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把握 微观掌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摘要介绍了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宏观微观化学复习课

化学课的复习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尽量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就是说要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要把每一个知识点和它所体现的学科能力,以及它在整个学习内容中的位置和作用与整个内容的架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大局,把握知识的脉络。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大,学生往往会遇到2个主要问题:一是记不住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二是即使记住了大量的事实与公式,也不能灵活运用,出现“一听可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没有建立知识网络,不能灵活存取大脑中的知识。所以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先把知识点构建成知识块,再把知识块联结成知识网,以求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避免知识在大脑中杂乱无章地堆放。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

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将你大脑中的想法“画出来”。和传统的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

如图1,就是一幅笔者在进行总复习时针对物质的量所作的思维导图。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具有鲜明的优点:可以直观地、立体化、可视化的体现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内在的东西、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把“厚书读薄”,也可以帮助学生把“薄书读厚”,从而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折叠或打开来,形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3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实际运用[2]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实践时,笔者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3]。

3.1 课前准备

(1)对将要复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目录及其各层次的标题等作一张思维导图,勾画出所要构建的知识块的主要知识点,以使自己对于将要复习的内容有一整体的了解。例如,图2就是在进行《化学1(必修)》总复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通过此图就能对整本教材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浏览课本的内容和课堂笔记,用色笔把相关内容进行标注,最后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章节的思维导图。如果某章节的内容分节太多或内容量太大,可以分成几张思维导图来制作。另外在思维导图相关内容上做好重难点以及自己尚存疑惑的标记。

(2)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把握学生在整个内容中的思维障碍和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3)学生通过发回来的思维导图,依照教师指出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3.2 课堂操作

(1)上课前教师就上节课重难点,利用思维导图再次复习一遍,并随机抽问学生教材上及个人教学经验的问题。

(2)对于本节复习内容,可以抽取学生制作的几幅典型的作品,先让该作者依图介绍复习,然后大家讨论该思维导图的优劣,此时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找出与核心内容直接相连的主干,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并列的和延伸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同时展示教师所作的思维导图。此外也可以直接根据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至于采取哪种方式要视情况而定。

(3)在进行总复习时,通过思维导图先对要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了解它在整个知识大模块中的结构、地位等,然后再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更详细的深入复习。如图1就是在图2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关于“物质的量”知识点的学习。

(4)要求学生要么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修改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要么直接依照教师的思路制作新的思维导图。

(5)课堂结束前,通过思维导图做适当简短摘要复习以巩固效果。

3.3 课后延伸

(1)根据课堂复习情况,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或重新制作,为思维导图上色,突出重点,并作好各种标注,如自己分配到各个章节准备投入的时间以及拟定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限制等。

(2)要求学生做必要的自我评量,并回填入思维导图内(尤其是错误的题目),当然这个工作不一定要当天完成,但教师要时时追踪学生是否已做回填动作。

(3)要求学生当晚就寝前依照思维导图再次摘要复习一遍。

(4)让学生把复习完成后的所有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并对这张图进行复制与完善,从而得到整本书的总的知识网络图。

(5)鼓励学生在复习完相关内容后,应及时检测自己对本章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如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原有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

4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教学优势

通过教学实践,对于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中的优势,笔者简单总结如下。

4.1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所带来的效益,首先体现在节省时间,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方面。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笔记多,很难快速复习。而利用思维导图,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章内容可能几分钟便可完成,大大的节约学生复习的时间。同时若借助于思维导图的制作,将知识结构逐层展开,学生的记忆将会得到改善。

在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关某一个中心新的话题,可以在班级公示栏中及时展示自己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这就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4]。

4.2 由面到点,点面结合

思维导图的“面”就是由中心引申出来的第一级分支,“点”就是由第一级分支延伸下去的各级分支。由第一级分支可以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与核心知识相联系的各知识点的结构和位置等,确定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理顺并建立起由主干知识构成的知识块。而通过对第一级分支延伸下去的各级分支的详细学习,就是帮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掌握各知识点。所以,每张思维导图上都有面有点,点面结合,一目了然。既便于抓住核心、重点和难点,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又能通过典例分析、个人小结,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掌握各个重要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