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论文成品
白介素12论文(医学免疫学)
白介素12的研究新进展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西医临床医学2008013020李玉兰 2008013175魏晓娜摘要:白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等发生反应而产生,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IL-12能激活NK 细胞、T细胞,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介素12;T细胞;增殖;凋亡;抗肿瘤1、IL-12的发现与命名1989年,一项实验室的证据发现细菌感染或人EB病毒转染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在内环境中产生一种因子,它能诱导干扰素-γ(IFN-γ)生成,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生长。
在分析EBV转染的细胞系所分泌的因子时,NK细胞刺激因子(NKSF)被证实介导了人的T细胞与NK细胞的几种生物活性:诱导生成IFN-γ;增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对静息T细胞有致有丝分裂作用。
NKSF在佛波酯刺激的EBV转染的RPM-8866细胞系的介导下有血中提纯,它有异源二聚体分子结构。
EBV转染的B细胞系协同白介素-2从大量可的松处理后的T 细胞诱导生成淋巴细胞激活杀伤细胞(LAKC)时,证实存在一种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
提纯并克隆CLMF的编码基因证实NKSF与CLMF是同一种细胞因子,现在统一命名为白介素12.【1】2、IL-12的分子结构IL-12是分子量为70KD(P70)的异源二聚体分子,由分子量分别为40KD(P40)与35KD(P35)的两条糖基链经二硫链连接组成。
P35cDNA序列编码一条21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成熟蛋白分子量为27500,包含7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3个可能的N 端糖基化位点。
P40cDNA序列编码一条328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N端的残基1-22为疏水信号肽部分,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4700,包含10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4个可能的N端糖基化位点,以及一个理论上的肝素结合位点。
免疫学论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免疫学技术》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340任课教师 成绩 论文题目: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论文要求:教师评语: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正文病毒感染和抗病毒免疫[摘要]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病毒性感染的病人,多数均能自愈。
严重感染的病人可发生死亡及遗留后遗症。
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多数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
病毒感染的途径的途径有多种,其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眼,口和泌尿生殖道,胎盘等。
机体受到病毒入侵后,机体会做出免疫反应,而常见的抗病毒免疫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而抗病毒感染的手段主要有利用基因抗病毒和抗病毒策略。
当人体的受到病毒入侵就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各种抗体来杀灭相应的病毒。
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前者指获得性免疫力产生之前,机体对病毒初次感染的天然抵抗力,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干扰素等的作用。
后者指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病毒感染 抗病毒反应 吞噬细胞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而一旦病毒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快速识别并及时启动免疫应答反应学院 专业_ 班级 本专 学号2_姓名 _密封线 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以抵御感染和清除病毒?又如何调控免疫细胞适度产生免疫效应因子,在有效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不损伤机体正常组织以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一、病毒感染:(1)病毒感染的概念病毒性感染是指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如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成人几乎都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其他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也很普遍,几乎人人都患过此病。
免疫学论文
心理+饮食+运动+睡眠=健康1.健康的心理增强免疫力达到健康的目的1.1了解自己:1.1.1我平常会间歇性的做一些有关心理的测试,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心理状况以及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如果结果不好就去分析一下最近发生哪些让我感觉不好的事情,然后自己试着去调整;如果结果良好就继续保持那种状态。
1.1.2 我平常会有记日记的习惯,虽然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至少每天会反思一下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的话就开开心心地笑一下、不开心的话就把自己的不愉快写出来封锁掉,想一下这些值不值得自己去伤神,慢慢就会淡化这些不愉快,过会儿就再接着笑。
1.2 对周围的了解和相处:1.1.1 周围环境:让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就会使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情去做自己的事情。
1.1.2 周围的人:注意自己对周围人的态度,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交一两个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我个人有几个好朋友,平常可以开开玩笑、互相逗逗,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当自己郁闷、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他们倾诉,说出自己的不愤,不会使自己压抑太久。
1.3 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不怨天尤人、不百般挑剔,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既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会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
2. 健康的饮食增强免疫力达到健康的目的2.1 均衡的饮食:2.1.1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比例适中、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结构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的过量而给机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代谢紊乱,这些都会造成不健康。
2.2 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食肉类性食品和动物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饮烈性酒、适当饮水、少食会让人发胖的食物。
现在由于还是学生很多都做不到,但平时还是注意一点的,按时吃饭是一定做到的。
2.3 根据自身特点,适当某一单方面多摄入: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均衡。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姓名:学号:院系:班级:任课教师:二零一二年十二月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摘要:MHC 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T淋巴细胞,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MHC 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等。
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 II调控基因。
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
其中,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RFX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 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
CIITA是MHC 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 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细胞和组织,使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MHC II类分子在AD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MHC II类分子;调控因子;CIITA;RFX复合物;A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
MHC基因产物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是呈现在免疫系统特定细胞表面的由α链和β链非共价键相连组成的一组高度多态性的跨膜糖蛋白[1]。
这些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外来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导致辅助性T细胞激活和分化,从而在诱发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病毒的某些蛋白就是通过干扰MHC II的功能,影响了正常的免疫识别[2]。
在健康的机体当中,MHC II类分子存在两种表达模式:组成型表达和诱导型表达。
组成型表达一般只限定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细胞中,主要包括源于骨髓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即:树突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类激活的T细胞。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
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疫苗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的疫苗数目庞大。
然而我国民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诉求也水涨船高,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扩增速度难以跟上民众、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增长速度。
本文新型疫苗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疫苗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表位疫苗、登革病毒 DNA 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发展前景1疫苗和预防接种(1)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2)预防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对其产生反应,产生对相应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产生抗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2研究热点(1)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作为第3代疫苗,DNA疫苗发展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DNA疫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设计的疫苗类型,因而较第1代疫苗(减毒、灭活疫苗)和第2代疫苗(亚单位疫苗)而言更具有可调控性。
在DNA疫苗的分子设计过程中,可随意引入目标DNA序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强的免疫应答,避免先前疫苗的“交叉"现象;作为第3代疫苗的重组DNA质粒,其内部序列均已研究清楚。
避免了先前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和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DNA疫苗可在细菌内大量复制,避免了先前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要求、低产量等不足。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杨海,王芳字(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2)白血病多肽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还有待理论技术的提高而进一步鉴定参与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靶抗原的本质。
虽然 BCR—ABL疫苗和HSP70肽复合物疫苗都诱导CML患者出现免疫反应,但由于在这2项研究中患者都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临床疗效的真正原因及疫苗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缓解的关系。
白血病多肽疫苗已从基础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靶抗原势必被发现,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将在白血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尤其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免疫学的文章
关于免疫学的文章《说说免疫学那点事儿》嘿,咱今天来聊聊免疫学呗。
这免疫学啊,听着挺高深,其实跟咱的生活可紧密着呢。
就说我有一次感冒吧。
那几天天气忽冷忽热的,我一不小心就着了凉。
一开始只是觉得鼻子有点不舒服,痒痒的,老想打喷嚏。
我也没当回事儿,以为过两天就好了。
谁知道,第二天起来,头也开始疼了,嗓子也疼得厉害。
哎呀,这可难受坏了。
我就想啊,这身体咋这么不抗事儿呢?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咱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作斗争呢。
咱身体里有好多小卫士,专门负责保护咱。
当有病毒啊、细菌啊这些坏家伙入侵的时候,这些小卫士就会冲出来,和它们打仗。
咱身体的免疫系统可厉害了呢。
比如说,白细胞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将。
它就像个勇敢的战士,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
还有抗体,这玩意儿就像个精确制导导弹,专门对付特定的敌人。
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
医生给我做了个检查,说我的免疫力有点低。
我就问医生,咋才能提高免疫力呢?医生说,要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
我一听,这也不难嘛。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了。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去跑跑步。
一开始跑不了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慢慢地,我能跑的距离越来越远,身体也感觉越来越有劲儿了。
我还开始多吃蔬菜水果。
以前我不太爱吃这些,总觉得没味道。
但是为了提高免疫力,我也逼着自己吃。
嘿,你还别说,吃多了还觉得挺好吃的呢。
特别是那些水果,甜甜的,水分又多。
晚上我也尽量早点睡觉,不再熬夜玩手机了。
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但是想着为了自己的身体好,我还是忍住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身体果然好多了。
感冒也少了,精神也足了。
我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让咱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
这样,咱才能健健康康地生活,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嘿嘿。
解码人类免疫系统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解码人类免疫系统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人类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体系统,充当我们身体的防线,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免疫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旨在解码人类免疫系统的奥秘,深入研究其机制和功能。
本文将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探讨人类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一、细胞免疫的机制和功能在人类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活化和调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各种病原体。
论文将详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1. T淋巴细胞的功能与机制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核心,起着调节和调控免疫反应的关键作用。
通过识别抗原,并与其结合,T细胞能够杀伤感染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
本研究旨在详细解析T淋巴细胞的功能机制,揭示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2. 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与功能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负责产生抗体以中和病原体及其毒素。
本论文将重点论述B细胞的抗体产生机制,涉及到抗原结合、类别转换及记忆反应的过程,旨在对B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有详细的了解。
3.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免疫调节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和破坏进入体内的病原体的能力。
本研究将探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的机制和重要性,并阐述其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体液免疫的机制和功能体液免疫是人类免疫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抗体和溶菌酶的作用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本文将关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1. 抗体的结构与特异性识别抗体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通过其特异的结构和溶解作用,在体液中中和病原体。
本论文将解析抗体的结构组成和特异性识别机制,从而深入理解抗体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
2. 免疫记忆与长期免疫人类免疫系统独特的能力在于对先前感染的病原体具有记忆性,这种记忆性免疫使人体在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产生具有更高效性和更强力的免疫应答。
本文将详细探究免疫记忆的形成和发挥的机制,并对长期免疫应答的潜力进行讨论。
免疫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食品学生:冯成利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2010级生态一班学号:201042144119摘要:饮食和健康的关联度日趋密切,科研人员已经注意到,某类食品具有超越本身所具营养价值的功能。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对功能性食品愈发感兴趣,这类食物具有独特的成分,无论是天然生长的还是经添加剂形成的均可降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未经加工的全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均属此类。
关键词:功能食品、免疫力、研究进展、产品开发情况简介:免疫系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免疫系统出现于脊椎动物身上并趋于完善。
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与免疫有关的功能食品是指具有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抗感染、抗肿瘤功能以及维持自身生理平衡的食品。
一、相关介绍(一)免疫的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1)免疫防护功能指正常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来防御及消除病原体的侵害,以维护机体健康和功能。
(2)免疫自稳功能指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内部的自控机制,以维持免疫功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如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清除体内不断衰老、颓废或毁损的细胞和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的平衡。
(3)免疫监视功能指免疫系统监视和识别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并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消除这些细胞,以防止肿瘤的发生或持久的病毒感染。
2、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两部分。
天然免疫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防御功能,如正常组织(皮肤、粘膜等)的屏障作用、正常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天然免疫功能。
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抗原异物接触后产生的防御功能。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标题:免疫学研究综述摘要:免疫学作为研究机体防御系统与疾病发展关系的学科,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综述免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机制、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旨在为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免疫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一、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疾病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器官和分子组成,它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并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目前,免疫学在疾病治疗、免疫储备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淋巴细胞、抗体、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
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并促进其清除。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以摄取和降解病原体。
树突细胞则在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应答通过多个阶段完成,包括抗原呈递、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杀伤等过程。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并通过活化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免疫应答的调控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免疫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过激,进而引发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在免疫学中,已经对多种疾病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五、免疫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者正在探索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阳性治疗等新的治疗策略,并致力于开发免疫治疗药物。
同时,免疫学与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也在推动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机制、免疫系统与疾病关联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免疫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
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入侵物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我们免受疾病和感染的侵害。
免疫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毕业生在完成学业的最后一项任务,它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本文将讨论免疫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毕业论文。
一、研究方向1. 免疫疫苗研究免疫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新型疫苗的开发。
你可以考虑基于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疫苗研发,以及对已有疫苗进行改进和优化。
你可以关注新兴疫苗技术的发展,比如基因工程疫苗和纳米技术疫苗。
你可以设计实验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疫苗的机制以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2. 免疫母婴传递研究母婴传递是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探索母体免疫系统如何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保护胎儿,在婴儿出生后免疫系统如何逐渐发展和成熟。
你可以深入研究母体感染对胎儿免疫系统的影响,了解早期生活与后期免疫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关注母婴相互之间的免疫传递,研究新生儿如何从母亲获得免疫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这种传递的效果。
3. 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一类疾病。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你可以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机制,了解为何免疫系统误认阳性组织。
你可以研究和探索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你可以考虑免疫抑制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构建成功的毕业论文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首先,在免疫学领域选择一个感兴趣且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研究的改进和扩展。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你想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在开始实际研究之前,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对于理解以前的研究和挖掘研究空白非常重要。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专业:学号: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摘要: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1.引言: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
比如禽流感等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2.1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2.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2.1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2.2.2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惟一特有标志。
可按TCR不同把T细胞分为TCR1型和2型。
按CD表型则可把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
齐财华免疫学论文2
免疫系统细胞的类型综述(齐财华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因此,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免疫细胞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免疫系统,本文主要对各种免疫细胞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e cell)是白细胞的俗称,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除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
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
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多种,在人体中各种免疫细胞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2.T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亦可简称T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
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
免疫学临床医学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临床医学免疫学教育的优势及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改革、创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其中在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已逐渐成为各院校在教学改革中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然而,由于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组成、教学条件、学生特点等各有所不同,加上起源于美国的PBL本身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PBL在推广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引入PBL 模式相关的教学改革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医科大学,每年均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将在今后的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里活跃在我国的临床和科研的第一线,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实验技术,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这同时也是PBL的教学目标。
本文拟通过对PBL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免疫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
1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免疫学课程引入PBL模式的优势及必要性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及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学科,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相对年轻又非常活跃的学科,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及应用研究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使得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内容中往往包含了大量抽象的概念、定义,不同内容之间又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否则很容易使其陷入畏难情绪之中,失去兴趣,无法将这一课程学好,更无法去应对将来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免疫论文
学习免疫学的感想我们的免疫学是作为考查课来讲授的,所以善解人意的张老师就给我们这群对“课外知识”颇感兴趣的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课外的拓展知识。
让一堂考查课变得活跃,变得有趣。
下面谈一下我本人学习了免疫学后的一些感想。
经过张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我深刻的体会到世间万物其实都是相通的。
生物,更是其中的最原本的状态。
而免疫学所讲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也能生动的诠释这一点。
细胞,动物个体,乃至人类社会都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目的又都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人体的各个细胞之所以都行使自己职责都是为了机体能更好的存活,而也只有机体健康代谢活跃才能产生足够多的营养供细胞生活。
比如,免疫细胞杀伤病原体,是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也就是在保卫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稳定,使自己的生存有保障,身体内的各种细胞都有自己的义务,但这些义务又总是与他们自己息息相关。
至于所说的一些细胞为了集体的更好发展而牺牲自己,我觉得,它本身肯定也很不情愿,只是他的能力抵抗不了其他想活得更好的细胞,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奉献,而是被谋杀了!!这一点和人类多么相似呀!有些人像脑细胞,他们具有见别人获取的信息拿过来分析综合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分析出的结果用对整个人体最有利的行为做出反应。
他们就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
有些人像神经细胞,他们具有将脑细胞分析在综合产生的反应传递到效应器官的能力,并能严格遵守上级下发的旨令,保证脑细胞下传的信息准确无误的到达效应器,但有时也会出现小疏忽,比如有时机体玩的正嗨,突然手指被什么东西划破了,但是他们可能由于顾不到这小小的伤口或是这手指昨天刚好不听他的话自作主张的干了某件事,今天趁大脑正高兴不会察觉也不会引起别的组织细胞不舒服就不给你往上报,让你自己看着办吧。
而等手指真的感染了,他才觉得事情闹大了,居然有敌军趁此机会偷袭手指,这是才慌忙报告给大脑,才有疼痛。
他们是官员。
有些人像血液,他们从肺部进到氧又从小肠进到营养物质然后把他们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连锁店去销售给组织细胞,连脑细胞和神经细胞都要经过他们获得生存必需品,然后再把他们用过的废物收走,拿到肾脏扔掉。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
医学免疫的论文(8篇)医学免疫的论文篇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试验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课学时被渐渐压缩,试验教学所占的比重渐渐增加,因此这两门课程的试验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本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大批青年博士讨论生走上了讲台。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青年博士老师承当了大量的试验教学任务,成为教学队伍的新生力气,因此尽快提升青年博士老师的试验教学的力量,是提高试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结合本校的试验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将青年老师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力量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充分熟识授课内容和授课同学,做好课前预备青年老师上课前应充分“备课程”和“备同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基础课程,青年老师首先应仔细研读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教材和试验教材及其相关专业书籍,全面熟识教学大纲。
依据教学任务,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重难点等做到有所取舍和优化。
其次,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集体备课。
为保证明验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在开设新试验课的前一周,本科室的全部授课老师和试验技术人员都要进行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会针对试验课中的重难点及试验操作中的留意事项,进行充分沟通,便于青年老师更好地把握试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
同时,青年老师还要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同学的基础学问及其对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进而选择或调整教学方法。
2、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做好预试验青年老师应主动参加试验预备工作。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的影响因素许多,除了试验者的操作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确定试验的成败,如:试剂的配制和储存条件,仪器的操作等。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验课程的预备工作均由我校国家级基础医学形态试验教学平台的试验技术人员预备,从而影响了青年老师对试验预备过程的全面了解。
医学免疫学论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学校:郑州大学院系:信息工程(软件)学院班级:生物信息处理九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祁元明本人签名:__ ______时间日期:2013年1月1日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的免疫学知识(薛建宇郑州大学信息工程软件学院生物信息处理二班【摘要】目前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从细胞水平还是从分子水平都能够比较清楚的解释糖尿病。
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的研究,从另一种角度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为的是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糖尿病。
自身免疫糖尿病是一种T 细胞介导的胰岛B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中枢及外周T 细胞自身耐受丧失, 细胞免疫调节失衡, 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 细胞克隆活化,Th1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释放占优势, 将启动、维持和加速自身免疫性胰岛炎, 导致糖尿病发生。
【Abstract】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has bee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it is from the cellular level or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to be able to more clearly explain diabet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abetes research in immunology,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o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utoimmune diabetes is a T-cell selective destruction of islet B cell-mediated autoimmune diseas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strictiv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T-cell tolerance loss of cell immunoregulatory imbalance the islet autoantigen reactive T cell clones activated Th1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 release dominant to start, sustain and accelerate autoimmune insulitis, leading to diabetes.【关键字】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细胞免疫、免疫调节【Keyword】autoimmune disease, diabetes, cellular immunity, immune regulation【前言】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迅速增加, 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医学本科专业免疫管理论文
医学本科专业免疫管理论文【关键词】医学本科专业免疫学教材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发展快、深、广,免疫学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相互穿插,教学内容几乎浑然一体,是教学难的根本所在。
好的教材是做好免疫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基本上是按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及应用的顺序编写的,其中免疫学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和重点,安排和编写好这部分内容是编写好全教材的关键。
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供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至今已有四版。
第一版编写顺序为概论、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免疫调节及临床免疫等章节[1],第四版为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组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耐受)、临床免疫、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等六篇[2]。
近期国内出版的其他供医学院校本科专业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础部分也基本遵循了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这种编写体系[3,4],实际上这种编写体系是传统的“抗原、抗体、补体……”编写体系的延续。
应该讲这种编写体系在20世纪基本适应了免疫学的发展水平及免疫学教学的传统习惯,有利于教学。
但是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了解,进入21世纪这种编写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免疫学教学的深化和质量提高,不适应与国际优秀教材接轨[5~8]。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医学免疫学》教材,下面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加以分析,供同行商榷。
1按照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编写免疫学基础内容基于免疫学教材内容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混杂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免疫学基础部分的编写顺序和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会增加教学“内耗”及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学免疫学与中医痹症的关系
摘要: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免疫系统的重要生理功能就是对“自己”和“非己”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运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是当代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痹,即痹阻不通。
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
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从痹证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选方用药等不同方面,探讨其与现代免疫学之间的关系,证实选用补肾精,益气血,调阴阳的方药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现代医学免疫学痹证关系中草药
风湿免疫学的发展, 使得许多新的论点不时闪烁, 如何适时抓住、推出新观点, 对指导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会大有裨益。
我们的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痹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药记载,中医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类同。
RA属免疫性疾病。
一现代风湿免疫学的启迪
现代医学对痹症的研究, 从开始的单一病因说放大为遗传因子、感染因子、免疫反应、炎症介质等学说并行的研究阶段, 经历了百余年的临床与实验的反复论证, 尽管仍停留在学说层面上, 但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
由这许多学说指导下而设置的检验方法, 开发出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或解除着众多风湿病患者的病痛, 说明它是有意义的, 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用比较法来简单地对中西医对风湿免疫类疾病的病因学认识分析一下, 两者有许多相通的认识。
如遗传因子学说, 就认为类风湿类疾患与HLA - DR4 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 - B27密切相关, 而中医学同样认为此类疾病与先天,即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或认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亏虚”或“气血不和”。
除感染性关节炎是由微生物直接引起外, 其它感染因子一般是通过蛋白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通过免疫应答和(或) 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导致关节炎发生并迁延的。
此二者皆是由外因作用于易感机体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化学活性物质”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或产生抗独特型抗体”, 同时
也是这些病理产物成为风湿类疾病的罪魁祸首, 而中医风湿病研究中恰恰缺乏这一层面的理论支撑。
二痹证的病因与现代免疫学
中医的痹证也称为痹、历节病、鹤膝风等,对其病因病机论述的甚多,但较早见于《黄帝内经》。
可知,痹证的病因首先是人体正气虚弱后,六淫侵入人体而致病。
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因有二,一是感染细菌病毒等;二是易感性与遗传基础,即RA 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证明, T 细胞尤其是CD4 +T 细胞参与RA的激发和延续。
患者全身功能性T 细胞受体库细胞发生改变, T 细胞自身稳定功能受损,外周耐受机制紊乱,T细胞平均克隆体积比正常人大10 倍,异常增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其他正常细胞竞争性生长,当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体积增大到某一阈值时,成为致病性T细胞并竞争性地抑制其它正常T 细胞增殖,导致T 细胞克隆多样性明显减少,大量表达CD4 +CD28 -表型的具有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它们占RA患者T细胞总量的50 %。
在RA 患者的血象中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ESR、CRP升高,RF、抗“O”阳性,这些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与T 细胞异常有关,而T、B 淋巴细胞及各种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即骨髓,此免疫学的理论与《素问·逆周论》曰: “肾者水也,而生子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 ……病名骨痹,”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三痹证的方药与现代免疫调节
中医认为痹证的主要病因是肾虚,气血阴阳不足,治疗上提倡扶正为主。
最近研究表明,具有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有提高免疫系统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玫瑰花结形成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四君子汤属补气健脾方药,它具有刺激免疫细胞和抗体的生成作用,调节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突变和抗肿瘤的作用;补肾阴肾阳的冬虫夏草对网状内皮系统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使血清中IgG及皮质酮增高,脾脏明显增重,脾中浆细胞增生;人参可使家兔白细胞数量增加,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黄芪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中医在治疗痹证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很多经书记录了较多治痹证的中药,由白术、茯苓、薏苡仁、何首乌、牛膝、泽泻、升麻、茜草、防风、肉桂、甘草等组成的补泻方药能显著降低血清TNF2A、IgG、IgM、IgA的含量和RF的阳性率,明显提高CD8 +的含量,能纠正免疫失调,抑制体液免疫和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4 ]。
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生地黄、白芍、防风、忍冬藤、青
风藤、威灵仙、鹿含草、赤芍、地龙、桂枝、生甘草组成的类风湿冲剂能显著降低RA 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升高CD4 +和CD8 +,降低CD4 +、CD8 +。
由上述可见,远古的《内经》等经书虽成书于条件简陋的社会,但其中治疗痹证用补肾精、益气血、调阴阳的方药,不仅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从现代免疫学中找到了较可靠的理论依据。
另外,具有清热解毒、驱除六淫的中草药如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金银花等对致病细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杀灭的作用,所以在上述的具有调节免疫的中草药中增加适当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疗,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将会明显提高。
中医在这一世界性疑难病的领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临床科研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纵观世界科技史,无不以实践为基础,而后确立理论,当理论确立之后,它能对实践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它就如同一盏明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着实践。
就中医的发展史, 也不例外。
人类的疾病在不断变化,人类的科技水平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医学的每一个发展,都是根据不同时代的疾病谱,综合同时代科技、实践之大成,凝结成新的理论而形成的。
参考文献:
[1]刘嘉玲,鲍春德主编.风湿病疑难问题.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4
[2]张化彪.脾虚是痹证的发病之本.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5):58
[3]李桂兰.中药对结缔组织疾病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J ] . 天津中
医,2002 , (19) 4 :21.
[4]石义刚,王效东,顾卉,等.白术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
影响的临床研究[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 ,10 (1) :241. [5]寇秋爱,房定亚.类风湿冲剂治疗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34 例临床
疗效观察[J ] .中医杂志,1995 ,36 (9) :5371.
[6]赵贵铭,沈丹.康痛酊离子透入治疗风湿痹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
医药研究,1999,15(6):24.
[7]杜天信,韩新峰,高书图.寒湿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
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