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地图
一、经纬网和比例尺
(一)经纬网
2.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
(1)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④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 (x 、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3.主要经纬线及其作用
(二)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 1/n )。
◆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实地面积的计算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6、比例尺的应用:
坡度=坡高/水平坡长; 坡高=坡顶海拔-坡底海拔;
水平坡长=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其内容越简略,比例尺也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其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就越大。
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就越大。
◆在图幅大小、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等,网格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网格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
◆球面上最短距离:
二、光照图
1、常见的光照图:
(1)地球侧视图
(2)极点俯视图
n 1
n 1
n
1
(3)立体图
(4)圆柱投影图
(5)公转位置图:
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6)坐标图:
坐标图一般用时间、太阳高度作为横、纵坐标。
读图时注意以下二点:①由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算出
昼长,若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若
昼长等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或该地位于赤道
上,若昼长大于12,说明该地位于夏半年。
若昼长等
于24小时,说明该地极昼。
②太阳高度最大时,说明
该地地方时是12小时,若太阳高度等于90°,说明该
地有太阳直射现象,若该地24小时都有太阳高度,说
明该地有极昼现象。
如右图中,杭州日出时间是5点,日落时间是19点,昼长是14小时,说明该地处于夏半年,杭州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北京时间12点,说明杭州经度是东经120°,甲地在北京时间22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说明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
(7)
这类图画出太阳在天空在运行轨迹,图中的已知条件可能
有:方位、正午时太阳高度、日出角度等。
读此类图要注意以
下两点: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在赤道。
北
回归线以北(除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
回归线以南(除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
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相反。
②若太阳在地平
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
半年,反之,说明位于夏半年。
如右图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运行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在地平圈以上的运行时间短于在地平
圈以下的时间,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日落点和正东、正西连线的交角为2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0°,由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和太阳直射南纬20°两个条件可算出当地的纬度。
(8).变式图:
变式图是指对上述图型进行改变,
或两种图型融合,或画出部分地区日
照图,如右面甲、乙两图。
读这类图,
关键是熟练掌握前面六类日照图的读
图要领,然后,适当地找些题目练习,
只有多练,才能融会贯通地解答变式
图。
(9)旋转俯视图
2、光照图常见考查内容及相应解题方法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纬度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上。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
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或纬度和),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
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
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3、地球光照图的解题关键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
5.注意把握变式图
三、气候类型图
1、一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分析气温特征
①最冷月平均气温>15℃者-----热带型 终年高温(4种气候)
②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之间者---亚热带或温带海洋型 冬温夏热(3种气候) ③最冷月平均气温<O ℃者----温带型 冬寒夏热(2种气候)
④最热月气温>10℃者---亚寒带型 冬寒夏凉(1种气候)
⑤最热月平均气温<10℃者----寒带型 长冬无夏,终年低温(2种气候)
2、成因分析法
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非、欧为基础)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草原气候
北冰洋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70 60 40 30 20 10 0 50 35 25 10 0
②世界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西风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千温季明显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季风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6—9月为雨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地中海气候
●受纬度位置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纬度高苔原气候——终年寒冷、最热月可达0°以上
冰原气候——终年酷寒(全年在0°以下)
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③运用所给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3、重点区分易混淆的几种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VS 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不同点:
雨季长短---
5—10月约半年VS 6—9约4个月
总降水量多少---
750—1000mm VS 1500mm以上
南北半球分布不同---
南北半球都有VS 仅在北半球的南亚、东南亚地区分布
形成原因不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VS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
移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VS 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干冷(雨热同期)
都是海陆热力差异的原因形成
不同点:
最冷月均温---0℃以上 VS 0℃以下
年降水总量---800mm 以上 VS 800mm 以下
雨季长短---较长(约半年) VS 较短(集中7、8 两月)
分布---南北半球都有 VS 仅分布在东亚北部
4、读懂各种常见气候图表
◆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过程线图
175 160 65 50
降水量
27 29
14 7
气温8 7 2
1 月
雷达图 统计表型
三、等值线
(一)、等高线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崖顶的最大高度计算: A≤H<A+d (A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最大数值,d表示等高距)崖底的高度计算:B-d<H≤B (B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最小数值,d表示等高距)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8)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9)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0)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1)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2)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3)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
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
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四)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五)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六)其他等值线
◆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等地租线: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