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感应(MIT)讲课

合集下载

MIT5530阵列感应仪器刻度原理及方法研究

MIT5530阵列感应仪器刻度原理及方法研究

1 2 . 8 0 4 5
R7 2



1 3 .2 5 1 5

R0 6
~0 .1 0 0 0 m

1 3 . 93 7 1 1 3 . 81 51
1 3 . 4 6 6 5
2 3 7 . 5 0 mm
1 3 . 7 3 2 6 1 3 . 6 7 2 5
1 3 . 3 8 8 4
4 8
石 油 工业 计算 机 应 用
2 0 1 5 年 6月
刻 度 系数 K。 可 由式 1 求 出:
, " ● n

47 5 m m
5 0 0 m m
5 2 5 m m
0. 5 0 0 0 m 0 . 4 9 0 0 m 0 . 4 8 0 0 m 0 . 4 7 0 0 m 0 . 4 6 0 0 m
2 5 0 . 0 0 am r
1 3 . 4 6 5 8

0 . 0 9 0 0 m
0 . 0 8 0 0 m
1 3 . 4 5 01
1 3 . 2 2 1 4
2 6 2 . 5 0 mm

根据 计算 结果 , 从 表 中可 以看 出 , 当O 6线 圈刻
度 环直径 为 2 5 0 mm, 离发 射 为 0 . 1米 时 , 其 K。 值 最
0 . 8 4 0 0 m
Z . 0 1 9 1
法计算 刻度 系数考 虑 了线 圈 系 的有 限大 小 , 表 1 列 出各子 线 圈与发射 距离 的不 同的 K 。 值。
表 1 阵 列 感 应 模 拟 刻 度计 算 参 数 表

0 . 8 3 0 0 m

mit电磁学物理讲义

mit电磁学物理讲义

MAGNETIC MATERIALS OVERVIEWDr. James LivingstonMagnetic materials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that turns our electric motors, generates electricity in power stations and sound in our speakers, and stores information on our credit cards and computer disks. Materials science has created magnetic materials far more powerful than those available only a few decades ago, resulting in a tremendous impact on modern technology.Review of magnetics basicsMagnetic fields are created by electric charges in mo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bital motion of electrons, SPIN of electrons)Magnetic fields exert forces on electric charges in motion (current-carrying wires, charged-particle beams, orbital motion of electrons, SPIN of electrons)Materials categoriesIf atoms have no net spin, materials are diamagnetic (weakly repelled by field)If a net spin, but uncoupled to neighbors, paramagnetic (weakly attracted)If equal net spins are coupled antiparallel, antiferromagnetic (weakly attracted)If unequal net spins are coupled antiparallel, ferrimagnetic (strongly attracted)If net spins are coupled parallel, FERROMAGNETIC (very strongly attracted)Only ferri- and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magnetic materialsHard and soft magnetic materials"Soft" (temporary-magnet) materials lose their net magnetization (form domains) when a magnetic field is removed - used for AC or on-off applications"Hard" (permanent-magnet) materials retain their magnetization after field is removed - used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a steady magnetic fieldProperties of magnetic materials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magnetic field a material can produce when all atomic magnets are aligned - how "magnetic" it isCoercivity is the reverse magnetic field required to reduce the net magnetization to zero - how "permanent" it is. ("soft" = low coercivity, "hard" = high coercivity)(Other properties often quoted are the permeability of soft materials, which varies inversely with coercivity, and the energy product of hard materials, related to area of "hysteresis loop" & depends on both coercivity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History of hard (permanent-magnet) materialsLodestones - natural magnets based on magnetite (Fe3O4)Carbon steel (Fe-C) 18th-c. England (horseshoe shaped or bar magnets)Alloy steel (Fe-C+W, Mo, Cr, Co, etc.) - 19th and early 20th-c. (horseshoe or bar)Alnico (Fe+Al,Ni,Co) - 1930s & 1940s - helped Allies win World War IIHard Ferrite (Ba-Fe-O or Sr-Fe-O) - 1950s & 1960s - higher coercivity, cheap!Rare Earth (Sm-Co, Nd-Fe-B) - 1970s-1990s - VERY powerful, but NOT cheap Applicationsmagneticmaterials are used in applications requiring a steady (permanent)Hardmagnetic field. Recent increases in coercivity (resistance to demagnetization) and energy product (dependent on both coercivity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and related to the area within the hysteresis loop) have greatly increased the use of permanent magnets in modern technology. The widest applications are in motors, speakers, and sensors, but large quantities of Nd-Fe-B magnets are also used in permanent-magnet MRI systems, each of which uses about 2 tons of permanent magnet.For most applications, the amount of permanent magnet required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energy product. Available energy products have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ifty since the 1930s, allowing a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the size of the magnet, and thus the size of the device. (e.g., small motors made possible by Nd-Fe-B magnets spin the disks and move the heads in computer disk drives, and small speakers produce music in the tiny earphones of i P ods and the like.)At least as important have been increases in coercivity by even greater factors, which allow a greater flexibility of magnet shape. Low-coercivity steel magnets required long bar magnets or horseshoe shapes to minimize demagnetization from reverse fields produced by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at the ends of the magnet. (Before the advent of alnico magnets in the 1930s, telephone receivers were long and separate from the speakers because they included a long horseshoe-shaped steel magnet.)Materials for magnetic recording have also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first magnetic recorder, patented in 1898, used steel piano wire. Magnetic tapes employing particles of iron oxide coated on plastic tapes were developed in Germany in the 1930s. Such tapes were used in the first commercial computers in the 1950s, and advanced versions remain in use today for audio and video applications, but today's computers instead store information in patterns of north and south poles on disks coated with thin films of cobalt-rich alloys.There have also been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the properties of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Decreases in coercivity have decreased the energy losses of soft materials in ac applications, as have increases i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any transformers today useamorphous Fe-rich alloys, cooled so rapidly from the melt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crystallize. An area of extensive current research is materials for recording heads, and improved material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markable increases in the density of information storage (bits per square inch).。

第11讲阵列感应测井

第11讲阵列感应测井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常规感应测井仪线圈系 z各种浅探测测量结果都受到井眼不规则和井眼 附近的其它因素影响。所带来的后果,特别是由 于一系列井眼不规则导致的测量噪声,常常影响 处理后的深电阻率读值。 z针对常规感应测井中深感应探测特性和纵向分 辨率的不足,1987年HES在常规感应线圈系的基 础上对线圈系进行了重新设计,研制出高分辨率 感应测井HRI(High Resolution Induction)。
z1.发展历程
z感应测井先后经历:常规感应测井(包括简单 的双线圈系、复合六线圈系、双感应组合测井 等)、高分辨率感应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 井等几个阶段。 z1985年,SLB推出相量双感应测井仪器,能测 量感应测井中的虚部信号。 z1985年,英国BPB公司首次实现“软件聚焦”思 想,推出了商用的阵列感应测井仪器AIS(Array Induction Sonde),线圈系为一个发射线圈和四 个接收线圈。
z1.发展历程
z1957年,A.Poupon提出了阵列感应和“软件聚焦” 的思想,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在测井仪器上未 能实现。 z感应测井最初设计是应用在不能使用直流电测 井的环境,如油基泥浆井、没有泥浆的井、塑料 套管井等。 z生产实践逐渐证实,在淡水泥浆井、原状地层 电阻率较低的地层也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z2.物理基础与方法原理
z1949年,Doll把电磁感应现象引入测井中,阐述 了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 z发射线圈中的交流电流在接收线圈中产生一次 感应电动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在井内,线 圈周围的介质可看成是由无数个小单元环组成。 z发射线圈的交流电流必然要在井周围闭合的小 单元环中感应出涡流,此涡流产生的二次交变电 磁场在接收线圈中也必然产生二次感应电动势; 二次感应的电动势与地层的电导率有关。

引起MIT阵列感应曲线跳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引起MIT阵列感应曲线跳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本文 针对 廊 坊 项 目部 2 0 0 8年 初 接 收 的 0 9号 和
号输出, 二是 晶振停振 使 D P停 止工 作 。 S
3 解 决 办法 )
1 0号 MI T阵列 感应 测井 仪器 , 在投 产应 用 过程 中 出现
的 比较 典型 的问题 , 分析 了产 生 问题 的原 因 , 提 出了 并 解 决 问题 的有 效办 法 。 电源 频 率 高 于 5 z遥 传 当 OH , 每 帧 向上 传 输数 据 的周 期 就 小 于 8 , 0ms 由于 阵 列 感
般 都是 某信号 通 道对 应 的 前 置放 大 器 、 级刻 度 测 二
关 键 词 :阵 列 感应 ;曲线 跳 变 ; 射 电 流 ; 级 刻 度 信 号 发 二
中图 法 分 类 号 : ̄3 .+ 1 1 18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14 2 1 ) 1 0 70 0 493 (0 00 — 8 —2 0
0 引 言
20 年 4月 ,Io 08 EL g成套 装 备 MI 列 感应 测 井 T阵 仪器 在华 北事业 部 投产 以来 , 冀 中和 二 连 地 区共 测 在 井 2 余 口 , 料 优 质 率 9 % 以上 。 由于 该 仪 器 测 得 0 资 0




21 年 00

第 2 4卷
第1 期
PETROL EUM NS I TRUM ENTS
经验 交流 ・
引起 M T阵列感应 曲线跳变 的原 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I
秦 光友 梁长 宽 金家洪 王爱英 王 恒 朱爱 民 王铁路
( 中国石 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 摘 河北 廊坊 )

100kbps阵列感应mit5530仪器刻度及测井操作流程

100kbps阵列感应mit5530仪器刻度及测井操作流程

100Kbps阵列感应MIT5530仪器刻度及测井操作流程一、刻度过程1、首先确认仪器的类型:如100K的仪器为MIT5530,430K的仪器为、MIT6532。

2、根据仪器的类型,100Kbps阵列感应MIT5530仪器的“MIT动态库”放置在X:\ACME\ACME\Tool\hy_mit文件夹里,“半空间刻度理论库”放置在X:\ACME\ACME\Tool\hy_mit\MIT文件夹里。

(注:“X”是ACME安装盘,“”为100K仪器的动态库、“”为仪器的半空间理论库文件夹。

)如图1-1所示。

图1-1 放置100K仪器的MIT动态及半空间库流程图3、把所要用的刻度盘子对应的理论数据文件“dataij.mit 、dataij3.mit”和所要刻度仪器的温度数据“temp_HYMIT###.DEC”同时放置到D:\ACME\ACME\Calibration\HYMIT文件夹里。

(注:100K仪器的温度数据为“temp_HYMIT###.DEC”)如图1-2所示。

图1-2 放置刻度盘子对应的理论数据文件及100K仪器的温度数据流程图4、然后点击测井主控软件“”进入主控界面后,点击“”然后出现“创建测井工程”窗口,在窗口里的测井工程名中输入一个名字。

然后点击【确定】。

进入ACME主控制台界面。

依次进入所对应工程名下的ACME主控制台;然后在【测井工程】菜单下用鼠标右击【测井作业】会出现【添加作业】和【浏览工程】两个菜单项。

然后点击【添加作业】菜单项。

点击“”进入新建服务表窗口,选择100K 仪器的服务表,其操作步骤如图1-3至1-7所示。

图1-3 建立测井工程图1-4 建立测井工程服务表1图1-5 建立服务表2图1-6 关闭此窗口图1-7 建立服务表3图1-8 建立网络连接图1-9 进入测井状态5、MIT刻度过程第1步:刻度前准备工作图1-10 进入刻度界面第2步:无环刻度在刻度步骤里选择【无环】后,点击【采样开始】、【采样有效】、【采样结束】。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阵列感应测井原理,论述了在判断地层水矿化度方面的应用效果,阵列感应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阵列感应在处理中,人为因素较大,不同的参数处理结果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阵列感应在使用过程中对解释有一定的误导,引起对阵列感应可靠性的怀疑,这在以后的处理方法中有待改进。

关键词:阵列感应测井矿化度应用效果一、阵列感应测井原理简介阵列感应测井的最基本原理与普通感应测井原理类似,但它在硬件上采用简单的三线圈系结构,这种线圈系没有硬件聚焦功能,它采用数学方法对呈不对称形状的纵向响应曲线进行软件聚焦处理。

它由7组接收线圈对和1个共用的发射线圈组成,实际上相当于具有7种线圈距的三线圈系。

在接收线圈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1)、消除直藕信号;(2)、三线圈子阵列纵向特性的频率响应没有盲频;(3)、要有若干子阵列分别反映浅部和深部地层信息;(4)、各接收子阵列之间的间距应按一定规律变化和分布;(5)、离发射线圈较远的接收子阵列应考虑发射功率和接收信号的强度。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在硬件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它的每个接收线圈系都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线圈组成,即一个主接收线圈和一个辅助接收线圈,它利用了两个线圈电磁场叠加原理,来实现消除直藕信号影响的目的。

在线圈系的排列上设计了最小线圈距为6in,最大线圈距为94in,在这两个线圈距之间采用了近似于指数形式的线圈系分布,即全部子阵列间距为6in、10in、15.7in、24.5in、38.5in、60in、94in。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有利于采集浅部地层和深部地层信号,而且有利于径向有效信息的均匀采样。

发射信号是加到一个单独的发射线圈上的,这种方法能使发射器的有效功率变为最大,由发射线圈发射出的是一个形状为方形的电压波形(即方波),发射波采用方波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射频率,对于给定的电压能使发射线圈的功率变为最大。

而且它具有宽的频谱,它包括了方波频率(约等于10KHZ)及所有的奇次谐波的能量,因此每个线圈可以在10、30、50、70、90、110、130、150KHZ共8个频率下同时进行工作。

测井解释技术

测井解释技术

尺寸与额定值
最高温度:155℃
最大压力:100MPa
最大井眼610mm
外径:φ90mm
最小井眼115mm
长度:5634mm
重量:70kg
测量内容
测量范围 测量误差
0.2~40000Ω.m
±20%,0.2 ~ 1Ω.m时 ±5%,1 ~ 2000Ω.m时 ±10%,2000 ~ 5000Ω.m时 ±20%,5000 ~ 40000Ω.m时
井下声系示意图
井内声波传播示意图
声波速度测井资料的应用
1、确定岩性和孔隙度
声速的高低可确定岩性,有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盐岩等。 岩层速度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纵波、横波速度为:
VP
2
E (1 ) (1 )(1 2 )

VS


0.25,
原理 给下井仪供电,探测器经不同地层,当伽马射线照射探测
器—探测器输出相应数目的电脉冲—脉冲信号放大,传至地面— 单位时间的脉冲数被转化成相应电位差值—记录仪记录。
得到是一条随深度变化的计数率曲线(脉冲/分),现常用 API单位(是美国石油学会采用的单位)。
(一)自然伽马测井的应用 1、划分岩性和地层对比 2、划分储集层 在砂泥岩剖面中,低自然伽马异常就是砂岩储集层,异常
补中曲线在气层段显示“挖掘效应”
泥质含量计算
(七)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前述的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地层全部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总自 然伽马放射性,不能区别铀、钍、钾含量。
如果对自然伽马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就不仅可以测量岩石 总的自然伽马放射性,而且能分别测出岩石中铀、钍、钾的含 量。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应用 1、寻找高放射性储集层 2、计算泥质含量 △CGR=(CGR-CGRmin)/(CGRmax-CGRmin) Vsh=(2 C×△CGR-1)/(C2-1) 3、研究沉积环境和粘土矿物类型 Th/U﹥7为陆相沉积,氧化环境或风化壳; Th/U﹤7为海

完整版测井仪器原理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完整版测井仪器原理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响应函数。实际上,它相当于阵列感应测井每组线圈系响应函 数的加权和(相应工作频率下所有线圈系组的信号)。阵列感应测 井曲线与地层电导率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 ? log ?z?? glog ?r , z ? z'??? ?r , z'?drdz (3 - 3)
其中
N zmax
? ? glog ?
? n (z')gn (r, z ? z' )
HDIL
? 主接收线圈间距从 6in.至94in.,按对数等间隔 布置7个阵列。所有子阵列同时接收包含八个 频率(10、30、50、70、90、110、130和 150kHz)的时间序列波形,波形数字化后送到 地面,地面用傅立叶变换将波形分解为实部和 虚部信号,总共得到 7*8*2=112 个信号。该仪 器可以为用户提供 6种探测深度 (10、20、30、 60、90和120in.)曲线和三组分辨率 (1、2和4ft) 曲线以及传统双感应测井的合成曲线。
N zmax
? ? ? n (z') ? 1
n?1 z'? zmin
(3 – 8)
? 另一个约束条件是响应的探测深度等于某一预
先设定值,如满足通常探测深度定义的条件是
N zmax
? ? glog ?
? n (z' )gn (r, z ? z' )
n?1 z'? zmin
? 根据式(3-4),给定目标函数表达式
N zmax
t(r , z) ? ? ? ? n ( z' ) gn (r , z ? z' ) n ?1 z '? zmin
? 式(3-5)对r积分得到
? 2 线圈系特性
HDIL线圈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上各线圈的具体参数列 于下表。

MIT阵列感应测井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MIT阵列感应测井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U6 6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De i n o I Ar a nd c i n W e g ng S g a t r y I u to ak Lo gi i n lDee to a q s to y tm
cs a u e n so h u t ar y I d cin To l( I . Th rs n e a aa q iiin s s ieme s rme t ft eM l —r a n u to o M T) i ep e e td d t c ust y — o tr a e n t eADS 1 1i s d t e f r M I we k sg a ee to . Th o g p i zn en b s d o h P2 8 su e o p ro m T a in l t cin d r u h o tmiig r g lt n cru t n p l igm o ua u cin d sg a e n m ut DS e u a i ic i a d a pyn d lrf n to e in b s d o l- P,a t an c n r l o s i u o g i o to , i-i air to o r cin a d dgt lp a es n iie d t cin,t e m ut c a n la d mu t n tme c l a in c re t n iia h s -e st ee to b o v h li h n e n l - — i fe u n y we k sg aso I c i ra a ea q ie n r c se c u aeyi ra y r q e c a in l f T ol a rym yb c urd a d p o e s da c r tl ag e td - M s n n mi a u e n a g . Th e tr s ls s o t a h r cs e s r me to I ma e a cme s r me tr n e e ts e ut h w h tt e p e iem a u e n fM T y b p ro m e n h ea iem e s r me te r ri s h n 5 wi i h a g f0 1 l 0Q ・ ef r d a d t erltv a u e n ro 1 st a Se t n t er n eo . ~ h O m o o m ain r ssi i . ffr to e it t v y Ke r s a ry id cin lg ig,we k sg a e e t n,d t c usto y wo d : ra n u to o g n a i n ld tc i o a aa q ii n,a t an c n r l i u o g i o to , b n — a sf t r ii lp a es n iied tcin a dp s i e ,d gt h s -e stv ee t l a o

MIT阵列感应测井

MIT阵列感应测井

MIT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1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常规测井技术已无法很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技术的诞生,较好的解决了常规测井仪器存在的纵向分辨率低、探测深度浅且不固定、不能解决复杂的侵入剖面等问题。

吐哈油田自引入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来,在各个区块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2 阵列感应测井原理及仪器简介阵列感应测井基本思路与横向测井一脉相承,它采用一系列不同线圈距的线圈系测量同一地层,从而得出原状地层及侵入带电阻率等参数。

所不同的是阵列感应测井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处理等先进方法,通过多路遥测短节,把采集的大量数据送到地面,再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具有不同探测深度和不同纵向分辨率曲线。

与双感应、浅聚焦测井不同,阵列感应测井除得出原状地层和侵入带电阻率外,还可以研究侵入带的变化,确定过渡带的范围。

根据获得的基本数据进行二维电阻率径向成像和侵入剖面的径向成像。

以阿特拉斯公司的MIT测井仪器为例,MIT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采用三线圈系结构(一个发射,两个接收基本单元)(图1)。

线圈系由七个接收阵列组成,共用一个发射线圈,采用八种频率同时工作,共测量112个原始实分量和虚分量信号,传输到地面经计算机处理,实现软件数字聚焦,获得三种纵向分辨率、六种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

经过处理可以得到具有3种不同纵向分辨率和6种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运用一维、二维反演技术,可以反演出地层真电阻率Rt、冲洗带电阻率Rxo及侵入深度,可对储层进行径向侵入特征的定量描述。

3阵列感应测井优越性及处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逐渐加深和难度的加大,要求测井不但要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在三维空间中能探测到更多的地层信息,而且能胜任非均质地层和薄储层的测井地质精细解释。

电阻率测井仪器是目前探测半径最大的测井仪器,其它测井仪器很难探测到原状地层的情况。

MIT阵列感应成像仪器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MIT阵列感应成像仪器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B6
B4 B2 B1 B3
B5
B7
B8

R6
I I ll l I l I I I l
R4 R2 T R 1 R3 R5
图 1 M T 53 的 线 圈 系 结 构 I 5 0

R_ 7

R8
有 S hu eg r 司 的AI - 和 AI- B k r ls c lmb re公 TB TH, a e a At
公 司 的HDI L,Ha iutn lb r 公司 的HR 和俄 罗 斯 的 l o AI HI 及 其 高 频 等参 数 测 井 ( KI L VI Z)仪器 。但 由于 其 测井 成 本 高 ,维 修 保 养 难 度 大 ,在 国 内主 要应
1 . 2仪器 的测 井 响应特 性 在 感 应 测 井 中 ,仪 器 的 响 应特 性 用 几 何 因子 来 描述 ,包 括一 维特 性和 二维 特性 。 1. . 1仪器 的一 维 响应特 性 2 径 向微 分 几 何 因子 随子 阵 列 线 圈 间距 增 加 , 短 阵 列 具有 浅 的探 测 深度 , 井 眼 影 响 大 ; 长 阵 列 具 有 深 的探 测 深度 ,井 眼 影 响 小 。径 向积 分 几 何 因 子 反 映 不 同 子 阵 列 具有 不 同 的探 测深 度 , 受 井 眼 影 响程 度 不 同 。随着 线 圈 距 的 增 加 纵 向高 分 辨 率逐 渐 降低 。

0 5 ( 0 n h) 、 0 7 m ( 0 nc .m 2 i c .5 3 i h) 、 15 ( 0 .m 6
作者简介 :钟吉彬 (9 1 18一),男,四川资阳人,在职硕士研究
生 ,测井工程师 ,从事测井解释和储层研究工作。

3-阵列感应新方法

3-阵列感应新方法

28个电导率信号和产生的5个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
HDIL解释处理流程图
七 个
八 个
阵频
列率
曲线校正
阵 列 感 应 测 井 技 术(HDIL)
1、得到三组垂 向分辨率曲线
1ft垂向分辨率曲线(适用于井眼较规则、Rt〈50Ω·m 的薄层) 2ft垂向分辨率曲线(适用于井眼不太规则、Rt〈 100 Ω·m的地层) 4ft垂向分辨率曲线(适用于井眼垮塌严重、 Rt 〉 200 Ω·m的厚层)
垂直分辨率曲线对比
1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2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4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阵列感应的应用
原状地层电阻率
– 纵向分辨率 – 探测深度 – 真电阻率及侵入半径反演
侵入描述
– 直观解释 – 径向电阻率变化 – 径向侵入及径向饱和度 – 滤液侵入体积分析 – 侧向非均质性
HDIL 1D径向侵入成像图
工作原理及参数
独立的8对接收线圈共用一个发射线圈 三种工作频率:26.325kHz、52.65kHz、105.3kHz 测量28个原始实分量和虚分量信号 对各信号按不同的权值进行软件聚焦 得到三种纵向分辨率(1ft、2ft、4ft),
六条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 (10in、20in、30in、60in、90in、120in)
阵列感应测井
AIT——Array Induction Tool HDIL——High Definition Induction Tool
内容
? 测井原理 ? 应用
测量原理
AIT的提出 仪器结构 测量原理
感应测井仪的基本结构
常规感应测井采用 数对线圈进行硬件聚焦
AIT仪器结构示意图
AIT-B和AIT-H 电极系结构

阵列感应资料处理培训ppt课件

阵列感应资料处理培训ppt课件

一. 二. 三. 四. 五.

MIT5530仪器结构及技术指标 MIT5530仪器原始曲线质量控制 MIT5530测井不合格原始曲线 MIT5530仪器影响因素及处理流程 MIT5530资料处理质量控制
监控曲线QC判定 测井曲线合理性判定
QC曲线判定:MIT5530仪器质量监控曲线QC数值变化范围应小于10%。且 QC曲线无突变。否则需重新加电测井。 原始曲线合理性判定: MIT5530原始曲线在典型地层情况下应符合理论响应。其典 型地层主要有:均质地层响应,有井眼无侵入厚层,高侵厚层, 低侵厚层情况下理论响应。在判断原始曲线关系时,应选择典型 厚层进行曲线关系分析,如果与理论图版相符,即仪器工作状态 正常。
4.0 3.5 3.0 2.5 子 子 子 子 子 子 子 子 阵列1 阵列2 阵列3 阵列4 阵列5 阵列6 阵列7 阵列8
VGF (1/m)
2.0 1.5 1.0 0.5 0.0 -0.5 -5 -4 -3 -2 -1 0 1 2
3
4
5
z (m)

二维响应特性

二维响应特性反映空间各点对测量信号的贡献大小 井眼附近有正负峰值,不同程度受到井眼影响; 不同径向深度,响应函数具有不同的纵向分辨率,随着 径向深度增加,纵向分辨率下降,即高分辨率信息来自 井眼附近; 不同的纵向位置,响应函数变化很大,在主接收线圈位 置,函数具有最大的正值,在屏蔽线圈位置,函数具有 最大的负值; 短线圈间距子阵列具有高的分辨率,长线圈间距子阵列 具有低的分辨率。
MIT5530阵列感应测井仪培训
技术中心 2009.5.24
一. 二. 三. 四. 五.

MIT5530仪器结构及技术指标 MIT5530仪器原始曲线质量控制 MIT5530测井不合格原始曲线 MIT5530仪器影响因素及处理流程 MIT5530资料处理质量控制

MIT阵列感应测井仪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MIT阵列感应测井仪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孔障度
f l ' r l I 一 , f


广
- ,
J j
1 渌
伽删
10 00 自然伽马
蓍 l
、 』 } j {
二 ) a
/ ,


t f ) { { f

原则 上 , 辨率 和探测 深度 由子 阵列 的主接 收与 发射 分
第一作者简介 : 一品, ,9 1年生 , 刘 男 17 工程师 , 现就职于中国石油测 井有 限公 司长庆事业部仪修中心, 从事测井仪器维修等工作。邮编 : 10 0 7 2 1
石 油 仪 器 P T O E M IS R ME T E R L U N T U N S
/ >
- k L 一 5 ~

\ /


g1 1

c ~ k




杆j}






一 >
r ? _ ¨
1・ ,
图 3 涧 殛 井 MI 与 D F 4对 比 曲线 T IL


大,Oi 和 2 l n 0i n电阻率与其它电阻率差异显著 , 增阻 侵人 , 上部层 段水 层特征 明显 , 分层 效果更 好 。
3 3 MI . T能够 更好地 反映 地层真 电 阻率

。 .
翳嚣
意 学 i 嚣
l 赫 氐 £ 0话糙 蛾 《 瑟 哪 m 0 * 4 #

18 45

】 3 l


l9 4 0
k 、

MIT5530阵列感应的刻度方法及重要性

MIT5530阵列感应的刻度方法及重要性
均 质储 层测 井解 释 的重要 手段 。
仪器 直耦 值 :od Sne=K值 ×不加 环测 量值
第一作者简介 : 朱艳 山, ,9 8年生, 男 17 助理工程 师,0 4年毕业 于哈尔滨工业 大学计算机科学及 应用专业 , 20 现在中国石油测井有 限公 司华北事业 部廊坊项 目部仪修从事仪器维修工作。邮编 :6 0 7 0 5 0
仪器 K值 : :理论 值/ 测 量 值 加环 一不加 环 测 K (
量值 )
规 电阻率仪 器更 准 确 、 直观 的解 释结果 , 有较 强 的 更 具
划 分薄 层及 反 映层 内 的非 均 质 性 能力 , 直 观合 理 地 能
描述 地层 侵入 特 征 和地 层 真 电阻 率 , 为解 决 复 杂 非 成
论, 针对 不 同直径 刻度 环连 接 , 相应 刻度 电阻时计 算 出
频率 、 富 的虚部信 号 , 以使趋 肤校 正更 方便 、 丰 可 准确 ,
也拓宽 了地 层 电导 率 的测 量 范 围 。因 此 , 具 有 比常 它
仪 器各 子 阵列线 圈 的测井 理论 值 ; 次 , 实 际刻度 时 其 在 通 过记 录实测 各子 阵列 线 圈 响应 的 电压 信 号 , 最终 完 成 相关计 算 , 到仪器 相应 的 K值 和直 耦值 。 得
2 1 刻度 目的 .
阵列 感应 仪 器测 量 地 层 的视 电导 率 , 测 量 的 原 但
率 曲线 整 井段 下 掉 , 响测 井 的成 功 率 。我 们 根 据使 影 用和维 修 的过程 进 行 了多层 次 的分 析 总 结 , 出 了有 得
益地 经验 。
始 信息 是物 理上 每一 个接 收子 阵列 接收地 层 的二 次场 信 号 , 能直 接代 表地 层视 电导 率 , 要进 行工程 值转 不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优点: 当线圈间距不变时,对一定范围的地层电导 率(0.001-1S/m),频率高,趋肤效应影响小, 测量信号包含更多的地层信息。 趋肤效应与线圈间距成正比,间距大趋肤效 应严重,反之,趋肤效应小。要使在地层电导率
(1-5S/m)范围,视电导率实部仍然有效,大线
圈间距子阵列必须有小的工作频率。
和),使得侵入带电阻率小于地层电阻率形成低侵(也
称减阻侵入)时,一般使用双侧向测井来确定地层电阻 率。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响应范围为0.2-40000Ω·m。
第四节 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2、感应型 当井眼充满低矿化度泥浆,井眼电阻率较高、 地层电阻率较低,使得侵入带电阻率大于地层电 阻率(但是地层电阻率不是太低),形成高侵 (也称增阻侵入)时,一般使用感应测井来确定
第二节 阵列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设计
二、AIT线圈系结构




8个主线圈距分别为: 6in,9in,12in,15in, 21in,27in,39in,72in。 三种频率为: 26.325kHz,52.65kHz,105 .3kHz 8组线圈使用同一频率, 又有6组线圈使用其他相 邻的两个频率。 实际有14个不同探测深 度的28个信号。
第三节 电阻率测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1942年——Archie公式诞生。 1943年——带有照相井斜仪的三臂倾角仪研制成功, 它可以同时确定地层倾斜的方位和角度。 1949年——Doll提出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第一台 感应测井仪器研制成功。 1951年——Doll首先提出侧向测井的原理,研制出侧 向测井仪器,这是第一个聚焦式深探测的电阻率测井仪器。
第三节 电阻率测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1929年8月17日——壳牌石油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 进行了美国的第一次电阻率测井。 1931年——斯仑贝谢兄弟完善了连续记录的方法,研 制成第一台笔记录仪,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和普通电阻 率测井曲线。 1936年——照相胶片记录仪诞生,电测井曲线已包括 自然电位、短电位、长电位以及长梯度电极系电阻率曲线。 1938年——Dress-Atlas公司使用电测井进行服务。 1939年——翁文波先生在四川隆昌的一口井中测出了 中国第一条电测井曲线(点测)。
第二节 阵列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设计
四、HRAI线圈系结构

主发射线圈在中间, 上下各5个接收线圈 四线圈系结构 2种频率: 8kHz和32kHz

第三节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第三节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一、AIT的频率选择 发射线圈发出3种工作频率(26.325kHz,52.65kHz, 105.3kHz)信号,接收线圈不接收所有频率信号。第1 和第2短子阵列仅接收高频(105.3kHz)信号;第3和第 4子阵列同时接收高频(105.3kHz)和中频(52.65kHz) 信号;第5、第6、第7、第8子阵列同时接收中频(52.65 kHz)和低频(26.325kHz)信号。
何流体(空气、任何导电或不导电泥浆)。感应法测
量的是电导率。
第二节 电阻率测井及测井环境
二、井眼附近的测井环境 围岩 冲 洗 带 过 渡 带 围岩 渗 透 层
井 眼
井眼附近的地层模型
第三节 电阻率测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20世纪初——地面电法勘探; 20世纪20年代后期——电测井; (世界上第一条测井曲线是1927 年由法国人斯仑贝谢兄弟在法国 东北部阿尔萨斯省皮切尔布朗油 田的一口井内通过点测测得的。


第一章 电阻率测井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岩电方程 电阻率测井及测井环境 电阻率测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主 要 内 容




第二章 阵列感应测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引言 阵列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设计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阵列感应测井的优化聚焦合成处理 阵列感应测井影响因素校正 径向电阻率反演 阵列感应测井的测井环境和工艺要求 阵列感应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控制
1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2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4ft垂直聚焦 匹配曲线
第二节 阵列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设计
一、线圈系的设计要求 1)使线圈系能够采集到足够的地层信息; 2)各子阵列本身的探测深度与要合成达到的探测深度有 合理的关系; 3)各子阵列之间的重复信息最少; 4)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的间距是测井采样间距的整数倍; 5)最短子阵列的间距应考虑最大纵向分辨率(最小分层 能力)和测量的稳定性;
第三节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优点: 第一,数据堆栈技术在每一个测量点输出经多次迭 加平均后的时间序列波形,它增强了小信号的测量精度 和抗干扰能力。 第二,时间序列波形可以让工程技术人员观察测井 异常并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测井系统存在的问题,如曲 线畸形,大干扰等。 第三,地层电阻率动态测量范围大。 第四,测量丰富的井下地层信息。HDIL有7个子阵 列,可同时测量8个频率的实部和虚部信号,直接测量 得到112条曲线,是AIT的4倍。
20世纪50年代末——六线圈系的感应测井仪投入使用。
1963年——研制出双感应测井仪器。 1972年——研制出双侧向测井仪器。
第三节 电阻率测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1983年——BPB公司首先推出了早期的阵列感应测井 仪(数字感应测井仪,AIS) 。 1990年——斯仑贝谢公司发表了AIT仪器的初步研究 成果,并进入商用阶段。 1992年——Atlas公司开始研究高分辨率阵列仪HDIL, 1995年生产出仪器样机。 1995年——戴维斯等研制成新一代侧向测井仪-方位 电阻率成像测井仪ARI;史密斯等研制出高分辨率方位侧 向测井电极系HALS。 1998年——斯仑贝谢公司推出阵列侧向测井仪器。
二、HDIL的频率选择 HDIL的井下探头数据采集中提出了波形采集和数 据堆栈技术(Beard,1996)。发射线圈发射由微处理 器产生包含8个奇次谐波频率(10kHz,30kHz,50kHz, 70kHz ,90kHz,110kHz ,130kHz,150kHz )的近似 方波信号,所有接收线圈均接收随时间变化的波形信号。 波形经数字化后用数据堆栈技术传输到地面,地面计算 机软件再用傅立叶变换分离8个频率信号,包括实部与 虚部信号。
第一节 岩电方程
3、地层电阻率和饱和度方程 abRw Rt= ———— Swnφm 式中, a、b—常数 m—胶结指数或孔隙度指数
n—饱和度指数
第二节 电阻率测井及测井环境
一、电阻率测井
电阻率测井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传导电流法,该方法使用直流电,需要 井眼中有导电泥浆。传导电流法测量的是电阻率。 第二种是感应法,使用交流电,井内可以含有任

第三章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HDIL)处理软件
第一章 电阻率测井基础
第一节 岩电方程
1、电阻率与电导率
U A R= —— · —— I L 式中, U—物体两端的电压 I—通过的电流
A—物体的横截面积 L—物体的长度
σ=1/R
第一节 岩电方程
2、地层水电阻率 3647.5 82 Rw=(0.0123+ ————) · ———— 0.955 Cw 1.8T+39 式中, Cw—地层水矿化度 T—地层温度
第三节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优点: 各子阵列的测量电压信号范围(0.0015S/m),对于一定的测量精度(10-6V),目 前的频率选择较好地考虑了各子阵列具有相近 的测量动态范围。例如,高电导率(大于 1S/m)时,线圈间距最长的第8子阵列,中频 信号可能失效,但低频信号仍然有效。
第三节 阵列感应测井频率选择
2、Atlas公司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器HDIL 线圈系由七个单侧布置的 三线圈系子阵列组成;主接收 线圈间距从6in(0.15m)到 94in(2. 39m),按对数等间 距布置;所有子阵列同时接收 包含8个频率(10kHz,30kHz, 50kHz,70kHz ,90kHz, 110kHz ,130kHz,150kHz ) 的时间序列波形,波形数字化 后送到地面,地面用快速傅立 叶变换将波形分解为实部和虚 部信号,共得到112个信号。
(1)普通电阻率测井 包括电位和梯度电极系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仪器属 于非聚焦电极,它受井眼和邻层的影响很大,对于薄层、 低电阻率地层以及侵入较严重的地层,测量精度会受到影 响。尤其在盐水泥浆井中,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大部分被 井内导电的盐水泥浆所分流,因此测出的视电阻率曲线难 以反映地层真电阻率。
(2)侧向测井 当井眼充满高矿化度泥浆,井眼电阻率较低、地层 电阻率较高(如碳酸盐岩或地层被高电阻率的淡水所饱
第二节 阵列感应测井线圈系结构设计
三、HDIL线圈系结构



7个主线圈距分别为: 6in (0.15m)到94in(2. 39m), 按对数等间距布置; 8种频率: 10kHz,30kHz,50kHz, 70kHz ,90kHz,110kHz , 130kHz,150kHz 7组线圈分别使用8种频率 实际有56个不同探测深度的 112个信号。
第四节 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传导电流型 传导电流法测井也称直流电法测井,它是用供电电极 把电流注入地层,在井周围地层中形成电场,通过测量周 围地层中电场或电位的分布,来确定地层的电阻率。 要求:井内有导电泥浆,提供电流通道。 普通电阻率测井仪器和侧向测井都属于传导电流型测 井仪器。
第四节 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3、Halliburton公司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器HRAI
线圈系由四线圈系组成,中间为主发射线圈,上下各布置5 个接收线圈,两个工作频率(8kHz和32kHz),同时测量实部 和虚部信号,井下数字电路将数据数字化后传到地面处理。其 径向处理和纵向处理独立实现。在径向处理前,每个子阵列的 测量均进行反褶积滤波为具有相同的纵向分辨率。径向合成处 理时,除最浅的0.25m和0.50m外,其余深曲线合成不使用浅子 阵列信号,从而使近井眼影响限制在浅测量曲线中。最终提供6 种探测深度10in(0.25m),20in(0.50m),30in(0.75m), 60in(1.50m),90in(2.25m)和120in(3.05m)的3组分辨率 1ft(0.3m),2ft(0.6m),3ft(1.2m)和实际分辨率曲线。提 供3参数(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和侵入直径)反演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