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合集下载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民工就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展开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1. 就业机会不稳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就业机会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且工作性质多为临时性、季节性,随时受到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使得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有时断时续。

2. 薪酬待遇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

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工作强度高,却获得较少报酬。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的经济困境。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往往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面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缺失,一旦发生意外或身体不适,将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风险。

4. 就业环境困难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常常成为社会边缘群体,面临就业环境的困难。

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不良,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低下,缺乏社会交往或归属感。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1. 教育背景差异农民工多数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他们在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水平的不足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获得高薪酬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2. 缺乏技能培训机会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培训机会,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多数为体力劳动和简单操作工,这导致了工作机会的有限性和技能培养的不足。

3. 用人单位偏见与歧视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现象,这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歧视行为可能阻碍农民工改变就业状况以及个人发展。

4. 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缺乏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使得他们在疾病、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下面临较大的风险。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在农民工就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歧视现状。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多个方面:1. 职业选择受限。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常被限制在一些体力劳动较为繁重、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上,很难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2. 待遇不公平。

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在薪资、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待遇不平等问题严重。

3. 劳动权益难以保障。

许多农民工违法违规工作时,难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存在不足。

4. 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

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同样从事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员工,薪资待遇存在明显区别,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员工。

二、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的原因农民工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户籍二元制度。

由于户籍制度差异,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受到一定限制,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2. 城市就业观念的不平等。

部分雇主对农民工抱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技能低、素质差,从而将他们局限在低端劳动力市场。

3. 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取歧视农民工的薪酬策略,使其收入相对较低。

4. 法律保护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措施为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度,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2. 加强教育培训。

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学历的机会,提高其职业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3. 加强法律监管。

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规公司进行严厉处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在中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反歧视的对策。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户籍限制:由于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的户籍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大部分福利和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中与学历较高的竞争者相比,更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3.工资差异:农民工通常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更加困难。

4.社会歧视: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与待遇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反映在工作场所,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条件、社交圈子等。

二、反歧视的对策1.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农民工就业歧视。

同时,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得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打破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宣传农民工的努力和贡献,促使社会对他们更加平等和尊重。

4.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支持服务。

结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农民工歧视问题

农民工歧视问题

农民工歧视问题我国 xx 的研究社会经济开展的现实,使农民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组成局部。

他们处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状态,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缺乏制度化的保障,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的甚至失去他们在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城市又没有取得合法的生存地位,却不断地受到来自城市的方方面面的歧视。

歧视直接导致他们权益的损失,权益的损失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以往的研究说明,外来人口的失业与犯罪有密切的联系,失去生存保障的流动人口常常走上犯罪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因而,彻底改变与解决农民工歧视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大局,影响工农、城乡关系,同时,解决该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根本出路,是长远之计。

xx 农民工所受歧视的表现经济歧视农民工进城寻求职业的驱动力源于朴素厚重的经济理性。

然而,很多企业却不顾社会道德,恶意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最为严重的是建筑行业。

据劳动保障部的有关统计,2022 年全国 23 个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案件 13 000 余件,涉及 626 万人,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达 3.5 亿元。

此外,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

根据按劳分配原那么,就业岗位相同,就应得到相同的劳动报酬。

然而,农民工与生俱来的农民身份,使得他们不能与城里人享受相同的待遇;同时,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的加班工资,或者少给加班费。

非经济歧视农民工所受的非经济歧视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超过规定,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根据深圳市 2022 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xxxx 住人口中每周工作超过50h以上者占29.2%,其中农民工中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50h 以上的占其总数的64.3%,工作超过50h以上的男性农民工比例达74.2%。

见表 1。

可见,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在非正规部门工作,其工作的时间较长;其次,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农民工得不到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给予的补偿和保护。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而这个进程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就业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常常面临着歧视的现象。

一、内地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影响和城市化一样,农民工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城市生活、个人权利、家庭关系、人权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首先,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水平不高,且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他们的就业机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许多城市并不欢迎农民工进入城市,导致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不受欢迎的岗位。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他们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尤其是一些外来农民工所要住的工厂和住宿园区,环境非常拥挤,不卫生,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这不仅对农民工自身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社会问题的困扰。

另外,由于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比较片面,往往把他们看做是"低端"人口,这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遭受歧视。

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的歧视:1.就业机会受到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与城市人群差异较大,因此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他们的就业机会持有负面看法,需要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条件才能具备竞争力。

2.受到工资歧视。

农民工的工资在很多企业中相对较低,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劳动合同上的问题,例如不按时支付工资、扣除工资等。

因此,农民工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社会保障。

3.在住房、教育、社交等方面受到歧视。

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许多城市将他们排在较后的位置,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决定将家人移居城市。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摘要】农民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容易被社会排斥,导致其边缘化问题凸显。

本文从社会排斥视角出发,探讨农民工的定义与现状,分析社会排斥对农民工的影响,深入剖析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关对策,包括提升农民工权益保障、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

通过对比社会政策倡导与执行情况,揭示问题所在并指出提升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

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改进和执行,为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排斥、边缘化、症结分析、对策探讨、社会政策、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即社会排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

农民工往往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文化认同的差异、工作机会的不平等等原因,被排斥在社会的边缘,处于社会经济体系的底层。

这种排斥现象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社会地位、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探讨其症结所在及解决对策,对于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有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合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1.2 研究意义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劳动力群体,其处于城乡转型过程中的边缘地位,长期以来受到社会排斥与歧视。

本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揭示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为促进农民工群体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弥补现有文献对于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认知盲区,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实践应用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机构更加全面地认识农民工群体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推动社会对农民工的包容和关爱。

通过对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也有助于探索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行为的分析

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行为的分析
几乎找不到工作可做 ,或在雇用 、获得 劳动报酬 、人 力资本 投资与开发 以及晋 升等方面受 到不公正 的对 待 ,其
结果就是对包括农 民工在 内的我 国公民平等权的严重挑战 。


当前对农民工就业歧视行为的特征表象
1 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成本高 。出于城市管理 的需要 ,大部分城 市的劳动管理 、公 安 、环卫和计 划生育 .农
者 ,农 民工被人 为地排挤 在了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就业 。
收稿 l期 : O63 e t 2O.
作者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 究生 。副教授 ,北京 。lo2 。 oO6
q 经与理究 参 济管研

I n d
维普资讯
3 农 民工 的劳动报酬严重不足 ,工作环境恶 劣。农 民工 的劳动报酬与有城市户 口的员工相 比存在 着明显的 .
地人 、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认 同 。导致人们 已经趋 同于对社会人 习惯性 的差别对待 。特别是那
些 负责制定政策 的国家各级政府管理者 ,固有的偏见和心理定势影 响了他们 的管理理念 和管理政策 。这是农 民
工就业遭受雇用 、人力资本投资 、晋升等歧视 的本 质所在 。
2 .社会道德伦理 的影 响。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社会价值观也从单一 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在 多元
主要表现是农民工虽然从事着与城市户口员工相同的工作雇主对农民工加班却不给加班费拥有相同的工作绩效但获得的是较少的工资收人或少给加班费许多雇主无视工资法对农民工拖欠或拒付工资使农民工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农民工在工作中经常被要求超时工作甚至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一些雇主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为农民工上缴五险一金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普遍没有保障农民工普遍被安排在劳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从事着体力消耗极大的工作有的工作场所充满了有毒有害的气体异味粉尘油渍和噪音其中一些人因为身体长期与之接触进而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甚至因此丧失了生命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被认为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通常是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因此选择外出务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不同于城市居民,农民工通常缺乏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辛。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也往往较低,面临着缺乏保障、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性。

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提升技能,一些农民工能够逐渐摆脱贫困,改变自身的生活境况。

他们利用工作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或者转行就业,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或发展自己的技能,实现了小康甚至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下一代也存在上升通道。

随着中国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孩子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成为城市中的白领或者技术人员,改善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

然而,农民工现象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民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获得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分层中长久处于底层。

其次,由于农民工的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城乡二元分割的现象比较明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民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人数和地位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围绕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归属感。

农民工往往被视作“外来者”,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们无法融入城市中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经常被孤立和排斥。

2.自我价值感低下。

农民工因为素质低下和文化程度不高,经常受到歧视和轻视。

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感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和意义。

3.急功近利。

由于缺少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农民工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来赚钱和提高收入,缺乏长远规划和思维深度。

4.消极情绪。

农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生活环境恶劣,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5.缺乏社交能力。

由于长期处于低层次社会和职业中,农民工缺乏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无法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和拓展社交圈。

1.文化差异。

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还存在于生活方式、教育思想、习惯习性等方面。

2.经济压力。

由于缺少稳定职业和收入来源,农民工经常面临生计危机和经济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3.社会歧视。

农民工长期被视为低级职业和社会贫困阶层,受到社会歧视和轻视,这种歧视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还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感。

4.生活条件差。

由于缺乏良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农民工的生活环境恶劣,这会导致他们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和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缺乏自信等等。

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1. 加强文化交流。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互动,促进双方的了解和认同,缩小文化差异的巨大差距。

2. 提高收入和职业稳定性。

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途径分析

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途径分析

※基金项 目:本 文为2 0 1 2 — 2 0 1 3 年全 国行政 学院可以合作课题 《 新生代 农R , . z - 城市化的社会制度创新研究》( 编号 1 3 H Z K T I 8 8 )阶段研 究成
果。
— —
7 0— —
l 农 民 同您 1
农韭经济
2 0 1 3 / 1 0
的,主要表现在 : ( 一 )就业机 会歧视 的一个主要 问题 。
( 三)就业安全保障歧视 1 . 社会 保 险缴纳 率不高 。城 市职 工享 受的 养老 、医疗 、
l 直 接 对农 民工就业进行 行政总量 控制 、职 业和工种 限
制 。在这种 职业保留和劳动用 工限定的制度下 ,广 大农 民工 失业 、生育和工伤五大保 险 ,农民工却被排除在社会保 障之 只 能进 入收入低 、福利差 、工作环境差以及安全 、待遇 、劳 外 。例如 在工 伤保 险方面 ,用 工单 位很 少主 动为农 民工 办 保 等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次属劳动力市场 ,而收 入高 、劳动环 理 ,有很多单位都不愿 意办。最近几年受工伤但 未办 理工伤 境好的首属劳动力市场却为城市居民所独 占。 费办理身份证 、未婚证 、计生证 、毕业证 、待 业证等 。此外 费提高了农 民工的就业 门槛 。 保险的农 民工屡 见不 鲜 ,他们有的人财两空 ,有 的落 下终生
雇用人员的工资 。
( 一)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 国现 有的户籍 制度是农 民工遭 受歧视 的制度性根源 。
2 . 同工 不同酬 。一些 企业为 了降低成本 ,利 用灵活 的招
工方式 ,有意用各种条 条框 框把员工分成三六九等 ,人为地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户 口登记条例》的制定 ,以户籍制度将城 乡 造成 同工不 同酬。农 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城市户 口的 员工相 比 居 民分成了两种不 同的社会身 份 ,两种就业 、两种公共服 务 存在着明显 的差别 。农 民工虽然从事着与城市户 口员工 相同 制度 ,不同的身份代表着 不同的权利 、地位和机会 ,政 策与

农民工城市中被边缘化的群体

农民工城市中被边缘化的群体

农民工城市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来自农村,在城市中从事低收入、高风险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被边缘化。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面临的边缘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歧视农民工常常在城市中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通常从事低技能、低薪资的劳动工作,很少有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

许多企业和雇主倾向于招聘城市居民而非农民工,导致农民工很难获得公平的工作机会。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制定并执行反歧视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提升其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低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而且工作条件恶劣。

他们常常面临长时间工作、加班无限制、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于缺乏合适的保护措施,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工作权益。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条件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法权益。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障。

三、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入困境农民工来自农村,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由于长期在城市中工作,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并不深入,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解决方案: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提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社区中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展示自身文化和才艺的平台,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教育机会的缺失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面临教育机会的缺失。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户籍限制,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平等的教育资源。

这将使他们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大的困境。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上学,并提供相关的资助政策,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论农民工城市中边缘化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国农民工劳动市场歧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农民工劳动市场歧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种 合 理 的 、应 该 的 、 正常 的现 象 。有 学 者 研 究 发 现 ,
就 是 农 民 工 劳 动 力 供 给 曲 线 S1。 如 不 存 在 农 民 工 就 业 歧
工 资 差 异 中 76%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 分 可 以 用 歧 视 来 解 释 ( 美 艳 , 王
20 0 3 ) 。
等资格认可 ) 、收 取 各 种 费 用 、 添 加 附 加 条 件 ( 如 对 比 的工作效率 的农 民工和 市 民拥 有不 同的就业 机会 。
教育 水平 的要求 )等 限制 农 民工进入城 市工 作 ,拥 有 同样 类型 ,第 一种类 型中 的城 市市 民与农 民工 的工 作不存 在替 2、 工资 歧视 。工 资歧 视是 农 民工遭 受 就业 待遇 歧 视 地 的城 市 市 民存在 替代 关 系 ( 徐玉 龙等 ,2 。在 不 07) 0 的 最 直 接 体 现 。 就 业 后 的 农 民 工 因 为 非 经 济 的 个 人 特 征 , 存 在 替 代 关 系 的情 况 下 , 如 图 1左 图 所 示 , 由于 城 市 就 业
关键 词:农 民工 ;劳动力 ;市场歧 视;经 济学
中 图分 类号 :F 3 8 [2 】 文献 标 识 码 :h 文 章 编 号 :l 0 — 5 0( 1 )0— 0 0 8 7 4 2 5 0 1- 4 0 00 3
在 西 方 经 济 学 中 ,劳 动 歧 视 又 称 “ 动 力 市 场 歧 视 ” 训机 构 ,其 经费主 要来源 于政府 补贴 ,而地方 政府在 向其 劳 。 所 谓 劳 动 力 市场 歧 视 ( i c i i a i n i a o a r t D s r m n t o n L b r M k e ) 所 属 培 训 机 构提 供 经 费补 贴 时至 今 仍 以培 训 机 构 培 训 的城 市 是 指 在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 具 有 岗位 胜 任 力 并 最 终 表 现 出相 同 人 口数为 拨 款数 额 的依据 ,而 将所 培 训 的农 民工排 除 在 或 者更高 劳动生产 率或 工作绩 效的 劳动者 , 由于 非经济 的 外 , 由此直 接导致 城市培 训机构 把培 训对象定 位于城 市人

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

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

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农民工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劳动力之一,其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却经常受到污名化和贴标签的现象。

这些负面的媒介形象对于农民工的形象和尊严造成了很大的侮辱,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生活。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形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名化与贴标签的现象农民工在大众媒体中经常被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或形象,例如“懒惰”、“低素质”、“低智商”、“没文化”等等。

这些标签不仅严重歧视农民工群体,同时也无视了农民工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伤害了他们的尊严和感情。

二、原因分析造成农民工媒体形象负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传统观念的陈旧、媒体缺乏客观报道、媒体自身缺乏责任感和专业性等等。

首先,农民工的存在让某些人感到威胁,传统观念认为农村非常落后,农民工素质差,进城打工是种不体面的糊口方式,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并被一些“权威”媒体不断发扬光大。

其次是媒体的问题,部分媒体报道缺乏客观性,只重视部分农民工的负面形象,而忽略了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而有些媒体甚至在负面报道方面刻意夸张或制造“新闻”,制造“娱乐值”,以图牟取收益。

这种行为会让公众对于农民工形成歧视。

最后是媒体自身的问题,缺乏责任感和专业性同样是导致负面报道的原因之一。

某些媒体忽视了他们的社会使命,对于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媒体人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也让报道走向了夸大和扰民的方向。

三、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公众形象,也为了给农民工的尊严和权利以更多的保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媒体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约束媒体和记者的行为,严禁农民工歧视性报道的出现,让媒体报导农民工更加客观和真实,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付出与贡献。

其次是应该开展更多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于农民工形象的认识。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咨询会议,并邀请各方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农民工形象,媒体也应该对自身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正面的宣传报道来引导公众认识到农民工的劳动价值,让公众了解到他们的艰辛和付出等。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然而在就业领域却常常受到歧视。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影响。

1. 歧视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普遍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就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不愿招聘他们或是提供低薪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随意扣发农民工工资,缺乏尊重和保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劳动权益的保护。

2. 根源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户籍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中受到限制。

其次,是教育歧视。

农民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者,是缺乏法律保障。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3. 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造成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者,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严重,根源复杂,影响深远。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消除歧视现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劳动力,涌现了一些脱离了土地而进城工作的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人通常称之为“农民工”。

其实,在“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前,人们还把他们称为“盲流”、“打工仔(妹)”等等。

起初,这些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时期城市化的特殊路径选择。

但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逐渐成为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哪个称谓来说都不是恰如其分的,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歧视成分。

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其身份还没有或者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现行户籍制度下的产物,是一个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所谓歧视,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谈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与歧视

谈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与歧视

谈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与歧视正确对待农民工群体xxx摘要:农民工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始终遭受到一些社会歧视与偏见。

据调查表明:农民工与市民的工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44.8%是由个人不同特征形成的,55.2%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歧视性因素。

这是不正确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只会对农民工的利益造成破坏,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因此,必须学会以正确平等的方式对待农民工群体,采取措施帮助消除歧视现象,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

关键词:农民工歧视偏见平等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达,整个时代的脚步都在进步。

但是对一些农民工群体依旧存在社会歧视现象。

例如:一开始对农民工的各种称呼:“打工仔”、“打工妹”,看到一些衣着简陋的农民工,投以嫌弃的目光并选择离开,以及新闻媒体对其大量的负面报道等等,种种现象造成了农民工在制度、经济、文化这三大方面的歧视。

一、制度歧视:首先,在就业上,近年来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有所突破,但就业歧视依旧存在。

比如,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政府举办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其次,在政治权利上,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市工会组织之外,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并且农民工至今在城里都没有政治参与权。

第三,虽然农民工在城市中有稳定的收入,居住时间也比较长,但仍然存在着户籍障碍,无法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第四,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工人一样,享受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

农民工也没有像城市正式职工一样的资历积累,没有档案,在哪里都得重新开始,造成了竞争上的不公。

最后农民工在自身的培训和子女的受教育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即使他们想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也难以像城里人一样得到各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

在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上,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对农民工子女入学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他们要完全获得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学习的机会还很难。

对于农民工的社会福利的不乐观,最突出的表现在住房和子女的教育福利方面,在社会救助方面现行城镇社会救助只覆盖城镇户籍人口,诸如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几乎享受不到。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 民 工的 就 业 歧 视 现 状

农 民工群体虽然庞 大 , 缺乏组织 , 但 是一个弱 势群体 , 存 本 的劳动保护 , 以至于 出现工伤事故也得不到应有 的补偿 。 在着许多就业歧视问题 。 () 1 就业机会歧视 。农 民工因为身份或户籍等非相关 因素 农 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非常 复杂的社 会现象 ,是深刻的
形成 了城 乡 二 元 的 户籍 管 理 制 度 。通 过 户籍 制 度 限 而 是 因为 他 们 没 有 城市 户 口而 不 被 允 许 。因 此 , 民 工 只 能进 管 理 制 度 , 农 入 次 级 劳 动力 市场 ,而 次级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又 由于 农 村 劳 动 力 制农 民的居住 地和务农 身份 ,有 效地将农村人 口控制在城市
我们在分析其 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 到损害 。在我 国城 市社 会中普遍存在 历史原 因和现实共同作 用下产生的结果。所以 , 着两个劳 动力 市场 : 一个是收人高 、 动环境好 、 劳 待遇好 、 福利 产 生 的原 因 时 , 能 单 从 一 个 方 面 进 行 , 多 角 度 、 维 度 地 不 要 多 优越 的劳 动力市场 , 可以叫做“ 初级劳 动力 市场” 这是属于城 去 分 析 。 , 市人 的; 另一个是收入低 、 工作环境差 、 待遇这是属于农 民工 的。 ,
() 2 就业待遇歧视。农民工因身份或户籍等因素 的限制被
革 与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时 期 的 客观 要 求 而 提 出 的 一 项 战 略 任 务 , 迫接受低 工资或 同工不 同酬 的待遇 ,有 的甚 至被拖欠工资和
其 目的是确保每位公 民共享改革开放 的文 明成 果。而农 民工 克扣 工资 , 工资待遇歧 视 , 目前表现最 多的歧视 , 是 通常 表现 作为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出现 的一个庞大群体 ,在就业中存在 为 具 有 相 同生 产 能 力 的工 人 获 得 不 同 的劳 动报 酬 ,其 形 式 大 来 自各方 面的歧视 ,严重影 响农 民工社会 保障的落实和制度 致 有三种 : 一是工 资低 , 二是同工不 同酬 , 三是私营企业 主故 的确立。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 民_ T的合法权益 , 而且也正在影 意克扣 、 拖欠农 民工 的工资。 响中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 和社会 的稳定 ,成 为和谐社会 中不和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但在城市居民中,对农民工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

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往往会让一部分农民工感受到被排斥和不公平待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民工是城市拓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其出身背景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作“低贱”的群体,遭受诸多种种不公正对待。

其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困难和就业状况也令人关注。

尽管为了能够在城市谋生,他们经常要面临暂时性的离家乡、远离家人的压力;同时,城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招聘劳动力、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不合理现象。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度,加剧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差距。

而正是这种差距让一些人群出于认知偏见而对农民工存有歧视,这是对一种人群的不正当评价和对其利益的排挤。

如此一来,歧视现象就既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与就业,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剧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我们亦要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是复杂的、矛盾着的,不可能简单地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为了切实改变农民工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个体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具体、更严格的劳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利益,如切实执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尽量减少来自城市的不良影响,鼓励更多的人群去了解和支持这个群体,为其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公平。

其次,社会上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尤其是社会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对农民工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和宣传,让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了解更全面、更准确,尊重其付出和劳动。

最后,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理解和关心农民工这个群体,争取自己的支持与支持团体的力量支持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和利益。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张守涛(南京)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

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有偏见、不重视、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

第一个原因是偏见。

偏见何以产生?社会学家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概括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因素:(1)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或冲突;(2)转移攻击目标;(3)人格需要;(4)对现在社会的遵从。

让我们拿这四种因素与城市人对农民工产生的偏见原因作对照。

首先是农民工对城市市民就业产生了威胁,政治上对城市各种福利权利产生了竞争。

其次,转移攻击目标,城市市民往往将自身的失败迁怒于农民工。

第三,对农民工的歧视还满足了那些具有“专制人格”人的人格需要。

第四,盲目的从众心理。

最后,还有刻板印象的作用。

当然,对民工产生偏见还有它的独特原因。

一些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歧视“资本”。

1、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民工视为民工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民工的表层原因。

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方言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

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民工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亲身的感受加上一些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民工产生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2、民工是发展中的穷人——丑化与歧视民工的内层原因。

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

没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

市中一些人看不起农民工,正是因为穷而对穷产生歧视和厌恶,也是因为穷而丑化和歧视民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劳动力,涌现了一些脱离了土地而进城工作的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人通常称之为“农民工”。

其实,在“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前,人们还把他们称为“盲流”、“打工仔(妹)”等等。

起初,这些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时期城市化的特殊路径选择。

但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逐渐成为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哪个称谓来说都不是恰如其分的,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歧视成分。

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其身份还没有或者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现行户籍制度下的产物,是一个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
所谓歧视, 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 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 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 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 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
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调查。

各类社会保险缺位,劳动法和合同法不健全。

面对农民工对工伤、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这几年,全国各地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都先后制定了农民工参保办法,各地做法各有特色,最大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

农民工社会保障推进艰难,除了企业主逃避责任之外,关键原因是法律不健全。

3、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调查。

农民工子女既不同于农村的伙伴,又不同于城市的孩子。

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异,都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尽管受到城市的接纳和关注,尽管能坐在教室里,但农民工子女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长,这个问题还没有被足够重视。

二、农民工的社会歧视原因
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之前, 一般都怀着对城市的向往之情, 他们
羡慕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羡慕城里人的生活。

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就是赚钱, 并幻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但是, 当他们来到了城市之后, 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面对着城市, 使他们有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特别是城里人抱着一种对他们的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 让他们在城市中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对城市产生疏离感, 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而成为徘徊于城市边缘的独特的群体。

在这样社会环境下,农民工滋生了求富、自卑、求安全、逆反等社会心理,往往会做出被城里人看不起的事情。

农民工的社会歧视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份歧视原因。

在中国, “农民”一词既是指职业, 又指身份, 其实更侧重于身份。

从身份上说, 农民即使进了城, 只要没有城市户口, 就还是农民工, 还是“二等公民”, 就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机会或者优惠和帮助。

从职业上说, 农民就意味着从事田间劳作, 这一般都为城市居民所瞧不起。

2 、社会保障制度的歧视原因。

在我国, 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的范围主要还是城市居民, 而农民却被排斥于外。

使生活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无法享受到一系列的市民有的权益。

如最低生活保障线、医疗事故保险等, 使其有病不敢看, 生活没有安全感。

3 、就业政策歧视原因。

就业制度的歧视包括农民工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遇到的不平等待遇。

如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总量控制, 职业、工种限制, 先城后乡控制, 强制性收取管理费、用工调节费等。

有些就业市场也主要以城市户口和高等教育学历为前提,
使农民工被排除在外。

更有甚者, 某些城市的政府人为设置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制度障碍, 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本地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和政府财政收入。

4 、文化歧视原因。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城市也是文化交流最集中、频繁的地方, 而大部分的农村文化相对比较落后。

农民工生活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 在他们身上, 城市文明与农村文相互碰撞的最为激烈。

但是, 城里人却瞧不起农民工身上的“泥土气息”, 不肯接受这种“外来文化”, 把他们所从事的一些活动视为“低级趣味的”。

农民工在家乡所承袭的文化传统、价值观风俗习惯被视为愚昧、无知。

5 、人格歧视原因。

城市里的居民有着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并长期以来形成“一等公民”身份优势、意识, 自视高于农村外来人员, 也没把农民工放在眼里。

甚至嫌他们“肮脏”“低下”。

这种人格歧视造成了市民与农民工的不平等地位及隔阂。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歧视问题的对策
1、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农民工倾斜政策,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政府具体措施有:①尽快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②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长效机制。

③时机成熟时,尽快取消中国户籍制度。

④安置农民工子女读书等问题。

⑤尽量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2、被歧视者的自立自强是解决社会歧视问题的根本之策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往往具有自身的弱点,要想改变被歧视的命运, 就必
须得从自身做起,改正弱点。

一方面要客观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 并努力改善自己消极的形象, 以打破社会对其形成的刻板影响。

另一方面, 要认识到社会歧视的最终解决靠的是反歧视群体特别是被歧视群体自身力量的壮大,“谈判”能力的增强。

通过不断的斗争才能获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农民工讨薪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有效的宣传、劝说,从而消除社会歧视宣传、劝说是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的一个主要策略。

社会歧视本质上说是一种根据片面、甚至错误的信息而形成的认知偏差。

而通过宣传、劝说这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可使偏见持有者增加对偏见对象的认识, 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和克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以修正原有的态度。

总之,我国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就是社会歧视问题。

我们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歧视问题,给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我国创造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