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经济)

合集下载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先秦经济知识点范文

先秦经济知识点范文

先秦经济知识点范文先秦时期(公元前771年-221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经济在这一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先秦经济的知识点:1.农业经济:在先秦时期,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为主,包括稻、黍、稷等。

农民种植谷物,以自给自足为主,农田土地所有权归属于君王或贵族,农民只能耕种并依附于土地。

同时,农业生产工具也在逐渐改进,出现了犁等农具,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

2.商业和贸易:先秦时期商业和贸易发展较为有限。

商业活动以集市和集贸为主,商品交换主要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逐渐成为商业交换中的重要商品。

商人地位较低,受到地主和士人阶层的歧视。

同时,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商会和行会,商人通过加入这些组织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3.货币:先秦时期没有出现类似于金属货币的形式。

在交换中,货币主要是以黄金、白银、布帛等贵重物品的形式存在。

在商业交换中,贵重货物往往被用作交换媒介,或者在贸易结算中作为支付手段。

这些贵重物品的使用带来了一些交换的便利,但也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风险。

4.租税制度:在先秦时期,国家通过征收赋税来维持政权的运转。

租税主要以农业产品为主,包括粮食、丝绸、皮毛等。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和土地的不平等分配,农民往往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压力,这也导致了社会上的不满和动荡。

5.工匠和手工业:先秦时期手工业还比较发达,包括陶器、铁器、丝织品等手工制造业。

工匠通过创新和技巧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一些技术手艺也通过世袭的方式传承下来。

工匠的地位虽然相对较低,但在一些城市和宫廷中享有一定的声望。

6.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是先秦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种植稻、黍、麦等农作物。

农田的分布和利用受到地主和贵族的控制,农民通常是在土地上工作。

农民生活比较艰苦,他们要劳作在农田中,同时还要承受赋税和徭役的压力。

7.社会阶层和经济不平等:在先秦时期,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封建贵族和地主占据了社会的主要资源,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初中历史先秦时期经济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先秦时期经济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先秦时期经济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之间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先秦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气候条件的改变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这使得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过程更加高效。

而且,对于灌溉系统的改进以及土地的合理利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除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开拓贸易,人们开始和周边地区进行商业交流。

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主要以手工业为基础,手工业产品如纺织品、陶器、青铜器等开始出现并成为了主要的贸易商品。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先秦时期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3. 贸易的繁荣在先秦时期,贸易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不仅本地贸易得到了发展,跨越国界的贸易也日益繁荣起来。

人们通过陆上和水上交通工具,将商品运往不同的地方。

同时,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流通起来,这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4. 社会分工的出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也开始显现。

不同的职业和工种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从事特定的工作。

这种社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总结起来,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贸易的繁荣以及社会分工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历史上后续时期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人民在先秦时期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

经济思想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各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在本文中,将对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总结,了解其主要观点和贡献。

首先,在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其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经济伦理”观念上。

儒家强调个体的道德和道德教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克己奉公、尊卑有序、君臣父子等伦理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以身作则,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财产和财富的看法上。

墨家认为人类应该彼此关爱,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问题。

墨子主张各人应该遵守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谋求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家的经济思想着重于“无为而治”,主张尊崇自然,反对人为干预经济发展。

道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然的规律,人类应该以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经济问题。

道家的经济思想强调非功利心态,主张不为物质财富和虚荣所困扰,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对于经济的自由发展和个体的自由选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家的经济思想则是以严明的法律制度为核心。

法家主张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刑法来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秩序,倡导公平公正的财产分配制度,并强调中央集权和管理控制。

法家认为政治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认为国家经济应该由中央政府控制,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思想的总结上,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在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儒家强调个体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张克己奉公、尊卑有序,并提出以孝治天下的观念。

墨家则主张公平公正的财产分配,推崇爱人如己的理念,以实现社会和谐。

先秦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总结先秦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念和观点,这些思想为后来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思想方面,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的观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儒家强调社会和谐和公正,主张国家应该通过公平的分配和合理的税收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此外,儒家还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道家思想家也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道家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而人类社会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他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少干预经济活动,而是让自然发挥作用。

道家也反对贪婪和奢侈,主张不追求物质的过度积累,而注重精神追求。

墨家是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他们关注社会公平和财富分配问题。

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在经济分配中主张优先满足基本需求,并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准则来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

在政治思想方面,先秦时期的学派们也提出了广泛的观点和理念。

儒家思想家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倡君主制和礼治。

他们认为君主应该是贤明和仁慈的,并通过实行礼仪和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儒家强调了“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责任,认为君主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法家思想家则主张法治和严格的规则制度。

他们认为人性本恶,君主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人民的行为。

法家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法律制度,强调严惩犯罪和重视奖励,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道家提出了非政治的思想观点,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放弃权力的欲望。

他们认为政治和社会秩序是人为的制度,只会带来无尽的纷争和争斗。

他们主张个体的自由和自主,以实现个人的内心平静和幸福。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思想非常丰富多样。

先秦的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的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的经济史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经济先秦时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起着经济的主导地位。

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主要以谷物、蔬菜、茶叶、油料、豆类等为主。

其中谷物生产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小麦、稻米、粟米等。

谷物的种植和收获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的开垦和耕种上,先秦时期的人们使用了牛耕、犁耕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

此外,先秦时期的农民还普遍采用灌溉和粪肥的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对当时的农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民的赋税负担重,农民要面对各种赋税和徭役,这对于他们的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的兼并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富裕的地主开始兼并土地,使得土地的分配不均,一部分农民丧失了土地,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的反抗。

因此,虽然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二、手工业经济先秦时期的手工业也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冶铁、制陶、制茶、编织等手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冶铁业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冶铁技术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冶铁技术上,先秦时期的人们掌握了炼铁、铸铁等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种类。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手工业产值不断增长。

先秦时期的其他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制陶业在先秦时期逐渐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技术,制作了许多用于生活和工艺的陶器,对当时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制茶业也开始兴盛起来,在先秦时期的古人们已经开始制作茶叶,并将其引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普遍的饮品。

三、商业经济先秦时期的商业经济也日益兴盛。

商业活动主要以粮食、织物、金属制品、陶瓷器等商品贸易为主,其中以粮食贸易最为重要。

先秦时期的商人在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交易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配置。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PPT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PPT
பைடு நூலகம்
B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史观运用】 生态史观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从古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 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 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 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 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 变化。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商田周制时期:①②“一国井切王田土层者地层,属分九于封百土国亩地家,,,公受是田封奴居者隶一世社”代会 享的用土,地但国不有得制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 展,推动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 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 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主干;知“识 重理一农理抑] 商”
一、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 时间
农耕工具
原始社 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 翻 刀耕火种
会 土播种
商周时 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 石器锄耕
期 工具,仍是木制的 、石锄、石犁
[对点训练] (2015·广元一模)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 取的信息主要是
A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 作 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 度发达

2002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先秦、秦汉

2002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先秦、秦汉

2002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先秦、秦汉一、标题1. 先秦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2. 秦汉经济制度变革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3. 先秦时期与秦汉时期的经济比较研究4. 秦朝铸币制度及其对货币经济的影响5. 秦汉商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分析二、论文报告1. 先秦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在先秦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封建社会大量使用的土地制度为中心,农业技术和生产力逐渐提高,人口逐渐增加。

在这个时期,生产、交换、商业活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制度上的变革和改革,同时也影响到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例如:在周朝时期,设立了物价的地方,规定了一定的标准,同时还制定了某些税收,为商业交易奠定了基础。

2. 秦汉经济制度变革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历史上最显著的经济变革来自于秦汉时期。

秦朝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取消了商业团体,通过发展私人经济来推动经济转型。

同时,秦朝的货币改革也加强了商业交易的方便性和货币的稳定性。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同时,汉朝对葫芦(贴现)让利的规定,是对商业交易的制度保障。

因此,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变革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先秦时期与秦汉时期的经济比较研究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商业交流常常通过豪门集团、官方商贩和私人商贩促进。

交易方式以礼物、赠品和朝觐为主,难以量化。

与之相比,在秦汉时期,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易使得商品的交换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期商业活动的重点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城市化势头明显,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很大。

4. 秦朝铸币制度及其对货币经济的影响秦朝铸币制度的成立开启了中国的货币化历史。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标准化和统一化货币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秦朝行使中央集权的政策,统一制定货币的重量和质量,使货币良莠不分。

同时,钱谷制度的出现促进了交易的进行,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论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秦汉王朝的兴起和衰落,以及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中国的经济体系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介绍其经济特征、发展阶段、以及经济活动的转变和发展。

一、古代经济的特征中国的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经济,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基于家庭的单位来组织的。

大部分人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少数人则从事手工业和贸易活动。

古代经济的特征还包括广泛的交易和交换,以及中央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干预。

二、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

由于各区域间交通不便,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直接交换也比较困难,很多贸易都需要通过中介进行。

随着货币制度的出现,交易活动逐渐便捷。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开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并开始发行钱币以便于贸易交换。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城镇,这些城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贸易活动变得更加繁荣。

同时,手工业、商业、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萎缩的状态。

由于政治的混乱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失误,中国的经济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

但是,在这个时期,手工业和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三、经济活动的转变和发展中国古代经济活动的转变和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交换和制度。

(一)生产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一、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铁器出现的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区域的扩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兴修,也促进了水运交通、长途贩运的发展。

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4.经营模式(1)集体劳作⎩⎪⎨⎪⎧①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耕农的历史地位及特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核心论点:自耕农对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二、手工业1.原始社会: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一、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时间轴梳理?1、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2、秦汉时期1、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2)手工业:在冶铸业方面,两汉时发明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在制瓷业方面,东汉时已经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方面,西汉的丝织业发达,此外还有麻织技术。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
(4)根本原因: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 (5)影响:
导致中国农耕经济发达,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 位,专制皇权不断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战争不断的原因之一
(三)阶段特征
经济特征: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起源并初步发展; 传统经济政策确立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勃兴与奠基
(四)归纳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生根产本力原条因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条件)
(5)成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6)影响: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 明灿烂辉煌的物质基础。 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封建社会的漫长,使中国 逐渐落后。 (7)瓦解: 时期: 19世纪后期,开始瓦解 主要原因: 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能力一:再认再现
(一)基本史实
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张
2、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3、科技:天文、历法、指向、数学成就
4、文学艺术:文字起源和成熟、文学两大流派的兴 起及其代表、绘画起源和发展
考情分析 经济、文化史考察较少;思想史是考查重点
确立目标 侧重于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小农经济。
一、先秦时期的经济 能力一:再认再现
(一)基本史实
1、农业 土地制度、经营模式、耕作方式、生产技术、生产工 具的变化
2、手工业:冶炼业、纺织业、制瓷页业的发展概况; 经营形态及其管理方式、产品流向
3、商业:发展概况和政策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先秦经济知识点总结

先秦经济知识点总结

先秦经济知识点总结首先,先秦时期的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当时经济的基础。

在农业生产方面,先秦时期的人们主要种植小麦、稻谷、黍米、谷子等粮食作物,还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同时,人们还养殖牛、马、猪、鸡等家畜家禽。

这些农产品和畜产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食物,还成为了商品交换的重要物品。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还探索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比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农田的三畜轮耕、施肥、耕作等,并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方法。

这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先秦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这也成为了当时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先秦时期的人们熟练掌握了陶器、铜器、铁器等金属器物的制造技术,还掌握了丝织、漆器、木器等工艺品的制造技术。

此外,先秦时期的人们还熟练掌握了一些其他的手工业技术,比如造船、制瓦等等。

这些手工业生产的兴盛,不仅为当时的经济增加了生产力,还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外,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也使得先秦时期的城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的中心,为文化的繁荣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先秦时期的商业也是当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业方面,先秦时期主要有两大商业形态:一是私人商业,在这种形态下,商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各地进行商品交易,赚取利润;二是官营商业,在这种形态下,国家设有商会,集中组织商品交易,以赚取一定利润为目的。

这两种商业形态,为当时商品的流通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同时,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先秦时期的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法律和政策,规范了商业活动的行为和规则,保障了商品交易的正常进行。

最后,先秦时期的金融活动也是当时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金融方面,先秦时期的人们主要采用了铜币、交子等作为交易媒介,发展起来了些个金融组织,比如钱庄、票号等,也形成了财富积累和分配的一些制度,比如存贷、典质等等。

3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

3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
教材知识归纳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 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 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随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顺义区模拟)下列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的图片, 它们可用于研究( B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尧舜禹的禅让 D.早期国家的产生
随堂达标检测
2.(2023·淮南模拟)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 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 或一致。这表明 ( C )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 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
随堂达标检测
3.(2023·兰州模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逐步发展到礼器。周王朝对 礼器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 鼎四簋等。这反映出青铜器 ( B ) A.制作工艺高超 B.成为权力与等级的标志 C.种类丰富 D.铸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堂达标检测
4.(2023·眉山)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 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 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B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随堂达标检测
10.(2023·福建)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 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B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先秦经济知识点

先秦经济知识点

先秦经济知识点一、农业经济在先秦时期,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以农耕为主,以粮食作为经济的主要支柱。

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1.农业生产技术在先秦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逐渐发展。

人们掌握了农耕、灌溉、施肥等基本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工具也得到了改进,如犁、耧车等农具的使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2.农业税收为了维持统治者的统治和军队的运转,农民需要向贵族或君主支付农业税收。

农业税收的形式包括粮食、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形式。

这种农业税收制度对于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商品经济先秦时期的商品经济虽然相对落后,但已经初具雏形。

贵族阶层和商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经济。

1.商品交换先秦时期,贵族阶层通过商品交换获取财富和权力。

贵族之间通过礼品的赠送和贸易来建立和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

同时,一些商人也开始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2.货币在先秦时期,货币尚未形成,主要的交换媒介是实物。

人们使用粟米、布匹等作为交换的媒介。

这种商品货币制度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手工业经济先秦时期,手工业是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

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工人的收入和社会的经济状况。

1.陶器制作先秦时期,陶器制作是主要的手工业之一。

人们使用泥土制作陶器,并通过交换和销售来获取收入。

2.纺织业纺织业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之一。

人们使用手工纺织机制作布匹,并通过交换和销售来获取收入。

四、交通运输在先秦时期,交通运输是经济交流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陆地和水路进行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

1.马车在先秦时期,人们使用马车作为陆地交通工具。

马车的出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2.水路交通水路交通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人们通过船只在河流和海洋之间进行商品交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即是先秦经济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了解先秦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先秦时期经济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经济知识点总结

先秦时期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农业(一)农业生产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稻米、黍米、粟米等农作物。

在黄河流域,农民用木耜和铁耜进行耕作,使用牛、马等畜力进行耕田。

农田的面积和产量与用工、土地肥力、气候等因素有关。

周代的田制是以部落为单位的公田制,而秦国则实行了均田制。

(二)农业技术先秦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并不发达,主要以耕作、播种、灌溉、收割等简单技术为主。

先秦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旱灌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

并创造了许多用于灌溉的工具与制度。

(三)土地制度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以部落、家族为单位的集体所有制。

周代有农田制度,大部分土地为公田和私田,而秦朝则实行了均田制,按照人口多寡和土地产出情况分配土地。

二、商业(一)贸易先秦时期的贸易以采购、交易和运输为主要活动内容,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集市上。

商业贸易主要以金属、器物、工艺品和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如铁器、铜器、青铜器、丝绸、茶叶、盐、布匹等。

商贾以私人经营为主,多是家族企业。

(二)市场先秦时期的市场主要以集市和庙会为主要形式。

集市一般设在城市、郊外或村镇,商贾和农民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

而庙会则以宗教活动为主,也成为商业活动的场所。

(三)货币先秦时期的货币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金、银、铜、铁为交换媒介,如金银器、铜钱、铁器等。

商贾常用这些贵重金属作为支付工具,而平民百姓则使用铜钱作为货币。

三、手工业(一)冶炼先秦时期的冶炼业主要以铁冶炼为主,铜冶炼较次之。

铁冶炼主要在山区进行,铜冶炼多分布在中原一带。

冶炼技术主要以炼铁和铸造为主,主要工具有炼炉、冶炼炉、锻造工具等。

冶炼业多是家族企业。

(二)制陶先秦时期的制陶业主要以陶器和瓷器为主要产品,是当时社会中最发达的手工业之一。

制陶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也有一定的规模工业。

制陶技术主要包括挤拉、印花、彩绘等技术。

(三)纺织先秦时期的纺织业主要以棉织为主,秦国以北的地区还有麻织和丝织。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的经济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的经济

一 重点内容

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局限性,尤其注 意分析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级 以山东、广东再现率最高,山东、广东、天津出现非选
择题
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小农经济具有规模小,条件简陋,缺 第 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从现实角度:落后地区的小农经济难以转化和解
此处命题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古代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

处于从属地位。为古代人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起 到了促进作用

从现实角度:家庭手工业凭着民族遗产和民俗文化的
级 魅力,对今天应对经济危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
道,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明代
(mínɡ
二)、先秦时期水利(shuǐlì)技 1术.水利技术进步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dà yǔ zhì shuǐ) 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2.灌溉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原始社会晚期:戽斗
第八页,共四十八页。
三)、土地制度(zhìdù)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gōngyǒu)(生产力低下)
3.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出现,并在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fāngshì) ①铁农具: ②牛耕技术(农业动力史上的一次革命):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耜耕”或 “石器锄耕”
青铜农具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官营(大作坊;不计成本;最好的工匠和 原料;产品精美:军用品和供贵族消费的 生活用品)、民营(私人经营;生产商 品)、家庭(自给自足和缴纳赋税,剩余是商品) 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夏商周有较大发展,官府垄断(官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形态 主要部门:冶金(P.15);制瓷(P.16);丝织业 (P.17)(要求课堂记忆主要的史实)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3)商业P.20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 货币的出现与变化;城市的发展。
过程:原始社会晚期出现;商朝人以善于经商 著称;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垄断局 面,商品种类多,大商人资本雄厚。
影响: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 市 繁荣,也推动了政治上统一的步伐。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高考回放(前221年前) 4.(2003年成都)商人善于 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成为商人, 商朝人 A.以贝作货币 B.以羊作货币 C.以铜作货币 D.以铁作货币 (纯记忆题)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高考回放(前221年前) 5.(2004年全国)下列关于书法篆 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篆刻 艺术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 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意 旨创造出来的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高考回放(前221年前) 1.(2005年天津)春秋时期,鲁国 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客观影响)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错误的结论)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与题干不符)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高考回放(前221年前) 4.(2003年成都)商人善于 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成为商人, 商朝人 A.以贝作货币 B.以羊作货币 C.以铜作货币 D.以铁作货币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总结 必修2) (1)农业:耕作方式和技术的发展 土地制度和形式的演变 (2)手工业:形式:官营、民营、家庭 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晚期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部门:冶金;制瓷;丝织业 (3)商业:原因:农业、手工业;交通;货币; 城市。 过程:原始社会晚期;商朝;春秋战国期 商业繁荣,官府垄断地位被打破商人地位提 高。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土地制度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制出现并逐步居主 导地位(过程:农具和农用动力,战 争;春秋时齐鲁税制改革;战国时各 国变法,商鞅变法选修1P. 23 )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社所有;夏商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耕作方式的发展:火耕-耜耕-铁犁牛 耕 耕作技术的发展:对土壤的改良(湿 度、肥度、灭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与分封制 紧密结合,层层赐田与奴隶;受赐者的 义务;诸侯与卿大夫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解读 2.古代中国经济 (略见在《金榜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 一号》73页)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古代中国手工业 (3)古代中国商业 (4) “重农抑商” 政策。
经济: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耕作方式,耕作 技术;土地所有制); 完成了向封建经济过渡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2)手工业P.14-19 (回顾知识,巩固记忆)
形式:官营、民营、家庭 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晚期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部门:冶金(P.15);制瓷(P.16);丝织业
(P.17)(要求课堂记忆主要的史实)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回顾知识,巩固记忆) 耕作方式的变化? 耕作技术的发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耕作方式的发展:火耕-耜耕-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的发展: 原始时期,焚烧土地 施;商周时期,开沟排灌,除草培土, 治虫灭害,休耕。春秋战国时期,垄作 法。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方面时代特征: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 业据重要地位,商业据从属地位 (1)农业:耕作方式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是粗放式地经营到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是从公有制到私有制 土地形式是井田制到封建多种形式并存 (2)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并 存,部门众多,技术水平高,领先于世界 (3)商业:依附于城市发展;仅仅是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没有兴起
周 时期的国有;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制出现并逐 步居主导地位。
封建土地制度的形式:地主所有制; 农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土地制度的形式(农民所有制)
出现:春秋战国时(大量的) 特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家庭是生产的组织形式;自给自足是生产的目 的;生产形式以农业为主,与手工业、商业相结 合。与地主所有制的关系:兼并与反兼并。 影响:对精耕细作农业的贡献;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 献,是历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之 一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3)商业P.20(回顾知识,巩固记忆) 原因: 过程: 影响: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高考回放(前221年前) 1.(2005年天津)春秋时期,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1)农业P.4-7 耕作方式和技术的发展 土地制度和形式的演变 (2)手工业P.14-19 (3)商业P.20
一、中国古代史(1840年前)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1.经济(必修2) (2)手工业P.1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