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十一章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21.1——2现代顺风耳——电话、电磁波的海洋
![21.1——2现代顺风耳——电话、电磁波的海洋](https://img.taocdn.com/s3/m/b2847f2e580216fc700afd1f.png)
第二十一章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电视信号的传播依靠电磁波
移动电话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 的? 电磁波是怎样传播
的?
波长、波速、频率 有何关系?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听一听
连续调节台灯亮度旋钮
导线时断时续接触电池的一极
收音机:发出“喀喀”声
电磁波产生演示实验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结 论
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在 )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9、某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是97.4MHz,它的波 长是多少?
男孩听到声音
听筒膜片振动
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想一想 画一画
(1)需要多少条电话线? (2)怎样才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甲
乙
发明电话交换机, 提高线路效率
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
程控电话交换机和操作台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电话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
(1)模拟信号 以电话信号为例: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 流时,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 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5.关于电磁波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B.在水中不能传播 C.可以在很多介质中传播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这主要是因为( A.金属易生锈,弄脏炉体 B.金属容易导电,造成漏电事故 C.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损坏微波炉 D.金属易传热 ,使炉体温度过高 7.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的是( ) A.电视机 B.录音机 C.微波炉 D.移动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c18a7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课一练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0×108m/sB.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音调很高2.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不属于电磁波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D.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光纤传递信息的3.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B.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为83.010m/sC.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是超声波D.微波可以传递信息,具有能量4.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手机B.微波炉C.B超D.电视遥控器5.2020年初,无锡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移动通讯系统信号收发的核心器件,实现了5G核心器件“无锡造”。
其中5G信息的传递是依靠()A.电磁波B.红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6.图所示的四种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A.倒车雷达B.电视遥控器C.医生用便携式B超机D.验钞机7.2021 年10 月16 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后与空间站快速交会对接。
对接成功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三号”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神州十三号”是运动的C.空间站可以利用超声波向地球传递信息D.宇航员从地球到达空间站后质量变小8.2018 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2019 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883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8.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教案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科学思维归纳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二)新课教学1.电流把信息传到远处教学情境:简单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然后让同学阅读教材第145~146页。
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2)电话是怎么样传声的?知识归纳:(1)电话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话筒由金属盒、炭粒、膜片构成。
(3)听筒由电磁铁、螺线管、膜片构成。
(4)话筒的作用: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
(5)听筒的作用:把电流信号转变为声音信号。
说明:一部电话机的话筒应该与对方的听筒相连接,对方的话筒与本机的听筒相连接,这样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2.电话交换机教学情境:阅读教材第146页的电话交换机部分,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一个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电话机只能固定地与另一部电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电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2)如何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互相通话?知识归纳:(1)电话交换机的交换方式:第一种是人工交换,第二种是电话自动交换。
(2)电话交换机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
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数字通信。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148页的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电话信号分为哪两种,什么叫做模拟信号?什么叫做数字信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知识归纳:电话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
(人教版)初中9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21.2 电磁波的海洋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9年级全册物理-同步练习-21.2 电磁波的海洋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5c911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0.png)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在月球上,嫦娥五号和地面联系靠的是()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红外线2.关于电磁波,某同学记录了如下内容,其中正确的是()①电磁波可以进行信息传递②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 m/s③声呐是一种在水中利用电磁波测距的技术④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电磁波的远距离通信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关于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的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B.红外测温仪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是超声波C.无线电波不能传播能量D.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4.目前我国大部分智能手机使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相比,分别使用表中波段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结合电磁波的图像,以下判断正确是()4G与5G波段对比4G/(×103 MHz)5G/(×103 MHz)使用波段1.88~1.92.32~2.372.575~2.6353.3~3.43.4~3.64.8~5.0A.5G使用的电磁波的波长比4G的短B.5G比4G使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C.5G和4G使用的电磁波以及可见光都是无线电波D.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所以太阳和地球之间是真空5.2020年是我国5G网络建设的关键年份,5G网络的逐渐成熟迎来了5G市场的换机热潮。
关于5G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G手机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B.5G手机电池在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开会时手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D.5G网络中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比3G网络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快6.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各地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
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磁波的海洋
![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磁波的海洋](https://img.taocdn.com/s3/m/041076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4.png)
2024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磁波的海洋1.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段手机接收短信或网络视频通话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是如何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的?这些信息在空中是如何‘旅行’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传递的奥秘,引出“电磁波”这一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对信息传递的过程产生好奇。
过程点评:•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
2. 教学过程2.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教师行为:•定义电磁波: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
•使用动画或示意图展示电磁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观察动画或示意图,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2 电磁波谱教师行为:•介绍电磁波谱的概念,按照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依次讲解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不同类型的电磁波。
•强调每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和各类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
•思考并讨论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磁波实例。
过程点评:•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加深了学生对电磁波谱的理解和记忆。
2.3 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教师行为:•解释电磁波如何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传递,如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移动通信等。
•详细介绍调制和解调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聆听讲解,理解电磁波如何传递信息以及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信息传递的过程。
过程点评:•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核心作用,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板书设计(提纲式)•信息的传递:电磁波的海洋•电磁波基本概念•定义•形成与传播•电磁波谱•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应用实例•电磁波与信息传递•信息的载体•调制与解调•应用领域(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4.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电磁波基本概念和电磁波谱的知识点。
备战中考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含解析)
![备战中考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9c8802102de2bd9705889d.png)
备战中考物理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含解析)3.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拿起一颗葡萄的力约为5NB. 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l cm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D. 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l08 m/4.可见光、X射线和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它们当中频率最高的是()A. 可见光B. X射线C. 无线电波D. 一样大5.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波在空气里传播速度是340m/sB. 光不属于电磁波C. 电磁波能传递声音信息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甲、乙两列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它们的频率f,则它们的波长相比较()甲>f乙A. λ>λ甲乙<λB. λ甲乙=λC. λ甲乙D. 无法确定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电磁波B. 在快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C. 由c=λ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得越快D.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8.用声纳探测海底时,已知海水深度为1531m,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共用了2s,在2s内声波共振动2×105次,则所用声纳发出超声波的波长()A. 约1.53×10﹣2m B. 约7.66×10﹣3m C. 约3.83×10﹣2m D. 约1.53×10﹣3m二、多选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光是电磁波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10.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B. 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C. 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D. 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11.今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报告中有20个“大红包”第一个就是要“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的好消息。
九年级物理21章书后题详解
![九年级物理21章书后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0aa61bce2f0066f53322ce.png)
九年级物理21章书后题详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图21.1-9是老式电话机的原理图。
炭粒话筒相当于一个变阻器,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和放松时,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左右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
听筒中有一个电磁铁,当线圈中的电流周期性变化时,它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着改变,使膜片来回运动。
因此,听筒中膜片往返运动的频率跟话筒膜片振动的频率相同,这样听筒中就听到了对方说话的声音。
请具体分析: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怎样运动?答案: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时,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向左移动,使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小,听筒中的电磁铁磁性就减弱,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右运动;反之,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右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左运动。
2、现在常用的动圈式耳机,它的构造跟图20.5-10扬声器相同,不过耳机的体积小很多。
图20.5-12是动圈式话筒,其构造也和动圈式耳机类似。
因此,用两只动圈式耳机就可以做一部最简单的电话:一只耳机当话筒,另一只当听筒,两耳机之间用一对导线连起来,对着一只耳机说话,在另一只耳机里就能听到说话声。
这部电话是没有电池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一只耳机是磁生电,另一只耳机是电生磁。
请问:磁生电和电生磁的两只耳机,哪个是话筒哪个是听筒答案:话筒是磁生电,听筒是电生磁。
3、如果图21.1-7电码中的点和划分别用数字0和1表示,现要根据图21.1-8的汉字电报码表示一个“学”字,其数字码是怎样的?答案:01111 00011 00011 01111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1、现在家中使用的电器很多,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还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你知道哪些会发出电磁波有什么事实支持你的说法答案:这些家用电器中,微波炉、手机以及空调和电视机的遥控器会发出电磁波。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d82521b14e852458fb57fa.png)
21 信息的传递第1节 现代顺风耳——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876年贝尔发明了 ,实现了语音的远距离传递。
1、 的结构:最简单的 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和对方的听筒之间通过 线连接。
2、话筒〔1〕话筒的结构:老式话筒主要由炭粒和膜片组成〔2〕作用:把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话筒的工作原理:声波振动→膜片相应振动→炭粒忽松忽紧→电阻忽大忽小→电流忽弱忽强3、听筒〔1〕听筒的结构:听筒主要由电磁铁和薄铁膜片组成。
〔2〕作用:把变化的电流信号变成声音信号。
听筒的工作原理:电流忽弱忽强→磁性忽弱忽强→薄铁膜片受忽小忽大的磁力而振动→复原成声音4、 的工作过程: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听筒话筒−−→−−−→− 5、 中的话筒和听筒的连接方式:同一部 中,话筒和听筒是并联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串联的,对方的话筒与自己的听筒是串联的。
二、 交换机1、 交换机的作用: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一般 之间都是通过 交换机来转接的。
一个地区的 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每部 都编上号码。
使用时,交换机把需要通话的两部 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 交换机的发展〔1〕早期的 交换机是靠话务员手工操作来接线和断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2〕1981年出现了自动 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现代的程控 交换机利用电子电脑来自动接通 ,并且有多种服务功能。
知识拓展:打 时“占线”的主要原因①对方的 正在通话;②对方的话机没有放好;③ 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用户要通话,他们之间的 线不够用了。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通信:〔1〕概念: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
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丧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d9e0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3.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电磁波谱,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4.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电磁波传播介质等基本原理。
4.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电磁波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传播规律、应用等。
-合作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排版。
-成果展示:手抄报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交流分享:各小组之间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电磁波的概念、传播、应用等知识点。
2.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强调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电磁波这一抽象概念,并掌握其传播、应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电磁波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2cab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c.png)
-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特长,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利用实验、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雷达等,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探究兴趣。
(2)探究电磁波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波长、频率等概念。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4.学习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馈线、接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
5.能够运用电磁波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电视、手机、雷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2.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6015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a.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电磁波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课堂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00MHz,求其波长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已知一个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和速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答案。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产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8971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png)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会用波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知道手机和卫星通信都是电磁波技术的应用.5.常识性了解现代通信技术.这一章通过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常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章属于介绍性的科普常识,知识比较浅显,要求不高,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一些通信技术的初步知识,这对他们将来学习更深的物理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科学常识.经过将近两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必要的物理知识,尽管不够深入,但是在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应用上应该没有问题,本章主要的教学在于向学生介绍一些应用或是前沿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一章的物理现象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不会陌生,必然会有一定的兴趣,这些都是本章内容的优势所在.教学时应当多列举具体实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例如,进行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或是使用多媒体来展示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讲解为主,探讨为辅,重在提出问题并且适当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分析.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重点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电话交换机的用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处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可以怎样做?由此导出新课:电话.学生自由回答.从生活中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教学一、电话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举例,归纳出不同的电话,上台表演.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取两部手提电话让两名学生相互通话.剖析电话,让学生观察其结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由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数来传递信息,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老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148、149页中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相关内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比较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一、电话⎩⎨⎧结构作用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动圈式话筒和电话话筒、扬声器与电话听筒的异同话筒种类很多,都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因此是动能转化为电能;作用都是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听筒也有很多种,都是把强弱变化的电流转化成声音的振动,因此是电能转化为动能;作用都是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扬声器和听筒都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装置,扬声器是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线圈的磁极,听筒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扬声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后者是利用欧姆定律工作的.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比较信号与声音的关系信号电流的形成优缺点应用模拟 信号与声音的变化情况相仿连续的信号易丢失、失真现代常常要通过模/数转换,将它转化成数字信号方便于用计算机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军事的影响;产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重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收音机一台、5号干电池一节、导线一条、真空罩一个、抽气筒一个、手机两台和电教平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讨论:你们是怎样听到老师说话的?讨论交流.类比学习,导人新课.导入新课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电台,讨论与交流.创设情境,启迪思维,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电磁波的应用提出问题: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它里面分成多少类?每一类有什么应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2-4,并进行讨论,边讨论边归纳“电磁波的家族”.五、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堂重点解决第3小题.提出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放映有关雷达小知识.要破除“隐形”,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在学生充分讨论后,上网输入“隐形飞机”,放大后请学生观看.观察、讨论,阅读.学生阅题.思考、观察、讨论交流.讨论、争议.学生小组小结,代表发言.观看,验证自己的分析与猜想.培养自主学习、分析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互动式学习.知识的拓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考虑到部分学生课外没办法上网,在此作适当的介绍.小结与作业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方法?2.“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3.阅读“科学世界”,到商场进一步了解微波的特点,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记录在《成长档案本》上.学生练习.不仅仅要小结知识,还要小结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巩固性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电磁波⎩⎪⎨⎪⎧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传播:不需介质速度:真空中c =30×105km/s =3×108m/s 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c =λf 电磁波的家族电磁波的应用:广播、电视、微波炉、雷达、卫星通信等电磁波一、手机最怕什么?知道手机最怕什么吗?大自然的迫害和你自己的疏忽不小心都是造成它缩短寿命的原因!第一怕:潮湿的环境损害,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手机,以免大量水汽侵入电路板形成水渍,造成短路,或使金属接口氧化.第二怕:碰撞造成的损害.液晶屏幕所能承受的压力相当有限,使用时要注意!第三怕:温度环境的损害.应避免受热曝晒,第四怕:关于电池使用不当的损害.充电时不要开机.第五怕:灰尘、油脂的危害.二、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的区别振源波的形成水波木棍在水中上下振动通过水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水波声波 发声体的振动通过空气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声波电磁波 导体中有方向、大小 变化很快的电流可以在真空中或介质中通过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激发,三、乘客不能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飞机在空中是沿着规定的航线飞行的,整个飞行过程都要靠地面航空人员的控制和指挥,飞行员利用飞机上的通信导航设备进行地空联系驾驶飞机,而飞机上的导航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向导航的,飞机上的导航定向设备接收地面导航站发射的电磁波后,便能测定飞机的准确位置.而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如果乘客在机舱内使用移动电话,移动电话辐射的电磁波就会对飞机上导航、操纵系统产生严重干扰,飞机导航设备就会产生偏差,使飞机自动操纵设备产生错误,从而导致空难事故的发生.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回顾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无线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1.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3.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一切资料: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学生在课前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容.个问题,如:如何连接DVD与电视机.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布置作业将本节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小论文.布置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科学世界”.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下图)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下图)四、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电流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的过程1.电视台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2.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3.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是:(1)摄像机把景物反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2)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3)天线把带有图像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广播、电视、移动电话信号传递的异同基地台转换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如何实现微波通信?了解微波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的特性,了解微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通过卫星通信来弥补.3.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4.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现代信息的变化,用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影视画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特点和粗略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前沿的习惯,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激光笔、手电筒、光纤玩具灯、带小孔的塑料瓶、不透光的纸、水、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讲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就说明信息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快.观看.比较后回答:看到的故事.创设情境,直观地把信息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解决了普通光线难携带信息的缺陷,通信所用激光的特殊通道叫光导纤维,它实现了光的通信.演示实验:①光沿水流传播②光沿着光纤玩具灯的玻璃丝传播介绍光纤传播的原理及其优点: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四、网络通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网络通信的优点.观看自主学习小结作业小结本课内容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1、2题巩固所学知识.一、微波通信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的量就越大.优缺点:二、卫星通信实质: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三、光纤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四、网络通信光纤通信的相关知识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内芯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中间层称为包层,由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了光信号在纤芯内的全反射也就是光信号的传输;涂层的作用就是增加光纤的韧性从而保护光纤.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外层外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如今光纤通信已是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由于激光具有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音色性等显著优点,光纤通信中的光波主要是激光,所以又叫做激光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在发送端首先要把传送的信息(如话音)变成电信号,然后调制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光纤发送出来;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经历三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缆通信线路,而致力于发展光纤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二十一章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二十一章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0e9b560029bd64793e2cd4.png)
A.频率变大,波长变大 B.频率变大,波长变小 C.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D.频率变小,波长变小
课堂演练
3. (2017绵阳)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 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及时定位服务. 该系统利用电磁波 传递信息. 下列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所有电磁波的波长相等 B. 电磁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 C. 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D. 作为载体,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可以传输的 信息越多
金属屏蔽了.
课后作业
6.如图21-2-3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 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 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课后作业
知识点3电磁波的应用 7. (2017南京)如图21-2-4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 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地面控制中心通过___电__磁___波向它发出指令,这种波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3_×__1_0_8____m/s. 天舟一号在 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__变__大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机械能___变__大___.
课后作业
2. (2017益阳)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可见光不是电磁波 D.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 电磁波
课后作业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___3_×__1_0_8____m/s;如图21-2-2所示是表示音频、视 频和射频三种信号波形图.其中频率最低的是 _____音__频_____信号.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958c1f08a1284ac950431f.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2.难点:电磁波的产生。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音机、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手机、真空罩、抽气机。
学生:搜集整理电磁波的资料。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4月20号晚19点41分,“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升空,经过一天多的飞行,“天舟一号”到达指定地点与“天宫二号”在太空成功“牵手”,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图片是靠什么传回地球的?从而引入新课。
【互动新授】(一)电磁波的产生1.教师做演示实验: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2.播放视频: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不断接触水槽水面,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波纹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与水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二)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演示实验一:把手机放在塑料袋里,密封好再放入水槽中,用另一个手机拨打袋内手机。
问:袋内手机是否能接收到信号?这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二:把手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的盒子里,用另一个手机呼叫。
问:盒内手机是否能接收到信号?这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三:把手机放在真空罩中,不断向外抽取空气,用另一个手机不断呼叫。
问:罩内手机是否能接收到信号?这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电磁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能够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自主学习了解水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认识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名师示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名师示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33e7595a8102d276a22fba.png)
20.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
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提问和点评的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池一节、收音机一台、导线一根、真空罩一个、抽气机、手机两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方案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境创设:如图1、2、3所示,请同学们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
(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电磁炉、微波炉、电视塔上的天线等)提出问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同学们知道这些东西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图1 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图2 电磁炉和微波炉图3 电视塔的天线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结:电磁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加热食品。
收音机里的声音就是电磁波传递来的;电视机里的声音和图像也是电磁波传递来的;还有手机也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电磁炉和微波炉是电磁波用来加热食品的家用电器。
我们见到的天线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
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看以下的实验。
方案2:启发思考,导入新课教师打开收音机请同学们听一段广播;用手机打一个电话。
之后设问:刚才我们听到的广播信号是通过什么传播过来的?用手机打电话时,是什么东西传递着双方的声音?学生思考后回答,就此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一、电磁波的产生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教师活动:①准备好收音机、干电池、导线。
②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找出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③请学生回答以上的两个问题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做演示实验。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1995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b.png)
A.让声音、图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B.让声音、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C.让音频、视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D.让载有音频、视频信号的高频电流产生电磁波
【解析】 电磁波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电视塔上天线的作用是让载有音频、视频信号的高频电流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杭
【解析】 根据题中的代码表可知,“00010”对应的数字是2,“00110”对应的数字是6,“00011”对应的数字是3,“00101”对应的数字是5,故其对应的数字组合是2635,该组数字所对应的汉字是“杭”.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知识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光导纤维
能
(3)在光纤通信中,每一根光纤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传导多束激光信号而互不干扰.
能
知识点2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4.微波通信需要中继站,其原因是( )
C
A.微波信号衰减特别快B.微波信号传播速度பைடு நூலகம்C.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D.微波信号容易被干扰,信号容易丢失
【解析】 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需要设置微波中继站,将信号接力传递下去.
5.人们从某电视直播节目中获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该电视节目的信号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属于卫星通信.关于卫星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卫星通信使用的是中波或者短波B.通信卫星只能用来传递声音信号C.卫星通信就是利用卫星来向地面发射电磁波D.通信卫星既能传递声音信号,又能传递图像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室里都有一个叫做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的装置.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
A.红外
线
B.超声
波
C.电磁
波
D
.
激
光
2 . 妈妈给小明买了一台平板电脑(iPad),小明发现它可以WIFI无线上网、3G通信、蓝牙三种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小明知道了这三种技术其实都是利用()
A.电磁波B.紫外线C.可见光D.超声波
3 . 2019年2月,华为首次对外发布了折叠屏手机MateX,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被认为是5G带来的一种新品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
C.5G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
D.5G网络将全部采用电缆传输,可大大提高网络速度
4 . 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可以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B.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未来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D.固定电话既有发射电磁波的功能,又有接收电磁波的功能
5 . 今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向地面传递信息是通过
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红外线
6 . 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光纤中激光的多次反射
C.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D.手机信号下雨天会受影响是因为水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7 . 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只能传递能量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8 . 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见光是电磁波
B.超声波是电磁波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9 . 关于现代通信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传输的信息量很大,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
B.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C.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
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多选题
10 . 关于电与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其真空中传播
B.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填空题
11 . 在收听广播电台的广播、收看电视、用手机通信、用微波炉做饭、用X光检查身体时,我们都在接触________.
12 . 手机传递信息的电磁波频率有f1=900 MHz和f2=1800 MHz,与这两个频率相对应的电磁波波长及波速分别是λ1、v1和λ2、v2,则λ1________λ2、v1________v2(均选填“>”“=”或“<”);除手机外,人们还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设备,如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3 . 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是一架长航时不必耗费一滴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太阳能飞机。
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极轻的碳纤维材料,飞行所需能量完全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飞机上设有的通话、网络等设备,可随时保证飞机与地面的联系。
白天,飞机飞行高度达到8500米,依靠两翼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电动机提供动力,同时对锂电池充电以保证夜间或阴雨天不间断飞行。
晚上,依靠储存在锂电池里的能量继续飞行,并逐渐下降到1500朱的高度,以减少能量消耗。
(1)飞行时,双翼螺旋桨向后推动空气,同时螺旋桨获得向前的力,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的。
(2)“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依靠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联系。
(3)“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
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对锂电池充电,太阳能转化为____能,以保证夜间或阴雨天不间断飞行。
太阳能是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机翼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流线型______?
四、计算题
14 . 雷达利用天线把电磁波向欲探测的目标发射出去,然后再利用天线接收到反射波,根据反射波的方向和
延迟时间判断目标的方位和距离.某地面雷达站向某卫星发射出波长为0.1m的电磁波,经过0.3s的时间,接收到了反射波.请你回答:
(1)该雷达向目标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是多少?
(2)该卫星距地面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