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中医诠译、脏腑属性分析
【 Ke y w o r d s 】 m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s y m p t o m; s y n d r o m e ; 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 n i s m
・
临 床 研 究
・
多发 性硬化症状 的中医诠译 、 脏腑属 性分析
樊永 平 张 庆
( 1 .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 天坛医院 中医科 , 北京 1 0 0 0 5 3 ; 2 .北京 同仁堂 中医医院妇科 , 北京 1 0 0 0 5 1 ) 【 摘要 】 以 中医经典理论为主 , 解释多发性硬化症状 的病理 机制 。将这 些症状 进行证 候归 纳和脏腑 属性推 演 , 最 终认 为 , 多 发
多 发性 硬化 是 中枢神 经 系 统 的炎 性脱 髓 鞘 疾 病 , 脑呜。 因时 间 和 空 问 的 多发 而 命 名 , 其症状复杂而多变 , 治 2 ) 眼 睛症 状 : 眼胀 、 眼痛 、 眼斜 ( 斜视 ) 、 歧视 ( 复 疗 难度 极 大 , 迄 今 为 止 仍 是 世 界 性 难 治 病 。 目前 , 视) 、 凝视 、 视物 褪色 ( 如深 红 变为粉 色 , 正常 色 彩变 为
d e i f c i e n c y o f l u n g a n d s p l e e n q i , P h l e g m,b l o o d s t a s i s a n d h e a t j o i n e d p a t h o g e n i c c a u s e .T h e s e r e s u h s l a i d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多 发 性 硬 化 的 中 医 发 病 机 制
吴 林 李 鹏 徐 兴 华 。
1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 院 南 宁 5 0 2 2 3 0 3 .广 西 中 医学 院
关键词 : 多发 性 硬 化 ; 腑 ; 脉 脏 督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文 献 标 识 码 : R9 A
文 章 编 号 : 0 5 5 0 ( 0 0 0 - 1 90 1 0 — 5 9 2 1 ) 10 — 2 2
多 发 性 硬 化 ( lpeslrss MS 是 一 种 主 Mut l c o i, ) i e 要 累及 中枢神 经 系统 白质并 导 致 多部 位 髓鞘 脱 失 的 自身免 疫 性 疾 病 , 有 易 复 发 和 致 残 率 高 的 特 点 。 具
话 ・痿 论 》 “ 乃 正 气 本 虚 , 成怫 郁懈 惰 之 病 , :痿 致 为
柔 缓之 邪 , 以不 足名 之 。故 或 因 初感 湿 痹 , 久 成 当 郁 热 , 血渐 虚为痿 者 有 之 , 以拘 论 也 。关 于 内生 湿 气 难 ” 热, 主要 是 指 因饮 食 厚 味 等导 致 中焦 受损 , 胃亏 虚 脾
1 肾精 不足 , 髓海 失充
肾中精气 乃机 体 生命 活 动 之 本 , 育 就 健 全 ,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精 明 脑 就
内生湿 热而 致痿 。谢 仁 明 认 为 相 当一 部 分 病 人 活
居 湖 畔 海 滨 , 居 住 、 作 于 潮 湿 秽 浊 的环 境 之 中, 或 工
临床 表 现 为 瘫 痪 、 木 、 性 痉 挛 、 语 、 力 障碍 、 麻 痛 失 视
运用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医分型思路
疗。 综 上 可 见 , 发 性 硬 化 中 医分 型 目前 缺 乏 统 多
一
1 多发 性硬 化 的诊 断和 辨证现 状
多 发性 硬化 ( ut l slrs , ) 一 种免 疫 m lpe ceoi MS 是 i s
、
公 认 、 观 的标 准 , 涉 及 证 型 多 而 繁 杂 , 客 所 治
硬 化 临 床 分 为 4型 : 发 缓 解 型 MS(ea s g 候 ” 症 状 、 征 等 临床 信 息 ) 复 rlpi n ( 体 的辨 识 , 以确 定 病 变本
rmiig MS R MS 、 继 发 进 展 型 MS(eo d r 质 , e tn , R ) t scn ay 它包 括 病位 证 素和 病性 证 素 。其 中病 位证 素 2 0 porsie rges MS S MS 、 原 发 进 展 型 MS(r r 项 : 神[ 、 、 、 、 、 、 、 、 肠 、 v ,P ) pi y ma 心 脑】心 肺 脾 肝 肾 胃 胆 小 大肠 、 porsie MS P MS 、 展 复 发 型 MS porsie 膀 胱 、 宫 、 室 、 rges ,P ) 进 v (rges v 胞 精 胸膈 [ 焦]少 腹 [ 焦] 表 、 表 上 、 下 、 半 rlpig MS P MS 。 ea s , R ) n
步。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证 理 论 , 在原 有 中医辨 证 4 结 语 是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创新 . 比较 深 刻 、 体 地 揭 示 了 中医 具 综上所述 , 以证 素为 核 心 的辨 证 体 系 , 学 地 科
辨 证 的基本 规 律 和基 本原 理 。它 先 辨 有 限 、 固定 的 将 各种 疾 病分 为病 位 证素 和病 性 证 素 , 为辨 证 的 作 证素 , 再确 定 复 杂 、 多样 和 动态 的证 名 , 后 以 病位 基 本 单 元 , 示 出辨 证 思 维 的 内在 规 律 , 辨 证 方 然 揭 使
26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分布
【 关键词 】 多发性硬化 ; 特点 ; 临床 中医证候 【 中图分类号 】 R22 4
Cln c lf a ur sa r d to lCh n s e cne s n o e t p s p e e a in o i ia e t e nd t a ii na i e e m dii y dr m y e r s nt to f
用 临床
病例分析统计方法 , 2 1 MS患者的临床特点 、 对 6例 舌苔脉象 和中医证型进行归纳 、 分析 。结果
本组 病例女性 与男性 患者之 比
为 18 1 患者 发病 年龄在 2 4 . :, 0~ 0岁之间 的 11例( 8 )8 . % 的患 者无 明显的诱因 , 5 5% , 2 0 以急性起病 、 复发 一 缓解多见 , 平均复发
2 1 6月 0 2年
首 都 医 科 学 学 报 大
y J u n lo a i lMe ia v r i o r a fC pt d c lUnie st a
Jn 0 2 u .2 1
V0. No 3 133 .
第3 3卷
第 10 -75 2 1 .3 0 4 d i 1. 9 9ji . 0 67 9 .0 2 0 . 0 ] s
21 , . 次 大多数患者以感觉 、 觉和运动障碍为首发和就诊 即时症状 , 视 中医辨证 有肝 肾阴虚 、 ’ 脾 肾阳虚 、 阳两 虚 、 阴 脾气 不足 、 痰热 瘀 阻等 , 主要 涉及 肾 、 、 3种脏器 。结论 肝 脾 本组病例证候要 素 以肝 肾阴虚 、 肾阳虚 、 、 脾 痰 血瘀 、 、 为最多 。因此 , 湿 热 MS本虚 以肝。 肾阴虚 、 肾阳虚 为主 , 脾 邪实 以痰 、 血瘀 、 、 湿 热合而为病 为主。其 中肝 肾阴虚和痰瘀 内阻 的病理机制在多发性 硬化患者 中具 有 普遍性和代表性 , 一特点从患者 的舌象和脉象 上也 可以得到佐证 。 这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伏后发病,推测这种目录可能足痫毒。
dM s 患者m 液、脑脊液中发现事种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
麻略病《≈一种嗜神经g 毒,在r Ⅱ纪20年代就发现M s 患者血清滴度明址增高.但足¨s 的地域、人种分巾与该病毒的*布大相径旌。
EB 病市(Epst eLn …gavIr us ,EB V )卡要性犯B 淋B 细胞.多项研究发现M s 患者n :早年礴染EB V 的J 乙宰很岛,少数研究“为高选100%。
曾感染过的^群M s 发牛率较未感染青高8倍.EB V 抗体的滴度水平与M s 的发病也成m 相关(H ande lA E .-11li —n^J .D i SaN t oG ,eta 』2010:A s cher i o^.M ungerK L2010)。
人粪疱跨病毒6型(1lu 衄n her pesvi r us 一6,删v 一6)主要感染C D 4+T 细胞,研究表明H H V 6活动性的感染增加M s 的发病厦复发(K uusi s t ol LH y6t Y H.K aT es S .m 』2008)。
其它Ⅱ能与M s 有关的病毒还包括副流毒病毒、水痘旃毒、人类嗜T 柞E 细胞病毒、』.多癌病毒、小微糖核酸病毒等(B r a hicH 20l0)。
但是{:述结论多是通过检测抗体得m .j £未能从患者C N S 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所以目前认为病毒本身不会导致M s .m 是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廊致病,具体的机制±要包括以F 两种:①分f 模拟机制外源的捕毒感染后会激活T 淋B 细胞州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如果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与卟s ∞髓鞘抗原相似.就会导致交叉免疫反应,从Ⅲ攻击自身的髓鞘组织。
@表位扩展:足指免疫应答从针对某个抗原到其他抗原逐渐生多样化,它奉来£机体的一#保护机制,以晟有效的攻击方式对更多的外来抗Ⅱ产生应菩。
但是如果扩展到自身抗原就台导致f 常组织的损伤而致病(M c M a hon E J ,B ai 】eys L ,环境因素M s 的忠舾半随地理纬度的升高m 增加,热带地E 多小F5人/10打.盟带、寒带地K 选100~200人/10打,运讣布规律*■R 绝对性,如地*加拿^n ∞《带∞目日特^忠病率较低.Ⅲ地中海南部的撒丁岛居民发病率很高,这提示种族、其他环境因素等也影响着M s 的靛病(M iloR .K abanaE 2010)。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虚 损 : 天禀赋 不足 或 素体 阳虚 , 外 感寒 邪 , 先 或 阳气 受 损, 皆可 致 肾阳虚 损 。 “ 阳者 , 卫外 而为 固也 ” 《 问 (素
・
生气通天论》 。肾阳虚损, ) 卫外不 固, 则极易感受
肾虚封藏失职 , 肾精不足 , 精不生髓 , 影响脑髓生成 , 或 不能充养脑髓而发生病变。《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 说 “ 诸髓 者 皆属 于 脑 。 《 枢 ・ 论 》 : 脑 为 髓 之 海 ”灵 海 说 “
1 M S中 医病 因病机
乏, 筋骨失养 , 则痿软无力 ; 肝开窍于 目, 阴虚亏 , 肝 目 失 阴精滋养 , 目不 明 ; 则 阴 虚 火 旺 , 则 甚 出现 眩晕 、 耳
鸣、 头痛 等症 ; 阴 虚 风 动 , 或 出现 痛 性 痉 挛 , 痫 发 作 癫 等 。MS反复发 作或 重症者 缠绵 不愈 、 病势 渐进和 晚期 C NE E ME C NE No e e . 0 , 16 No. RL HI S DI I v mb r 2 1 Vo . 1 6
,
多 发 性 硬 化 的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及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思 路
孙 怡 陈士奎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医院, 北京海淀区西苑操场 1号 ,0 0 1 109 )
患 者 , 累及肝 肾 , 致肝 肾虚 损 , 肾 阴虚 。2 肾 阳 多 遂 肝 )
中医学认 为 , 本病 与先 天禀 赋不足 相关 , 肾为先 而 天之 本 , 与 肾密 切 相 关 。《 枢 ・ 脉 》日: 人 始 故 灵 经 “
生, 先成精 , 精成而脑髓生。 《 ” 素问 ・ 金匮真言论》 : 说 “ 夫精 者 , 生之本 也 。 此谓 肾中精 气 , ” 是脑 髓 生 成 和机 体生命活动之本 , 肾精充足 , 只有 才能生成脑髓并保证 脑髓 的健康发育、 成长。先天禀赋不足之根本为肾虚 ,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神经髓鞘损害为特征。
临床上,多发性硬化症呈现出多样化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如运动异常、感觉异常、视觉障碍、认知和情绪障碍等。
该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增加对该疾病的理解。
一、疾病特征及发病机制多发性硬化症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的研究表明,该病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导致免疫细胞攻击松髓鞘周围的神经纤维,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这一过程会导致脱髓鞘和神经纤维的损坏,最终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的障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广泛多样,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和感觉异常、疼痛、视觉障碍、认知和情绪障碍等。
1. 运动和感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肌肉痉挛、协调障碍和平衡问题等。
同时,感觉异常如痛觉过敏、触觉异常和感觉消失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2. 视觉障碍:多发性硬化症常引起视神经炎,导致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和视野缺损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双眼视力模糊或出现黑点或闪光点。
3. 疼痛: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痛、肌肉疼痛和颅神经痛等。
这些疼痛往往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4. 认知和情绪障碍:多发性硬化症也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
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维缓慢等。
情绪障碍则包括抑郁、焦虑和易怒等症状。
诊断多发性硬化症需要综合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MRI和脊髓MRI,可用于发现病变灶和脱髓鞘的存在。
三、治疗方法及挑战目前,多发性硬化症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中西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2 西 医治 疗
外感湿热之邪上犯于脑 ,蔽阻清阳,致脑髓受伤 ,神机不用 ,
湿热灼伤血脉或 阳明湿 热伤 筋 , 卫气血运行不畅 ,致筋弛 营
不收 ,乃为痿病证【。重者外感 热毒 , 而不 去 ,内灼于脑 , 1 1 伏
耗 灼脑 汁 , 损伤 脑髓 ,久则痰 阻脑 络 ,脑髓失养 ,临床多有
即反复发作 ;二是空 间多发 ,即部位多发 。发作性症状 的发
生率 、临床表现 不一 , 中以痛性 强直 发作 、发作性感 觉异 其
血黑便 ,肢体肿痛 , 唇青 舌紫或有瘀斑 ,脉细迟涩属 气滞 血 瘀 ,治宜益气养血活血 ,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 小柴胡 汤化裁 。 1
处方 :黄芪 、党参 、丹 参各 1 g,生地黄 、白芍各 1 g,柴 5 2
髓汤 ,重用生地 、淫羊 藿 、灵芝 、蜈蚣 等药 ,能抑制免疫 功 能的亢进 , 促进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 既可减少激素用量 , 减 轻激素 副作用 ,又 能减少 MS复发 ,并改善 MS的临床 和神 经受损体 征 , 具有一定 的临床效果。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 代表 方二 黄方( 胶囊 ) 为樊永 平教授 的临床 经验方[ 5 4】 - 。在治 疗多 发性硬化 的过程 中,要避免热疗 、热 浴、热饮 ,包括 中 药 水煎 宜凉 饮 ,这对 于预 防其 复 发十分 重要【。 2 】
和视神经 最常见 。多发性 硬化有两个 特点 ,一 是时间多 发 ,
李平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859·文章编号:1005-0957(2011)12-0859-01 ·临床报道· 李平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潘玥1,李平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天津 300193)【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针药并用;医案【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12.859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也有研究表明,MS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MS多在成年早期发病,最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
其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复视、膀胱功能障碍等。
迄今为止,MS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主要是抑制炎症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
李平教授认为可以通过针药并用减少西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减轻神经功能障碍造成的痛苦。
1 病因病机中医学文献中虽无多发性硬化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主症可将MS归于“痿证”、“喑痱”、“眩晕”、“青盲”等。
MS病位在脊髓和脑,与督脉循行恰好吻合。
肾主骨生髓,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形体窍官的生理机能。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濡养四肢百骸。
因此,MS 与脾、督脉关系密切,系脾肾两虚,督脉失养所致。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治疗取风池、完骨、天柱、神庭、水沟、四白、手三里、足三里等穴。
采用通督调神操作手法,患者先取坐位,用75%乙醇棉球穴位常规消毒,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医者手执0.30 mm×40 mm毫针。
周德生教授辨治多发性硬化的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闭” “ 便 秘” “ 阳痿 ” ; 有精 神症状 及认 知功 能障 的属 “ 郁病 ” “ 痴呆” 。其病因病 机不外三端 : 1 ) 内因为主。 先天不足 , 禀赋虚弱 , 髓海空虚 , 气化不及兼气机紊乱 , 风毒 湿燥 痰瘀 诸 浊邪 内蕴 , 或 胎毒 内蕴 , 更 易与 浊邪 交 冱, 蓄势待发 。2 ) 外 因启动。凡外感六 淫、 疫毒 , 或不 洁食物 、 药物 、 毒物 、 疫苗 、 虫 咬等 , 无论从 口鼻或奏理 而入, 皆伤形气 , 引动邪伏 。3 ) 其他如妊娠分娩 、 外伤 动扰 、 七情内伤 、 劳逸过度 、 环境调适失 和等 皆为广义 外因 , 致气机紊乱 , 或产生浊邪 , 或 引动伏邪。明李延 《 医学入 门》 指 出: “ 诸髓 皆属 于脑 , 下至尾骶 , 皆精髓
虚邪裹结之地 , 故亦为痹。因此 ,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 名仿《 素问》 “ 脑风” “ 众痹” “ 脑髓消” 等, 周教授 以“ 脑 髓痹” 称之【 。周教授通过对 2 2 3 例 多发性硬化患者 的四诊资料统计分析, 发现其辨证分型以湿热阻络 、 气
血 亏虚 、 瘀 阻经 络为 多见 J 。
世界 中医药 2 0 1 4年 1 月第 9卷第 1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周 德 生教 授 辨 治 多发 性 硬 化 的学 术 见解 及 临床 经 验
曾 荣 王 燕 胡 华 寇志 刚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神经 内科 , 长沙 , 4 1 0 0 0 7 )
关键 词
多发性硬化 ; 周德 生教授 ; 学术见解 ; 临床经验 文献标识码 : B
2 多发性 硬化 用药 特点
采用频数分析和 R型聚类分析对 4 2例多发性硬
多发性硬化的针灸、康复治疗及瞻望
关婧壶 唐 强 李德生 王 子龙 f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o 0 0 )
摘 要: 阐述 了多发性硬化 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 , 并进一步地分析 了多发性硬化的针灸治疗及其康复治疗。 关键词 : 多化性硬化 ; 针 灸; 康 复 可独立行走 , 继续治疗 1 个月 , 痊愈 出院, 随访 2 年未再复发 。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 残 留的神经功能 周后 , 缺 陷是影响多发性硬化康 复的主要因素 ,适 时的给予对症康 复治 2 . 2 机 理 研 究 自1 9 7 7年 B e s e d v s k y提 出“ 神经 一内分泌 一免疫 网络” 学说之 疗, 防止并发症 , 减少残疾和残障 , 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后 , 人 们对其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发 现免疫 系统可通过 免疫 细胞产 和独立生活能力。 另外 , 从 目前 已了解该病 的发病机制来看 , 单纯针 对某一个或某几个靶点的治疗 思路 并不能根 治本 病 , 而针灸恰从整 生释放 内分泌激素 以及 所产生的细胞 因子影 响神经 内分 泌系统 功 神经 活性 物质等多个环节对 M S患者体 体着眼 , 通过机体 的 自我双 向 良性 调节达到平衡 , 从而发挥 其治疗 能 。针灸可通过细胞因子 、 其特点具有双 向性 、 整体性 。 针 作用。 基于康复 与针灸的作用 ,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 将有着广泛 的前 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系统起调节作用 , 景。 灸刺激穴位后 , 局部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人 中枢神经系统 , 引 言 引起 中枢 释放 递质 , 分泌细胞因子等一 系列变化 , 实现 调控机体 免 多发性 硬化 ( m u h i p u l e s c l e r o s i s , M S ) 是 中枢 神经 系统 的 自身免 疫系统的功能。 头穴疗法是利用针法 、 灸法 、 推拿及其它方法 , 刺激脑 的体表 投 疫性疾病 , 主要病 理变化包括慢性炎细胞 浸润 , 白质脱髓鞘改变 。 脑 治疗各种疾病 的一种针灸方法 。 研究 表明 , 头穴 室周围 白质、 视神经 、 脊髓 、 脑干 、 小脑为本病最长累及的部位 , 其特 影 区及其邻近腧穴 , 征是 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 障碍 的症状和体征 的多样化 , 配合反 复的缓 丛刺可通过提高脾脏指数 、 胸腺指数 、 血白细胞数 , 增强脑组织 S O D 解与复发 。最常见 的发病症状为肢体无力 , 感觉异 常, 视觉异常等。 活性从而延缓 免疫器官萎缩 、 增 强免疫功能。并根 据大脑皮层的功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 , 女性多于男性 。 能定位理论 , 头穴针刺具有控制 和调节作用 、 改善全身状况 。 近年来 , M S发病率 不断提高 , 引起 了医学界 广泛关注 , 由于对 实验性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E A E ) 模 型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动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缺乏深入 了解 , 临床上 至今无有效治疗手段 。 目 物模型 ,电针 E A E 模 型大 鼠的百会 、肾俞 、足三里可以降低血清 前公认 甲基强 的松龙 ( M P ) 是治疗 复发期 MS的首选药物 , 能缩短 急 I F N一 、 T N F - d 和抗 MB P 的水平 , 升高 血清 I L 一4 、 I L 一1 0和尿 性发作期 , 缩短病程。临床实验证 实 , 在急性发作和加重期 , 用肾上 酸的水平 , 诱导 T H 。 细胞 向 T H : 细胞分化 , 有效地抑制 T Hl 类细胞 腺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并缩短急性期病程 , 但对 能否 活性及增强 T H : 类 细胞 活性 , 对其达 到治疗 目的。 预防复发及降低长期 的功能障碍 尚无法评 。 大多数患者在激素减 量 3多发 性 硬 化 的 康 复治 疗 或停药 时病情 复发 , 使 部分患者长期不能停用激 素 , 只好再加 大激 对 于复发进展型 和持续进展型患者来说 , 尽管药物 治疗 的进展 素用量 , 使副作用发生率增 高。 因此 , 寻找一种 安全有效 的临床长期 已使多发性硬化症 预后有 了很大 的突破和改观 , 但残 留的神经功能 治疗方法 , 遏制病情进展 ,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 缺损依然是影响此类患者生活质量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康复 的介入 1 病 因与发病机制 尤为重要 。 MS 通 常被认为是免疫 介导的疾病 , 有遗传易感性 。 已有的研究 3 . 1 临床研究 表明 M S是 由多种发病机制导致 的组织损 伤,这为有效 的治疗 MS 李纪仲等治疗 1 例M S合并 四肢痉挛患者 ,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提供 了多种可能。 C h a o w o t 于1 8 6 8 年首先系统地描述 了 M S的l 临床 的分离 、 牵引和滑动手法从肢体远端开始介入进行各个大关节 的分 及病理特点, 数 十年来 尽管国内外学 者从 免疫 学 、 分子生物学 、 病 毒 离 、 牵引和滑动运动 。 具体手法为 : ①髋关节负重面分离②髋关节 向 学、 神经影像 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 出许多新 的论 点和 后方滑动 。治疗 8周后 , 患者功能障碍 明显好转。 概念 , 但其病 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未 阐明, 影 响了 MS的治疗 。较公 刘颖慧等治疗 MS患者 2 O 例,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 认 的观点认为多发性硬化可 能是 遗传易患个体 与环境 因素相互 作 的康 复训练 。 ①肢体功能障碍 的康复 , 患者病情稳定 4 8 h 后开始规 用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 c e n  ̄ M n e  ̄ o u s s y s t e m, C N S ) 自身免疫 性 范康复治疗 , 强调个体化 、 有针对性的功能训 练。 ②痛性痉挛 的康复 疾病 。遗传 、 病毒感染 , 自身免疫反应及性激素紊乱等都和 MS的发 ③言语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 的康复 。 ④膀胱和直肠 功能 障碍 的康复 病有一定 的关系 ,它们可能 直接 或间接造成免疫 系统紊乱 而诱 导 以及一些心理治疗。通 过一 系列有针对性 的康 复训 练 , 患者 的症状 M S。 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及改善 。 2多发性硬化的针灸治疗 3 . 2机理 研 究 针灸认为人体 的经络系统不但具有联 系脏腑和肢体 的作用 , 并 多发性硬化 引发 的神经功 能缺失几乎是 随处可见的 , 不仅表现 担 当着运行气 血 , 濡养全身 , 抗御外邪 , 保 卫机 体的职责。针 灸的调 为肢体感 觉运动功能 的损 害 ,更 多表现是复杂 的多器官重 叠性 损 节作用几乎涉及免疫 系统 的各个环节 , 针刺不同的腧穴可调节不同 害。基于 M S神经功能缺 失具备 累加性和复发 、 进展性的特征 , 有人 的免疫分子或免疫 细胞 , 这种调节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 。 提出 了多发性硬化治疗 中应 遵循 对患者 的医学教育 一物理 作业措 2 . 1 临床研究 施 一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康复医学模式 。 多发性 硬化 的治疗 目标是预 杨兆 刚针刺治 疗多发性 硬化 6 9例 , 取穴 : 肝俞 、 三 阴交 、 太 溪 防疾病进展 , 最大 限度地恢 复受损 的神经功能状态。 因此 , 物理康复 等。 言语障碍 、 声带麻痹及眼球麻痹加风池 、 廉 泉、 舌下金津 、 玉液刺 应该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功能康复和身体锻炼能最大 血少许 ; 以球后视神经炎 为首发症状加 晴明、 球后 、 光 明; 运动感 觉 限度地恢复神经功 能, 是患者独立 自主生活的关键 因素。持续有规 障碍以阳明经 为主 , 可酌情选用颊 车 、 下关 、 地仓等 。其他症状 如尿 律 的物理康复可以使患者恢复肌 肉张力 , 增加肌肉耐力和骨骼强度 频、 尿急 、 尿失禁及尿满 留, 以秩边透水道 、 气海 、 关元为 主。针刺 4 以及调节情绪波动 , 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 个疗程 , 患者症状 均有 明显 改善 。 4展 望 丁氏治疗 M S患者 ,治疗前 主症 : 双下肢肌力 0级 , 翻身困难 。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痛症治疗 、 头针取穴 , 半年后 , 患者可 自行梳洗 , 单独行走数里路 。 功能康 复等领域 , 适 用于多种病症 的临床治疗 , 具 有较大 的实用价 徐丽宏 治疗肢 体截瘫 MS患者 1 例 ,治疗取双侧肝俞 、 环跳 等 值 。但其治疗 主要 以被动的穴位刺激为主 , 发 挥患者的主动运动和 穴并 配以电针 以泻邪 。 经治 7天可扶东西行走, 自觉双腿有力 ,针 2 功能训练方面有所不足 ; 同时 , 辨证治疗 常以脏腑 、 经络为依据 , 疗
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病因不明、病程波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方面逐渐受到关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一、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理论基础1. 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
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调理,在治疗上注重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的不同病情和病机,中医药采取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2. 中医药整体观念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多发性硬化症是由于人体内部的失调导致的疾病。
因此,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促进自愈能力的提高。
二、1. 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的应用上。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机制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的病情。
例如,黄芩、白芍等草药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黄连、黄柏等草药则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当归、川芎等草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2. 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之一,也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调节自律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等多种机制来缓解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
例如,激活特定穴位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并改善病患的运动功能;针灸还可以缓解疼痛、疲劳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医药在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谈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优势
◇文献综述◇
谈 中医药 辨证 治 疗 多发 性 硬化 的优 势
郑 燕芳
( 河北 省唐 山市协 和 医院
关键 词 : 多发性硬化; 中医药; 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 号 :74 5 R 4 . 文 献标识 码 : C
030 ) 600
文章 编号 :080 0 (07 0-25 2 10 -85 20 )927 - 0
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 险性 , 减少发作次 数和发作严 重程度 。 用皮质激素者 肾上腺皮质 的结 构和功能 , 有利于加 强巩 固疗效 , 此外 , 根据 肾主骨生髓 , 髓汇于脊柱为脊髓 , 上汇于脑 为脑髓 和肝 减少副作用 。陆曦等 通过对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M 5例临床 观 S3 主疏泄 , 条畅情志的理论 , 借助中医药 的补 肾填精 , 智健脑 , 益 疏 察 , 认为肝 肾阴虚和脾 胃虚弱 为其基本证 型, 血淤 和湿热证多见 肝解郁 , 调和气血 , 起到补益脑髓 、 强肾壮督 、 愉悦情志 、 增进智力 于病程较长或长期应 用皮质 激 素者 , 中医 治疗 分别 选用左 归丸 的作用 , 这些 方面的作用正是西药所不能企及 的。中医药 的这些 ( 生地 、 熟地 、 枸杞 、 知母 、 丹参 、 白芍各 1 , 2g 山茱萸 、 女贞子 、 鹿角 作用很有 可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 的进程 , 防止漫长病程 中 胶 、 龟版胶 、 川牛膝、 当归各 1 , 0g生甘草 5g , ) 六君子汤( 黄芪 、 丹 患者脑髓 的减少和脑容量急 剧下降。当然 , 欲取得这些疗 效 , 长 参各 1 , 5g党参 、 白术 、 茯苓各 1 , 0g法半夏 9g 陈皮 8g 大枣 1 , , 2 期坚持 中医药治疗是关键 。
多发性硬化 ( u il c rs , ) 一种 病 因未 明的 以中 响较大, M hpe l oi MS 是 Se s 导致病机错综 复杂 。在病机 的甄别方 面 , 最重要 的是 分 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的 自身 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 , 清阴虚 与阳虚 , 湿热与痰热 。疾病的早期大多数是 因为肺热壅于 在世界范围内 M S发病 率不断 上升 , 引起 了医学界 的广泛关 注 。 上焦 , 五脏积 热而水亏致痿 , 结合本病是肝肾阴虚 , 邪阻于脑或 脊
感染因素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
基 因和其 关 系最密 切 ,然而 ,对 单 卵孪 生双胞 胎 的
观察 发 现 其 罹 患 MS几 率 只 有 3 0 %人类疱疹病毒
.
等 对 3组 MS患 病情 况不 一 致 的单 卵孪 生 患 者 的
C I M 淋 巴细 胞 m R N A转 录组 和 表 观 基 因组 序列 进
MS a nd ha v e p a r t i c i p a t e d i n t h e i mmu n e me c ha ni s m i n i t s mo r b i d i t y v i a i n c r e a s i n g o r d e c r e a s i n g i mmu n e r e s p o n s e .
6( HH V . 6 ) ,以潜伏 期 和周期 性活 化交 替 为特 征 ,
和 MS的复发 一 缓解 模 型非 常相 似 。
一
行 分析 发 现 ,他们 之 间的差 别还 不足 以解 释疾 病 患
病 的不 一致 性 。这 也进 一步 提示 ,除 了公认 的基 因
巴细胞 是病 毒免 疫 主要 细胞 ,在 M S活动 期 占主导
脂多灶点损伤以及轴索损害引起的累加的临床体征
为特 点 的 自身免疫 紊乱 疾病 。基 因环 境 和异 常 的免
疫 调 节产 物 都 可 视 为 MS等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的诱 因¨ 。无 数 基 因都 与 MS的 易 感 性 相 关 ,而 MHC
t o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i t s o n s e t i s c l o s e l y l i n k e d t o s e v e r a l v i r u s e s a n d b a c t e ia,a r mo n g wh i c h,t h e Eps t e i n — Ba r r Vi —
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草、 蒲公 英 等 , 化 痰解 毒 常 用半 夏 、 胆南星、 茯苓 、 僵
蚕 等 。毒邪 往往具 有 兼 加 的特 点 , 几 种解 毒 方 法 往 往联 合应 用 , 并 配 以淫 羊 藿 、 巴戟天 等 温 补 肾 阳 , 菟 丝子 、 沙 苑 子 等补 肾 阳、 滋 肾阴 , 黄芪 、 党参 、 白术 等 补脾 益 气 , 酌 配赤 芍 、 川 I 芎、 红 花 活血 化 瘀 , 全蝎 、 蜈 蚣、 水 蛭等 祛风 通 络 止 痛 。 中药 治疗 的 同时 应 选用 大剂 量 肾上 腺皮 质 激 素 短 程 冲击 治 疗 , 首 选 药 物 为
痿论》 , 《 素问 ・ 生气 通天 论》 有“ 因于 湿 , 首如 裹 , 湿
热 不攘 , 大 筋短 , 小筋弛长, 短为拘 , 弛 长 为痿 ” 的记
述, 说 明本病 与湿 、 热 之邪 致病 有关 。郑 绍周 教授 在
郑 教 授认 为急 性 发作 期 以邪实 为 主 , 应 重在 祛 邪, 标本 同治 并 配 合激 素 治 疗 。此 期 肾虚不 足 是 发
泼 尼松 龙 。
2 . 2 慢 性 进 展 期
致 脏腑 功 能 低 下 , 致 痰生 瘀 。精 不 化 气 , 肾 阳 亏虚 , 气血 不 足 , 肌 肉百 骸 失 于 濡养 , 则 见腰 膝 酸 软 、 畏 寒 肢冷 、 肢体无力 , 甚 至瘫 痪 。精 生 髓 , 髓 又 可分 为 骨 髓、 脊髓、 脑 髓 。若 肾精 不 足 , 髓失充 养, 将 会 影 响 骨、 脊 髓 和脑 的功能 , 导 致骨骼 痿 软无力 , 动 作笨 拙 , 平 衡 障碍 , 及步 态 不稳 , 清 窍失 养 而 见 头 晕 耳 鸣 , 视
・
郑 绍 周 教 授 治疗 多发 性 硬 化 经 验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药病因病机探讨
多发 性硬 化 的 中 医药 病 因病 机 探讨
王殿 华 ,陈金 亮
( 北 医科 大学 附属 以岭医 院 , 河 河北 石家庄 0 09 ) 5 0 1
摘要 :多 发性硬化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中枢系统脱髓鞘疾病, 据其主要临床症状, 应属于中医的“ 痿证” 范畴, 其发病
与肾精 、 和毒邪有 密切关 系, 络脉 肾精亏损 , 髓海不足 , 空虚是发病 之本 ; 督脉 络瘀失 荣为病 之标 ; 毒邪 为诱 发本病之 因;
维普资讯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 O .8N .0 I I NM DCN N A E I E I R S A C 7V L 1 O 1 S H A 0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7年第 1 卷第 1 8 O期
病理机转体现在正邪交争, 互有胜 负则有该病的急性发作期 、 解期 与复发期 。 缓
关键词 : 多发性硬化; 病机病因
中图分 类号 :2 9 R 0 1 R 5 ; 2— 3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7 1 -5 5 2 1 0 -8 5 2 0 )02 6 - 0
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中枢系统脱髓鞘疾病 , 多 位不同而名称亦异 , 汇聚而藏 于脑 则称脑髓 ; 髓 髓汇 聚于脊柱藏 有缓解和复发之特点 。临床 主要表现 为肢体 无力 , 行走 不稳 , 甚 于内则 为脊髓 。脑为髓海 , 脊髓通于脑 , 脊髓和脑髓是上下 升降 , 者瘫痪 以及肢体麻木 、 疼痛 、 腰背部束带感, 视物不清 等症状 。中 彼此交 通的, 合称为脑脊髓 。骨髓 , 是指脑髓 、 脊髓之外而居于骨 “ 髓之腑 ” “ ,髓者 , 之充 ” 骨 。骨 髓不具有奇恒之 医文献 资料 中尚无多发性 硬化之病名 , 当代 医家根据其临床症状 腔中的髓 ,骨者 , 但与脑髓 同 由肾精化 生 , 以又有一定 的生理联 系。 所 大多把其划 归为 “ 证…‘ 证” 风痱 ” 眩 晕” 骨繇 ” 青 盲” 腑的功 能, 痿 痹 “ “ “ “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发布的《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
已有临床表现诊断 MS 必需的进一步证据≥2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无≥2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MS4个CNS 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 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时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临床孤立综合征) 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MS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a时间的多发性需符合以下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a提示MS的隐袭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PMS) 回顾性或前瞻性调查表明疾病进展持续1年并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MS特征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层或幕下)有≥1个T2 病灶以证明脑内病灶的空间多发性·脊髓内有≥2个T2病灶以证明脊髓病灶的空间多发性·CSF阳性结果(等电聚焦电泳证据表明有寡克隆区带和/或IgG指数增高)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多发性硬化疾病中的应用
气存内 , 邪 不 可干 ” 的身体 状 态 。既 病 防变 体 现 在 《 难 经》 “ 所 以治未 病者 , 见肝 之病 , 则 知 肝 当传 之 于脾 , 故 先 实 其脾 气 , 无 令 其 受 肝 之邪 , 故 日治 未 病 焉 ” 。张 仲
景在《 金 匮 。脏 腑 经 络 先 后 病 脉证 》 篇 中, 指出 “ 夫 治
未病者, 见肝之病 , 知肝传 脾 , 当先 实 脾 ” , 并 批 评 “中 工见肝之病不 解实 脾 , 惟 治肝也 ” 的局 限思想。《 素
问 。热 论 》 篇 中对 于热 病 的治 疗 指 出 “ 病 热 少愈 , 食肉
期 阶段 , 病 邪侵 入部 位 较 浅 , 正气受损程度较轻, 易 于
光 明 中医 2 0 1 3年 7月 第 2 8卷 第 7期
C J G MC M J u l y 2 0 1 3 . V o l 2 8 . 7
・1 3 3 5・
中医“ 治未病 " 思 想 在 多 发 性 硬 化 疾 病 中的应 用
关 东升 李 迎 霞 关键词: 治未病; 多发性硬化疾病; 中医药疗法
恢 复 以祛 邪 外 出 , 故《 黄 帝 内 经 》倡 导 “ 善 治 者 治 皮
毛” 。在整个 疾 病 过 程 中 , “ 早遏其路” 能 更 有 效 地 阻 断 疾病 的 发 展 传 变 , 更有利于疾 病的痊愈。M S可 急 性、 亚 急性 或慢性 起 病 , 我 国 MS患者 急 性或 亚 急 性起
1 “ 治 未病 ” 理 论 的 内涵
生 长之 门 。《 素 问・ 藏气法时论》 认为毒药攻邪 , 五谷 为养, 五 果为 助 , 五 畜 为养 , 五 菜 为充 , 气 味合 而服 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硬化的中医发病机制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脏腑;督脉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并导致多部位髓鞘脱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瘫痪、麻木、痛性痉挛、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等。
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在分析、整理文献并结合现代西医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对中医药治疗MS进行研究[1],现已取得一定进展。
1 肾精不足,髓海失充
肾中精气乃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
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目眩昏花,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眩晕作矣。
刘晓艳等[2]认为本病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脑髓,其发病与肾、肝、脾有关,尤其与肾关系密切。
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功能健全;肾虚则髓不得生,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因此,肾虚是MS的主要病机。
2 肝功不调,筋脉失养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儒门事亲》更进一步指出
“掉摇眩运,非风木之象乎?迂曲劲直,非风木之象乎?手足掣颤……筋急挛搐……皆是厥阴肝之用也”。
由此可知,眼球及肢体的震颤也与肝功能失调有关。
董浩认为[3]MS的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瘫痪眼球和肢体的震颤以及精神状态的异常等症状与肝关系密切。
认为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和病理过程中存在肝功能失调的病机。
3 脾胃亏损,肢体痿软
《证治汇补》:“气虚痿者,因于饥饿劳倦,脾胃气虚,百骸溪谷,皆失所养,以致宗筋弛纵。
凡人病后手足痿弱者,皆属气虚。
所谓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故不用者是也。
”邱仕君[4]根据邓铁涛教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多发性硬化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气血亏乏。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
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生化濡养不足,故四肢沉重无力,痿软不能随用;脾虚胃弱,升降枢机不利,则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不足,肝窍失养,故见视朦、复视、视力障碍;病人多见腰膝痠软、甚或瘫痪、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缓等一派脾肾两虚之征象。
4 湿热浸淫,阴亏津耗
湿热之邪日久则耗伤气血、津液,如《医论医话·痿论》:“痿
乃正气本虚,致成怫郁懈惰之病,为柔缓之邪,当以不足名之。
故或因初感湿痹,郁久成热,气血渐虚为痿者有之,难以拘论也。
”关于内生湿热,主要是指因饮食厚味等导致中焦受损,脾胃亏虚内生湿热而致痿。
谢仁明[5]认为相当一部分病人活居湖畔海滨,或居住、工作于潮湿秽浊的环境之中,此类病人舌象多腻苔、滑腻苔、腐苔,一派湿浊中阻之象,其病位在中焦脾胃。
盖脾失健运,致使水谷精微不能布散于四肢,筋骨、肌肉失于荣养而成痿证,临床上从湿浊或痰湿论治常可获良效。
5 奇经亏损,八脉失养
奇经亏损,尤其是督脉亏损,八脉失养,致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皆气血阴阳之温煦润养, 可致痿废之变。
奇经中的督脉,其循行路线恰在脊髓与脑。
吴以岭[6]认为奇经八脉对十二经、经别、络脉起着广泛的联系作用,并主导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
督脉虚损,奇阳虚乏,不仅统帅、督促全身阳气的作用减弱,且循行部位受累尤甚,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病,此与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神经元的慢性疾病,在发病位置及机制上极为吻合。
李永利[7]认为MS是“奇经亏损,八脉失养”所致,而见腰脊酸痛,胸胁如束,肢麻无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病临床辨证错综复杂但多与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