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绩效衡量模型研究
如何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团队表现
如何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团队表现
一、背景介绍
在一个团队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明确工作目标、激励积极表现、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二、建立目标明确、量化的绩效指标
•制定SMART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有时限。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根据部门或团队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业务目标紧密相关的KPI,帮助团队成员明确工作重点。
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奖惩并重:设立丰厚的奖励制度,同时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尽力而为,避免不良行为。
•公平公正:确保考核机制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视,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公平的环境。
四、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
•定期评估:设定固定的评估周期,勤于检讨团队成员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提供反馈:在评估过程中及时向团队成员提供反馈,帮助其了解自身表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建立团队学习与成长氛围
•提供学习机会:为团队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成长路径,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
•分享成功案例:分享团队内部成功案例和优秀员工的表现,激励其他成员效仿。
通过以上措施,团队成员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同时在正向激励和反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团队整体绩效的提升和团队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
高绩效团队模型
高绩效团队模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团队绩效已经成为企业识别优秀员工的重要标准。
绩效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团队绩效最终反映在企业成果上,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高绩效团队模型。
高绩效团队(HPAT)模型是指创建一个有重大影响力的团队,该团队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促成良好的团队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什么是高绩效团队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模型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实现高绩效。
二、高绩效团队模型高绩效团队模型是一种以激励绩效、促进创新和加强沟通为中心的与众不同的组织行为理论。
它不仅考虑团队的目标和动机,而且也考虑团队的行为和文化,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高绩效团队模型提出了三项核心原则,即:1、激励绩效原则:重视团队成员的贡献,确保他们可以以自己最大的发挥水平相信他们的工作价值,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绩效。
2、提倡创新原则: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激励团队成员改变思维方式,并帮助他们实现对目标的创新思考。
3、建立信任原则:团队成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和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信任感,进而消除阻碍团队合作的障碍。
通过这三个原则,可以激励团队成员相互尊重,激励他们持续注入新的想法和见解,并实现最佳效果。
三、如何利用高绩效团队模型1、建立领导力:领导人要建立正确的领导模式,以确保团队成员有可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潜力。
他们应该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以促进相互的信任,并给予团队成员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2、建立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必须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分享信息,意见和建议,并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企业应该定期考核团队成员的绩效,以确保他们能够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激励他们朝着更高的绩效目标努力。
4、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企业还应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活动,如定期举行会议,加强团队凝聚力,并通过参与竞赛和活动来提高团队精神。
四、结论高绩效团队模型是一种激励绩效、促进创新和加强沟通的有效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加高效和有效的团队结构。
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摘要: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即“高校团队建设能力秉持创新建设”,是新形势下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绩效评价作为校园团队建设中核心中的核心部分,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创新型团队建设的内涵。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即建立高校人性化基础上的资产评估价值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评价模型高校创新型团队,是高校进行科研力量的强有力武器。
高校团队建设中,将创新引入议事章程,这在推动高校的建设上,为高校储备了大批兼备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师资队伍,为高校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团队建设是人、才、物实现有机统一的集合体。
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的评价模型包括:高校管理者的协调和团结能力,高校融合创新精神建设项目的执行力,高校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将高校创新型团队的绩效评价模型,推进到经济建设中去,使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令高校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在于通过一整套人力资源实践与政策,促进高校的发展。
在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中,需要组织和个人为实现高校创新型团队这一目标而采取可行性措施。
本论文就高校方面个人所得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和高校绩效评价等方面,综合研究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对于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模型构建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历史条件传统高校管理中,政府拨款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一方面。
由于这种制度暴露出来的弊端,令高校绩效评价模式应运而生。
高校创新型团队模型的建立,为高校的财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团队的监管力度,更好的引导高校领导者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团队的评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打破了公共部门的垄断格局,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在成本核算中,削减了部分无意义的开支。
二、高校创新型团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高校的非盈利性特质,使得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拥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prm绩效参考模型
prm绩效参考模型
PRM绩效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提升个人和团队绩效的工具。
它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了不同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衡量和管理员工的工作表现。
PRM绩效参考模型的核心是将绩效评估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
在个人层面,PRM模型强调个人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职业能力等绩效指标。
团队层面的绩效评估则关注团队的协作能力、沟通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等。
组织层面的绩效评估则从整体上考量组织的业绩、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度。
PRM绩效参考模型的实施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确定绩效评估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确保符合组织的战略和业务需求。
其次,收集员工的工作数据和绩效指标,例如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
然后,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和改进。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以促进员工的绩效提升和个人成长。
PRM绩效参考模型的优点在于它综合考量了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绩效表现,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度。
同时,PRM模型还提供了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组织建立绩效文化,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通过PRM绩效参考模型,组织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提升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PRM绩效参考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评估和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
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PRM模型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水平,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小型团队领导者工作绩效测量模型研究
On t eM es r me tM o e fJ b Pef r n eo m alT a Le d r h a u e n d lo o ro ma c fS i e m a e s
WA NG a B o—r n -J N J —c a o g I .i h o
( ui s Sh o o un x U i  ̄t- a nn 30 4 hn B s e colfG a g i n e i N n i 5 00 ,C i ns v y g a)
企业 执行 力 与企 业 中 的小 型 团队领 导 者 密 不 可 分。小型 团队领 导者 是 某 项 临 时性 任 务 ( 项 或
绩效 ,是一个迫切需要 研究的问题 。
一
、
文 献 综 述
从 2 O世纪初 T y r al 等科 学 管理 的先 驱者 研究 o
劳动生产率开始 ,对 工作绩效 的研究 经久 不衰 ,并
fr ,te p be oe h r lm,h w t au ,e au t di rv h e oma c fs l ta la e ,s o l e ug nl o o o me s r e v laea mp e te p r r n e o mal e m e d r n o f s h ud b re t y
t m lae e i icn t teah vm n r ei ojci s n eeeui f ee p n l .T ee e d r i vr s nf ato h ci e et f t tg bet e dt xctno dvl met a hr・ a e s s y g i e osa c v a h o o pn
不足成 为严重 困扰我 国企业 的普 遍性 现 象。企 业执 行 力 与企 业 中的 小型 团队领 导者 密 不可 分。
绩效评估研究进展
绩效评估研究进展摘要:绩效评估的研究已有70~80年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主要整理已有研究成果,对绩效界定、绩效结构、绩效因果模型等方面作一概括,并指出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绩效评估;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因果模型一、绩效界定研究绩效的界定,首先应明确绩效概念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Spangenberg指出了绩效的3个层次:组织、过程/职能及团队、个人,本文主要针对个人层次上的绩效进行论述。
多年来,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绩效总是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说明的概念被使用着,直到近十几年来,学术界才开始重视对绩效的内涵加以明确界定。
关于绩效的内涵,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Bernardin等将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产生的产出记录,这种定义将绩效同任务完成情况、产出、结果等同起来。
随着研究发展,研究者更倾向于将绩效界定为行为。
Campbell等人的绩效理论认为,绩效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本身,是人们实际做的、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可以观察到的行动或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完全能由个体自身控制。
Borman和Motowidlo也认同这种观点,认为绩效是具有可评价要素的行为,是人们工作时的所作所为,这些行为对个人或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或者消极作用。
将绩效定义为结果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会忽视一些对组织非常重要的过程因素和情境因素,而这些因素却可以催化任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结果往往受到许多非个人所能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结果并不一定是由员工行为导致的,会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作用。
另外,绩效定义所产生的信号传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将绩效定义为结果会使员工为得到预期结果而不择手段,忽视工作过程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久而久之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绩效结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绩效是单维的,直到1978年Katz和Kahn提出绩效的三维分类法,研究者才开始对绩效结构进行深入探讨。
管理学理论中的团队合作模型研究
管理学理论中的团队合作模型研究引言团队合作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管理学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团队合作模型,从而为组织的协作与协同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管理学理论中常用的团队合作模型,并分析其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1. Tuckman的团队发展模型Tuckman在1965年提出了经典的团队发展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四个阶段:形成(Forming)、矛盾(Storming)、规范(Norming)和绩效(Performing)。
这个模型描述了一个团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行为,帮助管理者理解团队的发展过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成员们互相认识并试图建立彼此的关系。
由于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成员们一般比较谨慎而少有冲突。
•矛盾阶段:在形成阶段之后,团队成员可能会出现各种观念的冲突和竞争。
这个阶段对于团队的发展来说是必经之路,通过解决冲突,团队可以更好地建立共识和信任。
•规范阶段:在经历了矛盾之后,团队成员开始更加协调合作,建立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秩序和规范。
这个阶段的团队往往更加团结和高效。
•绩效阶段:在团队发展的最后阶段,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
他们理解彼此的工作方式,并能够高效协作,取得良好的绩效。
Tuckman的团队发展模型对于管理者了解团队的发展过程非常有帮助,可以根据团队所处的阶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2. 好成绩团队模型好成绩团队(Great Team)模型是根据管理学家琼·卡翠娜(Jon Katzenbach)的研究提出的。
该模型认为,一个高效的团队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因素:目标清晰、明确角色、互相依赖和丰富的互动。
•目标清晰:团队成员应该对团队的共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当团队成员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团队才能取得好的绩效。
•明确角色:每个团队成员应该清楚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
这样可以避免任务冲突和责任不明确的情况。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发团队绩效评价
圆
1 研发 团队 和研发 团 队绩效
11 研 发 团 队 的特 征 . 团队是 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 的人 组成 ,通过 彼此 之间 的相 互影 响、相互作用 ,在行为上 有共 同规范 的一种介 于组织 与 个人之 间的组织形态 。他们 为 了共 同 的 目标走 到一起 ,承诺 共 同的规范 ,分担责任和义务 ,为实现共同 目标而一起努力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 2 2 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 代的 到来 ,使得 世界 各 国的企 业面 临越来越激烈的 国内和 国际市场 竞争 ,企 业为 了能够不 断地 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 ,越来越依 赖 于科 技力 量 ,不断 开发 新产 品和对原有 产 品进 行 改进成 为 企业存 在 和发 展 的要求 。 灵活性 的团队组织对外能 快速 响应客户 和市场 的要求 ,能够 激励 团队成员 ,凝结集体 智慧 ,通过 团 队成 员 的信 息交 流与 知识经验共享充分发挥集 体思维 的创造性 ,寻找解 决问题 的 最佳答案 ,因而研发团队成 为企业 开发新 产品 的有效组 织形 式 。研发团 队工作方式的兴起 对人 力资源 管理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如何对企业研发团 队绩效做 出公平 、公 正 的评 价也成 为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 内容 。
团队有 四个重要特征 :相 互依 赖 和协调 ,角色定位 与责任 分 担 ,自我管理和授权 ,信息 沟通与 知识共享 。与一般 的工作 团队相 比,研发团队除具有一 般团 队的特征 外… ,还具有 自
身的特点 :成员知识水平 高。研发 团队成员 在企业 中是一群 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士 ,没有扎 实的专 业知识 必然在技 术上 有 所欠缺 , 不能为企业创 造利 润 ,具备 专业 知识 是从事 研究 开 发工作 和完成团 队研 发任务 的基础 ;工作 技术 含量高 。具备 专业技术是研发团队成员 工作 的起 点 ,团 队成 员不 具备相互 补 的专业技术将不能 高效地完 成任务 、开 发 出新 产 品;团队 学 习能力强 。知识经济 时代 , 科学 技术 发展速 度加 快 ,这就 要求研发团 队成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能快速掌握新技术 , 学 习新知识 ,跟上知识 、技术革 新 的速度并将 他们运 用于新 产 品研发 中;团队创 新能力 强。企业 的生存 与发展来 自于不 断的创新 ,一个高效 的研发 团 队具 有很强 的创新 能力 ,能创 造 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给企业 带来 价值 。
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绩效评估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企业或机构衡量员工、团队和整个组织的绩效表现,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绩效,构建一个合适的绩效评估模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期为企业或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一、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1.确定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同时能够客观地度量和衡量绩效。
一般来说,评估指标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和行为导向两类。
任务导向指标关注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如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等;行为导向指标关注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沟通能力、领导力等。
2.设定权重比例评估指标需要确定权重比例,用于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
权重比例的设定应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可以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或多方协商等方式来确定。
确定权重比例需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实施难度以及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等因素。
3.建立评分体系评估指标的下一步是建立评分体系,用于对绩效进行打分和度量。
评分体系可以采用等级制、百分制或得分矩阵等形式。
在建立评分体系时,应该清晰地定义每个等级或分数所代表的含义,并确保评分体系能够反映员工的绩效差异。
4.收集评估数据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还需要收集评估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员工自评、上司评估和同事评估等方式进行。
在收集数据时,应该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客观、全面,并且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1.个人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模型可以应用于个人绩效评估中。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和评分体系,可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
个人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高绩效员工和低绩效员工,并为激励和奖惩提供依据。
同时,个人绩效评估还可以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反馈和培训帮助员工提升绩效水平。
2.团队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团队绩效评估中。
高绩效团队的模型构建
二 ! 如何构建高绩效团队 模型
构建高绩效团队模型应以高绩效团队精 神为基础, 以团队领导为核心, 以有效沟通机 制、 团队成员角色优势互补为保障, 以具有挑 战性的团队目标为指引,以团队业绩与个人 绩效相结合的考评体系为反馈。为了做好这 几方面的良性互动,可构建如表1 所示的高 绩效团队模型。
团队士气,让团队成员全身心地融入到团队 中。 对待棘手的问题, 团队成员能毫无保留地 奉献出自己的技能, 发挥自己的特长, 能在最 短的时间里找到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法解决 问题。 第二, 团队氛围融洽, 工作环境轻松, 团 队成员互信互爱。融洽的团队氛围是高绩效 团队能够存在并得到延续的最核心的因素之 一, 团队成员都是企业里的核心人才, 都有较 为鲜明的个性和出色的才干,他们希望能在 轻松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不是由团队领导主 导一切, 而是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尊重, 觉得 自身与团队中的其他各成员都平等。团队成 员互相信任, 互相关爱, 相处融洽。这样的团 队氛围能增强团队内部的人际效能,团队成 员间可以共享知识和经验,使团队成为高效 能的学习型团队, 知识更新快, 从而更能顺应 环境的变化, 应对外界的挑战。 第三,团队拥有由团队成员认同的能最 终实现的目标。团队只有一个成员共同追求 的目标, 每一成员对目标认同并达成共识, 使 团队的远景和各成员的愿景相切合,共同的 目标是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基础,它能够 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 提供推动力, 使企业的 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能感到有动力,让团 队成员愿意为它贡献力量。 第四, 团队以团队领导为核心, 以便捷、 高效的沟通机制作保障。 团队是精英的组合, 是各个领域高手的搭配, 但群龙不能无首, 只 要是组织, 是团队, 无论成员有多么优秀, 能 力多么强,都必须由团队自己的领导作为团 队的核心。 然而, 在高绩效的团队里, “ 领导” 这—职位又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 领导” 。
基于AHP的研究生创新团队绩效评价模型
参 卷 文 献
【 6 ] S a a t y T . L .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o f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a n d P i r o i r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1 5 修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2 5
作 者 简介 : 刘媛妮( 1 9 8 2 一) , 女, 河 南 州 人 , 博士 , 研 究方向为 I p路 由 、 网络 生 存 性 、 未 来 网络
0 现 代 计 算 机 2 0 1 3 . 0 7 中
关 键 词 :创 新 团队 ; 层次分析法 ; 绩 效 评 价 ;团 队 管理
0 引
言
1 研 究 生创 新 团 队 的绩 效 特 点
研 究 生 创 新 团 队 的绩 效 具 有 整 体 性 、难 以 量 化 评 价 以及 评 价 客 体 的双 重 性 等 特 点 .使 得 对 创 新 团 队绩 效 的评 价 变得 非 常 困 难 整 体 性 是 指 创 新 团 队 的成 果 业绩是 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 协 同合 作 的结 果 . 最 终 的 成
据创新团队 的发展规律 , 促使其 健康成长 , 根据其发展 变化 , 不断修正和完善绩 效评价模 型。
[ 4 ] 张喜爱. 高 校 科 研 团 队 绩 效 评 价 指 标理 研 究 。 2 0 0 9 ( 2 ) : 2 2 5 ~ 2 2 7 [ 5 】 李 孝 明等 . 高 效 创 新 型 团 队 的绩 效 评 价 [ J ] . 科技 管理研究,
核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如 何 对 研 究 生创 新 团 队进 行 科 学 定
关于科研事业单位知识型团队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
An y i s d on Com p e c o alss Ba e et n y M del
P ENG h ng,M I S e AO a Yu n
( ot rd aeSh o o hns A a e yo c ne B ln 0 0 9 hn ) P s ga u t colfC ie cdm Si c , e g1 0 4 ,C i - e f e i t a
my e a Co ee c o e sp v tlfrh g e oma c ft a . W e ma e q e to n ie i v si ain r . mp t n y m d li io a o ih p r r n e o e ms f k u sin ar n e t to s,t m— g o b n t e vo v n si tr iw ,o h c e nn fc mp tnc e tr si c e t c r s a c e ms i e wi b ha ire e t n ev e h n t e s r e ig o o ee y fau e n s in i e e r h t a .Th n we i f e
基 于胜 任 力 模 型
彭 生, 缪 园
(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 京 10 4 ) 中 北 0 0 9
摘 要 : 国科 研 事 业 单 位 普 遍 面 临 绩 效 考 核 困境 , 能 满 足 知 识 经 济 背 景 下 知 识 型 团 队 的 管 理 要 求 。胜 任 力 我 不 模 型 可 以有 效 地对 知 识 型 团 队 成 员 进 行选 拔 、 置 与 管 理 , 团 队 取 得 高 绩 效 的 关 键 。 本 研 究 采 用 问 卷 调 查 结 配 是 合 行 为 事 件访 谈 的 方 法 , 选 科 研 事 业 单 位 知 识 型 团 队 的 胜 任 力 特征 , 采 用 主 成 分 分 析方 法 , 7个 维 度 构 建 筛 并 从 了知 识 型 团 队 胜 任 力 模 型 。 在 此 基础 上 ,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 团队 业 绩 、 任力 、 为指 标 进 行 两 两 比较 , 认 其 采 对 胜 行 确 相 对 重 要 性 , 一 步 构 建 了绩 效 评 价 体 系 。结 果 发 现 , 科 研 事 业 单 位 知 识 型 团 队 中 , 员 个 人 能 力 的 提 升 、 进 在 成 团 队信 息 共 享 和效 率 以及 团 队 管 理 者 的 能力 是 最 重 要 的 团 队胜 任 力 特 征 , 外 部 支 持 和 人 际 关 系 相 对 次 要 。 胜 任 而
工作绩效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工作绩效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工作绩效的四因素结构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方法。
这个模型将工作绩效分为四个因素:任务成果、工作行为、工作特质和结果导向。
这些因素可以帮助雇主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表现,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
任务成果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这个因素通常是最容易衡量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评估。
例如,销售人员的任务成果可以通过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来衡量。
任务成果是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成就感。
工作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态度。
这个因素通常是比较主观的,因为它涉及到员工的个人品质和行为习惯。
例如,一个团队合作的员工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工作行为者。
工作行为是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工作特质是指员工的个人特质和能力。
这个因素通常是比较困难衡量的,因为它涉及到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天赋。
例如,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良好工作特质的员工。
工作特质是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反映了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结果导向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实现的结果和效果。
这个因素通常是最终评估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因为它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
例如,一个成功完成项目的员工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良好结果导向的员工。
结果导向是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贡献。
工作绩效的四因素结构模型是一种全面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方法。
通过考虑任务成果、工作行为、工作特质和结果导向这四个因素,雇主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团队—成员交换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一个调节的中介模型
摘要团队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圈子”,一种是团队成员之间经过团队-成员交换所形成的“圈子”,位于“圈子”内的员工会和其他团队成员形成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质量;另一种是领导和成员之间经过领导-成员交换所形成的“圈子”,位于“圈子”内的员工会和领导产生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这两个圈子会同时存在大多数的企业中,而不是独立存在于组织当中。
之前的研究只关注于团队-成员交换或者领导-成员交换单方面因素对组织的影响,然而没有学者同时关注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对组织产生什么影响。
此外,之前的研究大多关注重点是领导-成员交换而不是领导-成员交换差异,这个LMX理论的核心变量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学者们的关注。
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探讨了团队敬业度在团队-成员交换和团队绩效之间起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领导-成员交换差异这一调节变量。
本研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国际顶级期刊中的变量量表。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86个团队共498名员工。
研究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AMOS 17.0以及R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和聚合检验,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和Bootstrap法对本文的5个假设进行验证。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交换对团队敬业度有正向影响;团队敬业度对团队绩效有正向影响;团队敬业度在团队-成员交换与团队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差异调节了团队敬业度在团队-成员交换与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丰富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团队-成员交换;团队敬业度;团队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差异AbstractThere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relationship in a team. One is formed by team-member exchange between team members, which high-quality team-member exchange is called "in-group member", and poor quality team-member exchange is known as "out-group member". The other is formed by leader-member exchange between leader and their subordinates, which high-quality leader-member exchange is called "in-group member", and poor quality leader-member exchange is known as the "out-group member". This two kind of relationship will exist in most of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rather than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organization. Previous study only focuses on oneside the influence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or team-member exchange in an organization. But no scholar does reaserch about wheth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 has an effect on the organization.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focus on leader-member exchange rather than 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tiation, which the core variable of LMX theory. It attacts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machanism that team engagem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m-member exchange and team performance, and introduces the moderator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tiation.In this study, data i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variables’ scales are from the top journals. We empirically test this theory in a sample of 498 employees in 86 teams. The reliability, discrimination validity and aggregation analysis are tested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of SPSS 18.0, AMOS 17.0 and R. We use hierarch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ootstrap method to test our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m-member exchange will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eam engagement. Also, team engagement will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eam performance. And we find team engagement will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m-member exchange and the team engagement. Furthermore, this mediating effect will be moderated by 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tiation.These conclusions profound the leader-member theory and are meaningful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Keywords:team-member exchange, team engagement, team performance, 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ti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问题 (2)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1.2.1 研究目的 (2)1.2.2 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 团队-成员交换的研究现状 (3)1.3.2 领导-成员交换差异的研究现状 (5)1.3.3 研究现状评述 (8)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9)1.4.1 研究内容 (9)1.4.2 研究方法 (10)第2章理论基础与假设发展 (11)2.1.理论基础 (11)2.1.1 社会交换理论 (11)2.1.2 社会比较理论 (11)2.2团队-成员交换对团队敬业度的影响 (13)2.3团队敬业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14)2.4团队敬业度的中介作用 (15)2.5领导-成员交换差异的调节作用 (16)2.6本章小结 (19)第3章实证研究 (21)3.1问卷设计 (21)3.2数据收集与研究样本 (21)3.3数据处理方法 (22)3.4变量测量量表 (23)3.4.1 量表翻译 (23)3.4.2 变量测量量表 (24)3.4.3 量表的信度分析 (25)3.4.4 同源数据的区分效度检验 (26)3.5数据聚合检验 (26)3.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8)3.7假设检验 (30)3.7.1 团队敬业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30)3.7.2 领导-成员交换差异的调节效应检验 (31)3.8本章小结 (33)第4章研究结果讨论与展望 (34)4.1研究结果分析 (34)4.2研究贡献 (36)4.2.1 理论贡献 (36)4.2.2 实践启示 (37)4.3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38)4.3.1 研究局限 (38)4.3.2 研究展望 (39)4.4本章小结 (40)结论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8) (53)致谢 (54)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1 研究背景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一种本科教学团队绩效考核量化评估模型的设计
为了提高本 科院校 本科教学 工作 质量 , 高 项 目出 论 文 等 。 对于 教学 团队参 与教师而 言 , 团队规 模过 校纷纷 组 建 了教学 团队以 推动 高等 学校 本科 团队 经费分 解到 每个 人相对 有 限 , 费刺 经 教学 “ 质量工 程” 。教学 团队建设 对提 高教师 大 , 年 教学 队 伍的整 体教 学水 平并最 终达 到大 力提 高教 激远远 不如对 职称 评定 、 度业绩 考核 、 科研奖 励 、 学科研 奖励津 贴等 考核激励 大 。 教 育教学 质量 的 目的具 有重要 意义 。 而且就 目前大 多数 高校 的政策来说 , 团队考核 只认学科 带头 1当前教学团队绩效考核 中存在的主要 往往沿 用大部分项 目评价体 系 ,
人, 在教 学 团队 中 同样 只认 责任 教授 , 轻视 团
队 骨干力量 的贡献 , 忽视普通 成 员的作用 。 由于 教学 质量 建设 更依 赖教 师整 体水 平 和体 系保障 , 而科 研创新更需 要学术带头 人的 领 军作 用 。教 学 团队如果 沿用 责任 教授为 主 的评价体 系非 但不鼓励教 师间的合作 , 且会 而 起 到 相 反 的导 向 作 用 。
表1
照
表 1 表 续
照
2 一套团队绩效评估考核系统
要鼓 励教师组 建教学 团队 , 充分 发挥 教学 团队的作用 , 就必须进 一步探索有利 于高水平 教学 团队建 设和 发展 的评估 和考 核机制 。在 考核机制 方面 , 由重 视个人业绩 的绩效考核 要 向更加 重视团队共 同影响的绩效 考核转变 , 由 重视 项 目论文 考核 向兼顾 教学 质量基 础工 作 考核 转变 , 鼓励 教师加 入教 学 团队 , 力于 团 致 队 目标 的 实现 。 为此 我们 结合 团队 业务 域设 计一 套 团队 绩效 评估 考核 系统 , 见表 l 。该考核 系统覆 盖 考核工作业 务域的方方 面面 , 考核业 务主要包 括 : 队 公 共 基 金 、劳 务 补 贴 、教 学 研 究 、 团 教材 编 写 、教学 研 究项 目、精 品 课程 建设 、 教 学 名 师 、学 生 评 教 、教 学 事故 、学 生 获 奖 、科研 成果 、学 术 交 流 和 日常教 学 。教 师按 照该评估系统获 得积分 , 而积 分直接和教
绩效考核研究综述及典型案例应用分析
绩效考核研究综述及典型案例应用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但我国企业数量却不断增长,可想而知,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随着有形要素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企业的隐形资产譬如人力资源,受到了当下企业强烈的关注。
而绩效考核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起到了直接积极作用.这也正是尽管绩效考核作为"世界级管理难题",仍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热烈追捧的重要原因。
然而我国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这项管理工具时却并不得也应手,甚至是屡屡碰壁。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存在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偏低等先天性问题,从而对绩效考核缺乏系统牲认识,尚未能够建立起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考核体系。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绩效考核理论的综述,总结归纳出各种理论的特点,进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当下我国中小企业对绩效考核工具运用的欠缺,旨在提醒中小企业注意研究绩效考核的内在规律,把握绩效考核工具的特性,从而更好、更熟练、更有效的使用绩效考核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绩效考核案例分析理论综述绩效考核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绩效考核理念也不断的成熟.2000年,美国能源局提出,在如今的知识时代,不管是政府部口还是私营企业,都必须依赖绩效考核来提升组织的经营绩效.过去20年里,关于绩效考核的文献层出不穷,学者们广泛的讨论了绩效考核概念、原则、目的以及方法等。
一、国内外绩效考核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大型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正如管理学大师Dmck所说,不能考核也就不能管理。
工业革命之后,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一些企业集团的相继出现,传统的简单财务指标考核也不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一大批适用于大型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型应运而生。
概括来说,大型企业绩效考核实践研究可大致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及价值模式。
绩效管理四阶段模型分析
绩效沟通四阶段模型概述目录总述 (2)一、绩效沟通四阶段模型详解 (2)1. ......................................................................................................... 目标制定的沟通 (2)2. ......................................................................................................... 绩效实施的沟通 (3)3. ......................................................................................................... 绩效反馈沟通 .. (4)4. ......................................................................................................... 绩效改进的沟通 (6)二、绩效沟通四阶段模型评价 (6)1、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7)2、什么是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 (7)3、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的操作型定义 (7)4、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的来源 (8)5、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的计分方式 (8)6、什么是冰山模型? (9)7、人的素质的六个层面 (10)8、冰山模型的素质层级 (10)9、冰山模型的遵循步骤 (11)总述要想让绩效沟通顺利进行,必须进行几方面的准备,首先通过培训、宣传,让主管和员工们认识到绩效沟通的重要性和好处。
同时,让人们学会绩效沟通的方法。
然后从制度上建立系统的沟通制度,让员工尤其是主管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沟通。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评价绩效,企业可以了解团队、个人的工作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方案,促进组织效能的提升。
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则是一种较为精准、客观的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比较单位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其绩效指标。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多个输入与输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中只关注单一指标的问题。
在构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时,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目标。
比如,可以将团队或个人作为评价的对象,绩效指标可以包括工作完成率、质量水平、效益成果等方面。
然后,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即不同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这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法、权属法等方法来确定。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经济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得相应的数据。
对于定性数据,可以转化为定量指标,如通过打分、排名等方法。
储备了充足的数据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包络分析了。
在数据包络分析中,需要先确定评价单位的效率得分。
一个单位的效率得分表示其输出相对于输入的综合效率。
根据该单位的效率得分,可以将评价单位分为有效单位和无效单位。
有效单位指的是在给定输入与输出条件下,能够高效利用资源,以最大化输出的单位;而无效单位则相反。
对于有效单位来说,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单位,用来建立评价模型的标尺。
具体途径是分别将其他无效单位的输入与该有效单位的输入进行比较,以确定输入的相对估计值。
同样地,对于无效单位,可以通过参考单位的输出与其输出的比较,确定输出的相对估计值。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可以获得每个评价单位的相对效率得分,以及相对估计值。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不同评价单位的绩效进行比较,找出存在较大差距的单位,并对其进行改进。
除了对整体绩效的评价,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拆解分析来了解绩效的内部结构。
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绩效的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被广泛应用,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其既定目标,并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是一种灵活且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并有效监控和管理组织绩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实际案例。
首先,我们将对绩效管理模型的概念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其次,我们将详细解析绩效管理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的要点,包括各自的目标、指标和评估方法。
最后,我们将对绩效管理模型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探讨其对组织绩效提升的潜力和挑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管理工具的应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绩效管理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期能够为组织绩效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绩效管理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的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对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和创新发展,以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绩效管理三四五模型为主题,通过对不同模型的介绍和分析,探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作者将简要介绍绩效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有关绩效管理模型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正文部分将通过介绍和分析三种不同的绩效管理模型,即绩效管理模型一、绩效管理模型二和绩效管理模型三,来阐述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每种模型将分为三个要点进行讨论,包括要点一、要点二和要点三。
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考核模型-最新教育资料
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考核模型背景高校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而教学团队则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考核模型对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概念•教学团队:由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管理人员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组成,共同承担高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
•绩效考核:是对教学团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以掌握工作情况,促进绩效发挥和提高绩效水平。
•指标体系:是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和实际工作特点所确定的量化、可比较的指标集合,用于评估和监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指标体系建立第一步:确定考核维度考核维度是指从哪些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考核。
根据教学团队的职责和任务,可以将考核维度分为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和团队管理五个方面。
第二步:确定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是用于对教学团队在不同维度上进行评估和监控的具体量化指标。
例如,在学科建设维度上,可以确定考核指标为科研成果、教材编写、教学论文等;在教学质量维度上,可以确定考核指标为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课堂教学质量等。
第三步:确定考核权重考核权重是指在绩效考核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量化分析,结合教学团队的职责和任务,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例如,对于教学团队而言,教学质量应被赋予更高的权重。
量化考核模型量化考核模型是对所建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处理,以便能可视化、可比较地评价教学团队的表现。
模型建立在量化考核模型的建立中,需要确定各考核指标的量化方法、标准值和评分体系,结合各个考核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教学团队所得总分。
模型应用在实际考核中,可以通过给每个考核指标赋予相应的得分,计算出总分,并根据总分对教学团队进行排名。
同时,通过对不同考核指标的得分进行分析,得出教学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考核模型对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考核指标体系和量化模型的具体应用需要与教学团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erformingII) 、确 认 期 ( Confirming) 和 解 散 期 ( De -
forming) 。
模型代表了将影响团队绩效的操作性技巧和团
图 4 Nieva 等人的团队绩效模型
已有的研究已将团队过程衡量与团队成果衡量 相联系。研究表明, 团队内部沟通、凝聚力和协调都 与 团 队 有 效 性 有 关[20- 23]。这 些 变 量 被 用 来 衡 量 团 队 过 程, 如最常用的沟通。Williges 等人是通过对行为的频 率进行记录从而进行描述性衡量的。团队如果想取 得成功, 一是要注重操作性技巧的训练, 即团队成员
144 2006.1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提高团队绩效的工作都需要被衡量, 团队工作的效果 最终要通过绩效衡量得以体现, 衡量可以有多种方法 和思维, 例如, 从个人和团队不同的层次[13]、基于过程 的分析或者整合的角度。
人力资源管理
争。两个回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情境的因素有可能 会在个人层次和团队层次上增加当前绩效与目标状 态的差异性, 并由此会影响以削减差异为目的的行为 控制。有研究表明, 个人通常是利用情境提供的线索 解决多重目标之间冲突的[17][18]。最终反馈的结果导致 了通往绩效的个人与团队两层次上的调整。个人层次 的个性特征和目标定位以及情境因素中的绩效反馈 都会对个人意图( intention) 产生直接作用, 从而导致 行为战略选择和努力重点的差异, 最终影响个人层面 的绩效。团队层次上也表现同样的机理( 图 3) [16]。
图 1 团队实现高绩效的影响因素
二、团队绩效衡量模型 在团队绩效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 Zigon 认为, 团队应当将自身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 同时衡量团 队和个人两方面的绩效, 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团队进行 创造, 自己衡量自己[14]。现实操作中, 团队绩效衡量往 往更关注个人和团队两个层次。表 1 给出了两层次衡 量实例[15]: 个人绩效可以通过考查个人对团队的贡献 ( 行为与过程 /结果角度) 衡量, 团队层次的绩效通过 团 队 整 体 性 的 沟 通 、决 策 制 定 、顾 客 满 意 度 和 运 作 周 期等体现。
Nieva 等人通过对群体绩效文献的回顾发展了团 队绩效的模型( 图 4) [19]。这里的团队绩效包含两个主
2006.12 145
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要部分: ( 1) 个人任务行为或者团队成员之间非协调
成功的团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操作性技巧
性的行为; ( 2) 协调性的任务相关的过程、功能和行 和内在团队技巧两个轨迹有效地结合。Morgan 等人
采用构建性研究( constructive research) 的理论方 法 , 境。例如, P·Castka 模型中的组织情境, Zigon 提出的
评估了已有系统设计的六种方法( 包括 Neely 等人的 与 组 织 目 标 联 系 , DeShon 模 型 中 的 情 境 因 素 , Nieva
图 2 团队绩效多层目标反馈模型
( * 团队特征 管理定位
绩效定位
! % 情境因素 ##反馈 ## "- 个人 & ##- 团队 ## $- 两者 ’
( * 个人特征 管理定位
绩效定位
团队调整过程
!意图 %
# - 团 队 目 标 #
"&
# - 团 队 任 务 #
$ ’ - 团队功效
( 团 队 导 向 的 绩 效 *
团队自我管理
146 2006.1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 Team self- management) , 这四种共同的元素被合成 织情境进行调整, 模型的选取也需要依具体情况而
用来全面考查团队绩效。此外, Mendibil 的整合研究[28] 定, 绩效衡量的各个部分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组织情
收稿日期: 2006- 05- 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项目(7012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1038) 第一作者简介: 王大刚( 1975- ) , 男, 河南开封人,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 研究方向: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与绩效评价。
绩效三棱柱模型 [29]、Kaplan 和 Norton 的平衡计分卡 模型中的外部环境, 等等, 团队必须依赖组织提供的
[30]、Zigon、Jones 和 Schilling 提 出 的 方 法 [31][32] 等 ) ,
环境并且得到组织的支持。其次, 模型中显示的个人、
Mendibil 发展并检验了整合意义上团队绩效衡量的 团队成员特征与团队整体特征两模块强调, 应同时衡
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团队绩效衡量模型研究
王大刚, 席酉民 (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 团队对于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要, 绩效衡量是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团队性质和团队绩效影响因素出发, 介绍 了西方管理理论中一系列针对团队绩效衡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相关的整合模型, 从个人与团 队这两个层次和团队过程的角度提出了概念模型分析框架。 关键词: 团队绩效衡量; 团队过程; 整合模型; 概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41(2006)12- 0144- 06
表 1 现实操作中团险绩效衡量的一个例子: 个人和团队层次
DeShon 等人的研究给出了多层目标反馈模型( 图 2) [16], 这 个 模 型 实 际 上 是 基 于 个 人 和 团 队 两 个 层 面 的。模型从个人特征、情境因素和团队特征三个角度, 研究个人和团队两个层次上不同目标和反馈对于学 习过程和绩效产生的影响。多层目标反馈模型表现了 相 互 作 用 的 反 馈 回 路 ( feedback loop) 是 如 何 导 致 与 个人和团队目标相关的行为调整的 ( regulation of be- havior) 。团队成员最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拥有不同目 标( 个人和团队层次) 的两个反馈回路之间的相互竞
团队调整过程
!意图 %
# - 个 人 目 标 #
"&
# - 个 人 任 务 #
$ ’ - 个人功效
( ) 意图
- 个人战略 - 个人努力重点
+ 个 人 导 向 的 绩 效 *
图 3 反馈结果对于团队与个人绩效的调整作用
以上团队绩效模型体现了团队层次特征的一面, 突出了个人与团队的两个层次。团队作为有别于其他 组织单元的集合, 必须经过人们互相协作和依靠才能 达到特定、共同和有价值的目标。因此, 从团队互动特 性出发的团队绩效衡量有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分析。
影响团队绩效有多种因素, 例如, 工作设计、团队 的组成、工作关系、团队进程[11]等。P.Castka 等学者通 过对以往质量管理和学习型组织成功因素的总结, 提 出了包含七个子集两大类别的团队高绩效概念模型 ( 图 1) [12]。模型中系统性因素包括组织情境、确定焦 点、与外部实体的互动和一致以及绩效的衡量, 知识 和技巧、个人需求和团队文化则被包括在人力资源因 素之中。团队的运作离不开组织提供的支持性的环 境, 组织情境决定了团队的建立、培训以及团队目标, 确定焦点就是团队定义任务、愿景以及目标并被每个 成员理解, 系统性思维强调团队在运作中需要与其他 外部实体, 例如, 供应商、顾客等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一 致, 团队文化如授权、参与、分享以及信任等。所, 他们提炼出
团队绩效包含的
四种共同元素: 团
队 竞 争 力 ( Team
competencies) 、团
队 特 性 ( Team
identity) 、 团 队 计
划 与 决 策 ( Team
planning and de -
cision making) 和
图 5 团队演化成熟模型( TEAM)
队内协调性技巧相结合的理念, 显示了两轨迹的演化 结合发展过程。团队的演化可以经历整体的阶段, 也 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开始, 有时并不需要经历所有阶 段。Morgan 等人用关键团队行为构成评估了团队工 作技巧的发展过程, 衡量包括了七个分类 68 项关键 行 为 , 这 七 个 类 别 包 括 了 沟 通 、合 作 、团 队 精 神 和 士 气 、提 出 意 见 和 批 评 、接 受 意 见 和 批 评 、协 调 和 适 应
为, 包括全部有利于团队个人、成员和子任务之间协 1986 年 基 于 发 展 的 观 点 提 出 了 团 队 演 化 成 熟 模 型
调的行为。具体的任务特征将决定这两个部分对于团 ( Team Evolution and Maturation Model, TEAM) ( 图 5) [24]。
队绩效贡献的重要性。影响团队的外部条件, 成员资 模型综合了 Tuckman 和 Gersick 的研究结果[25][26], 指出团
如何完成各自的任务, 另一方面是提升内在团队的 性。
技巧, 也就是如何发展并提高团队成员之间行为的
三、整合的观点
质量, 如团队如何更有效地互动、联系、合作、沟通以 及协调。
团 队 绩 效 综 合 模 型 ( Synthesized Model) [27] 是 Militello 等人在回顾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
Katzenbach 和 Smith 的观点认为“团队就是一个小型 的群体, 群体成员不仅在技术上互补, 而且拥有一致 目 的 、绩 效 目 标 和 工 作 方 法 并 负 有 责 任 ”[9]。 此 外 团 队 也被认为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组成的集合, 成员为了 促成共同和有价值的目标, 动态地、相互依赖地和适 应性地互动, 每个成员具有各自的角色、职能和有限 的 参 与 期 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