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观察到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 突,这促使他思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人类学与哲学的融合
布迪厄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尝试将这两种学科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 地理解社会现象。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实践的概念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还包括思维、感觉和沟通等方面。实践是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产物,受到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背景影响。
03
资本与权力的相互依 存
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相互 依存的关系,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权 力的支配力,而权力的运作也可以促 进资本的积累。
04 语言与社会实践
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和 沟通,传递和共享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指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等非物质资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 获取。
04
符号资本
指声誉、名望和符号意义等非物质资 源,通过符号象征和认同获取。
权力的概念与运作
权力概念
布迪厄认为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社会行动者通过控制资源、制定 规则和策略性行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运作
权力运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意识形态、制度化、法律和暴力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跨学科交流
03
布迪厄的理论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跨学
科研究的开展。
布迪厄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01
概念模糊性
布迪厄的理论中存在一些抽象和 模糊的概念,导致理解和应用上 的困难。
阶级局限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首先,场域是一个运作空间。每个场域都有 自身特有的运作逻辑,并且不可化约为其他场 域运作的逻辑,具有相对自主性,因此场域也 称为社会小世界。作为运作空间的场域是一种 人为的建构,是经过漫长的自主化过程后才逐 渐形成的产物。 其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 种位置的占有者利用各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 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场域中斗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够强加一种对自身 所拥有的资本最为有利的等级化原则。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四)建构的结构主义/结构
的建构主义
场域和惯习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是制约关系, 即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为某个场域固有的 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是认 知建构的关系,即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 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 值得社会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这种 辨证关系就是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性的外在 化。
(二)实践的逻辑 布迪厄从未对“实践”这一概 念做出清楚而明确的界定,只是 始终强调了实践的几个特性。
实践的紧迫性
该特性源于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指行动者往 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迅速地作出决定, 必须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这种紧迫性预先就 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的未来,这一特 性是实践与理论的一个重要差别。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代 表作为关于阿尔及利亚卡比尔人房屋的研究。 第二阶段为实践理论的形成阶段,代表作为: 《实践理论大纲》(1977年)。 第三阶段为反思社会学阶段,代表作为: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第六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三、场域(field) 场域是存在于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的关系网 络。我们作如下理解: 第一,场域中存在各种位置。(我们可以想 象一下,小到一个小群体,中到安大这样的学校, 大到中央政府,其中都分布着各种位置。) 第二,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 第三,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所 掌握的资本。 第四,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及 其掌握的资本,所形成的客观的关系网络(例如 支配关系、对应关系等)。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2、模糊性。实践是非确定的(理论相对来 说是清晰的、连贯的,但理论是对实践提炼总结 的结果,往往是事后诸葛亮)和流动的(理论则 往往静止在书本上和论文里)。 布尔迪厄借用结构主义的关系方法,认为现 实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布尔迪厄特别强调关系 方法,要求将事物放在有差异的与等级化的关系 体系中来考察。重要的不是通过直接认识事物的 内在特征来研究,而是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研 究。He’s gone.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此外,惯习是潜在的,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 之中。更重要的是惯习是前认知的,不加反思的。 例如,人们从小就被进行性别教育和训练, 逐渐地男女在很多行为方面都呈现很大差异。性 别社会化训练的结果就是人们认为应该有男人样 和女人味的不同。 女孩儿包里就要装个小镜子,女孩子吃饭拿 筷子往往会把小指高高翘起,等等。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3)惯习的转换。 惯习可以互换位置,从一个场域转换到另一 个场域,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起作用。所谓“江山 易改,本性难移”。但转换的结果却有不同,有 时是游刃有余,有时是水土不服。
2、惯习的再理解 如果说,传统社会学理论往往就是在个人与 社会(结构和能动)两者之间纠缠,那么,布尔 迪厄在这里楔入了新概念:惯习。
布尔迪厄简述
布尔迪厄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法国总理莱昂内尔在为其所致的悼词中说道,“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的社会学大师,是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
”布尔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贝恩亚,他早年学术生涯一直未能摆脱结构主义的阴影,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
在他批判性地重新思考了索绪尔的理论命题之后,尤其是思考了作为实践和言语对立面的文化和语言之后,他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开始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8.1 – 2002.1.23)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现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
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
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布尔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贝恩亚,他早年学术生涯一直未能摆脱结构主义的阴影,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
在他批判性地重新思考了索绪尔的理论命题之后,尤其是思考了作为实践和言语对立面的文化和语言之后,他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开始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分析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布尔迪厄觉得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才能建立一种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揭示其理论框架的核心观点及其对当代社会科学的贡献。
布迪厄,作为法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理论具有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和深刻的现实洞见,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布迪厄的生平及学术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他的理论产生背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本文将重点阐述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场域、惯习、资本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布迪厄理论对社会科学的贡献,包括它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审视社会问题,以及它如何推动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发展。
本文将对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进行客观评价,探讨其理论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精髓,并引导读者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
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概述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是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社会科学框架,它试图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结构和动力。
布迪厄特别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他的理论旨在揭示这些不平等和权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构造、维持和再生产。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社会实践被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agents)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换。
这些行动者不仅仅是理性的决策者,而是受到他们的习惯、直觉、情感、以及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深刻影响。
社会实践因此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试图通过他们的行动来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被他们的社会地位所限制。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这两个核心概念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实践。
场域是一个由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构成的网络,它规定了行动者可能的行动范围和策略。
场域、惯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模糊关系”——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
场域 、 惯习与实践活动的“ 双向模糊关系 ”— — —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 董晋骞要〕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是建立在超越传统实体思维 、 主张关系思维、 超越二分对立的传 统哲学观念、 树立客观化和生成性的实践观念的基础上的 。
他认为, 行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惯习活动, 是在场 〔摘 域中才发生的。
实践活动表现的是人的客观化的实践关系, 是与理论关系相对应的 。
实践活动具有两可性和模 而实践活动理论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 糊性的特征。
布迪厄立志要建构一门名副其实的关于人类实践的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布迪厄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要贡献之一 。
〔关键词〕布迪厄; 实践活动; 惯习; 场域; 历史客观化 〔作者简介〕董晋骞, 1959 年生, 哲学博士,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编审( 辽宁 沈阳 110036 ) 。
〔中图分类号〕B565.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6198( 2013) 04 - 0025 - 04一布迪厄认为, 实践活动是在场域中发生的。
按 照布迪厄的观念, 所谓场域( field) 是由附着于一些 资本权力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 。
关系群形成 系构成的。
首先, 场域是“关系群 ” 系列或系统, 这些系统的关系既是客观化了的, 也 是历史发展而来的, 他们存在于社会空间的各种位 而制约这些关系的则是权力 ( 政治权力、 置之间, 经济权力 ) 或资本 ( 社会 资 本、 经 济 资 本、 文化资 本) 。
因此, 布迪厄的场域概念不同于梅洛 · 庞蒂 “场” , 前者是一个专业学术概念, 后者只是 所说的 单纯指橄榄球场。
布迪厄的场域及其社会空间实 际上是与传统哲学所说的社会概念相对抗的概念 : 布迪厄不认为社会像传统理论和一般马克思主义 理论所武断的那样: 社会是各种系统和各方面功能 围绕核心所构成的总体, 整个社会有一个总体逻辑 和总体规划。
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第八章论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摘要:场域、资本、惯习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三个概念的提出,使社会学的研究呈现新的视角。
布尔迪厄力图通过场域、惯习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从而超越社会科学的二元对立。
本文思考焦点即为社会实践理论的这三个核心概念。
关键词:场域,资本,惯习,实践Key word:Field,capital,habitus,Practice.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今社会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师,他和英国的A·吉登斯、德国的J·哈贝马斯一起被认为是当前欧洲社会学界的三大代表人物。
其著作《实践理论大纲》(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实践理论的提出是与布尔迪厄的治学目标——超越导致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实践理论可以有效地将社会现象学的分析角度和社会结构主义的角度合成为一体化的社会研究方式,既在认识论上做到逻辑贯通,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实践理论提供的理念框架是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通的中介,力图通过场域(field)、惯习(habtius)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
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体系中,有一些贯穿性的核心概念,其中从外部行动者在社会空间所占据的位置“场域”,行动者行动的动力资源“资本”,从内部揭示构建行动者和各种性情倾向的“惯习”是三个最核心的概念。
布尔迪厄在论及场域、惯习、资本这些概念的时候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主张在理论的系统中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去界定概念。
他认为只有在关系系统中,概念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而决不能孤立地定义它。
一、场域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理想化的抽象社会,而是研究由无数个体所构成的“场域”以及无数场域构筑的一种更大的“场域综合性结构”。
第十一讲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 三、反思社会学的实践 • 反思,即与常识和既有知识的决裂是社会科学研 究的基本要求。 • 借助于实践理论,布迪厄认为,学术事业和社会 实践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学术事业要求超然于 纷繁复杂的具体实践,进行最为彻底的反思,才 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 反思社会学的核心是对研究问题和研究主体作出 参与性对象化的社会学反思 参与性对象化 • 反思社会学需要坚持一种几乎是怀疑一切的勇气, 需要通过场域、资本、惯习与实践的分析透视社 会学研究的社会学,并且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 研究方法 • 反思保持着一种基本的信念:哲学、社会学、政 治学、道德关怀是密联系在一起的。
• 二、学术场域与知识性的社会属性 • 学术场域充满了各种各样力量的斗争。 • 人们假定学术领域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以真理为依归的世界, 与权力斗争无关,事实上这是对学术领域的误识,而且这 种误识本身构成了学术领域的一种符号资本。 • 学术场域面临着两方面的力量: • 一是场域内部的,渐渐形成的一系列的惯习,一旦某种思 想或者理论占据了支配地位,就会努力将这种思想、方法 注入到教育、训练与公众的观念之中,构成场域参与者的 常识,惯习由此而形成。 • 二是场域之外的,公众议题或者常识观念往往是相关研究 问题甚至主要概念的来源。 • 受实践与场域运行现实逻辑的影响,社会学的问题、概念、 理论和知识必须经受更为严格的批判与反思。 • 关于学术场域与教育的研究占据了布迪厄社会学经验研究 的主要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他将社会学的社会学(反思社 会学)作为了社会学的最基本的构成基础,
• • • • • • • • • •
二、现象学与结构主义的影响 1、现象学的影响: 丰富了关于社会世界的建构 社会世界的建构的观点; 社会世界的建构 “反思”思想 对社会表象的悬置 背后的先决条 件 惯习的概念,但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萨特的哲学, 往往是他批评的靶子 2、结构主义的影响: 社会世界作为一种客观精神结构 世界是由各种关系构成的,而不是由绝对的实体组 成,因此科学研究应该持一种关系主义的方法 找出实践背后的各种生成图式和转换规则; 找出资本循环过程及其背后的基本生成规则
第十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与符号权力理论
• 2、符号权力 • (1)在语言市场中流通的并不是完全同质 的语言,语言在生产和接受上都取决于两 个言说者之间的符号权力关系。 • 每一次语言表达都应视为一次权力行为。 • (2)必须认识到“符号系统”既作为知识 工具,同时也是支配的手段。 • “符号权力”体现的是社会世界支配关系 的“看不见”的机制。
第十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与符号权力 理论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法国著名社会学家, 1981年进入著名的法兰西学院执掌社会 学教席;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的 赫胥黎奖章。 代表性的著作:《实践理论大纲》、 《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语 言与符号权力》、《实践与反思:反思 社会学导引》,等等。
• B.特征 • 第一,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 (性情倾向)。 • 第二,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它塑造、 组织实践。 • 第三,惯习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那些 在社会世界中占据相同位置的人们会具有 相似的惯习。 • 第四,惯习具有历史性、开放性和能动性。
• (2)场域 • A.含义 • 场域,其实是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 网络。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 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 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的客观 关系的空间。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 种不同的“场域” 。
• B.资本的类型 • 经济资本(财富、产权):就是经济学通 常理解的那种资本类型,它可以制度化为 产权形式。 • 文化资本(文凭、知识):是指借助不同 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 • 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身体形态; 二是客体化的形态;三是制度化的形态。
• 社会资本(社会关系、信任):是指当一 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 关系网络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所拥有的 资源。 • 符号资本(荣誉、声望):指对上述三种 资本形式的认同。 • 各种资本可以相互转换。在现代社会里, 经济资本可以衍生出其他所有类型的资本。 各种资本之间具有可兑换 • (1)实践理论的提出 • 实践理论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的知识构建 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还要考虑这些客观 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 因此,实践理论是以反对社会理论界的客 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为主旨的。
理论理性批判 布迪厄
9
在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进行系统的批判之后,布迪厄就 开始构建其反思性的社会学。习性、场域和资本这些概念 工具的运作所提供的关系性思维方式为布迪厄建立其‚社 会学的社会学‛,或者说为建立一种反思社会学提供了可 能。习性、场域和资本构成了布迪厄社会学‚反思的三重 奏‛。 布迪厄认为,作为实践活动的实践的理论与实证主义相反, ‚它提醒我们,认识的对象是认识主体构成的,而不是被 动记录的‛,而这一构成的原则则具有结构的和促成结构 化的行为系统,即习性。 习性的生成总是由条件制约与特定的生存条件相结合形成 的。习性是具有持久性的、可持续性的潜在行为倾向系统, 具有一定的有结构的结构,倾向于作为促结构化的结构发 挥着作用。 在布迪厄看来,整个实践世界都是在与周围认识和促动结 构系统的习性的关系中形成的。要对实践活动作出科学的、 正确的解释,就必须把产生实践活动的习性赖以形成的社 会条件与习性被应用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亦即需要了解 ‚外在性‛就必须了解‚外在性的内在化‛。
不回应 回击 回赠 反驳 作为无能(耻辱) 等等
这个生成模型把交换简化为一系列根据极少量原则并借助一种组合术做 出的相继选择。此生成模型能够按其规则再现习性的运作,以及通过一 系列的选择来进行实践的逻辑,而此类选择是不可逆转的(且是在紧迫 中并往往是在下了重大赌注的情况下做出的,以回应其他遵循相同逻辑 的选择)。布迪厄所反复强调的实践特征就是实践的模糊性,即实践既 有理性的成分又有非理性的成分,所以布迪厄才将实践看作是一种‚实 践感‛。 16
6
第一章,布迪厄就把矛头指向了结构主义思潮的 源头——索绪尔的语言学。 索绪尔设定交际的真正媒介不是作为直接材料的 物质性的可观察的言语,而是作为使话语的生产 及其解码成为可能的客观关系系统的语言。他强 调‚语言能够确保交谈各方音义组合的同一及彼 此间的理解‛,从这一角度来看,语言是作为一 种媒介,是第一位的,其优先于言语。 在布迪厄看来,‚这等于是使最明显和最实在的 东西即交际内容本身从属于一种没有感性经验的 纯粹构成,完全颠倒了诸现象的关系‛。 这种理论模式背后的预设是客观观察者的观物立 场。而作为客观观察者的地位则又意味着社会的 断裂,且这一断裂使对于科学活动的支配变得不 可琢磨,它将导致一种忽略科学活动的社会可能 性条件相关联的隐性理论。
有关实践论的书
有关实践论的书以下是关于实践论的一些书籍推荐:1. 《实践论》(Practice: Selected Writing and Interviews,1977-1979)- 作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著作,集结了他对实践理论的重要思考和研究。
布迪厄通过对实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行动、认知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2. 《从实践到理论》(From Practice to Theory in Human Affairs)- 作者:巴博拉·罗根费尔德(Barbara Rogoff)这本书通过跨文化的研究,讨论了实践如何与理论相互作用。
罗根费尔德提出了实践理论的关键原则,以及如何将实践知识应用于理论发展和实践中的一些案例。
3. 《实践理论》(The Theory of Practice)- 作者:乔恩·普尔(Jon Poulsen)这本书介绍了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普尔通过对实践理论的历史回顾和批判性探讨,澄清了实践理论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实践和反省:社会理论与行动研究之间的关系》(Practice and Reflexivity: Connections between Social Theory and Action Research)- 作者:乔纳斯·恩格斯特罗姆(Jonas Engström)、理查德·纳尔(Richard Normann)这本书探讨了社会理论和行动研究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实践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如何将实践理论应用于行动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解决。
5. 《实践的创造性》(The Creation of the Practising Mind)- 作者:杰克·居瑞尔斯(Jack J. J. Phillips)这本书探讨了实践在个人和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皮埃尔·布迪厄)【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第六章皮埃尔·布迪厄一、布迪厄的学术生涯与思想渊源布迪厄大概是自雷蒙·阿隆以来法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理论界中的声誉也日渐上升。
他对教育、文化、艺术、经济活动和国家等问题进行的范围广泛、风格独特的研究,正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1.学术渊源(1)法国社会学传统:在他看来,涂尔干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结构主义与关系论;(3)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4)哲学教育的影响。
2.布迪厄的理论主旨和著作概述布迪厄的文章和专著数量庞大,范围广泛。
粗略地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布迪厄在早期著作,特别是对阿尔及利亚的研究中,采用了与结构主义近似的思路,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他关于卡比尔人房屋的研究上。
该文已经成为结构主义人类学的范文,布迪厄本人也非常喜欢,在后来出版的一些著作(如《实践的逻辑》)中还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文所涉及的材料。
(2)实践理论的形成①通过对比安地区婚姻策略的研究,布迪厄逐渐发展形成了强调策略的实践理论。
这一时期研究的代表作就是著名的《实践理论大纲》,它标志着布迪厄对以往的结构主义模式的超越,也奠定了他在法国学术界的地位,许多人将其社会学视为一种与结构主义不同的“策略社会学”。
②在这一时期,他对教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赢得国际范围的关注。
但是,与他在法国的形象相反,英语世界中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学者往往望文生义地将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看做一种结构主义色彩的决定论。
(3)符号权力理论和反思社会学阶段从80年代开始,布迪厄日益关注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尤其是注意考察权力在学术场域、文化场域和艺术场域这些通常被视为不涉及权力的地方的作用,这方面,《学术人》和收入《语言与符号权力》中的一些文章都反映了布迪厄独特的分析角度,而《区隔》一书更是他对文化艺术的社会学分析的集大成之作。
《布迪厄之实践理论》课件
习,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的客
观环境和结构中,不断的同时创造和建构自身以及生活在其
中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
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 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被誉为法国的“精英大学”, 建于1794年,现在的学校由建立于1794年的巴黎高 等师范学院和建立于1881年的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 校于1985年合并而成,目前拥有6个人文科学学院 和6个自然科学学院。共计有10位来自物理、化学、 经济学、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奖 (Field Medals,数学”诺贝尔奖“)得主出自巴 黎高师。
布 迪 厄 之
实 践 理 论
报 告 大 纲
一、作者简介
二、总述实践理论
三、分述场域、惯习及资本内涵及其
关系 四、对“实践理论”的不同看法
一、作者简介
皮埃尔·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 (1930——2002) 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 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
· 1951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习,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约条件的客
观环境和结构中,不断的同时创造和建构自身以及生活在其 中的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
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
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
实践理论的概括
生活在社会空间中的行动者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来 确定其社会位置的,他们凭借各自拥有的特定资本和特定惯
富和发展,使我们深化了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认识。
第二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第二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如果非要推选出一位实践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布迪厄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人选。
他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地阐述实践理论思想的学者。
他专门用于论述实践理论的几本专著(《实践理论大纲》、《实践的逻辑》、《实践感》)已经、或即将成为任何想要写作实践理论方面的文章、或要采用实践理论视角来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须参考的经典文献。
下面就开始对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思想做一个简要地介绍。
一、生平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于1930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的一个乡村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所以他的家庭应该属于中产阶级的中下层。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他就读于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Paris),在校期间,他表现出极强的独立精神,在斯大林主义盛行期间,他和德里达等人一起组织了保卫自由委员会,但对极左的专制主义。
与此同时,他认真细致地阅读了马克思的大量著作,尤其喜欢马克思早年的思想,特别是《论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临近毕业时,他拒绝提交学位论文,以此显示他对学校僵化的独裁管理体制以及平庸的教学质量之不满。
尽管如此,他还是获得了学位,于1954年毕业,比福柯(Michel Foucault)晚三年,早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一年。
毕业之后,布迪厄在外省的一所中学里教了一年多的书。
1956年应征入伍,随着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
在此期间,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书,后以《阿尔及利亚社会学》为题发表。
该书反应了阿尔及利亚人在战争期间的灾难遭遇,全面详细地记录了阿尔及利亚人的日常生活状况,是一本生动翔实的民族志著作。
役满之后,他又在阿尔及利亚呆了两年,继续他对阿尔及利亚人的研究。
尽管布迪厄本人对这本书不是很重视,认为它不过是“一个外行人开展的蹩脚实验”,但后人却认为,该书表达的观点已经预示了布迪厄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歧。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复习笔记 下篇(第六章 皮埃尔·布迪厄) 【圣才出品】
第六章 皮埃尔·布迪厄【知识框架】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实践的特点:复杂性、模糊性、利益性、可知性 实践逻辑 实践 唯智主义及表现形式 实践理论 学究式谬误及表现形式 惯习:定义、特点、意图 意图 场域 定义:网络、位置、构型 特点 资本的定义 资本 资本的四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 权力与符号资本 反思社会学:提出原因、定义、核心、特点、偏见、作用 评价布迪厄【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背景 ★皮埃尔·布迪厄1.现实背景欧洲的社会学理论不完善,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
2.理论背景(1)马克思和韦伯的思想:韦伯强调文化、精神和社会运行的重要性思想,马克思对实践以及矛盾的关注,均被布迪厄继承下来。
(2)结构主义的影响:布迪厄批判结构主义,但是结构主义坚持关系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各种关系构成,而不是绝对的权威实体)、关注现象背后的建构原则被布迪厄继承。
(3)社会学的法国传统:涂尔干派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强调以及对分类形式的探讨都影响着布迪厄的社会学取向。
此外,涂尔干的“惯习”概念深受莫斯有关“身体技术”和“素性”的论述的影响。
(4)哲学教育的影响:布迪厄认为哲学训练对于他的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分离状态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考点二:实践★★★★布迪厄的行动理论由于对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的关注,而被称为“实践理论”。
1.实践的特点(见表6-1)表6-1 实践的特点2.实践逻辑(1)对实践进行研究总是容易将实践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混淆。
(2)实践由于其现实紧迫性、条件的局限性和时间的指向性等而根本不具有理论逻辑的明确性、机械性和连贯性,但并不意味着实践逻辑无法被揭示出来。
(3)实践逻辑是隐藏在实践活动的深层次生成逻辑,而不是规范行动的规则。
这些生成原则将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感知和行为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只有这样,才使实践活动成为可能。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场域”(field)还是champs? 一个社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场域,在这些不 同的场域(已经结构化了的一些场所)进行一些为 了特定目标的竞争。场域一辞,原文也有田野的意 思。布氏从人类学起家,自然受到田野方法非常深 的影响。场域不是一个实体存在,而是一个在各个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想像上的领域,场域其实有边 界,但是各个在特殊场域内的行动者,都难以说清 楚场域为何,但是如果他真的从属于各个场域,就 会知道该怎么作,谁是老大,谁在挑战。
在布迪厄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
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发挥的 作用而制约的。并且,每个游戏者在游戏中 的地位和作用又受他们个人所据有的资本的 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符号的各种 形式资本的制约。
布迪厄认为更重要的是游戏过程和游戏关系对游戏 者地位和作用的制约,他说:“在社会游戏中,我 们也有将牌,即根据游戏的变化,其效力也随之有 所变化的‘主牌’:正像不同牌的大小是随着游戏 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种类资本(经济的、社会的、文 化的、符号的资本)之间的等级次序也随着场域的变 化而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场域中的关系是由行 动者本身的因素、行动过程的变化和场域作为环境 的制约作用等方面相互联系而成的,场域自身的作 用是基础的或前提的。
跨学科的角度入手,对人类学、社会学、教 育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史学、美学、 文学等都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思想 范畴,建构了相当新颖的学术框架。 推动着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的重大变革,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本身开 辟了更加广阔e
Bourdieu)是当代法 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 家,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和英国 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德国的哈 贝马斯(Jurgen Harbermas)被认为是当 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杰。
社会学家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今社会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师。
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活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笔者认为,要理解布迪厄实践理论应该注意这样的一条线索即布迪厄寻找新的理念框架来解释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通的中介,他通过场域(field)、惯习(habti-us)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capital)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继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实践理论。
其次就是对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理解。
(1)惯习和场域何谓惯习?布迪厄说,条件制约与特定的一类生存条件相结合,生成习性(habitus)。
习性是持久的、可转换的潜在行为倾向系统,是一些有结构的结构,倾向于作为促进结构化的结构发挥作用,……。
惯习使人们可以“即兴”运用多种策略以应付生活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情境。
惯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惯习同客观条件的长期浸润密不可分。
它是由客观条件包含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自由和必然、方便和禁忌所持久地灌输的,产生一些客观上相容的、可以说预先适应这些条件的的行为倾向。
其次,惯习具有历史性和共时性。
惯习是历史产物,是既往客观条件和经验在行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存在,同时又是现时客观条件和情境在行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存在。
第三,惯习具有生成能力。
虽然惯习是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条件的体现和存在,但是它可以生产很多“意料之外”的结果。
正是这一点使得外在力量能以一种非机械决定论的方式在行动者身上起作用,使得行动体现出自由度和创造性。
这也是外在性的内在化过程。
何谓场域?布迪厄认为,从分析的角度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惯习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
正是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ific profit)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i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性-关于行为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事实上,我…确信只有深入一个经验的具有历史处境的现实的特殊性中,才能理解社会
世界最深刻的逻辑,而且把这一特殊性建构成…“可能的特殊情况”。
也就是说,就如同在一个可能构型的有限领域里的一个典型例子。
…比较人类学致力于在观察到的变化之中把握不变量和结构。
P3
2、我首先尽力防止对结构分析,或者更恰当地说关系分析的“实体性”阅读。
P4
3、属于常识——和种族主义——的实体论的思想方式,把适合于某个时刻的某个社会里的
某些个人或团体的活动或爱好者看作基本属性,一劳永逸第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或文化的要素。
P5
4、某种经常被视为天赋的举止和风度的资质,实际上只是差异、间隔、区别特征,总之,
关系的特性。
这种特性只存在于其他特征的关系中,并通过这种关系而存在。
P6
5、习性是位置的产物,如同位置一样,习性已经分化了。
…它们是有区别的和被区别的….
习性是不同的和各有特色的实践的生成法则——工人吃的食物,尤其是他们吃的方式,他们进行的体育活动及其进行的方式,他们的政治见解及其表达方式,一贯与企业主相应的消费或活动截然不同;但是,这些也是分类的模式,分类的准则,关注和划分的准则,是不同的情趣。
6、与不同的位置相配合的差异,亦即利益、实践、特别是举止,在每个社会里,都按照符
号体系的基本差异的方式,作为某种语言的全部现象或全部特征和组成神话体系的特异的差距那样,也就是说,作为特殊的符号那样发生作用。
P10
7、只有对差异应用关注和划分法则时,差异才变成了符号和区别符号。
P11
8、分类的有效性本身可能导致这样的危险,把理论分类,即研究者精神上断定的,只是在
纸上谈谈的虚构集中,看作像现实中的一样的真正的阶级、真正的团体。
P12
9、在社会空间里,位置的接近便预先安排了关系的接近,属于某个空间的有限领域里的人
将更加靠近(通过他们的他们的性情倾向、情趣),同时也更倾向于彼此接近,也更容易亲密、调动起来。
P13
10、人们只有以政治动员为代价,才从理论上的阶级过渡到“真正的”阶级。
P14
11、存在着的是一个社会空间,一个差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阶级可以说是以潜在的状
态而存在,以虚线的状态而存在,它不是作为已定的,而是作为要做的某件东西而存在。
P15
12、机制确保社会空间和象征空间的再生产。
P17
13、社会空间按照三个基本的维组成:在第一维里,行动者按照他们掌握的种类资本的总量
而分布;在第二维里,按照这一资本的结构,亦即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他们全部财产中的相对份量而分布;在第三维里,则按照当时他们资本的结构总量的变化而分布。
P18
14、在工会和政党的机构里获得的政治类型的社会资本,通过家庭关系网而被传送,导致真
正的政治王朝的建立。
P20
15、学校资本的持有者无疑最倾向于不能忍受并反对政治资本持有者的特权,而且,也最有
能力把平均主义或能人统治的公开主张转而针对特权阶层,这些公开主张是特权阶层所要求的合理性依据。
P21
16、学校体制通过机制有助于重现文化资本的分配,并由此而重现社会空间的结构。
……..
家庭..就是一种使它们的社会存在及其一切权利和特权永久延续下去的倾向;这种自然倾向是再生产策略、繁殖策略、婚姻策略、继承策略、经济策略,最终而且特别是教育策略的根源。
P22
17、最高级的学校机构,那些导向最高社会地位的学校越来越全面的被享有特权的阶层的孩
子们垄断…它不仅能使人了解发达社会是怎样永远第延续下去,而且,能了解它们是怎样在学校再生产方式的特殊矛盾的影响下变化着的。
P23
18、通过一系列挑选,它把承袭文化资本的持有者与哪些没有这种文化资本的人区分开来,
从承袭的资本来看,才能的差异与社会差异是不可分离的,承袭的资本将维持先已存在的社会差异。
P24
19、训练、培养、技术能力的传授和技术上选择最有能力的人,这些明显的甚至过于明显的
技术功能掩盖了社会功能,即社会能力、领导权力的法定持有者的神圣化。
P26
20、学校机构将通过学校能力与文化遗产之间隐蔽的联系,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精英阶级,
它的权力和合法性因学校的名气而得到保证。
P26
21、习性就是这种在一定处境中要做的事情的实践的意义。
——在体育方面,人们称之为游
戏感,即预料未来的游戏艺术,在游戏的当下状况里,未来是用虚线写下来的东西。
P29 22、在成年人(或他们的家庭)的资本里,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相对份量在爱好的方式中
重新表现出来。
P30
23、为了生存,可以说每个行动者都被强制参与一种迫使他付出极大努力和做出极大牺牲的
游戏。
P31
24、社会科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建构和发现分化原则,这一原则能在理论上重新产生经验
式观察的社会空间;…人们只有建构了在客观性中建立的这些差异的发生原则,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差异结构。
P37
笔记:在贫困研究中,也要重视贫困阶层与其他阶层差异化的过程和分化原则,才能真正理解贫困的发生机理。
25、社会空间….既是一个力量场,它的必然性对投入这个场的行动者有一种强制力,同时,
也是一个斗争场,在它的内部,行动者按照他们在力量场结构里的位置,以他们的资财和不同的目的而相互对立,这样,有助于保持或改变这个场的结构。
38
26、人们唯有在与他人的客观关系中,确定每个行动者或机构的位置,才能理解这个空间里
发生的事情,正是在这些特定的力量关系以及力求保存和改变这些关系而斗争的特殊范围内,形成了生产者的策略。
P49
27、位置间的张力是场域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通过厉害关系的斗争来决定场域结构变化的
东西,这些切身利益关系本身是斗争的产物。
P53
28、认识结构是历史建构的形式。
P104…在分化不大的社会里,正是通过社会生活的整个空
间和时间的组织,尤其是通过在接受了惯例和没有接受惯例的人之间设立的最终差异的认为惯例,在精神上建立起共同关注和划分原则。
P105 在我们的社会里,国家在决定性程度上促成社会现实建构工具的生产和再生产。
作为实践的组织结构和调控要求,通过对全体行动者一视同仁第规定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约束和纪律,它一直起着一种持久的性情倾向的有益作用。
此外,它根据性别、年龄、“能力”等等,规定并灌输所有的基本分类原则。
…学校系统是神圣化的场所。
P105
29、对合法性的承认并非像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那样,是清晰意识的自由行为。
它根植于
已变成无意识的内在结构与客观结构之间的即时协调中,无意识的内在结构就像组成时间节奏之结构那样。
(例如学校课程表撒花姑娘课时的划分是完全随意的。
)p107
30、我把习性和场域之间的本体论默契关系与化约为有意识算计对立起来。
在行动者和世界
之间,存在着下意识的、语言学外的默契关系。
…行动者在这个世界里追求一些并没有像这样提出来的目的。
有游戏感的社会行动者融合了大量的感知和鉴别的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作为建构现实的工具,作为社会行动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关注和划分原则在发生作用。
P132-133
31、习性承担着在另一种哲学里交付于先验意识的职责;这是一个社会化的机体,一个被建
构的机体,一个融合于某个世界或这个世界某个特殊部门,某个场域的内在结构的机体,它建构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也构建这个世界的行动。
P134
32、人们发觉社会行动者实际上都具有极其复杂的分类体系。
P136
33、象征资本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资本,是建立在认识和确认的基础上的。
P140
34、社会结构通过社会化而内在化…实践哲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人类学,它(特别)注意到
历史性,因而,就在发现行动者普遍应用历史结构的同时,注意到相对性和认知结构。
P149
35、通过预先的社会化和/或通过在场域本身事实的社会化而获得一种习性。
…习性是规律
性和世界内在倾向同化的产物,它包含着这些倾向和规律性的实际状态的预测,也就说,对属于当下的未来的非设定性指涉。
P150
36、象征暴力的作用之一是把支配和服从关系改变为情感关系,把权力改变为影响力或能激
起某种情感诱惑的魅力。
P167
37、象征资本是某种特性,是物理力量、财富、战争价值,这一特性被赋有能够感知它、认
识它并承认它的各种感知范畴和鉴别范畴的社会行动者所感知,而这些东西就像一种真正的神奇力量变成象征性的有效:一种特性会因为符合社会建构成的“集体期待”,符合信仰,而发挥一种远距离的,无身体接触的作用。
……为了使象征行为实施这种神奇的效力,而又没有明显的能量消耗,那么,一种常常隐蔽的,而且无论怎样也是被遗忘的,被压抑的事先的工作,在哪些服从于规定、命令的人身上,生产必要的性情倾向,使他们甚至没有考虑到服从问题,就感到要服从。
象征暴力,就是这种强行获取服从和社会上反复灌输的信仰。
…..我谈到的信仰,….是一种直接的意志判断,一种对世界指令的信念服从。
168
38、象征革命必须以认识手段和各种感知范畴在一定程度上的根本革命为前提。
P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