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距离与黄金分割999999999
太阳系的行星排列与魔鬼数字666的巧合
![太阳系的行星排列与魔鬼数字666的巧合](https://img.taocdn.com/s3/m/8f74f45169eae009581bec8a.png)
太阳系的行星排列与魔鬼数字666的巧合“提丢斯——彼得”定则早在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在他编写的《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总结并发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国物理学教授提丢斯提出的一条关于行星距离的定则。
这条定则的主要内容如下:取得0,3,6,12,24,48,96.....这么一个数列,每个数字加上4再用10来除,就得出了各行星到太阳实际距离的近似值。
如: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0+4)/10=0.4(天文单位)金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4)/10=0.7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6+4)/10=1.0 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2+4)/10=1.6 依此类推,下一个行星的距离应该是:(24+4)/10=2.8 可是这个距离处没有行星,也没有任何别的天体。
波得相信,“造物主”不会有意在这个地方留下一片空白;提丢斯认为,也许是火星的一颗还没有发现的卫星在这个位置上的。
但事实表明,提丢斯——波得定则在“2.8“处出现了间断。
木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2 土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0 此定则给出的计算值距离与实际距离比较,两者令人难以置信地相近:行星定则计算距离真实距离水星0.4 0.39 金星0.7 0.72 地球 1.0 1.00 火星 1.6 1.52 小行星带? 2.8 ? -木星 5.2 5.20 土星10.0 9.54 很明显,定则算出来的数值与行星的真实距离非常相近!当时的天文学家纷纷相信,“2.8”那个地方应该有颗大行星补上。
波得为此向其他天文学家呼吁,希望大家可以组织起来寻找这颗“丢失”了的行星。
当时的天文学家立刻响应号召开始了搜索,但毫无结果。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6cfa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9.png)
初三宇宙知识点总结一、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无数的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太阳的质量大约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其余的质量则由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所组成。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直径为142984km;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直径为4879km。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远近的次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此之外,另外两颗行星:冥王星和一个新发现的行星状物体已被认定为第九和第十颗行星。
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是木卫二,直径为5282km;最小的卫星是土星的帕劳小卫星,直径不到1km。
一般认为卫星是围绕其他天体运转的星体,其中最大的卫星所拥有的半人马星最大,而最小的卫星则不足一半。
二、太阳系的运动太阳系的运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太阳对行星、行星对太阳、行星对行星以及太阳系整体的运动。
首先,太阳自身是在银河系中旋转运动的,并不是处于静止状态。
太阳也在银河系中做自转和公转运动,公转的周期是2万多年。
其次,行星对太阳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行。
行星每天绕太阳公转一周,同时也在轨道上自转。
日面上每小时从东向西很快地旋转一周,导致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小行星也表现出类似的运动规律。
除此之外,还有行星之间的相互运动,比如地球与其他行星之间产生引力作用,使得行星们围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上运行。
有些行星通过牵引,造成太阳的引力场和行星之间产生牵引,并同时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
最后,太阳系自身也在银河系中的运动。
太阳系由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受到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的引力作用,会产生相应的运动。
三、星球的形成星球本质上是一种天体,参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星球是由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小行星和太阳系天体组成,它们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学说:星云假说和凝聚核心假说。
首先,星云假说是指恒星和行星等天体的形成是由于星云内部的密度不均而形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0b55b794daef5ef7ba0d3cab.png)
第14讲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Gm F =3、重力加速度决定式——黄金代换2R GM g =2)(h R GM g +=′2gR GM =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经过长期论争,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最终被接受.如图14-1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位图。
图14-1太阳系九大行星古代把天体的运动看的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善、和谐的圆周运动,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如图14-2)仔细研究了第谷的观测资料,经过4年多的刻苦计算,得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考点1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如图14-3):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轨道定律)图14-3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如图14-4):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定律)图14-4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EKCD AB S S S ==开普勒第三定律(如图14-5):所有行星的轨道的的三次方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k Ta =23.(周期定律)【例1】某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如图14-6),如图14-2开普勒(1571-1630)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图14-6图14-5半长轴就是长轴的一半,即2AB a =果不知太阳的位置,但经观测行星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运行速度在变小,图中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太阳处在何位置?【例2】冥王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的39.6倍,那么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冥王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可视为圆形轨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平均轨道半径和周期行星平均轨道半径(米)周期(秒)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101079.5×111008.1×111049.1×111028.2×111078.7×121043.1×121087.2×121050.4×12109.5×6106.7×(相当于88天)71094.1×(相当于225天)71016.3×(1年)71094.5×(相当于1.88年)81074.3×(相当于11.9年)81030.9×(相当于29.5年)91066.2×(相当于84.3年)91020.5×(相当于164.8年)91082.7×(相当于248年)考点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浩瀚宇宙,天体运行.开普勒描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可是为什么行星以这样的规律绕日运动呢?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行星做的是完美而圣神的圆周运动,所以不需要什么动因。
科技创新知识竞赛试题
![科技创新知识竞赛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9dfffc02768e9950e7381a.png)
“移动杯”科技知识大奖赛试题注:以下各题为单项选择题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_____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A、经济实力B、创新能力C、自主创新能力D、发展能力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_____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科技B、知识C、人才D、信息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的时间是_____。
A、2005-2015B、2016-2015C、2006-2020D、2002-20204、《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提出到_____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A、2015年B、2020年C、2025年D、2030年5、今后15年,我国科技的指导方针是:_____,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A、自主创新B、经济发展C、社会进步D、企业创新6、《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_____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国建设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核心技术B、高新技术C、前沿技术D、相关技术7、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_____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
A、集成创新B、科技创新C、技术创新D、理论创新8、《规划纲要》指出,能源的发展思路是,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力发展_____技术。
A、太阳能B、海洋能C、生物能D、核能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_____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A、装备制造业B、生物科技C、空间技术D、国防工业1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_____。
解析宇宙中的数字密码
![解析宇宙中的数字密码](https://img.taocdn.com/s3/m/ddf929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e.png)
解析宇宙中的数字密码宇宙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谜题,我们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宇宙的奥秘。
然而,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似乎存在着一些数字密码,隐藏着我们对宇宙意义的理解。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宇宙中的数字密码,揭示数字背后隐藏的秘密。
1. 黄金分割:宇宙的完美比例在宇宙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一种特殊的比例,即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指当两个数量之比等于其和与较大数量之比时,这两个数量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比。
在宇宙中,许多事物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植物的生长方式、星系螺旋状的排列等。
这个神秘的数字比例或许是宇宙中数字密码的一部分,暗示着宇宙的完美和秩序。
2. 斐波那契数列:宇宙的无限奇迹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无限序列,其前两个数为0和1,后续的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这个数列以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的名字命名,但它在宇宙中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在植物的分枝、蜂巢的构建以及贝壳的螺旋形状等方面,都能够看到斐波那契数列的身影。
这个神秘的数字序列,或许是宇宙中数字密码的另一个线索,指引着我们了解宇宙的无限奇迹。
3. 幻数:宇宙的智慧密码幻数,即自然界经常出现的常数或数字。
其中最著名的是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数e。
这些幻数在宇宙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圆周率π出现在圆的计算中,而自然对数的底数e在复利计算和指数函数中被广泛应用。
这些数字常数如同宇宙中的智慧密码,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数学奥秘。
4. 暗能量和暗物质:宇宙数字密码的谜团在现代天文学中,暗能量和暗物质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的主要成分,但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相当有限。
暗能量和暗物质并不与我们熟悉的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因此无法直接被观测到。
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宇宙的观测和计算,推测暗能量和暗物质所占据的比例,并试图解析它们背后的数字密码。
这种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有望给我们带来宇宙数字密码的新认识。
5. 其他未解之谜:宇宙数字密码的挑战除了以上提到的数字密码,宇宙中还存在许多其他未解之谜,如黑洞的奇异性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等。
太阳系行星之精选优秀ppt
![太阳系行星之精选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38bb309ec3d5bbfc0a7436.png)
星的气候产生宏大的影响。 天王星是由威而廉好·赫侵歇耳略经扩过望张远的镜系希统地腊搜人索,却在把17火81年星3月作13日发现的,它是现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 木 直星到是16离世太纪阳哥为第白战五尼颗时争行代的星人,们意而才味且明是白〕最地而大球的只三一是月颗一,颗份比行的一星切。名其字他的也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水星最接近太是阳得,是自太于阳系火中星第二。小行星。
55℃,〔-67华氏度〕,但 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宏大的影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游览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挪动得快,才使
却具有从冬天的133℃,〔- 它得到这个名字。 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 这张红外照•片火是星迄今上为曾止最有好过的土洪星水照片,之地一,面20上19年也由有位于一智利的欧洲南部天文台的超大型望远镜拍摄。
地球外表的陆地面积。
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
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
【水星】——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游览和偷窃之 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 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挪动得快,才使它得到
这个名字。
如今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 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独一知的公转周
接近圆,偏向不到1%。
金星 (希腊语: 阿佛洛狄特;
巴比伦语: 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
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
它是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
•金星的自转非常不同寻常,一方面它 很慢〔金星日相当于243个地球日,比 金星年稍长一些〕,另一方面它是倒 转的。另外,金星自转周期又与它的 轨道周期同步,所以当它与地球到达 最近点时,金星朝地球的一面总是固 定的。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https://img.taocdn.com/s3/m/957ed3e7551810a6f524867b.png)
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景德镇十九中刘军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 (1-0.618)/0.618=0.618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军事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
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
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0.618:1 是指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原来线段的长跟较长的那部分的比为黄金分割的点。
线段上有两个这样的点。
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可作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
0.168不仅仅在艺术上,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着。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618在养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注意了这些黄金分割点,对养生健体大有好处。
“0.618",这个比值因具有美学价值而被古希腊美学家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因为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形体总是最美的形体。
现在发现此比值和医学保健、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可称为健康的黄金分割律。
在人体结构上,0.618更是无处不在。
脐至脚底与头顶至脐之比;躯干长度与臀宽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均近似于0.618。
而且,越是接近于这个值,整个形体就越匀称,越令人觉得完美。
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这个体温与0.618的乘积恰好是22.4℃-22.8℃,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等新陈代谢水平均处于最佳状态。
宇宙中的奇迹数字
![宇宙中的奇迹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67667b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2.png)
宇宙中的奇迹数字在宇宙的浩瀚星空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数字。
这些数字不仅令人着迷,还揭示了宇宙的深奥之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宇宙中的奇迹数字,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理解宇宙的重要性。
1. 无限大的π(圆周率)π是一个无理数,表示为3.1415926535…。
虽然π有无限多的小数位,但它却隐藏着宇宙中许多数学和物理定律。
圆周率是计算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键值,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代表了宇宙中一些周期性现象的规律性,如轨道周期和波动性。
2. 神秘的φ(黄金分割比)φ是黄金分割比,表示为1.6180339887…。
这个数字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和艺术领域。
在植物的生长中,黄金分割比能够帮助找到最稳定和最高效的生长方式。
在建筑和艺术中,黄金分割比被用来创造出最美的比例和对称性。
它被认为是一种视觉上令人愉悦的比例关系。
3. 奥卡姆剃刀原则中的 0(无)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种哲学原则,主张在解释现象时应该选择最简单的解释。
在这个原则中,0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没有额外假设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解释时,我们可以使用0来表示这个附加假设的缺失。
0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简化对宇宙中复杂问题的理解。
4. 二进制中的 1 和 0在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是一种重要的编码方式。
它使用了只有1和0两个数字来表示信息。
1代表开或真,0代表关或假。
二进制的发明者恩斯特·芬克尔(Ernst Werner von Siemens)将二进制称为“最古老和最简单的数字系统”。
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二进制不仅起到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作用,还提供了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方式。
5. 引力常数 G引力常数G是一个真正的奇迹数字,它决定了引力在宇宙中的作用。
G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物体间引力的强度。
引力常数的精确测量对于计算宇宙中的天体运动、星系的形成以及黑洞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6.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 2.725 度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最早时期的余辉,由宇宙大爆炸后大约38万年的时候产生。
宇宙中的九大行星
![宇宙中的九大行星](https://img.taocdn.com/s3/m/891c5419964bcf84b9d57b56.png)
,
火星
• 火星(Mars) 即常所說的紅色行 星,火星是太陽系中第三小的行 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二分之一,體 積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表面的 重力約地球的三分之一強,自轉 周期是24小時37分。火星的大氣 層比地球稀薄,只有地球大氣層 的百分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 碳。同時還有少量的雲層和晨霧, 而水只占大氣比重的0.03%,非 常乾燥。因為大氣層很稀薄,在 火星上沒有溫室效應。火星赤道 附近溫度白天可達到27°C,在夜 晚可降至零下111°C,可以說火 星是一個冷而乾的星球。
木星
• 最大的行星 木星(Jupiter)是 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也 是四大氣體行星中的第一個 。 它是最大且重的行星,直徑 有地球的11倍,質量是其他 八個行星總和的2.5倍。 木星上有很強烈的磁場,表 面的磁場強度約為地球上的 十倍。它並沒有像地球一樣 的堅硬地面,因此木星大氣 的運動可能不只是表面的現 象,而是受到內部流體運動 的影響。
土星
• 美麗的行星 土星(Saturn) 是從太陽算起的第六顆 行星,也是一個幾乎和 木星一樣大的氣體巨星, 赤道直徑約120500公里 約為地球的九倍,體積 約地球的八百倍。土星 與木星一樣都是由氫及 氦組成,但密度則只有 水的百分之七十。
天王星
• 天王星(Uranus)的最大特 徵是自轉的傾斜度很大。 一般行星的自轉軸與其 公轉面都很接近垂直, 唯獨天王星的自轉軸成 九十八度的傾斜,幾乎 是橫躺著運行。因此, 太陽有時整天都照在北 極上,而這時的南半球 就全天黑暗。
海王星
行星距离规律(2009.11.2)
![行星距离规律(2009.11.2)](https://img.taocdn.com/s3/m/15c0059284254b35effd3414.png)
太阳系星云盘示意图
太阳系星云盘示意图(侧视图)
一、行星胎对星云盘中星云最大摄动力位置的确定
星云 行星胎 太阳
太阳—行星胎—各个星 云质点m1、m2…mn在一条直 线上,行星胎对各个星云的 摄动力最大。设定以这条直 线上为起始点(如图所示), 行星胎、各个星云质点绕太 阳做开普勒运动。显然行星 胎离太阳最近,公转角速度 最快,随着离太阳半径的增 大星云的公转角速度越来越 慢,即公转周期越来越长
提丢斯—波得定则
0.4+0.3×20 =0.7 0.4+0.3×21 =1
1.587常数n次方
0.4×41/3 =0.635 (金星到太阳的距离) 0.4×4 2/3 =1.008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0.4+0.3×22=1.6 0.4× 43/3 =1.6 (火星到太阳的距离)
0.4+0.3×23=2.8 0.4× 4 4/3 =2.53(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
行星光环缝与卫星的对应关系实际资料如光环缝名称及半径r环缝半径r1587410km2倍周期15874r处的卫星计算距离10km实际距离10km对应卫星光环内侧r7310km7315874115912卡西尼环缝r91091587414281417土卫171516r9510km处环缝951587415081514土卫1110卡西尼环缝r1210km1215874190519311855土卫s2004km13531587421482108土卫三十三先驱者环缝136310km1363158742162未知卫星f环的外缘r140610km1406158742232238土卫2半径500km1土星光环缝与15874常数的相关性2天王星光环缝与15874常数的相关性光环缝距kman158742倍周期15874r处的卫星计算距离10km实际距离10km对应卫星383815874603623992399215874634634262426215874676566天卫十二43643615874692970天卫十三45245215874717未知卫星4643464315874737未知卫星479647961587476175天卫十四4914911587478未知卫星50581587480286天卫星十五3海王星光环缝与15874常数的相关性初始值r10kman158742倍周期15874r处的卫星计算距离10km实际距离10km对应卫星光环内缘与海王星半径之间33433415874530153海卫五光环外缘4194191587466562海卫六两光环中间距海王星离距532419241947554751587475574海卫七环缝rh99158741429未知卫星2第二个因数q的物理意义这个因数是行星卫星椭圆轨道的长半轴a其物理内涵是轨道偏心率e值增大椭圆轨道的长半轴a值相应增大公转一周的时间t值增大在星云盘中与行星胎为2t关系的星云周期也增加轨道半径相应的增大即与行星胎出现冲上合位置不变并且在一条直线上的星云轨道距离增加其实质是行星胎吸引星云的范围向外延伸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ppt-冀教版信息技术六下第十三课课件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ppt-冀教版信息技术六下第十三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ebb83e0740be1e640e9a22.png)
km
距两纸金
离条地星
约平形表
为行”面
1 线。的
之图“
。
间 的
中 每
方 格
返回
下一页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 2840km,地核厚约3500km。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 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下一页
木星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由图中可以看出 木星主要由液态金属 氢组成。液态金属氢 与表层木星大气之间 是液态分子氢和分子 氦的混合层。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 镜拍摄的木星照片。 图中可以看到在木 星南半球有三个连
在一起的白色风暴。
木星北极套索般的 极光。图中可见三
个木卫运行的印迹。
木星光环。木星环是 1979年由旅行者1号 发现的,而此图是由 旅行者2号拍摄的。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 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 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 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 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返回
下一页
土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分子氢,随着深度的 增加,氢在高压下成为液态,并进一步成为 液态金属氢。氢层以下是由水、甲烷和氨组 成的液态混合物。中央是一个岩石或由岩石 和冰组成的核。
这是旅行者2号1981年拍摄的土星 照片。在图中还可以看到土卫四 和土卫五。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土星照片。图 中可见在土星上有一个箭头状的风暴,风 暴的大小与地球相当。
4.4.4 黄金分割(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4.4.4 黄金分割(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421a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7.png)
,那么称
C
AB
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____叫做线段____的黄金分割点,_______与
AC
AB
_______的比叫做黄金比.
探索&交流
较长线段
一条线段有几个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时,黄金比=
,所
原线段
以一条线段有_____个黄金分割点.
2
点1
A
点2
B
例题欣赏
例题&解析
☞
例1.计算黄金比.
图2
C
探索&交流
由
BE BC
BC AB
,可得
BC BE
AB AE
即
AE BE
AB AE
A
E
B
F
C
因此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
AE
BC
AB(即 AB
) 是黄金比,
D
也就是说,矩形ABCD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
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比的矩形也称为黄金矩形.
例题欣赏
例题&解析
☞
例3.在人体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
,并且
例题欣赏
☞
例题&解析
例2.如何找到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已知线段AB,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过B作BD⊥AB使BD= AB;
(2)连接AD,在DA上截取DE=DB;
E
A
(3)在AB上截取AC=AE,则点C即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C
提出问题:为什么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D
B
探索&交流
九大行星运行周期
![九大行星运行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176696a61a37f111f1855b2c.png)
九大行星运行周期!九大行星运行周期!(2011-07-17 01:22:34)转载▼标签:杂谈水星轨道长半径5790万km 偏心率0.206 周期87.969日轨道加速度0.3350383( 00 ) 0.1452248( 1800 )0.240127( 平均值)金星轨道平均半径0.723天文单位偏心率0.007 周期224.7日轨道加速度0.08178403( 00 ) 0.07950966( 1800 )0.080647( 平均值)地球轨道长半径149597870km 偏心率0.0167 周期365.25636 日轨道加速度0.05130527( 00 ) 0.04798734( 1800 )0.049646( 平均值)火星轨道长半径1.524天文单位偏心率0.093 周期约687日轨道加速度0.03219483( 00 ) 0.02216973( 1800 )0.027182( 平均值)木星轨道长半径5.2 天文单位偏心率0.048 周期11.86年轨道加速度0.004619721( 00 ) 0.003812124( 1800 ) 0.0042159( 平均值)土星轨道长半径14亿公里偏心率0.055 周期29.5年轨道加速度0.001889939( 00 ) 0.001512879( 1800 ) 0.0017014( 平均值)天王星轨道长半径29亿公里偏心率0.05 周期84年轨道加速度0.0006550741( 00 ) 0.0005362398( 1800 ) 0.00059566( 平均值)海王星轨道长半径30天文单位偏心率0.01 周期164.8年轨道加速度0.0003070913( 00 ) 0.0002950497( 1800 ) 0.00030107( 平均值)冥王星近日点29.8天文单位偏心率( 缺)取0.01 周期248年g≈1.99845*10-4。
九大行星到底各有多少卫星
![九大行星到底各有多少卫星](https://img.taocdn.com/s3/m/bf239dda8bd63186bdebbc03.png)
九大行星到底各有多少卫星太阳与九大行星的一些重要数据轨道半长轴1(AU) 半径2(R地球)质量3(M地球) 自转周期4(地球日) 公转周期5(地球年) 卫星数6 轨道倾角7(度)轨道离心脱离速度(km/sec) 平均密度(g/cm3)太阳0 109 332,80025-36 --- 9 --- --- 617 1.410水星0.39 0.3824 0.05558.65 0.241 0 70.206 4.3 5.43金星0.72 0.95 0.815-243 0.615 0 3.390.007 10.4 5.25地球 1.0 1.00 1.00 1.00 1 1 0.000 0.01711.2 5.52火星 1.5 0.53 0.1071.026 1.88 2 1.850.093 5.0 3.94木星 5.2 11.2 317.90.408 11.86 16 1.300.048 59.5 1.31土星9.5 9.46 95.20.425 29.46 19 2.490.0560 35.6 0.69天王星19.2 4.0 14.52 -0.746 84.01 17 0.77 0.04721.3 1.29海王星30.1 3.88 17.06 0.796 164.8 8 1.77 0.00923.3 1.64冥王星39.5 0.18 0.0022-6.37 247.7 1 17.150.248 1.1 2.031 1 AU =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 x 108 公里2 R地球= 地球(赤道)半径= 6378 公里3 M地球= 地球质量= 5.976 x 1024 公斤4 一地球日=86400 秒;负号代表自转为顺时钟方向5 一地球年= 365.26 地球日6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卫星总数为至1995年底的数据7 轨道倾角=该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
九大行星距离与黄金分割[转]
![九大行星距离与黄金分割[转]](https://img.taocdn.com/s3/m/cf2dfa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b.png)
九大行星距离与黄金分割[转]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天文单位)我们知道,太阳系内目前共发现有九大行星。
然而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的自然科学家提丢斯就发现,如将0、3、6、12、24、48、96数列中的每个数加4,而得数用10来除,其结果是:(0+4)÷10=0.4 (水星距离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3+4)÷10=0.7 (金星距离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6+4)÷10=1.0 (地球距离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12+4)÷10=1.6 (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4天文单位)(24+4)÷10=2.8 (小行星带)(48+4)÷10=5.2 (木星距离太阳实际5.203天文单位)(96+4)÷10=10 (土星距离太阳实际9.56天文单位)注:1个天文单位等于1.5亿千米通过以上数字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提丢斯计算出的数值与各行星至太阳的实际距离确实是十分相近的。
1766年,提丢斯在把《自然的探索》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的时候,也顺便将他发现的这一规律加进书中。
但此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注意到了这-奇特的规律,并将它编写到《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进行介绍,这就是后人经常提到的提丢斯—-波得定则。
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是0、3、6、12、24、48这样的数列加4再用10来除而不是别的什么数?提丢斯和波得都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里面包含着什么奥秘?他们俩也都没有说明。
(自然注:49=45+4=55-6,加4与被10除可能正好与4-6分劲有关,也便与黄金分割有关;4恰好在水星位置,而中医理论认为:水为先天之本,且天一生水,这难道是巧合?!且提丢斯—-波得定则所约定的数列除第一项外,其它都可纳入一通项4+3*2n-2之中,也约定了第一项的特殊性——或者有的人认为水星对应n取-∞时的半径,其道理是一样的。
科普知识探索宇宙中的行星间距离
![科普知识探索宇宙中的行星间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a5bf0c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8.png)
科普知识探索宇宙中的行星间距离科普知识:探索宇宙中的行星间距离宇宙是一片神秘而广袤的空间,充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行星。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行星间的距离。
了解行星间距离的大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的奥秘,也有助于人类未来的航天探索和殖民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些我们已经了解到的行星间距离,让我们一同踏上宇宙的奇妙之旅。
太阳系行星的间距太阳系是我们熟悉的行星系,它包括了八大行星:水金火土金木土火水。
这些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远近排列,也有不同的轨道直径和周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距离。
太阳到水星的平均距离约为5700万千米。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因此距离太阳最近。
然而,与其他行星相比,水星半径较小,因此它仍然相对较小。
接下来是金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08亿千米。
金星是太阳系中第二颗行星,和水金火土金木土火水之间的距离较小。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我们所熟悉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适中。
火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28亿千米。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距离太阳也较远。
接下来是木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7.78亿千米。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因此与其他行星的距离相对较远。
接下来是土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32亿千米。
土星以其美丽的光环而闻名,是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之一。
接下来是天王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92亿千米。
天王星由于其自转轴的特殊倾斜角度而独特,距离太阳较远。
最后是海王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45.76亿千米。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离太阳最远。
恒星间的距离除了行星间的距离,恒星间的距离也是宇宙中一道令人着迷的谜题。
恒星是由离散的气体和尘埃云聚合形成的巨大体颗粒,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
最靠近我们的恒星是太阳,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 1.5亿千米。
然而,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Proxima Centauri与太阳的距离也有约为40.15万亿千米。
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10种黄金比例
![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10种黄金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dc754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0.png)
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10种黄金比例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让数学家、艺术家、设计者以及科学家们所痴迷。
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名称即黄金比例。
它在自然界中的唯一性和令人震惊的功能表明它是我们宇宙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性。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黄金比例和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以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这样开始的序列。
序列中的每一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这个规律非常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的规律却是我们宇宙中各种系统的潜在构造规律。
下面我们就列举了10个这样的例子:1、花瓣数一朵花上的花瓣数严格地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
著名的例子包括百合花,它有3个花瓣;金凤花有5个花瓣;菊苣有21个花瓣;雏菊有34个花瓣,……。
这个规律似乎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结果。
例如每个花瓣严格按照0.618034的黄金比例来放置,以保证花瓣最大限度地暴露在阳光下以及一些其他因素。
2、种子头部花的种子也按照斐波那契数列来排布的。
一个典型的形状是,种子由中心产生,然后向外迁移来填充所有的空间。
向日葵给这种螺旋式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些情况下,种子头也可以紧密排布,形成一个很大的数字,例如可以高达144或者更多。
当计算这些螺旋线上的数字的时候,它们趋向于满足斐波那契数列。
3、松果相似的,松果上的种子荚也是按照螺旋线的形式排列的。
每个锥形由一对螺旋线组成,这两条螺旋线向着相反的方向螺旋。
每一层的数目总是满足一对连续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4、树枝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也可以在树枝的形成和分叉上看到。
一个树的主干会一直生长,直到它产生一个新的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生长点。
随后这个新的枝干会继续生长并形成两个新的分支,而之前的那个枝干保持正常生长。
这个规律会一直持续保持。
如果从水平线的角度来看,生长点的个数会满足斐波那契数列。
5、贝壳黄金比例矩形提供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特性。
让一个矩形的长边作为新矩形的短边,并且保证矩形的两条边的比例a/b总是满足黄金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大行星距离与黄金分割[转]
水星0.387
金星0.723
地球1.000
火星1.524
木星5.205
土星9.576
天王星19.18
海王星30.13
冥王星39087 转载▼
分类:太极物理
标签:
杂谈
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天文单位)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目前共发现有九大行星。
然而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的自然科学家提丢斯就发现,如将0、3、6、12、24、48、96数列中的每个数加4,而得数用10来除,其结果是:
(0+4)÷10=0.4 (水星距离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
(3+4)÷10=0.7 (金星距离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
(6+4)÷10=1.0 (地球距离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
(12+4)÷10=1.6 (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4天文单位)
(24+4)÷10=2.8 (小行星带)
(48+4)÷10=5.2 (木星距离太阳实际5.203天文单位)
(96+4)÷10=10 (土星距离太阳实际9.56天文单位)
注:1个天文单位等于1.5亿千米
通过以上数字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提丢斯计算出的数值与各行星至太阳的实际距离确实是十分相近的。
1766年,提丢斯在把《自然的探索》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的时候,也顺便将他发现的这一规律加进书中。
但此书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772年,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注意到了这-奇特的规律,并将它编写到《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进行介绍,这就是后人经常提到的提丢斯—-波得定则。
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是0、3、6、12、24、48这样的数列加4再用10来除而不是别的什么数?提丢斯和波得都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里面包含着什么奥秘?他们俩也都没有说明。
(自然注:49=45+4=55-6,加4与被10除可能正好与4-6分劲有关,也便与黄金分割有关;4恰好在水星位置,而中医理论认为:水为先天之本,且天一生水,这难道是巧合?!且提丢斯—-波得定则所约定的数列除第一项外,其它都可纳入一通项4+3*2n-2之中,也约定了第一项的特殊性——或者有的人认为水星对应n取-∞
时的半径,其道理是一样的。
此外,这个数列中隐含着3的基数和倍周期递增的规律,结合现代混沌学认识,可以推断这个规律的存在绝对不是偶然的。
实际上,行星的运动都是周期性运动,对应着特定的频率和周期,太阳系周期运动中存在基频4和倍周期的频率放大因子3,就是从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来说也存在深刻的必然性。
黄金坐标:在黄金矩形中所有等宽正方形的中心均分布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由这两条直线构成的坐标,我们称之为“黄金坐标”。
黄金坐标与黄金矩形的两条中垂线夹角分别是19度与71度。
)
近年来,有人用黄金分割法来计算各行星至太阳的距离,其结果同样令人惊讶!(计算结果见下)
0.732×0.618=0.446(水星距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
1.000×0.618=0.618(金星距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
1.52×0.618=0.939(地球距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
2.80×0.618=1.73 (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天文单位)
5.20×0.618=3.213(小行星带距太阳实际2.8天文单位)
9.54×0.618=5.89 (木星距太阳实际5.2天文单位)
19.2×0.618=11.86 (土星距太阳实际9.54天文单位)
30.1×0.618=18.601(天王星距太阳实际19.2天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