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二〕诊断依据依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2X〕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病症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医治方案的选择及依据依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2X〕1.药物医治原则(1)急性期医治:操纵病症、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稳固期医治;防治病症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医治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医治,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医治: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医治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0-F33.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病症,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别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脑功能分析5.肝功能6.心肌酶7.肾功能8.血清离子9.凝血四项10.血糖11.脑CT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 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中医院郁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1991年制定的《情感性(心境)障碍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以及2000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实证1肝气郁结证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脱闷暧气,腹胀便薄,妇女月经不调。
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方药:炒桅子15g,醋香附15g,琥珀粉7.5g,首乌藤50g,柴胡15g,当归15g,淡豆豉20g,炙远志15g,白芍15g,川尊15g,郁金30g,炒酸枣仁30g等。
若见失眠不寐者,加夜交藤40g,柏子仁15g;暧气重者,加旋覆花10g,苏梗10g;月经不调者,加丹参10g,红花10g,赤芍10g;健脾祛湿须加入乌药10g,茯苓15g;饮食积滞腹胀则加入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0g,莱瓶子IOg等。
中成药:越鞠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每日2次。
解郁安神颗粒,每次10g,温水送服,日3次。
舒肝解郁胶囊,每次2粒,温水送服,日3次。
2气郁化火证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
眩晕,头痛,头胀,目赤,失眠,口干口苦,嘈杂吞酸,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炒桅子15g,醋香附15g,琥珀粉7.5g,首乌藤50g,柴胡15g,淡豆豉20g,白芍15g,川苜15g,郁金30g,黄连10g,黄苓10g,龙胆草IOg等。
若见口苦便秘重者,加生大黄10g,芒硝5g,厚朴10g;肝火上炎者,加菊花10g,钩藤15g,白痍藜10g;呕恶吞酸明显者加入清半夏10g,海螺的20g;小便频数则加入泽泻15g,车前子10g,川木通IOg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每日2次。
(二)虚证1心肾阴虚证症状:情绪不宁,心烦而悸,口咽干燥。
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兼遗精,腰膝酸软。
舌红少苔,甚则无苔。
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发布时间:2017疾病分科:神志病科相关中医临床路径:郁病(抑郁发作)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出版)。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等。
以情志内伤为主要因素,病机发展以气郁为先,进而变生他证。
不2. 西医诊断标准F32抑郁发作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其他常见症状是:(1)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2)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3)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4)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5)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6) 睡眠障碍。
(7) 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
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
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
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
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二)证候诊断1. 肝郁气滞证: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面色晦暗,嗳气频作,善太息,夜寐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 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3. 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神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自汗,纳谷不化,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
郁病中医(简要)

郁证(抑郁症)中医诊疗规范一、疾病概述:郁病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临床表现主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等,以情志内伤为主要因素,病机发展以气郁为先。
二、疾病诊断(一)辩证要点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病发生主要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郁病以气郁为主,但治疗时辨清六郁,一般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关系于脾。
2、辨别症候虚实六郁病变,即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导致症候属虚。
(二)症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活动即感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2、肝郁气滞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面色晦暗,嗳气频作,善便太息,夜寐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3、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神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自汗出,纳谷不化,舌质淡,苔白,脉细4、肾虚肝郁证:情绪低落,烦躁兼兴趣索然,神思不聚,善忘,忧愁善感,胁肋胀痛,时有太息,腰酸背痛,性欲低下,脉沉细或沉弦。
5、肝胆湿热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多梦,耳中轰鸣,头晕,头胀,腹胀,口苦,咽有异物感,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三、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易过猛,在实证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胃,在虚证治疗中,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二)辩证选择中药汤剂1、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甘草、半夏、厚朴、茯苓中成药:补脾益肠丸2、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和胃,理气解郁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当归、陈皮、百合、合欢花、佛手、川芎、甘草、中成药:逍遥丸3、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远志、郁金、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甘草中成药:归脾丸4、肾虚肝郁证:治法:益肾调气,解郁安神推荐方药:颐脑解郁方加减:五味子、郁金、柴胡、合欢花、栀子、白芍、甘草中成药:疏肝解郁胶囊5、肝胆湿热证:治法:清肝利胆宁心安神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木桶、泽泻、当归、生地、柴胡、车前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三)中医特色疗法1、耳穴压豆2、心理疏导3、体针四、预防、调摄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内伤2、对郁病者,用诚恳、关怀、同情、耐心的态度,取得患者信任3、做好精神治疗,增强治愈疾病信心,解除情志致病原因,促进郁病完全痊愈参考文献:1、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2、中医诊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3、河北中医护理规范/张喜锐主编河北科技出版社, 2010.3河北省新河县中医院刘晓娟。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
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1.1.2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1.1.3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1.2鉴别诊断1.2.1癫证:郁病者可见神志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应与癫证相鉴别。
癫者多发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别,病程较长,病证难以自愈,较少自行缓解;郁病为女性多见,受精神刺激可间歇性发作,停则如常人。
1.2.2 阴虚喉痹:都病中有梅核气症状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但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咽中异物感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心情抑郁时异物梗阻感加重。
而阴虚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为多,与感冒、长期的嗜食辛辣及嗜好烟酒相关,自觉咽中有异物感,但与情绪变化无关,感受外邪或劳累为加重的原因,常伴有咽于、咽痒,或有咯吐黏稠白痰等症状。
1.2.3噎膈:郁病中有咽中异物感等梅核气症状者,需与噎膈鉴别。
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以吞咽困难为主,其梗阻感与进食相关,多位于胸骨后而不在咽部,且吞咽困难程度日益加重,重者可水米不进,高发于中老年男性,行食管的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2.4痴呆:年高患郁病者,应注意与痴呆鉴别。
痴呆患者具有渐进的认知功能减退病史;而郁病患者的病前认知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即使有认知功能减退,也是与郁病发作相关,且具有突发性。
首发抑郁症标准化临床路径2

抑郁症标准化临床路径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境障碍重度抑郁发作(ICD-10:F32.2/F32.3):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ICD-10:F32.2),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ICD-10:F32.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上首次/单次发病的重度抑郁发作。
2.存在患病易感性:包括遗传、生化、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不利的心理社会环境、人格等因素。
3.常伴随焦虑/激越症状、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乏力等),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促甲状腺素激发试验和睡眠脑电图检查等,有时也有助于诊断。
5.需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精神病学新进展》(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赵靖平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药物治疗。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3.心理治疗。
4、其它辅助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2/F32.3心境障碍重度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催乳素、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等);3.脑电图/脑地形图,心电图,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B超,胸部X光片,必要时作脑CT;4.人格、智力等心理测验;5.抑郁焦虑情绪、躯体症状等相关临床量表;6.有条件者可行睡眠脑电图测定。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临床表现1. 主要表现。
(1)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快感缺乏等情绪症状明显。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二)诊断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1.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0-F33.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脑功能分析5.肝功能6.心肌酶7.肾功能8.血清离子9.凝血四项10.血糖11.脑CT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中医临床路径精神科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59)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 (63)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一、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寐(TCD 编码:BNX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失眠(ICD-10 编码:F5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 C D -1 0精神与行为障碍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临床常见证候: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心肾不交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寐(失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寐(TCD 编码:BNX040)和失眠(ICD-10 编码:F51.0)。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SPIEGEL 量表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多导睡眠监测(PSG)、阿森斯失眠量表、中医症状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头颅CT、P300、MRI、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
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1.1.2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1.1.3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1.2鉴别诊断1.2.1癫证:郁病者可见神志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应与癫证相鉴别。
癫者多发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别,病程较长,病证难以自愈,较少自行缓解;郁病为女性多见,受精神刺激可间歇性发作,停则如常人。
1.2.2 阴虚喉痹:都病中有梅核气症状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但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咽中异物感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心情抑郁时异物梗阻感加重。
而阴虚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为多,与感冒、长期的嗜食辛辣及嗜好烟酒相关,自觉咽中有异物感,但与情绪变化无关,感受外邪或劳累为加重的原因,常伴有咽于、咽痒,或有咯吐黏稠白痰等症状。
1.2.3噎膈:郁病中有咽中异物感等梅核气症状者,需与噎膈鉴别。
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以吞咽困难为主,其梗阻感与进食相关,多位于胸骨后而不在咽部,且吞咽困难程度日益加重,重者可水米不进,高发于中老年男性,行食管的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2.4痴呆:年高患郁病者,应注意与痴呆鉴别。
痴呆患者具有渐进的认知功能减退病史;而郁病患者的病前认知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即使有认知功能减退,也是与郁病发作相关,且具有突发性。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六版,2005年)。
郁病就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得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等。
以情志内伤为主要因素,病机发展以气郁为先,进而变生它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F32抑郁发作(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得轻躁狂或躁狂症状。
(3)须除外得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就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F32.0 轻度抑郁发作A.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
B、至少具有下述三条症状中得二条:(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2)对平日感兴趣得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C.附加下述症状,共计至少四项:(1)自信心丧失或自卑;(2)无理由得自责或过分与不恰当得罪恶感;(3)反复出现死得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观证据均可);(6)任何类型得睡眠障碍;(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得体重变化。
F32.1中度抑郁发作A。
符合F32抑郁发作一般标准。
B.至少具有F32、0B中三个症状中得二条。
C.F32。
0C中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个症状、(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2. 肝郁气滞证:精神抑郁,胸胁作胀或脘痞,面色晦暗,嗳气频作,善便太息,夜寐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抑郁症临床路径56576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二)诊断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1.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0-F33.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脑功能分析5.肝功能6.心肌酶7.肾功能8.血清离子9.凝血四项10.血糖11.脑CT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目录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郁病(强迫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
一、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癫病(TCD编码:BNX07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编码:F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癫病(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癫病(精神分裂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病(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
2.癫病(精神分裂症)首发病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3)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4)心理测验与量表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一、入径标准:1、适合对象(1)第一诊断为ICD-10 F32/F33抑郁障碍;⑵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外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2、诊断依据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32/F33)的诊断标准。
二、医嘱方案:1、一般医嘱:1)精神科护理常规;2) I/II级护理(精神病);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4)精神科监护;5)行为观察和治疗;6)防伤人毁物/防自杀自伤/防逃匿、走失/防噎食;7)普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低温流质饮食;8)出院医嘱;9)精神科量表:精神科A类量表/精神科B类量表/精神科C类量表。
2、检查医嘱:①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粪常规检查;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血糖);③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④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⑤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DR、头颅CT检查。
附:复查内容及时间:每月复查一次,项目: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3、药物治疗医嘱:1)盐酸舍曲林片;2)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3)盐酸帕罗西汀片;4)艾司西酞普兰片;5)米氮平片;6)多塞平片;7)喹硫平片;8)奥氮平片;9)利培酮片;10)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1)氯氮平片;12)盐酸氟哌啶醇注射液;13)盐酸地西泮注射液;14)盐酸本海索片;15)盐酸普萘洛尔片;16)氢澳酸东莨菪碱注射液;17)右佐匹克隆片;18)阿普唑仑片;19)氯硝西泮片。
4、专科特殊治疗医嘱:1)心理治疗;2)暗示治疗;3)松弛治疗;4)工娱治疗;5)工娱治疗;6)行为矫正治疗;7)物理治疗:慢性小脑电刺激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植物神经功能检查治疗;改良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三、非医嘱方案:第1天:1)署知情同意书及各项协议书2)病史采集,体格,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3)临床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评估:认知功能检查,人格特征及行为模式的评估,风险评估4)了解患者及家属关注问题、进行住院指导5)初步诊断,提出初步治疗计划6)完成首次心理治疗7)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人院8小时内)第2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形了解病史及病情,确定诊断,制定综合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4)完成人院记录(人院24小时内)第3天:1)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病史及病情,核实诊断,完善修订治疗方明确诊断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第4-6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风险评估3)完成病程记录4)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7-13天:1)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复查异常指标,必要时请会诊,并记录5)完成病程记录6)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第14-20天、第21-27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心理治疗5)完成病程记录第28-34: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5)复查化验检查第35-41天、第42-48天、第49-55天:1)临床评估2)药物副反应评估3)风险评估4)完成病程记录第56天:1)出院病情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2)出院后治疗方案3)心理评估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四、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明显好转;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抑郁症标准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二)诊断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1.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脑功能分析5.肝功能6.心肌酶7.肾功能8.血清离子9.凝血四项10.血糖11.脑CT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的轻度抑郁发作患者。
一、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郁病(TCD编码:BNG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郁病(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
(1)肝郁脾虚证
(2)肝郁气滞证
(3)心脾两虚证
(4)肾虚肝郁证
(5)肝胆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门诊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郁病(TCD编码:BNG110)和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伴有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极观念、有自杀自伤倾向者。
(3)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4)不愿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郁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象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就诊当天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心理测量: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B超、经颅多普勒、胸部X线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五态人格、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L-90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化痰散结
(2)肝郁气滞证:疏肝和胃,理气解郁
(3)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4)肾虚肝郁证:益肾调气,解郁安神
(5)肝胆湿热证:清肝利胆,宁心安神
2.针灸治疗:根据证候分型采用相应的穴位治疗。
3.特色疗法:可采用中医系统心理疗法、中医五行音乐疗法、静坐疗法、理疗和电针疗法、穴位刺激调控法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抑郁症状改善,兴趣提高,疲乏感减轻,睡眠改善。
2.自我评价提高。
3.社会功能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门诊治疗28天,如症状未好转者,需重新评估,确立诊断,确定诊疗方案。
2.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门诊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或家属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郁病(TCD-BNG110)〔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 F32.0,F3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附件1
中医临床路径费用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注:1. 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院内中药制剂。
3.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蒸、药浴、中医诊疗设备等。
4.项目3—8指单病种次均费用所占比例。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注: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附件3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医特色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注: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中药治疗比例提高情况是指和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情况比较。
附件4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注: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附件5
中医临床路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注: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治疗费用合理与否是指过高或过低。
3.治疗疗程满意与否是指时间过长或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