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11[1]
试论西方骑士传奇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人文学院01中文1班—11号李云【内容提要】:西方的骑士传奇与中国的武侠小说最早的土壤都是封建社会,忠君、护教、行侠的主题与之不可分,因此它们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由于多种原因,两者作品的内容又并不完全相同。
本文试从思想内容上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初微的探讨。
【关键词】:骑士传奇武侠小说相似性差异性西方的骑士传奇和中国的武侠小说(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写的都是人,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个文化中不同人物的情况,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骑士传奇和武侠小说的不同之处。
对于中世纪骑士的传说,往往夸大着种种浪漫的遐想。
这多半来自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凭空想象︰居住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过着贵族一般富足的生活;战胜邪恶的魔法师和巨人,保护善良但是无知的农民,凭着贵妇人或者国王的名号行侠仗义。
骑士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骑在马上的战士。
以今天的标准,无外乎以下三重︰一、作为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三、一种个人的行为方式、荣誉观和道德准则。
而中国的武侠小说描述的则是处于乱世或者压迫的集体,和骑士相比,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和身份极为不同,远不如骑士。
西方早期小说出现过骑士传奇的系统,中国则有武侠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便是。
西方的骑士传奇同中国的武侠小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是忠君,都宣扬忠君爱主的正统观念;二是护教,中国的武侠小说虽不如西方骑士传奇基督教色彩的浓厚,但道教神仙也是书中英雄的保护神。
孔明、吴用都有“仙气”。
如同上帝保护骑士,九天玄女娘娘也赠宋江三卷天书。
西方的骑士为基督教而战,《三国》、《水浒》的英雄豪杰虽没有为道教而战,但也是道教的忠诚信徒。
三是行侠,西方的骑士讲究“侠义”精神,后起的模仿者堂·吉诃德更是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方的骑士与中国的武侠都很有点江湖义气,园桌武士与亚瑟王大多生死与共,刘关张有“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摘要】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作为同时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两种文学体式,在故事情节、虚构性、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历时性、爱情观、本质立场以及武功展示上均不相同。
作为对整个文学产生了或者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体来说,他们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骑士文学武侠小说十一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进入繁盛阶段,代表封建主集团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的骑士文学应运而生。
骑士文学主要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体裁。
前者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骑士与贵妇之间“典雅的爱情”为主要内容。
骑士传奇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古代系统——如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模仿和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把古代的英雄改写成中世纪的骑士,实际上是由史诗向骑士传奇演变的产物;不列颠系统——如《特利斯丹和伊瑟》,主要讲述不列颠国王亚瑟和他身边12个骑士的冒险故事;拜占庭系统——如《弗卢瓦勒和布朗舍芙勒》、《奥卡森和尼科莱特》,讲述的是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
骑士传奇的内容极广,涉及骑士的冒险经历、与异教徒的战争,以及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等,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
中国武侠小说的源头实始自唐代。
有唐一代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是一个里程碑,唐前小说主要以记史、志人、志怪为特征,唐代的小说开启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
唐传奇中的“豪侠”类作品就是中国武侠小说的正源。
中国武侠小说虚构铺陈、武功奇幻、侠气纵横,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上至达官鸿儒,下至贩夫走卒。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这两种产生时间相近的文体在其他地方也有其相似之处。
1、精彩的故事情节骑士传奇与武侠小说都具有传奇特点,都以体现冒险、神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主要职责。
正是这些精彩的、带有虚构性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众的趣味。
精彩的故事是每一个人都喜爱的。
一部没有精彩的故事的武侠小说,是不可能赢得读者青睐的。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
浅谈欧洲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的异同我曾经在翻译“武侠小说”这个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到英文时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词语,可以表达出“武侠”二字的含义。
有些人说,应该把“武侠小说”翻译成“chinesekongfunovel”,我不敢苟同,因为如果把这段英文翻译回来,意思将是“中国功夫小说”。
作为一个武侠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十分反对把武侠和功夫划等号。
这也是我长时间以来坚持认为港台也好,大陆的也好,很多影视作品不能冠以“武侠”之名,顶多也就是个“功夫”之名的原因。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知道,武侠不当只一个武(诚然武也相当重要),还得有侠(其实还不止侠),如何把武之外的东西翻译过去呢?迷惑中的我发现了另一种翻译――“chinesechivalrousnovel”,也就是“中国骑士小说”。
这种巧妙的翻译不禁让我拍案叫绝,诚然,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还是有许多地方差异很大,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和武侠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翻译至少把词整个的意境译了过去。
而究竟哪些地方相通,哪些地方又不同呢?今天我就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根源比较首先我想要对照一下两种文学的根源。
欧洲骑士文学和基督教宗教文学,就是欧洲中世纪两种最重要的文学想象。
两种文学可以说道“二元对付”而又“互相扩散”的。
必须存有骑士文学,必然先存有骑士这一类人。
徐葆耕先生对骑士的定义简单明了:“当时(指中世纪,笔者备注),各个国家之间经常地出现战争。
多数国家的国王都存有一支亲信部队,用中国的名词来说就是?御林军?。
这支队伍就是由一些中小地主子弟共同组成,后来也存有一些贵族青年出席。
部队的成员不同于通常的平民,具有贵族化女性主义。
他们比较存有文化,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每个人都存有一匹可爱的马,形成了所谓的骑士阶级。
”[1]而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们却并不如此。
骑士与侠客的第一小差异是,侠客的定义十分之甚广,没紧固的职业、性别、年龄等建议。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共21页文档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武侠小说与骑士传奇
五.武功描写
两者都歌颂了英雄出色的武功,武功几乎成为衡量 英雄的必要条件。 骑士文学:武功描写得简略古朴,无招无式,比较 空泛,未成为骑士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
武侠小说:武功描写得细腻生动、精彩纷呈,极具 吸引力,是武侠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武侠小说、骑士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是为在比 较中更好的认识各自的特点,而非分出优劣。且 各民族文化也本无优劣之分。
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
武侠小说
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小说中雅俗共赏,最受欢迎的 类别,它具有两种不同类别,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 源头,分别用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形式来表现。
武侠小说
文言武侠小说
白话武侠小说
文言武侠小说
源头源头
源头: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 与的媛 云 春秋、战国:武侠阶层正式出现 先秦:史传文学
骑士文学:骑士抱着建功立业、升官封爵的信念, 怀着获取贵妇人的爱情的渴望,因此,其行为带有 很强的功利性;
武侠小说:武侠行为完全出于侠义精神,个人的 血性和良知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平的激愤之情,很大 程度上不具有个人功利性。
三.行侠环境
在冒险行侠经历上,两者一般都要经历风餐露宿, 艰辛跋涉,战胜重重艰难和险阻,但在行侠环境 上却完全不同。 骑士文学:骑士冒险必须在神秘的环境之内。 (不见天日的森林、迷路的堡寨、妖怪出没的山 洞等)
汉代:司马迁为侠立传
唐代:任侠风气盛行,文言武侠走向成熟
白话武侠小说
源头源头 宋代宋代:都市社会兴起、话本产生
明代:文人模拟话本创作、拟话本产生、《水浒传》 明末至晚晴:武侠小说倍出,分四个流派
明初至40年代:北派、南派
50年代:金庸、梁羽生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中骑士制度的产物, 反映骑士阶层理想的生活。骑士文学歌颂骑士对封 建领主的效忠,对贵妇人爱情的渴求,描写了他们 忠于封建制度,为获得贵妇人的爱情而进行的各种 冒险活动。
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
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李晓娜【摘?要】欧洲中世纪骑士传奇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明清时期剑侠文学中的侠客形象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骑士的冒险传奇与侠客的潇洒任情,都是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想象,可笼统归结为“尚德”“尚武”的侠义精神。
骑士和侠客,作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都“忠君主”“重情义”,但二者在忠君的动机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又有天壤之别:骑士更重视个人的荣誉和自由,具备独立的人格;侠客彰显了国家集体主义原则,是被虚构的道德楷模。
此种不同,某种意义上显示出了中西伦理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骑士?侠客?忠君?爱情?伦理差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多描写骑士的冒险行侠和爱情故事,情节夸张,风格浪漫,影响了一代叙事文学范式;中国的剑侠文学,按照徐葆耕先生的定义,特指明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包括当代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1],而按照陈平原先生的定义,这时期的剑侠小说又被称为“清代侠义小说”[2]。
这类小说描写侠客忠君爱国惩奸除恶的故事,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
按照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理论,骑士形象和侠客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作为跨文化、跨地域的不同文学形象,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中西巨大的伦理差异。
我们针对骑士和侠客的不同形象,拟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和产生异同的原因。
一、相似的道德使命和高超技艺欧洲的骑士和中国的侠客形象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学土壤中,但是作为封建伦理的人格化典型,他们追求相似的道德理想——骑士的“忠君、护教、行侠”,侠客的一身正气锄强扶弱义薄云天——都表达了在封建社会时期,民间对于“清官”“侠士”等理想人伦的期许。
骑士与侠客被赋予这种相似的道德诉求,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封建社会人治的伦理秩序中,统治者需要底层劳动者自觉地维护其统治,于是,在文学文本中,统治者树立或者默许了骑士或侠客这样的道德楷模,作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西方骑士与东方侠客
西方骑士与中国侠客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又称传奇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最主要最典型的文学形式。
它反映的是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的是西方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性格特征。
骑士具有英勇诚信仁慈的高贵品质。
中国侠客:旧称急人之难、出言必信、锄强扶弱的豪侠之士。
《史记·游侠列传》:“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唐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他们身手不凡,来去无踪,却从来没有企图用武力控制或者协助控制当时的社会。
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仁”。
骑士:侠客:骑士与侠客比较:相同点:中古时期在欧亚大陆活跃着一群武士,他们武功高强侠肝义胆锄强扶弱,他们就是西方的骑士与东方的侠客。
他们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慷慨轻财爱惜名誉。
二者都有除暴安良惩处奸恶的豪侠精神,其行为都是一种对于弱势群体的拯救与关怀。
他们都影响了各自的国民性,促进了文学发展。
不同点:起源:西方骑士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他们受雇于各地的封建主,战时帮助统治者出征,平时闲居于庄园城堡。
在中国历史上侠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他们行走江湖,惩奸除恶,活跃在中国的大地上。
精神信仰与行为准则:骑士重忠,他们忠于君主忠于基督教忠于爱情。
骑士受雇于封建主,是封建统治秩序的卫道士,对于封建统治者自然忠贞不二并引以为荣。
在教会统治下的中世纪欧洲,其实对于基督教更是虔诚效忠。
骑士就是保护教会的铜墙铁壁。
骑士是典雅爱情的忠实守护者,对情人永远忠诚。
骑士为情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侠客重义,义是侠客最重要的精神和道德准则,是侠的灵魂。
义具有正义和义气的双重含义。
侠客一方面会维护正义,一方面也会为了讲义气而做明知是错的事情。
生活方式:与当权者及主流文化的关系不同:骑士忠于护教维护主流文化,而侠客反叛当权者,挑战主流文化。
对待女性和爱情的态度不同:爱情是骑士的主食,而爱情是侠客的零食。
赵宁视频和图片我再找找发给你。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
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的比较首先,骑士文化源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制度,而武侠文化则源于古代中国的武士道。
骑士文化强调勇气、荣誉和忠诚,骑士首要责任是服务于贵族和维护公平正义。
相比之下,武侠文化强调忍耐、义勇和忠诚,武侠主要职责是保护弱者和维护社会安定。
这两种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其次,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在主要背景和场景上也存在差异。
骑士文化通常发生在封建社会和王国,而武侠文化通常发生在乱世和江湖。
骑士文化中的人物大多受国家、社会和贵族的约束,表现出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人物多是独立的自由战士,他们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和正义。
另外,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在战斗方式和武器选择上也有一些不同。
骑士文化中的骑士通常骑马作战,使用剑、盾和长矛等传统武器。
他们注重骑术和近身格斗技巧的训练。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武士通常行走江湖或山林,擅长轻功和武器的刺杀。
他们使用剑、刀、棍等灵活的武器,并注重身体的敏捷和灵活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是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对待女性的态度。
在骑士文化中,女性被视为高贵而柔弱的存在,他们需要保护和照顾。
骑士们常常效忠于一位贵族女性,并为她们赢得荣誉和胜利。
相反,武侠文化中的女性更加独立和强大。
她们常常是武侠的盟友或对手,拥有与男性角色相同的权力和地位。
最后,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骑士故事和传说如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罗宾汉等流传至今,激发了人们对荣誉和勇气的追求。
同样,武侠小说和电影如《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强调了忠诚和侠义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骑士文化与武侠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骑士文化注重荣誉、勇气和忠诚,武侠文化注重忍耐、义勇和忠诚。
骑士文化强调贵族和权威,武侠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
无论是骑士文化还是武侠文化,它们都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正义和英雄主义的重要源泉。
骑士精神及侠义精神之文化差异
骑士精神及侠义精神之文化差异摘要:侠与骑士这两种文学母题相似,从根本上看,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都是歌颂英雄主义,认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但二者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却有着本质区别。
从根本上说,骑士精神属于贵族文化,而侠义精神则是平民文化。
关键词:骑士精神侠义精神文化差异各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是各民族文化的反映。
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分别塑造的核心形象――骑士和侠士,其共同的核心精神,都是正义精神,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但由于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所产生的根源和发展历程不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就有所不同,二者在表现侠的主持正义、锄强扶弱、重诺轻死、忠诚等精神内涵方面是相似的,但其本质是不同的。
骑士文学歌颂的是骑士精神,骑士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忠君(忠于君主)、护教(维护基督教)、行侠(见义勇为、锄强扶弱)。
骑士热衷冒险,负责保护贵族领主、城堡和国土,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贵妇。
中国武侠小说主要体现了中国侠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的精神,歌颂了侠士的“侠义精神”。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指出了侠人格精神的三个方面,即“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的诚信品质和责任感,“赴士厄困”、“不爱其躯”的牺牲精神,“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道义观念;也指出了其“不轨于正义”的消极人格。
由此可见,侠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讲信义,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舍己助人,重义轻财,重义轻死,并且不求回报,快意恩仇,追求自由及人格的平等与独立,等等。
骑士精神是与封建武士生存有关的道德规范,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封建思想与宗教狂热。
骑士精神是制度化、模式化的,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
骑士是以政治和宗教利益为准则的,骑士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如亚瑟王的圆桌骑士。
骑士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和宗教精神的一批武士。
“骑士制度中有骑士不得与平民交手的规则,可见骑士精神的贵族气质。
它着重身份、注重修养、恪守誓约、尊重法规,是一种使社会有序化的文化精神”。
中西方侠士文化、骑士文化之比较
本科课程论文(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教育年级2006级学号姓名李大鹏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师夏云成绩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生的历史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侠士产生的历史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骑士产生的历史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所受的文化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侠士所受的文化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之比较
像加以描写,所以妇 女在骑士文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妇女只 是他们争夺的荣耀的象征,本质上没有将妇女看 成是平等的人。 武侠小说: 古代的武侠小说一般排斥女性,认为女人是祸 水,江山美人不可兼得,女性地位是比较低的。 当代的武侠小说中已经不存在女性歧视的问题。
光明没有舌头但到处是目光如果它不仅仅能看也能讲这也许是它能讲的最糟的东西那就好吧我情愿留下不去我是这样地爱我的名誉和心我离不开那有着我的心和名誉的人
骑士文学&武侠小说
妇女观比较
西方作品
骑士文学
中国评论 水浒传
武侠小说
儿女英雄传
西方作品
骑士抒情诗《破晓歌》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描写 他们在破晓时候分离的情景。
骑士传奇《郎斯洛》(小车骑士)写亚瑟王的骑 士郎斯洛和王后耶尼爱佛的恋爱。
内容:郎斯洛与王后发生私情, 对其百般顺从,殷勤至极。后来 他携王后出逃,亚瑟率部队围攻 郎斯洛的城堡。郎斯洛在战斗中 将亚瑟王打下马来,但终以大义 为重,放过负伤的国王,并忍痛 交出王后。
中国评论
玄珠《骑士文学》 不论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他 们的作用只是驱使骑士们为博他们 的一笑而去冒险拼命厮打,或是做 些其笨无比的事情——所谓在江湖 上扬名。甚至于美人的一笑可以使 垂败的骑士突然增加力气而转为胜。 如果受伤而将死,那么,美人的眼 泪也可以引他们的灵魂到天堂去。 妇女像名花珍禽似的被保护, 然而她们只是“物”,不是“人”。
《水浒传》
• 坏女人多:潘金莲、王婆、贾氏、阎婆
西方骑士文学与和中国武侠小说
西方文化学期论文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比较摘要:中国的武侠小说和欧洲的骑士文学,都是带有尚武色彩的文化产物。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是忠于封建君主和基督教义的,而武侠小说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为标准,其行为是超越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之上的。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在相似的外貌下也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历史、思想内容、行为动机、行侠环境、武功招数和对外女人的态度等方面对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反映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族精神。
关键字:骑士文学武侠小说骑士侠士文化民族精神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带有尚武色彩的的文化产物,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精神,但相似的外貌下也蕴涵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民族精神。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性格特点下的西方骑士和中国侠士,虽然都有尚武精神,却在历史、思想内容、行为动机、行侠环境、武功招数和对待女人的态度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进行比较,通过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的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世界文化的异同,从而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
从历史角度来说,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上层统治者意识的体现,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骑士制度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分为侍童、保卫、骑士三个阶段。
骑士是由武士演化而来的,他们在7、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贵族家当侍童,伺候主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主人会训练他们骑马、剑术和游泳等体育项目和军事技能,而护卫阶段要伺候男女主人并随同作战,骑士阶段授予称号,举行仪式并接受象征性的武器,至此才算是真正的骑士。
骑士构成了欧洲所谓的“骑士精神”,有着优雅的贵族气质,注重礼节和行为举止以及个人身份和荣誉。
骑士精神对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平行研究--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
平行研究--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武侠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也是最具群众基础,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学形式。
骑士文学则作为西方世界传统的文化产物,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
二者在极其相似的文学形式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研究,将其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和价值观的差异。
一、历史层面的比较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中国最早出现的长篇武侠小说为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后世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古典仙侠、奇幻修真、现代修真,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
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骑士,原是指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来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它属于贵族的最底层。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个骑士都以骑士精神——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公正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
武侠文化与骑士文化之比较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 :Knight ; Knight - errant ;faith
·118 ·
【参考文献】 [1 ]陈 山. 中国武侠史[M] . 上海 :三联出版社 ,19921 [2 ]刘若愚. 中国之侠[M] . 上海 :三联出版社 ,19911 [3 ]陈平原.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以章太炎 、胡适为
中心[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 [4 ]屠格涅夫.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 A ] . 文艺理论译丛
反叛与护教 侠客精神以反叛的姿态与当时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 统文化构成了冲突 ,因此为当权者所不容 。早期侠客为士大 夫所利用 ,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如荆轲 、聂政等 。汉代当局 对于侠客采取残酷镇压的方式 ,于是郭解被判死罪 。因此 , 当权者认为“侠 以 武 犯 禁 ”。“东 汉 以 下 史 家 不 再 为 游 侠 列 传 ,不只是统治者必欲诛之而后快 ,士大夫也鄙视其以武犯 禁或自掌生杀大权 。”[3] 侠客以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向 官府抗衡 ,有其独特的魅力 。于是侠客往往成为文人们精神 神驰的偶像 。 从信仰上讲 ,侠客们并无坚定的宗教信仰 。他们并不像 西方骑士那样拥有抽象的宗教信仰 。他们的行为是冲动而 非理智的 ,这种情感是自发的 、随机的 、朴素的 。他们重视友 情 ,同情弱者 ,对于受欺凌的老百姓 ,他们能挺身而出 ,主持 正义 ;他们不畏权贵 ,视功名如浮云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 与名 。而这些义举往往受人情而非理性所支配 ,这也体现了 中国农业社会重视人情的特点 。这些豪杰能够突破律法的 束缚而名扬千古 ,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轻视法律的特点 。 骑士制度是适应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而成立起来的 ,因 此这种文化是中世纪的主流文化 ,是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骑士的一切都是通过骑士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的 , 它用类似法律的形式将骑士与各级封建统治者的关系社会 化 ,并为它涂上一层宗教的神圣色彩 。”[1] 中世纪的模范骑士 黑太子 ,把“上帝 ,我毕生为人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屠 格涅夫称深受中世纪骑士精神影响的堂吉诃德表现了“对某 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 对超出个别任务之外的 真理的信仰”,并付出了“虔诚的皈依和牺牲”。[4] 可见忠诚的 基督信仰成为骑士的主要精神支柱 。 护教成了骑士的主要任务 。中世纪由于东方伊斯兰教 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拜占廷帝国 。以拜占廷帝国为主的多 个基督教国家组成十字军东征 ,维护基督教的国教地位 。在 这些战役中 ,骑士军团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骑士的一大任务
从侠士、骑士文学的对比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就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交际法的教学内容以语言功能为 纲"它虽然反对以语法为纲"但不排斥语法"不排斥翻译法"认 为 在分析同一功能的不同结构时"借助语法讲解是有利的!所 以" #翻译法与交际法是互为补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二者 应 当 紧 密 相 连 "偏 废 其 中 任 何 一 种 都 将 为 教 学 带 来 不 良 影 响 !$%&’(%)*+,,
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冒险精神主要以骑士所处的神秘环境
来渲染$尤以黑暗的森林!神秘的古堡$再加上妖魔鬼怪的 对 手$
而骑士则在具有魔力的盔甲!指环!圣剑的指引下取得最终的 胜
利
%骑
士
文
学的浪漫主义
万方数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
彩
更
为
浓
厚
%与
此
相
对
的
中
国
的
侠士
文 化 则 是 以 一 种 近 乎 市 井 的 现 实 社 会 环 境 为 背 景$表 现 的 是 芸 芸众生中的世俗生活的场景%侠士们永远脱离不了具体的社会 环境!当时的各阶层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后世的读者 也 往往能通过早期的武侠小说文学作品对于当时的社会百态有一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从侠士!骑士文学的对比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金慧玲
"摘 要#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在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对待女性的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和 组 织 形式上均存在重大差异$而且它们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相似和区别体现了 不 同 的 民 族 文 化 精 神 $反 映 了 不 同 民 族 的 性 格 特 征 % "关键词#侠士 骑士 文学 东西方文化
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
欧洲骑士形象与中国侠客形象的比较李晓娜【摘 要】欧洲中世纪骑士传奇中的骑士形象与中国明清时期剑侠文学中的侠客形象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骑士的冒险传奇与侠客的潇洒任情,都是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想象,可笼统归结为“尚德”“尚武”的侠义精神。
骑士和侠客,作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都“忠君主”“重情义”,但二者在忠君的动机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又有天壤之别:骑士更重视个人的荣誉和自由,具备独立的人格;侠客彰显了国家集体主义原则,是被虚构的道德楷模。
此种不同,某种意义上显示出了中西伦理的巨大差异。
【关键词】骑士 侠客 忠君 爱情 伦理差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多描写骑士的冒险行侠和爱情故事,情节夸张,风格浪漫,影响了一代叙事文学范式;中国的剑侠文学,按照徐葆耕先生的定义,特指明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包括当代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1],而按照陈平原先生的定义,这时期的剑侠小说又被称为“清代侠义小说”[2]。
这类小说描写侠客忠君爱国惩奸除恶的故事,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
按照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理论,骑士形象和侠客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作为跨文化、跨地域的不同文学形象,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中西巨大的伦理差异。
我们针对骑士和侠客的不同形象,拟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和产生异同的原因。
一、相似的道德使命和高超技艺欧洲的骑士和中国的侠客形象虽然根植于不同的文学土壤中,但是作为封建伦理的人格化典型,他们追求相似的道德理想——骑士的“忠君、护教、行侠”,侠客的一身正气锄强扶弱义薄云天——都表达了在封建社会时期,民间对于“清官”“侠士”等理想人伦的期许。
骑士与侠客被赋予这种相似的道德诉求,总结起来,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封建社会人治的伦理秩序中,统治者需要底层劳动者自觉地维护其统治,于是,在文学文本中,统治者树立或者默许了骑士或侠客这样的道德楷模,作为封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西方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作为中西方世界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貌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将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
(一)历史层面的比较在比较武侠文学和骑士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
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而武侠文学发展之后则经历了一场辉煌的蜕变。
(即使“新武侠文学”仍旧不享有当下文学主流形态的地位。
)骑士文学的产生始自骑士制度的产生。
首先我们回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形态。
中世纪(公元5到15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社会统治以封建领主的形态存在。
抛开时间的局限,此刻的中世纪正处于礼崩乐坏的“轴心突破”时代,类似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骑士作为封建领主豢养的武力阶层,主要用于自卫与掠夺战争,鼎盛于12、13世纪,与教会相辅相成,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两大文化传统和精神支柱。
与欧洲中世纪骑士相当的乃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士”,产生时间则要前推至公元前3世纪。
由此对比,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士”在产生时间上相差至少8个世纪。
骑士文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其存在形态自始至终都有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而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
其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士”,而经历发展之后出现蜕变,已然升华为一种纯粹的文学审美形式,而与社会政治与历史形态无涉。
西方骑士文化与中国武侠文化的比较
西方骑士文化与中国武侠文化的比较西方骑士文化与中国武侠文化是两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尽管彼此有所不同,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历史和实践。
骑士文化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是一种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传统。
骑士是一种贵族阶层的荣耀象征,他们通过勇气、荣誉、忠诚和骑士精神等行为准则来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骑士文化中的骑士生涯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生活方式,追求高贵的价值和理想的关系。
骑士文化中的道德守则是忠诚,骑士会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国王和女神。
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侠是一种行侠仗义、刚毅无畏的品格,强调身手练就和对正义的信仰。
武侠倡导的是人格高洁、行为标准、品德清高等理念,同时,它也强调练习的技巧和功夫。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中,主角通常是一位少年英雄,披上青衫戴上长剑闯荡江湖,他们常常具有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形象,而且明辨真假、深受人民爱戴。
两种文化的比较如下:1. 勇气和荣耀无论是骑士文化还是武侠文化,勇气和荣耀是新型尺度和较高的着重点。
骑士勇敢的面孔和武侠大侠的英雄形象都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榜样。
骑士文化中的荣誉是基于个人贞节、勇气和义务感的,而武侠文化中的侠义同样也是建立在勇气和刚正不阿的信仰基础上的。
2. 道德准则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所遵循的道德准则也不尽相同。
骑士文化中的诚实、忠诚、信仰是其基石,而武侠文化中则强调人格高洁、刚毅无畏的品质和行为标准。
无论哪种文化传统,其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都是鼓励个人行为的自由和尊重他人的价值。
3. 社会地位骑士文化中骑士的社会地位通常比武侠高,因为骑士通常是贵族、国王或一些权贵家族的代表。
在另一方面,武侠士的社会地位通常比较低,他们常常是来自普通百姓阶层的人,因此经常需要标新立异来获得自己的尊严和名望。
4. 戏剧化骑士文化和武侠文化都有着强烈的戏剧化文化特质。
这些传统文化中,英勇行为、爱情和世界的神秘感、巫术法术与超自然力量等都是许多戏剧和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摘要】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作为同时产生于封建社会的两种文学体式,在故事情节、虚构性、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历时性、爱情观、本质立场以及武功展示上均不相同。
作为对整个文学产生了或者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体来说,他们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骑士文学武侠小说十一世纪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进入繁盛阶段,代表封建主集团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的骑士文学应运而生。
骑士文学主要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体裁。
前者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骑士与贵妇之间“典雅的爱情”为主要内容。
骑士传奇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古代系统——如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模仿和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把古代的英雄改写成中世纪的骑士,实际上是由史诗向骑士传奇演变的产物;不列颠系统——如《特利斯丹和伊瑟》,主要讲述不列颠国王亚瑟和他身边12个骑士的冒险故事;拜占庭系统——如《弗卢瓦勒和布朗舍芙勒》、《奥卡森和尼科莱特》,讲述的是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
骑士传奇的内容极广,涉及骑士的冒险经历、与异教徒的战争,以及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等,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
中国武侠小说的源头实始自唐代。
有唐一代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是一个里程碑,唐前小说主要以记史、志人、志怪为特征,唐代的小说开启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
唐传奇中的“豪侠”类作品就是中国武侠小说的正源。
中国武侠小说虚构铺陈、武功奇幻、侠气纵横,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上至达官鸿儒,下至贩夫走卒。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这两种产生时间相近的文体在其他地方也有其相似之处。
1、精彩的故事情节骑士传奇与武侠小说都具有传奇特点,都以体现冒险、神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主要职责。
正是这些精彩的、带有虚构性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众的趣味。
精彩的故事是每一个人都喜爱的。
一部没有精彩的故事的武侠小说,是不可能赢得读者青睐的。
同样的,在欧洲引起骑士小说热潮的骑士文学也必然有精彩的故事。
骑士传奇和武侠小说都是属于叙事文学之列。
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叙述各种精彩的故事。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学者E·佛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
这是所以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
”[①]许多优秀的武侠小说和骑士传奇都是以精彩故事见长,如中国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水浒传》从一百零八名好汉入手,抓住主要人物,一一讲述他们如何被逼上梁山的经过。
每一个人物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如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烧林场等等,观众都是被这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才会有兴趣和耐心看完这长达一百多回的小说。
骑士传奇更是如此,因为他本身就是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讲述骑士们的冒险经历。
他们的经历充满了诡谲,一波三折,故而称为冒险。
用文字描述出来,固然也很精彩,如《伊万,或带狮子的骑士》讲骑士伊万为了赢得爱情去丛林里冒险,救了一头与龙搏斗的狮子,从此这头狮子就跟随伊万一起冒险的故事;再如《圣杯的故事》讲述小傻瓜佩瑟瓦尔怎样寻找到传说中的圣杯的故事,很有点探宝的意味。
即便是早期的骑士抒情诗,作为诗歌体虽然不能直接讲故事,但它们大多讲述的是男女幽会的爱情场面,自然也少不了间接引出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而爱情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
2、虚构的铺陈文学作品作文作家个人的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允许作家个人的想象的。
这一点在骑士文学与武侠小说中尤为明显。
在冒险行侠经历上,骑士历经风餐露宿、艰难跋涉,战胜种种艰难和险阻,而在行侠场景的描绘上,骑士的冒险一般是在虚构的环境内:古老幽暗的森林,迷宫般的城堡,或者是妖魔鬼怪居住的山洞。
骑士冒险的对象也大多是虚构的:会说话的狮子,吃人的妖怪,千年的怪道。
在虚构的场面和虚构的对手搏斗,骑士凭借的武器装备仍然带有虚构成分,如有魔力的指环、剑、盔,或者在仙女、魔灵的帮助下取得胜利。
中国武侠小说虽然没有像骑士文学那样太多的虚构,但仍不能改变它虚构的本质。
本来“传奇”的特点就是虚构铺陈,武功奇幻,作为传奇演变的支流——武侠小说,更是摆脱不了“虚构”的因子。
有人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梦的文学”,这些指的就是武侠小说的非现实性,如《红线传》中的红线“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可谓轻功神行绝伦,其他的一些“草上飞”、“铁掌水上飘”等轻功的描写,还有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剑气”等无不带有虚构成分。
至于《神雕侠侣》里那只留下来守护主人坟墓及教会杨过武功的老雕,绝对不是现实中能找到的。
3、行侠仗义的人物形象在中世纪,骑士生涯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高尚的、富有感染力的生活方式。
十二世纪的哲学家索尔兹伯里的约翰问道:“标准的骑士之道是什么?保护教会、讨伐叛逆、崇敬教士、保护穷人免受不公正地对待,在自己的职责内维护和平,为自己的同道流血,如果有必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②]骑士文学就是对骑士锄强扶弱、保护妇女的骑士精神的颂扬。
中国的武侠小说更是以歌颂侠客义士见义勇为、打抱不平、惩恶扬善、仗义疏财等义烈行为为主,石破天、令狐冲、胡斐等无不是侠义之士的代表。
4、精妙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固然由于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虚构的铺陈、行侠仗义的高大人物形象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受人喜爱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语言的通俗易懂。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说“话须通俗方传远”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如果连读都读不懂,又何来喜爱之说呢?另一方面,语言通俗并不代表粗制滥造,正好相反,骑士文学和优秀的武侠小说的语言都可称得上“精妙绝伦”,如《亚瑟王之死》第十八卷第十九回对少女爱莲之死的描绘和情节的叙述:“日夜哭泣,辗转反侧,寝食俱废,即使汤水亦不下咽,口口声声地怀念着朗斯洛骑士”。
作者连用三个词表现少女的肝肠寸断,一个痴情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武侠小说亦如此,梁羽生的精致优雅、古龙的简练活泼,金庸小说的语言意识更是千锤百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鹿鼎记》第二回韦小宝的出场“大堂旁钻出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大声骂道:…你敢打我妈!你这死乌龟,烂王八。
你出门便给天打雷劈,你手背上掌上马上便生烂疔疮,烂穿你手,烂穿舌头,脓血吞下肚去,烂断你肚肠。
‟”一个活脱脱的泼皮站在你的面前了。
骑士文学和武侠小说分别作为中西方文化特有产物,二者在极其相似的外形下也蕴涵着许多不同。
1、历时性的长短骑士文学在中世纪的欧洲不仅拥有大量的读者,而且贵族们还在自己的节日里或仪式上把它们搬上舞台,它们几乎遍及了整个欧洲。
十三世纪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实际雇佣兵制度——骑士制度逐渐没落了。
骑士本身由于长期富足的生活失去了冒险征战的精神,而以骑士精神为基础的骑士文学自然也就没落了。
拜占庭系统的骑士文学已经受到市民小说的影响,对骑士的行为开始从颂扬变为讽刺。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更是直接终结了骑士文学的寿命。
与骑士文学不同的是,中国武侠小说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不断发展。
从唐传奇开始长期以公案、说唱艺术为主要形式,到元末明初《水浒传》宣告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的产生,明清出现的大批侠义小说促进了武侠小说的发展。
民国时代,武侠小说空前兴盛,南派三宗“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顾道明(《荒江女侠》)、姚民哀(《盐枭残杀记》)”以及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形成“南北辉映”,带动了整个武侠热。
八十年代,武侠又掀起一股浪潮,出现了“新武侠文学”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将武侠小说推倒了历史高峰。
历观中国武侠小说,不仅出现了《水浒传》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像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这样的新派武侠小说,同样当之无愧地与那些杰出的纯文学作品一齐登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和“百年百部优秀中国图书”的排行榜,成为世界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2、对爱情的态度表现骑士与贵妇人的典雅爱情是骑士文学中最基本的题材,骑士文学中几乎全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与追求。
骑士文学中骑士对爱情的追求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他们可以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即便是他们视为生命的荣誉。
《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写一个神秘的骑士劫走了王后格妮埃弗尔,她的情人朗斯洛为了寻找她甘愿忍受屈辱坐上了一辆囚车,以至名誉扫地。
骑士文学中,骑士对待贵妇人的爱慕应该源于西方的“圣母崇拜”情结。
其时,在中世纪以前,妇女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只是男人的附庸。
十字军东征时,人们看到了圣地耶路撒冷对圣母玛利亚的至诚的崇拜,当他们回到欧洲时,也带回了“圣母崇拜”这一观念。
圣母崇拜风行一时,许多歌颂圣母的诗歌流传于世,绘画圣母像也成为时尚,“对救世主母亲的迷信,提到了极高的程度,以至我们可以说上帝在十三世纪变成了女人。
”[③]骑士们把心目中的贵妇人当作圣母一样敬仰着。
法国十四世纪的骑士抒情诗所唱的“天上一个上帝,地下一个女神”,这个女神就是骑士们心目中的贵妇人。
正由于“圣母崇拜”的影响,骑士们面对心爱的贵妇人,即使她再怎么讨厌他、刁难他,他也甘之如饴。
流传甚广的浪漫骑士尤瑞奇的故事是很典型的。
他12岁时选择了一位妇人来奉献自己的爱,并设法成为她宫廷里的一名扈从。
他触摸她摸过的东西,有时甚至把她的洗脚水偷偷喝掉,换来的却是女主人斥责他放肆无礼。
当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主人的爱矢志不移而砍下自己的一个手指时,女主人也只是答应时常看一看这断指。
他一路征战,建立功勋,获得的也只是女主人允诺他扮作麻风病人和乞丐一起见她一面。
而与此相对的中国武侠小说认为儿女私情与侠士精神是有悖的。
女性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是一种陪衬品,以《水浒》为例,突出了传统侠士文学对于女性的鄙视,如潘金莲、王婆、阎婆惜等。
中国女性“红颜祸水、心肠歹毒、不守妇道”的形象在旧派武侠小说中毕露无遗。
即使有“孙二娘”、“户三娘”这样的正面形象,但是她们也是母大虫或开黑店等。
相较于骑士文学中骑士对贵妇人的追求,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体现的更多的是“侠女求偶”的主题,如《碧血剑》中的温青青、阿九等女眷均钟情于袁承志,《楚留香》中更是一大堆红颜知己,即便如此,武侠小说中所推崇的“至侠”则是那种国家利益为先、儿女私情为次的大侠。
金庸先生就借郭靖之口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张无忌、萧峰、陈家洛等都是如此。
3、本质立场不同骑士是向领主宣誓效忠的战士,骑士的任务是保护领主免遭外来侵害。
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和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骑士的最高荣誉是被授予骑士的头衔。
而授予骑士头衔的正是封建领主,也就是说骑士的荣誉来自封建制度。
在宗教方面,骑士对基督教十分虔诚,对上帝充满着坚定的信仰,凡是异教徒都要清楚,而基督教正是维持欧洲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的。
所以说,骑士文学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骑士文学最初被称为“宫廷文学”受上层贵族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