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总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浅谈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2022级临床医学检验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8例学生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关键词】ABO血型;血型鉴定
血型是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的遗传性状,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输血和血液遗传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血型鉴定(bloodtyping)是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正确的血型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条件。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有盐水凝集法和凝胶微柱法。盐水凝集法因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418名学生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的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ABO血型鉴定中的影响因素。
1资料和方法对象:我校检验学院2022年9月151名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4-t:2.5岁。每名生同时用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
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在2小时内完成ABO血型鉴定操作。
ABO血型鉴定方法:正定型法:①玻片法:取清洁且带有圆形凹陷的推片1张,并注明A、B:字样。将抗A试剂、抗B试剂各1
滴分别滴于玻片上A、B处。分别取等体积待检血样(5%红细胞悬液或者全血)于抗A试剂和抗B试剂。另取洁净推片1张,标明A细胞、B细胞和0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0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用不同的竹签将分型试剂与待检血样调匀,同时不停的摇动玻片(或者瓷盘)并观察血型凝集(或者溶血)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②试管法: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2支,分别标上抗A、B字样,分别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各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然后分别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l滴于各试管充分混匀;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判定结果。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者溶血)现象。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③反定型法:首先将待检血离心(2500r/mm,3min)分离血清;取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B、O,各管加被检者血清1滴,然后按标记分别加入5%的A、B、O型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1滴,混匀;以1000r/m比离l~,lmin后取出试管,轻摇管底,观察凝集。

临床输血检验之ABO血型基础理论

临床输血检验之ABO血型基础理论
微柱凝胶法
利用微柱凝胶介质检测红细胞抗原和抗体,通过离心 后观察结果判断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实验操作
准备试剂和器材
根据所选方法准备相应的试剂 和器材,如抗A、抗B抗体、离
心机、试管等。
采集血液样本
采集受检者的血液样本,分离 出血清或红细胞。
配制试剂
根据所选方法配制相应的试剂 ,如抗A、抗B抗体。

自体输血可以减少异体输血的 风险,如减少感染和免疫排斥 反应等。
在自体输血中,ABO血型的鉴 定同样重要,因为需要确保回 输给患者的血液与患者自身的
ABO血型相匹配。
自体输血通常用于手术患者, 特别是那些需要大量输血的患 者,如孕妇和癌症患者。
ABO血型在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和应用
稀有血型是指那些相对较少的 血型,如Rh阴性等。
急性溶血反应
由于ABO血型不匹配引发的急性溶血反应,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延迟性溶血反应
少数情况下,ABO血型不匹配可能导致延迟 性溶血反应,通常发生在输血后几天至几周 内。
ABO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
肝炎传播
部分肝炎病毒可在输血过程中传播,尤其是丙肝和丁肝。虽然ABO血型不直接传播肝炎,但与血液中的其他病原 体结合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HIV和梅毒传播
HIV和梅毒也可通过输血传播。尽管ABO血型不直接传播这些疾病,但与感染者的血液混合可能增加受血者感染 的风险。

04
ABO血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ABO血型在输血前的检查
01
输血前的ABO血型鉴定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步骤,通过血型鉴定可 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起的严重输血反应。
02
O型
红细胞与抗A、抗B抗体均不发生凝集。血清中有抗A、抗 B抗体。

abo血型鉴定实验内容

abo血型鉴定实验内容

abo血型鉴定实验内容
ABO血型鉴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属于A型、B型、AB型还是O型。

该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血液采集:在实验开始前,需要使用适当的采血器具采集被测试
者的血液样本。

合理的消毒措施和采样技巧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
重要因素。

2. 血清和抗血清制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制备出几种关键的试剂,包括血清和抗血清。

血清是指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的含有抗体的
液体,而抗血清则是指针对某特定抗原产生的抗体。

3. 血型鉴定反应:将被测血液样本与A、B、AB、O型抗血清分别
混合,进行凝集反应观察。

如果血液样本中存在与抗血清相应的抗原(例如A型抗原与抗A血清),则会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被测血液样
本中存在与该抗血清相对应的血型。

4. 结果判读:根据实验中的凝集反应结果,结合正反对照的观察,
可以判断被测血液样本的血型。

比如,如果被测血液样本与A型抗血
清和O型抗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但与B型抗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则
可以判定该血液样本为A型血。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ABO血型鉴定实验时,实验操作人员务必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指导,并正确运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试剂。

同时,
实验者需要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

ABO血型鉴定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血型鉴定、输血配型等实践中。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个体的
血型特征,为医学诊治以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测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测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ABO血型鉴定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理解抗原抗体反应。

3. 了解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由三个等位基因I^A、I^B和i共同控制的。

根据这些基因的不同组合,人类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其中,I^A和I^B为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分为A抗原和B抗原,而血清中的抗体分为抗A抗体和抗B抗体。

当A型或B型血液与抗A或抗B抗体接触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

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抗A抗体、抗B抗体、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生理盐水。

2. 实验器材:载玻片、滴管、消毒棉签、75%乙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和器材,并检查是否齐全。

2. 将载玻片擦干净,并用腊笔在两端分别标记“A”和“B”。

3. 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

4. 用消毒棉签取受试者血液,加入含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制成红细胞悬液。

5. 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两端的血清上。

6. 用竹签轻轻搅拌,使红细胞与血清充分混合。

7.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现象。

8. 根据红细胞凝集现象,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B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A型。

2.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B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A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B型。

3.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都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AB型。

4.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都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O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ABO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观察了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

血型检测实验报告结论(3篇)

血型检测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受试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了解其血型特征,为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型鉴定是依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进行分类的。

根据不同的抗原,血型可分为A、B、O、AB四种类型。

本实验采用凝集反应原理,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样本2. 抗A、抗B标准血清3. 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4. 生理盐水5. 试管、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将受试者血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混匀后取少量置于玻片上。

2. 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标准血清至玻片上,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3. 重复步骤2,加入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4. 根据凝集情况,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1.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与抗B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 型血。

2.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与抗A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B 型血。

3.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B型血。

4.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O型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血型为____型(A型、B型、AB型或O型)。

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中,了解受试者的血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等不良反应。

此外,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以下问题: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观察凝集现象时,应使用高倍显微镜,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准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型和输血测试题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型和输血测试题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型和输血测试题真题1、单选血液保存液CPDA-1代表的是()A.添加了氨B.A型配方C.添加了肌苷D.添加了腺嘌呤E.添加了次黄嘌呤正确答案:D2、单选Rh(-)个体在汉族(江南博哥)人群中占()A.0.01%~0.1%B.0.1%~0.2%C.0.2%~0.5%D.0.5%~0.8%E.1%~2%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Rh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为重要。

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可分类红细胞为Rh阳性或Rh阴性。

大约15%的白种人为Rh阴性,0.2%~0.5%汉族人为Rh阴性。

3、单选血型鉴定时若红细胞出现缗钱状,采用最佳的措施是()A.在37℃下进行血型鉴定B.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鉴定血型C.用新鲜制备的标准血清鉴定血型D.用5%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E.用10%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正确答案:B4、单选ABO血型鉴定()。

A.玻片凝集法B.试管凝集法(肥达试验)C.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D.碳素凝集试验E.免疫比浊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肥达试验(Widaltest)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用于检测沙门杆菌感染。

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抗原、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5、单选Rh血型中抗原性最强的是()A.C抗原性最强B.e抗原性最强C.E抗原性最强D.D抗原性最强E.c抗原性最强正确答案:D6、单选在人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G亚类是()A.IgG1B.IgG2C.IgG3D.IgG4E.IgG1、IgG2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的IgG、IgA和IgM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的亚类。

根据重链二硫键数目和位置的不同,IgG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类,在血液中它们之间的浓度比依次是66:23:7:4,IgG1含量最多。

7、单选筛选细胞通常由几个组成()A.1个B.2~3个C.4~5个D.6~7个E.9~11个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筛选细胞通常由血型参比实验室或血液中心提供,从供血者或工作人员中进行普查得到,筛选红细胞以2个或3个人抗原互补的不同的红细胞组成一套。

临床医学检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综述

临床医学检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综述

临床医学检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综述摘要:血型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ABO血型系统的鉴定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许多文献都指出ABO血型系统的测定原理即用抗原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得出现象即可判定血型[7]。

但是,影响血型测定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实验器材是否干燥干净等等,还包括受检者是否本身患病而导致正反定型结果不一样都是我们这里讨论的。

关键词:ABO血型;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前言医学检验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主要讨论的是ABO血型的鉴定。

通过这些年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ABO血型的鉴定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这篇文章就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实验成果进行综述。

在如今的医学检验中,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但两种鉴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鉴定结果,需要综合考虑[1]。

血型是一种对人类血液分类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对血液总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系统进行分类,就目前为人们所熟知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11],血型的鉴定在输血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血型不同的血输入体内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输血反应,更严重的甚至死亡。

对于血液遗传学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血型鉴定的原理主要是运用抗原与抗体的关系,看两者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血型。

在血型鉴定方法中有两种:1.正向定型:用已经知道抗体的标准血清来测定未知抗原的红细胞2.反向定型:用已经知道血型的红细胞来检查未知血清的未知的抗体。

进行血液ABO血型鉴定时,首先应确定选取哪种鉴定方法。

在鉴定方法上,目前主要有盐水鉴定法和凝胶微柱法[2]。

一、生理盐水鉴定法。

在具体的鉴定程序上,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因为实验结果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在试验中需要做到细心、仔细。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概述一下实验步骤:1.采集血液样本。

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采集的实验对象,取其中一个手指头进行消毒,然后用实验针头刺破,取一定的量的血液于占有盐水的玻片上,这就是血液的采集。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课件——ABO血型基础理论与鉴定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课件——ABO血型基础理论与鉴定

三、卡式法血型鉴定
卡的结构:
凝胶微柱:试管上端(反应池)、柱体(分离池) 过滤介质:颗粒直径26-103 nm的葡聚糖100凝胶,凝胶间缝 隙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 缓 冲 液:LISS(加或不加抗血清)
三、卡式法血型鉴定
卡式法方法:
正定:将待测红细胞悬液加在凝胶上部反应,离心后观察 反定:将待测血清和标准红细胞加在凝胶上部反应,离心后 观察 阳性:凝集的红细胞,被阻挡在小柱中凝胶的上部或中央 阴性:游离的红细胞,被挤过装有过滤介质的小柱,而到达 小柱的底部
血型物质
ABH抗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上,但 也可出现在除脑脊液外的分泌液中, 唾液中最丰富,称为血型物质。意 义在于: 1. 在红细胞抗原弱表达个体中确定 ABO血型; 2. 检测唾液、羊水中的血型物质, 辅助鉴定血型和预测胎儿血型; 3. 能中和天然抗体(IgM),有助于 鉴别抗体性质。
ABO血型遗传
1min
二、试管法血型鉴定
正定型结果判定: 试管法:轻轻摇动(或捻动)试管,使沉于管底 的RBC浮起,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凝块,轻弹管底,凝块无 散开,为凝集(+); 如上层清亮,管底有RBC沉积,边缘整齐,轻弹管 底,RBC浮起或成为均匀的RBC悬液,则为不凝集 (一); 若不确定,可将反应物倒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 观察。 注意:若上层为清亮的樱红色,考虑是否溶血
三、卡式法血型鉴定
检测原理: 正定型原理:在事先包被好抗A与抗B的 凝胶介质中,加入待测的红细胞悬液,抗 原与抗体结合,经低速离心,未与抗体结 合的红细胞沉于凝胶底部,而已经结合的 凝集的红细胞,位于凝胶上部或悬浮与凝 胶中。 反定型原理:采用中性微柱凝胶,加入待 测的血清与标准红细胞悬液,其余同正定 型。

生理学ABO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生理学ABO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ABO血型鉴定实验人员: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27℃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一)实验目的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三)实验材料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五)实验结果:表1 实验情况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人血凝集情况不凝集凝集从上表可知:人血与标准A血清(含抗B抗体)混合后不发生凝集;人血与标准B血清(含抗A抗体)混合后发生凝集。

(六)讨论: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知识总结—临检(中)

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知识总结—临检(中)

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知识总结——临检(中)ABO血型系统1——ABO抗原的遗传座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有A.B.O三个等位基因。

2——ABH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也可以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等体液中,但不存在于脑脊液中。

3——作ABO血型鉴定时,应加O型血清,以防对A亚型误定型。

4——A亚型主要有A1.A2少数A3.Am等Ⅰ:A1亚型的RBC上具A1和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Ⅱ:A2亚型的RBC上只有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 抗体和少量抗A1抗体5——ABO血型鉴定Ⅰ: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的未知抗原Ⅱ: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未知抗体。

6——玻片法凝集结果判断,以凝块大小和游离红细胞多少判断。

7——生理盐水凝集法Ⅰ:玻片法:操作简单,适大量标本,不适于反向定型,反应时间不能少于10min.Ⅱ:试管法:适于急诊标本,交叉配血试验。

8——抗A.抗B.抗AB标准血清应符合的条件Ⅰ特异性:只能与相应RBC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Ⅱ效价:我国标准抗A.抗B血清效价均在1:128以上Ⅲ亲和力:我国标准要求抗A对A1.A2.A2b发生反应开始凝集时间分别15s 30s 45s。

抗B对B型RBC凝集时间为15s,凝集强度为3min,凝块不小于1mm2。

Ⅳ冷凝集素效价:在1:4以下Ⅴ无菌,灭活补体等9——交叉配血法Ⅰ盐水配血法:简单,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

Ⅱ抗球蛋白法配血法:coombs试验,最可靠的确定不完全抗体10——红细胞Rh血型Ⅰ Rh遗传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3个基因以复合体形式遗传。

Ⅱ Rh抗原命名为C D E c d eⅢ临床上将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将虽有其他Rh抗原而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1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检查Ⅰ: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无HLA相同者的遗传基础,从可视为个体的“身份证”。

Ⅱ:HLA位于第6号染色体12——血液保存液Ⅰ ACD:A—枸橼酸 C—枸橼酸三钠 D—葡萄糖(保存3周)Ⅱ CPD:C—枸橼酸三钠 P—磷酸盐,腺嘌呤 D—葡萄糖,枸橼酸(保存5周)13——血液保存液主要成分Ⅰ枸橼酸盐:是所有抗凝保存液的基本抗凝物质,最常用枸橼酸三钠,除抗凝作用外,它还能阻止溶血发生。

临床医学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题库考点

临床医学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题库考点

临床医学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题库考点1、多选哪些情况不适宜开展自身输血()A.血液已受污染(脓、菌、尿)者B.原有出凝血障碍者C.肿瘤有血液扩散者D.心、肺、肝功能不全者E.贫血者正确答案:A, B(江南博哥), C, D, E2、单选输血时主要考虑()A.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供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所凝集D.供血者血浆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E.受血者红细胞不与其血浆发生凝集正确答案:B3、问答题如果一个患者需同时输入几个献血者的血,交叉配血时,为省时间可以将几个交叉血加入同一试管进行交叉配血。

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正确答案:总管的做法不可取,所有供血者和受血者每份标本都各加一滴血清和红细胞在一个管子中,会造成意外(不规则)抗体和血型抗原被稀释的问题,将可能漏检重要的意外(不规则)抗体,造成严重的急性和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4、问答题抗体筛选试验用什么方法?正确答案:抗体筛选试验原则是让受检的血清与特殊试剂红细胞即筛选红细胞起反应,以发现37℃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

试验中使用的方法有立即离心盐水试验法、低离子强度介质法(Liss)、酶试验法、抗球蛋白试验等等,可按抗体的血清学行为和试验的具体条件选择,但必须做抗球蛋白试验。

5、多选自身输血优点有()A.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B.可避免输异体血产生的免疫反应C.反复放血可刺激病人体内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造血功能增强D.可缓解血源紧张,特别是缓解稀有血型血源的紧张情况E.节约血源正确答案:A, B, C, D, E6、问答题列举ABO基因型和基因表型。

正确答案:ABO基因座位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9q31.3-q34.1),有三个等位基因A、B、O。

三等为基因有六种组合方式:AA、AO;BB、BO;OO;AB。

相对应形成四种主要的血型A、B、O和AB。

等位基因A和B控制红细胞和分泌物中A和B抗原的形成,而O基因不产生任何血型特征。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

观察结果
血型 A型 B型 O型 抗A试剂 + 抗B试剂 + -
AB型
+
+
1.用记号笔在白瓷板上做标记,分别标上抗“A”,抗“B”
2.将抗“A”血型定型试剂加在标有抗“A”字样的孔内
3.将抗“B”血型定型试剂加在标有抗“轻柔耳垂,用一次性采血针扎耳垂
ABO血型鉴定
操作步骤
1.用记号笔在白瓷板上做标记,分别标上抗“A”,抗“B”; 2.将抗“A”血型定型试剂加在标有抗“A”字样的孔内; 3.将抗“B”血型定型试剂加在标有抗“B”字样的孔内; 4.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垂; 5.轻柔耳垂,用一次性采血针扎耳垂; 6.挤压耳垂,使血液成小滴; 7.挤压出的血滴用消毒玻片一边轻轻刮下在标有抗“A”字 样的孔内搅动数下; 8.挤压耳垂,使出血用玻片的另一边轻轻刮下在标有抗“B” 字样的孔内搅动数下; 9.静置10-15分钟; 10.观察结果。
6.挤压耳垂,使血液成小滴
7.挤压出的血滴用消毒玻片一边轻轻刮下在标有抗“A”字 样的孔内搅动数下
8.挤压耳垂,使出血用玻片的另一边轻轻刮下在标有抗“B” 字样的孔内搅动数下
9.静置10-15分钟
10.观察结果
A型
B型
AB型
O型
谢谢观赏!

ABO血型鉴定总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ABO血型鉴定总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ABO血型鉴定总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1.AB0血型鉴定原理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

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

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

结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在游离状态为阴性。

2.鉴定方法(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

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低时,易造成漏检或误定。

如加用O型(抗A、B)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玻片法凝集结果判断:红细胞呈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镜下红细胞分散。

在低倍镜下凝集程度强弱判断标准:①呈一片或几片凝块,仅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②呈数个大颗粒状凝块,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③数个小凝集颗粒和一部分微细凝集颗粒,游离红细胞约占1/2为(++)。

④肉眼可见无数细沙状小凝集颗粒。

于镜下观察,每凝集团中有5~8个以上红细胞凝集为(+)。

⑤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的游离红细胞(±)。

⑥可见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为混合凝集外观。

⑦镜下未见细胞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为(-)。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3.抗A、抗B和抗AB标准血清标准准血清均采自健康人,并应符合下述条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①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分析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ABO血型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掌握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输血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ABO血型鉴定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进行的一种血型鉴定方法。

人类ABO血型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存在三个等位基因:I^A、I^B和i。

其中,I^A和I^B为等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

I^A和I^B基因分别编码A和B抗原,i基因不编码抗原。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和B抗原,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型血红细胞膜上存在A抗原,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膜上存在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血清中无抗A和抗B抗体;O型血红细胞膜上无A和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A和抗B抗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双凹玻片、消毒采血针、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生理盐水。

2. 实验试剂:受检者血液、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双凹玻片,用干净纱布擦拭,并在玻片两端分别标记A和B。

2. 在玻片两端分别滴入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

3. 用消毒采血针取受检者血液,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制成约5%红细胞悬液。

4. 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入玻片两端的血清中,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接触。

5. 用竹签将玻片两端的血清和红细胞悬液充分混合。

6. 静置10-30分钟后观察结果,记录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受检者血液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在B型标准血清中未发生凝集。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受检者血液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说明受检者红细胞膜上存在A抗原;受检者血液与B型标准血清未发生凝集,说明受检者红细胞膜上无B抗原。

因此,受检者血型为A型。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血型鉴定准确性的因素(1)室温:室温过低或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凝集速度和凝集程度。

检验师血型知识点总结

检验师血型知识点总结

检验师血型知识点总结1. 什么是血型?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所具有的特定抗原和抗体。

目前人类已知的血型系统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由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和B抗原以及血浆中的抗A抗体和抗B抗体组成的。

根据这些抗原和抗体的不同组合,人的血型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遗传是由父母亲的基因决定的,A和B遗传显性,O遗传隐性。

3. 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通常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表面带有Rh抗原,而Rh阴性则是不带有Rh抗原。

Rh血型遗传是由父母亲的基因决定的,Rh阳性遗传显性,Rh阴性遗传隐性。

4. 血型的多样性除了ABO和Rh血型系统外,人体还有很多其他的血型系统,比如Kell血型、Duffy血型、MN血型等。

这些血型系统的多样性使得人类在血液移植、婴儿溶血病预防等方面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5. 血型的临床意义血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输血和接受器官移植时,需要匹配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以防止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其次,在妊娠期间,产妇和胎儿的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婴儿溶血病的发生。

因此,对血型的了解和检测对于临床医学至关重要。

6. 血型鉴定方法目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包括血凝试验和酶解试验。

血凝试验是通过将被测血型血清与已知抗体混合后观察凝集反应来进行血型鉴定的;而酶解试验则是通过将被测血型红细胞与已知抗体混合后观察溶解反应来进行血型鉴定的。

7. 血型的人群分布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群对于血型的分布都有所不同。

比如,亚洲人群中O型血型的占比较高,而欧美人群中A型和B型血型的占比则较高。

这种人群分布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需要针对当地人群的血型特点做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总之,血型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在临床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O 血型鉴定总结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1.AB0血型鉴定原理
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

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

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

结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在游离状态为阴性。

2. 鉴定方法
(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 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 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

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 如抗 A 抗 B 标准血清效价低时, 易造成漏检或误定。

如加用 O 型(抗 A 、 B 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误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玻片法凝集结果判断:红细胞呈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镜下红细胞分散。

在低倍镜下凝集程度强弱判断标准:①呈一片或几片凝块, 仅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②呈数个大颗粒状凝块,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③数个小凝集颗粒和一部分微细凝
集颗粒,游离红细胞约占 1/2为(++。

④肉眼可见无数细沙状小凝集颗粒。

于镜下观察, 每凝集团中有 5~8个以上红细胞凝集为 (+ 。

⑤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的游离红细胞(±。

⑥可见极少数红细胞凝集, 而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为混合凝集外观。

⑦镜下未见细胞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为(-。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 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3. 抗 A 、抗 B 和抗 AB 标准血清标准
准血清均采自健康人, 并应符合下述条件: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①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②效价:我国标准抗 A 和抗 B 血清效价均在 1:128以上。

③亲和力:我国标准要求抗 A 对 A1、 A2及 A2B 发生反应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分别是 15s 、 30s 和 45s ;抗 B 对 B 型红细胞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为 15s. 凝集强度为 3min 时,凝块不小于 1mm2. ④冷凝集素效价:在 1: 4以下。

⑤无菌。

⑥灭活补体。

4. 血型鉴定操作时注意事项
一般注意事项:①所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防止溶血,凝集和溶血的意义一样。

为避免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一次性器材。

标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后, 应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用, 用毕后应尽快放回冰箱保存。

②加试剂顺序: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③虽然 IgM 抗 A 和抗 B 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 4℃最强, 收集整理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 一般在室温 20℃~24℃内进行试验,而 37℃条件,可使反应减弱。

④幼儿红细胞抗原未发育完全、老年体弱者抗原性较弱,最好采用试管法鉴定血型。

⑤玻片法反应时间不能少于 10min ,否则较弱凝集不能出现,造成假阴性。

⑥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才可发报告。

⑦反定型法: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血型抗体可减弱或消失; 血清中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冷凝集素效价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异常均可造成反定型困难; 新生儿体内可存在母亲输送的血型抗体, 且自身血型抗体效价又低,因而出生 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做反定型。

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或被检者血清中缺乏抗 A 及 (或抗B 抗体,可引起假阴性或血型鉴定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