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学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得关于世界的经验; ✓ 教师备课 坚持分析基本原理、分析智力作用、
分析未来意义、分析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特点。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
一、教学理论
3、当代主要的教学流派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关注 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性的培育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 民主的关系。
循序渐进 原则
因材施教 原则
方向性 原则
教学原则
伦理性 原则
二、教学要素、过程及其规律
3、教学原则
方向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伦理性
方向性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选择教 学内容,分析和理解教学内容,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 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
第八章 教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 涵
教学的主要作 用
教学的基本任 务
Basic connotation
Main role
Basic task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教学的词源考察
✓最早将“教学”二字合在一起使用的文献 是《尚书·兑命》:“敩學半”。
✓唐 代 孔 颍 达 疏 : “ 上 字 为 教 者 , 音 敩 ( 音 xià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 己学之半也。” 说明当时的“教学”是 指通过教人而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 学,而是“学习”。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组成的统一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 的过程。

第八章教学的一般原则

第八章教学的一般原则

第八章教学的一般原则教学的一般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它们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下面将介绍几个教学的一般原则。

首先,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其次,教学应注重启发性教学。

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再次,教学应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是学习的基础,但只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各种实际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教学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

学习是一种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感表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最后,教学应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困难,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

评价应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总之,教学的一般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性教学,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以及注重评价与反馈。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八章  教学理论

二、教师中心说(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说是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 起决定地位的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决定于支配的地位;课
本是教学赖以开展的教育内容的中心;教学必须以课堂为中心。
三、学生中心说(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 学生中心说,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 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 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 主要观点: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儿童是中心;
我国影响较大的一种主张: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由六个阶段构成,分别 是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的环节 现代教学过程应该包括7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 都是相对独立,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时,各环 节之间又是彼此关联与相互衔接的。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 设计与确定教学目标。
心发展规律,研究儿童在课堂情境中的学习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组织、 安排教学。
(二)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传统社会中,学校教育把传授知识当做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但当 前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学不胜学,人们提出要在传授知识的基 础上侧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掌握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并联系 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主义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利用必要的乡土教材或补充教学材料。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定义: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重视培养其能力,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要 使其增长智慧和才能。 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 (1)教学重视“双基”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发展 学生的能力; (2)明确各门学科发展能力的具体任务; (3)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和提倡探究式学习。

第八章 教学讲义

第八章  教学讲义

第八章教学一、教学的概念、意义与一般任务(一)教学的概念界定1. 广义的教学:包括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共同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授与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

基本涵义:(1)教和学同时存在于这一活动过程当中(2)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于这一过程2. 狭义的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涵义包括:(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变化;(3)教学是学校的基本教育活动;(4)教学以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传授为主。

(二)教学的意义1. 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3. 教学是传递人类丰富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5.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6.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教学过程的概念、特点和结构(一)概念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1. 古代教学过程理论的萌芽(1)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躬行,将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2)《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

(3)朱熹“循移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脉、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法。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9、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 技能的是( D ) A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0、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 (C)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11、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个教学原 则是(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2、学生的知识学习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 D)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博文大理 4、直观性原则
厚德笃行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注意运用语言直观 (4)提倡自制教具
博文大理 5、循序渐进原则
厚德笃行
(1)按课程的系统进行教学 (2)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6、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通过作业和检查促进巩固 (4)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的三个角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二 者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特定的环境中, 借助预成课程这一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 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创生,促进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门活动。
博文大理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反 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学生
人格的影响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 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赞可夫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含义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
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 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2、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 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的过程的 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 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 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为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五大教学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 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 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 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 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
(二)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 育科学院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开始教育研 究。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 主篇《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组织领导以“教育与 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的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 作150余种,《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 验》、《教学与发展》等书,对前苏联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八章 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模式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 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 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 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 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 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 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 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 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 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 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2、朱熹:朱子读书法——读书,研讨 以读书为手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教学 过程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学习策略上主张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和温故知 新。读书,研讨
3、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 苏格拉底受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 己是知识的产婆,并创立了“产婆术”,即通过师生 双方的辩论,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和引导新的方向, 从而否定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以求得一般的概念。 因此,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 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 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而不是人云亦云。“产婆术”通常是教师适当地创设 一个求知情境,让学生以为是自己在找寻或发现真理, 教师只负责提出问题,然后在讨论与批判之中不断地 修正观念。教师所扮演的是知识“接生婆”的角色, 而不是“填鸭者”。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本章重点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教育学导论》 第八章 教学过程

《教育学导论》  第八章 教学过程

• • • • •
辨析: 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智育 教学与课程 教学与上课
(二)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 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 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 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八章 教学意义和过程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结构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
• 什么是教学?
• 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 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 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 能力。” • 我国学者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 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 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 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 顾明远辞典界定:“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 活动。” •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界定:“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学校教学这样定义:学校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学习、
掌握特定文化,并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这一定义在
指称范围上,是特指各级各类和各种形式学校的教学 (一般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不用“教学”而用“教育”); 在活动主体的行为方式上,指出教师主要是引导、促 进学生学习,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文化。

第八章 教学目标

第八章 教学目标

第八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目的
1.认识教学目标的意义和功能;
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3.掌握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1.教学目标的概念
2.教学目标的意义
3.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辨析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评价功能
3.激励功能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发展简介
1.鲍比特、泰勒对教学目标理论的贡献
2.布卢姆及其合作者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我国对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识领域目标分类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
2.根据学科教学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3.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二、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1.教学对象
2.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
3.表现行为的条件
4.学习程度。

现代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学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八章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把教学看作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或途径,重视教学的作用;同时对教学的实质进行了探究,获得了不少深刻的见解。

王夫之提出,学是学教师所教的东西,教是教人学习;教者要就学者原有基础不断扩大他的知识领域,学者要根据教者的引导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事物的由来①。

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进入学校成为教学内容,并要求提高培养人才的速度和效果,因而人们就特别重视教学,重视对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至今已形成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教学概念的看法:“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教学即成功”;“教学是有意进行的活动”;“教学是规范性行为”②。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教学概念的看法由于角度不同,突出点不同,有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存在多种定义,有代表性的为:(1)“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③(2)“‘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④(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⑤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学所指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人们往往把教学和智育两个概念混同起来,其实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

讲教学,突出的是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教案主题: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力的平衡;
4. 能够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2.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4.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平衡相关的题目练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确保作业内容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学原则讲课讲稿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学原则讲课讲稿
第八章-教学-第三节-第四节-教 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 也指导学生的学,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规范性要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的 区别——教学规律:本质的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必然
教学原则:可变的、主观能动的、必须的 联系——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原则的基础
种鳍的作用。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
积极思考与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 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4.发扬教学民主
------摘自《教育观念的变革》
我们要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关注儿童的真实需求,
把“人性”、“人情”、“人道”与“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 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的量,更要关心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 一个整体体现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
上面所举的关于出生在正月里的这个例子,由于涉及的是生活上最熟悉 的事例,因而效果很好。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
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 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生活即教学
教学即生活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 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第八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第八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第八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方法目录一、教学方法及其当代特征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教学方法及其当代特征1、教学方法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①目的性②双边活动性③方式步骤手段2、当代教学方法的特征〔1〕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2〕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3〕以发挥非认知因素的作用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加以判断。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我们将教学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方法〔讲授、谈话、直观演示等〕第二类主要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发现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三类主要是以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为主的教学方法,前两类方法的交叉重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等〕第四类是当代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综合教学方法,突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旨,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1、讲授法内涵: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讲读、讲述、讲解、讲演四种。

优缺点:优点: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有利于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不易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

讲授法基本要求:〔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第八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八章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八章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引导下,由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学习共同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其本质是特殊认识的过程。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1.教学与教育。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教育还包括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等;2.教学与智育。

复杂的交叉关系。

一方面教学是发展德育、智育等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途径才能得以全面实现;3.教学与上课。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教学除了上课还包括,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等基本环节。

(三)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教学的主要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形式;②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2.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的功能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确定,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①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③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理论概述(一)学习理论VS教学理论(最早提出教学论的人是拉特克)(1)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含义①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各种因素的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的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等。

②教学理论是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教学的现象和问题,揭示教学的规律,解决教学现实问题;(2)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区别①学习理论主要是描述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它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是描述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原则因对教学规律的认知不同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展和掌握,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学原则。只有正确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才能对教学实践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原则与运用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暗示教学的基本程序:
准备阶段、暗示阶段或讲授阶段、操练阶段。
暗示教学法的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暗示相互作用原则。
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注意事项: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分类: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注意事项: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趣。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
(三)讨论法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或缺知识的方法。
注意事项: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及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者巩固知识的方法。
(知识稠密区)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掌握“个”的阶段,即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用典型事物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二阶段:探索“类”的阶段,即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根据第一阶段获得的“个”知识来进行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第三阶段:理解规律和范畴阶段,即对前两个阶段获得的认识进一步探究,得出规律性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梁启超——趣味教学思想
蔡元培——“自动自学,自主自研”
陶行知——“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理论来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
理论观点:斯金纳为例
(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
(3)注重过程与结果。
(七)实习法
实习法又称为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2)相依组织的教学过程
相依组织即对强化刺激的系统控制,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系统的安排。(学生查,“先行组织者”)
在内容设计方面,强调小步子原则。
第八章教学(教育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含义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双主体)。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泰勒,社会经验)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与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任务
教学任务是由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二)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依据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以下五方面。
1.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分类: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效果
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在遵循教学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3)程序教学法
理论来源:强化作用理论
评述:一是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言,程序教学法未必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是程序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这种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方法,学生独立学习时,缺乏师生互动的因素,因而仅适用于能力较强且个性较独立的学生。
程序教学法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2.认知教学理论
理论来源:认知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探讨。
(三)教学中知、情、意相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引起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教学不能停留在感知上,必须理解教材,这是领会知识的关键。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泊尔
观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学科的基本结构
(3)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4)发现教学方法
评述: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
二是适应方位和对象是有限的,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或所有学生。
三是发现教学费时较多。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理论来源: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
注意事项: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注意演示的过程
(3)关注演示结果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注意事项: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找我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重视练习质量。
(3)严格要求。
(六)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齐勒尔和赖因: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创设经验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第二步:提供思维唤起的刺激物,这个刺激物由情境内部产生,也就是根据书本知识而创设的经验情境中产生的。第三步:应道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者提出不同一些不同尝试性的不同答案,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步: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步: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己发现并验证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取得有意义的知识。
凯洛夫:五环节课堂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赞可夫: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现有的发展水平,而最近发展区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布鲁纳:教学过程应依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六环节说: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具体化、计划教学手段、执行计划、检查教学、分析教学结果。
(二)当前我国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引导性
(3)认识的简洁性
(4)认识的交往性
(5)认识的教育性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
(1)正确选择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