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PPT讲稿

合集下载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患者因素
年龄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可能增加注射相关并发症的
风险。
体重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层较厚,可能 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增加并发
症风险。
合并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影 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
,增加并发症风险。
其他因素
注射器具
注射器、针头等器具的质量和选择可能影响注射过程和局部组织损伤。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以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临床提供有 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减轻患者 痛苦,提高医疗质量。
02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 症类型及发生机制
皮肤瘀斑
发生机制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或拔针后按压不 当,导致血液外渗至皮下组织,形成 瘀斑。
常见抗凝剂类型
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皮下注射部位选择
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等部位进行注射。
并发症发生现状及影响
01
02
03
并发症发生率
据报道,抗凝剂皮下注射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局部出血、硬结形成 、皮肤坏死等。
对患者的影响
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疼痛、 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和注射过程舒适度。
04 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皮肤瘀斑处理与预防
处理
局部冷敷,避免按摩,使用喜辽妥软膏等。
预防
准确掌握注射深度和角度,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拔针后按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优质课件

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优质课件
11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 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
或虚脱处理。 (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10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
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 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 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 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 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的皮丘形 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 浑浊、沉淀、过期不可使用;如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 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3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 可随意丢弃。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剂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注 射器应完整无损,不漏气。一次性注射器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切包装须密封无漏气。
13
2.临床表现
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 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 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
6.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 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推积,可先用70% 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7.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 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 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 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 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2.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 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 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 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 新注射。
4.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 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 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皮 下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 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4. 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5. 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
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 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 瞩病人放松,保 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 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游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下注射
概述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 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㈡ 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
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瘀血。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对感染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外用抗生素
可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 膏等,对感染部位进行治疗。
口服抗生素
如感染较重,可考虑口服抗生素 进行治疗,但需遵医嘱。
过敏反应的处理
立即停药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使用该抗凝剂,并就医治疗。
抗过敏治疗
根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采用 口服或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 、地塞米松等。
皮下注射的方式和优点
方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肤下的脂肪 层,通常使用注射器和小针头。
优点
皮下注射相对简单、方便,患者可以 在家中自行管理;药物吸收相对稳定 ,能够维持长期的抗凝效果。
抗凝剂皮下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应症包括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需要预防或治疗血栓 形成的疾病。
禁忌症: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大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等。
注射后应留观一段时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出血、血肿、过敏 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增强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01
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
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提醒患者、热敷等行为,减少皮下出血
和血肿的风险。
提供心理支持
03
观察病情
抗过敏治疗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并采 取紧急救治措施。
04
预防再次发生并发症的策略
提高注射技巧
注射角度控制
正确掌握注射角度,避免过深或过浅注射,降低 对皮下组织和血管的损伤。
注射部位轮换
每次注射时应轮换不同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 复注射,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注射速度调整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ppt课件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ppt课件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
1.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反应强弱不一。 (2)药液注入过快或超量注入。 (3)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4)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进针刺激局部皮肤。 2.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泡,重者溃烂破损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准确掌握配置浓度,准确注入药液剂量。 (2)对皮肤刺激性强的药物在注射前履行告知义务。 (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 (4)熟练掌握皮内注射技术。 (5)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及随意搔抓、揉按局部皮丘所带来的不良结果。 4.处理流程 局部皮肤瘙痒→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观察局部皮肤→记录
嘱用药→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成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入皮肤→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者→做好术前准备→观察局部→记录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三)低血糖
1.发生原因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致血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加快药物吸收。 •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 4.处理流程 •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二)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1.发生原因 • (1)针头本身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 (4)注射操作不规范。 •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 2.临床表现 •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 3.预防 •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 •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 4.处理流程 •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针体如已完全
皮肤湿冷,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 3.预防 •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地更
换注射部位。 •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起注射部位刺入深度酌减,进入角度减小
没入皮肤→通知医生需手术取出者→做好术前准备→观察局部→记录
可编辑课件PPT
3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三)低血糖
• 1.发生原因 • 存在诱发因素: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少,导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 临床表现 (1)无皮丘。 (2)皮丘过大或过小。 (3)针口有出血。 3. 预防 (1)对不合作的患者肢体给予约束和固定。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衣服过多或袖口过 窄,
协助患者脱去一侧衣袖。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 重新
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三)过敏性休克
1. 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咨询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患者对注射药物发生速发货迟发过敏反
应。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备有氧气和吸痰设备。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配置药液 有无
变化沉淀破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4.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给药→通知医生→平卧→就地抢 救→畅
通气道→皮内做、皮好下、气肌肉注管射操切作中开常见并术发症前的预准防和处备理 →遵医嘱
(四) 局部组织反应
1. 发生原因
(1)药物种类或性质不同,局部发生变态 反应
2 . 临 床 表 现

1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加快药物吸收。 (4)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熟练掌握注射技术。 4.处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局部热敷或按摩→用50%硫酸镁热湿敷→观察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针体如已完全
肤湿冷,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 3.预防 (1)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局部按摩,按时进餐。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有计划地更
换注射部位。 (3)抽吸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不可随意改变剂量。 (4)消瘦或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捏起注射部位刺入深度酌减,进入角度减小。 4.处理流程 评估→初步判断→绝对卧床→通知医生→快速查血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
快速补充葡萄糖→监测血糖变化→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并发症处理
(一)硬结形二成、皮下注射技术操作2及并发症处理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PPT课件

注射过深或过浅,以及注射角度不当 ,均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和局部反应。
患者因素
年龄与性别
老年人和女性患者皮下脂肪较 多,药物吸收较慢,可能增加
并发症风险。
体重与BMI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药物吸 收不良的风险增加。
疾病状态
如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 碍等疾病状态可能影响抗凝剂 的代谢和排泄,增加并发症风 险。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具 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 等优点。抗凝剂皮下注射能够迅速吸 收,达到有效的抗凝效果。
抗凝剂皮下注射简介
01
常用抗凝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这些药物
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02
注射部位选择
抗凝剂皮下注射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等部位。注
注射部位持续渗血,需采 取局部压迫止血措施。
重度出血
出现大面积淤血、瘀斑或 血肿,应立即停止注射, 及时就医。
血肿
小血肿
直径小于2cm,无需特殊处理, 可自行吸收。
大血肿
直径大于2cm,需采取局部冷敷 、压迫止血等措施,如血肿持续 增大或伴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 就医。
皮肤坏死
轻度皮肤坏死
注射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可局部涂抹消炎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及处理对策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 • 并发症原因分析 • 处理对策 • 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剂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减少 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栓 塞性疾病。

皮下注射技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全

皮下注射技术并发症预防及护理PPT课件全
皮下注射是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广 泛应用 于各种 疾病的 治疗。 但是, 在皮下 注射过 程中, 可能会 出现一 些并发 症,如 注射不 良反应 、局部 感染、 皮下脂 肪萎缩 等。 因此,为了确保皮下注射的安全和有 效性, 护士需 要了解 并发症 的预防 和护理 方法。 皮下注射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皮下注射前,需要进行以下准 备工作 : (1)检查医嘱,确认注射部位和药 物名称 、剂量 等信息 。 (2)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品和 消毒材 料等。 (3)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注 射到皮 下血管 、深部 组织或 神经等 敏感部 位。 (4)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 免感染 发生。 皮下注射的技术要点 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 要点: (1)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根 据药物 剂量和 注射部 位的厚 度,选 择合适 的注射 器和针 头。 (2)注射部位应该干燥、无损伤和 无明显 肿胀。 (3)注射针头的方向应该与皮肤平 行或稍 微倾斜 ,避免 穿透皮 肤的另 一侧。 (4)注射时要保持稳定和均匀的注 射速度 ,避免 注射药 液过快 或过慢 。 (5)注射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避免药 液外溢 和皮下 组织损 伤。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可能会出现以下 并发症 : (1)注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 出血、 肿胀等 。如果 出现不 良反应 ,应立 即停止 注射, 观察患 者症状 的变化 ,必要 时及时 处理。 (2)局部感染:皮下注射部位的细 菌感染 是常见 的并发 症之一 ,应注 意注射 前的消 毒和注 射后的 局部清 洁。 (3)皮下脂肪萎缩:长期反复注射 同一部 位,可 能会导 致皮下 脂肪萎 缩,影 响药物 吸收。 应避免 在同一 部位连 续注射 。 为了预防和护理皮下注射的并发症, 护士需 要: (1)在注射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了 解患者 的注射 史和皮 下病变 情况, 避免在 受损的 皮肤、 静脉曲 张等部 位注射 。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轮换注 射部位 ,避免 同一部 位连续 注射, 减少皮 下组织 的损伤 和药物 吸收的 不良影 响。 (3)注射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正确 选择注 射器、 针头和 药物, 对注射 部位进 行消毒 处理等 ,确保 注射过 程中的 卫生和 安全。 (4)注射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 ,避免 注射速 度过快 或过慢 ,避免 出现不 良反应 。 (5)注射后要对注射部位进行观察 和评估 ,避免 局部感 染的发 生。 (6)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出现局部 疼痛、 出血、 肿胀等 不良反 应,应 立即停 止注射 ,观察 患者症 状的变 化,必 要时及 时处理 。 总之,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 作,护 士需要 掌握正 确的注 射技术 和并发 症预防 和护理 方法, 保证注 射的安 全和有 效性, 提高护 理质量 和患者 满意度 。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培训课件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培训课件

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 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推积,可先用 70%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
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
• 皮下注射由于局部血管收缩使之吸收缓慢,肌内 注射吸收较皮下注射为快。皮下注射约6-15分 钟起效,作用维持1-2小时,肌注作用维持80分 钟左右。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4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 出血 2 硬结形成 3 低血糖反应 4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5
预防及处理 一、出血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9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0
腹部皮下注射
①腹部皮下注射具有吸收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因餐后高
血糖需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患者;
②腹部面积大,以肚脐为中心5厘米外均可注射,可分为左
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象限,每个象限再分为60个注
射点,每点相距1厘米,以每天注射两次计算,可用1个月,下
皮下注射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1
低分子肝素钙
•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应皮下注射本品。 • 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 • 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
射完成,拔针后按压5~10min。 • 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
• 皮下和静脉注射过量的主要临床征象为出血,应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其 它凝血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低血糖反应、感染
㈠ 发生原因 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
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 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 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 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㈡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
重者虚脱、昏迷、甚至死亡。
㈢ 预防及处理
1. 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出血
(一)发生原因 1.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 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
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㈡ 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
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瘀血。
㈢ 预防及处理 1.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3. 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 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 的刺激。
4. 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 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 砂轮割锯,再用酒精消毒后掰 开安瓿,禁用长镊敲打安 瓿。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瓿颈口和瓶口沉积, 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 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免化学药物微粒出现,注射 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
6. 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 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推积,可先用70%乙 醇擦净后再消毒。
7. 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 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 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 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 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目的
• 需迅速达到药效又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 • Biblioteka 部给药 • 预防接种注射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上臂外侧、腹部、后背、臀
部、大腿的外侧方。
操作方法
• 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
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 待干。
• 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 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 迅速刺入针头的1/2~2/3,放开左手固定针栓, 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 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但直到1657年英国人
博伊尔和雷恩才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试验。法国国王 路易十六(1774-1792 年 在位)军队的外科医生阿贝尔也曾设想出一种活塞式注射器。但是一般认为 法国的普拉沃兹是注射器的发明者。他于1853年监制的注射器是用白银制作 的,容量只有1毫升,并有一根带有螺纹的活塞棒。
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课 件
学习目标
• 概述 • 发明使用 • 目的 • 注射部位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概述
皮下注射
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用 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发明使用
•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灌肠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
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 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 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 一文中又明确指出: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 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 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注射器的雏形。
• 英国人弗格森第一个使用玻璃注射器。玻璃透明度好,可以看到注射药物的
情况。此后有玻璃管金属并用制成的注射器,可用煮沸法消毒,针头也可以 磨尖再用和消毒。现在用的注射器用塑料制造,用一次即扔掉,大大减少了 注射时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为了保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当代的注射器多 采用塑料质地。注射时无菌技术十分重要。
2.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 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 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 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 注射。
4.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 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 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 较大血肿者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 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 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
清理用物。
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 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 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
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并发症
• 出血 • 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 低血糖反应、感染 •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二 瘀斑、硬结形成
㈠ 发生原因
1. 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
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 药物对 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 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 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2. 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
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 无法吸 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 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3. 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㈡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
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㈢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 针梗的1/2~2/3。
2. 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 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 射,避免在瘢痕、炎症、 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