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合集下载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作文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作文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作文新闻事业,就是这么回事。

说到新闻事业,那可是咱们社会的一大亮点!首先,它可是个“大喇叭”,啥事都往外说,啥信息都往外传。

你想知道啥,新闻事业都能给你整来,还得确保是真实可靠的。

它得站在公众这边,给咱们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让咱们知道世界在咋变。

新闻事业,它的功能可大了去了。

新闻事业啊,它就像个“眼睛”,时刻盯着咱们社会,有啥不好的,立马就给大家揭露出来。

它就是咱们社会的“监督员”,确保一切都公平、公正。

同时,它还是个“传话筒”,把政府、企业的声音传到咱们耳朵里,也让咱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它记录着历史,传承着文化,让咱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还有啊,新闻事业还是咱们的“老师”呢!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咱们解释那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让咱们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压力大、心情烦的时候,看看新闻,还能放松一下,找到点慰藉。

总结一句。

新闻事业啊,它就是咱们社会的一盏灯,照亮咱们前行的路。

有了它,咱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参与社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它,支持它,让新闻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一性质新闻事业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性——新闻事业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阶级性——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被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舆论武器)2新闻是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新闻报道发表评论,传播自己的思想)3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是不受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总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评价事实。

)BUT并非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是有阶级性的,也并非有阶级性的新闻媒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具有阶级性,阶级、阶级斗争方面VS生产斗争方面的事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科学实验阶级性表现: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抢压、详略、真假新闻事实的评论:赞成反对、肯定否定、倡导贬斥新闻布局:标题字号大小、位置高低、发布时间快慢、栏目多少事业性质,企业管理1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政党的宣传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阶级性】2应该多刊登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社会性】3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产业,新闻事业提高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商品性、企业性】双重属性是当前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的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优势:①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③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对新闻媒介带来重大转机和变化弊端:精神产品——>格调降低;物质商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有偿新闻【新闻手段】1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等),传播符号(声音、文字、图像),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导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第四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第四章 《新闻学概论》 马工程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阵地巩固,主渠 道畅通;
• 都市类报刊发挥独特优势,展现新鲜活力; • 重点新闻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新闻舆论阵地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 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 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 • 新闻事业面向社会与公众,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
具有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和舆论影响的作用。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
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 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了解,孩子从出生起 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随后的两个月里,陕西、宁夏等地频频发生此类“肾结 石事件”。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调 查发现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成分。
司推出电影《任长霞》,讲述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上任三年 来的光辉事迹。 • 由中宣部宣教局、公安部宣传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 制作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21集电视连续剧《任长 霞》,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促进社会和谐
•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图,使得 上情得以及时下达;
• 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映群众 的情绪和意见,使得下情得以及时上达;
事业。
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情况和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 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宣传贯彻其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 新闻事业和文化影响,凝聚各方面力量,是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1 、报道事实,传播信息; 2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 、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新闻事业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形式主要 包括: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倡导文明, 宣扬道德;提供娱乐,丰富生活等。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新闻事业的性质
1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 段的反映;
2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 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 、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 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4 、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 闻手段的反映
•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 社会系统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 和社会意识结构三部分。
• 新闻事业处于社会结构中的思想上层建筑,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 新闻手段是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 即报道和评论新近发生的事实。
• 新闻事业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阶级属性(或政 治属性)。
•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它面向整个社会,为 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也可以说,新 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 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新闻机构在反映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和观点,体现一定 阶级的主张,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也可以说,新 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的舆论工具。
新闻事业阶级性的必然性
•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新闻事业必然要 反映和代表特定的阶级利益;
• 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 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 求;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
上述这段话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结构理论的原始文本。分析新闻事业这种社会现象(社 会行为),揭示其本质属性,必须运用这一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处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
按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看问题,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
主要区别
新闻事业区别于一般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 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标志
就西方社会来讲,十六到十八世纪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近代新闻事业伴随着资 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而产生。近代新闻事业它的形成标志有以下几点:
本质属性
1、表述:新闻事业区别于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 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2、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 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性质的二重性
1、二重性: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第 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 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共性指整个新闻事业的所共有 的基本特点; 特性指一类新闻媒介较之另一类新闻媒介 的基本特点; 个性指一家新闻媒介较之其他家新闻媒介 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 特性、个性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一般 性质) 首先,新闻媒介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它的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活动,对 既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发挥着巩固或动摇 的作用。


4、哲学是用概念、推理、归纳、判断等手 段来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发展规 律,是自然、社会、思维世界的高度抽象, 而新闻则实实在在地报道现实世界发生的 事实,靠内容本身的逻辑来反映客观世界 的发展规律。
5、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与事实发生同 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并面向社会大众, 这使它与书籍、杂志、书信、内容简报, 军事情报等相区别。 由上述的共同特点和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比 较,我们可得到新闻媒介的共性:真实地、 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定义: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 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3、新闻和文艺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都应用 文字、图象、声音等手段反映现实生活, 但文艺是用虚构、组合、夸张、想象等来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而新闻则客 观、准确、全面、真实地报道现实生活的 新近变动,决不允许合理想象、虚构夸张、 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文艺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新闻的真实是 事实的真实,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一个是失实求似,一个是实事求是,文艺 靠创造,新闻靠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 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 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由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带来了我国新闻 事业的运行模式或表现形式:“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汇报人:2023-12-23•新闻事业的定义与特点•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的功能目录•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01新闻事业的定义与特点新闻事业具有商业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既追求经济效益,也承担社会责任。

A BC D 新闻事业具有客观性,要求报道新闻时遵循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不受主观因素干扰。

新闻事业具有时效性,追求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事业具有舆论引导性,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新闻事业具有多样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02新闻事业的性质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信息。

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闻事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和用户。

新闻事业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新闻事业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提供有偿新闻服务来获取经济收益。

新闻事业的公共服务性新闻事业作为公共信息传播平台,需要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信息需求。

新闻事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积极报道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新闻事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03新闻事业的功能新闻事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消息。

传递新闻新闻报道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时事新闻,还包括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

传播知识新闻媒体也是广告的重要发布平台,为企业和产品提供宣传推广的机会。

发布广告传播信息新闻事业通过报道和评论,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呼声,为公众提供交流和表达的平台。

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新闻报道和评论具有舆论引导作用,能够影响公众对某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新闻理论(含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经典教材课后习题(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新闻理论(含新闻学概论)考研题库-经典教材课后习题(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1.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答:上层建筑可以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新闻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的特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1)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区别新闻事业以报道新闻、反映和引导舆论为己任。

同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其国家、军队、法庭、监狱等政治上层建筑相比较,新闻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或称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政治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为维护一定的社会制度自觉建立起来,并用来规范人们的行动的。

它具有强制性,而国家、法庭、监狱更是暴力机关,行使的是镇压职能。

新闻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它只能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手段,宣传某种意识形态,论证所属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拥护社会制度,遵守社会法令,维护社会的稳定。

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没有强制作用。

(2)新闻事业区别于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其他意识形式的特点思想上层建筑有着众多的社会意识形式,新闻事业只是其中的一种。

新闻事业与其他意识形式相比较,有以下特点:①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a.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会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

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宣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

和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相比较,新闻事业的政治性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

b.新闻事业在努力促进经济基础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同时,还要对有害于自己基础的旧经济基础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作斗争,与威胁自己基础生存的新经济基础和新上层建筑的萌芽作斗争。

经济基础一旦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事业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②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报道面最广、时效最迅速,影响极大。

a.新闻事业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客观世界发生的一切新的重大变动,都在它的视线之内,以报道事实为主的新闻事业,它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一切领域,因此具有反映面广的特点。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新闻事业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技术手段,拓展了创新思维与能力表现的空间,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本身的发展 →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的交互式传播,一改以往传者主动、受众被动的简单关系,广大受众从单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具有一定传播能力的传播者,成为信息传播中的另一主体 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适应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需要的产物,新闻事业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下特定阶级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我国早期报纸: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谕,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 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1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2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3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 ◆在社会和国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总是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通过自己所制定的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来控制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自由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者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所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1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公营报纸,以BBC 为代表; 特点:由各阶层代表组成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3 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呆板;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性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事业虽然受到市场因素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依存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二、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社会属性→新闻媒体总是将传播新闻信息作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社会需要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它总是将其政治目标和宣传意图寓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之中,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并最终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目标→新闻事业的这种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基本特征决定它的社会属性....→为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信息、休闲娱乐及各种相关服务,这是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的显著特征新闻教育史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专业课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学院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新闻系1924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1929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1949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三、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阶级/政治属性●传播新闻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要,是新闻事业的主要职能 ●服务于政治,服务于一定的阶级,这是阶级社会新闻事业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 ●新闻事业所具有的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使得各个不同的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都希望掌握它、控制它,使它成为其实现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精神生产资料,是由占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控制和掌握的;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和自己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权力,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所有权、性质、地位和职能四、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媒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从新闻事业中剥离出来的属于经营的部分,如广告、发行、社会信息服务等,也呈现出了经济属性 ➢它们需要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进行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需要核算成本,力求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新闻事业的生产多为体现不同程度意识形态属性的或公益性的精神产品,有别于一般产业和企业 ➢新闻媒体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以上论述说明: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 从新闻事业中剥离出来的经营部份作为信息与文化经营机构的特征新闻事业作为一种阶级舆论工具的特征 〇三种属性存在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 〇社会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和行为方式,政治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和工作原则,经济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五、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硬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软实力:包括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文化是核心组成部分→新闻事业所具有的信息传播、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使它可以对社会和受众施加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团结一心、共建国家的合力→如果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的舆论和文化信息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国家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力就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自然也就会随之增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例如美国控制了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超过30万小时;CNN的传输信号通过13颗卫星覆盖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亿人可以收看其节目→我国新闻事业在国内和国际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国内:主要表现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及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不断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2)在国际:主要表现为不断提高对外新闻信息和舆论传播能力,扩大我国新闻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六、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新闻事业发挥其他功能和作用的基础条件(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是社会调节的一种形式,从意识形态、政治属性来看,是一种舆论工具(三)服务受众,服务社会◇对新闻媒介功能不同的表述:监测环境;社会各部分建立相互关系;传承社会遗产;提供娱乐;守望;公议;教化;娱乐;商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信息,但新闻事实,造成信息污染;连接世界,但淡漠人际关系;丰富知识,但降低思考能力;改变时空观,诱发无限欲望第三节中国社会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1.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机构实行全民所有制.....,其资产归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管媒体,党性原则◇在我国,新闻事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反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开展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一)推动经济发展(二)引导人民思想(三)培育社会风尚(四)促进社会和谐排泄阀作用。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三、新闻媒介的个性
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以编排的新颖活泼、 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 眼。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双重性及 其产品的商品性
二、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性 质
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是阶级的舆论工 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1、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新闻事业产生于阶 级社会,且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级社会,且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2、 强调了新闻事业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 的特点是通过特殊的新闻手段形成舆论; 的特点是通过特殊的新闻手段形成舆论; 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 3、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它具有阶级性, 是代表一定阶级发言的机关。 是代表一定阶级发言的机关。
我们应赞同的观点: 我们应赞同的观点:
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 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报纸也是一种商 品,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存在。报纸以“两次买卖”来实现其目 存在。报纸以“两次买卖” 标的, 标的,第一次买卖往往以低于成本价发 目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 行,目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第二买 卖则以一定数量的版面高附加值出售给 广告主,以赢得更高的利润。 广告主,以赢得更高的利润。第一次买 卖越红火, 卖越红火,第二次买卖也就越能产生效 益。
(二)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致力于维护资本主义 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则致力于维护社会主 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民服务 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唯一宗旨。 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唯一宗旨。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新闻事业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2)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所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性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事业虽然受到市场因素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依存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二、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社会属性)→新闻媒体总是将传播新闻信息作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社会需要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它总是将其政治目标和宣传意图寓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之中,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并最终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目标→新闻事业的这种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基本特征决定它的社会属性....→为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信息、休闲娱乐及各种相关服务,这是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的显著特征三、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阶级/政治属性)●传播新闻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要,是新闻事业的主要职能●服务于政治,服务于一定的阶级,这是阶级社会新闻事业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新闻事业所具有的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使得各个不同的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都希望掌握它、控制它,使它成为其实现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重要手段●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精神生产资料,是由占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控制和掌握的。

第四章 新闻事业

第四章 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而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关系。

三、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社会中,所谓社会需要往往集中表现为一定阶级的需要,表现为一定阶级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

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自由发展。

决定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影响其发展的条件涉及诸多方面,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所能提供的传播手段;二是社会交往和阶级斗争的现实需要,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成为特定主体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

在我国,新闻事业反映和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双重属性
新闻是精神产品,生产新闻的机构—— 新闻传播事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它 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新闻传播事业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双重属性
新闻事业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也具有 信息产业(属于经济基础)的属性。
横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之间 的特殊事业
两组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必然会发生两个
正确认识新闻传播事业的阶 级性
不是所有社会中的新闻传播事业都有阶 级性,它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只有在阶级斗争尖锐的时候,新闻传播 事业的阶级性才强烈表现,一般时候表 现不明显或没有表现。
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办者不同,其阶级性 的表现也不同。
把新闻传播事业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 是错误的。
比较
机场上,打出了写有“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 的北约暴行!”的横幅。胡副主席握着担架 上重伤员的手说,祖国人民感谢你们。
美联社北京5月12日电:在北约轰炸中国驻 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中遇难的3名记者的骨灰 今天运回北京,一些儿童、工人和士兵手持 旗子和鲜花到机场迎接。10辆救护车迅速地 把20多名受伤的外交人员和大使馆工作人员 送往至少3家医院。
怎样表现阶级性?
以报纸为例: 选择事实 编写新闻 安排版面 写作言论
关于香港回归中国政权交接仪式的 报道
新华社: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 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 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路透社: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 王储将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 大的大英帝国历史。
第6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识 ——在流通过程
中 实现了它的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报纸盈利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它的“二次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来决定的,这一点我们刚才也说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前面提到我们的喉舌论,不是过时,为什么说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媒体都属于国家所有,这跟我们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密切相关。

也就是刚才说世界三种广播电视体制,或者三种媒介性质,都是跟我们当前所存在的三种经济基础的经济性质密切相关。

本质属性1表述: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2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上述这段话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结构理论的原始文本。

分析新闻事业这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揭示其本质属性,必须运用这一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处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按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看问题,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

3理解:(1)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结构理论来观察新闻事业这种社会现象得出的结论;(2)这一性质明确表明,新闻事业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或者说是一种“批判的武器”;(3)这一性质还表明经济基础的性质对新闻事业的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性质的二重性性质1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报道,满足其知情权;同时, 新闻事业还具有舆论引导功能,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分析,影响公众对时事和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作用
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 。通过新闻事业,政府可以发布政策法规,传达施政意图,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公众也可以通过新闻 事业了解社会动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交媒体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01
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
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发布和分享各类新闻信息,成为新闻事业的
重要参与者。
02
社交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
社交媒体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新闻和谣言,对新闻真实性造成了挑战,
需要公众提高鉴别能力。
03
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
社交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快速、广泛,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立场和政策意图。
舆论引导
02
新闻媒体引导公众舆论,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
审查制度
03
新闻媒体受到政治审查和限制,这体现了新闻事业的政治性质

03
CATALOGUE
新闻事业的经济基础
广告经济与新闻事业
广告是新闻事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广告商 通过投放广告来推广产品和服务,新闻媒体则 通过发布广告来获得收入。
特点
新闻事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信 息传播力,它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新闻 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引导社会舆论 ,满足公众知情权。
新闻事业的种类与形式
种类
新闻事业可以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种类。

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

• (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 当代全球新闻事业格局中,主要存在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 • (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 1.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 第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 第三,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 第一,推动经济发展。 • 第二,引导人民思想。 • 第三,培育社会风尚。 • 第四,促进社会和谐。
•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 • 综合各种说法,关于新闻事业的性质的比较合理的观点应 该是: • 1.广泛反映和影响社会的大众传播事业。 • 2.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服务的“舆论机关”。 • 3.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 • (二)新闻事业的功能 • 综合起来看,新闻事业主要和重要的功能是如下几种: • 1.报道新闻 • 2.引导舆论 • 3.沟通情况 • 4.传播知识 • 5.提供娱乐 • 6.赢取利润
三、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
• (一)新闻事业体制 • 新闻事业体制又称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构成体系与管理 制度的总称,指社会控制协调新闻传播活动的制度及其体 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事业所有制和新闻传播政策、传 播控制方式等等。新闻体制受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 影响和制约。 • 1.私有私营制 •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新闻传媒基本属于私营体制,媒 体的私有化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一种象征。 • 2.公私兼营制 • 公司兼营制是双轨制体制,典型模式在西欧和日本。 • 3.国有国营制 • 国有国营媒体直接受国家的控制,政府不仅有任命媒体领 导者和经营者的权力,而且有时直接布置报道内容。国有 国营媒体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广告收入,视听费或 报刊销售费。

《新闻学概论》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45

《新闻学概论》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45
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本章框架结构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的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产生和发展 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 新闻事业的 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性质和功能 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基本功能 中国新闻事业的 性质与任务 形成 和发展 性质 任务
毕昇
活字印
古腾堡
新闻事业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
• 18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出现。 • 1839年,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开通。 • 1920年11月,美国匹兹堡KDKA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新闻广 播电台 。 • 1923年,我国上海泰来洋行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新 闻和音乐,标志着中国无线新闻广播的启动。 • 1940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广播电台在延 安正式播音,这天成为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立的纪念日。
• 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 • 新闻事业面向社会与公众,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 具有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和舆论影响的作用。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
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 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了解,孩子从出生起 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随后的两个月里,陕西、宁夏等地频频发生此类“肾结 石事件”。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调 查发现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成分。 对于这一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各大媒 体纷纷跟踪报道,向公众提供整个事件的始末信息。一 方面提醒公众保护身体健康,维护合法消费权利,一方 面呼唤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四章新闻事业

新闻学概论课程-第四章新闻事业

引导人民思想
• 新闻媒体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整合,促进主流舆论的 形成,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人民群众朝着既定 的目标前进。
• 汶川大地震
培育社会风尚
• “向任长霞学习”
• 任长霞语录,被各大媒体收录。 • 2005年6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华宇电影有限公
司推出电影《任长霞》,讲述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上任三年 来的光辉事迹。 • 由中宣部宣教局、公安部宣传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 制作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21集电视连续剧《任长 霞》,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促进社会和谐
• 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图,使得 上情得以及时下达;
• 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反映群众 的情绪和意见,使得下情得以及时上达;
•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主题宣 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手段理顺群众的情绪。
• 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树立国家形象,不断提高 我国国际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思考题
1. 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 段的反映? 3. 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功能?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5. 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 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 其相互关系。
新闻事业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
•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报纸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17世纪初,西方国家凭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
刷术,出版了最早的一批印刷报纸。 • 印刷报纸在欧洲国家相继出现,标志着以报纸为主要传播

三种性质的新闻事业成鼎足发展态势及

三种性质的新闻事业成鼎足发展态势及

三种性质的新闻事业成鼎足发展态势及第一节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

特点:一、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新闻事业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等社会仪式形态相似,同经济基础的联系要比文学、哲学、宗教更为密切和直接。

二、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极大。

新闻事业每日每时都在向广大受众报道客观世界变动的新情况、新信息,但在报道和解释新闻的同时,它也每日每时有系统地、潜移默化地对受众施加一定的思想影响。

三、新闻事业通过特有的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四、政治意识形态、商品性双重属性。

五、阶级性。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一、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掌握和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它们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的同时,不间断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二、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通过它大量报道的新闻反映出来的。

新闻事业发布的新闻以及配合新闻发表的评论,都是记者和编辑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结果。

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能不受立场、观点、方法的指配和影响。

因此,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具有阶级性。

三、新闻事业阶级性的独特表现形式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主要是通过对新闻的取或舍、抢或压、详或略,甚至报道的真或假表现出来。

同时,也直接表现在对新闻、对事实所作的评论上。

四、新闻事业是阶级的舆论工具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应。

在阶级社会里,它是掌握在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一.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1. 上层建筑——事业属性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社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新闻事业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

因此,在阶级社会,新闻事业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从属于一定阶级,所谓“超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当今世界是不存在的。

新闻事业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强制性,它只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

它不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动,只能通过宣传某种思想体系、价值形态,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我国,传媒业一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泽东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

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

即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

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劳动周刊》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

”不搞经营,专事宣传,这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基本运行模式,也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传媒业始终是单一的事业性属性的根本原因。

而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事业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生产物资由有关部门统一配给,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新闻产品(报纸、杂志)也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

2.信息产业——产业属性所谓产业属性,就是把媒介看作企业,将媒介推向市场,允许媒介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现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

作为经营性产业,传媒业应当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用市场手段,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尽可能增加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信息与文化产业。

中国的传媒业在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单一的事业属性,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

这时的传媒业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

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实现转型,中国传媒业的功能和属性开始逐步发生变化,新闻事业隶属于信息产业的认识逐步被确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产业属性日渐明显。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经济力量。

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报刊经营管理列入第三产业,成为我国报刊进入产业化改革阶段的一个标志。

传媒业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大门就此敞开了。

传媒业事业属性兼有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的格局得以形成。

我国新闻事业产业化运作的标志:都市报的出现与发展;报业集团的酝酿与建立。

我国报业发展基本格局:以党的机关报为龙头,多种类多层次报刊共同发展。

认识传媒业的产业属性,有助于更好地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来搞好媒介经营,争取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这对于传媒业增强经济实力,扩大事业规模,争取更大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如果只是把传媒业作为一般的产业和企业来经营也容易带来一些弊端。

过分强调它的产业和企业特征和属性,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会损害它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和属性,使它不顾公众利益和社会效果,背弃它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导致新闻传播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在认识传媒业的产业属性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不是一般的经济实体,它是生产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精神产品的文化产业,它的生产和经营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

但可以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

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4.新闻事业如何实现双重属性?——双重属性实现的途径及原则中国传媒业要实现双重属性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要按照双重属性所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发展自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需要按照一定的途径和办法。

(1)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好传媒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强调社会效益作为公益性事业,传媒业应当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发挥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的功能和作用。

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传媒业的主要任务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

它承担生产、复制和传播符合社会与公众需求,以及符合公益性要求的新闻与信息内容的任务。

这就需要一切媒体和传媒从业者能够时时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努力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有益、有用和健康、有趣的各种新闻与信息。

要使自己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功能和作用。

要防止在新闻与信息传播中出现那些有损公共利益,有伤社会风化,有害媒体形象的东西。

(2)遵循市场规律,根据现代产业制度要求,实行市场运作,实现传媒作为经营性信息与文化产业的功能和任务——强调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经营性信息与文化产业,重要的在于要有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强化受众观念和服务观念,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产业制度的要求来进行传媒业的经营和管理,要坚决防止排斥市场、无视市场规律的做法。

(3)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强调传媒业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产业的属性,绝不是忽略传媒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的属性。

新闻媒介应当牢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去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就需要传媒业在工作中注意把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与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结合起来,要做到既考虑和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又考虑和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关于新闻是不是商品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新闻(包括它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

因此,这种商品也可以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实行等价交换。

而编辑记者都是商品生产者,他们在进行这种商品的等价交换中可以取得一样报酬。

有偿新闻是商品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不足为奇、不可避免的。

第二种认为,新闻属于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新闻工作者都是国家公职人员,是“吃皇粮”的,他们采集、编发新闻,对受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种政治工作,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根本与商品无缘。

把新闻视为商品,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十分有害,会削弱或否定它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商品属性,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精神产品,决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商品性不是报纸的本质属性。

1.新闻商品性讨论的社会背景1954年,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两重性的观点。

他说:“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

而且报纸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其宣传作用的。

”结果当时他来没来得及细论自己的观点,便被打成了右派。

新闻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社会行为。

由于它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重大,长期以来人们大多从政治角度对它加以关注和研究。

但是新闻传播毕竟不仅仅只存在于政治领域,它还贯穿于人类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在我国,新闻业几十年的弊病就出在过分强调新闻的政治化,而新闻的商品性发展几乎完全被排除。

直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这次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刻的思想变革,给我们多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从那时起,新闻学术界中关于新闻商品性的讨论变开始活跃起来。

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新闻的商品性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

(1)新闻产品是劳动产品人类社会的生产可以分为物质产生和精神生产两类。

新闻产品属精神产品。

(2)新闻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由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人们对商品的使用,能够获得某一方面的满足;由于商品具有价值,人们就不能无偿的获得它,而必须通过交易的方式来换取。

新闻媒介能够满足人们获知新闻信息的欲望,通过新闻媒介的认知功能,消除对外界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

这是它的使用价值。

新闻产品在制作过程中,有生产资料的消耗,也有活劳动的消耗撇开劳动的具体形态,可以将其抽象为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种抽象的劳动形成新闻产品的价值。

(3)新闻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供生产者自己使用,而是为了交换的目的而生产的,那便是商品。

“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

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做使用价值的人的手里,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

”大众传播中的新闻产品,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而生产的,不是为了记者编辑自己的需要而生产的。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只要它想在受众中间传播,就必定要对受众具有某种使用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为受众接纳,更不可能进入大众传播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应该是“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也就是说,新闻具有了潜在的商品属性。

有了使用价值,还必须通过交换,新闻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在商品经济体系下,新闻产品在新闻市场上以各种形式实现了商品交换。

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交换是受众直接付钱,如报费、通讯社的订稿费、广播电视的视听费等,借以获得新闻的消费;最隐形、但却是媒介收益最大的便是广告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