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步骤
![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8dd85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d.png)
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步骤失效分析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解决系统或设备失效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失效现象,找出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或防止失效的再次发生。
下面将介绍失效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程序。
1.收集相关信息: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包括失效现象的描述、相关历史记录、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条件等。
2.确定失效的范围和目标:在进行失效分析时,需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目标。
这可以帮助专家集中精力分析关键部分,更好地解决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目标,制定研究方案。
这包括确定所需的实验、测试、分析方法和工具。
4.实施实验和测试: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试。
这包括对失效现象进行再现性测试,测量相关的物理量和参数等。
5.分析测试数据:根据实验和测试的结果,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统计处理、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6.确定失效原因: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失效的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不同层面的分析,包括物理层面、材料层面、设计层面、制造层面等。
7.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确定的失效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需要进行工艺改进、设计修改、部件更换等。
8.实施解决方案:根据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相应的实施。
这包括对设备进行修复、改进、更新等操作。
9.验证解决方案:在实施解决方案后,进行必要的验证。
这包括对修复后的设备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以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10.记录和总结:对整个失效分析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
这有助于积累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今后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步骤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的程序和步骤可能因问题的性质、复杂度和资源的限制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和经验来灵活地进行失效分析,并不断地进行迭代和改进。
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如扫描电镜、红外热像仪、故障模式与失效分析(FMEA)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失效分析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失效分析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563849851e79b8968022613.png)
第三章失效分析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3.1 失效分析的思想方法1.整体观念原则设备失效要考虑的对象不仅仅是设备,要把设备---环境—人当作一个系统来考虑a.失效构件与邻近非失效构件之间的关系b.失效构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c.失效构件与操作人的各种关系大胆设想可能与环境发生哪些问题,逐个列出失效因素,对照调查,检测,试验数据再逐个排除,特别是大型构件更要如此.2.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失效的表现是现象原因才是本质许多失效表现出一定的现象,如一个断口出现贝壳花样;又知道其承受交变载荷,就可认定失效类型是疲劳,但还要进一步弄清为什么会发生疲劳失效,找出原因才是本质。
3.动态原则位置机械产品对周围的环境相对运动变化之中条件设计参量和操作工艺指标只能是一个分析的参考量。
甚至存放在仓库的新产品也要认为在动态中。
内部受力条件会变化,外部温度、介质会变化,产品本身的某些因素也会变化。
4.两分法原则好的方面任何事物、事件一分为二不好的方面失效分析中对任何事物、事件都要一分为二,名牌、进口和质量好的产品也会失效,也会出现设计不当或材料问题。
5.立体原则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是变化的a.对同一设备在不同的服役阶段或不同的环境就会具有不同的性质。
b.同一工况条件构件的不同部位也会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失效分析要多方位综合考虑问题。
6.比较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失效与已失效系统进行比较,依赖过去失效资料积累分析,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和推类。
3.2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1.按失效零件制造全过程和使用条件进行分析(1)审查设计使用条件设计包括标准选用导致零件失效设计判据条件(估计不足)高应力区缺陷标准(选用不当)截面变化太陡判据(不准)倒角过小表面质量过低(2)材料分析选用不当热处理不合理成分不合格材料夹杂物超标导致失效产生组织不合要求材料各向异性冶金缺陷(3)加工制造缺陷铸造缺陷锻造缺陷焊接缺陷缺陷冷加工缺陷导致失效产生碰伤表面缺陷腐蚀表面缺陷装配不当缺陷(4)使用和维护情况分析超载超温超速问题频繁启动停车导致失效产生润滑问题冷却问题保养问题2.根据产品的失效形式及机械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产品的失效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失效模式分析导致失效的内因和外因找出失效原因(后面详细讲解)3.“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1)man人操作人员的情况分析工作态度责任心大小玩忽职守人主观臆断造成失效违章操作缺乏经验反映迟钝技术低能2)Media 环境产品使用状态下的环境情况分析载荷状态变化载荷大小变化载荷方向变化环境周围温度导致失效周围湿度周围尘埃腐蚀介质3)Machine 设备情况分析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制造水平造成失效安装水平运输保护措施4)Management 管理情况分析作业程序保护措施管理辅助工作造成失效使用工具维护保养3.3 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 1. 复杂系统▪除常规影响因素外▪还有人的因素和软件因素,用相关性及物理检测无法解决,必须采用系统工程来解决。
失效分析方法与步骤
![失效分析方法与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91ed330eefdc8d376ee3245.png)
失效分析方法与步骤1.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样品的选择2.失效零件的初步检查(肉眼检查及记录)3.无损检测4.机械性能检测5.所有试样的选择、鉴定、保存以及清洗6.宏观检验和分析(断裂表面、二次裂纹以及其他的表面现象)7.微观检验和分析8.金相剖面的选择和准备9.金相剖面的检验和分析10.失效机理的判定11.化学分析(大面积、局部、表面腐蚀产物、沉积物或涂层以及微量样品的分析)12.断裂机理的分析13.模拟试验(特殊试验)14.分析全部事实,提出结论,书写报告(包括建议在内)以上是失效分析的全部过程,当然具体到某个失效零件,不一定都要这些过程,要根据失效零件的复杂程度,具体分析。
失效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1.对坏零件的说明2.破坏时的工作条件3.以前的工作历史4.零件的制造和加工工艺5.失效的力学和冶金研究6.质量的冶金评价7.失效机理的总结8.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失效分析时要回答的问题断裂的先后次序确定了吗?如果失效涉及开裂或断裂,那么起点确定了吗?裂纹起源于表面还是表面以下?开裂是否于应力集中源有关?出现的裂纹有多长?载荷有多大?加载类型:静态、循环或间断?断裂机理是什么?断裂时的大概工作温度是多少?是温度造成的吗?是磨损造成的?是腐蚀组成的吗?是那种类型的腐蚀?使用了合适的材料吗?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吗?材料的机械性能符合标准吗?坏零件是否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坏零件是否制造正确?零件的安装正确吗?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修理吗?修理是否正确?零件是否经过适当的跑合?能修改零件设计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吗?目前正在使用的同样零件也可能出现事故吗?如何才能防止呢?注意:要把根据事实得到的结果和根据推测得到的结论区别开来。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552cefaa00b52acfc7cac6.png)
失效分析第三章 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1. 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1)审查设计(2)材料分析(3)加工制造缺陷分析(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2. 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方法:(1)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的类型(2)故障树分析法(3)模糊故障树分析及应用3. 失效分析的程序:调查失效时间的现场;收集背景材料,深入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所有信息并提出初步结论;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确定失效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最后写出分析报告等内容。
4. 失效分析的步骤:(1)现场调查 ①保护现场 ②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失效过程 ③收集残骸碎片,标出相对位置,保护好断口 ④选取进一步分析的试样,并注明位置及取样方法⑤询问目击者及相关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 ⑥写出现场调查报告(2)收集背景材料 ①设备的自然情况,包括设备名称,出厂及使用日期,设计参数及功能要求等 ②设备的运行记录,要特别注意载荷及其波动,温度变化,腐蚀介质等③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 ④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 ⑤设计图样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等 ⑥材料选择及其依据 ⑦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 ⑧设备服役前的经历,包括装配、包装、运输、储存、安装和调试等阶段 ⑨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3)技术参量复验 ①材料的化学成分 ②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及其分布 ③常规力学性能④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参量及装配间隙(4)深入分析研究(5)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6)重现性试验或证明试验5. 断口的处理:①在干燥大气中断裂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到干燥器内或真空室内保存,以防止锈蚀,并应注意防止手指污染断口及损伤断口表面;对于在现场一时不能取样的零件尤其是断口,应采取有效的保护,防止零件或断口的二次污染或锈蚀,尽可能地将断裂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必要时可采取油脂封涂的办法保护断口。
②对于断后被油污染的断口,要进行仔细清洗。
③在潮湿大气中锈蚀的断口,可先用稀盐酸水溶液去除锈蚀氧化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无水酒精冲洗并吹干。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79a5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a.png)
(3)无损探伤检查(涡流、着色、磁粉、同位 素、X射线、超声波等)
(4)表面及界面成分分析(俄歇能谱) (5)局部或微区成分分析(辉光光谱、能谱、 电子探针) (6)相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法) (7)断裂韧性检查,强度、韧性及刚度校核
26
5 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 根据失效现场获得的信息、背景材料及各种实测
27
机械产品的失效分析报告通常应包括的内容
(1)概述 首先介绍失效事件的自然情况:事件发生的时
间、地点,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受何部门或
单位的委拓;分析的目的及要求;参加分析人员情况;起止时
间等。
(2)失效事件的调查结果 简明扼要地介绍失效部件的损坏
情况。当时的环境条件及工况条件;当事人和目击者对失效事
3.1失效分析的方法及程序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思路及方法
1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一般用于具体零、部件及不太复杂的设备系统的失效分析中。
1. 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 2. 根据产品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模式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3. “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
(3)加工制造缺陷分析 铸、锻、焊、热处理缺陷,冷 加工缺陷,酸铣、电镀缺陷,碰伤,工序间锈蚀严重,装配 不当,异物混入及漏检等。
(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 超载、超温、超速,启动、 停车频繁或过于突然,润滑制度不正确,润滑剂不合格,冷 却介质中混有硬质点,未按时维修保养,意外灾害预防措施 不完善等。
(1)操作人员情况的分析 如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 玩忽职守、主观臆断和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以及缺乏经验、反应 迟钝和技术低劣等局限性。
失效分析的流程
![失效分析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6491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4.png)
失效分析的流程
失效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故障现象记录:详细记录失效产品的故障表现、使用环境和条件,初步判断失效模式。
2. 样品收集与预处理:获取失效产品或部件样本,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清洗,确保后续分析不受干扰。
3. 外观检查与非破坏性测试:通过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检查、X射线透视等手段,寻找外部可见的缺陷及内部结构异常。
4. 破坏性分析:采用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失效机理。
5. 功能测试与模拟实验:对样品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并根据需要设计加速老化、应力测试等模拟实验,重现失效过程。
6. 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综合所有测试结果,分析失效原因,确定责任方,并提出改进措施或预防对策。
7. 报告编写与反馈:整理失效分析报告,将结论反馈给相关部门,指导产品质量改进和工艺优化。
失效分析方案
![失效分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143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5.png)
失效分析方案一、引言失效分析是指通过对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实物、历史数据、现场情况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失效分析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定位问题、改进设计和提高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失效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相关工具进行详细介绍。
二、失效分析步骤失效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收集信息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历史数据、技术规格、工作环境等。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失效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和采集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2.2 确定失效目标失效目标是指要分析的失效部件或系统。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需要进行失效分析的具体对象。
例如,如果是对某个机械零部件的失效进行分析,则失效目标可以是这个零部件的某个具体型号或批次。
2.3 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模式分析是寻找失效原因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失效部件或系统的实物进行观察和测试,确定其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可能是由于材料疲劳、设计缺陷、制造问题等引起。
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失效原因。
2.4 进行实验和测试为了进一步验证失效模式和找出具体的失效原因,需要进行实验和测试。
可以通过对失效部件进行实验加载、材料结构分析、金相测试等方式,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
同时,还需要记录实验和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
2.5 分析失效原因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实验数据后,可以进行失效原因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如质量分析、故障树分析、因果分析等。
通过分析失效原因,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6 制定解决方案最后,根据对失效原因的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针对具体的失效原因,从材料、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改进或优化。
制定解决方案时应注意可行性和经济性,并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执行和跟踪,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第1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分解
![第1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a47cfe4b73f242326c5faa.png)
第一章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及方法失效分析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在公元前2025 年由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撰写的法典中,而真正把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事故的法律手段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是应用于1862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锅炉监察局。
失效分析走上系统化、综合化、理论化的新阶段是从20 世纪中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开始的。
1.1失效分析基本概念各类机电产品的机械零部件、微电子元件和仪器仪表等以及各种金属及其他形成的构件(工程上习惯地统称为零件,以下简称零件)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如承受载荷、传递能量、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等。
当这些零件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发生了失效。
失效分析的信息,客观上能够反映机械失效的起始、发展、变化和完成的全过程,以及导致这一失效运动的内、外原因和条件等等,通过与失效事件有关的各种途径传出,经过失效分析人员运用各种必要、可能的调查、检验等科学技术手段(借助科学仪器)等接收,产生回溯反馈,在人类已有失效规律和知识的基础上,就能较完整地在认识或实践上再现失效的全过程。
失效事件中的信息量,是由每个具体的失效过程所决定的,而接收这种失效信息多少,则取决于失效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失效分析的科学技术水平。
零件失效即失去其原有功能的含义包括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
(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
(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如经过长期高温运行的压力容器及其管道,其内部组织已经发生变化,当达到一定的运行时间,继续使用就存在开裂的可能。
国家标准GB3187-82 中定义:“失效(故障)——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
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为故障。
”该定义中涉及到产品、可修复产品、功能、规定的功能和丧失等几个概念。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0cbe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d.png)
失效分析基础知识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sis)是指通过对被测设备或系统内部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同类失效事件的再次发生。
失效分析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失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失效,指的是设备或系统无法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其功能;另一类是物理失效,指的是设备或系统的一些或多个组成部分发生破坏、损坏或失效。
失效分析主要针对物理失效进行研究,通过对失效物理机制和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然后推导出失效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失效分析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收集失效信息:通过调查、询问用户、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尽可能多的失效信息,包括失效模式、失效时间、失效环境等。
2.分析失效机理:通过对失效物理机制的研究,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
失效机理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等方式进行研究。
3.分析失效模式:失效模式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失效前的状态和失效后的状态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导致失效的关键因素。
4.分析失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的分析,推导出导致失效的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可以是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材料问题、操作错误等。
5.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设计改进、制造改进、材料改进、操作改进等。
改进措施应该能够消除或减少导致失效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失效分析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材料分析、断口分析、显微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深入了解失效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失效分析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化工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各个领域。
通过对失效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减少故障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失效分析方法
![失效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787e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a.png)
失效分析方法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检测产品或系统失效原因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产品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工程领域,失效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失效原因的定性方法,它通过构建故障树来描述系统的失效逻辑关系,从而找出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顶事件,然后通过逻辑门的组合来描述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基本事件。
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系统的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我们介绍另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
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产品或系统失效模式和效应的定性方法,它通过识别产品或系统的各种失效模式,并分析这些失效模式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时,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系统的各种失效模式,并评估这些失效模式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最终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我们还介绍一种常见的失效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失效原因的定性方法,它通过构建故障树来描述系统的失效逻辑关系,从而找出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在进行故障树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顶事件,然后通过逻辑门的组合来描述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基本事件。
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系统的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失效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全面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合理地运用失效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失效分析步骤范文
![失效分析步骤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bf95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0.png)
失效分析步骤范文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其中一系统、设备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原因和失效机理,以了解失效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效分析的步骤。
一、明确失效现象在进行失效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失效的具体表现和现象。
对于生产环境中的设备失效,可以通过观察设备的工作情况来判断是否失效。
对于其中一产品或系统的性能下降,可以通过性能测试来揭示失效现象。
二、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有关失效的各种信息。
包括设备或产品的使用历史、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失效现象。
还可以采集设备或产品的工作参数,例如温度、湿度、电压等,以便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三、建立失效假设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建立和提出不同的失效假设。
失效假设是对失效原因的猜测,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失效假设。
根据失效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可以推测可能的失效原因。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领域知识和专业经验进行。
四、验证失效假设针对不同的失效假设,进行相应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条件,观察设备或产品的响应。
实验和测试的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失效原因的直接证据。
五、分析失效原因根据实验和测试的结果,对各个失效假设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失效原因。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统计分析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
可以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例如故障树分析、鱼骨图等。
六、找出解决办法在确定失效原因之后,可以根据失效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以通过改变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来避免或减少失效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改进维护和使用方法,提高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七、验证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之后,进行相应的验证和测试。
通过验证和测试的结果,可以判断解决办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如果验证和测试的结果符合预期,即解决办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失效问题,那么可以对解决办法进行推广和应用。
八、总结和反馈将失效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9a4c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8.png)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失效分析是指通过对一些系统或者设备的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和机制,以便进行预防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失效分析常见的基本方法包括故障统计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
一、故障统计分析故障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已发生故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失效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预防和改进提供参考。
故障统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数据收集:收集和记录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数据,包括故障频次、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严重程度等。
2.故障分类与排序:根据收集到的故障数据,对故障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3.故障原因分析:对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故障的原因,可以通过查找历史记录、检查设备、进行实验等方式。
4.故障规律和趋势分析:根据故障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故障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例如故障频次随时间的变化、不同类型故障的比例等。
5.预防和改进措施制定:根据故障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例如更换部件、调整操作方式、增加维护频率等。
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确定系统或设备的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FMEA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失效模式和影响矩阵:将系统或设备的各个功能和组件进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2.确定失效原因:对已确定的失效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例如材料老化、制造缺陷、设计不合理等。
3.评估失效严重程度:对于已确定的失效模式和其影响,进行评估其严重程度,以便确定优先处理的失效模式。
4.制定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的失效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改善设计、优化制造过程、增加监测手段等。
5.根因分析和改进措施验证:对已制定的预防措施进行根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FTA)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系统或设备的故障原因和失效路径。
失效分析报告
![失效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46753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0.png)
失效分析报告在各个领域,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领域还是工业生产,都会遇到产品失效的问题。
在工程领域,失效分析报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通过对失效原因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背景失效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可修复的损坏或功能丧失。
它往往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生产延误以及公司声誉受损等问题。
因此,分析失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二、失效分析方法1. 失效数据收集在进行失效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有关损坏部件、使用情况、操作记录等信息。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分析人员找出失效原因。
2. 失效模式与机理分析通过对失效样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失效模式和机理。
例如,损坏的金属部件可能是由于材料疲劳、应力过大或工艺问题等原因引起的。
3. 实验验证与模拟仿真为了确认失效原因,需要进行实验验证或模拟仿真。
这些实验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软件。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失效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根本原因分析在确定失效原因后,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这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计、材料、工艺、装配等方面。
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类似失效问题再次发生。
三、解决方案基于失效分析报告,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涉及产品设计的改进、工艺调整、材料替换、操作规范等方面。
同时,还应该从供应链管理、维护保养等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效果评估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验证和数据分析,可以判断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并在类似情况下进行借鉴。
五、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失效分析报告:案例:某公司生产线上的机械装置频繁出现断裂现象。
1. 失效数据收集:分析人员收集了相关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信息和操作员的工作情况。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f028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4.png)
失效分析报告总结引言失效分析是一种用于识别产品、设备或系统发生失效的原因和机制的方法。
通过对失效现象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可以找出失效的根本原因,从而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本篇报告总结了团队在最近进行的失效分析项目中的研究和经验。
方法为了进行失效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现场观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失效现象,了解失效的具体情况和背景信息。
2.实验测试: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验和测试,以还原失效现象并进一步分析。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找出失效的可能原因和机制。
4.专家讨论:组织相应的专家会议,对失效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和建议。
分析结果在本次失效分析项目中,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重要的分析结果:失效原因一:不当使用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某些失效是由于不当使用或操作不当导致的。
例如,某个设备的失效是由于操作人员忽略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导致设备超载而发生损坏。
因此,我们建议通过培训和指导来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技能,减少不当使用导致的失效。
失效原因二:设计缺陷在一些失效案例中,我们发现失效是由于产品或设备的设计缺陷引起的。
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失效。
因此,我们建议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质量控制,进行更为细致的工程分析和验证,以减少设计缺陷导致的失效。
失效原因三:制造工艺问题在少数情况下,我们发现失效是由于制造工艺问题导致的。
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处理不当、工艺操作不严谨等问题,导致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下降,易发生失效。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和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失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加强使用者培训和操作指导,减少不当使用导致的失效。
2.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质量控制,减少设计缺陷导致的失效。
3.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制造工艺问题导致的失效。
失效模式分析基础
![失效模式分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1c51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失效模式分析基础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alysis,FMEA)是一种系统化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系统、产品或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对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失效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FMEA可帮助组织预测和预防潜在故障,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FMEA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本原理1.1失效模式失效模式是指系统、产品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预期的、不良的或无法实现预期功能的状态或行为。
失效模式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功能丧失或系统完全无法执行其预期任务。
1.2失效模式的影响失效模式的影响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与安全影响:失效模式可能导致对人员、财产或环境的严重威胁,如火灾、爆炸、中毒等。
(2)可靠性影响:失效模式可能导致系统异常中断、功能受限、故障频繁等问题,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3)成本和效率影响:失效模式可能导致生产停滞、资源浪费、维护成本增加等,对组织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二、FMEA的步骤FMEA的分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七个步骤:2.1定义分析范围在进行FMEA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范围和目标。
确定分析的系统、产品或过程,并明确分析的目的和应用范围。
2.2识别失效模式通过对系统、产品或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
可以利用历史数据、经验知识、故障记录、专家意见等工具和方法进行失效模式的识别。
2.3评估失效影响对每个失效模式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系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程度。
通常采用评分系统,将失效模式的影响分为健康与安全影响、可靠性影响和成本效率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2.4识别失效原因对每个失效模式进一步分析,确定可能导致该失效模式发生的原因。
通过问答法、5W1H原则(What、Where、When、Who、Why、How)、鱼骨图等方法找出失效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2.5评估失效概率对每个失效模式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7af80279563c1ec5da71cc.png)
事件 均值m 分布、
x7 x8 x9 x10 x11 0.0002 5.03410-5 0.0002 5.03410-5 0.0010 2.51710-4 0.0009 2.26510-4 0.0020 5.03410-4
事件 均值m 分布、
x13 0.00001 2.51710-6 x14 0.00001 2.51710-6 x15 x16 x17 0.0001 0.0001 2.51710-5 2.51710-5
(1)设备的自然情况
(2)设备的运行记录 (3)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 (4)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 (5)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 维护说明书 (6)材料选择及其依据 (7)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
(8)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收集材料
23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3 技术参量复验 (1)材料的化学成分
TOP 0.0060 1.50610-3
故障树例
18
3.1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3 数理统计分析思路及方法 巴特雷图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数理统计法
19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3.2.1 分析程序的意义
失效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它不仅要求失效分 析工作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多方面的工 程技术人员,操作者及有关的科学工作者的相互配合,才 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如果在分析以前没有设计出一 个科学的分析程序和实施步骤,往往就会出现工作忙乱、 漏取数据、工作缓慢或走弯路,甚至把分析时步骤搞颠倒, 使某些应得的信息被另一提前的步骤给毁掉了。
3.1.2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一般用于具体零、部件及不太复杂的设备系统的失效分析中。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60ac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b.png)
失效原因分析及措施引言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设备或系统失效的情况。
这些失效可能会导致工作中断、数据丢失、费用增加等问题,给工作带来不便和损失。
因此,分析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失效原因的常见分类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失效原因的分类在进行失效原因的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失效进行分类。
根据失效的性质和来源,失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故障: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
硬件故障可能是由于组件老化、短路、断线等原因导致的,而软件故障可能是由于程序设计错误、系统崩溃等引起的。
2.人为失误:人为操作不当、不熟悉系统使用等原因会导致系统失效。
例如,错误的操作、误删除文件等。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失效。
例如,电压不稳、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4.资源限制:资源限制也会导致系统失效。
例如,存储空间不足、带宽限制等。
5.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系统失效,并对数据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
失效分析方法在进行失效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构建故障树来识别导致系统失效的所有可能路径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导致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
2.追溯分析:追溯分析是一种从失效现象往回追溯,分析失效原因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排除一些可能的原因,最终找到失效的真正原因。
3.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潜在故障模式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提前预防可能的失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失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失效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
设备故障对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失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2.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并能够快速恢复系统到失效前的状态。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方法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7f16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c.png)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方法可靠性失效分析(Reliability Failure Analysis)是确定产品或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并解决失效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失效模式、原因和影响,可以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在实践中,有几种常见的可靠性失效分析方法,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进行详细介绍。
1. 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和评估系统或产品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来评估和改进系统或产品设计的方法。
它通过将可能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影响和可靠性评估结合起来,帮助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失效模式,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2. 树状事件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树状事件分析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导致系统或产品故障的关键事件和因素。
通过绘制故障树,根据事件与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系统的故障模式。
FTA可以帮助识别导致系统失效的潜在原因,并通过评估各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排除措施的效果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3.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系统或产品失效事件并分析其后果的方法。
与故障树分析类似,事件树分析通过将潜在的事件和决策对应于系统失效模式来描述系统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
通过评估事件发生的概率、决策的效果和预防措施的效果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4. 容错设计(Fault Tolerant Design)容错设计是一种针对系统或产品可能出现的失效而采取的措施,以使系统在失效情况下能够继续正常运行或进行自检和自修复。
容错设计通常包括冗余设计、故障检测和诊断、故障转移和故障修复等措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 物理失效分析(Physical Failure Analysis物理失效分析是一种通过实际检测和分析失效样品的物理特征和失效机制来确定产品或系统失效原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1
23
失效分析的步骤
每种零件都处于两种状态(完好与失效)中的一种。因 此,设备也处于两种状态中的一种:正常或失效。所谓故障树 分析就是分析各种事件(系统组元的状态变化)之间的逻辑 关系,分清正常事件和异常事件(失效事件),再找出失效 原因。
2021/2/11
9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
它可以查明与事故发生有关的所有原因;作为一 种手段,利用树形图可把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并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系统失效的概率。因而它是 对一个复杂的设备系统进行失效分析的重要工具。
2021/2/11
12
2021/2/11
13
2021/2/11
14
例
2021/2/11
如图是一个冷却 剂的供应系统,该系 统是由恒速泵、热 交换器、控制阀、 蓄水池及管道五个 组元组成的。该系 统的作用是对主要 设备供应足够的冷 却剂。因此,流到 热交换器的冷却剂 最少则为故障树的 上端事件。为分析 其失效原田而绘制 故障树。
2021/2/11
11
所用符号
故障树是一种逻辑图,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方式把一些特殊符 号连接起来的树形图。通常在故障树中出现的符号大体上可分 为逻辑门符号、故障事件符号和其它符号三类。
故障树的合成
根据系统及其故障的已知数据和资料,绘制故障树。在采 用手工合成故障树时,一边反复提出问题一边对树进行展开。 对各个门事件提出的问题是:该事件是由于单一组元的故障引 起的,还是由另外什么组元的故障引起的?引起该事件的必要 且充分故障是什么?将图展开到基本事件(原因)或没有必要 再发展的事件为止。
健全 ,辅助工作太差,使用的工具、设施不当,没有按规定的作
业程序操作,缺乏严格的维修保养制度等。
2021/2/11
6
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
失效系统工程是把复杂的设备或系统和人的因 素当作一个统一体,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化 工具,来研究设备或系统失效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 逻辑联系,并计算出设备或系统失效与部件之间的 定量关系。
2021/2/11
3
1.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
(1)审查设计 如对使用条件估计不足进行的设计,标准 选用不当,设计判据不足,高应力区有缺口,截面变化太陡 ,缺口或凹倒角半径过小及表面加工质量要求过低等均可能 是致断因素。
(2)材料分析 材料选用不正确,热处理制度不合理, 材料成分不合格,夹杂物超级,显微组织不符合要求,材料 各向异性严重,冶金缺陷等。
2021/2/11
7
失效系统工程分析法主要类型:
(1)故障树分析法(简称FTA法) (2)特征—因素图分析法 (3)事件时序树分析法(简称 ETA法) (4)故障率预测法 (5)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简称FMEA法) (6)模糊数学分析法
2021/2/11
8
2.故障树分析法
基本概念
故障树分析法是美国委记贝尔电话研究所于1961年首先 提出来的。故障树分析的概念来自数学图论中树的概念和计 算机算法符号。在分析中把分析的设备叫做系统,把组成该设 备的零件叫组元。零件的工作状态用一些参数(压力、温度 、流量)来描述。
15
2021/2/11
16
2021/2/11
17
2021/2/11
18
2021/2/11
19
2021/2/11
20
2021/2/11
21
(三)数理统计分析思路及方法 巴特雷图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2021/2/11
22
失效分析的一般程序
机械零件失效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分析的目的 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很难规度一个统一的分析程 序。一般说来,大体上包括:
2021/2/11
10
工作程序
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上端事件); 对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使用等技术资料进
行分析; 采用手工或计算机合成故障树; 求出能使上端事件发生的必要且充分的最小数目
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收集计算时必须的故障率数据; 计算上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基本事件的重要度作评价; 分析计算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2021/2/11
4
2. 根据产品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模式分析 的思路及方法
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一个具体的零件失 效后,根据其表现形式(过量变形、表面损伤 和断裂)进一步分析失效模式,然后分析导 致这种失效模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 后找出失效的原因。
2021/2/11
5
3. “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
所谓“四M”分析法,是指将Man(人)、Machine(机器设备)
、Media(环境介质)和Management(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
进行分析的方法。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常采用此种方法。依此
分别进行如下四方面的分析工作。
(1)操作人员情况的分析 如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
玩忽职守、主观臆断和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以及缺乏经验、反应
(3)加工制造缺陷分析 铸、锻、焊、热处理缺陷,冷 加工缺陷,酸铣、电镀缺陷,碰伤,工序间锈蚀严重,装配 不当,异物混入及漏检等。
(4)使用及维护情况分析 超载、超温、超速,启动、 停车频繁或过于突然,润滑制度不正确,润滑剂不合格,冷 却介质中混有硬质点,未按时维修保养,意外灾害预防措施 不完善等。
3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2021/2/11
1
3.1失效分析的方法及程序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思路及方法
2021/2/11
2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一般用于具体零、部件及不太复杂的设备系统的失效分析中。
1. 按照失效件制造的全过程及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 2. 根据产品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模式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3. “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
迟钝和技术低劣等局限性。
(2)环境情况的分析 主要指的是产品在使用状态下所处的
环境条件,如载荷状态、大小、方向的变化。温度,湿度,尘埃,
是否存在腐蚀介质等。
(3)设备情况的分析 主要指的是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
加工制信水平及安装、运输保护措施等。
(4)管理情况的分析 如缺乏适当的作业程序,保护措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