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统计学: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3.疾病过程的随访研究
在临床试验中常随访接受不同治疗措施的某疾病患者,观察和比较他 们的生存情况。这类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措施患者的生存 情况。
例 将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的2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0例单 纯接受手术治疗,另一组11例在手术后还接受化疗,随访3年。
二、队列研究的中常用指标
2.历史性队列研究
在研究特殊人群时,常回顾性地收集历史档案,然后随访不同暴露水 平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
例17-2 Lee和Fraumeni报告了蒙大拿铜冶炼厂工人呼吸系统肿瘤发生情况 的研究,研究收集8045名1956年以前曾在该厂工作1年以上工人的出生日 期和地点、社会保险号、工厂内工作时间和工种,以及死亡时间和地点。 随访到1963年为止,共有1877名工人死亡,722名工人失访。
表,试计算5年的累积发病概率。
中山市EB病毒抗体阴性队列鼻咽癌累积发病概率 Qk(1/105) 年份i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期初人数 N0 36486 36287 35964 35682 35244 发病数 d 5 3 2 2 2 失访数 c0 194 320 280 436 568 校正数 N0-c0/2 36389 36127 35825 35465 34963 发病概率 qi 13.74 8.30 5.58 5.64 5.72 1-qi 99986.26 99991.70 99994.42 99994.36 99994.28 累积发病概率 Qk 13.74 22.04 27.62 33.26 38.98
或鼻咽癌的年发病率为17.48/10万。
3. 发病概率(频率型)
当随访人口比较稳定,观察时间较短,失访人数极少时,发病概率q为:

优质课件:队列研究

优质课件: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概述
队列研究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
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 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 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 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暴露组出现某种结局
特定人群 范围内的 研究对象
暴露状况 非暴露组
n z
2
2 pq z p0q0 p1q1
p1
p 2 0
预式期中发p1病与率p0,分为别两代个表发暴病露率组的与平对均照值组,的
q积=,1可-p查,表Zα求和得Zβ。为标准正态分布下的面
设计与实施-收集基线资料
基线资料一般包括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 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 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族疾病史等。
设计与实施-研究人群
暴露人群的选择 对照人群的选择
设计与实施-确定样本大小
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
发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 要求的α值 4. 效力(power)又称把握度(1-β)
设计与实施-确定样本大小(续)
样本含量的计算
设计与实施-随访(续)
观察终点
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
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 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观察的终止时间: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 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人时的计算
常用的人时单位是人年,常用的人年计算 方法有下列三种。
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 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 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不出现某种结局 出现某种结局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旨在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分析原理,以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队列研究的设计队列研究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分为两类: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追踪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发生疾病,研究者根据暴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后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也称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或历史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发生疾病,研究者通过回顾相关数据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确定因果关系,能够观察到疾病发生前的暴露因素情况,能够计算相对危险度,并且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

但是,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周期长、费用高、可能存在记忆偏倚等。

二、队列研究的分析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操作。

下面将介绍队列研究中常见的一些分析方法。

1. 累积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累积发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种疾病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的发生率。

研究者可以计算出两组的累积发生率,并比较差异。

2. 风险比(relative risk)风险比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相对危险度指标,用来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在患病风险上的差异。

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相对风险比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程度。

3. 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生存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队列研究的时间性质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通过时间来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

生存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估计一段时间内某种事件(如疾病发生)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4.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卡方检验是队列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

队列研究设计与实施

队列研究设计与实施
基线资料收集(baseline information): 待研究的暴露因素和暴露情况的资料,疾病与健
康状况的资料以及个人信息资料 1) 查阅各种常规记录 2)询问调查 3)医学检查 4)环境的测量
研究对象人群特征资料 结局资料(outcome data)收集----- 调查表调查一般情况与吸烟状况 40701份调查表可供分析(69.29%)
结果研究人群肺癌死亡率(1/10万)(随访20年) 结果显示: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每日吸烟
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
18
9
决定因素: 1、非暴露人群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0); 2、暴露人群疾病的发病或死亡率(P1),或相对危险度(RR)估计值; RR越大,样本越小;P1=RR*P0 3、显著性水平:第一类错误概率α (a=0.05 or =0.01) ; 4、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一般取0.10。
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死亡、发病以及某些试验指 标的变化 • 研究结局的确定应全面、具体、客观。 • 结局变量的测定,应给出明确统一的标准,并在研究的
全过程中严格遵守。
3
❖ 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
吸吸烟烟
慢性 支气 管炎
肺癌
冠心 病
4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即队列的选择: 暴露组(暴露队列)和非暴露组(非暴露队列)
14
失访及其处理:由于随访对象多、时间长,不可避免会
有中途不知下落的成员,也可能有拒绝继续受观察的人,
这就产生了失访。
如果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失访率相似,失访者与未失访 者的结局发生率也相似,则失访将不会产生偏倚。所以应 尽可能取得失访者结局的信息,或从失访者中抽取样本调 查其结局。
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把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基线资料 中的一些特征加以比较,如差别不大,则可假定结局发生 率的差别可能也不大。否则,对选择偏倚可能产生的影响 应有充分估计。(最好低于10%)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队列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特定疾病或健康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一、队列研究介绍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观察个体的疾病发生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联性研究设计,从而推测因果关系。

研究对象可分为前瞻性队列和回顾性队列。

前瞻性队列研究则先选择一群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再随访观察他们的发病情况;而回顾性队列研究则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疾病群体中追溯暴露因素,然后判断发病的原因。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测量:明确暴露因素的测量方法,并且定期收集相关数据。

(3)随访观察:对研究人群定期进行随访,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4)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从已知事件或疾病的个体群体中选取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

(2)暴露回溯:通过回顾性的方法收集个体的暴露历史和相关数据。

(3)结果评估:分析和比较研究人群的发病率,进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在队列研究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分析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 计算发病率:根据研究人群的发病情况和随访时间,计算出不同暴露组的发病率。

2. 构建生存曲线:使用卡普兰-迈尔曲线或其他相关方法构建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暴露组的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

3. 风险评估:根据发病率和生存曲线,计算不同暴露组的风险比、风险差异等风险评估指标。

4. 考虑混杂因素:队列研究中可能存在多种混杂因素,需要进行控制或分层分析来减少混杂效应的影响。

5. 统计学检验: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或logistic回归等,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卫生统计学)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卫生统计学)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1964.2.7 1974.5.16随访情况良好,以后失去联系
1963.10.25 从未随访过
1962.5.15 1976.4.24死于车祸
1964.1.2 到调查日(1988.6.1)仍存活,未发生肝癌
人年数 8.5 10.3 不计 14 24.4
2.人时发病率(强度型)计算
如果以年为计时单位,人年发病率P(也称发病密度,是强度型指标):
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 the design & analysis of cohort study )
要求: 1.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以及置信区间的 估计;掌握暴露人年数、人年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 概率的意义、区别与计算。 2.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和注意问题。 3.理解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
统计量 2: 5270 24074473 7 177 1 541175194 815 008 5.520 625 566.303
1
而02.01 1 6.63p0.0,1拒H 绝 0, 两队列的发统 病计 率学 差意 异义 有
相对危险度RR的95%置信区间—Miettinen法
11.96 2
吸烟
N1
d1
23102
2
6333
2
5201
7
3950
11
38586
22
预期死 E的方 亡数 差
E
V
1.34 0.44
1.54 0.36
5.80 1.00
9.86 1.76
18.54 3.56
不吸烟
N0
d0
11266 0
1907 0
1078 0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设计与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队列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索人群中的疾病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和预后情况。

本文将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队列研究。

一、队列研究概述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通过跟踪一群参与者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展,以评估暴露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从未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记录其各类暴露因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其发病情况。

而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患病的人群开始观察,回溯其暴露历史,再通过跟踪观察其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观察起点的不同。

二、队列研究设计1. 前向队列研究设计前向队列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确定暴露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生物标本采集等方式,搜集参与者的暴露信息,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3)询问频率: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的发病率,确定跟踪观察的时间周期和频率。

(4)记录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2. 后向队列研究设计后向队列研究的设计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个已经患病的人群,确保其代表性和可行性。

(2)回溯暴露历史: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医疗记录等手段,获取参与者的暴露历史信息。

(3)询问疾病发病前的暴露: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采访等方式,获取参与者在疾病发病前的暴露情况。

(4)记录疾病发病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登记系统等手段,记录参与者进一步的发病情况。

(5)数据分析: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队列研究数据分析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性分析:描述参与者的人口学特征、暴露情况和发病情况等基本信息。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年龄校正死亡率(‰) 0.07
0.90
分类:
1.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以因素分组,开始观察时病例未出现,需追 踪观察一段时期,方可得到分析结果,性质是前 瞻性的,从现在追踪到将来,是队列研究的一般 形式。
2.回顾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均衡性检验考核两组的可比性
对照常用形式 1.内对照
将选定的某人群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分出,成为暴 露组,其余作为非暴露组
2.外对照 (1)特设对照 选择一个与暴露组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相似的 非暴露组为对照组
(2)总人口对照 不另设对照,用总人口作为对照
3.多重对照
(三)样本大小估计
N (uα
(四)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1.人口学资料: 收集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经
济收入等。
2.查阅现有记录、档案 特殊暴露人群的职业史或医疗记录,了
解暴露的性质和剂量,客观性好。
3.调查询问 询问暴露史,如烟、酒、生活习惯,常
采用调查员直接询问或通信调查。
4.医学检查或检验 调查对象的生理特征或生化指标。
1966.7.19 1961.11.11 1970.2. 1
1977.9.14(迁居外地) 1973.12.1(死亡) 1981.1. 1(随访结束)
年龄 对象1
对象2
对象3 暴露人年
25~
61.11.11~65.4.8\3年 70.2.1~72.11.11/2年 6.19
4月27天,3.41人年 9月10天,2.78人年
(4)明确规定了结局变量,并可准确获得结局资料; (5)有足够的观察人群可划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6)观察人群相对稳定,大部分可长期随访; (7)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支持长期工作。

(卫生统计学)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卫生统计学)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3.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PAR)
AR p p0
是指整个人群中暴露于某危险因素所引起的发病率增高部分(也称病因学成数)。 P 为整个人群中发病率,P0为非暴露人群发病率。
人群归因危险度比率(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 PARP)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都是因果关系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过程

暴露组

疾病 非疾病

疾病
非暴露组

非疾病
调查方向
前瞻性与回顾性的队列研究
1.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研究开始,确定研究对象的暴露水平,然后随访各暴露水平人群的 疾病发生情况。
例17-1 为探讨EB(疱疹)病毒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广东省中山市1986 年进行了EB病毒普查,共检查25~70岁居民41471人,其中38550人EB病毒 抗体阴性,2921人阳性。EB病毒抗体阴性和阳性者分成两个队列(两个 暴露水平) ,分别随访了437579人年和20477人年,EB抗体阴性队列共发 生鼻咽癌54例,阳性队列57例。
7
4806
12
该资料按年龄分层,每层构成暴露(吸烟)队列与非暴露(不吸烟)队列是否死于肺癌的 四格表。
算法步骤及结果
设 N1i为暴露队列各年龄组的暴露人年数i 1 ~ k ;
d1i为暴露队列各年龄组的死亡数;
Ei为各年龄组预期死亡数,Vi为预期死亡数的方差;
N
0i为非暴露队列各年龄组的暴露人年数,d
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 the design & analysis of cohort study )

17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17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第十七章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教学要求]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计。

熟悉:熟悉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及其趋势检验方法; 熟悉暴露人年的计算。

掌握: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及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掌握人时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概率的意义、区别与估计方法。

[重点难点]第一节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队列研究是对不同暴露水平的对象进行追踪观察,确定其疾病发生情况, 从而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对危险度是暴露人群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的比值,表示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风险是非暴露人群发病风险的多少倍,它反映了危险因素对疾病发生风险的作用程度。

归因危险度表示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风险与非暴露人群发病风险相比较的绝对差值,反映暴露危险因素造成发病增加的绝对量。

二、队列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3.临床病例的随访研究三、计算 相对危险度:01P P RR =∧归因危险度: 01P P AR −=∧四、应用相对危险度主要具有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方面的意义,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病因关联。

归因危险度具有更多的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它提示如果疾病控制部门消除了该危险因素,发病率下降的比率会是多少。

五、队列研究设计的注意问题: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终结指标的选择 4.样本含量的估计 第二节疾病发生指标的估计一、基本概念暴露人年:随访1个研究对象满1年则为1个暴露人年,是估计发病率基数的计量单位。

人时发病率又称发病密度,是在计算出暴露人年的基础上,采用暴露人年作分母,用发病人数作分子计算出来的发病频率指标。

发病概率反映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发病可能性的大小,用随访期内发病的频率来近似估计。

累积发病概率与发病概率的意义相同,只是估计方法是将随访期分成若干的时间区间,先估计各时间区间的发病概率,再估计整个随访期间的发病概率。

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第十七章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计。

2.熟悉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及其趋势检验
方法;熟悉暴露人年的计算。

3.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及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掌握人时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概率的意义、区别与估计方法。

【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
1)定义与实例
2)疾病与暴露关联的指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

3)应注意的问题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结局指标的选择
(4)样本含量的估计
2.疾病发生指标的估计
1)暴露人年的计算
2)人时发病率的计算
3)发病概率
4)累积发病概率
3.暴露队列与非暴露队列的比较
1)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2)分层分析
3)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鼻咽癌的年发病率为17.48/10万。
3. 发病概率(频率型)
当随访人口比较稳定,观察时间较短,失访人数极少时,发病概率q为:
q
d N
其中,N表示队列研究的总人数,d表示随访期内新发病例数。
发病概率反映某一时点的人群发病的可能性大小,若有失访,可用下式校正:
q
d N0 c 2
其中,N0为期初观察对象的人数,c为观察期内的失访人数。
1.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研究开始,确定研究对象的暴露水平,然后随访各暴露水平人群的 疾病发生情况。
例17-1 为探讨EB(疱疹)病毒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广东省中山市1986 年进行了EB病毒普查,共检查25~70岁居民41471人,其中38550人EB病毒 抗体阴性,2921人阳性。EB病毒抗体阴性和阳性者分成两个队列(两个 暴露水平) ,分别随访了437579人年和20477人年,EB抗体阴性队列共发 生鼻咽癌54例,阳性队列57例。
随访情况
1972.1.22死于肝癌 1974.5.16随访情况良好,以后失去联系 1976.4.24死于车祸 到调查日(1988.6.1)仍存活,未发生肝癌
人年数
8.5 10.3 不计 14 24.4
1963.10.25 从未随访过
2.人时发病率(强度型)计算
如果以年为计时单位,人年发病率P(也称发病密度,是强度型指标):
RR的95%置信区间 RR

11.96
2
本例中, RR 22.56, 2 560.33 所以RR的95%置信区间 22.5611.96
560.33
17.43 , 29.20
二、Mantel-Haenszel 分层分析
各队列的比较,目的在于描述不同暴露水平对疾病发生或死亡的效应。在分析危险因素与疾病 关系时,常受到混杂因素(confounder)的影响,分析时若忽略这个问题,将会导致结果的偏倚。 看表17-4,混杂的“虚假”性。 设C表示混杂因素(C+和C-两层),E表示暴露水平(E+暴露与E-非暴露) C+ C合并C
1 N1 D N 0.5 2
人年发病率(/10万) P1 P0 P
统计量: 2
d
N1 N 0 D N
2
1
对例17-6两队列的发病率作假设检验 H0:RR=1.0 (两队列的鼻咽癌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H1:RR≠ 1.0 (两队列的鼻咽癌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统计量: 2
E+
发病 未发病 80 8
E40 4
E+
5 40
E5 40
E+
85 48
E45 44
RR
1
1
1.26 ( χ 2=3.91 ,P< 0.05 )
RR
结果显示,如果按混杂因素C分成C+和C-两层分别进行分析,两者相对危险度RR=1,即疾 病与暴露无关,而如果C不分层,有RR>1,经检验,疾病与暴露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是
3. 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 PAR)
AR p p0

是指整个人群中暴露于某危险因素所引起的发病率增高部分(也称病因学成数)。 P 为整个人群中发病率,P0为非暴露人群发病率。 人群归因危险度比率(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 PARP)
4. 累积发病概率
当随访时间较长,随访人口变动大,失访增多时,采用累积发病率来计算人群中 发病率的大小:定群寿命表法。
设qk 为第k个区间发病概率,累积 发病概率Qk 1 1 qi
i 0 k
当所有 qi 1 时, Qk qi
i 0
k
例17-5
中山市EB病毒抗体阴性队列的每年年初随访人数、年发病人数和失访人数见
P AR P

p p0 100% p
例如,中山市肿瘤发病登记系统结果显示,中山市30~70岁居民的鼻咽癌发病率为
P=63.42/105(人/人年),
人群归因危险度比率为:
非暴露人群发病率P0=12.34 /105(人/人年),
P AR P

63.42 12.34 100 % 80.54% 63.42
说明如果能完全控制EB病毒感染,中山市居民的鼻咽癌发病率将减少80.54% 。
四、队列研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终结指标的选择
4.样本含量估计
第二节
暴露队列与非暴露队列的比较
一、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 描述不同暴露水平对疾病发生或死亡的效应比较。
例17-6 续例17-3,将资料整理成四格表: 中山市EB病毒抗体阳性与阴性队列的鼻咽癌发病率比较
观察期内发病人数 P 观察总人年数
例如:中山市为期12年的EB病毒抗体阴性随访队列中,男性55~59岁年龄 组共随访22879人年,有4例鼻咽癌在随访期间发病,其人年发病率为:
P
4 17 .48 / 10 5 人 / 人年 22879
表示在为期12年的研究中,平均每十万人年约发生17.48个鼻咽癌病人,
第十七章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 the design & analysis of cohort study )
要求:
1.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以及置信区间的
估计;掌握暴露人年数、人年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
概率的意义、区别与计算。 2.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和注意问题。 3.理解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
队列研究过程

暴露组
疾病

非疾病

非暴露组
疾病

非疾病
调查方向
因果关系研究方法
成组比较 病例 对照研究(回顾性) 1 配对 配对比较1: 1:M 配对 因果关系调查方法 前瞻性 队列研究历史前瞻性 疾病过程随访
第一节
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
表,试计算5年的累积发病概率。
中山市EB病毒抗体阴性队列鼻咽癌累积发病概率 Qk(1/105) 年份i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期初人数 N0 36486 36287 35964 35682 35244 发病数 d 5 3 2 2 2 失访数 c0 194 320 280 436 568 校正数 N0-c0/2 36389 36127 35825 35465 34963 发病概率 qi 13.74 8.30 5.58 5.64 5.72 1-qi 99986.26 99991.70 99994.42 99994.36 99994.28 累积发病概率 Qk 13.74 22.04 27.62 33.26 38.98
随访人数 抗体阳性 抗体阴性 合计 发病数 57 54 111

暴露人年数 20477 437579 458056
人年发病率(/10万) 278.36 12.34 24.23
278 .36 已知,相对危险度 RR 22.56 12.34
相对危险度的RR假设检验
队列 暴露 非暴露 合计 发病数 d1 d0 D 暴露人年数 N1 N0 N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中常要了解暴露于某种因素(factor)对疾病的发生有无影
响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者可以通过不同调查来收集资料:一种是在部分人发
生疾病后,对病人(case)和非病人(又称对照:control)调查其暴露于某 危险因素的情况,这种调查称为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另 一种是按照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而分成两组后分别随访观察他们的疾病发生 情况,这种调查称为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都是因果关系研究方法
吸烟
d1
2 2
预期死 E的方 亡数 差 E V 1.34 1.54 0.44 0.36
不吸烟
合计
N0
11266 1907Hale Waihona Puke d00 0N
34368 8240
d
2 2
65~
75~ 合计
5201
3950 38586
7
11 22
5.80
9.86 18.54
1.00
1.76 3.56
1078
856 15107
0
三、队列研究中疾病与暴露关联的指标
1.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 RR) 设暴露队列的人时发病率为P1,非暴露队列的人时发病率为P0,相对危险度为:
RR

p1 p0
表示暴露与某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风险是非暴露人群发病风险的多少倍。
例17-3 续例17-1,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的随访总暴露人年数为20477人年,鼻咽癌57例,人年发 病率P1=57/20477=278.36/105(人/人年);阴性人群的随访总暴露人年数为437579人年,鼻咽癌54 例,人年发病率P0=54/437579=12.34/105(人/人年)。 则相对危险度为:
一、队列研究的定义与实例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对不同暴露水平的对象进行追踪观察, 确定其疾病发生情况,从而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因 果关系。 1954年Doll、Hill和Peto在长达20多年的追踪观察研究中报道了 英国男性和女性医生吸烟与肺癌及其它疾病发病风险关系。
前瞻性与回顾性的队列研究
混杂因素C带来的结果!
M-H 分层分析方法
分层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按各层四格表分别估计预期死亡数,再汇总估计总的相对危险度并进行假设检验。 例17-7 下表列出不同年龄组英国男性医生肺癌死亡率与吸烟水平的资料,试探讨肺癌死亡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