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化实验安排

合集下载

14-15-2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安排(已更新)

14-15-2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安排(已更新)
人员分组
A
B
C
D
E
F
陈佳
李甜
周倩
包一晖
布威麦尔耶姆·艾麦尔江
地力努尔·沙拉木
钱莹飞
沈佳慧
沈佳嘉
王玲
王梦雪
王蔚
柴世科
陈桂林
陈杰克
黄良希
梁建君
应凯翔
蔡碧莉
蔡晶晶
陈贝尔
陈云云
胡滟滟
黄燕玲
李炜
李娴星
陆炜娟
徐金金
郑婷婷
周慧敏
祝小丹
杨晶晶
蔡恒其
蒋燕曦
王玲玲
董伟俊
吴学文
尤莹莹
朱敏
万义梅
吴逍
江敏
金珊
李海鹏
王育琨
项旭明
组别时间
实验项目
3月27日
4月3日
4月10日
4月17日
4月24日
5月8日
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A
B
C
D
E
F
111室值日组
2、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B
C
D
E
F
A
3、气液传热实验
C
D
E
F
A
B
4、填料吸收实验
D
E
F
A
B
C
5、筛板精馏实验
E
F
A
B
C
D
114室值日组
6、流化床干燥实验
F
A
B
C
D
E
注:流量计校验实验作为预备实验。地点:12—111---113
实验老师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周四上午
王南海

生化分析实验1:米氏常数的测定

生化分析实验1:米氏常数的测定

双倒数法测定过氧化物酶的米氏常数化学化工学院应化专业_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定___________【实验目的】以过氧化物酶为例,掌握测定酶促反应初速率和米氏常数的原理及方法【实验原理】1913年,Michaelis 和Menten 运用酶反应过程中形成中间络合物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底物浓度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式,即著名的米氏方程:[][]S K S V v m max +⋅= 式中:v 为反应初速率(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V max 为最大反应速率(微摩尔浓度变化/min );[S ]为底物浓度(mol/L );K m 为米氏常数(mol/L )。

这个方程式表明当已知K m 及V max 时,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K 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不同酶的K m 值不同,同一种酶与不同底物反应K m 值也不同,K m 值可以近似的反应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 m 越大表明亲和力越小;K m 越小表明亲和力越大。

大多数纯酶的K m 值在0.01~100 mmol/L 。

通过米氏方程的不同变形,可有多种求算米氏常数的方法,一般较常用的双倒数法,即取米氏方程的倒数式:[]max max m V 1S 1V K v 1+⋅=以v 1对[]S 1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与横轴截距[]m K 1S 1=-。

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对氢受体(H 2O 2) 底物有特异性,对氢供体底物缺乏特异性的酶,它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许多多元酚或多元胺类底物发生显色、荧光或化学发光反应,可用于微量过氧化氢含量测定,也可以和其它酶反应系统偶联可用于测定许多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尿酸及胆甾醇等,亦是免疫分子和核酸分析中常用的标记物。

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

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

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化学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实验方案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本文将介绍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六个步骤,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展开叙述。

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需求在制定实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需求。

实验的目的决定了实验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而实验的需求则指出了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限制条件。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一种化合物,那么需要明确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而如果实验的需求是使用非常规试剂进行实验,那么需要考虑试剂的安全性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第二步:确定实验步骤和参数在明确实验目的和需求之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经验,确定实验的步骤和参数。

这一步需要仔细分析已有的文献和实验记录,了解实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例如,如果实验需要进行反应,那么需要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

第三步:评估实验的可行性和风险实验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风险。

在评估实验的可行性时,需要考虑实验设备的可用性、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等因素。

在评估实验的风险时,需要考虑实验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如化学品的毒性、易燃性等。

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第四步: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化学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环节。

实验流程应该清晰明了,包括实验步骤、操作时间、实验设备和试剂的使用顺序等细节。

操作规程应该详尽全面,包括实验室安全规定、试剂的储存和使用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和精确度。

第五步:实验方案的验证和调整实验方案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验方案的验证和调整。

实验方案的验证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小试实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精确度。

如果实验方案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
宋婷卢一卉李远蓉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400715)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关于碳的还原性的实 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学生可掌握其反应原理,初 步了解还原性、氧化性的概念,为高中氧化还原反应 的学习打下基础。
经过实践和分析,该实验存在现象不明显、实验 效果欠佳等问题。一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灯罩的方 法不能达到实验所需的高温;二是未指明氧化铜与 木炭的质量比;三是未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
表3微型试管实验组的最佳实验条件探究
·38·
3.普通小试管与微型试管实验效果比较。 比较表2、表3,可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自制三芯灯不加灯罩进行加热、氧化铜 与木炭比例为10:1时,两组得出用普通小试管进行 实验效果最佳,一组得出微型试管进行实验效果最 佳.一组得出二者效果相差不大: (2)在使用自制三芯灯不加灯罩进行加热、氧化 铜与木炭比例为8:1时,3组得出用微型试管进行实 验效果最佳。 综上可知,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温度对实 验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反应物质量比。不管使用普 通小试管还是微型试管,当氧化铜与木炭质量比为 10:1时,实验效果优于8:1;不同酒精灯的比较结果 为:采用自制三芯灯加灯罩时实验效果最佳,自制三 芯灯不加灯罩时实验效果次之,普通酒精灯加灯罩 效果最差。实验装置的比较结果为:当反应物质量比 为10:1时,普通小试管效果较好;当反应物质量比为 8:1时,微型试管效果较好。
·37·
三竺!!苎兰!塑
塑坠型!塑型三型!垒!曩墨露趟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唐文伟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14437)
在教学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 应中热量变化”时,笔者将传统感观与数字传感器技 术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温度传感装置,观 察并记录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值,从而更直观 地呈现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主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先生担任,编委会由 61 位科学家组成(包括 20 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4 位国外专家), 审稿队伍由全国各个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 上千名专家、教授、研究员组成。 办刊宗旨: 着重报道化学及交叉学科有应用前景的创新 性基础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科研技术成果,介绍该领域中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新产品及相关科技信息,为推动应用化学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人才培 养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期刊栏目 : ( 全部采用网上投稿方式 ) 综合评述 : 结合应用前景和 本人工作, 评述当前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 、长沙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南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汕头 大学 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韶关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学院嘉应学 院、 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 池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毕节学院 四川 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基本介绍 就业信息 相近专业 开办院校 期刊介绍 微信文章 新闻动态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篇一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美丽的彩虹雨二、实验目的1.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2. 了解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

3.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以及油和水不互溶的特性。

食用色素溶解在油中,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漂浮在水面上。

当油和水混合时,色素会迅速扩散并下沉,形成美丽的彩虹雨。

四、实验材料1. 食用油2. 水3. 食用色素4. 量杯5. 搅拌棒6. 透明杯子五、实验步骤1. 在量杯中倒入 20 毫升食用油。

2. 往食用油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3. 用量杯量取 180 毫升水,缓慢倒入透明杯子中。

4. 将食用油小心地倒入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中,注意观察油和水的分层情况。

5.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水和食用油的混合物,观察彩虹雨的形成过程。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将水和油混合过多,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 搅拌时要轻柔,以免破坏分层效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卫生。

七、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观察彩虹雨的颜色变化。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如酒精和水,观察分层现象的差异。

3. 可以将实验过程拍摄下来,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美丽的彩虹雨现象,了解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原理。

化学实验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化学实验,探索更多的化学奥秘!篇二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美丽的彩虹雨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

2. 了解油和水不能相互溶解的特性。

3.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力。

三、实验材料1. 食用油2. 水3. 食用色素(可选)4. 量杯5. 搅拌棒6. 透明杯子四、实验步骤1. 在量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水。

2. 往量杯中滴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均匀,使水呈现出一定的颜色。

3. 接着,慢慢地将食用油倒入量杯中,注意要让食用油浮在水面上。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应用化学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应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 酸碱滴定仪- 恒温水浴槽- 倒流冷凝器2. 实验药品:- 酚酞指示剂三、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将所需药品称取并准备好。

2. 准备实验仪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洗。

3. 开始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操作顺序进行。

4. 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和解决,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5.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记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6. 完成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7. 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操作前,必须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注意处理化学药品时的防护措施。

3. 实验器材必须在干净的条件下使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在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条件。

5. 进行滴定实验时,要注意滴管的滴液速度,避免误差的发生。

6.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将实验室恢复整洁。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获得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深化了对应用化学的认识,并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七、参考文献1. 张三,应用化学实验指导教程,化学出版社,2019年。

2. 李四,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以上是本次应用化学实验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

祝实验顺利!。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只要 通过一个 或几个典 型实验 的演示 ,就 可让 学生 自己去挖 验 , 我 们可 以借 助多媒 体平 台 , 在演 示实 验后 , 播放模 拟实 验
掘 出“ 硝 酸氧化性 强 ” 的特征 。实验前我 先让学生 讨论 以下两 的 F l a s h 课件 , 以放大实验现象, 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 个 问题 , 引导学生 领悟教材实 验的 设计思想 。 ①要研究 硝酸的 现 象 。碱 金属与水 的反应 , 教材 是安排一个 演示实 验 : 绿豆 大
验化 学探 究活动来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使 学习成 为学生 的 完成 , 以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提高学生 的实验能 力。
内在需 求 , 让 学生充 分认 识实验 探 究的必 要性 、 重要 性 , 增 进 2 _ 3 严格要 求 , 做好学 生实验 。学生 实验可 以有效 地训 练学 对化 学学科 的情感 , 进 而形成科学 的价值观 。
种设计思想。 高中阶段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启 从 而达到提 高学生 的科 学素养 , 促进学 生主动发 展的 目的。 利
发 引导学 生体验这 种实验设 计思想 。如 , 硝 酸具有 氧化性 , 可 用 多媒体课件 可以替代 一些费时 或有毒有 害的实 验 、模 拟化 和 多种金属 、 非金属单质 反应 , 但在 课堂 上不 可能也 没有必要 学反应 的微观本 质 、 模拟化 学实验错误 操作后果 、 模拟实 验设 去 演示每种单 质跟硝 酸反应 的实验 。 在 实际教学 中 , 教 师常常 计 、 模拟化 工生产过 程等 。 对 于一些可 见度不是 很强的 试管实
本 质联 系强烈 , 我们 必须精选 那些最能 反映本质特 征 的例子 ,
用实验 方 法 , 并 通过人 为控 制 , 把本 质特 征突现 出来 , 以便 于 创 设生动活 泼的化学 实验教学情 景 ,转 变学生 的化学 实验学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一楼27间)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一楼27间)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一楼27间)
D111(3间)
D109
D107(3间)
荆树科(7间,应用化学实验室)
C104(2间) C105 C106(3间,仿真实验室) 化工原理 王雪静 谷永庆 王雪静
C107 C109 C111
连照勋 陈军
郭超杰
李芸玲
刘萍 朱红霞
(3间,会议室) 陈军
D105 (3间)
301
311
313
化工原
郝海玲
仓库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四楼31间)
A段410
2间
卫生间
402 404
406(3间)
李英准
李英
李英
备室
408(3间,特聘教授)
410(4间,应化)

张毅军
张毅军
401 403(3间,有机)
405(4间,有机)
李长恭 祝勇
祝勇
407(2间,准备室)
409(4间,有机)
205(2间)
207(4间,制药实验室)
应用化
陈娜 学研究 崔乘幸

209(2间)
211(4间,制药实验室)
荆瑞俊 准备室 许明录
2间 团委
1间 心理咨 询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三楼42间)
张裕平 A段313 2间
(B、C段交界) 王天喜 3间
仓库
卫生间
302(1间) 304(2间) 306(2间)
祝勇
祝勇
411 祝勇
415(2间) 有机仓库
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办公室分布平面图(五楼12间)
D504中心实验室 (4间)

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表

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表
1-103
物理化学实验
常海洲
教师
地点
18
科目
物理化学
白官402(2)
化工基础
葛生华1-103(晚)
物理化学
白官402(2)
大语
张勇丽402(2)
现教
付小丽

403
(1)
物理化学
白官402(2)
中化实验
乔金锁
大语
张勇丽407(2)
专业英语
李芬芳402(2)
化工基础
葛生华
1-103(晚)
物理化学
白官408(2)
应用波谱
李建晴
1-103
化学教学论
乔金锁408(2)
教师
地点




本1
科目
英语
宋静
405
(2)
有机化学
郭生金405
(2)
分析化学(单)
李建晴
103
(1)
普物
李山岗406
(2)
心理学
常英华406
(2)
中级无机
张保柱407(2)
马哲
徐秉琦402(2)
分析化学
李建晴
1-103
普物
李山岗406(2)
体育
有机化学
郭生金402(2)
分析化学
李建晴
1-103
英语
宋静405(2)
心理学
常英华
单405(2)
分析实验李建晴
有机实验刘延华
教师
地点
本2
科目
分析化学
刘秀萍406
(2)
有机化学
温建辉406
(2)
心理学

化学化工应化制药材料专业通用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化学化工应化制药材料专业通用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3 届 )题目: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制备及对铸铁的缓蚀性能的研究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位):合作导师:职称(学位):完成时间:年月日成绩:黄山学院教务处制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5Abstract61 引言71.1 金属腐蚀的防治方法81.2 缓蚀剂的概述81.2.1 缓蚀剂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81.2.2 缓蚀剂的分类91.3 咪唑啉型缓蚀剂的概况101.3.1 咪唑啉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111.3.2 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合成111.4 本文的目的132 实验部分132.1 实验仪器132.2 实验药品142.3 缓蚀剂缓蚀性能测试142.3.1 测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固含量142.3.2 测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稳定性142.3.3 测十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方法142.3.4 测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对铸铁的缓蚀性能163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173.1 缓蚀剂固含量的测定和稳定性的判断173.2 失重法测定缓蚀剂的缓蚀性能183.3 塔菲尔曲线外推法测定缓蚀剂的缓蚀性能203.4 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制备及对铸铁的缓蚀性能的影响摘要:缓蚀剂是一种可以减缓甚至防止金属腐蚀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近年来,咪唑啉类缓蚀剂因拥有简单的制备方法,易得的原料,高效低毒以及缓释效果好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

本文选用咪唑啉类缓蚀剂中的一种(即样品固含量假定为70%的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进行实验,利用该种缓蚀剂为原料配制两种研究用的缓蚀剂,一种是加蒸馏水稀释使该缓蚀剂的固含量降至20%,另一种是将十七烯基咪唑啉季铵盐样品与蒸馏水、KSCN、硫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通过利用失重法和塔菲尔曲线分别研究了两种缓蚀剂在10% HCl、10% H2SO4、10% HNO3 三种酸溶液中对铸铁的缓蚀效果。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

化学小实验策划书3篇篇一《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主题“奇妙化学,趣味探索”二、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激发参与者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三、实验时间[具体时间]四、实验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具体参与对象]六、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2. 实验药品:白醋、小苏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铁钉、硫酸铜溶液等。

3. 其他物品:实验服、护目镜、手套、抹布等。

七、实验内容1. “变色魔术”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石蕊试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白醋,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小苏打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 “铁钉生锈”实验(1)将铁钉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使铁钉一半浸没在水中。

(2)观察铁钉在不同时间的生锈情况。

3. “沉淀反应”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八、实验步骤1. 实验前,向参与者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他们正确穿戴实验服、护目镜和手套。

2. 按照实验内容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边操作边向参与者讲解实验原理和现象。

3. 鼓励参与者积极提问和互动,解答他们的疑惑。

4. 实验结束后,引导参与者一起清理实验器材和场地。

九、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则,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2.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

3. 实验药品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误用。

4. 提醒参与者不要随意触摸实验药品和器材,以免发生危险。

十、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化学小实验活动,参与者能够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篇二《化学小实验策划书》一、实验主题“奇妙化学,趣味探索”二、实验目的通过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应用化学专业概况

应用化学专业概况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应用电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原理)及化工制图。

全部课程及安排:大学英语1234(两学年)、高等数学12(一学年)、化学基础实验1234(两学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1234(两学年)、有机化学12(一学年)、大学物理12 (一学年)、大学物理实验12 (一学年)、分析化学、无机化学12 (一学年)、中国近代史纲要、电子电工学、化学测量实验12(一学年)、计算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物理化学12 (一学年)、化工制图、化学工程基础、结构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高分子化学、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化工设备、化学工艺学、精细化工、生物化学、专业实验、专业英语、化学信息学、有机化学选伦、物理化学选伦、无机化学选伦、分析化学选伦、工业分析、化工设计。

除选伦外均为专业必修,选修至少两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一20周应有知识技能: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利用各种仪器完成系列的物质检验,产品分析,等常规处理方法。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

2010级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巴蜀中学实习简报四月版

2010级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巴蜀中学实习简报四月版

13巴蜀中学实习协调座谈会文/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金绍众张艺甜2013年4月24日下午,在鲁能巴蜀中学校区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了巴蜀中学实习中期汇报协调座谈会,巴蜀中学教科处谭中胜老师、郑老师以及各实习科目正副队长21人参加了此次实习协调座谈会。

首先,由郑老师对各学科上交的实习周报表和简报制作情况做了一个通告,总体不尽人意,并希望各学科负责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使实习工作有序进行。

在郑老师的通报情况之后,谭主任对我们之前的各项工作做出肯定态度,希望我们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并对实习简报事情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三期缩减为两期,为实习生减轻负担,但是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在简报的内容上面能够书写更丰富,能深刻体现出自己的实习收获与感受,让每一个实习生既能留下活动的身影,重要的是能留下思想。

接着鼓励实习生多思考,去发现价值所在,比如发现教育的价值,发现巴蜀的价值,能给教育实习,甚至给巴蜀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能给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者,谭主任语重心长的给实习生提了几点自己的想法,督促我们继续发现实习的不足,努力向老师学习,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紧接着,依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心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十个学院的队长分别从队员分布、教学教育等各方面汇报展示,并提出了本实习队存在的问题以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比如校区分散广如何交流等问题,年级听课情况等问题,实习队内部管理与建设等问题都分别作了相应的分享,各有特色,各有优点,给其他实习队提供了许多的借鉴之处。

最后,谭主任对本次座谈会做了简短的总结,在学校角度,表示会继续支持和给予实习生更多的帮助,但从实习生自身角度来说,希望实习生能放好心态,不要受身边不良情绪影响,所有老师都是学习的对象,取百家之长,扎实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锻炼达到最优化。

巴蜀中学实习协调座谈会发言稿文/张艺甜谭主任、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巴蜀中学实习队的队长张艺甜,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副部长金绍众,我仅代表我们队的成员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队在巴蜀中学这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生活和工作情况,望各位老师进行指导。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
陈豪 陈晓芳 程陈 崔海伟 崔倩如 戴西宽 戴竹珊 董世磊 范松 方周 高贯彪 高青 葛亚峰 郭玲玲 何运生 胡泽贤 华飞 黄浩晨 黄慧慧
第2组
黄召召 江海涛 蒋焕超 蒋少东 焦丰 焦鸣 李红莲 李立青 李林涛 李鹏凯 梁欢 凌雨晴 刘娟 刘觉晨 刘奎专 刘清奎 刘劝 刘瑞 刘文明
第3组
刘章辉 马琦忠 穆媛媛 荣泽泽 邵景雷 邵贤新 沈梦 沈万剑 盛飞飞 时玉杰 史梦 宋淼杰 苏冬冬 孙贝贝 孙俊 孙难难 孙子龙 汪兵兵 汪健
3312
4(人数 18) 5(人数 18) 1(人数 19) 1(人数 19)
黄良芳
实验六 氧化铁红的制备
3311/ 测试中 心
2(人数 19) 3(人数 19) 4(人数 18) 5(人数 18) 2(人数 19) 3(人数 19)
方红霞
实验二 N, N, N’ , N’ -四(β -羟乙基)己二酰胺 的分析与检测
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指导书
2013 年 10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前言 实验课表(附分组名单) 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 实验要求 实验讲义 附录

实 验 项 目 表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实验十一 实验十二 实验项目名称 新型固化剂 N,N,N’,N’-四(β-羟乙基)己二酰胺的合成 N,N,N’,N’-四(β-羟乙基)己二酰胺的分析与检测 2-羟基-1-萘甲醛的合成(瑞穆尔-提曼反应) 香豆素的合成 大红颜料的制备 氧化铁红的制备 碱性水溶性热固型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羟值的测定 碱性水溶性热固型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粘度测定及初步应用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马来酸酐接枝天然竹纤维 果胶的提取与应用(待定)

分析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安排表

分析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安排表

实验室:302—303 时间:周四上午任课教师:施治国
实验室: 306—307 时间:周四上午任课教师:田秋霖
实验室: 310—311 时间:周四上午任课教师:曾百肇
实验室: 314—315 时间:周四上午任课教师:谢音
实验室: 302—303 时间:周四下午任课教师:罗立新
实验室: 306—307 时间:周四下午任课教师:田秋霖
实验室: 310—311 时间:周四下午任课教师:赵发琼
实验室: 314—315 时间:周四下午任课教师:谢音
实验室: 302—303 时间:周五下午任课教师:张海波
实验室: 306—307 时间:周五下午任课教师:罗立新
院系:预防医学、口腔医学5年制年级: 2011级
实验室: 310—311 时间:周五下午任课教师:赵微
院系:环境工程、医学检验年级: 2011级
实验室: 314—315 时间:周五下午任课教师:谢音。

苯分子轨道与电子结构剖析

苯分子轨道与电子结构剖析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苯分子轨道和电子结构级班姓名学号同组人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环境室温20 ℃大气压76 mmHg 仪器型号一体机实验目的( 1)掌握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的基本内容( 2)学会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分析和计算苯分子Π轨道分布( 3)学会用计算的化学方法研究简单分子的电子结构实验原理基本理论离域Π键:形成Π键的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参加成键的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个原子形成的Π型化学键称为离域Π键共轭效应:形成离域Π键,增加了Π电子的活动范围,使分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种效应称为共轭效应分子轨道法:原子组合成分子时,原来专属于某一原子的电子将在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其轨道也不再是原来的原子轨道,而成为整个分子所共有的分子轨道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为了讨论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1 931年休克尔应用LCAO-MO(分子轨道的原子线性组合)法,采用简化处理,解释了大量有机共轭分子性质,该方法称为休克尔分子轨道法,简称HMO法。

该方法针对平面共轭体系的主要特点,能给出离域Π键体系的基本性质休克尔分子轨道法主要运用了下列基本假设 :σ-Π分离体系:对于共轭分子,构成分子骨架的σ电子与构成共轭体系的π电子由于对称性不同,在讨论共轭分子的结构时,可以近似的看成互相独立的,把σ电子和π电子分开处理.独立π电子近似:分子中的电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运动不是独立的,但若将其它电子对某电子的作用加以平均,近似地看成是在核和其它电子形成的固定力场上运动,则该电子的运动就与其它电子的位置无关,是独立的.LCAO-MO近似:对于π体系,可将每个π分子轨道看成是由各个碳原子提供的对称性匹配的p轨道φi 进行线性组合得的.ψ=C1φ1+ C2φ2 + …+ C NφNhuckel近似:认为每个电子在每个原子核附近运动时的能量相同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基本内容在分子中把原子核、内层电子、非键电子连同σ电子一起冻结为“分子实”,构成了由σ键相连的分子骨架,π电子在分子骨架的势场中运动。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的规定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的规定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的规定为规范加强实验室排污管理,防范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给师生带来安全隐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危险化学废物及分类危险化学废物是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化学废物,包括具有各种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和化学反应性的化学废物以及沾染化学物质的包装物和实验室的其他废物,危险化学废物不包括放射性废物以及实验动物尸体等。

第二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1.实验废液(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属于危险化学物的废液);2.报废的化学试剂盒生化试剂(固体和液体);3.化学实验产生的样品(固体或液体废弃物);4.实验用危险化工产品废弃物;5.废旧剧毒试剂及其沾染物;6.汞(温度计、压力计等)和含汞的化合物;7.空试剂瓶及其它实验用沾染物(如滤纸、手套等);8.利器(碎玻璃、针头等);9.报废的有毒、有害气体(钢瓶);10.未知物(没有任何标识的化学试剂)第三条禁止事项1.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向下水口倾倒;2.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随生活垃圾丢弃;3.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放弃在楼道、阳台、庭院等公共场所;4.严禁将上述危险废物私自转移给院外任何人或任何单位。

第四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存放1.酸碱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固体与液体分开、有机与无机分开;剧毒、高毒、易燃易爆类单独存放,并与强酸强碱分开;一般化学废液分三个废液收集桶暂时在实验室收集存放,即:含卤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一般无机物废液。

实验室收集和暂存一般废液应符合以下规定:(1)按照分类原则,把废弃物放在实验室指定区域,不可随意杂乱堆放或混放;废液收集桶应随时盖紧,远离火源和热源的位置。

(2)所有药品瓶和桶装废液,均应如实张贴标签,标签写明产生单位(院系、楼层、房号)、主要成分、使用人、时间等信息,尤其应注明主要成分,否则均按照不明成分认定(回收价格等同剧毒品);桶满后(不可过满,须保留1/10的空间),按记录单上内容填好相应标识粘贴在相应的桶上,上报学院安全员,等待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实验15(王明)
环氧树脂的制备及环氧值的测定
9月30日(第五周周二)
8:00—14:00
6
实验8(王明)
癸二酰氯的制备及界面缩聚法制备尼龙-610
10月8日(第六周周三)
8:00—14:00
7
实验6(王明)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铸板聚合
10月14日(第七周周二)
8
实验8(邹建)
二甲基十二烷基胺的制备
10月21日(第八周周二)
8:00—14:00
9
实验13(邹建)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
10月22日(第八周周三)
俊)
雪花膏
10月28日(第九周周二)
11
实验3(谭克俊)
乙酸苄酯
11月4日(第十周周二)
8:00—14:00
12
考试
12月16日(第十六周周二)
应化1班应用化学实验安排
序号
实验及负责
名称
时间
1
实验2(谭克俊)
天然香料的提取
9月9日(第二周周二)
2
实验x(徐岚)
乙酸乙烯酯聚合制白乳胶
9月16日(第三周周二)
3
实验5-1(徐岚)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9月17日(第三周周三)
4
实验5-2(徐岚)
端基滴定法测低分子量聚丙烯酸的分子量
9月23日(第四周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