.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和分析。
6.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于旅游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于旅游者的关心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第二章:旅游者的行为模式1.旅游动机和旅游选择2.旅游体验和旅游满意度第三章:旅游业的运营心理1.市场营销心理2.服务管理心理3.旅游规划心理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心理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旅游案例,让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活动,加深对于旅游心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旅游心理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参考。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b56060cfc789eb162dc805.png)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系(部):英语系专业: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教师姓名:洪坚仁职称:教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第4章旅游者的态度与旅游偏好日期第4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态度的含义和特点;认识态度的功能与构成,掌握有关态度形成的理论。
分析旅游者不同旅游偏好背后的心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态度旅游偏好旅游魅力心理印象难点:各项定义难点破解:多举例说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一、复习旧课(15分钟)二、新课导入(55分钟)第一节态度概述态度及其构成态度的特点1、对象性2、社会性3、内隐性4、稳定性与可变性(调整性)5、价值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6、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具有调整性态度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旅游动机分析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B语言会变成信念C得寸进尺的现象(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A自我展示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自我知觉理论3.态度与旅游决策第三节、旅游偏好1.旅游偏好概述2.旅游魅力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依据旅游者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划分1.神经质的旅游者2.依赖性的旅游者3.使人难堪的旅游者4.正常的旅游者依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依据生活方式划分1.喜欢安静生活2.喜欢交际3.对历史感兴趣4.其他因素划分:纯观光型、追求理想经历、开阔眼界、完全沉浸人格结构(1)儿童自我状态(2)成人自我状态(3)父母自我状态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日期第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1ae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8.png)
教案头授课内容:游客的食宿心理教学目的:了解游客的住宿心理及饮食心理;掌握游客对旅游食宿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学重点:旅游食宿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一部分:课程回顾(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问题即说明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学生讨论并作答,根据作答的内容,教师予以补充或纠正,使学生回忆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70分钟)本次课所讲授内容为游客食宿心理,由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10分钟)旅游者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导游员小洪带领一个团队乘飞机来到某个海滨城市,到达后马上被接到某个餐馆用晚餐。
客人们大吃海鲜,大饱口福。
餐后客人们直接赶赴所下塌的饭店。
小洪分完房间,把分房名单拿到后,就向客人告别并进房休息了。
后半夜总台服务人员把小洪用电话叫醒,告诉他有几个旅游者突然感到腹痛,有的还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小洪赶紧起床前去查看。
据小洪分析可能是客人当晚食用了不新鲜海鲜而导致食物中毒。
小洪马上打电话给地接社和地陪。
在地接社的安排下,客人被送往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没有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不过大部分容人已元气大伤,后面的行程安排只得取消。
正确处理方法:在旅游过程申,面对客人产生食物中毒的现象,导游人员应该首先对有食物中毒症状的旅游者采取应急措施。
应设法催吐,并让食物中毒者多喝水以加快排泄,缓解毒性;其次是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请医生开具证明;再次是立即报告旅行社,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最后协助旅行社帮助旅游者向有关部门索赔。
导游员还应照顾其他旅游者,关心他们的健康,安抚他们的情绪,努力设法使旅游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事故比较严重,导游员还需要写出书面报告。
评析:食物中毒事故属于旅游安全事故,如果处理不当,不但给旅游者本身造成重大伤害,而且会给旅行社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本案例中的食物中毒事故,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给旅游者带来了一定的肉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使旅游活动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给旅行社也带来了经济损失。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6543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4.png)
一、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二、课程目标:1. 理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3. 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4. 探讨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心理学概述:介绍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2.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分析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动机和态度;3.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探讨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和行为规律;4.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包括价格、产品、促销和渠道等方面;5. 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消费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消费者心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深度和成果;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一本权威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文章、研究报告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4. 旅游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周:分析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3. 第三周:探讨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4. 第四周: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5. 第五周:进行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和讨论。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cc734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1.png)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进步,旅游购物已经成为观光过程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作为旅游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人们在旅游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通过对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进修,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旅游购物效劳质量,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旅游购物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2. 精通旅游购物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3. 分析旅游购物效劳中的心理障碍和解决方法;4. 提升同砚对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熟识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旅游购物心理学概述- 旅游购物心理学的定义和探究对象;- 旅游购物心理学的进步历程和探究方法。
2. 消费者心理特点分析- 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动机;- 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过程;- 消费者的购物态度和行为倾向。
3.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障碍- 消费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 消费者的心理偏见和误解;- 消费者的心理保卫机制。
4.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应对策略- 提升效劳质量,增强消费者满足度;- 有效沟通,改善消费者体验;- 心理辅导,援助消费者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同砚介绍旅游购物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2. 实践操作: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度了解消费者在旅游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 谈论沟通:开展小组谈论和互动环节,增进同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五、作业设计方案1. 小组谈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购物效劳案例,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案例分析报告:同砚选择一个真实的旅游购物效劳案例,撰写一份详尽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消费者心理特点、效劳障碍和解决方案等内容。
3. 实地调研:同砚组成小组,前去当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4. 教室展示:同砚将调研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教室展示,与同砚分享沟通,获得反馈和建议。
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
![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f934ea76e58fafab00392.png)
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系(部):英语系专业: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教师姓名:洪坚仁职称:教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B语言会变成信念C得寸进尺的现象(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A自我展示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自我知觉理论3.态度与旅游决策第三节、旅游偏好1.旅游偏好概述2.旅游魅力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2.依赖性的旅游者3.使人难堪的旅游者4.正常的旅游者依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依据生活方式划分1.喜欢安静生活2.喜欢交际3.对历史感兴趣4.其他因素划分:纯观光型、追求理想经历、开阔眼界、完全沉浸人格结构(1)儿童自我状态(2)成人自我状态(3)父母自我状态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日期第 7 周星期 2 第 9-10 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难点破解:细心说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期刊导读(45分钟)1.游客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_雷江升2.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安阳市高校为例_杨艳华3.女性旅游心里探究_于萍二、课堂互动 (45分钟)1.分析各文章的研究结果2.讨论如何应用3.反思如果我是旅游业者如何应用这些数据与信息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八旅游消费者消费决策日期第 11 周星期 2 第 9-10 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甚么是购买决策,掌握购买决策过程,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进而对旅游者的消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学习计划
![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53a5a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2.png)
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学习计划一、课程简介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和心理特点。
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主要研究旅游者的购买决策、消费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旅游相关企业和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和市场预测。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了解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和行为规律;2. 掌握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理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4. 掌握如何开展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进行市场预测和消费者需求分析;5. 掌握有关旅游企业和管理机构如何利用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知识做出相关决策。
三、课程内容1. 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和行为规律2. 旅游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4.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体验5.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6. 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预测7. 旅游企业和管理机构的决策依据四、教学方式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和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学习方法1. 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理清和掌握每个知识点;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思考问题;3. 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论文,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4. 主动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5. 多做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培养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2. 期中考试:对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检验。
七、课程实践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中,这些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旅游心理学教案
![2024年旅游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3e26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c.png)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分析旅游者行为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教学内容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4.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5.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6.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难点: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分析旅游者行为,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导入,引发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3.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讲解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讲解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讲解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7.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讲授法: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旅游服务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设计模板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ee2d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3.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产品类型、消费权益等。
2.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旅游市场规范,增强文明旅游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 旅游消费的基本知识2.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3. 旅游市场规范与文明旅游教学难点:1. 旅游消费中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应对2. 旅游消费决策的正确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相关法律法规文本。
2. 学生准备:收集旅游消费案例,准备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旅游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吗?2.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消费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好处?二、讲授新课1. 介绍旅游消费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产品类型、价格构成、服务内容等。
2. 讲解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 分析旅游市场规范的重要性,强调文明旅游的必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旅游消费案例,如旅游陷阱、价格欺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旅游消费教育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旅游消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能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旅游消费问题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消费问题?二、讲授新课1. 讲解旅游消费决策的正确方法,如比较价格、了解服务、关注评价等。
2. 分析旅游消费中常见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模拟旅游消费场景,进行决策讨论。
2. 教师指导,纠正学生在决策过程中的错误,强调正确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旅游消费决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消费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63465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5.png)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旅游购物效劳心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究旅游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将深度了解消费者在旅游购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购物决策的过程、购物动机以及商家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影响消费者购物行为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购物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活动;2.精通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分析方法,能够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进行深度分析;3.培育同砚的购物效劳心理探究能力,提高其在旅游购物效劳领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旅游购物心理学概述2.旅游购物决策的心理过程3.旅游购物动机分析4.商家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影响消费者购物行为1.理论讲授:通过教室讲授、PPT展示等方式,向同砚介绍旅游购物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同砚分析旅游购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3.小组谈论:组织同砚分成小组,进行购物心理学领域的谈论和探究;4.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到商场、旅游景点等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消费者行为。
五、作业设计:1.个人报告:要求同砚选择一个详尽的旅游购物案例,进行心理学分析,撰写个人报告;2.小组探究项目:组织同砚分组开展旅游购物效劳心理领域的探究项目,撰写小组探究报告;3.教室展示:每个小组需要进行教室展示,展示他们的探究效果和心得体会;4.综合论文:结合课程内容和实地考察的阅历,撰写一篇综合性论文,对旅游购物效劳心理进行深度分析和总结。
六、考核方式:1.个人报告效果占总评分的20%2.小组探究项目效果占总评分的30%3.教室展示效果占总评分的20%4.综合论文效果占总评分的30%1.教材:《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学导论》2.案例:《消费者心理与购物行为》3.实地考察:商场、旅游景点等实地考察资源八、教学评判:通过本门课程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精通旅游购物效劳领域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其对消费者行为的探究深度和广度,为将来的旅游购物效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心理学》讲义教案 第4章 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旅游心理学》讲义教案 第4章 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06a7bd524de518974b7d39.png)
《旅游心理学》讲义教案第4章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第4章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群体的含义、特点、类型;熟悉群体对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不同年龄消费者群体、不同性别消费者群体以及家庭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心理特征。
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受其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文化习惯等,其差异使消费者形成了互有区别的群体消费心理。
探讨各种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是旅游心理学对旅游者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消费者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是指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一个群体内的成员之间通常存在着某种稳定的社会联系和心理影响,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特定的集合体。
在日常生活中,群体一词的运用范围很广,凡属家庭、学校、机关、军队、各种协会、社会阶层、旅游团等均可称为群体。
社会就是由各种群体组成的。
任何群体都具有共同之处,它们构成了群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群体表现为一定人数人群的集合;(2)群体成员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持续的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关联;(3)群体存在着共同的行为心理目标,并以此作为活动的基础;(4)群体存在着某种整体观念和隶属观念;(5)不同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行为规范。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群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这种分类是美国心理学家梅奥(G(E(Mayo)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正式群体又可称为组织群体,是指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完备的组织章程、确切的群体活动时间的消费者群体。
正式群体中的消费者必须遵守群体的行为准则,严格保证群体活动的规范性。
学校、工厂、文化团体、党派等,都属于正式群体的范围。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551b2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4.png)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作业设计方案《旅游购物效劳心理》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息发展,旅游购物效劳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购物效劳不仅是旅客在观光中进行消费的重要环节,更是旅游目标地的经济支柱之一。
因此,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对于提升旅游购物效劳质量和旅游体验至关重要。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对旅客行为的影响;3. 分析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4. 提升学生对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基本观点-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定义及特点;-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与旅客行为的干系。
2.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对旅客行为的影响- 消费心理对购物行为的影响;- 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干系。
3.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目标地的重要性;-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对旅客行为的影响,并讨论解决方案;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五、评估方式1. 教室参与度:包括教室讨论、提问回答等,占总成绩的20%;2. 作业:包括论文、案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水平,占总成绩的50%。
六、作业设计1. 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的旅游购物效劳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心理因素及其影响,提出解决方案;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旅游购物效劳案例,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分析其中涉及的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因素。
《旅游心理学》讲义教案 第3章 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
![《旅游心理学》讲义教案 第3章 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09bd30f6edb6f1aff001fc3.png)
第3章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者的个性(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及兴趣)的含义及特征;熟悉旅游者个性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了解如何把握旅游者的个性进行旅游开发及如何采用针对性地营销方式。
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中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意志的心理过程,体现了旅游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但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每位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构成消费者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购买行为的心理基础,就是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
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中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最终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经营策略的接受程度。
而旅游者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心理特征的差异,则是形成旅游者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差异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研究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研究个性消费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是旅游经营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旅游者个性消费心理是表现在旅游者身上那些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由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子系统所组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高度而完整的系统,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倾向性等基本特性。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形成旅游者不同购买行为的主要心理基础,是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最直接、最现实的心理因素。
影响旅游者个性消费心理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的。
先天因素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生物属性,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重大的影响。
后天因素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社会属性,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和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先天因素基础上产生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实践发展起来的。
它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
因此,研究旅游者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是旅游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导学案》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8189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7.png)
《旅游购物服务心理》导学案《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影响因素和特点;3. 分析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观点和重要性1.1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定义:旅游购物效劳心理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购物效劳体验的感受、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状态。
1.2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重要性:旅游购物是旅游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购物效劳心理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二、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影响因素和特点2.1 影响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因素:(1)个体因素:旅游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个体特征;(2)环境因素:购物处所的环境氛围、布局设计、效劳水对等因素;(3)商品因素:商品的品质、价格、种类、品牌等因素。
2.2 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特点:(1)情感性:旅游购物是一种情感化的行为,旅游者在购物过程中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2)个性化:不同旅游者对购物效劳的需求和偏好各有不同,需要个性化的效劳;(3)体验性:购物效劳体验对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重要影响。
三、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意义3.1 提升购物效劳体验:通过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旅游从业者可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购物效劳体验。
3.2 提高购物满意度:购物满意度是衡量购物效劳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旅游购物效劳心理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高购物者的满意度,增加再次购物的可能性。
3.3 增加经济效益:购物是旅游行为中的重要消费方式,提升购物效劳质量和满意度可以吸引更多游客选择购物,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旅游购物效劳心理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前去当地著名旅游购物处所进行观察和实践,了解购物效劳心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文档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
系(部):英语系
专业:
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
教师:洪坚仁
职称:教授
外语外贸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6、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具有调整性
态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旅游动机分析
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
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B语言会变成信念
C得寸进尺的现象
(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
A自我展示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自我知觉理论
3.态度与旅游决策
第三节、旅游偏好
1.旅游偏好概述
2.旅游魅力
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
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
日期第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期刊导读(45分钟)
1.游客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_雷江升
2.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市高校为例_艳华
3.女性旅游心里探究_于萍
二、课堂互动(45分钟)
1.分析各文章的研究结果
2.讨论如何应用
3.反思如果我是旅游业者如何应用这些数据与信息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
课章节八旅游消费者消费决策
日期第11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甚么是购买决策,掌握购买决策过程,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进而对旅游者的消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购买决策、购买后失调。
难点:购买决策模型
难点破解: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第1节旅游消费决策概述
一、什么是消费者购买决策
⏹旅游者购买决策就是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
取舍过程。
⏹购买决策的五类角色
难以明确6.数据数据无用时7.无法取舍所有方案8.有限时间必须决策
三、决策困境
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鸡没孵出来前就当蛋
3.利益牵涉现象
4.十鸟在林与一鸟在手
5.无为而治
6.骑虎难下
四、有效决策建议
1.找出真正问题
2.考虑所有可行方案和可能结果
3.掌握所有应知信息
4.根据最重要的事来判断
5.风险都会存在
6.将重要决策分解成一连串小决策
7.区分轻重缓急掌握正确时机
8.设定目标与期限,避免陷入泥沼
9.理性逻辑分析与直觉式的预感并用10.一旦决定就立刻贯彻执行
第3节旅游消费决策过程
一、经典理性购买决策过程模型
决策的五个步骤:
(一)确认问题
确认问题的诱因(引起期望和实际状态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1.缺乏
2.不满意
3.新需要
4.相关产品的购买
5.新产品
6.营销因素
(二)信息搜寻
1.信息来源
部:记忆与经验
外部:
(1)个人:家庭、朋友、同事(2)商业:广告、推销员、包装、展览
(3)公共:媒体、评比机构(4)经验:产品操作、检查与使用
2.影响个人信息搜寻围的因素
(1)浅在对风险预期能影响其对外部信息搜寻的围
(2)浅在对产品或服务的认识能影响其对外部信息搜寻的围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2)
日期第15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市高校教师为例_艳华
2.大學生旅遊消費心理分析
3.黃金周假日旅遊消費心理研究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3)
日期第16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曲阜文化遗产地游客消费行为特征--王文彬
2.中国面子心理与旅游消费的研究--洪秋艳
3.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文娟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4)
日期第1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市出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玉杰
2.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莉萍
3.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淑娴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