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态瓶》参考教案1【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合集下载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改变生态瓶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改变生态瓶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交流生態瓶的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裡的生物活的還好嗎?
2.表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裡的動植物生活得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裡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裡的生物還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彙報交流
展示評比
2.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進行觀察記錄。
3.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組織準確記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的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難點: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數,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
教具學具準備
小魚若干、小草若干、水桶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先通過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然後選擇一個方案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最後總結拓展對所觀察到生態瓶中生物的變化,寫出科學觀察報告。
(二)實驗二:增加生態瓶裡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儘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生態瓶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3.同樣採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後一分鐘浮出水面來的次數。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4倍又會怎樣呢?是不是植物越長越好呢!
分組實驗
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記錄能力。
培養學生猜想假設能力。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留出無限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自行探究,並相互交流學習。
三、小結
討論:讓生態瓶生物生存更好,要注意什麼?
分組討論
讓學生知道減少水和增加動物引發生態群落變化。
作業設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生态瓶》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生态瓶》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

“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1. 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2. 经历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

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建议】1. 按教材的要求操作,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

2. 本课的大量观察记录的过程都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

对于本课的教学,建议教师自行掌握和安排时间,只需要集中时间对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教学过程】一、引入。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

二、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条小鱼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先取生态瓶里的一些水滴到杯子里,加少量的水到杯子的一半处,再把 5 条小鱼放到杯子中进行观察,然后把小鱼连同杯子里的水倒入生态瓶里。

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小鱼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三、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棵水草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水草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 ?四、讨论。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 请大家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

五、后记。

别让研究成为一种伤害说实在话,在上完这堂生态瓶课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沉重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悲痛地告诉我:他的小鱼死了。

学生很宝贝自己的生态瓶,我相信他们的照料也是非常细心的,作为全国绿色学校的学生,平常的意识里已有了很多的爱护动物的念头,这次小鱼的死亡相信会让很多孩子流泪 . 小鱼经不起折腾,它的生命是脆弱的,它如果有语言,它如果会喊叫,相信在死亡的那刻它会诅骂我们的残忍。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1.了解生态瓶的构造及作用。

2.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理解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3.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瓶的影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改变生态瓶环境。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爱环境,从小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生态瓶的使用三、教学重点1.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

2.理解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生态瓶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当生态瓶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处理。

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

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探索。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方法,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关系。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环节(10分钟)1.讲解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

2.展示生态瓶的构造、组成和特点。

3.让学生就生态瓶产生的新鲜空气、废气、水和光的作用进行展开讨论。

6.2 操作练习(20分钟)1.将生态瓶倒置,取出塞子,添加适量水和适量生植物,将塞子重新封好。

2.观察生态瓶内的变化情况。

3.让同学们观察和分析瓶内水和植物,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这样就可以发现生态瓶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关系。

6.3 实验操作(30分钟)1.毒气实验:用灯泡在生态瓶内制作氧气,放入青蛙、鼠及烧碱,观察每个试验体的变化情况。

让同学们发现水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关系。

2.光合实验:把适量氧气和有光照射的草或叶放在生态瓶内,观察每个试验体的变化情况。

让同学们发现光合作用和氧气的关系。

6.4 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瓶中的循环过程。

2.强调环境保护,从小做起,呼吁同学们要爱护环境。

3.十分钟的回顾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

《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

《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原理和结构。

2.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生态瓶模型。

2.透明塑料瓶、沙子、泥土、石头、活性炭等材料。

3.鱼、水草和装饰品。

4.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实验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瓶吗?2.生态瓶有什么作用?3.你们觉得生态瓶是如何改变环境的?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生态瓶的原理、结构和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什么是生态瓶:生态瓶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装置,通过水、空气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瓶的结构:透明塑料瓶、底部填充材料、水草和鱼等生物体。

3.生态瓶的制作方法:清洗瓶子,加入底部填充材料,装入水草和鱼。

第三步:操作演示(2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使用适量的材料和合理布局,保证生态瓶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第四步:小组合作制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制作生态瓶,并将其放置在教室或学校内的合适位置。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经验。

第五步: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的变化,包括水的浑浊度、水草的生长情况、鱼的活动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和假设,并导引他们进行探究和分析。

第六步:总结和交流(20分钟)学生针对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结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2.你们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对生态瓶有什么新的认识?第七步:反思与提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反思和提升,包括以下问题:1.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2.你们还有哪些新的问题和疑惑?3.如果再做一次,你们会有什么改进或创新?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生态瓶模型。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案一. 教材分析《改变生态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改变生态瓶的环境,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3.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态瓶和相关的生物材料,如小鱼、水草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记录表格和观察报告的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生态瓶和相关的生物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决定如何布置生态瓶,以及选择哪些生物进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状况。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态瓶,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环境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以观察生物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改变生态瓶_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改变生态瓶_教科版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7、改变生态瓶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题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改变生态瓶》 学历案

《改变生态瓶》 学历案

《改变生态瓶》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改变生态瓶二、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组成和生态平衡的原理。

2、掌握改变生态瓶中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

三、学习资源1、生态瓶实验材料(如透明容器、水、水草、小鱼、小虾、沙石等)。

2、观察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笔、相机等)。

3、相关的科普书籍和网络资源。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制作了生态瓶,并且观察到了其中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如何改变生态瓶,看看这些改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1、生态瓶的组成生态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非生物部分(如水、沙石、空气等)和生物部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这些部分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瓶内的生态平衡。

2、生态平衡的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之间不断循环和流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排泄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三)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如果增加或减少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水质等,又会怎样呢?2、作出假设假设增加生物数量会导致生态瓶内的竞争加剧,可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减少生物数量可能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改变非生物因素,如增加光照可能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降低温度可能会影响动物的活动和代谢。

3、设计实验(1)改变生物数量:准备多个相同的生态瓶,分别增加或减少其中小鱼、小虾的数量,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水质的变化。

(2)改变非生物因素:准备多个相同的生态瓶,分别改变光照时间、温度和水质(如酸碱度、含氧量等),观察生物的行为和生长情况。

4、进行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5、记录与分析(1)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包括生物的活动、生长情况、水质的变化等。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态瓶的构造和作用;2.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和空气对生态瓶中生物的重要性;3.能够发现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4.能够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瓶的构造和作用;2.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掌握实验方法;2.鉴定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准备一只生态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并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生物,并提问让学生思考:•生态瓶中的生物有哪些?•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2. 实验探究教师将生态瓶放置在教室中,让学生们观察它里面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

然后,教师将插头从生态瓶中拔出,让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将准备两只生态瓶:分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瓶和一个无水和空气的生态瓶。

学生们将两只生态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以便了解生态环境中水和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3. 思考讨论在学生了解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讨论。

议题可以是:•可以如何改变生态瓶,让生物生活得更好?•如何预防瓶中生物之间的互相侵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idea.4. 教学总结回顾本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使其在课堂之外也能重视和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师可让学生们适当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趣事,以便加深他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四、作业请学生们回家查询可能有助于改进生态瓶,让生物生活得更好的资料,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分享自己的idea。

五、课后反思教师需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准备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也要注意资料的准备和实验的合适性,以避免可能的教学事故。

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教科版《改变生态瓶》教案优质版1

教科版《改变生态瓶》教案优质版1

《改变生态瓶》背景分析:学生制作了生态瓶,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好与坏已经可以观察到。

此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希望本组的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好,但由于各组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都生活得很好。

所以此时提出如何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正是最佳时机。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资源准备: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桶装,每组3—5份)、漏网。

教学流程:最重要,当然也不能布置学生准备后就什么不去管,一定要检查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否则课堂上无法完成实验结论的整理。

《1.6做一个生态瓶》&《1.7改变生态瓶》&《1.8维护生态平衡》整合【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会设计生态瓶。

3.深刻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重点】懂得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需要哪些生物并理解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设计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P14-20页,特别注意思考课本中的图示“实验”和“讨论”栏中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提前预测。

2.结合预习案研读课本,认真完成预习案,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下,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预习案一、自主预习,思考问题1.一个状态良好的池塘里一般会生活着哪些生物?2.像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土、水、阳光等等)那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二、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1】生态瓶的制作例1.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要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建造一个生态瓶观察。

想一想:你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呢?⏹如果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生物的放入顺序呢?【探究2】改变生态瓶例1.选择填空。

【五上科学】【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科版】

【五上科学】【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科版】

☆教学基本信息本课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学习是坚持以探究为核心,坚持学生是科学学 习的主体,并参与学习全过程。

☆教材分析 学生做了生态瓶,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生活得好不好,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了。

由于各 个小组的情况不一样,生态瓶不可能都做得很好,但学生都希望自己小组生态瓶的生物生 活得好,所以这时提出如何让我们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本课 通过两个实验活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学生将对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可能就是对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也为学好下一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这一课是学生初次研究生态平衡的活动。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研究,可能对生物与环 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些理解,但还缺乏实际的感受。

比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 生物之间恰当的数量比例等。

学生做生态瓶的积极性很高,在积极的情绪中让学生通过观 察、讨论、分析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态平衡的意 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 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课题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改变生态瓶》感受到生态平衡的意义,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作者及工作单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你们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3、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比较好?5、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2、学生展示生态瓶4、学生比较交流让学生初步明白可以通过改变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交流方法, 分组实验表达交流, 获得结论会怎么样呢?可以改变哪些条件?7、引导:改变生态瓶里的水其实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改变动植物数量其实是改变生物数量。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5、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7课 《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  《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识在学生以学习制作了生态瓶,并课下观察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生活得好坏情况之后,来学习的。

可能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这个小组的生态瓶中,生物都生活得好。

由于各小组的情况不一样,生态瓶不可能都做得很好,在这里提出如何让我们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的。

这一课也是学生初次研究生态平衡的活动。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将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本课中学生的观察和讨论特别是对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

【教学思路说明】依据学生初次实验,尝试制作的生态环境创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通过实验了解动植物间的需求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及养成方法的训练,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因此,安排如下教学策略和环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科学探究: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1、《改变生态瓶》的学习评价单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考书本的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改变生态瓶》参考教案1

《改变生态瓶》参考教案1

改变生态瓶教课目的科学观点:减少水和增添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察看记录。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仔细、正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需性。

教课要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察看记录。

教课难点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采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课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资料。

教课过程一、沟通生态瓶,确立实验方案:1.沟通: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现,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虑:假如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如何呢?4.指引: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添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目。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此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 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相同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目都不变。

2.指引:要察看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够采纳记录小鱼在改变前方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察看记录。

实验结果: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计空间减少,氧肚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许多。

三、实验二:增添生态瓶里的生物:(参 18 面记录单)1. 实验方法:选择 2 个生态瓶,尽量相同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添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目增添一倍,其余条件不变。

2、展望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相同采纳记录小鱼在改变前方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察看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添,产生的氧肚量就增添,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添,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加。

5.议论:假如小鱼增添 2 倍或许是 4 倍又会如何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否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汲取,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1.议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计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持续察看生态瓶,试试写科学察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
1
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5.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