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试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之思考

试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之思考

试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之思考论文关键词:人全面发展途径论文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杜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莫定物质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的哲学理念。

江泽民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江泽民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其一,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民的政治素质。

其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其四,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生产力、制度、文化、环境等条件的互相配合,协同推进。

江泽民不仅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指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从而为我们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

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

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摘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想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体现,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在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个代表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内容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以社会文化的发达进步为基本条件的。

社会文化的进步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瑞娟【作者简介】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山西太原030006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内容提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想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体现,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在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文】[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3)05-0014-03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主体条件和人的保证。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之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奉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2];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既要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又要把其他人的发展看作自己发展的条件,用自己的发展去促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社会首先必须把它自己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自由发展的条件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而这些,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

“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以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党治国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曾经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这就明确回答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不忘以人为本。

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一、人是首要的管理对象管理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诸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体力脑力性格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完美的发展与提高成为一个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造就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和具大的投人目前国家尚不具备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社会生活的具体分工也决定了需求更多的是学有专长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型人才
维普资讯
, 了 ● 丁
四、采取有力措施 努 力为人的 自由全面 发展创造 良好 的环境和 条件 就总体 而 占,我们的社会现在仍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 殷 .物质条件和人 的思想意识水平 还有一定的欠缺 .但我们
展实际状况看 .档案人才发展激励机制 的建立 主要要做好以
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如何进一 步建立有效促进人才有序竞争 、 平等发展的机 制 . 创
务 更 制 。 捍 度 造一个 人才 辈出的社会氟 目,是我 们档案部 门面 临的重要课 题 。同时 , 如何进一步增强积极参与 、 公平竞争 的意识 , 也是我
们广大档案工作者应 当认真思考 的问题 。
三 、 的发 展应 是 全 面 的 , 现 阶段 又应是 有 所曩I 的 人 在 重


人 的发展既要重视个体的发展 . 又要重视群体的发展
人的 自由全 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 是共产主 义
学 习 贯 彻
一 代 表 要 思 想 个 重
理想社会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 旨的 重要实践和体现 。 社会主 义建设 的 目标是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美
全 可 能 的。
是物质的奖励 。必要的工薪是保 证劳动力生存和再生
产的基础条件 , 高的薪酬是劳动者发展提 高和发挥更大作 较
用的重要圆素 在观 阶段以薪金 、 奖金 为主要表现形 式的分 配和奖励制度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基 本最 有效 手段。因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心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心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思想,包括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发展科学技术”、代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发展文化素质”和代表全面协调发展要求的“和谐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它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以及把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文化素质和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地阐释了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指南,对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社会体制、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文化素质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性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毛概作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所有革命者所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而提出来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

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严峻考验,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

因此,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

生产力发展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了生产力发展谈社会的进步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相背离的。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还可以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doc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doc

论“三个代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人本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人是创造主体;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目标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四有”公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点就在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个代表”以人为本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基本内容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有着密切的联系。

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人本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人是创造主体;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目标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四有”公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点就在于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人是创造主体。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在内的各种生产资料必须在人的作用下才能形成生产力。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一切进步与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的作用下实现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相应的水平。生产力高度
发达后 , 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 , 使人们从分工的桎 梏中解放 出来 , 而在各方面都得到 自由发展 。通 从 过生产力 的发展 , 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 使人们 能够 得到充足 的受教育的机会 , 不断提高素质 , 充分开发 潜能, 并可以根据 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 、 研 究和创造 , 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换言之, 使 只有不断
展为前提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 产力 的发 展 是 人 生
所在。我们党要真正做到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 本利益 , 必须作出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 , 切实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 中, 把怎样有利于人 的 要 全面发展作为考虑问题 、 制定政 策和作 出决策的重
类社会进 步的决定性力量 , 从根本上说 , 人的全面发
建立使广大人 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及它所带来 的物质的 、 精神 的实际成果 , 为发挥每 个人的聪明才智 、 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 了广 阔 展
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标 志, 作为无产 阶级政党
的奋 斗 目标 。 马克思认 为 , 在人 类历 史 “ 最初 的社会 形 态” , 中
历 史意 义 。

造的财富不仅不能为发展 自己的个性服务 , 反而成 了以新的形式压制和摧残 自身个性的手段。人类社 会进入“ 第三个阶段” , 后 即进入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 社会 , 其发展不再依赖于对人或物的依附关系 , 而是
依 赖于社 会 的协 调发 展 和全 面进 步 。在社会 主义社
要出发点 , 并把它作 为衡量工作成 效的重要标 准。 这样 , 我们就能够在实践 中真正做 到代表最广大人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党建理论;与时俱进论文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体现了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己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同时也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建设由此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入剖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思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从阶级性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集团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且也最能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

因此,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和不彻底性(如果共产党的政策不犯错误的话),而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从先进性的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且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它广泛集中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并组织成为一个严密统一的整体,发挥着巨大的组织优势。

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论文摘要:江泽民同志的“5・31”讲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它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科学的总结了我党80年来的历史经验,全面、系统、精辟的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号召全党同志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根据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形势,从永葆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次讲话,一次比一次丰富、深刻、精辟。

特别是今年5月31日的重要讲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和总结,是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执政为民、执政兴国的伟大行动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党的十六大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2003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筮四塑』塑婴型丛鱼塑!坚壁坚!!堡鱼!!£鳇垒竖:2业≥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熊小青(赣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人的套面发展的内客揭示了它的现实道路的选择。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文明的社会关系厦其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这一道路的具体内涵。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在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人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的全面发展中圈分类号:A8;B0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3)04—0020—04人的发展问题是人出现以来一直都未停止过探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索和研究的问题。

只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才第一次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人的类本质主要是在科学地阐述了人的发展问题,才把人的发展建立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自然差异中经过劳动而形成的,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上。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因而类本质最集中地表现在人的劳动上。

作为社会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共产党宣存在物即群体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言》都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是在人类内部群体与群体相关注和研究。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也都对区别的环境中通过交往而不断凝结的。

“个人的全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论述。

人的全面发面性不是想像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它的现实关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在不断地与时代同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2j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步发展。

当人类历史进入了21世纪时,中国的社会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

作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江泽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必然是上述三方面的充分展民同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

这示及其辩证统一,即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伟太理论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以及人的个性建设过程中促使社会与人共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发展中来思考,防止离开社会的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

其次,要把提高全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

人的素质表现在多方面,它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而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要善于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

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汲取各国理想人格之长,以弥补儒家理想人格之不足。

第四,要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眼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自然自觉统一起来,在二者协调与和谐中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创造一个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发展的优美环境,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这就要从物质、政治、精神、生态等方面来加强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二是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努力方向。

这是党的十六大的两大历史性贡献。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对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

”这既是对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性指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且规划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和具体步骤。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规划了继续前进的蓝图,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实现这一目标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孕育形成的,其实践基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亿万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三个代表”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在解决师生深层次问题上狠下工夫,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关键词:师范院校;“三个代表”;思想建设;和谐发展作者简介: 赵泽碧(1955—),女,四川巴中人,四川文理学院成教处处长,高教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管理。一、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用正确的思想启发学生第一,要切实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师生员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党中央、国务院去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的应试教育倾向,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二,要深入思想灵魂,联系实际,做到针对性。通过学习要在解决师生思想深层次问题上狠下工夫。一般说来,师范院校师生对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难的是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多种原因,致使他们遇到一些理论认识上的障碍和现实当中的阻力。比如像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权力腐败与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梳理出重点、难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师生进行有事实、有分析、有说服力的教育。第三,要全面开展教育,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内涵。二、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引导师生对一些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解惑释疑,从而坚定广大师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因为,整个教育都隶属于文化的范畴,师范院校的不少学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的教学科研活动,在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包括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教材、手段等。师范院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新时期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使广大师生在厚重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第一,开展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把思想教育融于具体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德育功能与美育功能有机结合,使理性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与生动形象的艺术审美教育形式达到辩证统一。因为一场主题鲜明健康的演讲比赛,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教育;看一部好电影,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文艺晚会,观看一场时装表演等,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接受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使饱含其中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道德价值、生活价值、知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得以潜移默化。第二,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学生自尊、自豪、自立、自强的源泉。学校可以通过学术活动,如举办中国历史优秀文化讲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粹知识竞赛,党的“三基”知识、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辩论赛等活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学习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学术氛围,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与传统文化进行更直接更深入地接触,进一步明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从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中受到启迪,展望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重视高质量的第二课堂。按照“师范性、示范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采取灵活多样,经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奉献精神,仅仅靠课堂灌输、读书研讨、文化启迪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实际锻炼。如在培养共产主义精神主题下,可组织学生走近身边的英模,亲身接触生活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从他们身上直接感受到理想信念的价值和人格的魅力。如在振兴中华教育主题下,可组织学生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人才匮乏的现实、经济落后的现状,也感受到贫困地区教师献身教育的爱岗敬业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迫切性,并深深懂得振兴中华应肩负的神圣使命。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新时期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教育学生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首先,要让法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并充分运用学生接收信息的多种渠道传播法制信息和法律知识;其次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自觉守法、用法,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用法律方法处理社会事务,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四是把严肃学校纪律,严格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爱护公共财物,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养成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勤劳敬业、谦虚谨慎、言行一致、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朴素大方、廉洁奉公、开拓进取。使“两建”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真正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两建”的示范窗口。三、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用扎实的技能要求学生第一,做好教书育人,才能服务人民。要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去。育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学校以育人为本,师范院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环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说话、做事,都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掌握真实本领,才能教育兴国。要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发展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基础在教育。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理论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学生树立起新的市场经济观念。其次,要加大对教育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再次,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真正懂得“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只有切实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任,才能推动教育目标的全面完成,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这是历史赋予师范院校的光荣使命,师范院校的每个教育工作都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重要使命。第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高效率。要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实际情况中去,通过关心广大师生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把他们的创造精神调动起来,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列宁也说过:“我们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列宁全集》第4卷570页)。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师生中去,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熟悉校情,了解师生的愿望和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教育广大师生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崇高信念,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激发起巨大的社会主义热情,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第四,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把创建和谐校园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让师生享受教育教学的成果,得到发展,提升的实惠。以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确保学校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发展目标,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给教师开拓学业、发展、创新的空间。二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之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三是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四是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修改之管见

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修改之管见

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是时代先进性的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出发点;落脚点我们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在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进行了新的概括,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价值。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始至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是时代先进性的体现。

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必然从逻辑上进一步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经济是基础,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性,它对文化和人的发展也就具有最终决定性。

正是基于对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决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历史使命;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并最终决定着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

第一,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基于和顺应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要尽最大努力推动和促进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都是要通过革命的手段解脱旧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羁绊。

第二,共产党人把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原因。

“三个代表”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个代表”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Three Represents' and Fre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作者: 黄楠森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8-10页
主题词: 人;全面发展;“三个代表”;全面发展教育
摘要:我认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谈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个要求,即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按照这三个要求坚决地做下去,其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之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奉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2];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既要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又要把其他人的发展看作自己发展的条件,用自己的发展去促成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社会首先必须把它自己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自由发展的条件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而这些,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致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完全的实现,但又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客观历史过程。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最初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社会形式基本上是以有赖于人的依附关系形成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所以人不可能有独特个性的发展。

到了“第二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立性和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带来了“人格的普遍提高”;然而,这种人的独立性却时时处处建立在对物的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无产者创造的财富不仅不能为发展自己的个性服务,反而成了以新的形式压制和摧残自身个性的手段。

人类社会进入“第三个阶段”后,其发展不再依赖于对人或物的依附关系,而是依赖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的发展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个人的发展又为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打下越来越坚实的基础。

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在实实在在地促进着人民素质的提高,使广大人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物质的、精神的实际成果,为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着条件。

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

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换言之,只有不断变革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为社会创造充分的财富,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实质上正是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

社会主义是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表现在各个领域与不同层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各种利益的普遍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不仅需要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需要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拥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享有民主的各项权利。

同时人还需要文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具备学习和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能力。

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实现,都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一切都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讲,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切文明发展的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社会文明进步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的综合体现。

只有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正如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这两个过程的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的关系,清楚地说明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任务的提出,既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努力贯彻执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结果和产物,又继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最终体现。

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把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的发展中来思考,防止离开社会的发展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

其次,要把提高全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

人的素质表现在多方面,它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而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要善于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华。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

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汲取各国理想人格之长,以弥补儒家理想人格之不足。

如果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中国“圣人”人格与西方“强人”人格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必将会对新人人格的形成发挥巨大的借鉴作用。

第四,要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眼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自然自觉统一起来,在二者协调与和谐中维护人的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创造一个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发展的优美环境,达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这就要从物质、政治、精神、生态等方面来加强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环境、提供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这也揭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1.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文明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江泽民同志强调,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

要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建设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必须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时间,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裕的剩余时间。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要推行休假制,延长休假时间,使人们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不仅要创造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还要创造比资本主义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我们要认真总结吸取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各项事业的管理中来,要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大力推进以加强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