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合集下载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散文诗,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诗两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艺术特色分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情感等方面分析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六、课后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散文诗两篇》,谈谈你对散文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谈谈你的感受。

3.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散文诗,进行鉴赏分析,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0课《散文两篇·我的家在哪里?》导学稿配套课件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0课《散文两篇·我的家在哪里?》导学稿配套课件

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全文诵读,整体感知
(一)同学个人或分组接力朗读,最后一段 一起齐读。边读边思考:
1.题目为“我的家在哪里?”,题目为什 么加问号? 文章标题一般不加标点,此题加问号, 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家” 的深刻内涵 的思考。
人性之真、善、美是冰心老人一生的追求。 “有爱就有一切”;人性之真、善、美也是一 个人、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接下来让我们开 拓思维,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文学、 影视等艺术作品中,你能讲出多少表现人性之 美的故事? 自由发言。(汶川地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尤特”潮汕人民众志成城„„)
提炼升华,拓展延伸
《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调动了全部的 人生体验凝聚而成的佳作,是一个世纪老人在 认识了生命,领略了人生,遍尝了人生中的酸 甜苦辣之后对宇宙和人生获得的一种更冷静更 睿智的认识。她用她的笔将这一思索告诉了我 们:滚滚红尘之中,面对种种的名利诱惑,面 对人生的各种风雨,请不要忘记守住心灵的纯 净、未泯的童心。
(三)“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 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作者为何要在“家”前面加 上“灵魂深处永久”几个字? 提示:1.家里有谁? 2.家周围的环境、气氛如何? 【讨论、明确】 1.这个家里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有着父母之 爱和姐弟之情。 冰心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 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 人,我也都爱了。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五)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 有”,为什么这么说?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 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一无所有”是指自己没有去追逐虚 名微利,一生坦荡,冰清玉洁。但在感情上却是富有 的,她一直拥有着纯洁、美好的情感和追求。文章用 排比句,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充满夺权、罢官、降级、 罚款的现实世界的不满与痛恶,有利于强烈地抒发情 感。通过梦中世界和现实世界鲜明的喜恶对照,反衬 出作者对童年所代表的人性的真、善、美的眷念、 追求。

八上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八上语文第10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10.《短文二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并能顺畅的翻译。

3.能试着说出作品蕴含的复杂、曲折的情感。

【课前自主预习案】1.走近作家作品①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②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苏东坡全集》传世。

2.写作背景①《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友人的安慰。

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②《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苏轼罹文字狱,被贬为团练副使,受到监视,近乎流放,心中忧郁。

但他仍有进取之心,月夜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

他那在政治漩涡中破损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无障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只有从大自然美景中才能寻求精神的寄托。

3.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尺牍的文学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生。

4.字音弘( ) 颓( ) 与其奇者( ) 藻( )荇( ) 竹柏( ) 5.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 今: ) (2)晓雾将歇.(古: 今: ) (3)夕日欲颓.(古: 今: ) (4)念.无与为乐者(古: 今: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 今: )6.一词多义。

共:古来共谈(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欲:欲穷其林( )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寻:寻张怀民( ) 寻病终( )与: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句子翻译(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能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散文诗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

(2)让学生总结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让学生谈谈对散文诗的感悟和体会。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诗。

(2)展示学生创作的散文诗,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散文诗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散文诗,了解学生对散文诗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两篇具体的散文诗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第10课 散文两篇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0课 散文两篇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10课散文两篇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第10课散文两篇学习目标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通过富有哲理的语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云翳回溯惆怅作揖褂子璀璨眷恋答案yschuchnyucucnjun2多音字露巷抹膀答案lu/lxin/hnm/m/mbn/bn/pn/p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追溯/朔方2惆怅/绸缎3作揖/缉查4眷恋/誊抄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回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膀大腰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慢条斯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相生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无牵无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7朝思暮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回顾;回忆。

2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3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4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5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6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7形容时刻想念。

15 散文两篇 导学案 学生用

15 散文两篇 导学案 学生用

第15课《散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八年级11班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扫清字词——给划线字词注音。

洗涤.( ) 牛犊()茸.毛( ) 凋.谢( ) 遏.制( ) 濒临()臼齿.( ) 蔓.延() 俯瞰.( ) 孤寂.()战栗.()星辰()兴味()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贵族世家,其祖父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

他2岁丧母,4岁失去双亲,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于1925年以前,他就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的诞生!罗素晚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核武器和世界人类的前途,他积极奔走各国,积极召开和平会议,反对越南侵略战争,还曾因这些而锒铛入狱。

即使如此,他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着,从未有任何怨言。

三、文体知识(结合课本82页阅读提示圈画):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通过对形象性、哲理性的事物的描述,抒发作者思想和人生哲理。

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完成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按照“()”结构,阐述了作者的():对爱情的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永久的生命》:本文以()为主要表达方式,列举了()和()两个生命个体现象,抒发了作者()五、再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永久的生命》在书上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批注各段段意。

六、精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研讨交流填空:1、第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地表明了()。

“苦海”“绝望”是因为()2、罗素追求爱情是因为哪几方面原因?(在书上圈画)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书上圈画)4、作者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明明是痛苦辛苦的,为什么还说值得?(批注在最后一段)5、作者是怎样安排三种人生追求的叙述的?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进入新课二、再读文本,理性写作思路。

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第10课《散文两篇霞》

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第10课《散文两篇霞》
理解文章主旨
1、请同学根据个人经历表达对主旨的看法?
2、作者为何用“落霞”替换“黄昏”,强调的是什么?
1、学生阐释交流自身对作者观点的看法,将所学知识内化,充分表达自身的所知所感。
2、把握主旨: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对人害的生命表达了尊重与期盼。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成为作品解读的内在参与者,深化所学知识。
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引起学生对日常事物的注意,发挥想象力。意识到平常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可以被赋予多种含义。
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全文
找出切入点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从总体上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思考:
(1)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
(2)“霞”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理解它的关键在哪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 从科学层面介绍“霞”的形成:阳光透过天空飘浮物的散射作用于云彩上,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强调其形成过程“云彩”的重要作用;
2、 引发对“霞”的自由联想。
学生从客观层面认识“霞”,用简洁的语言,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自由表达对“霞”的认识。
1、反复阅读,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思考、探索,最终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深入探究。
2、注意围绕“霞”这一中心,,围绕此解读全文,强调行文逻辑。
10《散文两篇·霞》
教学目标
1、在精读中深入分析“霞”的深刻含义,理解“霞”、“落霞”、“霞光”之间的关系。
2、探究小说命题的意义,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反复阅读、细致分析文章辞句的基础上,理解“云彩”在文章当中的象征意义,把握“云彩”与“霞”的关联。

《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散文诗二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识记与散文诗相关的定义和基本特点,了解散文诗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选取两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作品进行讲解,分别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巴金的《繁星》。

通过对这两篇散文诗的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随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散文诗,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课(1)鲁迅《朝花夕拾》讲解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朝花夕拾》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然后,选取其中的一篇或几篇散文诗进行深入解读。

例如,《朝花夕拾》中的《秋夜》一文,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由、生命和幸福的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讨这篇散文诗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朝花夕拾》中散文诗的特点和价值。

(2)巴金《繁星》讲解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繁星》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作者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然后,选取其中的一篇或几篇散文诗进行深入解读。

例如,《繁星》中的《星》一文,通过对繁星闪烁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讨这篇散文诗的主题和意义。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总结《繁星》中散文诗的特点和价值。

3.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活动。

选取《朝花夕拾》和《繁星》中的经典段落进行朗诵。

通过学生的朗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针对这两篇散文诗的特点和价值进行讨论。

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教学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教学案

《散文两篇》学案(教师用)教学目的:1、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2、学会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3、学会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

教学难点: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教法和学法: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过程《霞》导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名篇《腾王阁序》里面的诗句,在诗人眼里,落霞是灵动而缥缈的;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黄昏给人以朦胧的感伤,触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依恋。

朝霞,年轻、热烈、生机勃勃;晚霞,深沉、凝重,像一个睿智的老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冰心老人从霞中感受道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作者介绍: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冰心的散文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崇尚“爱的哲学”,即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主要作品:诗集:《春水》、《繁星》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1、中剪子巷(1913—1923)“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冰心:从《“五四”到“四五”》)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4号的三合院中,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

中剪子巷的10年,是冰心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尤其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了文坛,她的以《超人》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以《笑》为代表的白话散文,以《繁星》和《春水》为代表的自由体小诗,奠定了在中国文坛上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开始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2、留学美国(1923—1926)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吴起县二中八年级语文“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 题参与备课 审 核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 总课时 10.短文两篇 刘虎鹏 2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写结合及合作探究,品味本文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点 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师导学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水的澄澈……无不让你心旌摇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激趣导入 学习过程学 生 活 动自我完善 目标导学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tu í) 沉鳞.(l ín)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 ù) (4).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并评价散文诗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散文诗的阅读和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散文诗的阅读和鉴赏技巧。

2. 教学难点:(1)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2)散文诗的审美价值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介绍两篇散文诗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两篇散文诗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欣赏并评价散文诗的美感。

5. 课堂小结:(2)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2. 写一篇关于两篇散文诗的比较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散文诗的内涵。

2. 情感教学: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情、优美的动作等方式,传递散文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教学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教学案

《散文两篇》学案(教师用)教学目的:1、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2、学会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3、学会正确认识人生、生命的价值。

教学难点: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的哲理的写法。

教法和学法: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过程《霞》导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名篇《腾王阁序》里面的诗句,在诗人眼里,落霞是灵动而缥缈的;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黄昏给人以朦胧的感伤,触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依恋。

朝霞,年轻、热烈、生机勃勃;晚霞,深沉、凝重,像一个睿智的老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冰心老人从霞中感受道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作者介绍: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冰心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冰心的散文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崇尚“爱的哲学”,即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主要作品:诗集:《春水》、《繁星》小说:《两个家庭》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1、中剪子巷(1913—1923)“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冰心:从《“五四”到“四五”》)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14号的三合院中,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

中剪子巷的10年,是冰心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尤其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了文坛,她的以《超人》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以《笑》为代表的白话散文,以《繁星》和《春水》为代表的自由体小诗,奠定了在中国文坛上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开始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2、留学美国(1923—1926)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2013年高一语文优秀课件第10课《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一语文优秀课件第10课《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1)

2.暴露 显露 ①油价“冲击波”, 暴露 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
填 争、国内定价方面的弊端。
一 ②与上张专辑不同的是,张惠妹这次一改狂野模
填 样,怀抱吉他 显露 创作才华,借歌曲倾诉心声。 二者都有隐蔽的事物公开化的意思。
辨 暴露:常指露出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
一 等。
辨 显露:常和情绪、神色、才华、生机等词语搭配。
3.抒情中渗透理性。在准确优美的语言中洋 溢着理性的思考,意味深沉,个性鲜明,能体现 出作者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
4.炼句中升华主题。精警深刻的用词,隽永 深挚的造句,总能给人怦然心动的美感。用富于 意蕴的词句表达思想,必定会绽放绚丽的光彩。
[尝试运用] 请你以“秀出一百分的你”为题,写一段富含哲理 的短文,150字左右。 答:
[对应考点:理解文意] 提示:对梦中人物、对话、场景的描写具体真切,如 在眼前,可见童年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冰心老人内心深处。 车夫把我“举”上车,以及人们的活动反映了作者童年时 的故乡是美好的,代表着真、善、美。虽然贫穷、落后, 但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幼亲如一 家,它平淡、祥和、温馨。这也是作者怀念故乡的原因。
2.人生道路,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 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流淌过失败者的泪水; 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 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 由于人生像条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 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 己留下的曲折而执著的印迹而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 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 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
3.语言平实自然而富于哲理 《霞》全文四百余字,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 在平易、简洁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例如, “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 是璀璨多彩的”。唯有丰富的生命内容,才会有多彩的 云霞,生命的霞光才会越美丽。只有经历了挫折、困难 和艰辛,生命才会变得坚强、丰富。

高中语文散文教案导入模板

高中语文散文教案导入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 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画中的景象。

2. 教师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吗?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可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情感。

(二)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2. 教师举例说明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教师提问:散文与诗歌、小说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阅读欣赏1. 教师推荐一篇优秀散文,让学生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

2.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质量。

3. 学生进行散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对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散文诗的定义与特点1.1 散文诗的定义解释散文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

1.2 散文诗的特点分析散文诗的语言、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散文诗的发展历程2.1 散文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散文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历史背景。

2.2 国内外著名散文诗作家及作品介绍国内外著名散文诗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创作现状。

第三章:散文诗的阅读与欣赏3.1 散文诗的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和欣赏散文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散文诗的欣赏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散文诗,包括语言、情感、意象等方面。

第四章:创作散文诗4.1 散文诗的创作原则讲解散文诗的创作原则,让学生了解散文诗创作的基本规律。

4.2 散文诗的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散文诗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章:散文诗的鉴赏与评价5.1 散文诗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鉴赏散文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2 散文诗的评价标准探讨散文诗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客观评价散文诗作品。

第六章:分析两篇散文诗6.1 散文诗《xxxxx》分析对选定的散文诗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题、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2 散文诗《xxxxx》分析对另一篇选定的散文诗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散文诗风格和技巧。

第七章:散文诗的写作技巧7.1 散文诗的语言运用探讨散文诗的语言特点,如诗意、音乐性、抒情性等,指导学生运用在写作中。

7.2 散文诗的结构安排分析散文诗的结构形式,如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第八章:小组讨论与分享8.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所学的散文诗写作技巧和分析方法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8.2 分享作品每个小组选择一篇优秀的散文诗作品,向全班同学分享,并简要介绍其写作技巧和特色。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第10课散文两篇学案粤教必修166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第10课散文两篇学案粤教必修166

第10课散文两篇◎诗海拾贝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和感慨国事的复杂情感。

首联采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情黯然的矛盾;颔联不直接回答,却抓住首联中的“节物”大加描绘:“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西风中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景佳趣。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诗人的心情黯然的呢?颈联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结合诗人的经历可知,“感事”绝不是诗人个人的小情结、小事情,应为国家事;第二句“食万钱”也印证了当时诗人的俸禄丰厚,诗人自己惭愧的正是享受如此丰厚的俸禄却于国事无补。

尾联中“鹿车”是隐者之车,诗人借此表达归隐之意;颍水之东是诗人向往的归隐之地。

由此看来,这两句卒章显志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世沉浮、苟且享乐的生活的厌恶之情,而这种情感中,既有儒家的忧世之慨,又有道家的超然之想。

◎语林撷英冰心名言1.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2.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4.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5.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7.青年人!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8.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地描你现在的图画。

9.当我浮云般自来自去的时候真觉得宇宙太寂寞了!10.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11.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

12.大海的水,是不能温热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软化的。

◎作者卡片姓名冰心,原名谢婉莹生卒年1900~1999籍贯福建长乐相关资料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技能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霞》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作者名片】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背景资料】“冰心体”散文:所谓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即宣扬以母爱、童真之爱、自然之爱为内容的“爱的哲学”思想,“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冰心散文的语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中西互化、新旧杂糅、取长补短、自由独创。

可以说,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冰心为发展散文和后来的散文创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在1941年也曾深情地回忆道:“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

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冰心名言:①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②我的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③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④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写作背景】冰心八十高龄后仍笔耕不息,黄昏迫近但不伤感。

《霞》这篇晚年之作,情感高昂,意境深远,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氛,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精湛短文。

短文看似即兴之作,实则思维轨迹长达近半个世纪。

冰心自幼爱霞。

霞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冰心心目中,美丽奇妙,寄托着青春的憧憬。

她在《往事》中写道:“世间只有云霞最难用文字描写。

心里融会得到,笔下却写不出。

因为文字是最着迹的,云霞确是最灵幻的。

”【字词梳理】1.字音:云翳.()璀璨..()..()惆怅丢三落.四()抹.杀()落着落()抹抹.布()落枕()抹.墙()(注:用熟石灰把墙抹平整)露宿()露露.相()2.词义:云翳:璀璨:惆怅:相生相成:东方不亮西方亮:二.导入:思考:“如果要你们看着这么一幅美丽的霞光风景图写一篇文章,你们会怎样写?或者说当你们看到早上或晚上那美丽的霞光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回答: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自己感受很深的或者似懂非懂的句子标注出来。

(可以出声读,也可以精读。

)2.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3.问题导读,整体把握。

(1)本文的题目是“霞”。

霞,有朝霞与晚霞之别,作者主要写朝霞还是晚霞?为什么?(2)作者是如何由霞进而谈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呢?(3)模仿课文思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以某物、某句话为心灵的触点——展开相关或相似的联想——结合自身经历反思生活、感悟人生。

)四.细读课文,咀嚼品味朱熹说,读书要耐心涵泳,要反复“咀嚼”,体会文中旨趣。

培根《论学问》中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些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这是一篇血药细细品味的散文精品。

下面,请同学们就自己标注出的句子,作旁批,也就是将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写在书页空白处,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1.“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2.“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3.“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我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五.文章主旨生命的过程有艰难险阻,有挫折失败,但也有顺利坦途,有顺境成功。

在努力实践人生、创造人生的过程中,痛苦和快乐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

就算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会使人留恋,惆怅,然而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这种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课文所要表现给我们的主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的。

六.拓展延伸(一)嚼出真味(齐读):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二)摘抄冰心作品中富含哲理的诗章句段。

(不多于5句)第二课时《我的家在哪里?》教学目标:1.感悟人性之美,学做真人。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散文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写作背景】《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在九十三穗高龄时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随笔。

细品本篇文风,毫无雕琢之痕、矫揉之态,而是于淡泊朴实中闪发着睿智的光辉,显示出厚重的力量,特别是文末一连串的“无”字句,无异于冰心老人一生情操和品行的概括,谁读了都会怦然心动。

【字词梳理】1.字音眷.恋()膀.大腰圆()作揖.()回溯.()中剪子巷.()巷巷.道()(通常指城市比较狭窄的街道)2.词义眷恋:慢条斯理:膀大腰圆:作揖:二.导入请大家欣赏电视系列剧《加油儿女》三段经典台词,看能不能说出剧名并分别说出这些台词分别是谁说的。

:他们要再不和好,我就吃一百个冰激凌,自杀!:他们要再不和好,我就玩一个月电脑,我累死自己!:(摸头发)我想把这玩意儿染成绿的,再交一个女朋友。

:你敢——:为什么小雪就能找狂野男孩,我就不能找我的野蛮女友啊?!:你要敢找野蛮女友,你就会发现你有一个又狂野又野蛮的老妈!!!(对夏雪):等你看见大猩猩后,你就知道你的两个弟弟长得有多么帅了!三.全文诵读,整体感知(一)学生个人或分组接力朗读,最后一段一起齐读。

边读边思考:1.题目为“我的家在哪里?”,题目为什么加问号?2.冰心老人为什么发出“我的家在哪里?”的疑问?她的家究竟在哪儿呢?【补充资料】“冰心在中剪子巷的家”的图片(略)及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一段话: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

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

(《我的大学生涯》) 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3.冰心童年的家——中剪子巷的家具有怎样的特点?(二)齐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中剪子巷的人情特点。

四.品味感悟,重点探究(一)“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

”这句话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二)第2段对梦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车夫“把我举上车去”,中剪子巷的人“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样的梦境反映了什么?(三)“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作者为何要在“家”前面加上“灵魂深处永久”几个字?提示:1.家里有谁?2.家周围的环境、气氛如何?1.2.(四)作者提到“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用意?(五)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为什么这么说?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为什么?五.归纳主旨,体会人性之美(一)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请你用一句精炼的话语概括文章的主旨。

(二)齐读全文,体会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世纪老人冰心对童年的家的回忆,表达了冰心对儿时生活的家——中剪子巷无尽的眷恋,更表达了她对童年所代表的善良、平和、真诚、友爱的人性美的无限眷恋。

如果第一层主旨是人之常情,那么第二层主旨则是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后的人生历练。

正像徐志摩笔下的康桥象征着自然之美一样,冰心老人笔下的中剪子巷则象征着一种人性之美。

他们都将这一切珍藏在心中最温柔的角落。

六.提炼升华,拓展延伸人性之真、善、美是冰心老人一生的追求,“有爱就有一切”;人性之真、善、美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

接下来让我们开拓思维,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中,你能讲出多少表现人性之美的故事?七.课后储备,素材积累课后阅读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并写好摘抄与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