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下)
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中美建交心路历程作者:于世翔学号:114309134系别:教育与人文科学系工业分析与检测专业1979年1月1日,这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
在这一天,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3年来,在几代中国领导人、七任美国总统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3年前,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超越了双方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深刻差异,跨越了似乎难以逾越的鸿沟。
回忆起中美建交的历程,颇富有些传奇色彩。
1971年周恩来总理于4月14日在北京亲自会见了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和随行记者,对他们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
33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关系走过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不平凡历程。
中美关系如今今非昔比,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生机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关系33年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和丰富经验。
第一,中美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第二,中美虽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但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美两国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应是敌人。
归根结底,只要双方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建设性合作的大方向,致力于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切实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台湾、西藏、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一定能持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分考卷)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分考卷)————————————————————————————————作者:————————————————————————————————日期: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87分考卷)一、单选(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 中美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
A.台湾问题B.澳门问题C.常规武器问题D.钓鱼岛问题2. 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问题因谈不拢被暂时搁置。
A.一个中国原则B.对台军售C.联合抗日D.联合抗苏3. 中美两国在探索初期时把()作为中美建立关系的一个公开渠道。
A.罗马尼亚渠道B.中美大使级会谈C.巴基斯坦渠道D.巴黎渠道4. 1971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A.尼克松秘密访华B.尼克松正式访华C.基辛格秘密访华D.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5. 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历经了()年时间。
A.7B.8D.106. 本讲提到,中美关系()进入停滞期。
A.1970—1971年B.1971—1974年C.1974—1977年D.1977—1979年二、多选(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 当前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挑战,体现在()。
A.中美处于冷战状态B.美国霸权焦虑与中国大国复兴C.中美关系重要性、复杂性、脆弱性及不确定性明显D.中美战略关系的不对称性犹在2. 中国要平衡践行()的外交布局。
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多边是重要舞台3. 对中国来说,中美建交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保障了国家安全B.推动了经济发展C.促进了融入世界D.维护了世界和平4. 本讲从()层面分析了中美建交的背景因素。
A.国际体系C.决策者D.民众意愿三、判断(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1. 195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正确错误2. 1972年2月28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浅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浅谈如何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新中国成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国际形势非常复杂。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
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0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湖北汉川魏开方
一、目标导航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最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两国关系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
由于中美之间既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又在反恐、朝核、伊核、中东等问题,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等众多领域有着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因此研究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探讨亚太地区局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美关系
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谈中美关系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
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
并且双方于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今年中美正式宣布承认外交关系已经快三十个年头了。
在这三十年中,中美关系有动荡、有缓和、有进步、有对峙。
互相之间关系复杂,可以说其中: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并存。
既然要分析中美关系,就不能不先分析中美两国之间存的的差异性。
中国是发展大国,而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的领军人物。
首先,两国的基本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
显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而美国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方向上的不同。
两国政治体制不同。
中国是民主政体,施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美国是共和政体,施行“总统制共和制”。
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君主,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
美国共和制的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中,又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
由于两国在国家基本体制、政体、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上的不同,继而出现了两国在文化、经济、发展走向等方面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促进或导致了双方求同存异的真诚合作或者是尖锐冷峻的对峙局面。
可以说这几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这中间同样是“交融发展与排斥对峙并存”。
回顾几十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60年看人民外交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
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60年看人民外交的历史功绩与现实意义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的中国人民外交,是当年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外交独具特色的人民外交。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人民外交机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迄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外交学会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部署,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人民外交活动,为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为推进世界和平、和谐、合作以及人类共同进步的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当前,国际形势出现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人民外交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民外交的内涵和实践,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外交学会人民外交六十年辉煌业绩中国的民间外交和官方外交几乎同时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和西方阵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
多数国家对新兴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还缺乏了解。
同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很少。
针对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由周恩来倡导的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人民外交机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于共和国成立当年的12月15日正式创立。
周恩来自学会创立一开始就亲自担任学会名誉会长。
外交学会成立伊始,主要工作是开展对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研究,并经常就与我国有关的重大涉外事件以全国性人民外交团体的身份对外进行表态,同时也接待一些外国来访团组。
上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原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旧的殖民主义体系不断动摇瓦解。
根据国际局势的这种重大变化,外交学会积极加强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人民间的友好交往,支持和声援他们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为扩大新中国国际影响和声望,建立和拓展反殖民化国际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这些交往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为六十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相继建交打下重要基础。
中美关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启示
中美关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启示一、中美关系的现实意义1.中美关系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中美关系一直被视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军事大国,中美关系对全球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其中,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2.中美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相当可观,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互联互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贸易战、经济合作、金融市场等问题都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势。
3.中美关系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地缘政治利益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
中美关系的发展动向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安全形势。
二、中美关系的历史启示1.历史的渊源中美关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时期美国派遣的基督教传教士来华传教,最早形成的中美文化交流成功打破了世界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
其中,从这个历史角度出发,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和平、友好的交往。
2.历史的教训然而,中美两国的关系也曾经历过许多波折。
从抗日战争到朝鲜战争再到冷战期间的对抗,中美两国之间的交往一度不尽如人意。
那段历史不仅使双方的关系出现了紧张,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危机。
3.历史的启示从历史上看,中美两国在一定阶段内出现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交织而造成的。
历史也表明,中美两国的合作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有利可图的。
双方通过协商、对话和妥协,可以找到和平共处的途径,既保持各自国家的核心利益,也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对于我国而言,应当保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坚定不移地推动对外开放和改革。
在对美国的发展游戏中,要把握好坚持原则和灵活应变的平衡点,同时也要具备与美国进行谈判、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中西建交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自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西方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建交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此背景下,我深感中西建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中西建交的重要意义1.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西方关系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2. 促进共同发展中西方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加强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3. 弘扬人类文明多样性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交流互鉴有助于弘扬人类文明多样性。
通过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文化,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中西建交的心得体会1. 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这是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2. 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中西方交流互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可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活力。
3.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西方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存在共同利益,如气候变化、反恐、经济发展等。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 发挥大国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我们要发挥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5.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西方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文化,也要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结语中西建交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中美建交历史背景中美建交始于1972年2月21日,在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国访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会面。
此次会面,打破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美国连续23年的敌对状态。
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期。
对于中国人民而言,20世纪初期是一个充满磨难和苦痛的时期。
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壮大和东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国共两党一直在进行内战。
到了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内部经历了几经波折的政治运动而处于政治不稳定的状态。
而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则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国际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作为代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对外政策和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意义与指导作用中美建交,其实是对中国的一种战略选择。
毛泽东时期的中国通过缩小与苏联的距离,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进而在世界上形成对抗苏联的外交策略。
对中国而言,中美建交的意义就是实现与西方世界的联系,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改变,更加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加快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中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
中美建交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良好合作,都是保持强大稳定的重要策略。
此外,中美建交的历程也告诉我们,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化解各方关系,保持互惠互利的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国际和平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民间交往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民间交往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至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个大国正式打破坚冰,开始了漫漫数十年的长期交往。
自此,这两个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人文理念大相径庭的国度,就在风风雨雨中历经磨合,长足发展。
窃以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中,最重要的在于民间交往。
政治只是既定的方向与框架,唯有民间交流,才是文化的交互渗透,才是真正的融合与发展。
在政治格局清明、开放的氛围下,中美人民在学术、经济、人文的交流过程中获益匪浅。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1中美经济的交流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备受瞩目,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之一,中国持续向美国出口大量日用消费品,一跃成为持有美国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
同时,美国的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流水线设备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自中国出台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后,美国公司、企业纷纷进驻中国,以先进的技术,大量的投资为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披荆斩棘。
在企业自身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的同时,美国企业以其自由开明,注重绩效的企业文化给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源源流向外企,美国驻中国的公司不仅在本国提供了大量岗位,也为中国GDP的快速增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开拓海外市场。
从联想收购IBM旗下thinkpad笔记本电脑,到海尔进驻美国市场,到如今回力鞋在欧美引领时尚的潮流,中国企业在美国从低端的代言到如今的掷地有声,也历经诸多机遇与挑战。
中国品牌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美国占据一隅,为中美经济交流锦上添花。
2中美学术的交流发展如今,中国学子在考虑毕业出路时,不外乎是工作,考研和出国。
后者通常是首选。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人渴望与世界接轨的心理也逐渐成其为实际的追求。
渴望一睹世界第一大国的风采,渴望体味世界一流名校的氛围,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通过GRE,TOFFLE等进入美国大学进修;而中国也不乏有移民至美国者,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中,唐人街已成为美国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美建交对两国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中美建交对两国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摘要: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在此之前,美国和新中国基本处于敌对关系,在新中国初期,军事上对新中国实行武装包围,海军封锁中国海岸.侵略中国的邻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国邻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印度.日本.韩国等)并大力扶助,保护台湾的安全:政治上不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地位!妄图扼杀新政权!后来随着中、美、苏三方关系的不断演变,中美形成利益共同点,所以握手言和,中美建交。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建交国际局势一、中美关系的演变过程从近代史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基本上为:“八国联军侵华”包括美国在内的侵略、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朝鲜战争中美的对抗、再到中美建交。
可见两国关系是从敌对逐渐走向缓和,最后建交。
但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中美建交却是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
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所以中美建交对双方而言,无疑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中美建交对双方发展的结果来论证中美建交是历史的大潮,顺应潮流自然蓬勃发展。
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中美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后来的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发展也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使得后来对外开放阻力降低,大量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
还有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中国和美国在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对中国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浅谈中国外交史以及对我的启示.wps
浅谈中国外交史以及对我的启示中国的外交远不是从鸦片战争前才开始,几千年来华夏政权一直与周边的游牧政权、农耕政权乃至南洋西亚欧洲的政权发生过断断续续的官方接触,即使是在近代与欧洲人的官方往来早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
严格的说起来,鸦片战争并不是中国开始与西方有外交关系的起点,而是清王朝被迫遵守西方外交规则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专制国家与西方近代化文明国家发生激烈的碰撞,外交上的冲突也是导致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之一。
清政权是一个由边疆落后部族建立的政权,尽管在建立过程中任用了大量汉人知识分子,建立政权后也大部分采用汉族政治体制采用汉族的文化,但是清政权带有大量的落后的野蛮原始部落的痕迹,采取狭隘的民族政策,文化上也是以高压为主。
知识分子并不能像明末一样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精力放在严重脱离社会的考据上面,高层知识分子更是唯知空谈,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如一潭死水。
在对外交往中,清政府重在防弊,担心内地反清组织与海外华人发生联系,也担心他们从已经进入东方的葡萄牙人得到军事技术。
到了后期西方的“无君无父”的共和政体更是让清政府感到恐惧,将会对清政府赖以统治的思想体系造成颠覆性的冲击。
因此,清政府厉行锁国政策,对外通商口岸几经变更,也只局限在广州一地。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外观念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采取被动应付态度,连近代外交最寻常的互派常驻使节都畏如蛇蝎。
后来虽然设立了总理衙门,但是没有懂国际法及近代外交规则的人才。
外国人苦于找不到能够顺畅沟通的交涉对象,清方也找不到懂“洋规矩”的人,双方难于正常沟通,于是出现了赫德代表中国与法国谈判、蒲安臣作为代表中国出使欧洲等令人惊讶的事。
即使有懂办洋务如李鸿章等一两人,但是作为总体的清政府外交机构及其人员水平很低下,清政府驻外使节也深居简出,不参与社交活动,只是作为形式存在,没有履行一个公使应尽的责任。
当然了这只是前期的情况,后期有所好转。
尽管到了民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外交人才,但是中国外交现代化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时期,与东邻日本迅速进入角色有很大差别。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的较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关系在世界舞台上日益举足轻重。
中美关系的发展既有合作与互利共赢的一面,也存在着竞争与摩擦的诸多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美关系,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国际关系。
一、历史背景与重要节点1. 两国关系的起源与发展: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竞争对手,并且在国际事务中频繁交锋,中美关系的进展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
2. 重要节点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诸多事件的影响,如中美贸易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事件对双方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合作与互利共赢1. 经贸合作:中美贸易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国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全球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2. 科技创新: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且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
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美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了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竞争与摩擦1. 贸易争端:中美贸易摩擦是最近几年中两国关系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贸易关税壁垒的提高和争端的升级,对两国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 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在地缘政治舞台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南海争端、台海问题等都是中美地缘政治争端的重要方面。
四、观点与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既有希望也有挑战。
尽管两国在经济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地缘政治争端也不容忽视。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加强对话与合作,以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双方既有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可能性,也存在着竞争与摩擦的现实。
在中美关系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双方的立场和利益,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向着更稳定、互利双赢的方向发展。
中美关系30年——第二篇 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30年——第二篇正式建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全公报》。
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
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78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博士。
布热津斯基此次访华是与中方商谈中美正式建交事宜。
布热津斯基向邓小平表示,美国政府认为美中关系在其全球政策中,具有中心的重要性。
美国下决心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愿意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
中国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中美双方于7月初在北京开始举行关系正常化谈判。
经过半年6次会谈,双方达成协议。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出席卡特夫妇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欢迎仪式。
卡特在欢迎辞中说:“今天开始了有历史意义的我们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今天又迈进了一步。
”“这种正常化能带动我们一同走向一个多样化的和平的世界。
”邓小平致答辞说:“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正在经历拳新的转折。
”“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的范围,……这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无疑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在卡特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白宫旗杆上与美国星条旗并排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与美国国歌一起在白宫上空回响。
1979年1月29日,卡特为欢迎邓小平访美举行国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性教学法,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图片,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总理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时,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6年1月9日,周恩来逝世,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降了半旗。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2、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乔的微笑》,简单讲述一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和背景。
2、共同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国排斥在外。
八年级下册历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影响
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历史意义1.中美建交过程及历史意义建交过程:中美建交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历程。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出现了断裂。
直到1971年,中美两国通过“乒乓外交”开始接触,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标志着两国之间的初步接触。
随后,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这次访问奠定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同年10月,中国首相周恩来也访问了美国,正式宣布建立中美外交关系。
历史意义:1.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中美建交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为两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创造了条件。
这也为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
2.推动了国际形势的转变:中美建交打破了冷战格局,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
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中美建交后,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吸收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中日建交过程及历史意义:建交过程:中日建交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历程。
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尤其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而引发的历史问题。
直到1972年,通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历史意义:1.推动了地区稳定与繁荣:中日建交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与敌对状态,为两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2.促进了经贸合作:建交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逐渐增加,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促进了文化交流:中日两国建交后,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增多,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4.推动了地区合作与和平: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地区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与影响研究报告
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与影响研究报告中美建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重要事件。
它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不仅对中美两国,而且对世界乃至全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回顾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对两国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一、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
在冷战刚刚兴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
然而,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间的力量重新洗牌,中美两国政府都意识到通过建交可以为各自国家的发展带来明显好处。
二、中美建交的影响1. 政治影响中美建交对两国政治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建交后,两国政府可以直接展开对话,更好地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政治分歧。
此外,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秩序。
2. 经济影响中美建交对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建交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美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3. 文化影响中美建交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国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的机会增多,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文化交流,两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体系等方面得到了相互借鉴和发展,为两国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美建交的启示与展望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与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并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首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
其次,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不仅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最后,两国应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加深互信,增进友谊,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与影响是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中美建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两国乃至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
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中美建交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中美建交的几个重要历史意义:1. 结束冷战对立:中美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从长期的敌对态势转向和平合作。
在冷战时期,中美两国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但通过建交,两国成功打破了长期隔绝状态,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推动世界多极化:中美建交使得全球政治格局从以美苏两极为主转向多极化发展,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3. 促进经济合作:中美建交后,两国经济合作迅速发展。
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美经济合作不仅拉动了两国的经济增长,也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加强人文交流:中美建交为两国人民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
学术交流、旅游往来、文化合作等方面的互动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这种人文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民间友好关系,并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化和发展。
5. 全球治理与合作: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重要的大国,建交后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非常重要。
两国合作可以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反恐、贫困减少等。
中美建交为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中美建交对中美两国和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也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美建交是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44页PPT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 义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下)陈积敏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二、中美建交的艰难历程(四)实现期(1977-1979)那么1977年之后,美国的政局又发生了一个变化,包括整个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从国际体系上来说,美苏缓和的局势又破灭了,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性武器谈判陷入了僵局当中,并且当时的苏联开始实行了一种对外进攻性的策略。
第二个方面,由于美苏缓和的破灭,原先美国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借重就增加了,希望依靠中国的力量增加对苏联的一种制衡力量。
从中国来说,当时中美建交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四人帮”被粉碎掉了之后,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都面临了一种拨乱反正的状态,从经济上来说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当时是两大阵营,中苏关系已经陷入了非常严峻的境地,虽然中苏两国没有直接爆发军事冲突,但苏联当时支持越南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地区性霸权主义,中国对这样一种现象是极为不满的,并且也认识到这样一种状态对于中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所以,中苏关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对象不可能是苏联,那只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即美国,以及美国所属的一个西方阵营。
当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这个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能否实现,取决于中美关系能否最终实现建交,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的。
从决策者的层面来讲,两国领导人,美国卡特总统与中国的邓小平对于推动中美建交都是持积极的立场。
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面,中美两国就开始建交谈判,1977年8月22日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1977年万斯访华的时候,这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试探,因为当时的卡特总统对于在1977年实现中美建交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为什么?因为当时卡特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首先要解决美国国内巴拿马运河权的问题,通过一个《巴拿马条约》,而要想通过这个条约必须要取得参议院的支持,而参议院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台湾的同情者,所以,当时卡特总统就认为在《巴拿马条约》签订之前,中美建交这个问题可以先缓一缓,当双方可以协调立场,可以就建交的问题进行一些具体性的磋商,所以这一次他派万斯访华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试探中国政府的一个立场。
国务卿万斯本身的一个战略重点,他认为,美苏缓和要重于中美建交,它的紧迫性要大于中美建交,虽然他本身对于推动中美建交的积极性来说,他也并不是很强烈。
很显然,这样的一次访问就没有取得一些积极性的成果了。
并且这次国务卿万斯访华的时候跟邓小平会见的时候再次提出在台湾问题上面要采用一种倒联络处的方案,邓小平对于美国的这样一种政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且也予坚决的拒绝。
邓小平在跟万斯的会谈当中就强调说:“虽然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领导主权,但中国人可以等,如果你们美国人觉得还需要台湾的话,那你们就再将台湾放在你们那边,再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人可以等。
”万斯这次访华最后无果而终。
在1978年的时候,在《巴拿马条约》的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当时的卡特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加快中美建交的进程,他加快这个进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在于美苏的战略形势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尤其是在当时的阿富汗发生了一个亲苏的政权政变,并且苏联利用古巴等地对美国构成的西方阵营表现出一种进攻式的强势姿态,所以,当时美国希望利用中国来制衡苏联的紧迫性又更大了。
还有一个方面,万斯在与苏联进行谈判的过程当中,最终不欢而散,美苏缓和的可能性最后开始破灭了。
在这种情况下,卡特决心将中美建交作为美国政府的首要议程,这时候美国的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是非常热衷于推动中美建交的,卡特总统派他到中国来进行访问,1978年5月20号来华进行访问。
5月20号这个时间也特别地有意思,因为这一点正好是台湾的蒋经国宣誓就任总统的日子,历史总是这么样的巧合。
当布热津斯基访华的时候,他在与中国的外交部长,在与邓小平的会谈的过程当中,他多次强调了说:“美国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已经下定最后决心了,总统已经决心要与中国进行恢复建立外交关系。
”并且他多次强调这样一句话,为什么?由于万斯的访华使得中国政府对于卡特总统进行中美建交谈判的意愿表示了一种怀疑,所以,卡特总统在布热津斯基访华之前特地将布热津斯基召见到自己身边,向他说:“你这次过去要强调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推动中美建交。
”美国总统既然下定决心之后,那中国政府当然乐见其成,所以在1978年7月5日,中美两国代表开始在北京进行建交谈判。
但在谈判过程当中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比较完满地解决了,台湾问题又卡壳了,在台湾问题当中一个很核心的焦点性的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第二个是美台关系问题,第三个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中美建交过程当中台湾问题的很核心的三个问题。
中方的主张断交、废约、撤军,美方的主张是美国希望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那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美国要继续对台军售。
这样的一种以和平方式,其实美国当时强调我们在《建交公报》当中可以表示中国政府对于这样一种美国希望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美国政府表达这样一个立场的时候,希望中国政府不要提出反对异议,美国也是作了一些妥协。
第二个,与台湾保持一种非官方关系,即倒联络处的方案,美国开始妥协了;第三个,对台军售,对台军售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最后也没有松口。
所以,这个问题讲到最后,在对台军售的问题上卡壳了,甚至导致出现一种谈判进行不下去的状况,这时候是到了最关键性的时刻,中美建交能否实现就看这一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中美两国高层亲自指导谈判,卡特总统一直关注着在北京举行的建交谈判,而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14日、15日连续三次会见美国谈判代表伍德科克,直接与他建联合公报方案交换意见,当时的伍德科克就谈到了,跟他分析,美国对台军售是与美国政治环境,如国会当中有一大批议员同情台湾,如果美国要不对台军售的话,那美国总统将会面临很大的国内压力等方面,并且他最后提出:现在这个问题是一个焦点性的问题,现在谈不拢,咱们是不是可以先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先以中美建交的大局为重,当时邓小平对这个建议也表示认可,尽管邓小平对于美国对台军售表示极度地愤慨,但考虑到中美建交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之所在,所以,邓小平也表示了认同。
这样一个问题就把中美建交谈判当中最难啃的骨头,最大的绊脚石先解决掉了。
最后,在1978年12月16日,美国时间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个公报的核心内容是“一中原则”,所以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中原则”,这是在中美《建交公报》当中就已经确定的,这“一中原则”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美建交公报》有这样一句话: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美国国内国会对于总统主导了与中美之间进行的一种建交,发表了《建交公报》发表了强烈的愤慨,国会议员就促动在美国国内通过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这个《与台湾关系法》签订之后,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签订了这部法律。
《与台湾关系法》当中一个很核心的内容是要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对台军售这个问题在美国国内是有法律依据的,美国政府要是不对台军售,它是违背美国法律的,所以这时候就有很多中国政府所批评美国政府的霸权行为,美国的国内法超越了国际法。
三、中美建交的意义与思考那么中美建交的意义,我们分析认为有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引用邓小平在1979年年初的时候访问美国的时候,在卡特总统所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所讲的这样一句话,他说:“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不仅对世界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对中国的对外战略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的意义,首先,第一个方面是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时中国首先第一个方面是避免了两线作战,所以打倒美帝这一块,中美之间建交就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得到了解决,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应对中国最大的安全威胁——苏联;第二个,周边安全得到了改善。
中美建交之后,邓小平在访问美国的过程当中就与卡特总统单独会谈,提到的关于越南的这样一种地区性霸权主义,寻求了美国对于中国进行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个谅解。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使得中国的周边安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开始逐步地吸引对外国的一些投资,即西方的一些投资,并且引用西方的一些技术,从而使中国的经济获得快速地增长,以至于当前的中国的经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的话要归因于改革开放,要归因到中美建交的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因素。
这幅图可以看到英国的经济学人曾经作了一个估计,中国的GDP的总量在2018年的时候就和美国实现同等,是一个临界点,此后中国这样的一种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说明中美建交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的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是促进中国融入世界。
中国对外开放吸引了外国投资,同时也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到了国际体系当中去。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美建交之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交的国家数量得到了极大地增长,并且中国还加入了许许多多的国际性组织和国际条约,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当中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维护了世界和平,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一个方面,中国成为制衡苏联霸权行径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利用和平的国际关系发展自己,并且通过自身不断地发展来充实国际和平力量的发展,所以,中美建交也从总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当然现在这句话的意思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个含义,当前中美关系已经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全球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维护世界和平还具有双重意义,中美之间的关系的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2012年5月3号,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当中就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坚定推进合作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两国关系现在是中美两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在今天6月份,中美元首会晤的时候,习近平主席也进一步阐述了新型大国关系的一个内涵,不冲突,不对抗,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当然了,中美关系当中还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具体来说,最重要的体现是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上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台军售的问题,这也导致了1982年《八一七公报》的发表,在《八一七公报》当中就强调了对于美国对台军售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规范。
所以现在中美的三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政治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