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词人——柳永
枊永(介绍)
![枊永(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022f301866fb84ae45c8d68.png)
1.人物生平柳永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柳永
![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a073343931126edb6f1a1083.png)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代表作品:《乐章集》、《雨霖铃》《乐章集》昔人以为柳永所制乐章,音调谐婉,尤工于羁旅悲怨之辞,闺帷淫媟之语。
东坡曾拈出「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三句。
以为唐人佳处,亦不过如此!然亦有评者以为柳词浅近谐俗者,李端叔称:「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
」孙敦立称:「耆卿词虽极工,然多杂以鄙语。
」黄叔旸称:「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
」今人论柳永之词则以为其词风婉约,其词作多蕴藉动人,所作慢词,繁辞展衍,已由小令而趋之长调,其发展词之形式之功,实不逊于东坡之扩大词之内容,加深词之境界。
柳永深谙音律,能自度曲。
宋室南渡后,乐部放失,故识者以为,「永之乐章集于保留旧谱,又有功也。
」乐章集,不分卷,依宫调、词牌序列,所收约有一百九十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05c8725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8.png)
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简介及代表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简介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生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1d671ea6c30c2259019e25.png)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对柳永及其词的分析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作词曲,扩大了词境,发展了词体,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远。
关键词宋玉悲感狂柳永非雅非俗前言柳永(987?-1053?)①本人是因为不得中进士,才放浪形骸的。
所以他说:“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仁宗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因此“奉旨填词”。
柳永性情浪荡,行为风流,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并不显得那么不近情理,所以柳永不避讳自己与歌妓的密切关系,而且,他的这些词也能被社会甚至皇帝本人赏识。
真正有争议的是柳永的文品。
在一个文化社会,文词是显示自己的社会形象的主要方式。
对文品的看重可能更甚于人品。
流连风月和终生沉沦是柳永一生。
一、宋玉悲感—柳永羁旅行役词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
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
写作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的鼻祖是战国时代宋玉,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
因此,可以认为柳永因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柳永在几度进士考试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希望能谋取一官半职。
南宋陈振孙所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由于“未名未禄”,必须去“奔命竞利”,于是“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安公子》)。
而长期在外宦游,又“因此伤行役。
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
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六么令》)。
但“利名牵役”,又不得不与佳人离别:“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柳永
![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05aca8c73186bceb19e8bb7f.png)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160b9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b.png)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柳永,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民间俚语和市井俚曲,使得词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不仅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极高评价。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人们对爱情、友情、离别、相思等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注和体验。
柳永的词作还表达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和呼声,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
![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0d3a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d.png)
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古代诗人柳永的人物简介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佑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诗人柳永的文学成就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
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
《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高中 语文:词人柳永
![高中 语文:词人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b76746de915f804d2a16c19e.png)
词人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仕途坎坷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进士。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奉旨填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译文鉴赏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2e872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7d.png)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译文|鉴赏《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全词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表现出一种繁复之美,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宋代:柳永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译文及注释译文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注释⑴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⑵踏青:春季郊游。
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⑶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⑷递:驿车,驿马。
⑸往往:处处。
⑹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
《仓颉篇》“珥,珠在珥也。
耳珰垂珠者曰珥。
”⑺罍:音雷。
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
《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市井词人——柳永
![市井词人——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50cac7b280eb6294dc886c3c.png)
市井词人——柳永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市井词人:柳永北宋史上,争议之最大者,毁誉之最烈者,莫过于柳永及其词作。
“浅近俾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等词在那时彷佛都不约而同的汇集于柳永身上。
苏轼、秦观、李清照等名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其词作进行一番评论。
李清照在《词论》就不免表达出对柳词的贬损“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那么,柳永词真的如此低俗吗?柳永词真的只是生存于市井之家吗?推崇备至者,誉其为北宋正宗,能与杜甫诗相提并论;贬损唾弃者,贬其靡靡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使雅奏从此断绝。
当我们重拾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会发现不一样的柳永——一个宋词演进史的里程碑人物,一个能代表北宋勃勃兴起的市民文化巨人,一个能容雅与俗共赏的才子。
一.柳永性格决定其词作每个人都是多棱镜,都富有多重性格,既有光鲜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一面,没有谁是单一的,完美的。
当然,柳永也不例外。
大多数人认为,柳永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就柳永的生平来看,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在汉乐府、唐诗中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满腹的才华。
当然,作为一名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为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难以置身之外的仕途之路。
柳永在《长寿乐》(尤红殢雨)中表达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的雄心,柳永又在《鱼如水》(其二)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但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栏中依红偎翠、浅斟低作,一面渴望通过科举一跃成为帝王之师。
这不仅仅出于内心的矛盾,更多的是与自身性格有极大关系。
在其词作上也不无表现出这种双重的对照。
两次进士落第,无不给他沉重打击,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会自我安慰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bf9ddf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8.png)
一步踏尽一树白 一桥轻雨一伞开 一梦黄粱一壶酒 一身白衣一生裁
谁风雨不改红楼游,载不动悲愁 满座诗赋换热酒,此局棋怎走 尘香露花莹流连珠帘后 黄土尘尘何辽阔,难再听前奏 淡看秋雨凄凄功名佳人伴今宵
《白衣》 词:Darsity 曲:河图 编曲:河图 唱:河图
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 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解析: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青玉案》)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柳永
![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c1c04cd826fff705cc170aee.png)
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人物介绍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人物评价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功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
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c7e5c9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c.png)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一、柳永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永,字耆卿,号Rawhide,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时便才华横溢,精通文秘、诗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试不中,最后仅担任过一些小官。
然而,他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词坛独树一帜。
二、柳永作品分类1.词:柳永是北宋词坛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词作题材丰富,风格独特。
他擅长描绘市井生活、歌女舞姬,以及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其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被誉为“俚词”。
2.诗:柳永的诗歌作品虽不如其词著名,但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既有山水田园,也有抒发壮志豪情。
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3.散文:柳永的散文作品较少,但颇具文学价值。
他的散文以书信、序跋等形式为主,文笔优美,具有鲜明的个性。
三、柳永代表作品及赏析1.词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等。
这些作品以描绘离别思念、感叹人生无常为主题,表达了柳永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执着。
2.诗代表作:《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题临安邸》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柳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3.散文代表作:《与宋子京书》、《跋范文正公帖》等。
这些散文作品以书信、跋的形式,展现了柳永的文学见解和人生观。
四、柳永作品的艺术特点1.真实生动:柳永的作品以生活为源泉,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情感真挚:柳永在作品中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对爱情的执着、对生活的感慨等。
3.语言优美:柳永的作品语言流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五、结语柳永作为北宋文学巨匠,其词、诗、散文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柳永简介
![柳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1c98af9f61fb7360b4c651e.png)
“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 报潮。”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 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 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后来传统戏曲中常 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 词,不如柳词凝炼有力。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此词 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 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 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 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 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
八声甘州
•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 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月 。
今 宵 酒 醒 何 处
?
关于残月和柳,温庭筠曾有:“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 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词句将杨柳、风、残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凄 清的画面,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 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这副 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实则愁滋味,词人面对眼前凄清景象,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而前路“千 里烟波”,离爱人愈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 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c8df9e8c6f1aff00bfd51e20.png)
雨霖铃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蝶恋花
课后思考题:
1 ,柳永对于北宋词的开拓意义。
2。艺术特色。
首先,词人抓住有典型特征的事物,寥寥数语,迷人合得恰到好处。
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后,便 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 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古代文人的二元化价值观:事功不朽,爱情不朽。
在用世之志意与音乐之才 能之间充满冲突和矛盾的 悲剧人物.
柳永词俚俗露骨,不 合当时文人雅词的创作传 统,从而遭到一些士大夫 的讥议。
叶梦得《避暑录话》 卷下, “永亦善他文辞,而偶 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 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 的方向拓展。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 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 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 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 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 “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 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 的景物。“三秋”,从时间着眼; “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 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 不同季节的美景。
第四章 第二节 词之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14e2a1d4ba0d4a7302763a34.png)
柳永词的主要内容
三、抒写羁旅行役 :柳永仕途失意,飘泊 四方,尝够了沦落的滋味,所以描写羁旅 行役的词也写得很精工。如《八声甘州》 写其风尘劳碌的生活、思乡的感情、真挚 的爱情及怀才不遇的愤懑,表现了封建社 会一个失意源自识分子的伤感和悲凉。作品分析
《雨霖铃》 《望海潮》 《八声甘州》
柳永词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世俗女性的爱情意识和歌妓生活 。如《定风波》 以“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写 出少妇对平凡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词中以女性口吻表 达的情感坦率真挚,与上层文士词作的含蓄委婉不太一样。 如《迷仙引》通过描述歌妓舞女的生活,真切地写出她们 心灵深处的痛楚:“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 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些歌妓舞女渴 望摆脱强颜卖笑的生涯,获得有尊严的常人的生活。柳永 怀着同情和平等的态度 抒写这些不幸的歌妓,他是第一 个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 进词中的人,在词境的开拓上有重要贡献。
关于柳永的故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 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 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 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一)
关于柳永的故事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 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 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的贡献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晚唐五代至宋初, 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很少。而柳永一人就 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 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格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 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 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 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 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雨霖铃柳永简介
![雨霖铃柳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74757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a.png)
柳永生平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 介绍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 基本资料柳永(约987-约1053)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
描述: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籍贯: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
柳永- 生平经历一、少年识词公元978年,宋朝皇帝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
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后主……他也是在畏畏缩缩的倦曲中度过他懦弱的一生的。
柳永柔软的性格有很大部分继承其父,他对词的兴趣也源于这位博学精思又经世致用的父亲。
我心中的柳永
![我心中的柳永](https://img.taocdn.com/s3/m/1b907032bb68a98271fefaa1.png)
鹤冲天
误入坦途
——词人柳永
经历了父亲的离世和家道中落,最后爱他的结 发妻子倩娘也小产死去。倩娘所录遗物《乐章集》 是柳永最后的传世佳作。 虫娘:柳永诗中多次提到的女人,一位洁身自好、 且与柳永有共鸣的女子,给了柳永生活的勇气。 北宋仁宗时,柳永遇名妓谢玉英,恼了仁宗,不 途经江州,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 一册"柳七新词",从此夫唱妇随,直至生命泯灭。 放浪形骸之外的洒脱,完全超乎于世俗。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 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 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 愁。
科举连连挫败
第一次进京考试没有考上, 他寒不蝉凄在切乎,搜,索轻对轻长亭一晚笑,骤,雨填初词歇。都门帐饮无 道绪:,留“恋富处舟贵催岂发由。 人,时会高 志执须手相酬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等多了情自5古年伤离,别第,二更那次堪开冷落科清又秋没节。今宵酒醒何 有处考?杨上柳岸,晓这风回残月他。忍不住要发 牢此骚去经了年,,应便是写良了辰好那景首虚设著。名便的纵有千种风情, 《更鹤与何冲人天说?》
后来两次科考连连挫败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 曲。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搜索
“予观柳氏文章,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所 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 处”。 ——苏轼
宋代文学小作文
![宋代文学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47812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9.png)
宋代文学小作文篇一《我心目中的宋代词人柳永》柳永这个人啊,在宋代文学里就像一颗独特的星。
他不像欧阳修之类的,走那种规规矩矩的为官文学路数。
柳永可是个典型的浪荡才子,一头扎在市井生活里。
就拿上次我去一个古镇旅游说起,那里有个小酒馆,傍晚的时候,里面热闹非凡。
我就仿佛看到了柳永那个时候的生活场景。
据说柳永是喜欢穿梭在这种酒馆之间,跟那些歌伎们打交道。
柳永写的词啊,很多就是为这些歌伎填的词。
他的词里有那种很细腻的情感,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像是酒馆里两个有情人即将离别一般。
那画面感,就像我在小酒馆看到的那对小情侣,女生眼眶红红的,男生虽然没说话,但是那种不舍从眼神里都能溢出来。
柳永的词通俗易懂,就像老百姓自己能说出来的大白话一样。
他笔下的相思啊、离别啊,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看不懂的。
我觉得他就是把身边这些普通人的情感都揉进了词里。
所以他的词在市井里传播得特别快。
连那些不识字的人,听那些歌伎唱几遍也能哼几句。
这柳永就像是老百姓中走出来的词人,写出的是真真切切的平凡人的心声。
整个宋代文学的大舞台上,柳永也许不是最闪亮夺目的那一个,但绝对是最接地气、最能打动普通人心灵的词人之一。
他用自己的独特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宋代市井之人情感的画卷。
篇二《趣谈苏轼的乐观》苏轼这个人啊,那可真是有趣,他的乐观就像阳光,照到哪儿哪儿亮。
我想起我小时候有一次爬山。
那山看着不高,可我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了。
气喘吁吁地坐在那儿想放弃,就像苏轼被贬官的时候,人生走到了低谷。
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那生活条件差啊。
可人家不一样,他做出了东坡肉这种美食来。
我在山上啊,想着苏轼,想着他都能在恁难的情况下乐观起来,我咋不能呢。
于是我又硬着头皮往上爬。
苏轼写词也是这样的乐观态度。
就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在雨里就那样慢慢走着,不把那雨当坏事,好像还挺享受。
我觉得他就像是个冒险家,人生不管给他啥境遇,他都当成新体验。
柳永的词特点
![柳永的词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df001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e.png)
柳永的词特点柳永的词特点柳永乃北宋一大词家属“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凄婉绵长,儿女情长,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柳永词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井词人:柳永
北宋史上,争议之最大者,毁誉之最烈者,莫过于柳永及其词作。
“浅近俾俗”、“语言尘下”、“声态可憎”等词在那时彷佛都不约而同的汇集于柳永身上。
苏轼、秦观、李清照等名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其词作进行一番评论。
李清照在《词论》就不免表达出对柳词的贬损“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
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那么,柳永词真的如此低俗吗?柳永词真的只是生存于市井之家吗?推崇备至者,誉其为北宋正宗,能与杜甫诗相提并论;贬损唾弃者,贬其靡靡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使雅奏从此断绝。
当我们重拾历史,拂去历史的尘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会发现不一样的柳永——一个宋词演进史的里程碑人物,一个能代表北宋勃勃兴起的市民文化巨人,一个能容雅与俗共赏的才子。
一.柳永性格决定其词作
每个人都是多棱镜,都富有多重性格,既有光鲜美丽的一面,也有丑陋龌龊的一面,没有谁是单一的,完美的。
当然,柳永也不例外。
大多数人认为,柳永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就柳永的生平来看,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在汴京长大,在汉乐府、唐诗中耳濡目染,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满腹的才华。
当然,作为一名官宦子弟,自然以功名为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难以置身之外的仕途之路。
柳永在《长寿乐》(尤红殢雨)中表达了“定然魁甲登高第”的雄心,柳永又在《鱼如水》(其二)中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但他一面整日在瓦肆勾栏中依红偎翠、浅斟低作,一面渴望通过科举一跃成为帝王之师。
这不仅仅出于内心的矛盾,更多的是与自身性格有极大关系。
在其词作上也不无表现出这种双重的对照。
两次进士落第,无不给他沉重打击,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会自我安慰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当他好不轻易的考上进士,但是皇帝见其名,便说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这无疑宣判了他仕途的死刑。
从此,改名柳三变。
可见,大多文人骚客,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便是仕途多不顺时。
没有了“浮名”,只好“浅斟低唱”。
正是因为其间的不得志,不得名,不得恩宠,柳永才会流连于秦楼楚馆,以卖词为生,辗转回眸,便是多年已去。
这时的他,尽管仕途失意,但这样,他才能有闲情于歌楼妓馆,熟悉社会底层和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
他又经常应歌伎的约请作词,拿到茶坊酒馆、烟花巷陌演唱,因此他懂得如何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娱乐需求,同时对她们的不幸也更寄予同情,因此填制了大量的井俗词。
这期间的词以艳词居多,所以烙得一个“腻柳”的标签,写进千古词史。
这时的《雨霖铃》、《蝶恋花》等多处于此时。
柳三变虽然感情生活放纵,但从来也没有真正放弃过一个士大夫对仕宦前途的憧憬。
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做得一个“芝麻官”。
这是柳三变人生的转折,把他从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还原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面貌。
二.柳永词的特点
第一,创作男欢女爱,歌儿舞女等传统热门题材,采用平民百姓的视角,深入到市井青楼之中。
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伶工乐妓的艰辛和心灵的痛楚……种种凡俗人生不为人知的心曲,一一坦露在词中。
柳永似乎成了市井百姓、歌儿舞女的词曲代言人。
《迷仙引》就是一个例子。
柳永词中泛滥的市井情调和世俗人情味,
当时遭到了士大夫的白眼,当然和晏殊、温庭筠类似内容比起来就很不同:一含蓄一直白,一贵族一市井。
第二,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是柳永词的独特题材。
《一寸金》写成都,《破阵子》写汴京,《木兰花慢》写苏州,《望海潮》写杭州,这些词无不赞美繁华,渲染欢闹,甚至夸耀奢侈、显摆富贵,为世俗生活大唱赞歌。
第三,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
他往往晓风残月、山村水驿、溪石林川、黄昏夕阳中寄托自己萍踪漂泊的坎坷人生体验和两地相思的苦闷心情。
《雨霖铃》、《八声甘州》是其代表作。
柳永羁旅行役之词中的游子形象,与他在青楼楚馆里浅斟低唱的浪子形象互为补充,实者是一个能俗能雅、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的才子词人。
三.柳永对词作的贡献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他是一个专门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也是真正开启宋词新天地的重要作家。
这不仅表现在对词的词调还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突破。
首先,柳永精通音律,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是长调慢词蔚然成为一代风气。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文人词,一直以小令占绝对优势,柳永却以他对市民生活的深切感受,对音乐的谙熟及过人的才力,或把市井新声加工成慢曲,或把原来的小令敷衍为长调,精心创作长调慢词。
可以说词至柳永,体式开始完备,大大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其次,柳永为了使用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市民大众的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艺术手法。
柳词喜欢平铺直叙,叙述详尽,有头有尾,但这决不是说柳词缺乏曲折变化。
写景状物,不用比兴借代,去备足无余;叙事抒情,不需烘托渲染,却淋漓尽致。
构思缜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
在章法结构上,柳词有今昔交错、空间转换的特点。
所谓今昔交错,是往往先铺写眼前之景,然后转入对往昔情事的回忆,再回到现实,表达离别相思之情。
如《曲玉管》一词,一、二叠均写景,第三叠“暗想当初”以下,是追忆之笔,“阻追游”以下,又直抒愁情。
所谓空间转换,是在现实描绘中忽穿插以想象之笔,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皆是真中见幻、实中运虚,属同一机杼。
第三,柳永喜欢用极其生动的、浅近的日常用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怎”、“争”等,代词“我”、“你”等。
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既使人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柳词的口语化的特色,对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则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尽管柳词的语言浅显平易、明白如话,描写又淋漓酣畅、铺展舒张,但它仍然保持着隽永的韵味,仍然具备深婉含蓄的风格。
这是由于柳永还杰出地运用了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段。
如《定风波》词下片:“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柳永之后,秦观、周邦彦、黄庭坚、晁补之等人,也喜用曲中俚语,有人甚至以柳词为“金元曲子之先声”,可见其俗词影响之大。
冠有市井词人、才子词人、风流才子等殊名,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
一个融多种性格于一体,一个人们褒贬不一的词人,一个封建官宦的追随者但又放浪形骸不羁于世的叛逆者……柳永,一个值得我们现代人仰视的才子俗人。
当然,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见仁见智。
但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循着历史的车轮,我们发现他俗但不失雅,他多情却又旷达,他平平凡凡但又轰轰烈烈。
他,就是柳永。
参考文献:《唐宋词新读》、《宋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