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八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地理区域知识:指区域特点、人文自然景观等。每个区 域均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即地域性,影响到图像上的 图形结构等。因而解译者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当重要, 能帮助直接识别、认识地物或现象。如陕北的窑洞、呼 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遥感图像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三点 不同:
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色调 颜色
反映了影像的物理性质,是地物电磁波能量的记录。
阴影 地物三维空间特征在遥感影像色调上的反映。
大小 形状 形 纹理结构 是色调、颜色的空间排列,反映了影像的
几何性质和空间关系 图形格式 影像的图形结构特征
位 空间位置 相关布局(组合)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又称为“图像解译要素”,指那些 能帮助辨认某一目标物及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遥感系统知识是基本:解译者必须了解每张图像 是怎样生成的;不同遥感器是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的,它采用了何种电磁波谱段,具有多大的分辨 率,用什么方式记录图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 响图像,怎样从影像中得到有用信息等。
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所解译的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对地物成因联系、空间分布规律、时相变化以及地 物与其它环境要素间的联系等知识。此外,由于图像记 录的是多种信息的综合,且往往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被植 被、图像所覆盖,因而还需了解植物、土壤等相关知识, 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解译人员必须具 备应用学科之间较综合的知识。
大小 色调 色彩 阴影
标 间接解译标志:凡是通过与某地物有内在联系的一 地貌
志 些现象在影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间接判断目标物 水系
及其性质的标志。
植被
人类活动痕迹
划分是相对的。比如:植物的影像特征对植被是直 接解译标志,而对岩性解译而言,则成为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第六章 遥感图象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第六章  遥感图象目视解译与制图
(2) 对比分析法:依据解译标志的相近程度,从已知到未 知的 推断过程。 (3) 综合推理法:依据已有知识,经过分析、比较、综合 而做出的推断。
(4) 信息复合法:依据辅助资料,结合解译标志做出推断。
(5) 地理相关分析法:依据地学知识和地学基本规律做出 的推断解译。
4、遥感像片目视解译步骤 (1) 准备阶段: 对解译任务的深刻理解
☆ 摄影像片的基本特征:
(1) 投影方式:中心投影 (2) 视觉感受:地物顶(冠)的形态 ☆ 摄影像片的解译(判读)标志 (1) 直接判读标志:色调与色彩;形状;大小;
阴影;纹理;空间位置。
(2) 间接判读标志:相关布局;内在联系。
3、目视解译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依据解译标志做出的直接判断。
草地
建设用地
4-2
5 水域 未利用地 6
5、遥感制图
阅读重点: (1)遥感影像地图 (2)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过程和步骤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1 资料准备
(1)遥感信息源:googleearth上的遥感图作为更新调查的遥感数据源 (2)地形图(基期)、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2 技术流程
利用遥感技术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以googleearth的遥感图片为基础 调查资料,与原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对比,经实地调绘和补充调查,更新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其流程如下: (1)googleearth上下载调查区域的图像 (3)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控制点从对应地形图上获取) (4)目视判读、解译并矢量化 (5)野外核实、调绘、补测 (6)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图型: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空间位置:地物分布的位置地点。 相关布局:不同地物空间分布的内在联系。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的特征及其判读方法。

3、能够运用目视判读技巧对常见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遥感图像中常见地物的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2)不同类型遥感图像(如光学遥感图像、雷达遥感图像等)的判读方法。

2、难点(1)如何准确识别和区分相似地物的特征。

(2)综合运用多种特征进行复杂遥感图像的判读。

三、知识链接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目标物的信息,利用传感器接收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图像或数字信号。

2、电磁波谱与地物的相互作用不同地物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这是遥感图像判读的基础。

四、学习过程1、导入展示几张典型的遥感图像,如城市遥感图像、农田遥感图像、森林遥感图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从这些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2、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基本原理(1)介绍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如植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征、水体在不同波段的吸收特征等。

(2)讲解人眼对图像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

3、遥感图像中常见地物的特征(1)植被光谱特征:在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

形状特征:呈现不规则的块状或片状。

纹理特征:较为细腻。

(2)水体光谱特征:在蓝绿光波段反射率较高,其他波段吸收较强。

形状特征:通常为连续的面状。

纹理特征:较为平滑。

(3)建筑物光谱特征: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较高。

形状特征: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纹理特征:较为粗糙。

(4)道路光谱特征:反射率相对稳定。

形状特征:呈线状。

空间关系特征:与周边地物存在特定的连接关系。

4、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1)直接判读法根据地物的明显特征,直接判断其类型和属性。

(2)对比分析法将待判读的图像与已知地物特征的标准图像或典型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要素和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的遥感图像进行判读和分析。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遥感图像的色彩、纹理、形状等要素的判读。

(2)不同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特征表现。

2、难点(1)复杂地物的判读和识别。

(2)如何综合运用多种判读方法提高判读的准确性。

三、知识准备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

2、遥感图像的类型包括光学遥感图像和雷达遥感图像等,不同类型的图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常见地物的光谱特征了解植被、水体、土壤、建筑物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反射和辐射特性。

四、学习过程1、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概念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是指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图像的色调、色彩、纹理、形状、大小、阴影、位置等特征,结合地学知识和经验,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类型和分布情况。

2、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要素(1)色调和色彩色调是指图像中地物的灰度值,色彩则是指彩色图像中地物的颜色。

不同地物的色调和色彩往往存在差异,例如,植被通常呈现绿色,水体一般为蓝色或黑色。

(2)纹理纹理是指图像中地物内部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它反映了地物的表面特征。

例如,农田的纹理较为规则,而森林的纹理则相对复杂。

(3)形状地物的形状在遥感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建筑物多为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山脉则呈现出蜿蜒起伏的形状。

(4)大小地物的大小可以提供有关其规模和范围的信息。

通过与已知地物的大小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出目标地物的实际大小。

(5)阴影阴影可以反映地物的高度和朝向,有助于判断地物的立体形态和位置关系。

(6)位置地物在图像中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地物的空间关系也是判读的重要依据。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1)直接判读法根据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明显特征,直接判断出地物的类型和属性。

(2)对比分析法将待判读的图像与已知地物的图像或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从而确定地物的类型。

地质大遥感地质学课件08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地质大遥感地质学课件08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利用地质解译标志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质信息的基本过程称 为地质解译或地质判释。
二、地质解译标志
地质解译标志分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指地质体、地质现象本身属性所表现出来的影 像特征标志,如色调、形态大小等;
间接解译标志是指与地质体、地质现象有内在联系的其它地 物所表现出来的影像特征标志,如土壤、植被等。两者解译标 志没有严格的界线,根据解译对象的不同两者可互为转化。下 面介绍的地质解译标志
(一)色调或色彩
色调或色彩是遥感图像上最直观、最重要的解译标志,它是 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记录。具有不同电磁辐射特征的地物,在 图像上具有不同的色调或色彩。地物的反射(散射)或发射是电磁 波长的函数,任何一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具有不同的色调, 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色调的物理含义不同,解译的理论依据不 同,在0.4~2.5pm范围内,全色图像、多波段图像上反映了地 物在相应波段的反射率的大小,在热红外宽波段图像、多波段 图像上反映了地物发射能量的大小,在侧视雷达图像上反映了 地物对雷达波束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
如航空像片立体观察建立的立体模型,利用地形图 校正后的影像图和判读时利用的阴影等。实际上雷达 技术已经实现了三维观测。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三维景观图像会很快进入实用阶 段。
理论上地表景观投影到平面的几何形状会按比例 表现在影像模型上,但由于比例尺、分辨率的原因, 在不同的影像上不同尺度的地物几何形状会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由于投影方式、成像系统、地球自转等等 复杂原因形成的各种几何畸变,也会给通过影像几何 性状目视判读造成困难。
影像色调与反射辐射
在光学黑白图像(如黑白航片)上反射率越高,色调越浅。反 射率越低,色调越黑。
在彩色或假彩色合成影像上则需具体分析各种色调对应的波 段或者代表的真正含义。

实习八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

实习八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

实习八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一、实习目的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时,训练样本的选择以及自动分类决策等,也都需要目视判读作为基础。

了解卫星遥感影像的波段特性以及对应的地物波谱特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从影像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裸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所学的专题地图制作方法将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制成专题地图。

二、目视判读原理及方法(一)目视判读原理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

这就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二)目视判读方法1、直接判定法在卫星图像上直接判定一般是依据其色调标志和图型标志进行直接判定,色调(或色彩)标志在卫星图像直接判定中的重要性,对色调分析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图形或图像特征,即“色”要附于一定的“形”上,色调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可能判定识别地物。

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卫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与地面已知资料或实地进行对比。

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物和现象的对应关系,总结判读经验,发现图像异常,以便从卫星图像上提取更多信息,使判读成果更为准确可靠。

3、逻辑推理法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判读时更多的是应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法的判读,即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专业知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

卫星图像的视域宽广,能显示较大区域的地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

第8章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补充) (1)

第8章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补充) (1)

32
9.3土地利用判读实例
一、土地利用分类
(一)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 植被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在内,于地表环境某 一段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利用:是人类依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特点有目 的地加以利用的实况。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颁发了土地分类系统规范。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 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18
3、目视判读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是遥感图像判读必须遵循的原则。“已知”主要指
判读者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或是别人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如地形图 及有关资料等。所谓的未知就是图像上的影像显示 , 根据己印证的影像 在相邻图像上举一反三 , 然后根据影像再在相应地面 上找到新的地物, 这就是从己知到未知的含义。 先易后难:是指易识别的地物先确认, 然后根据客观规律和影像特征 不断地进行判读实践, 逐渐积累判读经验, 取得判读标志,克服各种判 读困难的过程。
2
9.1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原理
目视判读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遥感图像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遥感图像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目视判读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 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5
(1)直接判读标志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彩色),最重要、最直 观的判读标志。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地貌、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利用人眼对图像进行解译,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目视解译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地物特征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的色调、纹理、形状、大小等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后续的制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图像的制图是指利用解译出的地物信息,绘制出地图产品。

制图过程需要将解译出的地物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符号化,并绘制在地图上。

制图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表现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关系。

制图产品可以包括数字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可以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探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地质信息,为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土地利用规划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图像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土地退化等环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目视解译与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增强、配准等工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其次是地物分类与识别,需要掌握地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准确地识别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再次是制图规范,需要按照地图制图规范进行地图的绘制,确保地图产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总之,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球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可以为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0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5. 尊重图像的客观实际:图像解译标志虽然具 有地域性和可变性, 但图像解译标志间的相关性 却是存在的 , 因此,应依据影像特征作解译;
6. 解译耐心认真:不能单纯依据图像上几种解 译标志草率下结论, 而应该耐心认真地观察图像 上各种微小变异;
7. 重点分析:有重要意义的地段 , 要抽取若干 典型区进行详细的测量调查 , 达到“从点到面” 及印证解译结果的目的。
TM5(1.55-1.75,中红外)
波段为水、冰、雪的吸 收带。在左图山地地带 水体、零星雪呈黑颜色。 云由于反射作用呈亮色。 该波段可以用来区分云 和雪。此外可以确定土 壤的含水量。含水量高 的颜色深。
TM6(热红外)波 段接收单位面积的 热辐射。主要取决 于物体的表面温度 及热惯量质数及坡 向等因素。热波段 的分辨率为60米, 应用面也比较广。 可以用来区分岩石 类型、土壤及湿度 变化、植被状况、 海冰及洋流、林火、 火山等地热异常等
2.对比法 将要解译的遥感图像,与另一已知的遥感图像样 片进行对照,确定地物属性的方法。但对比必 须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例如,遥感 图像种类应相同,成像条件、地区自然景观、 季相、地质构造特点等应基本相同。
3.邻比法
在同一张遥感图像或相邻遥感图像上进 行邻近比较, 从而区分出不同地物的方法, 称 为邻比法。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将地物的不同 类型界线区分出来, 但不一定能鉴别地物的 属性。利用邻比法时, 要求遥感图像的色调 或色彩保持正常。邻比法最好是在同一张图 像范围内进行。
(一)、遥感影像地图概述
1. 概念 2. 分类 3. 特征 4. 趋势
传统地图制作方法:
测绘——测量 编绘——编图、绘图
计算机及相关输入、输入设备出现
计算机地图制图(工艺上/技术上的变革, 产生数字地图)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阴影:可以形成视觉上的立体感。阴影分为本影和落影。 在中心投影的影像上,受方位和距离的影响。
纹理:局部地域的内部结构。如:菜地的畦垅结构、不同树种的 顶冠结构、居民小区的建筑分布结构等。
空间位置:地物分布的位置特征,如:梯田在较缓的山坡上。
相关布局:不同地物空间分布的内在联系。如:水库必定有一个 拦水的坝体;体育场通常有400米跑道;学校应该有运动场;大 型商业中心一般在城市主干交通线两侧或城市中心区;新开发区 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等。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4 摄影像片的解译判读
五、地质地貌的判读
判读标志为:主要是图型、色调和阴影等。
地貌影像的图型包括平面轮廓及图案以及地表高低起伏 的特征。色调和阴影则可以帮助观察分析各种地貌形态, 获得地貌的侧面影像及其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水系在 地貌判读中的作用巨大,各种不同的水系往往与不同的 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有关,可以为地貌判读 提供依据。利用航片能判读地貌的类型、形态。如流水 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火山地貌等。 从航片上也可识别各种岩性及其分布,以及地质构造情 况。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2.6 微波影像的判读
☆ 雷达遥感的信息特征(看书p163~170) (1) 雷达影像的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回波的强弱 (2) 一般来说,距离近的物体回波强,距离远的物体回波较弱 (3) 金属物体往往都有较强的回波 (4) 平行于航向的物体回波较强 (5)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雷达波不能到达之处,形成雷达阴影 (6) 受天线角度影响,地面镜面目标无回波 (7) 在雷达影像上,线状地物一般比较清晰 (8) 雷达影像的立体感较强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学历案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目视判读方法对常见的遥感图像进行地物识别和信息提取。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遥感图像中不同地物的特征和表现。

(2)目视判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难点(1)如何准确区分相似地物。

(2)综合运用多种判读标志进行复杂地物的判读。

三、学习过程(一)引入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遥感技术已经成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则是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步骤。

通过肉眼观察和分析遥感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表的各种状况,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城市发展等。

(二)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基本概念遥感图像是通过传感器对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记录而得到的。

目视判读就是凭借人的视觉,对遥感图像中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三)遥感图像的特点1、多波段性遥感图像通常包含多个波段的信息,不同波段反映了地物不同的物理特性。

2、空间分辨率指图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地物尺寸。

3、时间分辨率反映了遥感数据获取的时间间隔。

(四)目视判读的判读标志1、形状不同地物具有独特的形状特征,如河流的线状、农田的块状等。

2、大小地物的尺寸和规模可以帮助判断其类型,如大型建筑物和小型房屋。

3、色调即图像中地物的颜色或灰度,与地物的反射率有关。

4、纹理地物表面的结构和粗糙度在图像上的表现。

5、图案多个地物组合形成的特定图案。

6、位置地物在图像中的地理位置和与周围地物的关系。

(五)目视判读的方法1、直接判读法根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

2、对比分析法将待判读图像与已知的标准图像或典型图像进行对比。

3、逻辑推理法根据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规律进行推理判断。

(六)目视判读的流程1、准备工作了解图像的来源、拍摄时间、波段等信息。

2、初步判读对图像进行整体浏览,确定大致的地物类型和分布。

3、详细判读对重点区域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运用判读标志进行地物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八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
一、实习目的
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时,训练样本的选择以及自动分类决策等,也都需要目视判读作为基础。

了解卫星遥感影像的波段特性以及对应的地物波谱特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从影像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裸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所学的专题地图制作方法将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制成专题地图。

二、目视判读原理及方法
(一)目视判读原理
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

这就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二)目视判读方法
1、直接判定法
在卫星图像上直接判定一般是依据其色调标志和图型标志进行直接判定,色调(或色彩)标志在卫星图像直接判定中的重要性,对色调分析必须要结合具
体的图形或图像特征,即“色”要附于一定的“形”上,色调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可能判定识别地物。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对卫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与地面已知资料或实地进行对比。

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物和现象的对应关系,总结判读经验,发现图像异常,以便从卫星图像上提取更多信息,使判读成果更为准确可靠。

3、逻辑推理法
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判读时更多的是应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法的判读,即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专业知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

卫星图像的视域宽广,能显示较大区域的地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

根据地物和现象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规律,运用逻辑推理法,就能从易被人们忽视,或难于发现的潜在的或微小的图像差异中,寻找出识别地物的依据,从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三、实习仪器与数据
计算机、ERDAS软件,TM4、3、2波段合成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

表1 TM 遥感影像的波段划分及其光谱效应
四、实习步骤
1、建立解译标志
指在遥感图像上能具体反映和判别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

根据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综合影像的色调、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解译要素,结合地理区域和研究对象,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性;地物与环境的关系;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等进行判读。

表2 土地利用类型
表3 土地利用/覆被的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特征
2、土地利用类型目视判读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判读
图1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TM4、3、2标准假彩色图像上的特征
有林地
耕地
裸地
居民点
水域
草地
本实验要求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
解译标志 类 型
空间分布位

影 像 特 征
形 态
色 调
纹 理
耕地
10 水 田 11

地 12
林地 20
有林地21
灌木林地22
未利
用土地60 裸地
61
3、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
用ERDAS软件对目视判读结果进行数字化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如下图所示:
图2 TM影像中土地利用类型特征
(1)建立面图层
①在视窗中打开南宁市TM影像图
②建立图层
File—new—vexctor layer—*.shp(建立一个多边形(polygon)的shp图层) (2)数字化保存要素与属性值
①数字化:用面数字画工具提取出面图层;
②打开属性表attributes Table,输入属性值;
③保存数字化结果。

(3)图例设计
对数字化的结果进行图例设计,并保存图例。

也可以在ARCGIS中生成专题地图。

(4)制图
输出JPEG格式图,要求有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单位为米)。

(在ARCGIS)中进行
设置单位View Properties—meters;
view—Layout进入制图窗口,进行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编辑;
File—Export—输出JPEG格式图。

五、实习要求
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分组撰写一份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原理与方法、实习仪器与数据、实习步骤。

2)重点写实习步骤,并要求附上操作过程中主要步骤的图和结果图。

3)叙述TM影像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4)实习结果分析,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实习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